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供应链论文 供应链管理的论文【热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供应链论文 供应链管理的论文【热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供应链论文【第一篇】

[摘要]库存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资金的流动、整体效率的高低、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强弱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旧的库存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新环境。所以企业纷纷借鉴新的管理方法、尝试新的库存管理模式。其中零库存管理模式就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新方法。本文阐述了零库存的概念,它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并结合现行的理论与实际,归纳了几种企业可以借鉴的零库存管理模式。

[关键词]零库存成本效率信息

一、零库存的概念

零库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实施准时制生产jit(justintime),在管理手段上采用了看板管理、单元化生产等技术,同时实现了拉式生产,实现了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积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目标,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及资金的积压率,提高了对相关生产环节的管理效率。此后在国外,零库存不仅用于生产过程中,而且延伸到原材料供应、物流配送、产品销售等各个领域,成为企业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的“撒手锏”。所以“零库存”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环节中在提高资本增值率、降低积压风险的前提下,商品以最少量的仓库储存形式存在,大部分处于周转状态的一种库存方式。

二、零库存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1.零库存降低了库存管理的成本。零库存的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种物品的储存数量趋近于“零”,即不保持库存,因此可以免去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如仓库建设、管理费用、存货维护、保管、装卸等问题。

2.零库存管理回避产品积压的风险。库存过多不仅会占用企业的大量资金,也会引发因市场变化所导致产品积压的风险,对企业来说是有害无利的。

3.零库存可以发现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组织设计日益扁平化的今天,高效、快捷、灵活的组织设计对企业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当企业采用零库存管理时,在原有组织设计的基础上会减少库存环节,那么组织设计会更加简明,更有利于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

三、零库存管理的现实可行方法

结合当前国内外企业所实施零库存管理模式的具体方法,得出主要的可行方法有以下几种:

1.委托保管方式:接受用户的委托,由受托方代存代管所有权属于用户的物资,从而使用户不再保有库存,甚至可不再保有保险储备库存,从而实现零库存。受托方收取一定数量的代管费用。

2.协作分包方式:主要是制造企业的一种产业结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若干分包企业的柔性生产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在许多发达国家,制造企业都是一家规模很大的主企业和数以百计的小型分包企业组成的一个金字塔形结构。主企业主要负责装配和产品开拓市场的指导,分包企业各自分包劳务、分包零部件制造、分包供应和分包销售。主企业的产品也分包给若干推销人或商店销售,可通过配额、随时供给等形式,以主企业集中的产品库存满足各分包者的销售,使分包者实现零库存。

3.轮动方式:也称同步方式,是在对系统进行周密设计前提下,使各个环节速率完全协调,从而根本取消甚至是工位之间暂时停滞的一种零库存、零储备形式。这种方式是在传送带式生产基础上,进行更大规模延伸形成的一种使生产与材料供应同步进行,通过传送系统供应从而实现零库存的形式。

4.准时供应系统:准时方式不是采用类似传送带的轮动系统,而是依靠有效的衔接和计划达到工位之间、供应与生产之间的协调,从而实现零库存。如果说轮动方式主要靠“硬件”的话,那么准时供应系统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软件”。

5.看板方式:是准时方式中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也称“传票卡制度”或“卡片制度”,是日本丰田公司首先采用的。在企业的各工序之间,或在企业之间,或在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某一环节根据自己的节奏,逆生产流程方向,向上一环节指定供应,从而协调关系,做到准时同步。采用看板方式,有可能使供应库存实现零库存。

6.无库存储备:国家战略储备的物资,往往是重要物资,战略储备在关键时刻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要有各种名义的战略储备。由于战略储备的重要,一般这种储备都保存在条件良好的仓库中,以防其损失,延长其保存年限。因而,实现零库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无库存的储备,是仍然保持储备,但不采取库存形式,以此达到零库存。

7.配送方式:这是一种综合运用上述若干方式,采取配送制度保证供应,从而实现零库存的一种管理方法。在该方法中,将企业划分成若干个小部分,依据每个部分的特征,分别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再从宏观的角度考虑统一的调配,整体的管理,最终把企业不论是在内部还是在全局都达到高效而流畅的供-产-销一体化模式。

四、结论

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为了谋生与发展,便会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以“零库存管理模式”这一高效而优秀的运作方式必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或集团所采用。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并不是十分的完善,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诸如来自企业内部或外部的问题。这也是对“零库存管理模式”这一新生事物的考验。同时在现阶段的中国,采用这一管理模式的企业还很少,所以它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零库存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实施是一个必然的结果,也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导向之一,它必将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管理的更新带来一次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顾基发等:库存控制管理[m].安徽:煤炭工业出版社,

[2]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

供应链论文【第二篇】

在供应链的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依托,货物流动的优化是基本,供应链管理结构的调整是手段,而实现企业供应链利润最大化是目标。可以说,信息化是企业供应链发展的首要工作。所以,企业一定要进行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改造,广泛实现对企业管理咨询系统、资源规划系统和电子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加强对货物流动方面的管理,充分实现对生产计划的控制,优化整体供应链的库存管理,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增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控制,应用业务外包,实现企业资源整合,以整体强化的供应链来带动企业的发展。

供应链论文【第三篇】

摘要:供应链成本控制对象主要是交易成本和作业成本,在网络信息技术的环境下,降低交易成本应采用erp等系统,以此加强信息的交互或共享,从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对于各链节成员企业的作业成本的控制,应引入作业管理的思想,在各节点企业构建作业中心,以作业中心作为成本控制的责任中心,分别采取作业消除、作业改善和作业再造等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降低整个供应链作业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供应链成本控制;交易成本;作业成本

供应链管理(scm)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被认为是面向21世纪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和应用的一个新的热点。供应链管理是指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在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工作流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目前,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其说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还不如说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只有对供应链进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供应链中成本水平的高低。也反映着供应链效率的高低。根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mercer管理顾问公司的报告,有近一半接受调查的公司经理将供应链成本管理作为公司的10项大事之首。美国kearney咨询公司同时指出,供应链可以耗费整个公司高达25%的运营成本,而对于利润率仅为3%―4%的企业而言,哪怕降低5%的供应链成本,也足以使企业的利润翻番,由此可见其影响程度非同一般。可以说,把握住供应链成本就是把握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供应链成本控制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如制造商的成本控制仍然以产品作为成本控制的对象,只注重对生产成本的控制,忽视其他方面如采购、销售、设计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同时,信息技术也没有在成本控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成本控制效率低,效果差。因此,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现对供应链的信息管理,发挥信息技术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同时引入作业管理的思想,以成本动因区分各项作业,以作业作为成本控制的对象,实现对供应链成本控制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一、供应链成本的构成

任何制造业都是根据客户或市场的需求,开发产品,购进原料,加工制造出产品,以商品的形式销售给顾客,并提供售后服务。物料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商品)向需方移动。每个环节都存在“需方”和“供方”的对应关系,形成一条首尾相连的长链,成为供应链。各种物料在供应链上移动,是一个不断增加其市场价值或附加值的增值过程。因此,供应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就是一条价值链。在供应链上,除了物料的流动外,还有资金的流动和信息的流动。信息流和资金流在链中产生作用,也就相应会产生成本。

在供应链中,各链节成员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和各链节成员企业内部的作业成本的管理是供应链中成本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一,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括所有与供应商和客户处理信息和通讯的所有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旨在协调、控制和适应彼此的交易关系,因此,这些成本随着供应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共同受到影响。其二,作业成本。供应链作业成本主要是供应链成员中单个企业内部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所发生的费用。供应链作业成本依据成本动因不仅可以对产品,也可以对供应商和客户进行分配。

二、交易成本的控制

(一)建立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信息系统,解决供应链中企业间的信息交互问题

在传统的手工信息处理的环境下,由于信息传递方面的困难,制造商不能及时了解供应商原材料的生产状况,因此一次只好采购较多的.原材料,从而造成原材料库存量过多,引起储存成本的上升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导致制造商成本的增加。而供应商由于信息渠道的不通畅,也不能即时了解客户(制造商)原材料的使用量情况,为了能足够地提供制造商的原材料使用量,供应商也只好多生产,由此也可能造成库存积压,影响资金周转。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双方信息交流不畅而导致的。

为了解决供应链中信息交互问题,降低和控制交易成本,建立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信息系统非常必要。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间信息交互的重要性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日益凸现,由于供应链在物流、资金流过程中也伴随着信息流,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便构筑了一张信息网,信息网帮助实现企业间信息交互和共享。如制造商利用edi系统可以即时了解供应商的供应情况,供应商利用该系统也可以即时了解制造商物资耗用情况,便于其准时将物料送到制造商手中,这样既保证了制造商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也降低了制造商的原材料的存储费用,同时也减少了制造商的材料资金占用成本。又如制造商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可以对客户的详细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为其提供快速和周到的优质服务,不断加强与顾客的交流,了解顾客的需求以对产品服务进行改造和提高,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因此,信息不但在单个企业内部创造竞争优势,而且通过供应链提升整个系统的竞争优势。

(二)采用erp系统可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降低交易成本

目前,企业采用一种先进的管理系统――erp系统可实现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它是以顾客驱动的、基于时间的、面向整个供应链管理的企业资源计划。它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能够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它最大的功能在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提供产品或劳务以满足顾客的需要,同时也加强了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缩短了响应时间,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

三、作业成本的控制

(一)目标成本的分解及供应链作业预算的形成

现代企业应树立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全新观念,在此观念下改变传统的以产品成本的大小来作为产品定价依据的模式,构建新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各成员企业首先根据买方效应确定顾客愿意支付的价格,由价格减去预计的目标利润后推导出目标成本,进行目标成本管理。企业确定了目标总成本之后,应根据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将成本控制的总指标层层分解至各项作业,形成各项作业成本预算,以此作为各项作业成本控制的目标。

成本目标分解可根据作业管理的思想,将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根据成本动因的不同划分为各项不同的作业,将成本目标按成本动因分解至各项作业,以形成各项作业的成本预算。以供应链中制造商为例,具体的做法是:按资源动因将成本总额分解到各项作业,形成各项作业的成本预算;参照制造商编制作业预算的方法,供应链其他成员企业也可以编制自身的作业预算,而且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作业预算是相互依存的,从而形成整个供应链的作业预算体系。如销售商根据消费者的买方价值,确定其商品的售价,商品的售价减去其目标利润后,确定成本目标,将此成本目标按成本动因分解至商品采购、销售等作业,形成采购、销售等作业的成本预算指标。造商根据销售商商品采购的成本控制指标,确定其产品的销售价格,采用上面提到的方法,将其成本目标分解至采购、生产等作业上,形成采购、生产等作业的成本预算。应商根据制造商的采购成本控制指标,确定自身的原材料售价,根据原材料售价减去其自身的目标利润后,形成供应商成本控制的目标,采用与上述相同的分解方法,形成供应商各项作业的成本预算。因此,这种预算体系是由后向前拉动的一种环环相扣的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预算体系。

(二)作业成本的控制方法

为了更好地达到供应链目标成本控制的要求,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及企业内部各个作业部门应对照自己的成本控制目标(即责任预算指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使成本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具体的成本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

一是消除不增值的作业。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根据各项作业对顾客的贡献,将其分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的作业。由于不增值的作业耗费成本且其又对产品增值无益,应将其予以消除,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如一些企业从外部购入原材料,如果条件允许可直接由供应商将原材料运到企业生产场地,这样就可以减少原材料由供应商运到企业仓库以及再从仓库搬运到生产地点的这些不增值作业,缩短了运输距离,从而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是改善低效的增值作业以降低成本。在增值的作业中,有些是高效的作业,有些则是低效的作业。对于那些低效的增值性作业则应该进一步优化,提高这些作业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可以采用作业分享的方法,利用规模经济增进作业的效率。如新产品在设计时如果考虑到充分利用其他产品已使用的零件,就可以免除新产品零件的设计作业,从而降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

三是改变作业之间的联系以及通过作业再造降低成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的各项作业,这些联系是一种作业与另一种作业之间的关系。改变作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改变效率和成本。

此外,还可以对各项作业进行全面、彻底地改造,通过这种对作业的再造,形成比原来更有效率的作业,从而从整体上降低企业的作业成本。如当企业某项作业和企业外部的相同作业相比不能拥有成本优势时,企业可以通过资源外包、战略联盟等形式,将其他企业的作业转移到企业内部,与企业内部作业进行整合,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作业的效率,优选作业,淘汰成本高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四、结束语

供应链成本控制是构成该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全面参加和实施的成本控制,并不只是核心企业一家的事情。要使整条供应链管理有效,实施成本领先战略,需要各成员企业的共同努力。为了协调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控制工作,有必要成立一个供应链管理机构,统一明确成本控制的目标、责任和组织管理模式,共同推进供应链整个系统的成本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桂良军。供应链成本管理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j]。会计研究,(4)。

[2]翁君,张余华。供应链成本管理新模式分析[j]。物流技术,2005(3)。

[3]陈建萍,杨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管理创新[j]。科研管理,(6)。

[4]王海林。价值链内部控制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

[5]刘运国,梁德荣,黄婷晖。管理会计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6]甘永生。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特征程序及降低成本的途径[j]。会计之友,2005(2)

供应链论文【第四篇】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国界化企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整个市场竞争呈现明显的国际化和一体化。竞争也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问的竞争,为了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对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进行科学的评价与选择,从而保证整条供应链的效率和稳定性,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持不败之地,企业积极寻求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应运而生。处于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为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库存,改善产品的质量,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对供应链管理中战略合作伙伴选择中潜在的问题分析,提出战略合作伙伴选择相应的对策及方法,进而更好的选择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

本文的选题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使得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开发新产品、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改进客户服务的压力。这些压力归根到底是要求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消费者需要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21世纪全球竞争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资源利用要求的提高;(2) 产品研发提升到企业竞争的重要地位;(3) 全球化市场的建立和无国界竞争的加剧;(4) 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出现;(5)全球化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而企业也面临着挑战:(1) 缩短产品研发周期;(2) 降低库存水平;(3) 缩短交货期;(4) 全球性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5)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6) 用户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在这科技迅速发展、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客户需求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加的形势下,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的模式暴露出了许多缺陷,它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负担,迫使企业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业务,导致了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它使企业集中自己的核心优势,就是利用企业外部资源迅速响应市场需要,只抓企业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产品方向和市场。至于生产,只抓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甚至全部委托其它企业加工。例如,福特汽车公司的festival车就是由美国人设计,在日本马自达工厂生产发动机,由韩国的制造厂生产其他零件和装配,最后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制造商把零部件生产和整车装配都放在了企业的外部,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了其他企业的资源促使产品快速上马,避免自己投资带来的基建周期长等问题。赢得了产品在低成本、高质量、早上市等诸方面的竞争优势。如何选择与自己企业最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也说成了一个新的、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

本文研究的重大意义

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于供应链中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的企业之问。形成的原因通常是为了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降低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改善相互之问的交流、保持战略合作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期、用户满意度和业绩的改善和提高。显然,选择了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必然将使核心企业在很多方面产生一系列在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申所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从而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然而,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所带来的破坏性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对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本文以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使我们更清晰的了解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选择的重要性,选择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能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通过分析来看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益处与风险,进一步了解供应链管理中战略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的现状,进而更好的进行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挑选出最合适的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

从结构上看本文分成五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简单介绍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的理论知识。

第三章: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的意义及必要性。

第三章:研究分析供应链管理中战略合作伙伴选择问题中的潜在风险。

第四章: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选择问题方法及策略

第五章:供应链管理中战略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的实例分析。

供应链

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目前尚没形成一个统一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它是指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再传递到零售商和客户的一个过程,传统的供应概念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面上,注重企业的自身资源利用。

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重了与其它企业之间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认为它应是一个“通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组装、分销、零售等过程将原材料转换成产品,再到最终客户的转换过程”,这是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例如,evens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森尼尔和彼得认为:“供应链包括满足顾客需求所直接或闻接涉及到的所有环节。供应链不仅包括制造商和供应商,而且还包括运输商,仓库,零售商和顾客”。这些定义都注意了供应链的完整性,考虑了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操作的一致性。

目前国内普遍接受的供应链定义是由马士华教授在2017年提出的,他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的特征

从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网络结构系统,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客户的客户组成。每个企业是一个网络节点,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和供应链紧密合作关系。一般认为供应链主要有以下特征:

(1)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网络系统。

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的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供应链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网络系统。

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

48 1929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