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浮与沉教案4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初中物理浮与沉教案4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初中物理浮与沉教案篇1
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二的物理教学开始,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打开初中物理的大门,其次是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物理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拔高。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要求学生解题过程要做到多反思、归纳和总结。
4、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初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物理教学反思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对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学习,我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谈几点感受。
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再次,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文地址:http:///zuowen/
初中物理浮与沉教案篇2
在初中物理的日常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依照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步骤。
(1)让学生产生好奇。
(2)让学生主动提问。
(3)让学生积极探索。
一、让学生产生好奇
好奇作为思维的先导,它是成功的起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想法去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人教版)开篇就讲到有趣的物理现象,列举了几个好奇的实验。我一一在讲台上演示出来,边做边问:“为什么没给水加热,它就会沸腾?”“乒乓球为啥不掉下来?”“空心牙膏片为什么在水中可沉可浮?”随着一个个的提问,造成一个个悬念。学生很快“磁化”般地被紧紧吸引住,多么好奇,多么有趣,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兴趣和急待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所以,每一堂客,我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和要求去影响学生,提出或制造一个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追求。
二、让学生主动提问
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动下,就会主动的去了解问题,认识问题的本质。这就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思维推理能力。他们之间就会出现一定的讨论和争议,并会不时的请教老师来评判。教师此时要善于鼓励和保护他们的这种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深入分析,着重培养他们的良好思维方法。在学习“光的色散”后,学生对“彩虹”充满好奇,通过自己的学习,相互讨论,认为只有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而有些学生主动提问,怎么才能看到“彩虹”?我就用三棱镜,当上午或下午有太阳光时,带领学生到室外背向太阳光站立,用口斜向上喷射水雾时,他们就看到了一道人造小彩虹。再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形成共识,解决了学生的提问,增长了学生的知识。
在学习完“测量物理的密度”,学生了解到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再运用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有些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1)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得密度?
(2)如何用,怎样用天平、烧杯、水等测金属块得密度?
(3)怎样用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4)怎样用弹簧秤、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5)怎样用天平、量筒、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
(6)怎样用准确的砝码、直尺、水等测金属块的密度?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说明他们在掌握现有的知识上,向前跨了一大步,去探索一些更新、更难的知识。此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兴趣小组,指导他们去设计,并进行实验,解决他们的问题。
三、让学生积极探索
产生了好奇,主动提出了问题,就具有了动力。在此时,就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去探索,物理这一门学科的特点就是观察和实验,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实验学习前人的“创新”。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
(1)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验。
(2)创新机会多做实验,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3)用简单器材创造性的做好实验。例如“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让学生准备平面镜,观察手中的钢笔,橡皮擦等在镜中的像,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等,再开展讨论,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与课本结论进行比较。我不断发问:看到什么?说明什么?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成败关键又是什么?
再例如,学习“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时,学生心中都认为100w灯泡一定比40w的灯泡亮。此时就要鼓励学生动手实验,亲自去探索一下,帮助学生设计好实验,让两个灯泡(220v、40w、220v、100w)分别接在教室的插座上,哪个灯泡更亮?学生讨论,再将两灯泡串联接入电路,让学生观察哪个灯泡更亮?学生讨论,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我的指导,解决了心中的困惑。总之,通过实验,观察认识,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辨别存在于他们周围模糊不清的事物,培养了认识事物的能力,对他们的智力发展极其有益,更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四、让学生自主追求
让学生自主地追求一些自己认为不解的知识,了解一些最新的科学成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我结合课本的“想一想、议一议”、“课外阅读”、“小实验”、“科学世界”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主动追求。例如《蒸发》一节中,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三个小实验。
(1)在手背上滴两滴相等的水滴,把一滴涂开,看哪滴干得快?
(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面积相同的水渍,看哪个干得快?
(3)在桌面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对其一片吹风,看哪滴干得快?再指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应用,基础好的学生写出小论文。再例如,学习了《压强》理解和掌握了压强的概念,物理意义,计算公式,讨论了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生产中的应用。学生从网上、资料中搜查出哪些情况要增大压强,采取的方法是什么?哪些情况要减小压强,采取什么方法?等等。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还加强了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这正是素质教育要求达到的目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很高,越学越有劲。在他们以后的生涯中,也会延续这种自主追求的精神,充实自己的精神食粮。
我认为,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解惑,更要培养他们自己去想法解惑,达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出现创新的人才。
初中物理浮与沉教案篇3
一、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舞台灯光”视频,在展示过程中也不断调节音量。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灯光的变化和音量的变化。展示调光台灯的应用,灯光的亮度同样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思考:调光台灯为什么能够调节灯的亮度?是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呢?(让学生各抒已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教学
1.自制调光台灯电路实验
学生根据看到的调光台灯实物,利用手边的器材,连接一个调光台灯的电路。
器材:电源、电珠、开关、电流表、电阻丝、导线若干。
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情况。
学生动手实验接电路,教师对学生进行部分指导。
实验成功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实验电路,以及如何操作使得电灯的亮度发生改变,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观察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在你的操作中你改变了什么从而使灯的亮度发生了改变。
答:灯的亮度是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的,在操作中我改变了电阻而实现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了灯的亮度的变化。
教师提问:在操作中是如何改变电阻的?
答:用导线一端固定,导线另一端在电阻丝上滑动改变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的大小。
教师讲述:像这种能够通过改变长度从而改变电阻值的电学元件叫做滑动变阻器。
提问:结合刚才的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讲述: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演示幻灯片):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2)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2.认识滑动变阻器
教师提问:在刚才的实验电路中,对于灯的亮度的改变还不够多,是因为电阻线太长了不方便,如果还要进一步改变电阻值的大小比较多,那么滑动变阻器该做成什么形状?
答:将电阻线密绕成螺旋状。
各组分发滑动变阻器,学生仔细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试说出各个构成部件的作用。
提问:根据对实验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猜测滑片顶端所标规格的含义?
答:变阻器上所标规格的含义:最大电阻值;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3.滑动变阻器接法的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器材:电源、电珠、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情况。滑动变阻器在连接时只能用两个接线柱。实验同样要达到调光的效果。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接法,教师对学生进行部分指导。(在指导、巡视的同时,将某些接法对于改变电流无效的进行全班探讨)
提问:如何接滑动变阻器才能有效地改变电流,让灯的亮度变化明显。
学生总结出“一上一下”的接法,以及两种不能改变电流的接法。滑键位于远离下接线柱的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
三、为滑动变阻器编写一份说明书(包括结构及接法)
四、教学反思: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突出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质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这种教学理念在教授“变阻器”这个内容时,我就充分注意到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开展实验探究,从自身的实验探究中寻找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
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电学元件,重点在于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熟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按照人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的一步步认识。教学的手段&方法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学生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下面列举教学中具有意义的几点:
1、在教学的引入中,新的物理课程却是要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所以引入的视频是一位歌星的演唱会片断,这样的引入对学生来讲是非常具有兴趣的,再联系到生活中天天都能看到的调光台灯,所以更加激发学生想了解调光台灯的原理的热情度,同时拉近了课程与生活的距离。在教学中先充分调动血色和那个的学习热情,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义务和责任。
2、在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原理的实验中,教师本人给每一小组的学生准备了一块自制钉有电阻丝的木板,学生可以根据这块木板上的电阻丝自己独立思考在把电源、电灯、开关接入电路的同时,如何运用电阻丝改变灯的亮度。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电阻与长度有关,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学生能体验自身实验探究成功的快乐的同时确实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在课堂的实验探究中应该充分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自己享受成功的快乐是教师所包办不出来的。
3、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提出两个学生能自己评价自己的问题(1)今天这堂课你最有兴趣研究的`问题的是什么?(2)在今天的实验探究中你最得意的表现是什么?学生在本节课的引入以及两个实验探究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提出这两个问题能够体现善于欣赏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自己在学习中的不断进步,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责任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问题,列举缺点,营造一个活跃合作的课堂气氛,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创造性的学习,自主提高留有充足的空间,帮助学生尝试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初中物理浮与沉教案篇4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内容的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讲授八年级“压强和浮力”一章的内容时,在讲授压强时,通过练习让学生从中了解密度均匀、高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物体在平面上产生的压强与其底面积无关。这样,在液体压强的教学中,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高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的认识有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也有了一个说服作用。
二、过程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检验的标准。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先设计了几个问题:你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了吗?你能证实它的存在吗?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呢?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
教学设计
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三、方式的反思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节、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都是我们反思的内容
此外,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重视物理作业的多元化及时段性也是我们要注意的内容之一.物理作业是多元化的,有计算型、简答型的练习,有探究实验及实验报告,有资料查询、有
调查报告
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传统型的习题练习,较忽略探究实验、调查报告等等。这几年的物理中考中有大量的文字表述题,很多老师头痛学生的表述能力太差。因此,教学中教师惟恐学生说不好,所有问题的答案都由老师代替。其实,你越是不放心,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这类作业他们越作不好。可以说是对症下药是良方,这类作业的布置需注意时段性,相应的物理规律学习后,及时的布置这类作业,然后立即让学生口述,对于表达好的表扬,对于差的多鼓励。让他们在激励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初中物理浮与沉的
教学反思
篇2现在提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反思思什么?怎么反思?反思应注意哪些问题?就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作初步探讨。
一、反思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如何教”进行的策划。
教学设计的内容有: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和教学措施设计等。
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思首先要看对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设计是否符合要求。如对基础知识,是了解、理解还是掌握层次设计要合理,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对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败笔。例如,教师在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如果对“相对”讲解得不透彻,例题分析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选择参照物判断错误的现象。
对教学内容设计的反思如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准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
对教学时间设计的反思如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否则会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洋思中学课堂教学的三个三分之一,即15分钟学生自学,15分钟讲解,15分钟练习。“讲练结合,当场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反思教学内容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地分配。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师生互动交流不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讲授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一章的内容时,按照由浅人深的原则,根据以往授课时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把教材的编排顺序给予调整。先认识光的折射,再学习透镜,使学生学得轻松。事实上,教材再舨时也是这样调整的。因此,有益的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创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三、反思教学行为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是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活动中师生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为自己的精神享受是至关重要的,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先设计了几个猜想问题,如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漏斗口,从细管向乒乓球吹气等,让学生从平时的经验中做出猜想,然后实际操作,从简单的实验现象得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
四、反思教学方式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课堂气氛是否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热烈等。同时,还包含内容如何处理,顺序如何安排,语言如何运用,手段如何优化,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如何激发,师生交流如何构建等。
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课后辅导。
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多动手、动口、动脑。注重学法指导,初中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
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如温度的概念;二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如能量的概念。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后,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如学习“凸透镜成像”一节时,每组发给一只凸透镜在课外时间测量焦距,上课时每组利用自己测出焦距的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既节约了上课实验时间,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反思教学过程
古语说“有的放矢”,教学反思应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陛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
教师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如是否口齿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体态语言是否亲切自然等等。因此,物理教师应尽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课堂陈述,合理掌握授课语调,形成亲切得体的教姿教态,提升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
将反思的结果及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法、竞赛法、活动法,逐步开放课堂。游戏的加入与活动的增多,非但不会使教学进度滞后,反而因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经过上述五个反思,师生的教学活动会产生一种“共振”,课堂教学就会达到最佳效果,教师的业务成长就会“百尺竿斗,更进一步”。
下一篇:春天写景的作文学生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