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任焕丽 小学数学怎样进行概念教学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实用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任焕丽 小学数学怎样进行概念教学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任焕丽 小学数学怎样进行概念教学篇1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王新梅

内容提要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

关键词恰当 准确

运用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那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下面就谈谈自己初浅的几点看法:

一、概念的引入要恰当。

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因此,教学中 1

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后,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圆面积公式,谁能想办法算一算,学校操场上白杨树树干的横截面面积?”同学们就讨论开了,有的说,算圆面积一定要先知道半径,只有把树砍下来才能量出半径;有的不赞成这样做,认为树一砍下来就会死掉。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说:“那么能不能想出不砍树就能算出横截面面积的办法来呢?大家再讨论一下。”学生们渴望得到正确的答案,通过积极思考和争论,终于找到了好办法,即先量出树干的周长,再算出半径,然后应用面积公式算出大树横截面面积。课后许多学生还到操场上实际测量了树干的周长,算出了横截面面积。再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我们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例如:拳头滚动一周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是1:1,身高和胸围长度比大约是2:1。这些有趣的比作用非常大,比如你到商店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而这些奥秘是用比例知识来计算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老师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数学概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二、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概念。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如果这些概念不清,就会思绪混乱,计算、推理发生错误,就会影响今后整个数学的学习。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我认为现在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很多是对数学概念的不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最重要的数学知识之一。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概念阐述的科学性和学生对概念的可接受性。如讲述加法进位时,先让学生通过摆实物、图形,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用“凑十法”的思考方法,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这样通过实物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用直观教具,进行模拟形象的感知,如演示图片、模型等,同时配以动作表情,通过物象直观来直接获得感性知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重现出来。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形象鲜明、完整深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概念。

在教学中有很多数量关系都是从具体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连贯。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如:在学习“体积”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将两个不同大小的石头扔到同样的圆柱水杯中,然后观察两个水杯水的高度来展现石头体积的大小。这样将抽象的体积概念就转变为了水具体的高度,对于尚未形成抽象思维方式的小学生来说就更容易掌握。

三、使学生牢固掌握、正确运用概念

掌握概念是指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记住概念,正确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能对概念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概念系统。概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辨认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运用概念的有关属性进行判断推理。学生是否牢固地掌握了某个概念,不仅在于能否说出这个概念的名称和背诵概念的定义,而且还在于能否正确灵活地应用,通过应用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

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如学生学了“比”的全部知识后,我帮助他们归纳整理了(*),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这一系列知识复习清楚之后,才能很好地解决求比例尺三种类型题和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只有把比的意义理解得一清二楚,才能继续学习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样做,就构成了一个概念体系,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概念学得扎扎实实,应用概念才会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我就让学生利用

课外时间,到商店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上向大家汇报。通过了解的过程,非常自然地对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得以运用与理解。又如学了各种平面图形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那些地方有这些平面图形。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运用概念,不仅巩固概念,而且检验概念的理解情况。

在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之后,进一步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概念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思考、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这也是培养检查学生判断能力的一种良好的练习形式。这种题目灵活,灵巧,能考察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是近些年来巩固数学概念一种很好的练习内容。

练习概念性的习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运用,区分比较,深化理解概念。所安排的练习题,应有一定梯度和层次,按照概念的序,学生认识的序去考虑习题的序。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设计,借以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尤其应组织好概念性习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判断。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但这也仅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形成概念之后,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地

运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飞跃。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2014年1月19日

本文地址:http:///zuowen/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任焕丽 小学数学怎样进行概念教学篇2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题的前提。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让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我粗浅的认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

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孩子们看得有趣,记得形象,不但记住了加减号还明白了加减号的用法。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和1米,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教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因为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概念的孩子们来说,第一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来试着对概念进行解释,一方面同龄人的解释会让孩子们概念的理解更为容易;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一下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要记住:孩子们的数学概念应该是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当然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很多时候第一学段的孩子对于部分数学概念,只要能意会不必强求定要学会言传。

二、概念的学习宜多感官参与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书上的数学概念是平面的,现实却是丰富多彩的,照本宣科,简单学习自然无法让这些数学概念成为孩子们数学知识的坚固基石。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让孩子们的感觉和思维同步,相信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认识钟表》时,鉴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通过具体感知,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积累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时间观念,安排了以下一些教学环节。1.动耳听故事,调动情感引入。讲了一个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豆豆由于不会看时间,结果错过了最爱看的动画片。2.动眼看钟面,听介绍,初步了解钟面,形成“时、分”概念。动画是孩子们的最爱,让钟表爷爷来介绍钟面、时针、分针,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孩子们的心立刻专注地进行于课堂上。3.动嘴说时间,喜好分明。4.动手拨时间。5.动脑画时间(此时在前几项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难度,如出示一些没有数字的钟面,只有12、3、6、9四点的钟面,让孩子们对时针、分针的位置进行估计)。通过这些活动,使孩子们口、手、耳、脑并用,自主地钻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去,让时间从孩子们的生活中伶伶俐俐地变成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概念。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现自己的认识个性,从而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活跃的状态。

另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所教概念的知识生长点,今后的发展(落脚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才能使得所教概念不再那么单薄,变得厚重起来。孩子对概念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更清晰完整的了解,理解起来也就变得轻松。如果我们能让一个概念变得丰满,变得多彩,让它能从书的平面描述中凸现出来,那么孩子们掌握概念的过程便也会变得立体、多维,他们的学习过程也就变得积极、主动,而这不正是我们数学学习所需要的吗?

三、概念的练习宜生动有趣

第一学段初期的孩子从心理状态上来说较难适应学校的教学生活,在学习中总是会感到疲劳乏味,碰到相对枯燥的概念教学时这种疲惫更是由内而外。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其代表作《幼儿园》中认为,游戏活动是儿童活动的特点,游戏和语言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通过各种游戏,组织各种有效的活动,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将会变为独立的、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将游戏用于教学,将能使儿童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地汲取知识。游戏、活动是孩子们的最爱,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必定是美好而快乐的。有了这样的感觉,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定是浓厚的,我们再让数学的魅力适度展示,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不但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想他们继续进行探索、学习新知的动力就来自于此了。

四、概念的拓展宜实在有效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孩子们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确实,在一些亲力亲为的数学小实验中,孩子们表现出了一种自然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他们以充沛的精力在这些小实验、小研究中主动地讨论所发生的事,想出种种方案去解决问题,使智力获得了充分的应用和发展。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设计一些孩子能力所能致的小研究活动,可以让孩子对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得到进一步体验、内化,得到课堂教学所不能抵达的效果。

概念是枯燥的、乏味的,但却是重要的。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们我们不能假定他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指望他们能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概念,也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孩子们这样做。那么就需要我们积极地引领他们,使之学得轻松,学得扎实,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让概念深入心中,为数学学习服务。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任焕丽 小学数学怎样进行概念教学篇3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巨鹿县堤村小学 任焕丽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在小学数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空间观念的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在加强概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重视数学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从概念的“引入——理解——应用“三个基本环节出发,谈谈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一、引入概念

1、直观引入

数学概念很抽象,而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实物图像来形象地引进新的概念。例如,要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像铁轨、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黑板的上下边缘等,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再如,学习“角”,可以凭借常见的直观实物(五角星、三角板等),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意义。

这样教师借助于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建立表象,从而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

2、计算引入 有的概念不便直观引入,但通过计算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时就要采取计算引入的方法。如,通过小数除法的计算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通过除法计算引出“商不变的规律”;通过一组乘积是1的题目的计算引出“倒数”的概念。

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就形成了概念。

3、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有的概念是在以往概念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前一个概念是后一个概念的基础和推理依据,旧概念铺垫不好,就会影响新概念的建立。

例如,在“整除”概念基础上建立了“约数”、“倍数”概念,由“约数”导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由“倍数”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再如,为了讲清“最简整数比”这一概念,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的道理,复习“最简分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很快理解了“最简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体会到化简比的方法与约分方法相同,但要注意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有小数或分数,必须转化成整数比再化简。

这样,学生就能找出新概念与已有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

二、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就是对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把握过程。为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抓关键词。

有些概念是由若干个词组成的定义,这些数学语言表述精确,结构严谨。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放,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如,学习“平行线”这一概念时,就应抓住“同一平面内”、“不相交”这些关键字不放,从而让学生明确组成平行线的基本条件,加深对平行线意义的理解;再如,分数定义中的关键词,单位“1”、“平均分”,学生只有对这些词语的含义弄清楚了,才会理解分数的概念;再如教学“整除”概念之后应帮助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判断,一是被除数、除数、商必须是自然数,二是没有余数;揭示倒数概念时,应重点强调“乘积为1”、“互为”两个重点,让学生明白两个数互为倒数是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一个数是不能称为倒数的;还有循环小数的概念,要抓住两点,①前提是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与整数部分没关系,②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明确了这两点就能迅速的判断出某些数字是不是循环小数。

对定义的分析是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又一次提高

2、运用变式。

所谓变式,就是所提供的事例或材料,不断地变换呈现形式,在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巧用变式,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

例如,教学梯形时,出示不同形态、不同面积、不同方位的梯形,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梯形,再让他们指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这样改变一下形式,就能了解到他们对梯形的认识,以及对它的底和高是否确实理解和掌握了。再如,在直角三角形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接触不同位置不同形态的一些直角三角形,(平放,斜放)从而使生理解只要有一个角是直角,就是直角三角形。

3、对比辨析

有些概念其含义接近,但本质又有区别。对比概念,可以找出概念间的差异,发现概念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如,数位与位数,化简比与求比值,时间与时刻,质数与互质数,比与比例,体积与容积,整除与除尽,面积和周长等等。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及时把它们加以比较,以避免互相干扰。

还有,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概念对比,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 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基本性质,还可以用反面衬托的方法,出示: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通过正反两面的分析,学生对小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理解更为透彻。

三、运用概念

理解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的途径有:

1、自举实例

即要求学生把已经初步获得的概念简单运用于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学生初步获得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后,就可以让学生分别举一些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实例;知道了圆柱的特征后,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

学完概念马上应用可以使学生掌握的更牢固。例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通分、约分的依据;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可以让学生画一个等腰三角形,画一个顶角60度的等腰三角形,画一个腰长为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等。

3、运用于生活实践 数学概念来源于生活,就必然要回到生活实际中去。我们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解决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各种数学能力的过程。例如,学完圆的面积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谁能想办法算一算,学校操场上白杨树树干的横截面面积?”。再如,在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实际高度与影长的关系,巧妙地算出旗杆的高度。

这样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进行练习,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和能力,也加深了对所学概念的理解。

总之,练习时要明确目的,突出重点,体现练习的意图。如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新学概念,可以设计针对性练习;为了帮助学生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设计对比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沟通新学概念与其他知识的联系,促进概念系统的形成,可以设计综合性练习等。但要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

最后,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当概念教学到一定阶段时,特别是在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和毕业总复习时,要重视对所学概念的整理和系统化,从纵向和横向找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体系。尤其是中高年级,可以引导学生将概念进行分类,明确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形成概念系统。便于记忆和提取,为进一步学习新的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得越深刻,学习有关的知识越容易,迁移能力也就越强。例如:只要学生掌握了商不变性质,就能顺利地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通分、约分、扩大、缩小的问题。通过不断的迁移,学到的知识才不是孤立的、零散的,才有助于形成主次分明,纲目清楚的认知结构,才便于学生理解、迁移和记忆。

2、有许多概念的含义是逐步发展的,一般先用描述方法给出,以后再下定义。例如,对分数意义理解的三次飞跃。第一次是在三年级,就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像上面讲的、、、、、等,都是分数。”初步理解分数是平均分得到的,理解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第二次是在四年级,把分数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概括分数的定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第三次是对单位“1”的理解与扩展,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一个群体等,最后抽象出,分谁,谁就是单位“1”,这样单位“1”与自然数“1”的区别就更加明确了。要展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去理解分数。

3、数学概念是用词或词组来表达的,但有些词语受日常用语的影响,会给学生造成认识和理解上的错觉。如几何知识中的高”、“底”、“腰”等概念,从字面上容易使学生产生“铅垂方向”与“下方”、“两侧”的错觉。而“倒数”则强化了分子与分母颠倒位置的直观认识,弱化了“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的本质属性,因此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分清一些词的日常意义和专门的数学意义,从而准确地掌握概念。121314341525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任焕丽 小学数学怎样进行概念教学篇4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有效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前提。对于小学数学课,教师该如何有效备课?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肤浅认识,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一、钻研教材

1、吃透教材

首先,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就需要在课前对教材有全面、系统的解读,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涵在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思想。

其次,钻研教材还要钻研练习题,练习题是数学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巩固,提高的作用,并有助于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以及数学能力的培养。所以备课时首先要把课本中习题都看一遍,以此分清哪些题是与新课相联系的基本题,哪些是加深理解的变式题,哪些又是综合题。另外,还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题目,以提高练习效果。

2、活用教材

知识无处不在,教学的阵地也可以无处不在。教学时,可以把教材中提供的静止的教学资料转变成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素材,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知识。让数学知识转化成实践知识,通过实践知识进一步深化数学知识,让教材的内容情景化、动态化、生活化。

二、了解学生

1、备课时要思考的问题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备课时教师要能想到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3)、学生还想知道什么?

(4)、要解决的这些问题,学生是否能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5)、哪些问题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这些问题想清楚了,也就明确本节课教学如何切入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了。

2、备课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它进行。学生作为个体,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备课时,要明确备课的对象,因为有的学生只要老师稍一点拨,就可以理解;有的学生需要老师讲解,才能理解;还有的学生需要老师多次讲解才勉强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包括知识、能力和思维习惯等,同时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能力,设计一定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详细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问题。

三、研究教法

1、备课要确定好教学目标,除了“双基”以外,还要注重:(1)每节课都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2)每一节课都要重视数学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教学目标。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跳出“双基”目标的框框,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2、备课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一般的说,重点内容的主要特征一是应用广泛,二是与以后学习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在确定重点以后,就要想办法来突破重点。

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这种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才能达到有效备课的最佳效果。

教材中还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作为教材的关键,它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过程中往往具有突破口的作用。一旦处理好教材的关键,与其相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备课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四、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可以将平时星星点点的启发和顿悟、有特色的教学经验和典型问题记录下来,既要记成功之举,也要记“败笔之处”:既要记学生的见解,又要记教学过程中自己应千变万化法,更要记下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我想说,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备课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它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只有不断地努力,力争备好每一节课,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社会所淘汰。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任焕丽 小学数学怎样进行概念教学篇5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概念的教学”。一个数学教师,要把概念教学放到突出地位。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创设条件、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从动手操作中形成概念。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摸一摸,拼一拼,移一移,折一折,减一减等形式的动手操作活动,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地辩论分析,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1 先让学生把画好的圆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32份······然后剪下来,再把剪好的扇形拼在一起,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分得越多,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接近。然后用16份的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拼看还能拼成那些学过的平面图形。由此,学生可以把圆面积推导公式转化为已学过的五种平面图形,根据圆与五种平面图形的关系,自己探索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利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学生的思维在兴趣驱使下,不断升华,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体会。

3、概念教学中的类比迁移

概念教学是枯燥的,有些概念往往是课上掌握很好,综合在一起就出现了概念的混淆现象;有些概念的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有区别。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把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比较,主要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对进行比较的两个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质特点。然后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找出来,使学生既看到进行比较对象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这样,学的概念就会更加明确。对近似的概念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区分,既能培养学生对易混概念自觉地进行比较的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多年来教学实践的体会:重视培养学生的比较思想有几点好处:(1)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4、概念在小组合作中拓展。

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要多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并分享他人的成果,在心与心得交流,思维之间的碰撞中进行思维的拓展与整合,从而找到探究的最优方法,归纳、总结并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教师要根据编者意图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在教学“有余数除法”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供学生交流学习。30人的旅游团乘车到机场,面包车每辆限坐7人,的士每辆限座4人。小组讨论:若是你,你要怎样租车?学生列式为30÷7=4„„2,要租5辆面包车;30÷4=7„„2,要租8辆的士。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大家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租车?”分组讨论,学生又列出各种租车方案。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让学生兴趣中学习枯燥的数学概念,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探究热情,把数学概念教学根植于一个现实需要的问题情境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迫不及待的探究热情,从而真正达到“我要学”的目的,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8 2113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