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效益论文范例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生态效益论文范例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生态效益1

1.1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是农民生产的根本,发展生态效益农业,更离不开土地。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核心还是土地政策。要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自。在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流转的有效途径,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1.2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积极探索“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办法,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农民负担监管机制,真正做到“多予、少取、放活”。当前要重点抓好化解农村债务链工作,摸清村级债务的成因,研究好对策。这是解决干群矛盾,实现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

1.3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加强对发展生态效益农业的金融支持,采取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好发展生态效益农业中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规模大户、专业户贷款难的问题。拓宽金融渠道,拓宽服务领域,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加大对农业领域,特别是龙头企业所需必要资金的贷款支持。

2加强科技体系建设

2.1抓好科技组织队伍建设

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工作、各个产业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科技服务组织,如研究会、科技协会、科技推广中心等。各乡镇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做到镇有主管人,村有指导人,屯有带头人,户有当家人。

2.2发挥科技示范作用

有计划地选择不同产业、不同规模的先进典型,建立长期或阶段、单项或综合的样板,供农民学习和借鉴。每个乡镇、每项重点经济工作,都要建立自己的科技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如蔬菜园区、林果园区、养殖基地、制种基地、山野菜基地等。通过示范推广,典型带动,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3搞好科技培训

通过短期培训、现场指导、选派参观、广播讲座、板报画廊、影视录象、印发材料、报告宣讲、知识竞赛等灵活形式,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科技教育,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进村、入户、到人。

2.4深入开展科教兴农活动

要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送科技下乡,不仅要给农民送技术,还要讲经营、讲管理、讲流通、讲信息、讲政策、讲法规等知识。要组织开展好科普大集、科技之春、科技之冬等活动,做到既丰富多彩,又扎实有效,真正发挥出农业科技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中的作用。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安排并落实预算支出,建立健全财政投入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统一规划、明确分工、统筹安排的要求,整合各项投入资金。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提高资金使用率。同时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探索农村基础设施的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推进设施的有效维护和运营,努力实现可持续利用。

3.2搞好林业生态治理

搞好退耕还林、还果、还草、还药工作。抓好更新造林、小型公益林造林、全民义务植树等项工作,实施荒山造林、绿化公路、四旁植树、城镇种植绿地等工程。全面加强森林管护,强化依法治林措施,严格控制滥砍盗伐现象及避免一切火灾的发生。

3.3抓好农田水利建设

应因地制宜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探索农田水利建设新途径,搞好小流域治理,加强水土保持,防止流失,落实好任务和责任,坚持标准和质量,力争在规模和效益上有突破。要深入搞好蓄水情况及缺水面积的摸底调查,算好水账,搞好水源工程的调度和水资源配置。要坚持抗旱、防涝一齐抓,尤其要注意抓好防洪工程的维修和加固,防止大旱之后的洪涝发生。

3.4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可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要增加农业机械数量和功能,扩大农业机械应用领域,完善农机具配套体系,实现种植、养殖、加工机械化,使农机化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服务。

3.5加强镇村基础建设

要进一步搞好城镇及农村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要大力抓好农村道路建设,实现村村通油路,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切实加强对发展生态效益农业的领导

4.1要转变思想观念

在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各级干部,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不断提高政策、理论和科技水平,逐步树立起抓好生态效益农业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切实增强为“三农”服务的新本领。从而不断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对农民群众生产经营的指导,加强对农民思想观念的引导,加强对农产品供求信息的传导,全面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

4.2要转变领导作风

发展生态效益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好形式主义和的问题。要提倡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讲实效,树立正确的工作观、政绩观,多做得人心、暖人心、顺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

生态效益2

本研究中选取了防沙治沙效益评价指标,该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了生态、经济和社会3大方面的指标,图1是青海湖沙漠化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生态指标包括了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经济效益指标包括了人均牧业产值、人均农业/种植业产值、人均林业产值和人均旅游业产值。社会效益指标包括恩格尔系数、人均纯收入和高中升学率。植被盖度:植被盖度是非常关键的生态因子,因为它可以表现植被特征,而且属于比较容易获得数据的指标,可以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主要因子[12]。对于土壤风蚀来说,活的植被是土壤的永久保护层,植被不仅能降低风速,而且能固结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抗蚀性。因此,植被盖度是防沙治沙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是植被在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植物种或群落地上部分的总重量,属于植被生长过程中的数量化指标,可以表示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再生能力等特征[12]。一般来说,同一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多少能够表明植被盖度的大小、叶面积的大小,也可以用来说明光合作用的能力[12]。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最关键的土壤特性指示指标之一,它指示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特别是氮、磷的重要来源,代表着土壤供肥的潜在能力及稳定性,是土壤的健康性与否的关键因素。有机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也起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促进植物的养分吸收和生长,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可以作为土壤退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因此,可以将有机质含量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评价指标[12]。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机械组成是反映土壤质地的重要指标。不同粒级颗粒的起动风速不同,所以可蚀性也不同。量纲分析认为,松散土壤颗粒的可蚀性因子与颗粒起动风速的平方成反比,对于松散的土壤表面,颗粒的起动风速主要取决于颗粒粒度组成[13]。因此,土壤机械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性质的变化。土壤细颗粒物质的增加对退化的土壤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不但可以改善土壤质地、也能输入土壤养分[14],对于沙化地区来说,不存在细质地的黏土,所以对沙化土地来说,细沙含量越高越好[12]。由于采取一定的生物防治措施,地表植被覆盖度增加,这样既可以加固沙土地面,又可以削弱风力,从而保护细小颗粒不容易被风及风沙流吹蚀。另外,由于防治措施有阻沙作用,因而随风运动的细小黏粒遇到阻拦物时就会沉降下来,这样工程区土壤中的细粒含量就会逐渐增加,从而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因此,将细重作为一个评价指标,对于防沙治沙工程生态效益评价至关重要。土壤水分是干旱地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在防沙治沙过程中,随着固沙植被的建立和发展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也逐渐增加。因此,在沙漠化治理地区,土壤水分也是植物-水分-土壤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

模型图1设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二级三层结构的指标体系。根据模糊理论,将次准则层对准则层的评价看成为第一级评价,将准则层对目标层的评价看成是第二级评价,从而构成了一个二级三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1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层次分析法,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一种典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它将人们对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将人的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进行定量化,将各种判断要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帮助人们保持思维过程的一致性,适用于复杂的模糊综合评价系统,是目前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15]。层次分析法能够较好地确定权重,模糊综合评判可以利用已得到权重,通过建立综合评判矩阵对其安全状况作出多因素综合评价[16],张彩霞等[17]在民勤绿洲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评价中已有应用。通过请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专家组成专家系统,该专家组成员对干旱区地理及荒漠化防治研究有丰富的经验,有的成员长期从事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研究。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标度(表1),填写判断矩阵表,对评估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给出相对标度,进行平均,然后对判断矩阵(表2)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权重,然后对专家的权重值进行加总,求平均,得出各项指标的最终权重(表3)。

2评价指标模糊隶属度的计算各评价指标模糊隶属度函数采用升半梯形和降半梯形的直线函数。设评价指标最优值为bi,最劣值为ai,则当bi>ai时,为升半梯形。本研究中生态效益的优劣值分级参考了《草原沙化工程生态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和分析》[12]和《科尔沁土地沙漠化单要素分类标准》[18],归纳如表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与分析

所谓综合效益评价,就是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监测、统计和收集的数据,对各指标进行量化,最终得出隶属度表(表5),再乘以其权重,然后累加。模糊综合评价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等级划分评价,在已经存在合适的指标等级划分标准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可以得到生态环境治理最可能的隶属等级,在不需要比较每个样本的相对优劣时,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农牧户调查的防沙治沙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于2010年8月对青海湖湖东的乡镇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农牧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也做了相应的调查,主要有青海湖乡、三角城镇、甘子河乡、哈尔盖乡及沙柳河镇的农牧户,统计调查数据,初步分析了青海湖流域沙漠化地区生态经济状况。根据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得出被调查农牧户的基本状况,整体上,青海湖流域农牧民文化程度小学学历、文盲占大多数,初中次之,高中及以上很少。本调查主要涉及农牧户对生活环境、风沙灾害防沙治沙措施、野生动物滥杀、青海湖旅游业发展、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等方面,设计了19道选择题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图2),青海湖流域大部分农牧户对周围的生活环境还是满意的;大部分对近年沙尘天气印象深刻,认为防沙措施对防沙沙漠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大部分的农牧户对政府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积极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已从政府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而实施的积极政策中获益;较大部分农牧户认为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最好的方法是加大宣传、严格执法、科学合理发展经济;多数牧民也认为自家的牛羊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初步分析的结果来看,青海湖沙漠化地区的农牧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对生态环境了解及认识程度远远不够,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教育程度较低,文化水平较差,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落后,农牧民收入低,主动接受教育的意识不够,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努力去改善。#p#分页标题#e#

结论与讨论

生态效益范文3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经济有效性生态安全性

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1生态旅游的提出

生态旅游的概念

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词,关于这一新词语,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的使用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这些诠释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别很大,甚至讲的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内容。从中外学者70多条对生态旅游所作概念和内容的诠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包括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基础,具有生态伦理理念的一种高层次的保护性旅游活动。这种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可创造持续的就业机会,是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和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生态旅游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新时尚。

虽然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既加以利用。但是,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包括生态旅游,都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发展生态旅游,不搞好规划,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旅游环境的问题,就会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

生态旅游地正受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成为开展可持续旅游和生态体验的理想场所。但是,生态旅游区(地)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开展旅游业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

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就成为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的重要原则。

生态旅游由于囊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诸多关系,故对其进行开发管理时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观,并以此为指导,形成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双向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兼容协调原则

经济有效性是指人们在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时,应最有效地利用生态资源。

生态安全性是指人们在组织旅游经济活动时,应该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使之保持存在和再生的能力。

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衡量经济的有效性上

衡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要把促进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二,向自然生态系统索取资源要适度,坚持控制外延无限扩大的生产方式,反对掠夺或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和旅游生态资源的做法。第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要充分,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生态感受和生态知识。只有做到上面三条,才能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吸引力,使旅游收益得以实现。

必须对生态安全性进行定位

通过对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两个指标的分析,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处于既矛盾又统一的定位整体中。其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的无限增长给生态安全带来的威胁,其统一主要表现为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和转化。

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整体统一原则

生态效益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社会效益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始动力;经济效益则是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的重要拉力,从中起主导作用。三大效益都是生态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

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需注意的问题

(1)制定生态旅游区的专项规划时,要特别注意研究生态环境承载力,亦即生态旅游环境容量。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在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程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2)对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

成功的生态旅游有赖于高级导游、称职经理的合作,而熟练又有技巧的经营管理人员又需要有效的培养和良好的教育。因此,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上岗职业培训,特别是导游更应具备较深的科学知识。对所有从事生态旅游业的经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伦理的思想教育,让所有的人都明白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伦理为指导,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与环境伦理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生态旅游强调环境意识、自然感应,以唤起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48 12954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