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优质9篇
非暴力沟通强调理解与同理,通过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四个步骤,促进真诚交流,减少冲突,增进人际关系。下面是可爱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优秀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篇1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没有认识和理解,想着肯定是本鸡汤书,看看总是有好处的。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地描述下来。要成功地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比语言更具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可能是因为我自己有一点完美情结的缘故吧,很容易自我生气,自我纠结。作者的疏导,确实让我很受益。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生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或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看来这本书还是要多看常看,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篇2
一般人都会条件反射式地申辩、退缩或反击。
这是因为我们常常把“我”和“我的行为”混为一谈,认为批评的声音=否定的声音。故被批评时,就觉得受到了他人对自己的否定,容易恼羞成怒。
但造成你不开心的原因,也许和他人的言行有关,却并不是你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你自身的需要。当被批评时,你失落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因为你看重他人的信任和认可。
如果打破习惯性防卫,开启绿灯思维,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和需要,而不是下意识地进行反驳,我们便能对自己和他人产生新的体会。
同样的,当我们试图批评他人时,也要意识到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暗含了我们未被满足的需要。
但如果通过批评来表达主张,对方的反应往往是申辩或反击。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
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辩,
在离开前,我想问,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
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鲁思贝本梅尔。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篇3
《非暴力沟通》一书,由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写,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我一直以来比较排斥读外国人的书,尤其是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作者去难民营中的一个清真寺讲解非暴力沟通时,遭到一个穆斯林男子的怒吼,许多听众随声附和,现场一片混乱,尴尬至极。可是,作者神情自若地与该穆斯林男子进行非暴力沟通,对话持续了近二十分钟,“穆斯林”的情绪稳定下来,作者与之成为了好朋友。一个小时后,这个原先称作者为“谋杀犯”的男子竟然诚恳地邀请作者去他家享用丰盛的斋月晚餐。真的是太神奇了,刚刚还是水火不容,转瞬之间“化敌为友”,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奇效。我认为,作者的成功之处,在于专注于彼此的观察,用心倾听对方每一句话所包含的情感和需要。并顺势引导对方认识到:美国人有很多,善恶并存,而“我”是来帮助穆斯林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表达,让别人看出我们的善意,这是非暴力沟通的前提条件。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圣?路易斯地区的一个女教师,因为帮助学生学习,而下班迟了。空荡荡的教室里,她正在收拾东西。这时一个陌生的男子闯进来,大声吼道:“快脱了衣服”,意欲强暴她。这位女教师急中生智,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之交流,那位男子每听一次她的反馈,冲动的欲望,就减弱一点,最后竟然感觉很羞愧,灰溜溜地逃之夭夭。这个女教师幸免遇“难”,启发我们,在危急时刻,神情慌张,剧烈反抗,反而会激起对方的怒火,悲剧难免会发生。反之,运用非暴力沟通法,倾听对方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赞赏,从对方的立场出发,为对方着想,那么矛盾就会迎刃而解。这真是一种神奇的沟通方式啊!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总之,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模式――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可以化解很多一触即发的矛盾冲突,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作为一名教师,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各种各样的学生沟通,如果沟通能力强,各方面力量就会调动起来,形成合力,班级就会和谐发展。反之,就会怨声载道,矛盾丛生,工作无法开展。所以,我建议大家多读《非暴力沟通》,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正如一位南京大学一位教授所说:“优秀的班主任都是沟通高手。”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篇4
当我们表现得不完美,一般习惯自责,如对自己说,『笨蛋』,『这种蠢事你也干得出』,『你总是将事情搞得一团糟』。严重的,会陷入自我憎恨当中。
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出于羞愧,我们通常试图改变自己,变得更加友善和体贴。但是一旦对方意识到我们行为出自羞愧或内疚,而不是爱,他们并不会更加欣赏这些行为。
有哪些词语体现了羞愧、自责?如,『应该』,『必须』,『真的』。
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遭到了挫折,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指责的那个人是我们自己,其实也是『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因为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感受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如果发现痛骂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马上可以问自己,『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呢』。
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我们的身心状态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们试图理解自己的所做所为,『我做那件事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会宽恕自己。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爱惜自己的关键是,同时包容两个不同的我,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现在的)以及采取那种行为的我(过去的)。
自我宽恕其实为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了条件。
作者举了一个外衣染上墨水的例子,他因为此事不断训斥自己。后来明白了,为什么会责备自己粗心,是因为有照顾好自己的强烈渴望,那么在匆忙回应他人的请求时,要多留意自己的需要。同时为了满足什么样的需要而随手把笔放入口袋,是因为很看重回应他人的请求。由于这些考虑,态度就变好了。
如何面对那些觉得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作者举了个例子,『每天开车送孩子上学』。原来他认为这是他不得不做的事情。后来他发现很欣赏孩子从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有离家很近的学校,但是现在孩子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他的价值观。因为他理解了,之所以选择每天开车送孩子上学,是为了孩子能得到他所看重的教育。
为了钱,为了得到赞同,不想感到羞愧,为了避免内疚,为了履行职责……。
其中针对『为了得到赞同』这个动机的评论另我印象深刻。受社会的影响,我们渴望得到奖励,希望得到人们的微笑,听到一点鼓励。为了讨人喜欢,努力迎合他人;为了避免招人厌恶,不做那些不受人欢迎的事。
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费尽心思,委屈求全,是可悲的。 但是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他们的感激其实也是在给我们确认。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篇5
这本书读完了很长时间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都没有时间来写这个读书笔记。等到我开始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发现很多内容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我读过的书,大多数是这个情况。
很久以前,我立过一个flag,我说每读完一本书一定做一个读书笔记。现在,我很庆幸我立的这个flag,因为我发现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其实又将书读了一遍,温故而知新,而且,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并不多。
我对心理学类的书比较感兴趣,因此,这本《非暴力沟通》也不例外。
书的作者,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了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此书),也因此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
虽然这本书叫《非暴力沟通》,但是,这本书讲的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套实现幸福人生的生活哲学。
如书中所讲,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是留意一下现实中的谈话方式,我们发现,有一些话确实会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等,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和敌视。
这本书的.核心,希望是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加强人与人的联系,既充分表达自己,又能够去理解他人,实现人与人的和平相处。书中所讲的运用非暴力沟通的例子,都有很好的效果。我并不怀疑,只是我感觉做到那样并不容易。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篇6
这是一本讲沟通的书。
原来,我觉得自己沟通能力挺强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不差。然而,读过这本书以后,刷新了我对沟通的认识,也发现了以前许许多多错误的根源。
一般来讲,广义沟通(communication)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含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
而本书中提到的沟通是偏狭义的,即人与人的当面交流沟通。虽然覆盖面狭窄了,但却是我们最常用的,对于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具有极大意义。
读完本书后,我对沟通的理解,可以概括为三句话:通过传递信息,增进互相了解,努力达成共识。
其中最关键的,是传递信息,这是互相了解和达成共识的基础。而恰恰是在这一步上,大多数人栽了跟头。不能很好地理解对方,更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是造成沟通充满「暴力」的源头。
针对这一环节,非暴力沟通提出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是也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具体操作方法。
实际上,当信息很好地传递,也就意味着彼此真正的了解,至于是否能达成共识,就要看需求是否一致了,最起码,明确了不能达成共识,也是一种共识。
2.知识点
暴力与非暴力
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共同的感受和需要,核心是尊重与爱,既包括对对方的尊重与爱,也包括对自己的尊重与爱。沟通,不仅仅是和别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和自己沟通。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既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很多时候,这来源于内心的恐惧。
异化的沟通方式,包括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鲁米
区分观察和评论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克里斯那穆提
“你太大方了。”这是一个明显的评论。我们说话时常常只有评论,而忽略了引出评论的事实。
“当我看到你把吃午饭的钱都给了别人,我认为你太大方了。”前半句是观察到的事实,后半句是评论。
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区分观察与评论并不容易,我发现,凡是带有形容词或副词的句子,很可能都是评论。观察的句子,则是最简单的主谓宾结构。
比如“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和“欧文在过去五场比赛中一球未进。”
区分感受和想法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这是一个想法。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这是感受。
表达感受的词,实际上很有限,作者建议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比如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兴奋、喜悦、感动、满足、放松、温暖等。
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害怕、焦虑、沮丧、悲伤、厌烦、不满、孤独、惭愧、遗憾等。
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表达感受,让对方感到真诚,降低敌对的心态,让沟通更容易、更顺畅。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一是责备自己,二是指责他人,三是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四是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
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
请求越具体越好
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区分请求与命令
只要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满足我们的需要。
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不要试图通过非暴力沟通改变别人,也许,能改变他人对我们的态度,但是改变不了他们心底的感受和需求。
用全身心倾听
倾听别人并不容易,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带有明显的情绪,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用非暴力沟通与自己对话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释放压力。
把“不得不”,替换成“我选择……是因为……”,这样我们会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
如何表达感激
说出对我们有益的行为、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为什么沟通中总出现问题呢?
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传递的信息太模糊,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传达的很准确,实际上对方一头雾水。
所以,非暴力沟通的底层逻辑是引导对方传递准确的信息,自我表达准确的信息(包括交流、表达愤怒、表达感激等)。
3.对写作的启发
干货多。作者把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研究透彻,总结出规律和方法,可以帮我们提升认识,改变错误的沟通习惯,进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例子多。作者作为心理学家和多年心理咨询师,拥有大量的亲身经历。干货配上汤,口感才更佳。还发现一点,几乎所有例子,都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事情从坏变好,满足人心中的善的愿望,读起来特别痛快。
练习题。每一章节的最后,都有10道左右练习题,并予以解答。充分与读者产生互动,让读者有了参与感,也对知识概念有了更深入地理解。
每章总结。每章内容结束后,都会有本章知识点的总结,方便读者回忆知识点,也为速读的人提供方便。
总之,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真遗憾没有早点读到。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篇7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除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观察?评论?从没思考过这两者的区别。更没想过若将二者混为一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大部分人的习惯对话是从评论开始的,“你不怎么愿意配合我的工作”、“你总是很忙,都没陪过我”、“我看到你很不爱干净”、“你太粗心大意了”等等。你看,我所列举的这些是不是我们日常中开口即来的话?我们习惯于这样的表达方式,看到令自己满意的或不满的事,都会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这些往往是带有评论性的语言。
看了本章内容,开始反思自我。很多时候,我们太习惯于用某些负面或正面的词语给人贴标签了。而这些标签,往往错失了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机会。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泰国短片《妈妈!先别急的骂孩子》,广告中的妈妈去接孩子放学,见到自己的孩子浑身脏兮兮的。
视频中的大部分妈妈首先的反应是表现了自己的不愉快,而清楚了事情的缘由后,才发现孩子弄得脏兮兮是因为帮助了别人,这才发现自己孩子身上有着非常宝贵的善心。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篇8
我在读这些书的时候一直在试着练习,因为我之前在感到悲伤、生气等情绪的时候,总是会强调我本来是怎么样的,因为你做了什么而导致我怎么样,我以前一直以为这样会得到理解或者怜悯,当然事实证明并没有,然后我接着在意的点就是:你根本不在乎我。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我根本就没有表达我的感受,我只是一直在表达我的看法,人对自己都是格外宽容的,所以错误总是别人比较多,所以我的看法其实也是一种指责,但是当你指责的时候,并不会如你想象的那样得到共情,反而是得到反驳、。
我看前三章的时候感觉还挺难写读后感的,因为我看完了还是不知道怎么做,而且我觉得像作者那样,对所有人都充满爱,实在是太难了,因为我是一点就着的性格。
但现在我大概知道怎么表达感受了,有个语句公式:你(事件表达),让我很(感受),因为我、、、。比如:你这一分钟内叫了我三次,我很烦,因为我想要专心煮饭。而不是:你怎么老是叫我啊,我在煮饭!
我们总是想着“人们期待我怎么做”,而不是“我想要怎么做”。我刚生完我儿子的时候,身体不好,月子里一直感冒发烧,奶水也不够他吃,出现了很多问题。
吃母乳他就不吃奶瓶,奶瓶放到嘴里就哭,喂完母乳不能立即喂奶粉,但是他一吃就要吃饱,不能立即喂饱他他就会一直哭,我很纠结,想放弃母乳,但是觉得如果我不坚持母乳,我就不是个称职的妈妈了。那时候婆婆建议我喂奶粉,我很自责,后来宝宝长湿疹,我就越发的愧疚,觉得如果他能吃母乳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我总是怕负了别人对我的期待,所以每做一件事之前总是先想一下,别人看到这件事是什么感受。
需要请求的是具体的活动,并且使用抽象的语言还会是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
分清请求和命令。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如果批评或者指责他,那就是命令。这就让我想起我们拆的第一本书《男人来自火星》里说,向对方提出请求后,如果他不愿意,不要生气或抱怨。
是的,男人有时候就像小孩子一样,脑回路是直的,你是请求的语句问他,他就会觉得这件事情是有弹性的,但当你把请求也当做了命令的话,就违背了这项规定,会让他产生抵触心理。
沟通是一门艺术,说得对了能加分,说错了就是0分。如何做到人情练达、世事洞明,要有一颗七窍玲珑心——拒绝那些枯燥乏味的大道理,站在对方的角度,听一听他的声音。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篇9
当我们表现得不完美,一般习惯自责,如对自己说,『笨蛋』,『这种蠢事你也干得出』,『你总是将事情搞得一团糟』。严重的,会陷入自我憎恨当中。
羞愧是自我憎恨的一种形式。出于羞愧,我们通常试图改变自己,变得更加友善和体贴。但是一旦对方意识到我们行为出自羞愧或内疚,而不是爱,他们并不会更加欣赏这些行为。
有哪些词语体现了羞愧、自责?如,『应该』,『必须』,『真的』。
对他人的指责反映了我们遭到了挫折,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需要。如果我们指责的那个人是我们自己,其实也是『我的行为不符合我的需要』。因为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感受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如果发现痛骂自己,『你看你,又把事情搞砸了』。马上可以问自己,『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呢』。
一旦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我们就会考虑如何满足它,我们的身心状态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我们试图理解自己的所做所为,『我做那件事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通过聆听自己的心声,发现心灵深处的需要。此时,我们会宽恕自己。尽管过去的选择并不理想,但它也是为了实现内心的渴望。
爱惜自己的关键是,同时包容两个不同的我,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现在的)以及采取那种行为的我(过去的)。
自我宽恕其实为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了条件。
作者举了一个外衣染上墨水的例子,他因为此事不断训斥自己。后来明白了,为什么会责备自己粗心,是因为有照顾好自己的强烈渴望,那么在匆忙回应他人的请求时,要多留意自己的需要。同时为了满足什么样的需要而随手把笔放入口袋,是因为很看重回应他人的请求。由于这些考虑,态度就变好了。
如何面对那些觉得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作者举了个例子,『每天开车送孩子上学』。原来他认为这是他不得不做的事情。后来他发现很欣赏孩子从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有离家很近的学校,但是现在孩子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他的价值观。因为他理解了,之所以选择每天开车送孩子上学,是为了孩子能得到他所看重的教育。
为了钱,为了得到赞同,不想感到羞愧,为了避免内疚,为了履行职责。
其中针对『为了得到赞同』这个动机的评论另我印象深刻。受社会的影响,我们渴望得到奖励,希望得到人们的微笑,听到一点鼓励。为了讨人喜欢,努力迎合他人;为了避免招人厌恶,不做那些不受人欢迎的事。
为了博得他人的喜爱,费尽心思,委屈求全,是可悲的。但是如果我们的行为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人们自然会心存感激。他们的感激其实也是在给我们确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