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的政治思考(精彩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思想家的政治思考(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思想家的政治思考【第一篇】

多媒体与网络结合,学生在课堂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顺畅,这都是多媒体教学带来的飞跃。相对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更加灵活多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新的科技知识不断出现,必须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社会变革和国际国内动态,这也是中学政治课教学与时俱进的要求。

(一)过分依赖计算机,师生之间沟通变少。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整个教学环节能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使整个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但是在授课过程中,过分地依赖所做的课件,始终面对屏幕照屏宣科,没有太多的机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眼神和心灵的交流,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多媒体的魅力反倒大大减弱。多媒体技术是把双刃剑,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师依然可以照屏宣科,不露痕迹,但感染力肯定不强。如果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更应该加强备课,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方能做到挥洒自如,增强感染力。

(二)课件等于板书。

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对某些老师而言,只是在大屏幕上显示文字,教科书搬家,最多再配上几张下载的图片来代替板书和画图,而且一劳永逸,不再有每节课必须写板书的辛苦了。即使仅就课件制作技术而言,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选择适当的软件,掌握几种基本的多媒体制作技术是现代教师必需的技能之一。

(三)喧宾夺主,淡化了主题。

尽管有些老师的课件色彩鲜明,变化频繁,画面花哨,屏幕上不断出现各种动漫。这样的课件哗众取宠有之,实际价值却无。多媒体课件本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而不只是用华丽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一节课结束了,如果一味强调课件的观赏性,课后学生对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却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一节多媒体教学课大概就算失败了。

(四)闹剧后面的悲哀。

有些学校的教务领导和校领导,不顾专业特点,强求多媒体教学,听课后评价教学效果,首先看用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了没有,因而不管计算机、数理化、文史哲、音体美、农林医、药生地,都一哄而起,掀起一股课件热,教学效果反而下降。因此多媒体教学方法不可滥用,也不宜全程用多媒体,应当考虑让学生的视觉与思维有调整的空间。

三、讨论。

(一)多媒体技术有它独特的优势,在适当的专业,针对适当的内容,因势利导,制作出高水平的课件,可以弥补和改善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二)多媒体技术固然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媒体,但是它并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要正视多媒体技术的缺陷,扬长避短,适当地限制不利因素,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还要认识到,长期无节制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视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情况,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不可滥用。

(四)无可否认,不同专业有各自的特点,不应强求所有的专业、所有的课程内容、所有的教师在所有的时间都用多媒体教学,例如数学课,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板书就要比多媒体效果好。

文档为doc格式。

思想家的政治思考【第二篇】

管仲所处的时代正是列国并峙,互相征战不休。当时在黄河下游比较活跃的大国有齐、鲁、郑、宋、卫;小国有邢、遂、谭、纪、杞。大国又分两派,一派是郑、齐、鲁,一派是宋、卫。小国也附属在各个大国一边。两派的力量以郑、齐、鲁为强。由于郑国发生内乱,渐渐中衰,齐国慢慢强大,逐渐成了各国的霸主。

此时,边境的各族也都发展起来。北方的狄人开始南下,成为中原各国的严重威胁。西方的戎人也开始东进,戎国经常侵犯鲁国和曹国,北戎又侵犯郑国,山戎又进攻燕国,伊洛之戎又进攻周王室。而南方的蛮人也跃跃欲试,想要北上。边境民族内侵,与周王室的衰弱是分不开的。在春秋之初周王还有些威信,自从鲁桓公五年(前707年)周郑绪葛之战,周桓王的肩被郑祝聃射中,王师大败。此后周王室就一蹶不振。齐襄公四年(前694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庄王杀了周公黑肩。

晋献公二年(前675年),周王室的芜国、边伯、鲁父、子禽、祝危等大夫叛乱,后经郑、虢出面调解才平息。周惠王为了报答郑、虢,将虎牢以东送给郑国,把酒泉送给虢国。于是王畿越来越小,威信也就越来越低。

管仲改革。

管仲为齐相后,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了一系列改革。

在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六个工商乡和十五个士乡,共二十一个乡。十五个士乡是齐国的主要兵源。齐桓公自己管理五个乡,上卿国子和高子各管五个乡。把国政分为三个部门,制订三官制度。官吏有三宰。工业立三族,商业立三乡,川泽业立三虞,山林业立三衡。郊外三十家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每卒设一卒师。十卒为一乡,每乡设一乡师。三乡为一县,每县设一县师。十县为一属,每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大夫。每年初,由五属大夫把属内情况向齐桓公汇报,督察其功过。于是全国形成统一的整体。

在军事方面,强调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十轨为一里,每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每连设一连长。十连为一乡,每乡设一乡良人,主管乡的军令。战时组成军队,每户出一人,一轨五人,五人为一伍,由轨长带领。一里五十人,’五十人为一小戍,由里有司带领。一连二百人,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带领。一乡二千人,二千人为一旅,由乡良人带领。五乡一万人,立一元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元帅率领。齐桓公、国子、高于三人就是元帅。这样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于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规定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之间团结居住,做到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辨别出是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见容貌,大家就能认识。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可以用盔甲和武器来赎罪。犯重罪,可用甲与车戟赎罪。犯轻罪,可以用值与车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铜铁赎罪。这样可补充军队的装备不足。这是一种社会与军事相结合的战斗体制,亦为后来大规模的战争作了准备。

在经济方面,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鼓励与境外的贸易;实行粮食“准平”政策,即“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凡轻重敛散之以时,则准平。……故大贾富家不得豪夺吾民矣”(《汉书·食货志》下)。这种“准平”制,不但是一种平衡粮价的政策,并且,也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这种经济政策,亦为经济层面的国君集权;提出“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就是根据土地的好坏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又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和物品。

在外交方面,奉行尊王攘夷的外交路线。经过了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齐国出现了人民富足、社会安定的繁荣局面。齐桓公对管仲说:“现在咱们国富民强,可以会盟诸侯了吧?”管仲谏阻道:“当今诸侯,强于齐者甚众,南有荆楚,西有秦晋,然而他们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称霸。周王室虽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东迁以来,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您要是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海内诸侯必然望风归附。”所谓“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所谓“攘夷”,即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

病榻论相。

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

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话。易牙听说齐桓公与管仲的这段对话,便去挑拨鲍叔牙,说管仲阻止齐桓公任命鲍叔牙。鲍叔牙笑道:“管仲荐隰朋,说明他一心为社稷宗庙考虑,不存私心偏爱友人。现在我做司寇,驱逐佞臣,正合我意。如果让我当政,哪里还会有你们容身之处?”易牙讨了个没趣,深觉管仲交友之密,知人之深,于是灰溜溜地走了。

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重用了易牙等三人,结果酿成了一场大悲剧。二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已不久于人世,就开始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有二宫女乘人不备,越墙人宫,探望齐桓公;桓公正饿得发慌,索取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习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如死者有知,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饿死了。桓公死后,宫中大乱,齐桓公的几个公子为争夺王位各自勾结其党羽,互相残杀,致使齐桓公的尸体停放在床上六七十天无人收殓,尸体腐烂生蛆,惨不忍睹。第二年三月,宋襄公率领诸侯兵送太子昭回国,齐人又杀了作乱的公子无亏,立太子昭为君,即齐孝公。经过这场内乱,齐国的霸业开始衰落。中原霸业逐渐移到了晋国。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一、背。即是背书。

众所周知,学习政治一定要背书,但是,背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背书要有内容、有目的地背,千万不要盲目地背,否则,不但学不好政治,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觉得学来学去都学不好,干脆不学算了。

学习方法二、看,即是看书。

其实很多学生都以为只要背完书,政治就学完了,实际上,背书只是学政治的基础,而且,只靠背书,考试只能是考合格的层次,要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取得优秀的成绩,还要学会看书。

学习方法三、用,即是用书。

何谓用书,实际上就是运用课本的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在考试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学习的目的实际上就将知识应用。

思想家的政治思考【第三篇】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突出表现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变革。新课改对高中政治在课程的性质、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详尽规定和精确阐述,呈现出重素质教育、重学生发展、重时代特征、重行动实践四个方面的特点,为政治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应该说,新课改解决了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但是,在新旧教学模式交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倾向和有悖于新课改的不良现象。本文以高一政治新课改实施过程为例,深入分析了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对策措施。

多年的实践证明,新课改科学合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必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存在盲目性。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需要讨论、辩论、模拟等多种教学形式的应用。例如,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讨论法,这是很常见的,但如果教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无视知识的难易程度,一概交给学生去交流、讨论。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因其知识面所限对很多问题无从下手,讨论结果往往漫无边际而不着主题,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效果不理想,学生收获也不多。在教学实践中提倡适当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必要的,但要掌握好分寸和问题的难易程度,否则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2.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做,甚至有些学校规定一节课中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这些做法忽视了教学实际,人为地分割了教与学的有机联系,造成的教学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估计的。高中学生因其知识层次、思维状态、价值观念等尚未达到成熟、稳定的状态,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渴求很强烈,加之受接收信息渠道所限,因此,还是应该把教师的“教”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导地位,不能本末倒置。

3.忽视课堂教学实效,教学形式和手段模式化。出于新课改教学的需要,许多教师采用一些新型教学形式和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是合理的。但有些老师认为,只有运用多媒体教学才叫课改,这样的结果就是,情境设置、视频音频、多媒体动画声色并茂,课件成了中心,教室成了电影院,学生成了观众,教师成了放映员。这种以满足学生感官刺激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倾向,导致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重问题预设而轻知识生成,重媒体表面功能而轻媒体深层功效,教学设计空洞无物,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4.评价标准单一,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在当前,有些地方的新课改是“换汤不换药”,尽管换了教材并增加了研究探讨性的学习方式,但很多教师依然采取了应试战术,单元考、月考、阶段考层出不穷,学生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指标,过于强调了评价结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的教育观。另外,评价往往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些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归纳起来,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理解不全面、不系统、不透彻;二是对新课改的具体实施缺乏清晰认识。

1.转变教学方法,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思考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而获取知识或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例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与经济制度》第六课第一目的第一个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迅速增长,存款储蓄是我国居民目前最主要的投资方式的经济现象?以及人们为什么把钱存人银行?”这旨在让学生掌握存款储蓄的特点、目的和利国利民的作用,它侧重于知识。第二目的第四个探究性学习提出“股票和债券在功能、性质、偿还方式方面有何异同?”这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综合比较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再通过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知识的全面积累,了解存款储蓄、股票、债券、保险的共性与各自的特点,深化对投资选择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为某人50万元闲置资金设计一套最中意的投资方案,将投资的知识最终运用于生活实践中。互动式教学可以改变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2.准确定位“教与学”,构建和谐课堂。新课改倡导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者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教师讲得愈少、甚至不讲,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大错特错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做到既能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二者不可偏废。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例如课堂讨论、辩论、演示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将“教与学”融为一体。例如讨论某个问题,首先,要确定讨论的内容,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当成课题;其次,要确定讨论方向,不能漫无边际,过于笼统;讨论结束后,要及时总结、点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驾驭者、调控者,不能失控、脱离主题,这样才能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3.重视“课内与课外”,增强教学实效。新课改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具体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实践、观察、分析、对比、思考、联想等思维活动和操作训练,使他们的知识技能、学习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如,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生活与消费》主要讲述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为让学生理解市场供需对价格的影响,可以安排学生调查他们所熟悉的市、区、县的房地产市场,了解在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出台后,房价的变动和人们的需求及购买情况,并写出调查报告。再如,《生活与消费》第一课通过对大量的商品、价格、价值等现象的探究分析,引导学生在理解商品、货币的本质的同时自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第二课对价格现象的分析又引导学生自觉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第三课通过对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心理的分析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切都是从鲜活的经济现象中通过分析推断得出的,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为说教而说教,学生也非常容易接受。最后可以要求学生以“正确对待金钱”为题,写1篇小论文。这样的教学实践,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型课堂主体,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增强针对性,采用实效性强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设施和学生特点等明确本课程教学需要运用哪些教学方式,创新哪些教学形式,从而实现传授知识、提高觉悟和全面育人的功能,避免陷入只注重好看、多样而不讲实效的误区。当前,尤其要科学对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学习方式转变和提高教学实效都有一定的意义,但更要明确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的应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如此才不至于将手段变为目的。

5.注重动态过程,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评价应坚持“多维度”标准,从不同的视角、层面进行评价。学校应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科学设计教学评价标准,切实改变以单纯考核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做法,要全面、客观地记录描述高中学生政治素质发展的动态过程,可以采取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个人成长记录等更为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索与筛选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等”给予适当的合理的评价。

目前,新课改的实施仍处于探索过程中,还将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对政治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克服教学实践中的浮躁现象,发扬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精神,把新课改推向前进,力争为国家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7]欧府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凸现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模式研究,2008,(9).

思想家的政治思考【第四篇】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

——题记。

张海迪说:生命是火。“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的,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它燃烧,生怕它熄灭。”无独有偶,遭受厄运的杏林子告诉我们:生命需要奋斗,生命需要珍惜,生命需要责任感!

是啊!她们让我感觉到:生命好脆弱,一不小心,就会让它的激情熄灭;生命又让人觉得是那么顽强,即使遭受打击,它也能使坚强的挺过来。生命是懦弱的,它在强遭命运的考验时,因为懦弱和胆怯,使之导致人们放弃生命。据说,一个聪明的人自杀是有道理的,但是,任何人都没有剥夺自己生命的权利。

在我看来:生命是高尚纯洁的百合花。它不论遇晴遇阴,遇雨遇阳,都能微笑着挺过来。虽然有一天它会凋落,但从含苞待放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面临死亡的枯败。人,不管他遇福遇祸,风吹雨打,生命的顽强使他乘风破浪,继续迎接人生的新挑战。

曾经有些人士认为,死亡是结束人世间痛苦的良药。不,死亡往往是痛苦的开端,而不是痛苦的终结。当你踏上天国的旅程,除了那一具空虚没有意义的躯壳以外,你留下了什么?留下了,留下了一本万人难以忘怀的警示录。它为世间的人,一次次敲响了鸣钟。

人活着,就要以乐观精神来面对人生。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丝丝毫毫,都是在为我们筑着生命的长城。不要为了一点一滴的烦恼让我们的人生始终充满泪水,让我们的生命长堤中充满乐趣。

人活着总是有趣,即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人生若缺乏苦难,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这漫长的旅程中,我将化苦涩为甜蜜,走向新的成功。迈向下一步人生的新台阶。

思想家的政治思考【第五篇】

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纪检监察机关肩负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要找准政治监督的切入点,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防止和克服不良倾向,督促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悟透党中央大政方针,以实际行动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明确任务清单,项目化开展监督检查。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明确政治监督重点内容,自觉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做实监督。建立“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针对重大或长期性任务,成立监督工作专班,建立政治监督台账并动态更新完善,同步督促县市区、市级部门对照台账任务,逐项细化形成县市区属地任务清单和市级部门任务清单,制定工作保障措施,建立责任体系。及时更新清单任务推进情况,通过调研督导、一线察访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以监督推动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对责任落实不力问题,既问主体责任,又问监管责任,双向施压推动责任落实、工作落地。

发挥系统优势,凝聚政治监督整体合力。要加强横向贯通,统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巡察力量“三管齐下”,派驻机构开展常态化靶向式驻点监督、嵌入式监督推动重大政治任务落实;巡察机构开展全面政治体检,加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通过专项检查、交叉检查等方式,开展室组联动监督、组组协作监督。加强纵向联动,在重大监督检查活动、问题整改监督、调查核实等方面,市县乡三级纪委监委同题共答、合力攻坚。加强内外协作,与党委政府督查机构在重要情况通报、问题线索移送等方面开展联动,不断健全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衔接机制;与职能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协同参与或督促推动开展监督检查,有效发挥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优势和部门单位监管职能作用。

做好统筹结合,有机融入正风肃纪反腐各环节。贯通监督办案,采取交办督办、领导包案、交叉办案等方式进行重点攻坚,对发现的问题严肃查处,增强震慑效果。深化作风建设,针对政策落实“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建立重点岗位清单、健全廉政效能风险防控措施、重要节点教育提醒、专项检查等方式,市县联动开展重点职能部门科室和基层站所负责人“四风”问题专项整治;用好以下看上“直通车”机制,在乡镇(街道)设立观测点,定期收集基层反映省市部门单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推动对照检查、整改纠偏,纠治上级部门加重基层负担、搞责任甩锅、“一刀切”式落实等问题。

推行闭环管理,放大政治监督综合效应。做实政治监督,既要深入发现问题,更要推动治理效能提升。充分发挥监督促进治理的综合功效,构建“发现问题、严明纪法、整改纠偏、深化治理”的监督闭环。工作中同步剖析典型突出问题,查找体制机制和制度漏洞,用好纪检监察建议和巡察专题报告,督促有关地区、部门举一反三,健全制度机制。针对行业性、系统性、区域性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案后整改、综合治理情况及时纳入重点监督事项,实现闭环管理。做好总结分析,对需要持续推进的,因时因势调整工作重心,做好日常监督;对需要巩固成果的,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强化措施,推动常态长效。

思想家的政治思考【第六篇】

我们正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预言家说:“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今年出版的初三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初三政治教材共设计了16项活动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如第一课的“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第三课的“根据国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采取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第四课的“根据切身经历,结合有关资料,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如第二课的“从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等方面,展示社会主义新中国发生的巨变”;第三课的“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第五课的“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题,交流各自的看法”。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如第二课的“结合图文资料,通过调查、访谈活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发表并交流各自的感想”;第四课的“采取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情况,并就如何改善文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第五课的“共同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表达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三个代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召考试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隔离于其他班级,避免干扰和被干扰。还要求有较大的教室,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决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

3、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而初三政治活动课总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逻辑结构不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给出的理论范畴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总之,活动课以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第一次,体现了编写者敏锐的时代意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勇于突破陈规的过人胆略,也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我们广大教师应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使活动课向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

思想家的政治思考【第七篇】

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人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个人理解就是生命不*等的直接的体现。蚂蚁的生命就要比人类的生命低贱吗?人们常常看到影视剧中有类似这样的台词“我弄死你,就像踩死一只蚂蚁那么容易”,为什么人们就要把蚂蚁想象的是那么的不值一提,甚至现实的人类社会中你杀死一只蚂蚁没人会指责你,因为他们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我以前也曾经杀死过蚂蚁,我之前从来没想过,蚂蚁也是一样的生命,拥有*等的生存的权力。我想很多的人都是这样想的。

不管生命的大小,存活时间的长短,我们都应该*等的对待每一个生命,不仅仅局限于人。当一些动物妨碍到我们的生活的而不是生命的时候,请大家采取发生的方法,放他们到该去的地方去,而不是杀死。我们人类占据了地球上太多的地方,动物也是需要空间生存的。希望天下各个物种*等相待。

思想家的政治思考【第八篇】

此文是德国作家阿得贝尔特?莱夫(adelbertreif)对汉娜?阿伦特的访谈,时间是1970年夏天。

(原载《共和危机》,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蔡佩君译)。

答:我看不到历史上有这些选项:我也不知道还隐藏些什么。我们别谈什么“人类历史的发展”这种冠冕堂皇的话,未来很可能会有个大转弯,是既不符合资本主义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让我们希望,未来会是一个惊喜。

只有在西方国家才有政治及立法的牵制,经常地防止这征收的过程会让人民的生活达到完全无法忍受的地步。苏联有的当然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国家社会主义,这和国家资本主义没什么两样--亦即,是完全的征收。完全征收发生在所有政治及法律对私人拥有权的保护消失之时。例如在苏联,某些集团享有非常高的生活水准。问题只在于,这些人所能使用的东西--汽车、乡村别墅、昂贵家具、有司机的豪华轿车等等--并不属于他们:在何东西都有可能在任何时刻被政府所收回。万一层峰发生领导权的争夺,再富有的人也有可能一夜之间成为乞丐--甚至连就业的权利也没有。(浏览一下当前苏俄文学--人们开始说真话了--它比所有经济或政治理论更清楚地证实了这可怕的后果。)。

所有的经验--不同于理论和意识形态--都告诉我们,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开始的征收过程,并不随生产工具的征收而停止,只有独立于经济力量的法律及政治制度以及制度的自动运作,能控制及防止这一过程内在的畸形恐怖潜力。这种控制运作得最好的似乎是在所谓的“福利国家”、不管他们自称是“社会主义的”或“资本主义的”。能保护自由不受侵犯的是政府权力和经济权力的区分,或用马克思式的语言来说,就是国家及其宪法不属于上层结构的这个事实。

在所谓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保护我们的不是资本主文,而是一个法律体系,它阻止大企业管理阶层侵入其雇员私人领域的白日梦成真。但一旦政府本身成为雇主,这个做法就会成真。美国政府员工的解约制度并不尊重私人生活,已不是什么秘密;最近某些政府机关喜欢私扰民宅,这也可以看作是政府企图将所有公民当作未来的政府雇员来对待。这种私扰行为不是一种征收又会是什么?政府机构把自己当作是民宅或公寓的共有人。而在苏联,不必在墙上暗藏一些巧妙的监视器,反正每个公民的住处都会有个密探坐在那里。

如果要从马克思式的观点来评断这些发展,我会说,或许征收的确是现代生产的本质,而社会主义,(如马克思所相信的)是由资本主义开始的,也只是工业社会不可避免的结果。那么问题是,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使这个过程受到控制,而不至于以任何名义堕落到东欧国家已遭遇过的畸形恶状中。在某些所谓“共产主义”国家--例如南斯拉夫或甚至东德--他们试图对经济解除控制或去集中化,而且也做了实质的让步,以防止征收过程带来最恐怖的后果,而稍可称幸的是,一旦集中化或对工人的奴役达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征收过程在生产方面的作用就会变得非常不如人意。

基本上这是一个财产及权利的问题:在如此不人道的现代经济境况下,我们可以允许一个人拥有多少财产及权利?但没有人能告诉我们,有工人“拥有其工厂”这么一回事。稍加思索便会发现,集体所有权是一个矛盾词组。财产是属于我的东西;所有权在定义上是关联到我所拥有的事物。别人的生产工具当然不属于我,可能是由第三权威所控制,意即它不同任何人所有。最糟糕的所有者是政府,除非它在经济领域的权力是由一个真正独立的司法机构所严格控制。我们今天的问题不是如何去征收征收者,而是如何去安排,使得被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体系中的工业社会剥夺所有权的大众,能够再度获致其财产。仅就这个原因,在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之间二选一这种想法就是错误的--因为在任何地方,两者都不是以纯种状态存在,更因为它们是一对孪生子,各戴了一顶不同的帽子罢了。

同样的事态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看--从受压迫者的角度--却也不会使结果好转。这种情况人们一定会说,资本主义摧毁了财产、协会、公会、封建社会的整个结构。它废止了所有保护个人及其财产的集团,而这些集团原先是对个人安定生活--虽非全然安全--的保证。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本质上只分为两个--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现在工人阶级--只因为这是一个阶级和集体--仍然为个人提供某种保护;但是之后,当他们学会组织时,便会为自己争取相当多的权利,并固定下来。因此今天主要的区分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尊重这些权利的国家,例如瑞典或美国,和不尊重这些权利的国家,如佛朗哥的西班牙或苏联。

答:您所说的第一句话的确令我感到惊讶。称斯大林的统治为“异化”好像一个委婉的说法,不仅将事实,而且连同那些最令人发指的罪行,一起扫到地毯底下。我这么说只是要唤起您的注意:事实已经遭到这个术语多大的扭曲。称某事为“异化”--这不下一种罪行。

东德在原来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建立一种合作体系,这完全不是从社会主义衍生出来的,而且已在丹麦及以色列证明了其价值--因此也使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能运作。在南斯拉夫,工厂中有“自营系统”,是旧有“工人议会”(workers'councils)的新翻版,而虽然有列宁要求的“所有权力归于苏维埃”,它出于意外地却从未成为正统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教条的一部分。(工人议会是惟一真正从革命本身而非革命政党或意识形态中发展出来的结果,却已经被布尔什维克无情地摧毁。)。

这些试验,没有一个能令人满意地重新界定合法财产,但可能是朝这个方向的起步--东德的合作体是在生产工具及分配上结合了私人所有制和对于联合财产之需要;而工人议会则是提供工作稳定的保障而非财产安全保障。在此二例中,个别工人不再被分子化,而是属于一个新的集体,合作体或工厂的议会是对阶级中的成员地位的一种补偿。

您也问及试验和改革。这和经济体系没什么关系,除了经济体系不应该用来剥夺人民的自由以外--譬如说,让一个异议者或反对人士“失业”,或者说使民生物资不足、生活匮乏,而政府便容易去“购买”所有区域的人民。东欧的人民真正在乎的是自由、民权、法律的保证。因为这是使他们能自由地谈论、书写、出版他们想说的话的.必要条件。苏联挥军入侵捷克,不是针对这个新“经济模式”,而是冲着与此相关联的政治改革。它并未侵犯东德,虽然今天东德以及其他卫星国家的人民生活得比苏联人好,甚至和西德人民一样好或终有更好的一天。于是差别“只”在于,一个国家里的人民可以说话,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做他们喜欢的事,而另一个国家的人民则否。相信我,这对每个人都会造成天大的差别。

只要这些经济试验和自由的斗争相结合,就干涉到苏联的利益,必须加以打击。毫无疑问捷克的情形正是如此。东德则不然,所以它安然无事。在乌布里希(walterulbxicht)的统治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经济上的让步越大,在意识形态上就变得越专制。

同时,当苏联害怕哪一个卫星国会脱离华沙公约组织时,它一定会加以打击。在捷克一事上,这种恐惧的确出现,但是否构成入侵的理由我并不知道,但我想是有可能的。另一方面,我不相信苏联会以军队干涉南斯拉夫。它会遭遇到很强力的军事对抗,而今天苏联也应付不了这种对立冲突。它再也不是那么稳居强权之位了。

问:社会主义是当前对于人类社会的未来看法的主流概念,你是否认为有实现的机会?

答:这当然又带出社会主义真正为何的问题。连马克思也几乎不知道要如何具体描绘。

问:容我打岔一下,我的意思是指以捷克或南斯拉夫模式的精神为取向的社会主义。

答:那么你指的是今天称为“杜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东西。这个新术语的意思不过是试图消除由社会主义带来的不人道,而不会重新引进所谓的“资本主义”系统,虽然南斯拉夫明确朝向开放市场经济的倾向很容易,甚至一定会,被苏联以及所有真正相信市场经济的人做如此的解释。

普遍而言,我认为所有愿意去试验的小国家都会有机会,不管他们是否自称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强权国家我就很怀疑了。这些群众社会不再能被控制,遑论加以统治。就您所举的捷克及南斯拉夫,它们的模式自然是有机会的。我也愿意纳入罗马尼亚或匈牙利等国家,在那里,革命的结果并不像可能发生在斯大林统治下的那么悲惨,造成全国百分之五十人民的迁移流放。在这些国家中,某些事物是在进行着,他们试图逃离独裁的最坏后果,并独立且切实地解决其经济问题,而想要扭转其改革的努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48 2896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