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和感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实用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0字]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范文和感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实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00字【第一篇】
当前高一数学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上没有摆脱初中阶段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由此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做法。
作为一名数学,在高一年级的一年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学方法,以及与广大同学的接触交流,了解到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项体会。
第一、高一年级的学习阶段标志着学生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学习的方法上,学习的认识上,学习的深度上与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完全不同,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讲,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学生自认为初中数学成绩不错,没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轻松地完成数学课程学习,上课也好,作业也好,时常不认真对待,马虎应付,主动性差。真实的情况是,高中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把初中知识再加热,而是从一个更新的角度的学习,把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的学生的知识,从理解联系的角度更新诠释,进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学生脱离机械记忆的层面,开始学会在逻辑思考的前提下用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
第二、对学生来讲,初中的数学学习的机械记忆方法,存在着学习的惯性,依然影响了学生的。到了高一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然停留在单纯的机械记忆的层次上,难以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很多学生对我讲,平时花费了相当多的背,记数学知识,可考试成绩还是不见长进。显得很苦恼,学习的兴致一天天被消磨掉了。
因此,我深刻体会到,高中数学教师除了把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外,更加重要的责任是逐渐诱导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或不自觉走到高中数学教学所要求的轨道上来。
通过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
第一、高一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为教学目标,为高二时期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外知识加强相关的知识模块教学。
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00字【第二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要让学生会学,得让学生想学,对学习感兴趣,那么,作为老师就得想办法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本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给予高度评价,并作出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例如,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而后,我让画好的学生说是怎样画的。学生说:“先画一条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找一点,然后用量角器的中心和这个点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和这条直线重合,在量角器90度刻度线的地方上点上一点,把刚点的这一点和直线上的这一点连接起来,这条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我又让学生说出当时是怎样想出这种画法的,学生回答道:“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相交成的角是直角,而直角是90度,我就想着用量角器画出90度的角。”当时,我立即对这位孩子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并作出高度评价-----丁莹同学非常聪明,他能把我们刚学过的“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垂线相交的角是直角”联系起来思考,他不仅开动了脑筋,而且会动脑筋,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新的问题时,会像这位孩子一样去思考问题,把我们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分析解决新问题。此后,这位同学在课堂上思考问题更积极了,思路也很广,也很特别,在他的带动下,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一定的提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对事物进行了观察,分析和思考,深入理解其含义。在教学中,我就是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致最终解决问题。如:在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常常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分析已知条件能解答哪些问题,在分析中发现问题,并把问题一一提出来,根据已知条件一一解答再看解答出的这些问题中哪些能帮助解答最后的问题;或者看最后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答,再看看需要的条件中是否给出这些条件,按理往下推,直到题里有条件能解答新问题为止,最终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进行这种分析思考的训练,会逐渐养成勇于探索问题的好习惯,变得思维敏捷,聪明好学。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问题的解决中。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时,让学生自己感悟,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比老师直接给学生讲解,使学生明白问题的打啊要强得多,虽然都是弄懂问题的答案,但是学生明白问题答案的途径就不同,前者学生的思维是作过激励斗争的,是一种内化过程,后者学生的思维过程是跟在老师后面完成的,是平稳过渡的由眼到手的简单过程,前者具属探索性学习,后者是接受性学习。因此,前者的学习会有所发现,价值远远超出后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当老师的,特别是数学老师,不要嫌学生思维迟缓,耽误课堂时间,而把自己的分析思路嫁接给学生,取代学生思维,违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试试看,一开始我们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当训练有数后,你的收获是惊人的,可喜的。
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00字【第三篇】
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次的报告会,会上洪老师讲了一年级数学绘本课和六年级的数学思维课两节课,这是我第一次听关于数学绘本的课,经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也对数学绘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绘本就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绘本提供了儿童贴近生活经验的场景,也让数学概念或问题发生在生活中,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这样数学就不会遥远、生硬,通过绘本与数学课堂的结合,提供低年级学生倾听、讨论、写作的机会,培养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扩大低年级学生掌握数学的意义与认知。
课上洪老师针对一年级数学绘本给学生讲了一节《拯救太阳先生》,洪老师在课的开头讲了一个太阳先生被怪兽抓走并将它困在山洞的故事,请来了一群小动物和学生们一起去拯救太阳,并告诉学生要完成6个任务才能就出太阳先生。洪老师抓住儿童天生就喜欢听故事的特点,让生动的故事来向孩子呈现数学知识,当数学知识是以有关学生生活的事物为线索和背景呈现出来时,那些讨厌数学的学生会慢慢喜欢上数学。
孩子是天生的玩家,他们对于玩充满了兴趣。洪老师根据绘本的内容让学生变成绘本的中的主角,来玩玩绘本的内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遇到数学问题,并能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去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辨析,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去解决数学问题,也让学生在玩绘本的过程中追求不同的解决方式,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绘本内容中一步一步达到解决问题的彼岸。
现就将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这几年的教学历程,我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老是爱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却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可通过这次学习,听了洪老师的课,洪老师的教学态度和心态,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的支点,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但要想学生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尽,教师就得时时给予补足。洪老师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给我们阐述深奥的,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面对着一群群渴求知识的学生,使我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教师职业的神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适应世纪的挑战,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行业。三.有效课堂的建构
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新对策实施有效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有效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佩服洪老师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不仅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还配有画面优美的课件教学。并且老师都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同时,并能很好的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结合,做到严谨和生动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达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的信心。洪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教态非常具有感染力,评价语言也十分丰富。
通过参加这次的学习,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洪老师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总之,我对此次学习感触颇深,认为短短的时间,收获多、收获的质量高、学习的感悟深,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认真反思我的工作,虚心向各位老师学习,特别是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通过现有的教学设施高效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多作探索,使新的思想和教学相结合,让绘本这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进入我们的课堂。力争为我校小学数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力量。
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00字【第四篇】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的活动。课堂上一切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下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自学能力低下。在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之际,对新的教材与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讨,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因数学具有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三大特点,使得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学科单调、枯燥、乏味,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乃至厌学的情绪,平时作为老师的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教,学生同样花很大的力气去学,但效果仍很不理想。我认为对于这情况,在教学中先分析新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有何相关的联系,然后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出发,利用知识迁移使他们较易而且较快地掌握新知识。例如函数周期性的引入,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周而复始的例子:星期、时钟、季节、年、月、日、天体运动等。分析这些例子的共同特点:每隔相同时间事物的现象重复出现一次。把时间与事物重复出现的现象,看成是时间x与事物f(x)重复出现的对应关系,比如今天是星期一,七天后还是星期一,可表示为f(1)=f(1+7)。若f(x)表示星期几,则f(x)=f(x+7),即七天后仍表示是星期几,从而引入周期函数。讲完定义后,我说白居易是是“数学家”,学生们大吃一惊,这时我说他有一首诗早就揭示了周期现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的前两句揭示了周期函数问题,后两句还说明了若t是函数的周期则kt(k∈z,且k≠0)也是函数的周期,学生会意一笑,课堂气氛掀起了小高潮。再如集合教学中,子、交、并、补的概念比较抽象,我让学生举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子集——母子公司,子公司的产品都是母公司的产品;交集——产研结合,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新产品是他们的公共产权;并集——名校合并;补集——优势互补,中国是全集, 港澳台为其子集,大陆也为其子集,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中国。
通过这些学生熟悉、贴近的生活例子,把一些看似难以理解的或没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生活化,在课堂上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对概念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学生建立了一种新的认知结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模式应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教"应从"学"的角度考虑,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通过创设好的问题情景,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认可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也就是说,数学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灌"给学生。
例如在复习对数函数这一章节时,我提问了几个学生: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你认为对数函数的特点、应用范围如何,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细节?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回答举例。学生大多只能答到一两点,不能回答到问题的本质,我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补充深入,使他们脑子里有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我在黑板上出了一道例题:(自编题)已知函数y = log4( x2—— 2x —— 3 ) … 为了照顾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并没有要他们马上动笔,而是以提问及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这道题进行分析,学生讨论得比较热烈,十五分钟后,我抽问了几个小组,并把他们的回答总结归纳及条理化。在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有满足感的同时,我改动了例题中的底数4,以a代替,又引发了他们第二轮的讨论…这节课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结束了,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中发现了数学的魅力所在,也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群体之中,尊重学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要有适当的宽容态度,并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和克服。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或发现都要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以及成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的情绪会不断提高,主体意识会不断增强。如在学习球体体积公式时,如果直接提出问题v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会有较大的困难,但如果教师先出示一个半球及底面半径与高都等于球半径的圆锥与圆柱,让学生观察三个几何体,引导学主进行猜想,并且用细沙实证猜想,再通过细沙实验的启示引导学主证明猜想,那么问题就会在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得以解决。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课堂上,时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大家紧跟老师的思路,朝着 预设的轨道前进,突然有位学生冒出一句与教学设计可能完全不同的“意外”发言打断了教师的思路,如果这时对这“意外”发言给予重视,抓住其合理成分施教,则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我曾讲解过这样一道例题:三角形的
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cosa=17/22,cosc=1/14,
求a:b:c。当时我是用了有关的三角公式,比较繁琐,学生也听得比较烦闷,讲解完后,有位学生站了起来,他的小结:
“我构造了这样一个三角形(如图)就得到了答案,这样可以吗?”我当时眼前一亮,借形论数,真的是妙照。试想,如果我当时因为怕影响教学进度而不给学生插问的机会断言否定或搪塞过去,不但会错过适合学生思维发展与创新的教学契机,而且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再如讲授《抛物线》一节时,我让学生画“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时,一位同学竟然与众不同地画出一条直线,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可是笑后反思,不无道理:原来这位同学把定点画在定直线上,满足条件的轨迹确是过定点垂直定直线的一条直线。似乎谎谬,却蕴真理。同学们填补了教材中的疏漏,给出抛物线更确切的定义,在笑声中得到“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近几年来很多省市的数学高考试题中都出现了一些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应用性和创造性的开放题,它在考查学生思维水平方面显示了强大的功能。开启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更高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椭圆概念的教学,我分了几个步骤进行:(1)实验———获得感性认识(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所得图形为椭圆)(2)提出问题,思考讨论。①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②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③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④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3)揭示本质,给出定义。象这样,学生经历了实验、讨论后,对椭圆的定义的实质会掌握得很好。
一切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例如,在学习“直线方程”时,我引用了一道应用题:一家庭(父亲、母亲和孩子们)去某地旅行,甲旅行社说:“如父亲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半票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按原价的三分之二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是一样的,试就家庭不同的孩子数,分别计算两家旅行社的收费(建立表达式),并讨论哪家旅行社更优惠,请你用坐标图表示。这道题以“家庭旅行”为背景,介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习数学的兴趣将会越来越浓。
又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社会调查题“本市的一名普通工薪者,积储有限,能否为他设计出一套可行的供楼方案?”让他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访本市的银行、房地产开发部,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通过自己的计算与思考,提出了比较好的方案。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现代教学的特征之一是开放性,教师要具有开放的理念和开放的心态,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学习方式,教学时空,教学评价,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方面追求个性与开放,使教学活动能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色。现代教学要求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把学习过程和方法也作为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手段进行学习,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结果,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乐观、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作为直接与学生对话的一线教师,有权利也有必要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教学内容要透过教材向外扩张(开放),认识世界,了解社会。现代教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不必片面追求课堂的完整,要适当留出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寻找结论。一个问题,学生们可以有几十种不同的解答思路和观点;一份调查作业,可以有几十种形式和内容。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时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现代数学教学的空间已拓宽到校内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数学已日益广泛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同时数学已被很多人认为是新时期每位公民整体素养 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这些数学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
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00字【第五篇】
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会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创生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的全面理解和体验,在过程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的教学习惯了“满堂灌”的模式,学生不知不觉成了知识的容器,在课堂里,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无情地失去了。对数学问题,根本不可能充分展开过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更不可能有创新的思维。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欠缺,便成为学生的通病。为此,我们应该探索数学过程教学及其实施的问题,以期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中学特别是高中数学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该着眼于让学生建构新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选择恰当的常规的和非常规的问题,作为施教的载体;教师除了根据教学内容广泛收集问题外,最好能创造自己的问题,把课本题进行改造,成为情境题、开放题、应用题,并加以积累,不断完善,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通过启导等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充分展开数学过程教学,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数学离不开概念。在引入新概念时,要紧扣学生熟悉、已知的旧概念,由概念引出性质,进而以定理或公式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学习的概念、公理有所理解,惟有透彻的理解才能使知识溶入其认知结构。准确把握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多对学生阐释几个为什么?这样做自会引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进而体验到发现的喜悦,收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教师要在形成概念时,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要善于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自主地建构新概念。在辨识概念时,要多鼓励学生质疑。从学生的角度看,学贵有疑是学习进步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
在学习数学定理、公式、法则时离不开对命题的证明,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证明命题前为学生创设认知冲突的疑惑情境,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观察、感知学习的定理、公式、法则后,要学会分析,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挖掘自己尚不清楚的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并提出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多角度的问题,尤其是善于提出新颖的具有独特见解的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首先应判断解题的大方向,大致有什么理路,在引导学生解题的探索过程中,要注意联想,要学会用不同的立意、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并善于在解题全过程监控自己的行为:是否走弯路?是否走入死胡同?有没有出错?需要及时调整,排除障碍。这样长期形成习惯后,往往可以别出心裁,另辟解题捷径。这种思维品质也是创新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敏锐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给予支持、鼓励;并在解题后不断反思、回顾,积累经验,进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在解题教学中,要注意渗透解题策略,要注意解题训练的坡度和难度。如果解题训练有一个坡度,可以使学生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完成一个小题,相当上了一个台阶,完成了最后一题,好像登上了山顶,回首俯望,小山连绵,成就感不禁而生。如果题组没有难度,学生不可能有疑,重重复复会令人乏味。反之,设置一定陷阱、难度,学生经过探索、推敲,把疑难解决了,既巩固了基础,又实现了从有疑到无疑的飞跃,体验到解题的劳动价值。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及时提出具挑战性的新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和问题,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不断进行教学信息的交换、反馈、反思,可修正思维策略,概括和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具有善于捕捉、组织和判断各种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尽力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认知系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网络,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00字【第六篇】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 以及园领导与其他老师的交流结合,我总结出幼儿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幼儿创设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提出的问题要仅仅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幼儿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这些问题。
其次,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作为数学老师,在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幼儿,幼而对于颜色、声音、肢体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生的魅力去吸引幼儿,让幼儿多感受、多运用,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下面就是我在大班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总结: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气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还利用幼儿好奇、好动、好问的心里特点,紧密结合数学科学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幼儿感到真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幼儿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并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幼儿对故事,小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幼儿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组织大班教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教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实验,结果表明,让幼儿在游戏中数学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与操作活动效果还好。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与生活的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与应用,如:在复习整点钟、半点钟,我就用游戏来报数。让一名幼儿扮演公鸡,我就扮太阳公公…..当公鸡叫:“喔、喔、喔…..天亮了,太阳公公敲了六下锣鼓,全体幼儿将时针、分针分别指着12和6,表示6点钟。通过游戏,幼儿扮演的各种角色参与活动,通过模仿与想象,体验活动的乐趣。如:商品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在买卖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去购物、结账,充分对人民币单位有更高的认识。并且在买卖的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法。其他如:抢椅子、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分解、序数等知识,为幼儿提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与材料。
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的,是不以老师意志为转移的。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在数学中,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练习、也可以让幼儿按不同要求练习。如:在认识1 ----10的排序,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6种以上的图片进行排序,能力差的幼儿可提供3个明显大小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幼儿的差异,让幼儿在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支持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去探索与表达。”俗话说:“千人千面”。说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老师只有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他们才能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
总之,我认为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方法。通过动手实践、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00字【第七篇】
本学年根据需要,学校安排我上高一数学,高一数学是课改新内容与旧教材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管是内容的编排还是教法要求都比较高,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下定决心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首先,我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做到重点明确,难点分解。其次,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教案,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校内外听课,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操作调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追求课堂讲解的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努力做到知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情况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与方法的辅导,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回顾一学年来的工作,我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有一些困惑有待解决。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在学生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有的学生不参与讨论,有的虽然参与小组合作了,却不积极发言。合作学习还是没能真正地开始实施。今后我将努力工作,积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00字【第八篇】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体会。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贯穿课堂始终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上一篇:初中生旅游计划大全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