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申报材料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材料】以下精品资料“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申报材料”由阿拉网友分享发布,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XX位于XX平原腹心地带,幅员面积548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人,是长江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农村改革的起源地。今年中央 1 号文件聚焦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XX拥有XX第一个以粮油作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粮油集中种植规模全省第一,做好了XX粮仓的“守护人”。XX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速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XX市作为成德同城化发展的桥头堡,坚持“南融XX、北接XX”,着眼共建共享、相互成就、整体成势,我市有能力、有信心在农村综合性改革中勇挑重担、当好先锋、做好试点。

一、开展试点优势条件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勇于承担全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重任

多年来,XX坚持以改革为目标导向统领各项工作,勇于在三农工作领域先行先试、破冰探索。2017年时任XX省委书记XX曾指出,“XX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要结合实际抓好农业农村改革特别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继续走在改革前列。”中国共产党XX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更是将“改革创新行动”作为十四五期间的XX行动之一,明确提出了“要坚定不移实施改革创新行动,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力。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为XX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申报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省、XX市文件精神和要求,安排部署试点申报工作。市财政局、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紧密配合、积极行动,根据要求做好申报工作。全市农业乡镇申报试点意愿非常强烈,积极推荐和申报试点区。

(二)农村改革基础扎实,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优势突出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发端,而改革却是是根植于XX人血脉中的基因。1974年,《人民日报》介绍XX推广利用沼气的报道,时任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在当知青期间,到XXXX学习制取沼气的方法,将“利用沼气煮饭、照明”的方法带到了梁家河,建起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最后在延川县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沼气革命;70年代末,XXXX公社在全国率先“包产到组”,为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有益经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幕;1980年,相距不远的XX向阳公社,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了人民公社的牌子,这两大事件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史上两个永恒的缩影。1984年4月,全国农村改革先进县座谈会召开,有江苏的无锡,安徽的凤阳,吉林的榆树,广东的新会,XX的XX参会,被经济学家誉为“五朵金花”,XX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近年来,XX仍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既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又审慎稳妥、循序渐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XX农村改革之路。2012年被列为全省首批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和标准化试点县,探索出了农村运行维护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试点经验,颁布了10条农村运行维护地方性标准;2013年XX开始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改革,坚持“疏堵结合”理念,建立“机械化收集、专合社储运、市场运作、财政奖补”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模式,完善“收、运、储、加、用”的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基本打通秸秆原料化、基料化、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途径,试点经验被写入了《新华社内参》,受到中央领导肯定;2017年大胆探索种养循环,通过“收、结、转、加、利、补”(即养殖场粪污收集、种养结对、沼液转运、干粪加工成有机肥、田间利用、本级财政投入奖补)六大体系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受到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曲木史哈的的肯定批示;2014年被确定为全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县,探索建立了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改造为载体,以盘活资源为核心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新机制;2015年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首批试点县,成功探索出以清产核资、股份改造、统筹经营、融合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步法”改革经验;2016年被确定为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脱贫攻坚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全面试验;2017年被确定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县,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的制度安排,推动新型农民的职业化,培育XX市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乡镇行政区划、村级建制调整和村(居)民小组合并优化改革高质量完成,形成“9镇3街”架构,村级建制调减45%,村民小组调减%,重塑了乡村经济和治理版图,乡村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发展资源进一步整合,治理服务效能明显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XX仅十三五期间就承担了国省级改革试点13项,挂牌首家省农担公司县级办事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经验、基本农田保护经验等多项改革得到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被国务院通报表扬。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成效突出,创新开展“农民导师制”“寄学制”等培训培育模式,改革案例《创新“四化”举措,培育“四有”农民》入选2021年XX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十大优秀案例。

(三)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合理,涉农资金和项目整合效益明显

近年来,XX市立足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以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生态养殖、精品水果4大优势种养殖产业,粮油主要农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一主一副”2大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群,形成了“4+2”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市现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总面积万亩,耕地面积万亩,包含6个镇58个村(社区)共计21万人。园区以粮油为特色主导产业,种植面积万亩,2022年产业园总产值达137亿元,主导产业总产值91亿元,依托国家级园区引领带动集聚发展,推进“一核、三带、四区、四廊”(附后)现代化产业融合建设。

积极争取各级涉农资金投入,并建立了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按照“资金来源渠道不变、资金用途不变、资金项目管理权限不变、项目实施主体不变、检查验收标准不变”(五不变)原则,对涉农资金进行有序整合,变“事后整合”为“事前整合”。通过加强涉农资金监管,我市涉农资金管理规范、使用效益明显,没有出现重大违规违纪行为,在项目验收和考评中都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好评。

二、我市对试点试验工作的思考

XX农村改革有西高公社“包产到组”、XX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向阳公社摘牌、三水镇和兴镇“三权分置”等改革基础,综合考虑农村综合改革情况、产业结构布局、示范带动作用等因素,我市拟选择在XX镇作为申报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机制和模式。

(一)交通区域优势。XX镇拥有“XX粮仓、改革之乡”的美誉,属于XX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食核心区,位于市区以东5公里,距XX30公里,幅员面积平方千米,成绵高速、北京大道、旌江干线横贯全境,区位优势优越,交通便利。耕地面积万余亩,辖7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万人。XX镇地势平坦,鸭子河、石亭江在境内汇合,农业产业优势十分明显,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XX市现代粮食产业基地“万亩良田”示范乡镇。

(二)农村改革优势。早在1978年春,XX公社便在在全国率先实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改革试验,并一举成功。1978年10月27日,XX省委发出第七十一期《工作简报》,刊登了省委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办公室的调查报告《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XX公社建立生产责任制的情况》,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1979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XX县XX公社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情况,将这一经验推广到全国,得到了最高领导层的肯定。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依靠群众,汇聚力量正是贯穿农村改革,引来农村巨变的历史进程的一根红线,XX人“敢想敢干敢担当,争先争优争一流”的精神传承至今,作为农村改革先锋,XX镇再次肩扛大旗,齐聚民心,汇聚民智,汲取农村改革智慧和力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主导产业优势。XX镇抢抓历史机遇,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的原则,承担XX市国家农业产业园区粮食核心区的建设重任,目前,核心区内稻香农业主题公园已经初具规模,道路管网、都江堰灌区印象水景观,耕心学堂、土地改革陈列馆、稻麦原乡全产业链展示中心等基础设施主体建设和大田艺术景观七彩水稻的人工种植已经完成,正在统筹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食核心区的提档升级。

(四)农业发展优势。近年来,XX镇按照“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龙头、深化大合作”的建设思路,基于科技、绿色、集约、教育的建设新理念,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全面发掘农村产业、农村风景、农村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旅游资源形成“农村+旅游”发展新模式。金禾隆公司作为上市公司隆平高科旗下农业服务公司在XX平原唯一的合作伙伴,XX镇大力扶持金禾隆公司,把金禾隆公司打造成为XX优质水稻的种业资源承载地。通过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衔接,家庭农场参与,社会化服务跟进”的现代农业产业链,高品质发展现代农业,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及产后服务体系集约化、产业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全镇流转土地12479亩,流转率达73%;成立专业合作社27户,家庭农场62户,农业增加值以每年7%的增长速度持续递增。本土粮油品牌“八零耕夫”入选XX市农业区域公共品牌“蜀道”、腾讯全国“为村好产品库”首批成员,并被央视农业频道《生财有道》栏目专题报道。

(五)数字乡村优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建设了XX数字乡村运营中心,这是对数字乡村的探索,从新型职业农民、农村金融服务、农业保险审核、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农机、农村产权交易、电子商务、人居环境、惠民监督等方面,打通各闭环系统,达到资源优化、共享的目的,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管理和服务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数字乡村建设,XX数字乡村运营中心位于XX镇青杠村。XX镇上岺村作为全省“数字三农大数据平台”试点建设承载村,已全面完成基础数据采集,并完成系统数据汇总和展示。目前正在推进XX镇数据扩面采集,推动数字乡村转型示范区创建。XX镇依托三农大数据平台,打造“特色小镇+农业园区+经营主体”乡村振兴模式。将信息监控平台、信息化场景应用、农产品电商销售等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建成了“XX镇智慧综治中心”, 结合“AI人脸识别系统”实现辖区重要路口、重要区域、重点人群全域覆盖监控,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六)基层治理优势。XX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率先全镇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规范运行,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势态良好。以“光亮+平安”工程为着力点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已实现镇内6个村、3个社区道路、院落的照明路灯、监控设备全覆盖,有效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群众满意度高达%。

三、试点的途径和内容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生态立镇、农业兴镇、旅游强镇”的目标,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依托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食核心主导地位,深入探索和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发展思路和举措,在“改”字上做文章,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业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二)具体措施

1. “改”机制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一是围绕国家优质粮油安全产品示范样板和川西平原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展示窗口总体目标,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全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以建设好XX平原地区“粮袋子”的高度责任感,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食核心区提档升级,健全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和考评机制。二是围绕现代种业发展,依托区域内金禾隆种业,进一步优化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深化产业链条延伸,提升农业附加值。三是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依托稻麦全产业链中心,支持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鼓励推行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设备共建共享,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进程,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四是积极争创“XX粮”的区域地理标志产品。实地培育绿色原生态农产品,打造科技含量高、生产标准化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重点扶持“翠红食品”“吉隆达”“八零耕夫”“金色田园”等品牌发展,加大“雒禾禾”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宣传力度,完善提升“区域公用品牌+重点企业自主品牌+重要农产品品牌”体系。

2.“改”制度培育现代农业人才。一是紧紧围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引导和支持辖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有12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再培育不低于20家,培育和招引龙头企业不低于2家,实现全镇示范性农民合作社不低于5个,每个行政村有1个示范家庭农场,每个村民小组至少有1个家庭农场。二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针对返乡农民工、农村能人等,组织多种形式农业技术培训,培养大批农村适用专业人才。三是创新制度和政策,加大优秀农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献身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农业生产经营推向市场,让农业成为能赚钱、有地位、有前景、有尊严的职业,才能留得住人。

3.“改”体系打造现代农业数字乡村。一是依托XX省(XX市)数字三农大数据平台建设成果,全镇域内打通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有力推动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深度挖掘三农数据平台业务40余项,通过数据模型引入与使用,实现三农数据预测、预警及科学决策的应用场景,实现从宏观到微观,全局到局部的三农工作展示分析,推动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二是积极引进国内农业院校、省农科院专家学者,提供产学研平台,主动承接研究所实验外包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成高附加值的新技术、新品种。三是通过“农业+物联网”的方式,依托腾讯、京东等优质互联网平台,充分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打造以“链接绿色餐桌,共享健康生活”为目标的“云上粮仓”农产品生产销售新形态,形成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让优质农产品实现生产可全程监管,产品可线上销售,质量可逆向追溯的直供模式,推动农产品供需平衡,提高农业综合产出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实现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4.“改”方式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加强对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变生活习惯,改善乡村风貌,打造“干净整洁院落”,建设大美乡村。二是以争创省级人居环境示范县为引领,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力争做人居环境整治的标杆。三是抓住国家农业产业园区提档升级的契机,打造园区内的节点风貌,在打造艺术美、人文美、历史美等方面着力,引导妇女、青少年等人群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来,提档升级乡村人居环境。

5.“改”理念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一是立足辖区内万亩良田、稻花香水产养殖鱼塘湿地等优势资源,依托“稻花香里、陶醉麦浪、稻梦空间、农事观测”等自然禀赋,以“弘扬农耕文化,乐享田园生活”为主题,利用现有的单车公园、骑游道、耕心学堂、土地改革陈列馆、稻麦全产业链展示中心等资源,高标准打造XX镇稻香公园。二是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农耕文化传统,宣传保护好自然生态,引领乡村文明的同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资源,将稻香公园集中打造成为集“宣传教育、农耕体验、文创艺术、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加快推进XX镇研学项目,打造成德周边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辐射XXXX周边上百万学生群体,形成“优米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工+品牌”链条。

6.“改”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赋予市场主体资格后,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作用,积极探索“三变促三有、一村+N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发展的新机制。二是辖区内7个村和3个涉农社区立足自身资源、资产、区位和其他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和经营方式,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持续稳定获得收益。三是实施“村村合作、村组合作、与其成员合作、与各类经营主体合作、与基层供销社合作”等五大合作,共同开发利用集体资产资源。试点后,辖区内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实现翻番,50%的村实现集体经济效益分红。

7.“改”思维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一是依托XX镇土地改革陈列馆,聚焦农村土地改革历史沿革,高质量开展以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土地革命建树丰功伟绩的主题旅游活动,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发展。二是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探索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实现形式和自愿有偿退出的程序办法,在全镇域范围积极推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三是通过探索宅基地有偿腾退,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调整优化村庄布局,推动盘活乡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8.“改”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创新完善保障农民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农民以产权、资金、劳动、技术等与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二是发展多元化、多形式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为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提供完善高效的社会化服务,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增强农民应对市场风险、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三是鼓励农民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房屋等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是保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不减少。五是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完善提升平等就业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9.“改”模式探索乡村基层治理。一是实施基层治理“十大微改革工程”,推进“片区党建”统筹联动促发展、“三变改革”激活发展新动能、“一格多元”网格调解促和谐、“家校社”协同育苗助成长、“银铃守护”尊老爱幼扬美德等专项行动。二是指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措施,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导慈善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倾斜和汇聚、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力度。建立乡村振兴荣誉制度,按规定适时申报表彰为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三是积极探索“互联网+”治理模式,以“为村”平台为载体,依托5G网络、互联网,建成以智慧党建、应急指挥、便民服务等各项功能为一体的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常态化推进农村三务公开、群众诉求征集办理、重要信息发布等工作,主动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有效提升乡村治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将智能科技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打通政府与群众联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活力。

四、试点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乡村振兴局、XX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等有关部门充分参与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统筹组织试点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全力抓好试点项目区建设发展工作。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进行重点考核,层层分解任务,推动责任落实,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大整合资金。强力整合涉农资金,加大财政配套资金,采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立规范投融资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积极推出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业投资项目,努力吸引企业到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区投资建设。工作调度和督促检查。

(三)强化目标任务。结合工作进度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总目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专题培训、宣传活动,明确工作程序、狠抓任务落实,防止政策走样变形。采取多种形式,接地气、贴民心的宣传动员活动,增强群众主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预期目标

我市力争通过先行先试,奋力争当全省新一轮农村改革排头兵,推动农村改革再上新台阶、再出新亮点,找寻一条切合实际的农村发展的XX路径。试点后,全市农业农村的发展将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一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48 2937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