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工作计划汇聚【汇集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学校发展工作计划【第一篇】

为适应新形势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员发展工作,使党员发展工作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确保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以下是本站网友为你精心分享的“学校发展工作计划汇聚【汇集5篇】”,希望你喜欢。

为加强同德县民族寄宿制完小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推进学校两个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关要求,现就20xx年我校党支部发展党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发展党员工作方针,为着眼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把坚持党员标准,保证质量摆在首位,坚持将教学一线中的骨干教师发展成为党员,进一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抓好源头、把好入口、加强培养,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培养目标。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严格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办事,严格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经常讨论和检查党的组织工作、纪检检查工作、群众工作,注重研究党内外的思想政治状况。党员发展工作一定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年内发展4名新党员,预备党员按期转正。

三、工作要求。

1、突出重点,继续抓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党员联系的工作。学校党支部要将素质好、年纪轻、有文化、懂教学的骨干教师、对学校教育改革有突出贡献的骨干教职工、学科带头人加强教育培养,条件成熟的要及时吸收入党;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青年人才、知识人才集中的优势,把发展青年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力量党员工作切实抓紧抓好。紧密联系教师,每个党员教师联系1—3位教师群众,发扬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

2、严格程序,认真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六项制度”,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时期党员的标准,正确处理好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关系,严把"入口关",不能用“能人”标准代替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更不答应把“党票”作“奖票”,确保新发展党员都是符合党员标准的优秀分子。

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凡列入近期发展的发展对象,都要对其。

个人简历。

培养考察时间接受培训政治审查等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公示结果要作为确定是否吸收入党的重要依据。

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学校支部的有关要求,为切实保证新发展党员的质量,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战斗力,结合我支部实际情况,特制定20xx年党员发展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发展党员工作方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纯洁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使每一名党员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发展党员工作要以“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为原则,严格按照《党章》、《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十六字”的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把那些符合要求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逐步完善党员队伍结构。今年拟定发展党员4人。

三、具体工作与措施。

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必须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着眼点,始终把发展党员的质量放在首位,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提高整体水平。

1、抓好源头,夯实基础,切实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是发展党员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发展党员的质量。学校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努力把优秀知识分子吸收到党组织周围。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办法,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2、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新党员质量。

按照“十六字”方针,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覆行入党手续,全面贯彻《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各项要求,全面执行发展党员民主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发展党员的每一个环节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切实做好工作不走样、程序不变通、要求不降低,确保新党员的质量。

3、把握关键,提高素质,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

要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需要,认真制定和实施预备党员教育培训计划。要根据不同年龄、文化的预备党员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培训措施,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他们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真正在思想上入党。要坚持预备党员每季度向党支部作一次书面汇报,党支部每季度讨论一次预备党员教育考察情况制度,并采取压担子、交任务等办法,有意识地让新党员承担一些急、难、险、重任务,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增长才干,加强党性修养。

4、重视理论学习工作。

以“xx大”精神为主线,认真学习xx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宣传新党章,要坚持理论学习制度,支部在组织党员学习、党课教育、电化教育、集中培训等活动中,都要把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也列入参加的对象,以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入党积极分子,确保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做到计划合理,形式多样,任务落实,氛围浓厚。要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讨论、辅导讲座、脱产培训等形式,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在原原本本研读xx大报告和新《党章》上下功夫。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倡导教育创新,以实际行动落实xx大精神,增强上进心增强党性,引导他们向党组织积极靠拢。

5、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

一是在入党积极分子自愿向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由党小组推荐,入党申请人向党组织递交书面个人自传,党支部要充分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后,每季度支委会要从中研究确定入党申请人为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二是确定2名正式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并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名册》,把名单报送镇党委备案。三是每个党组要挂钩具体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象,每半年考察一次,指导入党积极分子每季度向党支部书面汇报一次思想认识和表现,将情况填入《考察表》。四是培养联系人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并将考察情况写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五是党支部每半年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并将考察情况写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

6、要做好发展对象的培训审查工作。

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党支部要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培养考察对象,认真审查,通过支委会讨论后确定为发展对象,并对其的历史和现实表现、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进行政治审查,形成综合政审材料,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要对发展对象进行《党章》、《准则》和党的基本知识及其理论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7、要做好预备党员的接收工作。

党委审批后,要指导发展对象按要求填写《。

入党志愿书。

》,做好预备党员的集中培训和考察工作,确定2名正式党员作为发展对象的入党介绍人,要及时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吸收预备党员,在支委会和支部大会上,支委和正式党员要对吸收对象分别逐个进行讨论和表决后,报送镇党委审批。

8、要做好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

预备党员期间,党组织要将预备党员编入党小组,及时做好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

9、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化德育工作内容,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坚持上党课,加强对入党极积分子的培养和教育,通过考察考核和培训,确实把那些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有计划地做好支部的发展工作。

2

页,当前第。

1

1

2

学校发展工作计划【第二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做好新时期党员发展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县委组织部对发展党员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严格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办事,严格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经常讨论和检查党的组织工作、党员工作、群众工作,注意研究党内外的思想政治状况。党员发展工作一定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年内发展1至2名新党员(具体数量根据县组织部定额),培养1至2名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按期转正率100%。

三、工作措施。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必须从确保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将发展先进积极分子入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规划,抓好落实。

(一)切实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夯实发展党员工作基础。

要积极探索多层次、多渠道吸纳、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途径与方法,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优化入党积极分子结构。要切实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进一步完善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责任制,通过理论培训,实践锻炼等形式,全面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为发展党员工作打好基础。

(二)进一步加大发展优秀青年入党的工作力度。

要认真研究解决发展优秀青年入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坚持完善基层党建带团建,共青团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为积极分子的“推优”工作,不断增强“推优”工作的活力和效果,使“推优”工作成为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

(三)强化措施,切实做好在妇女、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工作。

要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育引导工作,把女同志和少数民族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及时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四)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确保发展党员质量。

要根据《党章》规定,全面理解和把握新时期党员标准,严格履行发展党员25步工作程序,要把确保新党员质量放在发展党员工作的第一位。要在完善原有发展党员工作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新形势、新情况,建立健全有利于确保新党员质量的新制度。要进一步严格发展党员公示制,对在公示期间出现的违规违纪等问题,一经查实,一律不予发展;推行发展对象党的基本知识考试制度,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党的基本知识培训、测试和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不能吸收入党;实施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对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由于把关不严、徇私舞弊等原因造成不良影响的党组织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要给予相应组织处置或党纪处分;要继续落实发展党员工作“一票决制”,在确定年初计划发展对象、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过程中,实行无记名投票;要重视关于发展党员工作的来信来访,对不符合党员条件,弄虚作假、突击发展的将严肃查处。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不走样、程序不变通、要求不降低,确保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五)坚持发展党员情况检查通报制度,促进发展党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把发展党员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督查指导。一查源头,看入党积极分子是否数量足、质量高、结构合理;二查台帐,看《申请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入党志愿书》等资料填写是否正确、齐全,培养与发展时间是否衔接;三查记录,看支委会和支部党员大会对新发展党员的评价是否符合党员标准,支部决议是否通过无记名投票等方式形成;看是否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是否认真及时讨论审批。

四、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要继续把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目标,列入党委对年度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并完善责任制,对照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加强督查,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全局发展党员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要全面贯彻《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各项要求,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认真覆行入党手续,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肃处置违规违纪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三是抓好源头,夯实基础。要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积极主动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吸收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的青年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校发展工作计划【第三篇】

学校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其核心是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即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学校内涵发展也是学校的特色发展,打造学校优质的办学品牌。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将学校不断引入新的发展境地,以逐步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最终目标。

课堂、教师、学生是内涵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

新课程需要新课堂,只有课堂真正变化了,学校才真正有了内涵。

校长作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决策者,既要有走内涵发展的意识,也要有认准目标就敢为的作风。校长要带领学校中层干部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提升理论修养,并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操作技能。带领全体教职工在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上奋力前进,中层干部则要身体力行,并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引导,使教育教学更加规范,进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以四川省彭州市东城小学为例,学校把全面优化课堂教学作为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主任为组长、学校行政、教研员、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听课小组,深入到教学第一线,分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和面对面的指导。

一是组织青年教师观摩规范课和听取青年教师的跟踪课,促其一年内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规范入格;二是带领青年教师听骨干教师的“精品课”,既对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予以充分的肯定,也对青年教师进行高位引领;三是听老教师的经验课,既鼓励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以身示范传帮带,又激发老教师的工作热情,更新教学理念,提炼并积极践行“一、三、五”教学范式,实现课堂教学更优化,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校长和行政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既了解教学现状,又提高了自身的教学和指导水平,同时,对广大教师也是一种促进。通过持之以恒的观摩、指导,也为科学管理教学提供了客观依据,有助于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推进学校及其教学改革不断步入科学化的轨道。

所以,对教师的管理更多的应该体现在“理”而非“管”上,这种管必须人性化,学校领导必须努力满足教师的心理需求,让教师安心工作,乐于工作,最大限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为学校的内涵发展释放更多更大的能量。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全体、主动、个性、终身发展,培育出高质量的学生。在学校内涵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应该更多地走进学生心理世界,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体验学生生活状态,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使课程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既是质量立校的根本,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要求。

学校发展工作计划【第四篇】

复旦实验中学创建于9月,是复旦大学与杨浦区教育局合作创办的一所区属完全中学,是复旦大学基础教育理事单位。6月通过杨浦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8月份被命名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学校地处五角场镇社区,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13300平方米。学校现有34个班级,1046名学生。在编教师133人,其中高级职称31人,占教师数%;中级职称64人,占教师数52%;区学科带头人4人,区骨干教师8人,区骨干教师后备3人,区教育教学新秀7人。

学校聚焦于“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素养”,本着“点上先行、面上融合、整体提升”的推进思路,对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全新的思考与定位。由“传承中华经典”项目的点状特色,逐步形成“集群式人文素养教育”的整体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素质拓展实验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学校、上海市体育项目(手球、桥牌、排球)传统学校、上海市创造教育基地学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区德育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获区教育系统绩效考核优秀单位等。

(二)取得成效。

1.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章程》是学校的根本大法,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启学校规章制度。学校经“调研-起草-攻坚-审定”四个阶段,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多次研讨,由区教育局督导室特聘专家逐条悉心指导成文,编制了《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章程》,获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后通过,成为学校依法办学和现代学校建设的制度规范和保障。6月学校重新编制了《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规章制度。

2.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理念先行谋发展,精细管理显成效,多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校构建人文和科学并举的课程体系,其中“基础型”课程注重校本化实施,“拓展型”课程注重开阔视野,“研究型”课程注重个性化发展。学校从课程内容的有机统整、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教学五环节的有效落实及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探索行之有效的校本化实施方式。教师教风踏实严谨,勤于钻研蔚然成风。-,学生在艺术、体育、科技、各学科竞赛中总计获得全国奖项75人次、市级奖项442人次、区级奖项804人次。初、高中两个学段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中考名列前茅,合格率100%;高考总本率%,达线率100%。

3.教师团队良性发展。

学校积极开展师德建设,倡导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形成“志于教、勤于教、善于教、精于教”的专业发展途径。学校师资队伍得到长足发展,教师团队的成长呈现出合理化、梯队化的良性发展趋势,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学校管理和一线的中坚力量。

结合教育综合改革,倡导“学习型、文化型与合作型”教师团队建设和个人专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围绕“以乐学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办学,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的工作主旨,有意识地将教育科研、教育改革、日常教学工作设计成为教师发展的舞台和载体,给教师更多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以学校领衔课题为中心,全面整合教师各类教育教学科研课题,以点带面,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科研沙龙、学刊征文、教学展示、教学比赛等教研活动中,让每位教师养成一种自觉教育科研的态度和习惯,目前已内化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中的自我需求。

学校以“三维评价”(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效果、科研水平和成果)为导向,形成“七级梯队”(新星教师、区教育教学新秀、区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学科名师、市优备候选、市“两名”工程建设对象)的专业化发展教师队伍。

4.办学条件明显提升。

学校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完备,建立了智能机械、vr职业体验、画影叙事、分子生物与组织培养、物理创新实验室,将再建六艺馆等创新实验室。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即时通讯、个人办公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已经完成;学校丰富、充实和完善校园网,完善校园网的软件应用系统及硬件设备;组织教师参与教学素材库、试题库、学习软件包、校本练习等共享教学资源的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进教职员工备课、教学、办公、管理的网络化。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设施,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年学校再度荣获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三)存在问题。

1.课程特色不够鲜明。

在“卿云”课程框架下开展的特色课程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特色不够鲜明。德育特色活动设计和落实的系统性,以及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学生人文、科技素养的培育和育人质量的提升需进一步协调和突破。统一的课程设置、偏窄的课程结构、较重的课业负担,致使学生缺乏个性化发展的土壤。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高三等级考学科较难安排统一的训练时间,更合理的考试组织安排形式仍待探索。

2.队伍建设存在短板。

校级干部平均年龄51岁,校级后备干部培养有待加强。教职工中三年内将退休19人,师资储备不足。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学科分布不均,学科名教师、特色教师缺乏。教师学历水平还未完全达标,研究生学历偏低。

3.基础设施遭遇瓶颈。

因学校两证(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尚未办妥,致使学校硬件资源受到制约,在学校多样化发展方面和构建特色、先进、实用的现代化教育基础设施方面遭遇瓶颈。现阶段只能满足分类走班,无法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分层教学。初中生源激增和高中走班制,既对教学管理提出挑战,也对特色高中项目建设、全校性拓展课程开设、社团活动开展、创新实验项目建设造成掣肘,同时使得学校对于偶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减弱。

二、核心理念、发展目标和特色项目。

(一)核心理念。

学校以“厚德乐学”为办学核心理念。

“厚德”指以“培养和谐的人”为学校的价值追求,教育和引导师生学习运用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师生成长的生命底蕴和人格精神的支柱。

“乐学”指秉承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培养师生人文底蕴,掌握科学的规律、原理和法则,即文化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与科学的学习策略方法,是为学之道。

(二)发展目标。

1.学校办学目标。

学校办学目标是“坚持‘依法办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集团发展、特色办校’的办学思路,建设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质量提高、集团发展紧密、人文特色凸显的区域特色学校”。

“办学条件优化”:针对基础设施遭遇的瓶颈,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科学优化教育布局,全面提高装备水平,使得学校育人环境日臻优化。

“教育质量提高”:坚持先进教育观念引领,坚持科学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教育内容质量、过程质量、方式质量及其管理质量。

“集团发展紧密”:抓住“复旦实验中学”教育集团成立的发展契机,凝聚文化共识、推进课程共创、强化教学共研、落实队伍共建、实现成果共享。

“人文特色凸显”:“人文素养培育”的办学特色要体现在学校管理特色上,体现在教师教育教学特色上,体现在人才培养方式特色上,最终体现在学生素养特色上。

2.学生发展目标。

学校育人目标是“坚持‘厚德、乐学’的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品行端正、乐学善思、基础扎实,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学生”。

“品行端正”: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学校重视立德树人,培养富有爱心、懂得包容合作、心态阳光高雅的中学生。

“乐学善思”:依据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校培养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并且“知行合一”的中学生。

“基础扎实”:基本功的夯实是成功的前提。学校培养思路开阔、能够扎实地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懂得循序渐进的中学生。

3.教师发展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是“注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形成具有责任意识、创新勇气、好学精神、善于合作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责任意识”:教师具有人文精神、爱岗敬业、富有爱心的责任意识。

“创新勇气”:教师观念要创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与时俱进,做智慧型教师。教师具有学识的底气、坚持的毅力、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

“好学精神”:教师具有勤于学习、充实自我、与时俱进的好学精神。

“善于合作”:教师具有宽宏气量、共享智慧、共同成长的团队精神。

(三)特色项目。

学校聚焦于“提升每一位学生的人文素养”,以特色高中创建项目为载体,以课程领导力提升为核心,以“人文素养培育”学校特色为抓手,推进育人方式的改革。

1.特色定位。

“人文素养培育”的特色定位,源于我校承继复旦人文基因的办学传统。历史上的复旦实验中学是复旦大学心理学院的附属中学。1923年,郭任远教授筹建了复旦大学心理学院。1925年,为了更方便地进行教育心理实验,改进中等教育,郭教授特创办复旦实验中学。在时代脉动中,学校历经多次搬迁和所属变更,虽然于1958年停办,但今天的复旦实验中学仍然是复旦大学基础教育理事单位,“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复旦大学校训也是我校校训。在注重“人文教育”的精神内核上,我们与历史上的复旦实验中学、复旦大学一脉相承。新世纪建校初期,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特别强调形成师生成长的生命底蕴和人格精神的支柱。

2.学校办学特色的阶段性发展。

酝酿、构建阶段(——):学校提出“文化育人”的立人主张,人文教育优势凸显,经典诵读特色项目形成。通过阅读经典与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判断和就公共事务进行理性论辩的能力。学生屡屡在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经典诵读等市区比赛中斩获奖项,学校也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素质拓展实验校、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实践、提高阶段(——):学校秉承传统优势,进一步发展经典诵读特色,聚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学科育人,构筑学程进阶的集群管理模式,开展整体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传承中华经典”主题课程群。

完善、提高阶段(20至今):年,学校抓住上海特色普通高中创建的机遇,将“传承中华经典,培育人文素养”申报为区第三轮特色建设项目,整体规划学校特色发展。从“学程设计、课程育人、环境浸育”三个维度,由“传承中华经典”项目的点状特色,逐步形成“人文素养培育”整体办学特色。

3.人文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个人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与思考,指向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教育是一种通过教育提升人内在品质及外在行为素质的教育,通过理论、实践等教育活动的开展,将科学的观念、知识传授和熏陶,使其内化为良好的人格、气质以及修养,提升人的个人魅力、个人价值。高中阶段的人文素养教育,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与人沟通、和人相处,在纷扰的世界中学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文素养培育”的主要载体是“卿云”系列特色课程建设,其中包括完善“传承中华经典”研学课程、继续构建和完善学校《中华经典——历史之久,文明之盛》《中华经典——文学之美,山川之丽》《中华经典——人性之善,思想之奇》系列课程等。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集团办学内涵提升工程。

1.发展目标。

坚持“用公平优质托举每一个学生幸福人生”的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集团化发展战略,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提升每一名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主要项目。

(1)建立集团办学管理章程和发展规划。管理章程厘定集团的发展理念和目标、理事会的架构和职能、集团运作的体制机制、集团成员校的权利和义务等。集团制定了集团自主办学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顶层设计集团的发展战略、课程建设、教师发展、设施使用、联合育人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建、教师交流、跨校选课等。依据章程和规划,形成集团规章制度。

(2)探索“1+1+x”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在理事会框架下,相应设置“1+1+x”的机构,明确权限、健全机构。使其成为理事会工作的有力支撑,形成完整、规范、可操作的管理制度体系。

(3)推进项目化加快集团学校内涵发展。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联合教研、课程共建、课题共研等方式推进集团学校课程建设,提升集团学校内涵发展。

(4)实施教师柔性流动。通过“驻校”流动、骨干游教、跨校带教、课程走教等方式,多途径地实施教师柔性流动。集团内骨干教师带课程进入其他成员校,定期定时一线授课;以集团校本化课程建设促进集团校课程共享;激活集团内各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集团校整体师资队伍水平。

(5)优化评估制度。聚焦“文化共识、课程共创、课堂共研、队伍共建、成果共享”五个方面,从学校、教师、学生的获得感中考量集团校的发展,寻找瓶颈问题,发现新的生长点,推动集团化办学向纵深发展。

3.达成指标。

(1)形成集团办学管理章程和发展规划。制定集团管理、师资安排、课程建设、教学评价、学生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合作方案。

(2)集团校系列活动方案、小结和成果展示等。

(3)集团内每学年教师流动比例符合区教育局规定要求。

(二)学生工作提升工程。

1.发展目标。

依据学校“厚德乐学”办学理念和“品行端正、乐学善思、基础扎实”育人目标,以特色高中创建为契机和抓手,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构建指向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德育课程体系,形成有复旦实验特色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2.主要项目。

(1)完善“传承中华经典”研学课程。继续构建和完善学校的《中华经典——历史之久,文明之盛》《中华经典——文学之美,山川之丽》《中华经典——人性之善,思想之奇》系列课程。通过“中华经典文化研学旅行”,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显性功能,带领学生探寻中华经典的魅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2)开展系列特色活动。通过生命教育(自救互救、安全法制)、人文滋养(民俗节庆、国学经典)、仪式成长(生涯指导、公民意识)、综合实践(经典诵读、研学课程)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拥有丰富的心智生活,成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充满人文情怀的人。

(3)探索劳动教育有效途径。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将劳技课程与“传承中华经典培育人文素养”校本德育课程有机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技能、观念和态度的培养;融入家庭教育,引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劳动服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达成指标。

(1)系列特色活动的方案、小结和成果展示等。

(2)研学计划、小结,研学手册,研学随笔,研究性论文等。

(3)与劳动相关的校本课程和教案编写,劳动服务活动的组织和考核。

(三)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发展目标。

依据学校“厚德乐学”办学理念和“品行端正、乐学善思、基础扎实”育人目标,以特色高中创建为契机和抓手,努力打造“卿云”系列特色课程,推进构建以“人文素养教育”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优化中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学校运作机制;重视实验教学开展,推进各级创新实验室项目建设;发挥体育、艺术、科技学科育人功能;依托复旦资源,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2.主要项目。

(1)“人文素养培育”特色课程即“卿云”系列特色课程建设。学校从建设“中华经典特色课程群”起步,逐步演进到构建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卿云”系列特色课程,推进学校人文素养培育特色发展。以《指向学校特色发展的“卿云”系列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以“人文素养教育”为核心目标,构建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卿云”课程群,研制“卿云”系列特色课程评价指标,从“课程实施、人文素养、学校发展”三个维度形成特色发展。

(2)《区域高中个性化学程和学分制管理及课时管理系统推进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个性化教学实施系统。依据学校实际构建一套基于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成果、即时反馈教学成效的个性化教学实施系统,打造一套以教学过程多媒体化为特色的互动教学中心、以教学网络化为特征的无边界的教学方式、以教学资源数字化为特点的资源中心、同时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高校资源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一批基于学生主体性学习风格的学科课程,从而让学校课程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将课程的选择权逐步交给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和规划高一、高二两个学年的课程,从而逐步实现“我的课程,我做主”。

(3)开展《指向学生素养培育的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研究》。构建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的研学旅行特色课程,并形成与之配套的有针对性的课程评价体系,完善学校特色课程创建,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丰富的课程体验,促进教师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课程教学实施能力,也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底蕴、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使学习过程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推进创新实验室项目建设。从“完善制度文化、改善实验环境、丰富教学功能、助推专业发展”四方面着手,推进学校实验教学开展。提升创新实验室的效能,依托“六艺馆”“画影叙事”“分子生物与组织培养实验室”“智能机械实验室”“单片机”“物联网”“物理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实验室,打造特色鲜明的艺术、科学技术教育模式,营造人文与科学并举的校园文化。

(5)发挥体育、艺术、科技学科育人功能。做好体育专项化教学试点工作;支持“三团一队”建设,做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综合版画、绘画、舞蹈、沙画、中国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做好一校一品项目《中华武术(太极扇)》;作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实践站的实践点,与华东理工大学药理学院实践站合作做好实践点学生管理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以竞赛活动促进学校的科技教育。

3.达成指标。

(1)制定和完善“卿云”系列特色课程创建方案,重点建设“卿云”特色课程群。总结项目成果,包括学生发展案例、学校发展案例、课程成果、课程实施案例/指南、评估指标体系、调研报告、论文成果、综合报告等。

(2)通过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业质量采集系统和个性化学程促进学习风格发展的课程开发,加强学科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学科间的有机组合。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教学精准实施。

(四)科研强校工程。

1.发展目标。

根据学校“人文素养培育”特色创建的目标和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以市、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实践,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创生。积极借力外部专业科研力量,建立符合特色高中创建需要的教科研骨干团队,为规划的落实和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保障。

2.主要项目。

(1)完善科研制度。修订和完善科研制度,全程管理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使课题申请立项、研究过程管理、总结推广、成果鉴定等环节更加规范化。不断完善科研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和规范科研奖励制度,使教科研成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绩效考核挂钩,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推动自身专业发展,实现科研强校。

(2)建立科研骨干团队。逐步形成符合特色高中创建需要的教科研骨干团队。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建“特色课程研发实施团队”,开发特色课程,编写特色课程大纲。通过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的教学实践,形成精品特色课程,并通过公开教学、成果展示会等方式,将特色教师的教科研成果进行展示。围绕学校特色发展目标,针对自身在“人文素养培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引导教师申报“草根”课题进行研究,形成全校教师强有力的人文素养培育支持系统。给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压担子,以点带面,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科研工作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选送有教科研志趣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市、区级科研培训,为教科研骨干队伍储备力量。聘请资深专家、高校学者、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企业专业人士及社会独立机构等构成的专家团队,引领、指导、评价学校特色高中建设的推进。

(3)做好市、区级重点课题研究。做好学校重点课题《基于特色学校项目构建“卿云”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推进工作,通过开展各类子课题的研究,带动特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专题研究、德育工作研究、学生培养、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等学校发展各方面的探索实践。加强教师立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并结合各类教学大奖赛、论文和教学案例的撰写,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推广、参评奖励等。

(4)形成教研训三位一体。搭建各类平台,形成教研训三位一体。开展校内科研论坛,举办优秀论文交流、课题研讨会等活动,整理和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开展基于学校特色发展背景下的学生学习方式优化和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依托复旦附中教育联盟,加强校际间的教科研交流与协作,通过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同时,邀请专家和大学教授给教师开设人文素养系列讲座,拓宽教育视野。

3.达成指标。

(1)修订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奖励制度。

(2)教师全员参与特色课程研发和实施,每位教师开发一门特色课程,编写一套特色课程大纲。通过拓展课的公开教学实践,形成一批具有“人文素养培育”课程建构元素的精品特色课程,编辑形成《复旦实验中学特色课程实施大纲》。形成教科研骨干团队,包括特色高中创建项目组、校史研究团队、特色课程研发实施团队、专家团队等。

(3)每年力争有2—3项市、区级课题成功立项,力争每年都有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在区级以上课题成果评选中获奖。结合学校的发展特点与实际情况,三年内力争申报成功新的市、区级研究课题。

(4)收集、整理教师有关《基于特色学校项目构建“卿云”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重点课题研究的教学课例、研究论文、导学案等教科研资料,编撰《教学案例集》《师生成果集》等。

(五)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1.发展目标。

秉承“厚德乐学”的办学理念,关心人的需求,关心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教师职业规划体系,加大教师人文素养培养力度,倡导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增进绿色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

2.主要项目。

(1)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建立“校长室、职能部门(人事处)、基层团队(年级组、教研组)”三级管理团队,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体系;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对应教师发展目标,撰写个人和团队的专业发展规划。

(2)搭建多元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保障师资层级结构和教学能力梯队的形成,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发挥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校暨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效能,开展着力于青年教师引进和培养的“青蓝工程”,推动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二是通过自培与外培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教育教学的各级骨干教师团队;三是统筹人力财力分配,建立奖励机制,保障教师职务晋升、学历晋升工作的推进。

(3)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岗位设置岗位任职条件》《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新教师引进实施方案》《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绩效奖励分配方案》《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教师发展评价方案》。开展现状调研,在教研组三年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统筹,制定学科教师引进计划;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优秀教师引进,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师资储备工作。

3.达成指标。

(1)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完成不同年龄层别的师资储备,使学科教研组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形成可持续发展态势。

(2)对教师个人三年规划,进行过程追踪,形成阶段性评估报告。

(3)积极推进职务晋升工作,底,使中级以上职称人数达到教职工总数的80%。

(4)鼓励学历晋升,20底,使全体教师的学历达标,研究生学历达到教师人数的30%。

(5)力争在新一轮区各类教育人才评选中,达到区级学科名教师2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人数13人,占教师总数的12%。形成1支区学科名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区骨干教师后备、区教育教学新秀、校级骨干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师梯队。

(6)打造特色课程教师群体,形成1-2个区级以上学科高地;建立区本课程2-3门。

(六)学校“软硬件”建设工程。

1.发展目标。

围绕规划的实施,全面贯彻落实校长室的工作意见,抓住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两条线,团结全体后勤人员奋发向上、开拓进取,为创一流学校,创一流教学业绩做好后勤应有的保障,为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作出积极实践。

2.主要项目。

(1)完善制度,落实责任。按照学校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确保后勤服务工作规范、及时。广泛征集师生对总务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意见和要求,建立总务工作日志,认真记载,接受师生监督。

(2)开源节流,管好财物。完善购置、保管、使用等财产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帐物相符、帐帐相符。抓好采购管理,管好用好学校财、物。重点抓好学校节水节电的管理工作。在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对校园各部位、各实验室用水、用电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措施落实到位。维修、维护及绿化管理实行自管为主的原则,总务人员能自己做的,尽可能自己去做,减少学校支出。

(3)优化环境,形成特色。积极配合教育局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做好学校所有室外运动场所的塑胶地面修缮;完善学校信息化教育硬件设备,打造好数字化、信息化校园的基础工作;及时按需采购添置创新实验设备,继续加快建设创新实验室的步伐;优化音乐室、舞蹈房等专用教室建设配置,满足师生教学的需求;合理运用自筹资金,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加强特色学校的校园文化宣传。结合学校特色高中建设,申请专项资金,布置人文景观,形成一步一景,增加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不仅优美如画,还有鲜明的特色文化气息。

3.达成指标。

(3)完成新一轮学校大房修工程。

(4)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鲜明的特色。

四、监控与保障。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开展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有序推进规划实施。坚持教师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实行校务公开,调动教职工参与规划、实现目标的工作积极性。在规划领导小组指导下,分解重点任务成立若干工作小组,分工合作,协同推进规划核心任务的落实。

(二)管理保障。

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落实规划、提高教育质量的积极性。建立规划实施工作反馈机制。每周行政会议,各部门汇总工作进展,直接贯彻决策,使管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发挥教代会、家长委员会、学生会等作用,形成合力,在推行过程中进行监督和反馈。

(四)教科研保障。

着力培养特色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引导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普遍参与提升教科研水准;搭建教科研平台,积极借力外部专业科研力量,为规划落实提供保障。

(五)经费保障。

学校将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增加投入,从人、财、物等方面,保障学校规划的各项工作实施经费到位。

(六)后勤保障。

利用课程领导力建设与特色高中创建的契机,加快校园创新实验室、信息化设施等建设,打造人文素养培育的空间环境,为实施规划提供硬件支持。

学校发展工作计划【第五篇】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县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坚持“优化育人环境,创办示范学校”为奋斗目标,坚持“让每一片心灵充满阳光”为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校本研究,突出学校特色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效益,为迈入县级示范学校行列而继续努力!

本学年是我校稳步提升的一年,学校工作的总目标是努力创建县级规范化小学。

1、班子建设目标:形成团结、务实、勤政的班子作风,营造民主、宽松、合作的工作环境,力争让全校师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工作、学习。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建立一支团结合作、自主创新、好学奋进的教师队伍。

3、德育目标:坚持以礼育德的工作思路,本学期以培养文明礼貌、好学上进的校风学风为目标,以评比来促进校风学风的好转,以学风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学目标:教学成绩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各年级学科学期考试成绩力争超区平均分数线,在全区处于中上水平。

(一)坚持科学管理,不断完善学校良性运行机制。

管理实行六坚持。即:坚持分层管理,坚持目标管理,坚持质量管理,坚持制度管理,坚持民主管理,坚持人本管理。工作中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与发展、成长。力争创造一个平台,让教师尽显才华;搭建一个阶梯,让教师登高望远;激活一个机制,让教师自我完善。使学校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将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相连。本年度继续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力度,为教师进行体格检查,教师节开展庆祝活动,保证教师身心健康。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以年级组建设为重点,以师德教育为核心,进一步深化、细化“珍惜岗位、关爱学生、热情工作、提高质量、团结协作、容纳他人”工程,进一步激发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真情塑造未来”的服务理念。努力建设好自己的三个精神乐园:一是建设爱岗敬业的精神乐园。爱岗敬业,心灵宁静,信念坚定,就会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就会得到工作的快乐。二是建设热爱学生的精神乐园。只要带着爱心,走进学生心灵,就会学亦无穷,乐亦无穷。只要建立热爱学生的精神乐园,就会不仅爱优秀学生,也会更爱有缺点的学生,以德报怨,也感觉问心无愧,这是教师的境界。三是守住依法治教的精神乐园。依法执教要落实到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分钟,落实到可感知、可操作,可细化的行动上。培养有个性的教师,使教师懂得在法制的范畴内创新。

2、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为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确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教导处与教研组要充分发挥行政机制,从本校实际出发,制订确实可行的学习研修制度,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组织教师参加经常性的学习研讨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创设良好的骨干教师成长环境。继续高度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要为骨干教师的成才搭建舞台,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学、学术研讨活动。

4、全面实施提出的“十二项措施”,重新制定绩效工资方案,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坚持德育为首,有效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一个根本和三个原则。一个根本是坚持以礼育德为根本,加强礼仪养成教育,从小事做起,逐步养成微笑待人,主动打招呼,每日做件家务事的良好习惯,养成按规则办事,不乱扔垃圾,不乱花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等公共礼仪。努力实现德育社会化、生活化、常规化、基础化、课程化,从基础抓起,追求实效。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三贴近”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儿童,降低重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寓教于活动之中;二是坚持“三结合原则”。要有大德育观念,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结合。三是坚持“三全育人”的原则。把德育工作贯彻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学科、每一项活动,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2、进一步强化优秀班集体建设,在队伍建设上花力气。一是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通过案例教学和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思想教育水平;二是制定班级与校级学生小干部队伍培训计划,建立“红领巾”监督岗,继续办好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貌;三是各班制定优秀班集体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功能和班主任的创造才能,开展优秀班队课展评、优秀班队活动设计竞赛等活动,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班集体建设方法。

3、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一是要建立和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明确“一把手”责任制,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层层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加强学校交通安全教育,通过交通事故图片展、法制教育报告会等形式,不断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杜绝违法现象的发生。

4、继续抓好三结合教育。我们要积极争取家庭社区的支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的作用,继续抓好与社区相关单位的共建活动,办好家长学校,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四)坚持质量立校,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1、关注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增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课堂教学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作用,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召开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切实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抓教风、抓课堂”的具体要求是:抓教风,要求做到“三严”,达到“三业”,即“严肃师德师风,乐业爱生;严格岗位责任,敬业奉献;严谨治学态度,精业钻研”;抓课堂,要做到“一不三有二得”,即“每节课教师讲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要安排有练习、有检查、有反馈;教师每节课要明确:“你希望学生得到什么?你让学生得到了什么?”课后要求认真反思。

2、强化教学基础管理,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本学年,我们将把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教学基础管理作为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推动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手段。学科组、备课组建设方面加强“三要”:要有具体的备课活动计划、要在备课组长负责下进行的集体备课、组员在备课组内要有明确分工,形成工作合力。3、强调对教师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改进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坚持“重平时”、“看三率”的原则,即评价注重教师平时的教学效果、学生平时的学业负担情况;评价一看期中期末考试“合格率”、二看“优秀率”、三看“提高率”,全面评价班级学生学习情况;探讨在新课程标准精神指导下,如何有效、合理地设计、布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从知识练习、巩固的角度及重课堂四十分钟效率,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五)坚持服务助校,继续提高总务后勤工作效能。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优质服务意识。总务部门要规范和细化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后勤人员要树立爱岗敬业、勤恳工作的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2、加强节能节源意识,提高物品能源使用效益。首先是提高节水节电意识,要求全校师生人人参与水电管理,平时要加强对校园的巡视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浪费水电的不良现象要及时加以制止。其次是加强对办公用品的管理和学校物品采购、保管、发放等环节的管理,所需物品的添置继续实行“申报、审批、采购、再审批”的流程。

3、加强校园管理,呈现环境优势。加强对师生的爱校教育,确立学校是我家的思想,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物;对各处室的财物实行登记、核查、考核制度。

(六)体育、卫生、安全工作。

1、坚持上好体育课,并制定出体育课课堂常规,体育科组连同各班级要抓好两课两操质量,要求两操动作整齐到位,出操排队快、静、齐,队伍行进充满朝气。体育组还要组织好常规性体育竞赛活动。

2、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校师生的安全。防火、防电、防盗、交通安全等防范意识要常宣传、常教育、常检查、常汇报,坚决消除安全隐患。严格控制不满十二周岁的学生骑车上学,同时要加强对骑车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继续做好每天两次护送学生安全过路,放心回家的工作。

3、加强常见病、传染病的宣传教育,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防疫工作。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落实卫生包干区制度,实行一日两扫,一月一大扫。加强卫生检查工作,形成制度化,每天检查评分。

全校各职能部门和全体教师要根据本计划的精神,切实制订好各自的工作计划,并扎扎实实地付之行动,共同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发展内涵的丰富和办学水平的提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8 1575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