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范例4篇
【导言】此例“课程思政范例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课程思政【第一篇】
关键词:思政;教学;职业院校;课程设计
1引言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为汽车类专业统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在不改变知识内容框架的前提下融入思政元素,将德育教育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从而达到育人目标。
2课程示范展示课
课程简介
《新能源汽车概论》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教学内容包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基本原理、设计原则与相关理论知识,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能量保存系统、再生制动和燃料电池的使用等知识,从而为将来从事新能源汽车检测、服务与科研项目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高压安全防护设备、充电设备等制作新能源汽车技术实训教学内容,通过实训项目让学生充分认知各部分的构造、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拆装及安装方法,同时能简单进行各系统各部件的故障诊断与排查工作。
课程设计与实施
本次授课对象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大二学生,授课内容是《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中项目三纯电动汽车认知中任务一“电动汽车下电与上电安全操作”。展示课程将教学流程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通过课前任务、课中技能训练、课后强化练习,并将思政有机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环节。结合项目三纯电动汽车认知选用内容及特点,纯电动汽车具有高压电的性质,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将标准、任务、绿色、评价围绕学生构建生态系统,基于绿色成本管理,融入绿色思维,结合学生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学达到有趣、有效、有用的教学成效。在教学过程中对接汽车故障诊断流程,以“导-学-教-练-评-拓”为设计思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前预习、案例导入、学习探究、多维教学、任务练习、分享评价等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德技双修
(1)课前任务
课前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上传纯电动汽车上下电的学习任务,学生接到通知后,观看微课,阅读材料,每小组根据任务单拟定任务计划(工具、步骤),每小组准备观后感,并完成课前测试。学生通过微课视频了解纯电动汽车上电和下电的概念的同时,了解电动汽车细微的按钮动作会带来高压电的出现,使学生养成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习惯就会成为自觉的行为,融入严谨治学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安全操作规范的思政元素。
(2)案例导入
通过案例库中的企业案例视频“纯电动汽车故障无法上电需检修”,对接汽车售后服务流程,创设4s店售后服务情境,分别派学生扮演售后服务顾问和客户,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营造任务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使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结合已有基础尝试分析故障原因,做好教学内容的铺垫,使学生明确本次课目标、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
(3)学习探究
通过学生尝试,教师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不同车型上下电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通过查找维修手册及相关电路图找出相关插接件及维修开关等信息,参与小组讨论,制定初步方案,每个小组进行方案汇报,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作业习惯。
(4)多维教学
1.教师导学
结合学生的初步方案,查找问题,教师将实车电路进行简化,引导学生结合电动车窗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方案。优化后结合实车电路图,完善检修方案。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和研究性思维。
2.组内研学
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综合采用螺旋式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尝试与老师指导交替进行,学生带着问题合作学习,辅以平板电脑、可视化围观教学平台、学习通等信息化手段和设备,使学生掌握技能要点,解决教学重点,同时锻炼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并通过组内研学的方式,融入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
(5)任务练习
任务的重点是“电动汽车上电和下电的概念”,难点是“能够规范进行电动汽车的上电和下电操作”。纯电动汽车一旦出现无法上电或无法下电的现象,都需要进行检测并进行故障排除,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涉及高压电部分,因此对于纯电动汽车上电和下电的安全操作必不可少。在进行内容讲解过程中着重强调安全、环保和规范,采取“先虚拟练习后实车操作”的教学策略。虚拟练习:学生借助虚拟仿真系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专项训练,多次重复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实车操作:学生在熟练掌握操作工艺流程基础上,在操作中,进行角色分工,值班长、操作员、记录员、安全员、信息员、评分员各司其职,协同完成操作任务,强化团队意识。针对操作要点和易出错的环节。通过教师借助同步信息传输系统(含录播),学生观看示范操作、三维动画等手段,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规范操作步骤,突破教学难点。
(6)任务测评
在虚拟仿真练习通过OBSStudio让所有学生将自己的电脑屏幕同步到教师端,在实车实操中通过各工位布置的摄像机将全部工位的操作全程投屏至教师屏幕,实现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管。根据操作规范和标准,老师纠正和点评学生操作,同时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评价。学生反思实操过程中的不足,总结改进。培养学生勤学好问、认真负责踏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7)课后拓展
将任务学习延伸到课外,依托大师工作室开展实际项目,增强服务意识和劳动意识;也可通过第二课堂参加智能汽车俱乐部,通过课堂所学与教师研讨,创新激发思维。
3教学方法中的思政设计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经常使用,《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中涉及到对新能源汽车整车的上电和下电操作、电机、动力电池等部件结构认知的拆解,因此使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常见实际工作情景,更好的使学生投身于工作场景中,从实际案例中探讨引申的涵义与启发等。比如,引入某厂家一名维修技师,在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行维修时,未按要求佩戴绝缘手套,使用棉纱手套徒手拉拽动力电池壳体,动力电池故障导致外壳漏电,瞬间看到电光四射,导致该名违规操作的维修技师触电,致使其手臂全部被高压电灼伤的案例,引导学生注重新能源汽车维修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严谨、规范操作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在作业过程中如不按要求操作,将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2)情境教学法
课堂中穿插《开讲啦》中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专访的等视频,从比亚迪的绿色经济到报告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从新能源汽车到中国制造,这两个方面都可以渗透国家发展战略、决心和路径。而近期较为火热的词“碳中和”,《开讲啦》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讲述中国正逐步走向碳中和的故事,培养学生将小我融入国家民族发展的大潮流中。
(3)项目导向教学法
在课程项目设计过程中,不能脱离企业的真实作业内容,紧密联系企业,探寻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紧密围绕保时捷、玛莎拉蒂、新日电动汽车校企合作单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工作环境遇到的真实项目为导向,在课程教学上采用“工商融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工学结合、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落地。
4总结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同时添加了对思政元素的考核评价,通过过程的考核对学生参与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参与率、认同感以及参与过程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价,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对于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课程思政”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结合课程思政的内容,优化思政元素,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融入课堂内容,从被动接收式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人公,课程设置实践性内容,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在分组练习中学会了相互交流学习,不仅实现了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强化,而且能够使学生达到团队协作的思政内容。二是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思政元素,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以问题的形式引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交流的过程中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在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多方位、不同角色的思考分析,实现学生自我探索的创新,同时能够是学生更好的融入课程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措。三是通过宏观意义上的思政元素,能够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拥有大局观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塑造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第二篇】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提出:“素质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思路宽广的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创造、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目前初中政治思想课课堂教学现状存在着许多弊端:教师主宰课堂,照本宣科,单纯地灌输所谓的“政治思想”,学生被动学习,为分数而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想觉悟及社会公德的提高,严重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政治思想课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政治思想课的学科性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政治思想课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具有特殊意义,教师的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因素。政治思想课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渊博的学识,优雅的气质和风度,在学生心目中应该是学生模仿的偶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理想、原则、信念、观点、兴致、趣味、好恶、道德审美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如能达到和谐一致,那就可以点燃青少年心灵中的火花,成为青少年行动的灯塔。”教师应是船长,要能利用安全可靠的方式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船;教师应是指挥员,要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教师应是导演,要能编导出一幕幕激情剧;教师应是创意人,要能把课堂教学包装得天衣无缝,色彩斑斓。初中政治思想课课堂教学改革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理清知识网络,揭示体系结构,抓住难点,突出重点。第二,精选典型材料,运用教材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第三,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政治思想课最忌“照本宣科”。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外在教育因素转化为内在精神需求,自觉地运用内部矛盾规律,才能将教育者的外部要求转化为个人思想,同时把这种思想转化为个人行动。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教育不是单纯机械地将知识传授给被动和顺从的学生。”改革课堂教学的核心应是使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各种器官和激起学生心里的浪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初中政治思想课的课堂教学改革尤其要如此。政治思想课不能上成纯“政治思想课”,不能板着面孔,向学生灌输所谓的“政治思想”。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于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拥有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良好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类、抽象和概括、系统化和具体化、归纳和演绎,把思维方法组成一个有层次性的结构,用具有包摄性的观念把握思维方法的全貌,就要具备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人心目中的“好学生”碌碌无为,而一些屡遭白眼的“捣蛋鬼”反而能适应环境乃至有一定作为;一些“尖子学生”对教师不理不睬,而“白搭学生”却对教师恭恭敬敬,这难道不是“应试教育”的失败吗?初中政治思想课课堂教学还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一个人若具备了良好的情感,将求真、求善、求美作为人生的宗旨,这样我们所说的学习,就不再是传统的学习内涵,而是素质教育派生出来的“大学习”观。
政治思想课一定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有目的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关系,加大让学生学习社会的力度,引导学生进行热点问题的讨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如让学生注意搜集一些普遍关心、敏感的问题,结合教材理论知识,进行全面辩证分析,就可以认识到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地位将最终决定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使学生树立起发奋学习,为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基础和信心,增强改革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强化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进一步加强国家观念,树立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更加关注祖国的前途。通过热点、现实问题的讨论,学生既以教材为本,又不拘泥教材;既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既能感知事实,又用事实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谁掌握了21 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 世纪的国际中处于主动地位。如何立足于初中政治思想课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思政课范文【第三篇】
一般来说,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因素,也是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与改进的三个重要方面。通常情况下,人们关注教学往往更注重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因素,这也是教育教学当中有关以教师中心为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之争的原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不能忽视的。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教学不仅需要有一套标准、一种规范以及目标和要求,而且更需要强调科学、规律而不是艺术、自由和随心所欲。因此,教材就成为保证学校基本教育质量的“依靠”和“依据”。同时,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材不但界定了教师教的任务,也界定了学生学的任务。当然,让教材在教学上发挥作用,并非让教师放弃主动性,让教师死教书,学生死读书。没有教材或不依靠教材的课堂,教学就会失去内涵、失去方向,教学质量也就没有了依据,没有了根基。教材也不是随意编写的,它是集中了众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学科水平,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
以上对于教材在教学中作用的一般性描述,决定了教材要素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强调教材的作用或意义,表明教学既不能脱离教材随意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又要反对完全依赖教材进行教学、甚至照本宣科。
第二,思政课教材的特殊性是由思政课本身的属性决定的
思政课教材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看,它与所有课程的教材有着上述所描述的教学的共同特征,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参考、是管理者规范教学的标准。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与一般课程教材注重理论与知识的不同在于,思政课教材首先是体现在它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对青少年一代全面发展、特别是价值观塑造与价值引领的主渠道,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对青年一代侵袭的防火墙和清洗剂,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和使命。而衔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或介质就是教材。
在笔者三十余年的思政课执教过程中,也亲身经历过思政课教材编写和使用的混乱的状况。实施思政课教材统编制度,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加强思政课建设与管理的高度重视,也是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从2008年全国实施思政课教材全国统编、全国统一使用“马工程”教材以来,把对“统编教材”使用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检查各个高校落实中央政策的重要检查指标。在已经编写出版的“马工程”系列的近百种教材中(除思政课教材之外,更多的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使用要求最高,目前也是使用最彻底的课程。
第三,思政课教材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教学使用中的特点
目前全国高校思政课统一使用由中央审定、集中了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参与编写的“马工程”思政课教材,主要起到了保证了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方向;保证了思政课教材的思想高度;保证了思政课教材的理论水平;保证了思政课教材的规范统一的作用。
但是,作为拥有几十年思政课教学经历的思政课教师,自己在教学中也曾经遇到过使用教材和具体教学实践关系的处理中的问题。因为,再好的教材,都不可能让教师在教学中直接采用。这是因为:
思政课教材是按照学术的逻辑、学术的语言进行编写的,虽然它在保证了政治性与思想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学术架构的完整性。但这种学术范式、学术话语与真正的教学话语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与当前思政课的高标准要求还存在相当的距离。同时,教材的编写往往是注重了通用性而考虑不了特殊性,全国各种类型的院校和学生使用通用的教材,本身就要在教学中实施再造。教材因篇幅有限,不可能将更多的教学资源融入其中,而且作为教学遵守之纲,凸显的是基本的规范,容易造成教材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需要对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方面下功夫。
2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很好地使用教材的问题剖析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在思政课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自己曾经主管思政课教学近二十年,在校内外听过各式各样的教师讲课,既有年轻教师的课,也有一部分老教师的课。我自己感悟,思政课教师的课讲的不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
第一,一部分教师过分依赖教材,没有吃透教材,甚至照本宣科
在思政课教学中,一般要求教师能够做到依据教材但是不能够依赖教材,要能够做到依托教材但要跳出教材。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的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对教材内容和体系没有吃透,导致在教学中不能够脱离教材、甚至照本宣科的情况存在。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也曾有多位青年教师或作为助教、或随堂听课,课后不止一位教师跟我反映,“原来思政课程可以这样来上!原来我们以为只要把教材上罗列的理论、知识根据自己所学加以理解再传给学生即可,殊不知思政课教学还要有这么多的铺垫、还要做这么多的延伸。”这一方面与现在的一些青年教师学科过窄、不能很快适应思政课多学科综合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和他们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不能够很快地从学术范式向教学范式转变的有关。这些青年教师往往处于“兴奋”和“焦虑”的矛盾心态之中,既有刚入职渴望迅速站稳讲台、得到领导、同行、特别是学生认可的热情,同时也因缺乏经验不知如何对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特别是因为还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和“吃不准”而担心和怕担责而焦虑;当然也有一些青年教师因工作重心并没有放在教学上而存在着精力投入不足、教学应付差事而做了教材内容的“搬运工”,因为照本宣科最省事,有些教师直接用别人现成的PPT。
第二,一部分教师以专题教学或个人教学经历为借口而脱离教材
我自己在教学管理、教学观摩当中,也发现有一部分教师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为借口、完全撇开教材进行教学,增加了在教学中的随意性。大致上有以下的情形:
一是客观地讲从2008年实施思政课统编教材以来,我们的教材确实存在着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前些年是因为教材的编写体例不适合在教学中使用,我在2015年在银川参加过统编教材修订的意见征求会,作为与会的教师往往都是在肯定每一版修订后的教材的积极方面之后,有限度地提出一些建议,而当时参会的学生代表直接指出教材的可读性不强、吸引力不强的不足。特别是一线教师往往因为教材存在的一些不足而对教材研究不足或者根本就不看教材,没有深挖教材对于教学在思想上、理论上的价值。其实教材中有用的信息和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
课程思政【第四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岗课赛证;线上线下;PLC
PLC是自动化生产线的核心控制设备,加快培养掌握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的工程技术人员,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然而,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培养的高职毕业生与实际工程应用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主要源于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1]。因此,本文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PLC控制编程与实践”课程为例,分析传统教学现状,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施。
1传统教学现状分析
学生学情差异大,难以实施有针对性教学
本专业生源主要来自中专升大专和五年专的学生、以及小部分高中生源[2]。生源的多样性,直接导致学情差异较大:普通高中生源的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计算分析能力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偏弱;五年专和中专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能较为熟练使用仪器仪表进行电路组装调试,但电路自主设计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偏弱。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不统一,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实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答疑解惑,学生结合自身学情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训练、控制学习进度的需求。
学生思维过程未得到有效训练
传统的课程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一般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两个环节,教师讲授任务相关知识并进行操作示范,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按部就班进行操作,缺乏主动学习、思考的机会;工作流程意识、制定工作计划与实施计划的能力未得到有效锻炼。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能掌握PLC控制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硬件电路设计能力较弱、程序设计与调试、系统整体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困惑较多、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等现象。
考核评价方式形式单一
传统考核评价由教师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个部分组成,形式单一。虽然有设定明确的考核标准,但分数评定主要依靠教师课堂巡视检查小组的操作情况、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给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学生只能了解到得分分数,未能获取到具体的得分构成,未能对学生行为改进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且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课中操作行为规范、课后任务拓展情况难以实施有效评价,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2教学总体设计
坚持“课程思政、岗课赛证融通”教学理念
本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基于PLC工程师岗位实际需求、融入“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与高级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相关标准,构建以PLC工程师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同向同行,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对接就业岗位,重构教学内容
基于PLC工程师岗位的工作内容、标准与工作过程,归纳PLC工程师典型工作任务、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的内容与要求,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智能化电工实训平台、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进行教学内容重构,包含四大项目:PLC应用体验、智能路灯系统设计、智能小车送料系统设计、机械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每个项目又根据实现的功能不同,划分为三个阶段性的子任务。在真实的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主动制定工作计划、加强交流沟通,有效提升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阶段、五环节、四维度”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三阶段、五环节、四维度”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涵、拓展评价维度;采用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热情。1)采用任务驱动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解决学生学情差异大的难题。选择真实的企业工作案例、在线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借助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学生可结合自身学情有针对性自主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训练,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自主控制学习、任务实施进度。2)信息技术助力“三阶段、五环节”落地实施。云班课平台在线学习资源、知识测试、在线交流互动等功能,将教学过程从课中进行延伸,使得“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教学落地实施。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记录“探、导、践、评、升”五个层层递进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操作行为规范与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在PLC工程师工作过程中进行方案选型、硬件接线、程序设计与系统联调,实现任务目标,思维与技能得到有效训练。3)全过程多元“四维度”评价体系,拓展评价维度。结合“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竞赛规程和高级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科学设计四维度评价体系,从“自主学习参与度、任务实施规范度、系统功能完成度、职业能力提升度”四个维度对教学全过程进行评价。通过云班课平台的知识测试、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的操作任务,形成自主学习参与度的评价。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对操作规范行为进行监督记录,形成任务实施规范度的评价。在成果分享、成果展示中借助云班课平台实现师生共评、组间互评、组内互评,形成多元主体的系统功能完成度的评价。通过课后拓展任务和课前课中结果评价的比较,发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变化,形成职业能力提升度的评价。
3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环节分为“探、导、践、评、升”五环节。1)探:课前自主学习,在线操作体验。在线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在线互动平台,使得“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成为可能。学生在云班课平台上完成任务相关的知识点学习和测试,进行问题研讨,老师参与解答。各小组根据学习情况,通过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课前竞赛任务,体验PLC工程师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在线交互式仿真实训平台对操作规范行为进行监督记录,方便老师掌握学生的操作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2)导:工作情境导入,明确任务目标。通过在线视频资源让学生直观观察PLC系统工作过程,实现工作情境导入,并与学生一起分析PLC系统功能要求,明确任务目标、工作流程。3)践:小组分工、虚拟仿真与实物实践相结合;教师通过巡回观察,参与小组讨论并给予指导。使用活页式工作手册,引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在虚拟仿真平台上进行PLC硬件接线、程序设计、编译与仿真运行,验证计划可行性,及时调整计划;在线平台实时反馈学生操作情况,针对不规范行为自动扣分并给出正确操作提示,规范学生操作行为。仿真验证后,接着小组在智能化电工实训平台进行操作实践。小组记录并讨论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注意点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评:小组展示、检查评价。小组展示PLC控制系统的实现成果,在成果分享中提升沟通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分享,既有助于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又能促进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教师对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启发学生思考,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5)升:课后拓展,提升职业能力。拓展任务与职业技能大赛“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的竞赛内容、高级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内容有效结合,教师在云班课平台拓展任务,学生根据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自主选择拓展任务,以赛促学、以证促学,提升实践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学习效果
全面提升学生能力,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丰富的在线资源、在线交互式仿真平台营造仿真情境下的工作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探、导、践、评、升”梯度教学、“自主学习参与度、任务实施规范度、系统功能完成度、职业能力提升度”四维度促进学生学习,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硬件接线、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职业认同感,达成课程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同向同行,将思政元素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在硬件接线中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劳动精神、在程序设计中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任务实施中培养安全操作意识,以赛促学、以证促学,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技能,达成课程育人目标。
5结论
本课程对接就业岗位,进行教学内容重构,采用任务驱动式、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三阶段、五环节、四维度”教学策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达成课程育人目标。后续将持续完善课程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势,提升教学质量[3];加强校企合作,打造真实工作场景下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苗秋华,管志光,闫勇增。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PLC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1(16):151-152,154.
[2]彭胜敏。工学结合岗位导向的高职电子CAD教学探索[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5):22-25.
[3]赵志群,黄方慧。德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0(10):73-79.
[4]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5]何丹,叶杨翔。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逻辑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8):37-41.
上一篇:弘扬抗美援朝精神(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