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青年”特型演员李光彩的“建党大业”情
【导言】此例“80后“青年”特型演员李光彩的“建党大业”情”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80后“青年”特型演员李光彩的“建党大业”情
前不久,我收到青年特型演员李光彩创作的一首诗歌。这是展示他“建党大业”情的一首四言诗。诗文如下:
湖南一师,有个润之。
目光深邃,救世情痴。
十月革命,送来新知。
运用马列,实事求是。
,南北求师。
一心只为,旧制。
一九二一,掀开新史。
南湖之滨,中共兴起。
信仰主义,举世共识。
中国革命,要靠同志。
寻求同盟,工农为师。
开办讲习,道理经世。
武装革命,旧世。
霹雳一声,举起枪支。
秋收起义,永载史册。
井冈道路,有别俄式。
农村革命,政权新制。
党指挥枪,军队赤色。
赣南闽西,游而击之。
红都瑞京,民国对峙。
工农政权,稳固万世。
一代伟人,世人永志。
我仔细阅读了李光彩这首诗后,陷入深深的思考。透过这首22句、176字的长诗,我不由赞叹:像李光彩这样年轻的80后,他的心已经真挚地投入到了青年的人物角色中去了。否则,他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就不能写出如此场面宏大,意境宽阔,功力深厚,朗朗上口的歌颂伟人在建党过程中所作贡献的四言诗。尽管有些用词尚待斟酌,但已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
诗是言志的。李光彩之所以能创作这样的诗歌,要归结于他的拳拳爱党赤子心,殷殷建党大业情。
李光彩欣闻《建党大业》即将开拍,认为这必将是我国电影史上的又一鸿篇巨制。从某个角度来看,他认为《建党大业》比《建国大业》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一切事业的核心力量。所以,在去年《建国大业》拍摄成功上映,赢得全国观众一片衷心称颂之后,接连推出《建党大业》,这不仅充分证明了中影集团的电影经世大智慧,更充分融合了全国人民爱党爱国的政治情怀。作为一名青年的特型演员,他把《建党大业》和《建国大业》提升到了全国人民的政治情怀高度来品味,这就自然显现出他高瞻远瞩、非同一般的艺术鉴别力和艺术情趣了。于是乎,他不由联想到我们党的艰难创业,联想到青年为建党大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不禁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故创作了这首四言诗,以抒情怀。
我是一名党史研究者和党史工作者,自然对党史人物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对伟人的崇拜,可以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由此延伸而来的,竟对扮演伟人的那些知名演员,比如古月、唐国强等,也十分感兴趣。当然,像刘劲饰演、卢奇饰演邓小平、马晓伟饰演、王伍福饰演、郭连文饰演刘少奇等,同样令我痴迷。自从“认识”了李光彩之后,他的人生轨迹,他的政治品味,他的大器早成,不能不令人对这位有志青年肃然起敬。
千里马好找而伯乐难求。去年6月,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沈谦芳博士偶然给我介绍了1篇题为《机[]要秘书谢静宜讲述她的故事》的文章,这是青年的扮演者李光彩撰写的。这篇文章是作者采访伟人生前身边重要人物谢静宜后撰写而成。谢静宜曾经担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等重要职务,是“”期间轰动一时的人物,也是一名存在颇多争议的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逐渐忘却争议,而是面对历史,通过文章、艺术等手段客观、真实地再现这些人物。值得一提的是,李光彩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通过伟人身边的人来口述历史,回忆伟人的优良传统、严谨作风,以抒发对伟人的赞颂和缅怀之情,这就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可读性。《机要秘书谢静宜讲述她的故事》在《党史文苑》杂志发表后,一时间,众多报刊、各大网站竞相转载,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
李光彩初获成功后,继而又撰写了1篇题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谈领袖养生》的文章。养生是历代帝王将相所十分讲究的。他们养生的目的是为了更长久地活下去,更好地尽情享受奢侈糜烂的生活。而伟人又是以怎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呢?为了揭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不讲究个人养生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李光彩从身边最亲近的人中挖掘素材,进而组织了这篇口述类文章,表达了共产党的领袖们“当官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文章在《党史文苑》杂志发表后,人民网在党史专栏中头篇推出,介绍给广大读者。各大报刊、网站竞相转载,又一次引起轰动效应。
为什么李光彩这么一名饰演的青年特型演员,能够在《党史文苑》上连续发表几篇影响颇大的文章呢?作为《党史文苑》主编,我进行了一番思考。窃以为,主要是李光彩具有较好的理论功底和艺术眼光,能够抓住党史中的某一独特角度来构思文章。李光彩虽然是80后,但毕业于名校,师从名师,其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功底非同一般。我已经连续6年担任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的论文匿名评审和主持论文答辩,对于党史研究生的理论水平是有所了解的。在我看来,李光彩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而不是中共党史专业的研究生,但其对党史理论的掌握和对党史史实的运用却恰到好处,得心应手。这是出乎我意料的。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李光彩已经超越了党史专业研究生的水平。
李光彩不仅写纪实性的文章、诗歌,也撰写有一定深度的论文。他在《党史文苑》2009年第12期下半月上发表了1篇学术性较强的论文――《从统一性中看文艺思想的特征》。该文既有哲学视野,又有史学功底,构思合理,逻辑性强,论证充分,语言流畅,较好地展示了他把握历史人物思想尺度的敏锐性,客观地揭示出文艺思想的若干特征。
透过李光彩发表的文章,可以从中发现,他之所以能文能诗,在于他能从党史人物和事件的独特角度来解读历史。当然,勤奋是李光彩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可以想象,他在忙于应对诸多演出的同时,担任着北京美国英语语言学院影视表演专业的副教授和学科带头人及焦作艺术学校的教师。按理,这么一个大忙人,是无暇顾及写作的,然而,他却文如泉涌,佳作连连。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不洒下汗水,怎么能有收获?他的创作经历表明,他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磨练,在磨练中极快地感悟生活,感悟人生。他的创作态度,给党史研究者以启迪。
作为80后的一员,李光彩有幸多次饰演青年。他展示的青年的光辉形象,不仅得到了观众的充分认可,也得到了家属的认同。后来,家属邵华将军和刘松林(思齐)曾亲点他出演青年。他的理论修养和演出实践表明,他有志于塑造好以青年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救国形象。他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和事业追求,再现伟人在同学少年时风华正茂,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己任;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满怀豪情,战天斗地,浪遏飞舟;坚定信念,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等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以弘扬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这是一名80后青年特型演员给我的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