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论文范例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论文写作论文范例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论文写作论文1

关键词:学术论文;写作教学;高校

近年来,高校对在读学生特别是硕士以上研究生的学术论文要求愈发严格,而高校学生为应对这一趋势,纷纷在本科阶段便开始学习学术论文写作,且学习的热情极高。然而,在教学模式方面,高校在本科阶段的教学指导仍然集中在完成学位论文(即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科技期刊作为学术论文主要载体,在现行的论文教学指导模式中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也较少得到针对性训练。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其他科研工作一样,十分强调创新,但也具有一些固定模式,具有熟能生巧的特性。因此,针对期刊论文的写作,如何让学生熟悉学术论文的写作模式、写作内容、写作步骤和投稿流程,需要从一开始就建立良好的操作规范,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首篇学术论文写作时对其进行教学指导[1]。

一、高校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指导模式较为单一

在现行的论文写作教学指导模式中,各高校操作方法大致相同,仅在具体细节方法有所差异。例如,指导阶段主要集中在完成本科学位论文前,也就是大四上学期开始时,此外,有部分通识课程和学年论文会要求学生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以此作为学位论文写作的入门练习。在完成本科学位论文这一时期,由于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等事宜,对待论文写作的学习和实践难免会有精力不足、心不在焉的现象发生。对于指导教师而言,日常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繁重,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同样有精力不足的困扰。在指导流程方面,首先进行的是选题阶段,完成了选题环节,就要指导学生进入开题报告的书写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一份规范的、真正体现了其研究内容的开题报告,以及如何在开题报告中体现他们各自的研究过程;接着便是论文的正式写作,具体有资料搜集、完成实验、撰写初稿、指导修改等步骤[2]。因此与专业课和基础课所具有的实验和通识教育等手段相比,论文写作指导模式较为单一,限于学生自学和教师面授指导,且主要针对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有一定的差异。

(二)专业针对性不强

与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分类相对应,学术期刊同样主要分为两大类,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在这两大类中又划分为众多小类[3]。显而易见,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术论文和期刊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为应对这一事实,在现行的学术论文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虽制定了一定的措施,但仍显不足。例如,写作指导时按学科进行了细分,但对学术论文要求的摘要、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专项指导有所不足,专业针对性不强。

(三)教学内容不够系统

关于学术论文的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学年论文和通识课小论文。其中,学年论文是高等院校要求学生按年度完成的,是一种初级形态的学术论文,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一学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在指导学年论文的过程中,虽然也涉及题目的凝练、摘要中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的写法、参考文献的查找和正确引用、图表的规范表述等内容,但很少系统地进行梳理,使得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同样,学术论文特别是期刊论文惯用的语言表述和脉络分层也不够深入。

二、高校开展学术论文写作专业教学的优势

论文写作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一样,强调其专业性,发挥教学人员的专业特长,争取最大限度地达到论文指导的教学效果。在系统指导学生完成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培养更多能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人才。

(一)学科针对性强

考虑到学科分类不同,不同学科的学术期刊在论文要求方面有一定的区别,专业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区分。例如,自然科学类比人文社科类更强调数据的说服作用,一般需要通过实验进行说明,在文章措辞用语方面二者也有一定的差异,甚至在参考文献引用时执行的标准也有较大的不同之处[4]。此外,在现实指导过程中,专业教学可以针对某一方向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这在现行的论文指导模式中是很难做到的。例如,仅就摘要的写法一项,专业教学可以深入浅出地对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进行讲解和举例,并对学生的实践作品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同样,对于学生个体存在领会能力的差异,专业教学中学生受众多,可以通过传帮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掌握论文写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

专业的论文教学指导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从而弥补现行论文指导模式中的遗漏部分。学术论文,特别是期刊论文更是要求论文的各个要素齐全且融合为一个整体。专业教学可以对论文要素细分教学后再通过对首篇学术论文的指导,使学生对学术论文的系统性得以掌握。例如,论文引言到理论和实验分析部分的过渡,以及对研究内容的引出,都可以融入专业教学中。此外,对期刊论文的投稿流程及和编辑的沟通、稿件加工等要求,专业教学都可以涉及相关知识。

(三)学术规范更为严谨

在实践中,往往有学生对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不甚了解,处于在摸索中犯错,在犯错中学习和成长的状态。为了学生少走弯路,加大专业教学中有关学术规范的部分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而对于学术规范,专业教学因为其授课教师对规范的理解程度较深,日常工作中使用较多,可以更好地对学术规范进行讲解。例如,对于期刊论文中的图表,表头和图题的命名一般是由图表内容决定,但三线表的绘制、刻度的选取及折线或柱状图的选择等内容提升的空间很大,现行的论文指导模式关于这些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而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加以指导。

三、高校学术论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更早地接触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更好的养成写作意识,早做准备,应尽早开展论文指导教学,以解决学生“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方法”“不知道从哪下手”的问题。论文写作不仅是毕业生的基本要求,还是对其是否达到学位要求的重要综合考察,尽早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科研气氛,为其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开展学术论文的写作教学活动显得十分必要,而此项教学活动的主要作用和策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首篇学术论文写作教学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或多或少接触和学习了许多论文写作的知识,开展专门的首篇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查漏补缺,考核检验也会使学生更加认真对待论文写作的学习,使学生在接受系统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而且在拓展提升方面,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求知欲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开展模拟写作

模拟写作在论文写作教学中的作用,与实验教学在工科教育中的作用有所类似,可以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即如何开展初步的论文写作。在开展模拟写作前,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让他们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模拟写作中应特别注意学生作品的层次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完整、结构是否匀称,这些都是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采取在毕业论文指导前开展学术论文专业指导的策略,无疑能为实现培养目标多一层保障,因此,模拟写作的开展时机应在毕业论文写作开始之前;高层次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开拓精神,既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模拟写作时应适当人为“制造”一些障碍,用以锻炼学生应对困难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结合,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有利于后期自主学习的开展。

(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指导

学术论文的教学指导过程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针对该系统中的每项内容应分别开展专项指导。具体如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如何观察、如何调查、作样本分析;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等方法,保证科学内容正确(不出错)、资料数据正确(数据可靠、可信)、语言正确(无语法错误)、论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学内涵等内容,是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学生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直接参与并亲身体验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

四、结语

在当今学术论文水平整体提升的大趋势下,对科研从业人员的论文写作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学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作为日后科研人员的主力,自然需要在入门期就夯实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写作习惯,形成科学规范的学术论文写作知识体系。然而,现行的教育模式在为社会培养出大批优秀科研人员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挑战,为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高校要引入专业人员指导论文写作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科的研究模式,从学术规范的角度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和全面地拓展,从而发挥出专业教学的优势。在论文写作教学的策略方面,注重可操作性和全面性,以点带面,把握大方向的同时,丰富教学细节;在学生创作首篇学术论文时教师给予全面地考核和细致地分析,查漏补缺,对症下药,对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理解有偏差的部分另行巩固和加强;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科研活动的逻辑思维,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做指导,使教学成果能更好地落地到科研实践当中,培养出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学生。为提升高校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高校应当大力发挥专业教学在学生首篇学术论文教学中的作用。在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中,注重系统性和规范性,最大限度地开发专业指导的潜能,结合现行的论文教学指导方式,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庞宏。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194-196.

[2]陈海英。新形势下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53-154.

[3]杨辉。文科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新西部,2018(29):142-143.

汉屈群策,策屈群力。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3篇论文写作论文范例就到这里了,希望在论文例文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论文写作论文2

分析了培养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意义,对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写作能力培养进行了初步实践与思考。结合国内高校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培养现状,特别强调了要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环境与氛围、要树立人才培养的科技论文写作意识和课程教学是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主阵地意识,同时建议必须做好问卷调查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顺畅沟通交流机制,以使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措施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具可操作性。

关键词:

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实践与思考

一、培养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意义

科技写作是一项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科技写作成果是人类智慧的遗传,是科技交流的工具,对于提高研究水平、减少无效劳动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并被作为各国决策科学化的依据。其次,科技写作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将复杂的思维活动用文字等书面符号“物质化”“视觉化”,便于反复研究,仔细斟酌,使原来朦胧的意识明确化、疏漏的思想严密化、肤浅的见解深刻化,甚至引发新的思索、认识,找到有重大价值的新研究课题,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1,2]。科技论文写作是科技写作最重要的形式,全面体现了上述功效,且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将始终对社会生活发挥重要的能动作用。本科生是未来科技活动的主力军,肩负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3]。强调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除具有以上宏观意义外,还具体体现在:1)促进本科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新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科技论文强调内容深入性、前沿性、创新性,本质是创新性。创新性首先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不断更新的动态知识以及学习中关于理论、技术、方法等的创新思考,然后通过艰苦的努力,实现创新想法。这一过程符合人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认知规律,体现了科技创新的一般过程。指导本科生撰写科技论文已被认为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4]。2)提高本科生的科技交流能力。科技论文是科技交流的重要载体,具有其特定的逻辑性、简洁性、规范性、可读性等特点。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科技论文写作也是社会用人单位认为本科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科技交流日益广泛的今天,应当作为本科生的一种通识能力[5]。3)培养本科生科学探索过程中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程序意识,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6]。可见,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可提升本科生综合素质和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充分认识。

二、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初步实践

201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测绘工程专业是测绘专业类的基本专业之一。目前,我校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平台和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前者包含政治理论课、科学文化核心课、军事共同课、通识选修课、开放选修课5个课程模块,后者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3个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必修、选修、自修、讲座等不同性质的课程。我校对测绘工程本科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要求为:能完整、准确、流畅地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熟练掌握科技文献写作规范,具有常用科技文献写作能力。与科技写作相关性较强的课程,如“科技文献阅读与写作”“逻辑学概论”等,安排在开放选修课程模块;毕业设计大四上学期开题,下学期6月份进行答辩,毕业设计成果采用学位论文形式。毕业论文是培养和考察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衡量和检验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7],其水平基本代表了本科生最终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教育部2004年明确通知要求高等院校进一步认识毕业论文环节的重要性,加大毕业论文规范化管理的力度,并特别强调要将毕业论文环节作为教学评估的关键指标[8]。我们在多年指导测绘工程专业大地测量方向本科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一直堪忧。实际上,国内其他院校、专业的毕业生论文质量同样也不理想,具体原因可以罗列很多方面[9],如:论文选题偏大,缺乏合理引导;受考研与就业影响,真正用于毕业论文写作的时间过短;论文撰写缺乏基本训练;过程管理不严等。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偏低甚至下滑已经成为目前不争的事实,引起了许多教育人士的担忧[10,11]。基于多年的思考,我们于2013-2014学年在测绘工程专业两门专业基础课程(大二《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三《大地测量学基础》)的教学中,引入了论文写作培养环节,进行了初步实践与问卷调查。考虑到两门专业基础课程的性质及学生前期的知识、能力储备,采用了翻译1篇外文文献(从指定文献中选择)或写1篇创新性论文(从给出的题目中选择,也可自己拟定题目)的方式,由学生挑选后课外单独完成,后者给分权重高于前者,并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目前暂定为百分制10分)。

(一)翻译类题目

从《JournalofGeodesy》等国际大地测量著名刊物下载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80余篇文章,要求学生翻译。目的是熟悉科技论文基本要素,体会论文作者写作思路与论文的创新点,开阔思路,了解英文写作特点。由测绘工程专业方向(2013年下、2014年上)的50名学生抽样翻译情况看,多数学生未采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公式而仅以截图形式显示,部分学生缺失图(表)标号或图(表)名;少数学生使用翻译工具翻译论文,专业术语使用较少;部分学生不会排版,格式混乱。上述问题可能与本次组织较匆忙布置写作任务较晚、学生忙于应付考试来不及精心翻译有关,也可能与论文内容较深学生专业知识积累不够有关。

(二)写作类题目

结合教学、科研、学术工作,从中拟定了适合两门课程写作的题目(12个),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选题写作,目的是体会完整的论文写作过程,提交满足格式要求的论文。实践中,上述三个班次只有4人选择了写作类题目:坐标转换参数求取的若干问题(选定)、GPS水准拟合方法综述(选定)、整体大地重力场统一归化计算(自拟)、基于GPS水准测量的高程异常拟合方法研究(自拟)。尽管4位学生的学术论文创新性很低,但总体上选择该类题目的学生论文写作态度较端正,对自己要求高,论文较规范,值得鼓励。

(三)问卷调查

在两门专业基础课程中引入论文写作环节后,对三个班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积极的方面包括:1)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创新思维能力;2)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3)对理论联系实际有了一定的体会;4)感受了专业文献的写作风格;5)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6)了解了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了一些论文翻译技巧。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1)课程学时较少,因应付考试,翻译或写作花费精力较少;2)有些国外论文太过专业,需较多的专业知识,不仅对翻译造成阻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积极性。调查结果还显示了绝大部分学生对引入科技论文培养环节持欢迎态度,证实了结合课程教学进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想法值得提倡与坚持。但是,初步实践也暴露了学时压缩带来的学习时间减少以及外文文献专业性较强等问题,今后应进一步结合教学、科研、学术工作,不断挖掘、挑选、积累更适合的题目,因材施教,改进培养方法,让培养更加切实有效。

三、国内高校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调查

综合目前文献探讨内容,国内高校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主要有四个环节。

(一)毕业设计

该环节存在的主要原因与现状已如前述。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文献中提出了不少改进措施或建议,可归纳为:1)加强毕业论文质量意识与重视程度,包括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2)细化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强化毕业论文全过程的监管;3)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术研究环境和氛围,如加强高校公共资源建设、开放公共实验室、制定有关图书资料借阅等特殊政策;4)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在培养计划中增设读书报告、写作课程、论文指导课程、前沿学术讲座等,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等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教师从事的课题研究;5)毕业论文写作训练前置,适当增加或提前毕业设计环节时间,在不同阶段课程中灵活、适当地训练论文写作能力,使用文字性论述、论文考核方式,将课程论文与毕业论文联系起来;6)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7)做好毕业生问卷调查工作。

(二)科技写作课程

科技写作是一门文理渗透的边缘学科,对于改善智能结构、培养掌握信息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极大的好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科技写作课程[1]。我国理工类院校开设该课程的越来越多,但很多高校将科技写作设置为本科阶段通识教育的公共选修课,实际中选修的学生却较少;有的大学仅开设了讲座;一些高校则侧重于研究生阶段培养,本科阶段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众多理工科院校更偏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没有把该课程提高到研究方法学习的高度;课程师资队伍缺乏,教学内容偏重单纯的知识讲解,实践环节少,教学枯燥。忽略或轻视科技写作课程的后果是,学生独立进行科技写作的能力差,很多学生毕业时提不出创新性主题,不会用严谨规范的语言和符合逻辑的论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教师依赖程度大;已毕业学生仍然很多不知道科技论文怎样构思、写作、修改与发表,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规范地撰写科技文体,导致用人单位不满意,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怀疑;缺乏学术道德,拼凑等抄袭现象严重。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没有学习过科技写作规范,而几乎所有的研究生都认为应该在本科阶段加强科技写作的学习[5]。为提高科技写作课程教学效果,文献中提出的改进措施或建议可归纳为:1)增强学生对科技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可以将其设置为通识教育的必选课;2)调整教学内容,如增加科技(学科)发展简史内容,加强学术道德教育,重视科技论文规范与发表流程,适当增加与学生实际学习及未来工作有直接关联的写作文体教学内容,将文献检索课程与科技写作课程有机整合;3)丰富师资资源,纯粹文科教师不宜担任科技写作教师,可聘请有突出学术成就的教师作为授课教师,可借助学报编辑讲解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图书馆员讲解文献检索方法;4)提倡教师自己编写教材或讲义,建议多渠道编写高水平规范性教材;5)多用实例教学、课堂互动、实践操作,多举日常生活中的科技问题,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6)分阶段实施教学,以理工科大学的科技写作课程为例,一、二年级开设科技写作基础课,主要讲解科技写作的基本原则和形式,及普遍介绍一些科技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在高年级开设带有一定研究性质的科技写作选修课程;7)与其他教学环节相结合实施教学,如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前讲解科技报告和技术说明书,与专业课程、毕业论文相结合进行针对性的讲授与训练。

(三)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是本科生学习了一门课程后,专门探讨、研 究与本课程相关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并遵从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条理清楚地用文字表述出来的议论文章。课程论文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尝试,还有助于渐进地积累论文写作相关知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12]。课程论文已在不少高校的各种课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实践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13,14]:1)学生思想上重视不足,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把精力花在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上,有些学生诚信意识缺失,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无知更加剧了这种倾向;2)论文质量低,如选题不合理、格式混乱、语言不规范、表达能力不足、逻辑不严密等;3)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数字图书馆查阅科技文献;4)不分专业、课程,被过度要求,学生穷于应付多门课程论文,如有些课程学生本来专业背景知识欠缺,再加上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课程多、课时少的做法,使得学生难以有效、认真地完成课程论文;5)大多数教师也没有真正意识到课程论文的意义,重科研轻教学,执行具有随意性,对论文要求含糊其词,或笼而统之,或顺其自然,对学生督促、指导力度不够,对论文评价缺乏客观性、公正性;6)学校对课程论文考核只提原则性要求,闭卷、开卷考试还是课程论文考核并不区分工作量,对教师缺乏激励作用。为提高课程论文质量,文献中提出的改进措施或建议可归纳为[15,16]:1)指导学生阅读教育部下发的有关文件,让学生树立对论文写作意义、态度的认识,要求学生严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道德,杜绝抄袭现象;2)建议以培养本科生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初步的论文写作技能、论文意识、科研意识为主,不强调“高水平”;3)建议对课时紧、任务重的专业必修课程考虑适当减少或取消课程论文,在公选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程考核中慎重采用课程论文,并适当把握课程论文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例;4)建议把课程论文分为三个等级,一类是让学生学会查阅专业文献撰写综述性论文,二类是搞懂问题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开展实验验证,有详细的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三类是在二类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写第三类论文,其他也可以写一些摘译文章;5)课程论文应该贯穿于教师讲授课程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对整个过程加强督促与指导,开展选题、文献检索、逻辑方法、格式细节等方面的训练;6)完善课程论文评价手段,注意客观性、公正性,避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7)建立健全课程论文考核制度,增强其可操作性,根据课程论文质量考核情况相应增加或减少教师工作量报酬,建立预防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设立大学生学报,为学生发表课程论文提供途径;8)协调不同学科、不同课程,进行科技写作训练的分工与合作,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训练体系,既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又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四)科技创新活动

十余年来,为鼓励本科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少高校、教育机构和部门、社会用人单位或单独或合作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这些活动一般要求提供论文,有些本身就是针对论文写作。本科生科技活动根本的意义不在于填补科学技术领域的空白,而在于使学生从活动中得到科研方法的训练,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其他如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创新能力发展,为今后创造性地独立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奠定基础[17]。但是,当前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较突出的问题,如:1)急功近利,对扎实工作没有思想准备,对能力提升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学生敷衍了事,部分学生仅凭一股热情和兴趣,部分学生则被迫参与;2)部分教师重使用轻培养,仅视学生为勤杂工,只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劳动或无暇指导学生或对学生指导不足[18],学生也不愿意找教师进行汇报交流。科技创新活动若达不到正确的目的,可能会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工作态度,适得其反。为提高科技创新活动效果,文献中提出的改进措施或建议可归纳为:1)评价体系重点应放在鼓励学生运用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技术、方法研究专业内容,不能过于强调理论创新性;2)学校提供必要的经费、研究场所、资料和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支持,提升科技活动质量和论文水平,举办“本科生学术报告会”,推动课外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3)设立专门的课程和学分,如作为1学分的选修课程,将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常态化、大众化;4)先给学生讲授科研基础知识与方法,然后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5)低年级学生不宜过多参与科技活动,应以资料收集、整理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积极鼓励高年级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内容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活动,教师要从研究方向把握、研究结论控制、技术方法指导三个方面训练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6)采用课程组指导模式,实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定期交流;7)在多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如结合课堂教学、毕业论文、科研课题等进行;8)利用现代交流手段,增加互动渠道,增强师生的相互了解,尤其是学生接触专业教师的机会。除了以上四个主要环节外,对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有帮助的学年论文、课程实习报告、社会实践报告、导师制等其他环节,也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被忽视或流于形式,不再详述。总之,关于国内高校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环节,仍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与改进。

四、普遍提高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思考

随着以空间定位、卫星遥感、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等为代表的世界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紧跟这一国际形势,以培养“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高级测绘工程专业人才[19]。普遍提高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力举措之一。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从已有论文培养环节设置看,尽管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思。结合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文献中好的做法或建议,几点看法如下:

(一)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环境与氛围,加强科学精神培养和学术道德教育。

学术道德薄弱或缺失,是近年来学术抄袭、剽窃、造假等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笃实的学术德行已成为高校育人的首要任务。学术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科学精神支撑。在入学教育、专家讲座、学术交流、科技创新、课程教学等活动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强科学精神培养和学术道德教育,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环境与氛围。

(二)树立人才培养的论文意识,特别是第1篇论文意识。

第1篇论文是打开论文写作大门的钥匙。学生能够完成1篇接近或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的正式论文,标志其写作能力基本成熟,今后自主从事写作的动力也由此被激发,他们将不再仅仅满足已有知识的获取,而是会更加主动地学习与探索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高校管理者、教师要在尽可能多的场合向学生强调进行论文写作的意义,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也重视起来。

(三)树立课程教学是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主阵地的意识,努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

不少文献表明了其他论文写作环节要结合课程教学进行,也有不少教师在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进行了论文写作的训练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事实上,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20]。课程教学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阶段,立足课程教学渐进式地培养本科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自然而然地会有量变甚至质变的可能。以课程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对课程教学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必须认真规划课程体系,使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构建更具系统性、应用性和前沿性。二是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任课教师不仅要对自己专业的知识系统性、应用性和前沿性有相当程度的理解与掌握,还应有一定的科研实践经验,且必须有论文写作发表经历。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初步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需。三是必须重视课程教学目标。围绕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有课程应做好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并将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所有任课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应用性、前沿性的基础上,能够对课程知识的创新性进行挖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平台教师可将学生阅读、翻译文献和交流文献内容作为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专业教育课程平台教师则应结合课程内容,灵活采用翻译文献、交流文献内容、研究进展综述写作、理论技术方法创新写作等形式,全面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在课程教学之外,文献检索是论文写作必需的、基础的环节,可在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平台中尽早开设课程或讲座,并作为必修环节。科技文体中的科技论文写作主要立足课程教学进行,其他科技文体,如项目申请书、项目总结书、学位论文、专利申请书、技术报告、技术合同等则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或设置讲座单独引入,或作为选修或必修课程引入。

(四)做好问卷调查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顺畅沟通交流机制,逐渐完善科技论文写作培养的各个环节。

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必然有其一定的规律,国内外好的培养模式要学,但要学实质而非形式。避免形式主义、盲目引进的最好的方式是做好问卷调查。高校管理者要调查影响教师投身科技论文写作培养积极性的因素,教师要调查影响学生投入科技论文写作训练积极性的因素。将调查、反馈、落实作为探索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规律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管、教、学的顺畅沟通交流长效机制,是逐渐完善科技论文写作培养环节的重要保证。

五、结束语

国家教育部提出高校要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指导本科生撰写完成1篇学术论文的过程,被认为是全面提高本科生自身综合素质和培养初级科研能力的过程,应该是摆脱大学创新教育困境的一个突破口。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现状与其他专业本科生类似,也需认真研究与改进。结合课程教学的初步实践及文献中好的做法,特别强调了要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环境与氛围、要树立人才培养的科技论文写作意识和课程教学是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主阵地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必须就科技论文写作培养的环节、措施做好问卷调查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的顺畅沟通交流机制,使各个环节、措施更符合本校实际情况、更具可操作性。

作者:刘长建 马高峰 张西光 单位: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永松.科技写作的形势及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22(3):123-125.

[2]覃程荣.谈理工类院校《科技写作》课教学现状及教改设想[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增刊):165-166.

[3]尚晶.高校学报编辑参与大学科技写作课教学的构想[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3):123-125.

[4]杨平,王志萍,彭道刚.指导本科生撰写学术论文,提升大学教育质量[J].高教论坛,2014(12):52-55.

[5]叶俊伟,何晓芳,宁桂玲.基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科技写作课程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0(2):32-36.

[6]陈新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浙江省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抽查结果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2):65-67.

[7]赵莉,徐运红,王华东.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与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121-122.

[8]梁光红,张飞萍,陈顺立,等.地方林业高校森保学科本科生毕业课题和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1):24-28.

[9]曹传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0,12(2):161-164.

[10]崔玉波,张国发,张丽霞,等.强化课程论文写作训练,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34(3):140-142.

[11]谢文庆.本科生学术写作能力的现状及教学对策———从一次课程作业谈起[J].临沂大学学报,2012,34(5):74-77.

论文写作论文3

关键词:翻转课堂;科技论文写作;混合式教学;实证研究;地方高校

引言

作为一种促进教学方法变革的新模式,翻转课堂以教学时间重新分配为抓手,打破传统课堂的思维定势,把“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巩固”的传统教学形式变为“先学后教”的新形式,把知识内化过程移到了课堂上,翻转了学生学习时间和师生角色[4];实现了课上时间与课下时间的优化分配,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的同时,也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无疑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选择[5]。自2012年来,翻转课堂受到国内学者的诸多关注,大部分聚焦于理念的介绍和模式前期的探索,且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应用方面[6],用于高等教育中工科类专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实证较少出现[7]。科技论文写作是应用文写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多作为高校公选课对学生开设,对于学生顺利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地方应用型高校首当其冲[8]。因此,在本科生中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已成大势所趋。然而,由于地方高校存在“生师比过高、重科研轻教学、教学资源紧张”等现象,而且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多资源少、要求高效率低,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黄山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授工学学位)为例,基于翻转课堂“以生为本”的理念,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证,以期探索出适合地方高等学校的、兼具理论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混合教学模式。

一、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翻转的可行性分析

教与学相辅相成,学以教为前提,教以学为目的。基于“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翻转课堂翻转的正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其关键在于如何使学习主动权由教师让渡给学生,让学生把握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由度,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9]。研究表明[10],课堂经翻转后,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教师在课堂答疑解惑、指导项目训练,学生边训练边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认知内容,最大限度完成知识内化,还有利于实现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促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有研究指出[11],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进行翻转课堂。而且,由于教师、学生对于学习的观念及其行为一时难以转变,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丰富,并不适合每堂课都进行“翻转”[12],教师需根据课程特点进行适合翻转的课程及内容的筛选。对于环境科学专业而言,在科技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翻转的可行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课程特点奠定了翻转课堂的基础

科技论文写作是高校本科生必备能力之一。课程考核小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的完成、大学生“三创项目”的结题及科研成果的发表均离不开科技论文的写作;形势所趋、学生评教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适时进行教学改革,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的积极性自然形成。与其他理论课程不同,科技论文写作更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写作,符合地方应用型高校对于本科生实践能力的要求[13]。在课堂实践中掌握论文写作的规范、思路及方法,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课程特点符合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的掌握满足翻转课堂的需要

翻转课堂的设计中涉及视频制作、课件设计、师生交互等工具的运用,不仅教师要掌握,学生亦不例外[14]。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钉钉、微信、录屏及网络教学平台等常用交互工具普遍被高校师生所接受,且使用方法简单,手机上即可操作,为翻转课堂的推进提供了硬件技术保障。

(三)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为翻转课堂提供参考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上精品课程、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大量涌现。例如:中国石油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推出了科技论文写作精品课程在线学习资源;清华大学的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已在慕课(MOOC)平台,“学习强国”慕课中亦推送了35集,学生均可免费在线学习,这些都为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课前自学提供了充足的学习参考资源。

二、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证

以黄山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为依托,基于“优化内容-强化实操-提升效果”的思路,立足学位论文写作和期刊论文写作两个重点,将32学时的课程内容设计为文献检索、论文写作与排版、论文投稿三个部分。文献检索主要涉及检索必要性、网络资源搜取和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技巧。论文写作从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出发,结合论文每个组成部分,采用专题式教学法[15]依次介绍论文前置部分(题名、署名、摘要及关键词)、主体部分(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及后置部分(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的写作方法和排版技巧。论文投稿包括完稿后的投递、修改及发表。结合翻转课堂“以生为本”的理念,先后在2015级和2016级环境科学班进行了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课前自学(微课+课件+任务)-课中实践(答疑+讨论+现场答辩)-课后评估(自评+互评+反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一)课前自学

采用微课和PPT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前自学。借鉴微课形式,使用录屏软件,针对每个专题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短视频(<20min)录制。PPT课件则以模块化专题形式呈现,每个专题由写作基本知识和方法、写作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实际案例分析和小结4个部分组成。通过钉钉、微信、学习通等工具来实现教学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师生之间的交互,以保证信息传递和个性化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不必拘泥于传统课堂的45分钟,课外大量的碎片时间均可利用,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实际需求自主掌握学习的进度与效率。此外,就科技论文的某一组成部分,各小组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素材和具体写作任务,自学后合作完成该部分的写作。团队训练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学习、共同研讨的方式完成课前任务。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完成知识的前期储备,从而为课堂讨论探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解决。及时记录疑问或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由教师在线下课堂中一一解答;也可以通过发送消息与同学进行讨论,还可以通过钉钉、微信等途径请教老师,教师通过学习通跟踪各小组进度和完成情况,随时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或是一对多的线上交流,在解答学生疑问的同时,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并尝试创新。

(二)课中实践

课堂是知识内化的主要场所,课堂翻转后,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14]。考虑到课前自学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知识储备薄弱或学习动力不足导致自学没有完成,课堂上仍需要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监管和引导。教学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教学大纲中的教学重难点为主,教学方式以答疑解惑、案例分析、反馈学习效果为主。同时,教师需要把握讲授时间应尽可能短,以便可以更多地走进学生中间,实现针对性地讨论、指导与纠正,能够对学生存在的错误做出及时反应和相应调整。案例探究中,以本专业教师和学生已发表的期刊论文、毕业论文为主要案例,以此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来,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16]。此外,课堂中设计了小组成果展示、汇报及答辩活动。将全班共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7-8人,组长负责团队讨论和任务分配,并就一个主题(自拟)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推举1位代表进行PPT汇报,时间10-15min;其他组同学就其汇报内容进行提问质疑,小组成员就个人所写部分进行针对性答辩讨论,时间15-20min;其他组还需给汇报组现场评分,以此作为该组同学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时间5min;最后,教师总结点评,时间5-15min,教师需要在此段时间内对教学过程、内容和效果进行总结、反思和凝练,帮助学生形成整合性知识,便于学生掌握[17]。通过面对面的汇报、答辩,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素养,也能够保证课堂的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以保证教学质量。

(三)课后评估

科学、公平、合理的成绩评定体系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重要作用[18]。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成绩评定的方式,避免“只关注成绩,不注重过程”、“评价体系单一”的现象,采取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分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成绩评定的公平公正。其中,组内自评以小组长为主进行,主要对组员在课前自学、课堂讨论及课后参与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全过程评价;组间互评主要对其他组的PPT汇报、答辩及论文写作水平现场给出成绩,两者均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全班推选出的优秀论文,在交互平台中展示,为其他同学的课后学习提供便利。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总成绩构成设置为平时(60%)+课终(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10%)、讨论(15%)、任务测验(15%)及小组汇报答辩(20%)等环节。课终考核以结课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既是对前期各专题学习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验证。教师分别从格式规范性(25%)、内容完整性(40%)、论文创新性(15%)和收获与建议(20%)等四个方面给予综合评定。此外,教师还需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力争在下一次课进行适当调整,持续改进并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成效与不足

高校教学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高校间、课程间、学生间的差异性,很难一蹴而就。从黄山学院环境科学专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实践来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环境生物学》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学位论文在格式规范、内容思路等方面较之前有了明显进步;《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环境化学》等专业课程结课小论文的写作水平亦有较大幅度提升。此外,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表1)。但同时,诸如“如何协调一定时间内不同课程的翻转教学给学生带来的课业负担加重、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所需经费的来源问题、成绩评定体系的构成及比例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等问题仍需要持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进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48 7464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