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对大学生的作用精编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课程思政对大学生的作用精编”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课程思政对大学生的作用篇1
ok3w_ads("s005");课程思政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调查与分析
一般情况下,大学前两年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后两年的重心则在于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本科四年的培养和学习,为学生走向社会、满足工作岗位需求做好铺垫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xx交通大学各个学科为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设计了系统的培养方案。为了增加和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选修课和通识课,供学生开拓眼界,扩宽知识面,这样的培养方案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受到发散思维的培训和锻炼,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具创新活力和开创性。也就是说,在学生培养方面,既重视智育的培养,又加强德育和美育的培养。但是,受小学和中学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在中小学的课程学习中长期形成的功利的、实用的学习方法或惯用的思维模式,在大学学习期间得以继续。具体表现在:(1)学生更注重于智育类课程的学习,对于通识课和选修课普遍重视不足;(2)在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容易造成误区。认为把培养体系里设置的课程学好、取得好成绩就是具有了学习能力,思考问题时缺乏严谨的逻辑;(3)受到学业压力、情感挫折后容易畏难。
本文以线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认识和觉悟的提高、思政课程学习效果、对课程思政的接受程度、与专业知识教学是否存在冲突、专业课堂加入情感教育是否认可以及如何无缝加入等。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给出建议和措施,希望在专业课堂上把知识传授和思政有机地融合,为实现学校“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育人目标有所裨益。
一、课程思政的作用
课程思政是xx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探索,挖掘专业课传授过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德育和美育思想。也就是说,在研究学问、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兼顾培养健全的品格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及道理,同时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利用,构建其与社会、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这种探索引起了很多高校的兴趣,也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随后在相关的通知、文件和部委领导的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行,形成协同效应。《xx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xx-xx年)》指出,回归教育以人为本,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育等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育人制度,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和渗透到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教育,实现自己的理想,使学生的前途与国家的发展相统一,知识的传授和思想引领相统一。
本文涉及的课程思政包括家国情怀、个人品格和价值观等部分,使学生懂得责任与担当,学会如何做人、做事。为此,将这些元素(以下简称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思想价值引领渗透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依靠对课堂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全方位发散思维解决案例的介绍,传统文化与解决方案的无缝连接等,以及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科学研究及工程项目来培养学生的科学之美、工程之美的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献身科研,献身国家建设的理念。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把课程中的知识点与师长们的亲身经历和主讲老师做科研项目的积累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书本知识的前世今生、是鲜活的,不是学而无用的,避免学生学习时把知识点孤立起来,只是当做考试的一个重要考核点,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作风。比如,在个学生讲解国家大型基础建设时,让学生了解大型基础建设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国内外政治环境的需要;文献调研和研究综述是学生掌握的必备软实力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情报检索和情报分析对社会热点问题、危机事件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进行跨界学习和研究;目前国家和社会对创新的渴求促使学生也在思考,什么是创新性人才,如何培养?在讲课过程中从诺贝尔奖大数据的分析,引导出国家和民族受教育程度与诺奖获数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大学扩招的初衷,提出对创新的认识与看法,帮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学习的重要性;为了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许多学校安排了团队组员合作的课程实践项目,在课堂上根据实践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讨论,比如,抱大腿、搭便车的想法产生的深刻原因,初步认识团队管理、团队合作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让大家对管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可能促使这些学生在课外之余拓宽自己的学习边界,自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领导力课程的;课程大作业是高校老师们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绝佳的利器,通过课程大作业格式与排版的训练,培养融入到血液中和骨子里的规矩意识、严谨的态度和作风等等。在上述探索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培养体系之外的课程或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树立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本文作者每次在课程结束之后,让学生写一个课程反馈和建议,并且及时跟踪一年、两年、三年甚至工作之后的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课程之后的学习经历或工作经验谈自己的体会。反馈是对自己的反思,通过反思使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更好的自己,这个工作已经延续了很多年,目的就是探索课程思政对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成长的影响,以及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发挥的作用。
三、问卷设计与发放
问卷调查主要围绕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否有必要、是否有效果等问题,思政元素在专业课堂的体现和传统思政课的对比。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这两种形式存在的问题及各自的优点,进一步了解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以及在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
首先,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题目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便于填写。因此,调查问卷仅有14道选择题,使同学们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试卷,不至于耽误过多的学习时间,也不至于消磨大多数同学的耐心,极大地增加了问卷的回收率。
其次,问卷内容紧扣个人成长与专业知识学习两大核心进行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个人成长认识的主要来源、上大学以来思想认识是否有所提高?思政课堂是否认真听讲?专业课堂插入思政元素缓解了紧张的学习节凑?是否会影响专业课的学习?是否在专业课堂上有插入教育意义内容老师,持有的态度如何?该老师是否会在课程中渗透个人综合素质及个人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这种形式的学习效果是否更有效?这种方式优点是什么?有助于人格、品格的形成的方式是什么?专业课堂里加入情感教育是否认可?情感教育包括哪些方面?如果在专业课中加入思政元素什么样的方式便于接受?希望在课堂中讲解哪些思政元素比较好等。
最后,本文问卷调查主要通过xx交通大学和其他大学的社交平台、微信群、朋友圈、qq群等方式在线发放,回收有效问卷171份。
四、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1. 个人成长过程中思想认识提高的主要来源
从回收的171份有效问卷中可知,从小到大对个人成长认识的提高主要来自亲身经历或体验、同学、朋友、亲人的影响票数为150人,占比为%;来自老师的言传身教票数为13票,占比为%;以思政课程教学为主的票数为8票,占比为%。由该调查结果可知,亲身经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最大,说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亲力亲为和周围最亲近的人和事密切相关。老师的言传身教和思政教学得到的票数比较少,这个结果确实很意外,意味着思政课的方式可能要做一些变化,虽然老师的言传身教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不是最高的,从这个结果给出我们一个启示,能否在专业知识的传递中施加影响,从而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另外一方面,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学生的实践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即,鼓励学生多实践、多体验,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获得的教训都很有意义,比课堂教学或者理论教学的效果要更好一些。站在大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同学们对课程教学重视度需要加强,虽然“思政课程教学为主”受欢迎度需要提高,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缺课,我们都知道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如果学习效果不佳或者对学生个人成长影响甚小,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从老师授课环节上加以分析,老师在课堂讲解上引入实例,教学方法上得以改进,课堂上能做到诙谐、幽默、课堂气氛活跃,授课内容上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好很多。
2. 上大学以来思想认识是否有所提高
上大学以来思想认识是否有所提高,在171份回答中选择“是”的票数是143票,占比%,选择“否”的票数是28票,占比%。
多数同学认为上了大学以后个人的思想认识有提高,思想认识包括个人思想觉悟、思想品德、思想理论水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热爱祖国、树立理想、增强集体主义观念等。由于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大学阶段也是同学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勤奋学习、多看新闻、参加社会实践、投身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去。比如,利用寒暑假做志愿者、参加社团活动、到贫困地区支教、到企业进行实习,或者利用节假日做一些能利用自己特长做一些有偿服务,比如家教、餐馆、咖啡馆短时打工、社会调查等,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尽量多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去认识社会和体验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增加与社会、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锻炼自己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自己思想认识的关键期,通过这样的体验和尝试,让课堂、书本以及亲人朋友和老师传递给我们对于他人、社会以及国家的认知和我们的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端正对家国和社会正确的认识。
3. 思政课堂(思修,马原,近纲,毛概)上的专注度如何?
此题满分为10分,平均分值为分。大多数的同学在思政课堂上的角色仅仅是作为一名听众,如果教学的方法、方式比较单一,以理论知识为主进行授课的话,内容会偏于枯燥。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政课如果能线上、线下的教育相结合,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内实践采用访谈、辩论等形式,课外采用社会调查研究等形式,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这样的话思政课的学习效果可能会有显著地提升。除去学生积极主动的社会实践,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根据专业知识的特点加入思政元素,既能保证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吸收,又能体验知识的使用或者实践。
4. 专业课堂加入思政元素的影响
在专业课堂上插入思政元素,是否会起到休息放松的效果,有111人(%)选择了“是”,由此说明专业课程中插入思政元素能够让学生在相对紧张的专业课程中收到良好的放松的效果,也体现同学们对这种教学方法和方式的肯定和支持。说明了思政元素的插入,调剂了相对严肃枯燥的专业课。这在专业课的教学和思政元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两方面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是否会对正常专业课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这也是很多人对思政元素进专业课堂最大的担心,在有限的时间内,知识点比较多、教学任务紧、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肯定会占用课堂时间。在171份问卷中,有18位同学(%)选择了“影响较大”,77位同学(45%)选择了“有一定影响”,76位同学(%)认为“没有影响”。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插入思政元素的做法对正常专业课教学会有影响。这说明要想在专业课中加入思政元素,应当用合适的方式和时间。例如将专业课理论知的获得与解决当时社会、国家重大需求联系起来,无疑会增加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通过主讲老师的讲解也增加了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的自豪感。同时,学生也可能会以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知识的科学家为榜样发奋图强,树立科技报国的理想,这样对个人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既丰富了专业课堂的教学内容,也避免了空泛的讲解,从而更好地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互惠”的效果。
本文针对认为专业课堂加入思政元素对专业课学习有影响设计了追加询问的多项选择,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的同学认为思政元素教学会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影响专业课教学的进度;%的同学认为一些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可能会影响教学连贯性;%的同学认为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对这方面的内容不感兴趣而走神。总体分析来看,这些同学认为因思政元素的加入而影响专业课程原因在于:一是认为加入的思政元素不重要,认为是“不必要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以及“不感兴趣”;二是在于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方面的衔接不够流畅,“影响教学连贯性”等。因此在选择思政元素融入时,应当考虑到相关内容与该课程的关系,有选择地在专业课程中加入相关的思政元素。这样更加便于学生接受、理解,使得课程进展更流畅,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5. 对专业课堂上插入思政元素的老师的认可
在该问题中,有接近61%的同学选择了“遇到过”专业课堂上插入思政元素的老师,如图2所示,而在这些遇到过这样老师的同学中,又有近三分之二的同学认为这些内容很有价值,并且在必要的时候会进行体验和尝试。由此可见,一些具有教育意义但与专业课堂无关的内容受到大部分同学的接受与认可。这肯定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的实际作用,并表明了这一做法对学生思想、行为上能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
我们知道,每位老师都有自己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经历、经验和体会,在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上更是如此,那么在培养学生,给学生上课时会自然而然融入到课堂中,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大多数同学认为这种形式可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自身的个人素质、修养的培养。而且认为思政元素融入课堂的方式相对于思政课更加贴合生活实际、便于实践,%的同学认为在专业课的引导之下,会对有关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内容感触更深、更容易达到提高能力素养的效果。也有%的同学觉得相对思政课堂来说,这样的碎片化的形式更便于理解和记忆,遗忘率也会更低。有个别同学提出,这样的方式“不会拘泥于思政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是穿插在老师讲授的亲身经历之中,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不需要考试”等观点。
由此可以看出,相比于传统思政课堂,在专业课上,与个人素质和能力相关的思政元素的“渗透式教学”,因其碎片化及灵活性,更能使学生在保持专业课的高度集中的同时达到提高学生个人素养的效果。也因其不需要考试,相对思政课堂和专业课堂而言都是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而更易于被学生接受。由此可见,通过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来达到学生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的方法接受度可能高于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
6. 提升个人品格修养的方式
在171份问卷中,选择“老师、父母长辈的教导”票数为35票,占比为%;“个人经历”的票数为93票,占比为%;“阅读书籍”的票数为38票,占比为%;“网络媒介”的票数为5票,占比为%,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个人经历、老师、父母长辈的教导都可以提升个人的品格修养,其中个人经历占比最高,达到%。个人的品格和修养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受成长环境、学习环境、社会接触的影响最大,体验也最深。这些品格和修养包括亲情、友情、爱心、奉献、勤奋、努力、成功、失败等,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实践,不断地在提高,同时也丰富了知识储备,提升个人的品格和修养。同时把自己的体验和收获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习惯中,养成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关心他人的美好品德,修身律己,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这个调查结果建议同学们多与具有良好修养的人交朋友,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摒弃自己身上的缺点,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积极融入到集体生活,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多方位的锻炼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通过多阅读也能提高个人的品格和修养。
7. 专业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专业课堂是否有必要加入情感教育?在171位同学中,选择“是”的票数是132票,占比%;选择“否”的票数是39票,占比%,如图5所示。多数同学支持专业课中加入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是完整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情感教育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提升审美能力以及良好的品格和修养以及融入社会的准备等。
哪些情感因素比较重要,本文给出了7项选择,在所给的多项选择中,171位同学选择“人生信仰教育”的有98票,占比%;“价值观教育”131票,占比%;“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110票,占比%;“政治思想教育”59票,占比%;“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国家和社会情怀”113票,占比%;“自觉性教育”92票,占比%;“创造性教育”103票,占比%,如图5所示。其中价值观教育,亲情、友情、爱情以及国家和社会情怀,道德品质法律法规,创造性教育等方面,同学们普遍认识到比较重要,加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应对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挑战的需要,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发展和承担起历史使命的需要。大学生必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迎接时代挑战,实现自身发展。政治思想教育占比较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等方面的进步明显,成才愿望强烈。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既有赖于其自身的智力因素,同时也有赖于其自身其他因素如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因素,所以很有必要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如何提高同学们的认知度,这有待于在思政课程和专业课协同作用,尤其是发挥专业课堂的补充作用。
8. 专业课堂加入思政元素的方式
以何种方法或者呈现方式在专业课堂里加入思政元素,才能被学生更容易接受。在171份问卷中选择“老师的幽默讲解”占%,可以说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呈现方式。而“结合亲身经历讲解”、“结合学生喜欢的话题讲解”、“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和个人魅力感染学生”也分别得到了半数左右的同学喜爱。“师生互动问答”与“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并从中获取各种体验”的选项分别得到了三分之一左右同学的认可。而“在习题中插入思政元素”的方式仅有%的同学喜欢。
有个别同学提出建议,认为“不同的老师应当根据自己的风格,通过不同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如果模式化或目的性太强,可能会导致教学形式生硬”的观点。总的来看,思政元素融入于专业课堂教学,同学们更愿意去倾听老师讲解与老师个人魅力相关的故事和经历,而对师生互动与亲身实践的积极性相对较低。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的方式其实也是师生间情感与思想交流和互动的一种方式。学生现在对于互动式教学积极参与度普遍较低、对亲身实践任务的参与度也不高,可能会使他们不能很好地对老师所传达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增加学生参与互动和实践的积极性也是学生需要被提升能力与素养的需求之一。由调查结果看来,学生更乐于倾听老师的讲解,这种方式能更加容易、自然地融入到课堂中来。而风趣的语言、经历和有趣的话题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影响学生认知、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9. 专业课堂上可以加入哪些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以何种形式加专业课堂是值得重视的问题,在171份调查问卷中选择“社会热点问题”126票,占比%;“人际关系”92票,占比%;“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89票,占比%;“职业规划与入职求职方面的问题”83票,占比%;“情感教育”73票,占比%;“如何面对挫折,调整心态”81票,占比%;励志49票,占比%,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社会热点占据给出的几个选项之首,现就其如何融入专业课,使同学们即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在热点问题上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提升。比如在上电路基础课时,让同学们学好专业课,为了攻克芯片核心技术打下牢固的基础,老师可以把华为事件融入其中,这里面涉及到了国际形势、时事政治、经济,通过讲解和和学习提高了学生们的认知。这样就很自然地把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里。同学们对励志认可度不高,存在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励志教育内容宽泛、形式不鲜活、针对性不强。鲜活而生动的励志教育来源与生活并能应用于现实并能改变现实,所以励志教育融入专业课堂的形式需要认真地设计才能发挥作用。
10. 分析讨论
步入大学,离开了熟悉的成长环境,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亲,离开了熟悉的老师,以往在一起学习的同学们都各奔东西到自己的梦校去继续完成学业。中学和大学阶段学生对个人的品格和修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尤其在进入逆反期后更多的关于个人成长的认识来自于自己的体验和实践,通过高中三年学习的洗礼,来自于同学、朋友、亲人的影响,或者说来自于成长环境的影响很大。经过高考的考验,在本文调研期间,接近87%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与可能越来越多,对社会的体会也越来越多,对社会上的人和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思想认识和三观在逐渐完成,因此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坚持思想引领的导向作用,鼓励学生多体验多尝试,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努力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专业课堂引入思政元素能获得同学们的认可,思政元素结合专业知识点进入专业课堂能有效的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调剂了专业课学习单调和枯燥的知识传授。但是,以不能影响专业课的教学进度为宜,在融入过程中要突出专业课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增加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增强自信和自豪感,对树立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理想有益。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知识之间的衔接流畅、教学的连贯性,潜移默化的作用更重要。
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在课堂上穿插个人奋斗历程讲解的老师,包括个人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同学们觉得很励志,81%的同学认为这种形式更能在心路历程上有显著的影响,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类似的事例在中小学学习过程经常遇到,因为某个老师、老师的某句话、亲人朋友的某些特殊的经历或事件,使某个同学喜欢某个学科,决定以后要从事什么职业,并在此基础上把勤奋与努力推广到其他学科上,在学习上取得很大的突破。在大学学习期间这种穿插式的课堂效果应该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个人规划、阶段学习目标、完善知识结构有意识的选课等都有很强的影响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同学们更喜欢老师幽默的讲解、结合老师亲身经历、结合学生喜欢的话题以及老师个人魅力等方面来传递,由此可以看出思政元素进专业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不仅具有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善于讲故事,也就是说善于口头交流和表达,这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
情感教育包括了家国情怀,人文素养,个人品质等,通过调查结果分析,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和法律法规教育、亲情友情爱情、家国感情、自觉性、创造性教育均超过了半数,说明情感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自觉要求提升、提高和关注的要点。但是,对政治思想教育可能认识不足,只有不到35%的票数,这个数据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其原因可能并非不认可,而是长期以来以成绩为核心的考核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主科上,对于实际中有用的,但是不考试的,在排名上不计入的就疏于学习,而这些恰恰是高校培养人才价值取向最最关键的一点。
通过同学们的投票选择,社会热点问题、人际关系、团队协作与沟通、职业规划与求职、情感教育以及抗压耐压和励志榜上有名,从中也可以看出来同学们在大学阶段亟需掌握的技能和具有的综合能力的自觉性和迫切感。
五、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专业课堂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是可行的,在教学实践中值得推广和应用。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不仅能引导学生专注于拓宽知识面,而且能让学生认清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个人品格与修养,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与人生理想。通过教师投入一定时间精力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参与,并不会稀释或减弱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也不影响正常进度,甚至还会起到放松身心,活跃课堂氛围,拉近师生距离的作用。老师自身幽默风趣的讲述以及结合自身经历的故事性叙述更加吸引人,而且学生希望社会热点问题、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元素走入专业课堂。
因此,在设计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的方式时,可以根据教师的人格魅力、校史资源、杰出校友、以及专业知识在大型工程和社会重大事件中扮演的角色等,通过教师身体力行,通过案例分析以理服人,通过时事热点的社会背景挖掘内涵实现育人的目标。将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融会贯通之后,全方位发散思维来实现案例的介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相关热词搜索:
课程思政
大学生
成长过程作用
调查与分析
ok3w_ads("s006");ok3w_ads("s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