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俞正强【优质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俞正强【优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俞正强【第一篇】
教案设计者:南仓小学 李刚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数学问题是源远流长,古代数学问题与现在数学的联系,有能力利用画简笔画的方法解决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从而让学生从兴趣中掌握知识,热爱我国数学历史。
导入:师:今天李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你们欢迎吗?
你们用什么方式表示对李老师的欢迎呢?掌声
今天李老师给分享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俞正强【优质5篇】”,想知道是什么吗?
大家想不想知道李老师带来的第二个礼物是什么呢?(拿出兔子的图片)
一只兔子一个头,两只眼睛四条腿,还是加上动作,2只兔子呢?(加以评价)
画数学画,就是用你们喜欢的图形来表示你们所画的东西,如:李老师喜欢圆,那我就用圆形来表示它们的头,我喜欢竖线,我就用竖线来表示它们的腿,画两竖的就是„,画四竖的就是„。下面就用你们最喜欢的图形分别表示动物的头和脚,画出两种动物各有多少?开始。(让学生到黑板上去画,打格,把学生的作品在幻灯片上比较,好的给予高度评价)现在观察:老师先画的都是什么?(鸡)
动手画画试试,脚多了应该怎么办呢?(展示学生作品)
我们看看到底是不是?(出示图片,几鸡几兔,订正黑板)
这时候,数量增加了,我数了数有6个头,18只脚了,问问你有几只鸡几只兔?(提示巩固强化,如果有“多一个头,多四只脚就是兔”的想法,给予评价)
这时,小兔子有个想法,你们想知道吗?(课件,配音“你是不是学累了啊,想不想和我做一个猜硬币的游戏啊?)
叙述,一共有多少枚硬币?让学生摇一摇,然后放在实物投影上验证几枚,有2分和5分两种,共2角。你有办法知道到底有几个2分的,几个5分的?(学生动手,展示)
你们玩得高兴吗?可是小兔子却发愁了,神州6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了,看看小兔子说什么?(放配音)
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老师这里有几个要求,比比谁做的快
1、先从学具盒里拿出7个小圆球
2、再拿出18条小竖棒
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板书课题)它出自我国古代译本著名著作叫孙子算经,实际上鸡兔同笼问题在算经中的解法,更为巧妙!你们想知道吗?课下可以到图书馆,或是在网上查一查。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俞正强【第二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猜测的过程,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体会用假设法的逻辑性和一般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
教师:从题中获取信息,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尝试解决,交流想法。
既然“鸡兔同笼”问题能流传至今,就应该有它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法。
问题:同学们想一想,算一算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大家在刚才猜了好几组数据,经过验证都不正确,为什么猜不对呢?
预设:学生1:鸡和兔共8只,鸡和兔共有26只脚。学生2: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
设计意图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隐藏条件,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3.猜想验证。
教师: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先来猜猜,笼子可能会有几只 鸡?几只兔?猜测需要抓住哪个条件? 学生:鸡和兔一共有8只。
教师:是不是抓住这个条件就一定能马上猜准确呢?好,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大家来填一填,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地找出答案来,开始。
学生汇报。
小结:这个方法挺好,能帮我们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板书:列表法)
预设:学生1:列表法能很清晰地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2:因为数字比较简单,所以列表法还可以用,但是数字变大时,列表法就会比较麻烦,会浪费很多时间。教师:说得非常好,那我们就来尝试研究一下更简洁的方法吧。同学们再来观察自己刚才列的表格,看看这些数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些数学规律,请将你的想法跟同组的同学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1:鸡的数量每减少1只,兔的数量就增加1只,脚 的数量也跟着增加2只。
学生2:兔的数量每减少1只,鸡的数量就增加1只,脚的数量反而减少2只。
设计意图列表法虽然烦琐,但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习假设法的基础,因此也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体验鸡兔同笼情况下随着鸡或兔只数的调整,脚的总数量的变化规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4.数形结合理解假设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我们一起继续来看这张表格,通过分析表格来将同学们的想法表述得更加清晰。(1)假设全是鸡。
教师:我们先看表格中左起的第一列,8和0是什么意思?
学生:不是,我们是把一只4只脚的兔当成一只2只脚的鸡来算的。
教师:这样算会有什么结果呢? 学生:每少算一只兔就会少算2只脚。
8×2=16(只)。(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2=16只脚。)
26-16=10(只)。(把兔看成鸡来算,4只脚的兔当成2只脚的鸡算,每只兔就少算了2只脚,10只脚是少算的兔的脚数。)4-2=2(只)。(假设全是鸡,就是把4只脚的兔当成2只脚的鸡。所以4-2表示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只脚。)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只脚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也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2)假设全是兔。
教师:我们再回到表格中,看看右起第一列中的0和8是什么意思?
学生:就是有0只鸡和8只兔,也就是假设笼子里全是兔。教师:笼子里是不是全是兔呢?这个时候是把什么当什么算的? 学生:把里面的鸡当成兔来计算的。
教师:那把一只2只脚的鸡当成一只4只脚的兔来算,会有什么结果呢? 学生:就会多算2只脚。
教师:请同学们像老师那样画一画,算一算。学生汇报:
8×4=32(只)。(如果把鸡全看成兔,一共就有8×4=32只脚。)
32-26=6(只)。(把鸡当成兔来算,2只脚的鸡当成4只脚的兔算,每只鸡就多了2只脚,6只脚是多算了鸡的脚数。)4-2=2(只)。(假设全是兔,就是把2只脚的鸡当成4只脚的兔。所以4-2表示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多算了2只脚。)6÷2=3(只)鸡。(那要把多少只鸡当成兔来算,就会多算6只脚呢?就看6里面有几个2,也就是把几只鸡当成了兔来算,所以6÷2=3就是现在鸡的只数了。)
8-3=5(只)兔。(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鸡的只数就是兔的只数,8-3=5只兔。)(3)提出假设法概念。
刚才我们通过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来解决例1的,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这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算术方法中较为普遍的一般方法。
(板书:假设法)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假设法的算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采用画图法,数形结合地引导学生根据图较为完整、准确地说明算理,学会思考,学会解释,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假设法的优越性。
(三)知识运用 学生独立完成古代趣题。
设计意图运用已学的技能去解决古代“鸡兔同笼”问题,创设课堂教学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
(四)全课小结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俞正强【第三篇】
双流县华阳实验小学
杨海涛
教学目的:、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使学生掌握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假设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来看看是哪面朝上,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是猜的)同学们真会猜,这节课,同学们就大胆的猜一猜(板书课题:鸡兔同笼)。请看大屏幕。
2、课件出示
二、新课教学: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景图及例题)师: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有鸡、有兔、16 个头、42 只腿,鸡有 2 条腿、兔有 4 条腿)
现在同学们就来猜一猜鸡、兔各有多少只?
师:我们来验证他的猜想是否正确呢?(验证)
师:与条件中的 42条比怎么样?(多或少了)(说明什么问题?兔多了鸡少了,那么又该怎么办?)
生 2:猜测鸡是 19只,兔是 1只。腿: 40条。(总腿数少了,又该怎么办?)
看来同学们还是不能猜出来,想想我们还能用学过的什么方法来找出鸡和兔的只数?(列表的方法)
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用列表的方法,表中应该有哪些项目呢?(头﹨个;鸡﹨只;兔﹨只;腿﹨条)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张这样的表,请各组的组长拿出来,和你的伙伴用老师发的这张表完成你们的猜想。(课件出示要求)
2、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指导。
3、汇报交流:说你们是怎样想的。(有意识的选取几张表,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张表
师:你们认为第一张表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找到正确答案的?(第一张表,它是先假设鸡有一只,则兔子有 19 只,看腿的总数是不是 54 条,腿多了,说明兔子多了,然后依次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就这样依次用一只鸡换一只兔,再算腿的总数符不符合条件,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最后经过了 13 次计算,终于找到了答案。)
小结: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每减少一只兔增加一只鸡,腿的总数都减少 2 只。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张表
第二张表
师:第二张表的第一栏与第一张表的数据是一样的,为什么第二栏数据就发生很大变化了呢?(引导学生得出,当假设只有 1 只鸡,19 兔时,总腿数与条件中的 54 条相差太远,由此判断兔子的只数太多了,所以可以把鸡与兔多换一些)
第三张表
师:谁来解释一下第三张表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引导得出:先是假设兔子数和鸡的只数各一半,发现总腿数偏多,于是肯定兔的只数多了,应该减少兔子的只数来增加鸡的只数。你能不能很快知道减少几只兔增加几只鸡?怎样想的?)。
4、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在教材第80页和81页,请大家打开书看看。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你会利用表格解决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吗?(81页练一练的题单)
第 1 题:学生完成后,请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制表的过程和想法。在投影仪上出示学生的列表并请学生在全班交流。
大家已经会用表格解决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请大家思考,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其他方法来解答刚才的例题呢?(学生讨论交流:假设、列方程、画图等)
第三题,难度要大点,可以让学生说说这道题与前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不同,谁有办法来确定需要车辆的总数范围。(先估算一下如果全部用大车要用多少辆?如果全部用小车要用多少辆?)
四、拓展解决问题的方法
刚开始有同学说用“画图的方法”,还有的说“用假设的方法”
现在请说说怎么用这些方法解决 80 页这个问题
五、课内阅读:我们一起来看看“鸡兔同笼”问题的来历。
板书设计
头:
鸡2条腿:
兔4条腿:
总腿数:
鸡兔同笼
(列表)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俞正强【第四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腿与个数(头)的关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机生成。
2、由浅入深带领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在学生解决问题中,重点理解列表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实效性。
3、解决问题中通过师生互动,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合作、质疑、探究的学习品质。
一、游戏探路,理解头与腿的关系
1、同学们一定知道这首儿歌。让我们来一起听听、唱唱。ppt: 儿歌《青蛙歌》 ppt:儿歌《青蛙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
设计目的:通过儿歌,唤起孩子们儿时的记忆,引起学习兴趣。
2、同学们唱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先来填填空: 一只青蛙,()张嘴,()眼睛,()条腿。
3、同学们真是厉害,可是,咱们反过来说,不知你们行不行?敢不敢来比一比。回答的好的有奖哟。
ppt:
1、8条腿,()只青蛙,()张嘴.2、10只眼睛,()只青蛙,()条腿。
3、16条腿,()只眼睛,()只青蛙。
„„
设计目的:通过游戏,使同学们了解头与脚的关系,同时通过比赛的设计,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斗志。
4、这青蛙真是有趣,不知谁发现了这里面有什么数学知识吗?
设计目的:回答不求答案的唯一性,同学们可以说,每增加一只青蛙,就会增加一个脑袋,两只眼睛,四条腿;也可说脑袋数=只数×1,眼睛数=只数×2,腿数=只数×4得到等。其目的只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
1、2只兔子,()个头,()条腿。
2、4只鸡,()个头,()条腿。
3、20条腿,()只兔,()个头。
设计目的:通过逐步加深的引导,使学生初步形成如何去猜测正确的答案的方法。也使学生的探索兴趣不减少,以利于下一步的学习。
三、深化探究,总结规律
1、同学们,真不简单。老师还有更难的问题,你们想不想接受挑战。
投影出示:7个头,18条腿,有()只鸡,()只兔。(请把你的探究过程,写在本子上,以便于下一步的交流。
2、学生自主交流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3、学生汇报,可以画图,可以列表,可以用算术方法,也可以用方程,教师相机指导,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越多越好,还是会一种就满足了。(生说)我们再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目的: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更让学生认为是自己想出来的,而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分别让学生展示:画图法、列表法、算术法、列方程等方法。
并让讲解算术法和列方程的同学详细的讲解一下,他们的思考过程,并请同学们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
设计目的:让一部分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引导学生,他们会更大胆,回答者使用的是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比专业的数学语言更容易理解。当然作为老师要及时的加以引导。
4、出示例题: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5、学生读题后,至少两种方法解答。
6、师巡视,相机指导。做完后展示典型错误,让同学们来说一说错在哪儿,为什么错了,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能让同学们进一步加深理解。
四、知识拓展,灵活运用
1、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希望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我们掌握的方法。比如解决刚才的问题,如果题目没有要求,就选择最擅长的方法,这样就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如果题目有要求,就必须按要求做。用列表法除了能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生说)下面我们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这样的题。
投影出示:
(投影出示:)大小卡车往城市运29吨蔬菜,大卡车每辆每次运5吨,小卡车每辆每次运3吨,大小卡车各用几辆能一次运完?(这道题答案不唯一,如果学生没想到,要引导。)
2、做完这两道题,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生谈)
四、全课小结,升华情感
2、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知识对话,和古人对话,探讨了鸡兔同笼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3、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也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像祖先一样为人类数学的发展留下辉煌的一笔。
五、作业设计(分层作业)
1、鸡与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多少只?
设计目的:第一题,为基础题的变形,一般学生稍动脑筋就能解决;第二题,是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的,让他们能把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的更深入。
-->
-->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设计俞正强【第五篇】
教学目标:
建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生:喜欢)
我也喜欢画画,这节课老师给你们露一手。(课件出示)
2、猜我画的是什么?(生:钥匙、小鸡„„)
我想用它表示一种动物,它有着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它是?(生:鸡)
3、圆形表示——头,两条竖线表示——脚。
4、添上两只脚(课件出示),它可能是——兔。
5、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就与它们有关。
二、新授
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
谁来读题?
7、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啊?(生回答)
师评价:看来大家的语文水平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鸡兔同笼”问题。
(板书:“鸡兔同笼”问题)
8、你能从题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生:从上面数35个头,从下面数94只脚。)
从上面数35个头,是什么意思?(生:鸡和兔一共有35只)
9、古人真是惜字如金,你还能挖出一些隐藏的信息吗?(生:每只鸡有2只脚,每只兔有 4只脚。)
10、这个问题与平时的问题比,如何?(生:难度大一些)
11、我来帮帮忙,把数据改小一些,你能不能解决?
课件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
有2只脚,每只兔有4只脚。)
13:自己先思考,可以列表,也可以画一画,把你们的思考过程写在练习本上,然后与你的同桌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师巡视。)
三、解析
13、找到答案了吗?(请几个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14、你们同意谁的答案?
(一)从中间开始假设
15、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具体的过程。
生1:假设鸡、兔各4只,(师进行板演)那么一共有4×2+4×4=24(只)脚,而实际 上有26只脚,少了2只,所以要增加1只兔、减少1只鸡,所以有3只鸡、5只兔。(若无此法,则引导:要想最快得到结果,可以先假设有几只鸡、几只兔?)
16、老师不明白,4只鸡和4只兔是怎么来的?
生:4鸡4兔共24只脚,比26少,如果变成5鸡3兔的话,因为鸡的脚数比兔少,如 果增加鸡减少兔的话,脚会更少。
18、(强调)脚少了,说明什么?(生:假设的4只兔比实际上少,假设的4只鸡比实际上多)19:所以要增加——兔,减少——鸡。
(二)从两端开始假设
20、有没有从其它情况开始假设的呢?
生:(用列表的方法)假设有1鸡7兔,一共就有30只脚,多了,再假设有2鸡6兔,一共有28只脚,多了,再假设有3鸡5兔,一共有26只脚,所以是3鸡5兔。
21、看了大家的解答过程,还有很多种假设方法(出示课件中的表格),无论是哪种假设,都能找到正确答案。
(三)研究表格
22、仔细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每多1只兔少1只鸡,脚数就增加2。
23、为什么多1只兔少1只鸡,脚数会增加2?
生: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脚。
24、看来这个2确实很神奇。
加2。
26、如果要增加4只脚,应该怎么办?
把2只鸡换成2只兔。
27、如果要增加10只脚呢?
生:把5只鸡换成5只兔。
28、(追问)怎么算的?(10÷2=5)
29、如果要减少6只脚呢?
生:把3只兔换成3只鸡。30、刚刚大家发现了鸡和兔脚数的秘密。
31、如果仔细观察,无论怎么变化,有个量始终不会变化,你发现了吗?
生:鸡兔总数都是8(师评价:你有一双火眼金睛。)
32、看来刚刚我们的猜测也不是盲目的,也要有依可寻。
33、刚刚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
(四)画图法
生:用画图法(生板演)
生:先假设有8只鸡。
36、为什么后来又要去添脚呢?
生:因为画的脚的数量不够。
37、为什么要两只两只地添呢?
生:兔比鸡多两只脚。
38、添上两只脚,这只鸡就换成了——兔。
39、为什么换5只鸡?
生:10÷2=5。
(五)假设法
40、还有不是用这种方法解决的吗?(师引导:可不可以把画图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鸡:8-5=3(只)41、10是什么意思?
生:假设全是鸡的话,一共只有16只脚,实际上有26只脚,就少了10只脚。
42、脚少了要增加脚,就要把鸡换成了——兔。所以这个“10”其实是少算了谁的脚?(兔)
师在4-2下方板书:1鸡换成1兔增加的脚数 44、10÷2=5是什么意思? 生:要把5只鸡换成兔子。
45、所以5只是谁的数量? 生:兔。
46、感觉这种方法似曾相识。(生:就是画图法)
47、刚才我们假设全是鸡,我们还可以——假设全是兔。
本子上试试看。
48、请位同学说说说看。(师板书)
兔:8-3=5(只)49、6是什么意思?
生:假设全是兔,就有32只脚,实际上只有26只脚,多6只脚。
50、脚多了要减少脚,就要把兔换成了——鸡。所以这个“6”其实是多算了谁的脚?(鸡)
师在4-2下方板书:1兔换成1鸡减少的脚数 52、6÷2=3是什么意思? 生:要把3只兔换成鸡。
所以3只是谁的数量? 生:鸡。
53、比较这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生1:算式不同,结果相同。
生2:兔与鸡的脚数之差都是2。
54、这两种方法都是用的假设法,说明刚刚的这个表格还不够完善。(课件增加0、8与8、0这两组)
55、回顾一下,我们一共用几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3种,列表、画图、列式)
56、这三种方法有没有共同的地方?是完全不相关的吗?
生:都是先假设(师板书)
四、练习
57、现在你们准备用哪种方法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
生:假设法。
58、为什么不列表或画图?
59、列表或画图容易受到数据大小的影响,而假设法不会。60、这个问题请写在练习本上。61、请两位生上台展示不同的算法。
兔:24÷(4-2)=12(只)鸡:46÷(4-2)=23(只)
鸡:35-12=23(只)兔:35-23=12(只)62、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介绍抬脚法 书p105)63、后来有人用了吹口哨法。
64、不管是抬脚法还是吹口哨法,其实都是假设法。
五、总结
师:这题与“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生:可以把男生栽的3棵树看成有3只脚的兔子,女生栽的2棵树看成2只脚的鸡。)
女生:4÷(3-2)=4(人)男生:8÷(4-2)=8(人)
男生:12-4=8(人)女生:12-8=4(人)66、p107第5题。
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假设法
兔:10÷(4-2)=5(只)鸡:6÷(4-2)=3(只)
鸡:8-5=3(只)兔:8-3=5(只)
芙蓉区马坡岭小学 谭露
一、大敢转换情境,提高情境“知名度”。
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愉快的探索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愉悦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思考发现并掌握知识,时刻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一个恰当的主题中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基于这一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在“数学与生活” 当中,用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来引入(幻灯出示:)
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祖先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了,再课件出示《孙子算经》及鸡兔同笼问题,但同时又聪明地把数改小了:今有鸡兔同笼,上有八头,下有二十二足,问鸡兔各几何?一石激起千层浪,鸡兔怎能同笼?学生的探究欲望马上调动起来,这时,又让学生了解“经典”,感受 “经典”。
二、鼓励参与,在合作中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节课中,我主要通过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合作,积极地探讨,充分地发挥了小组的作用,兵教兵,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这是很让我感到激动的,因为毕竟鸡兔同笼问题比较难。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一问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提出统一的要求,要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本节课,师生共同经历了六种不同的方法:逐一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画图法及古人的砍足法,最后比较哪种算法比较好。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也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总的来说,本节课从学的角度呈现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提供操作材料,拨动学生心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在整堂课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但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还略显紧张,一些环节的处理还应该在从主次的角度更好地进行设计。
但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反思如下:
2、学生汇报时,要多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听不明白的及时向小老师提问,及时解决不懂的问题。
3、要注重培优辅困,特别是学困生的辅导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使他们通过教师的引导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
上一篇:五星红旗读后感(精彩4篇)
下一篇:2023年中秋赏月日记汇总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