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论文范例【范例4篇】
【导言】此例“供应链论文范例【范例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供应链管理论文【第一篇】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自有仓库仓单质押盈利模式自有仓库仓单质押是指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给仓储中心并对质押货物进行保管和监控。对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来说,通过仓单质押模式可以让企业通过流动资产融资,获得一定的资金乘数效应,从而使企业总收入增加。由图1可以看出,在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的集成作用下,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涉及到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农产品供应链各个成员之间进行高效、有序地流转,提升了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同时降低了相关的物流成本和风险。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异地监管仓单质押模式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自有仓库仓单质押模式的基础上对地理位置的一种拓展。考虑到客户的实际情况,第三方物流企业遵循“就近客户所在地”的原则来选择监管货物的仓库,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客户的质押成本。但是该模式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物监管能力和监控技术会有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异地监管货物,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将承担更大的风险。图2描述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的详细流程。
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统一授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统一授信仓单质押模式是自有仓库仓单质押和异地监管仓单质押的进一步发展,简化了原先仓单质押的流程,提高了供应链运作效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规模、信誉、资质、经济产量等多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后,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这样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仓单质押贷款业务,并全程负责对质押货物的保管和监控。后期运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几乎不用参与,大大降低了银行的风险。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统一授信仓单质押盈利模式中,以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为依托,农产品供应链成员能够更加迅速、快捷地完成各项业务,以达到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图3所示)。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实施存在的问题
1.供应链合作伙伴不守约对个体农户进行融资是一项棘手的议题。个体农户往往在地理位置上是分散的、资源受限的、未受到良好的教育等等,所有这些特征都无形中放大了银行提供贷款的成本和风险,同时也带来了个体农户不守约的问题。例如,农民们在违背协议规定的情况下,通过其他途径暗自出售农产品来快速获取现金或者逃避还贷义务;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也会在暴利的驱使下从事一些不诚实的活动;甚至银行也会通过延迟放贷或向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个体农户收取额外的费用而违背最初的合作协议。
2.质押货物的监管环境欠佳质押货物的监管场所一般有生产车间、仓库等。由于市场把关不严、门槛设定过低等因素,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充分结合质押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安排相应规格和类型的仓库。如对于品质较稳定的大豆、小麦等农产品,不仅要求有一定的密封性,还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并且要控制一定的温度,以防农产品的品质降低;而对于蔬菜、水果等季性较强的农产品,对冷藏仓库会有更高标准的要求。
3.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目前在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样会极大地降低农产品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有些个体农户对计算机使用不熟悉,也会影响到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所以,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应该以简单、易用、快捷等为特征进行改进和开发。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实施的对策
1.建立农产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将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业务绩效评价系统作为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根据贷款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或农业个体户)在实际业务的绩效表现对其进行评价,这样便根据贷款方各自的业务表现被划分为优、良、差等不同的级别,从而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评估贷款方资质信誉的有用指标。
2.提高对质押货物的监控技术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农产品仓单质押业务中,对仓库质押货物的保管监控工作主要是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的,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具备完善的物流实体监控系统、信息监控系统以及一些必要的监控设备。
3.加强对供应链各成员日常工作的管理在整个仓单质押业务运作过程中,供应链成员应该协同合作、相互信任。如果质押货物存放的地点就在农产品企业的加工车间,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监管,以便于物流企业和银行对该农产品企业的评价;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农产品企业内部开展工作,实施监管工作,形成一种供应链成员间相互监督和协同合作的关系。
4.完善电子支付系统随着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不断进步的电子支付技术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交易的时效性,并且降低彼此间的交易成本。应对现有的电子支付平台系统进行升级,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的、可扩展的系统,使来自农村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也可以访问和使用。
四、结语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开展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业务,充分利用先进的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将农产品供应链各个成员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整条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更加高效、快捷的流转,以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益。本文研究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三种不同的农产品物流仓单质押盈利模式,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有效改善农村融资的处境。
供应链管理论文【第二篇】
在物流活动中,不存在所谓的绝对对或错的组织结构,并且每个企业的自身特点不同,所处环境的也不相同,因此适合任何企业的物流组织设计方法其实是并不存在。但是,在企业多年来的发展和总结的经验上表明,创新企业物流组织存在一般的模式,这些模式对大多数企业是适合的。主要表现在:智能化组织向一体化组织延伸,虚拟化物质组织,水平组织结构以流程为导向,建立物流战略联盟,整合与外部企业供应链,提高集体竞争力。
二、创新物流管理技术
物流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之一,物流管理上的创新就是要在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基础上,以集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保障生产厂商尽量避免出现库存积压的现象。同时,为了满足企业物流管理的需求,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减少产品运转周期来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进步,现代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必然离不开现代物流技术的支持,因此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物流硬技术,以适应现代化社会。首先,企业必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资金、先进技术等来改善我们的物流设备、设施,要转变企业的一些落后观念,如注重眼前的利益、将精力放在扩大规模上以及对企业下层部门的垄断保护等。其次,企业还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形成一个虚拟、动态、全球网络化的供应链网络系统,实现企业物流活动各环节最合理的增值。最后,企业应加大投入、建立起计算机支持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以物流管理信息化带动物流管理现代化,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
三、创新现代物流管理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在现代化进程中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必须建立和创新现代物流管理机制,以确保企业的每项物流管理职能能够全面贯彻于物理服务中。如企业可以建立物流管理领导小组,设置物流办公室等物流管理部门,赋予这些管理部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物流管理职能,同时,明确其规划、组织管理供应链职能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此外,企业管理者还应该建立物流协调会议的相关制度,企业的管理者要定期召开企业内部商谈会议,或者邀请相关的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参加,共同商讨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及如何改进企业物流管理等。
四、培养创新性物流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在物流创新中,培养创新性物流人才,不仅关乎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还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专业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物流人才培养机构的联系,深入到高校物流专业中,组织物流从业人员参加高水平的物流培训班。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建立人员竞争机制,让相关技术骨干进行物流操作示范,树立良好的职工榜样,提高职工内部的竞争力,督促其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同实际工作者进行理论与经验上的交流,吸取其他国家或企业的先进物流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更多的创新性物流人才。
21世纪的物流时代,是供应链的时代,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加强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创新。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物流创新工作中,企业及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创新性的物流服务理念、物流组织、物流管理技术、以及现代物流管理机制,培养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物流人才。
供应链论文【第三篇】
商业银行进行的风险管理最为主要的是在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的,并通过其他的诸如人力资源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等各种资源允许范围内进行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样就能够将所承担的风险进行有效的得到管理,从而能够达到风险及收益间的平衡。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内容上来看主要有风险的识别和评价以及控制,其中的风险识别是基础,主要是对商业银行供应链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识别,然后对这些风险的性质等进行合理化的归类并找出原因。再者就是对识别的风险加以评价,主要就是在风险的度量层面,对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加以详细的分析,然后判断采取的控制措施。最后就是对风险的控制,在控制的方法上主要有风险自留以及风险转移和风险的预防、风险规避。
2、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问题及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问题分析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在金融服务上进行了创新尝试,但由于发展的时间不长以及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业务发展上存在着一些风险问题,从总体来看,国内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发展中的阶段性欠缺的弥补已经非常迫切。在这些风险问题上体现比较突出的就是外部金融生态环境上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动产担保的相关法律还没有得到有效健全。由于供应链金融主要是将存款和应收账款等作为重要的担保物的信贷形式,所以在法律上的不完善就会对商业银行的项目开展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证,这样就会带来诸多风险。其次就是金融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在实际的发展上较为滞后,并且在操作平台上也没有得到有效支持。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业务的交易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并能在珍视贸易的背景可视度上得到有效加强,所以金融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的介入就能起到保障成本的作用。但在实际当中,由于这方面的系统化技术的应用还相对比较欠缺,所以在融资环节的额外割裂成本就较为巨大,这样就不会实现供应链中的资金信息流有效对接,从而带来风险问题的发生。再者就是金融监管结构理念方面需要进一步的转变,由于监督部门的创新供应链金融监管思路对银行的业务创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商业银行的发展动力,所以金融监管的结构理念就需要不断的创新。但是在实际当中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这也是管理风险出现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就是在商业银行的内部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了自身不能对供应链的所有企业进行实施独立调查与有效的分析,还有就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还有待加强。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识别分析
针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识别非常重要,这能够对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了解,从而为风险的有效管理打下基础。风险识别要能够从多个层面进行,首先在法律风险的识别上,主要就是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所以造成了法律执行力及可操作性不强,最终造成动产担保物权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当中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另外就是动产担保物权法律制度实现的不完善。而在操作风险的识别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授信调查以及融资审批和出账授信后的管理层面,由于操作人员的关系造成了风险发生。另外还有信用风险识别以及市场风险识别。
3、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实施
构建商业银行优势目标定位管理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要结合当地的发展状况,并和当地的政府相结合,借助政府力量将地缘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能够对核心的企业选择加以详细考虑,针对这一方面要能够有明确的要求,在准入体系上进行有效的建立。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以及分销商的准入和退出制度要得到有效明确,在供应链的成员方面要享受核心企业所提供的排他性特殊优惠政策,并对其成员设定奖惩措施,这样能够有效的保障供应链成员在工作当中能够将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加强供应链金融法律的环境建设
对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要能够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这样才能在安全性上得到有效保障。要将相关的法律进行有效完善。在具体的法律完善措施上主要是将动产担保物权内容的可操作性进行加强,并设立专门动产担保物权法,从而进一步的将动产担保物的范围加以拓宽,将以往的动产抵押限制进行打破。还有就是要能够确立以及明晰动产担保优先权的规则,对动产抵押的等级机构进行明确,从而避免出现不同等级部门及同一部门不同地区机构现象发生。最后就是要进行构建动产担保物权的执行制度,将司法能力和效率得以有效提升。不仅如此,还要能够将金融及信息技术的环境进行改善优化,从而为供应链金融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商业银行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
风险管理过程中,对管理体系的构建较为重要,所以在这一方面要能够得到有效加强。首先就是对核心的企业选择要慎重,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其销售的规模以及行业类型。由于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间的利益关联比较紧密,就能够通过信用捆绑技术将其得到有机的捆绑,从而来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度,对银行的信用风险就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还有就是供应链金融业务授信准入评级体系的设置要分别设置,根据孰低原则对授信人评级结果及额度限额进行明确。再者就是讲第三方仓储监管得以积极引入,要使仓储监管具有经营资格以及监管方要有比较完善的商品检验及检测技术,并对其进行风险管理。
加强风险管理子系统的构建
从微观层面来看,对商业银行金融供应链风险的管理还要能够从子系统的完善上进行强化。这一环节主要就是对商业银行的数据服务体系加以构建,从而深度的挖掘金融交易对手、金融需求及信用资源。这样能够和客户的需求不断的融合,能够对客户的交易与否进行明确的判断。不仅如此,在各个部门间的合作上也要能够有效进行,主要是和工商及税务等部门间的合作,将客户的信息及交易数据合理化的共享,借此完善商业银行自身的数据库完整度。在此过程中也要和电商平台相互的合作,充分将数据优势最大化体现出来,从而创造多种机构合作的金融生态圈。
4、结语
供应链管理论文【第四篇】
二维条码码制的选择物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二维条码识别技术,首先要选择适用的二维条码类型。国外已公开了20多种二维条码标准,仅ISO/IECJTC131就颁布了PDF417、QRCode、MaxiCode、DataMatrix、AztecCode和系统一致性标准、二维条码符号印刷质量标准、二维条码识读器测试规范等标准。我国自2006年以来开始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标准,如,GB/T21049-2007《汉信码》、GB/T27766-2011《二维条码网格矩阵码》、GB/T27767-2011《二维条码紧密矩阵码》。在这些条码中,PDF417技术成熟,但字节容量较小,QR码、DM码、GM码、汉信码在字节容量、纠错等级、识读角度、抗污损能力上虽然存在差别,但都能与企业物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集成。DM码没有国家标准可依,对汉字的支持较弱,且存在专利隐患,厂商支持较少;GM码有国家标准,也存在厂商支持度不足的问题,基本上由武汉矽感科技有限公司支撑;QR码标准开放,产业链成熟,在我国应用范围最为广泛;汉信码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条码,有国家标准支撑,性能略优,专利开放,在二维条码中支持汉字性能最强,技术支持厂商也在不断增加,并在医疗等行业得到成功应用。相比较而言,QR码和汉信码能够满足航天企业在物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需求,在知识产权和保密性方面,汉信码更具优势。
二维条码应用过程涉及的标准实际应用二维条码识别技术,除了选择适合的二维条码码制外,还需要制定二维条码的应用标准,没有二维条码应用标准,就不能实现二维条码与物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和集成。二维条码应用标准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标准。一是条码编码标准,二是条码使用标准。条码编码标准主要规定条码所承载的信息内容和格式要求。条码编码标准主要为计算机运算提供依据,计算机程序依据条码编码规则把数字信息生成条码;在应用过程中,通过扫描条码,计算机程序依据条码译码规则把条码还原成数字信息,实现信息的转换。数字信息转换是通过编码和译码过程完成的,编码和译码就需要统一数据格式。二维条码使用标准主要规定条码在应用中需要统一规范使用的要求。条码使用标准主要为条码使用人员提供依据和指导,如果不建立统一的使用规范,会导致使用过程的无序化。所以应用二维条码识别技术就要依靠物资条码编码标准和条码使用标准的支撑,并且两个标准配合使用,缺一不可。当前,不论是国家标准还是航天标准还都缺少二维条码的应用标准,航天企业应尽快制定二维条码应用标准。
二维条码编码标准二维条码的编码标准是条码应用的基础,不同的编码规则规定了不同用途的条码数据格式、含义及编码原则。物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二维条码识别技术需要综合考虑信息格式的固定性、条码的永久性和简洁性。固定性是指同类事物对应同一个信息表达格式,以便于不同系统间数据库共享和交换信息。永久性是指事物信息的条码形成后,只要事物信息的属性不变,就不再更改,并且是终身的,事物属性变化的,应该重新形成新的条码。简洁性是指条码表示的内容要精炼、简短,二维条码虽然承载的信息量较大,但是信息量越大,条码面积越大,使用越不方便,条码承载信息内容越少运算越快捷,一般不宜超过200个字节。只有规范了物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格式,才能按规范的数据属性格式形成条码,只有把数据信息形成了条码,才能实现自动识别和采集。物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中可以应用二维条码的事物有:物资、产品、工位、人员身份、库房货位、托盘、运输车辆、供方和顾客基本信息、作业流程、各种单据证件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标准Q/QJB224-2013《物资信息二维条码编码规范》基本把上述事物的二维条码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字节长度以及各项信息填写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在物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的各类条码中,管理难度最大的是物资条码。根据物资的不同性质,可以在条码中嵌入物资代码、名称、规格型号、质量等级、批次、生产厂商等信息。Q/QJB224-2013《物资信息二维条码编码规范》根据实际应用,还规定了每项数据填写的格式要求和最长字节长度,实际填写数据信息时可少于标准规定的字节长度,以提高条码应用能效。
二维条码使用标准ISO针对不同使用对象、使用条件、数据内容和格式等制定了一些二维条码使用标准,如:ISOTC122制定了包装标签二维条码标准、ISOTC104/SC4制定了集装箱电子封装标准、ISOTC23/SC19制定了目标追踪标准、ISOTC122/104制定了物流供应链领域中的应用标准等。我国GB/T14257-2009《商品条码条码符号放置指南》主要规定了一维商品条码符号放置的通则和条码放置指南,GB/T19946-2005《包装用发货、运输和收货标签的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主要规定了一维条码和PDF417货签条码的设计要求、数据表示格式、标签材料、质量和规格等内容,目前我国还缺少二维条码使用标准。条码使用标准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条码标签、条码印制、条码放置等要求。由于二维条码技术是一项通用技术,航天企业可以借鉴国际和国家二维条码相关标准,某些方面甚至可以借鉴一维条码的使用标准。条码标签按基材或印制方式分为:纸质条码、塑料条码、金属条码、陶瓷条码、其他条码。标签基材主要考虑在产品有效期内保持标签不受环境的影响,如:热、光、污染、潮湿、磨损、撕裂、卷缩、腐蚀等对条码可读性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条码标签应选择适合基材。一般情况下,条码标签的宽度应在50mm~90mm之间,标签高度应在35mm~60mm之间,同一单位可以制定几种不同尺寸的条码标签,根据产品或包装尺寸的要求可适当选择,但不宜过多。条码符号要求条(点)与空的颜色反差越大越好。不同颜色对光的反射率不同,一般来说,浅色的反射率较高,可作为条码符号的空色,如白色、黄色、橙色等,深色的反射率较低,可作为条(点)色,如黑色、深蓝色、深绿色、深棕色等。白色作空,黑色作条(点)是较理想的条码颜色搭配。二维条码符号的条空(点)的颜色搭配选择可以参考GB/T12904《商品条码》规定的条码符号条空颜色搭配参考表。
条码印制的最小模块尺寸不低于3个像素/模块,根据条码标签的尺寸,条码尺寸可适当放大。二维条码符号印制的条空(点)反射率、对比度、尺寸误差等决定了条码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条码符号印制质量应符合GB/T23704《二维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按条码和条码标签放置方式分为:粘贴方式、悬挂方式、在包装或实物上直接印制方式等。在物品有包装的情况下,一般情况选择利用大批量连续印刷的方法,把条码印刷或贴在包装上,也可将条码制成挂牌悬挂在物品上。条码和条码标签的放置、粘贴或悬挂位置要保证条码符号不变形,且便于识读和操作为准则,一般宜放置在不易受破坏、折叠或皱折的位置,标签上供人识读的条码应平行于产品或包装的底部。条码和条码标签与产品或包装边缘保持适当距离,以减少标识损伤。条码标签放置应避免选择会使条码变形和受损伤的地方,如有空、口、线、缝、钉、褶皱、隆起、粗糙的地方,转角处或表面曲率过大的地方,会被遮盖的地方。二维条码直接标印技术是在实物表面通过针打、激光刻蚀等方法,标印永久性的条码标识。在实物上直接标印二维条码方式是最具是可终身追溯的标识方法。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是最早在零部件上直接标印二维条码符号的机构之一。NASA已经了条码直接标印技术及其应用的标准NASA-STD-6002B《在航空航天零部件上应用DataMatrix符号》和技术手册NASA-HDBK-6003A《使用直接零件标印方法/技术在航空航天零部件上应用DataMatrix符号》,这些标准被许多有质量追溯要求的行业所参考借鉴。常见类型包装上的条码和条码标签的放置可参考GB/T14257《商品条码条码符号放置指南》,但是目前国内航天型号用产品实物上一般不允许印、刻或张贴多余物,在最小包装或纸质文件上打印或张贴条码是最简洁的条码放置方式。
2结语
航天企业在物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二维条码识别技术,除了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条码符号标准外,为了防止受制于人,还需要制定企业内部统一的二维条码编码标准和使用标准,才能实现物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与二维条码识别技术应用集成,通过二维条码识别技术实现物流与供应链有关数据的自动识别、采集和同步处理。
上一篇: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最新4篇】
下一篇:社会实践论文格式(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