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江畔独步寻花译文精【参考4篇】

荣誉 分享 时间:

江边独步,花影摇曳,春风拂面,心随景动,思绪万千,欲问花香何处,似有幽情相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如何写江畔独步寻花译文精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如何写江畔独步寻花译文精

如何写江畔独步寻花译文(精) 篇1

1.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用自己的话讲解诗的意思。

一、导课

除了欣赏美景,我们对于如何学习古诗也有了一些尝试,这节课我想与同学一起再欣赏一首古诗,题目是——《江畔独步寻花》。

二、新授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学们,请大家读一读这首古诗,首先看看这首古诗是谁写的,你还记得他吗?你曾经读过他的哪些古诗?(简介作家,说出自己读过的作品。)

(2)请你再看看今天的这首古诗,你自己能不能把它读出来呢?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同学们自读古诗)

2.创设情景感受诗境。

(1)小组之间互读诗文,说一说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

(2)这是1篇写景的诗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里的景色呢?这里的景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再读一读古诗。

(3)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读,结合书上的注解自己先学一学。

(4)把你的学习成果向旁边的伙伴做汇报。

(二)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1.我们一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下面我们就随作者一同到江边走一走,看一看。

(1)出示课件1。怎样的景象就可以和书中描写的诗句一样了呢?请同学们动手选择。

(2)请同学边看课件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古诗的意思。

(3)现在是怎样的景象了呢?(充分理解“满”“压枝低”)

(4)出示课件2。让同学感受到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5)请同学边看课件边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古诗的意思。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想想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3.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

4.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听。

5.老师配乐范读后,也请学生配乐练习朗读。

6.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意思。

7.总结:

第一句:从整体上说花的样子。

第二句:从局部说每枝花的样子。

第三句四句:讲蝶莺对花的喜爱。

(三)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1.请学生边看课件边背诵这首诗。

2.可以和小伙伴合作,一人背一句。

三、练习

1.请同学们想想,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呢?

2.你也可以根据你的理解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

四、总结

黄四娘家的花长得非常茂盛,花枝花叶把小路都遮盖住了;数不清的盛开的花朵,把枝条都压弯了腰。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似恋恋不舍一样,恰好这时,黄莺也发出了动听的叫声,真是自由自在的小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经离乱战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五、作业

1.联系春游中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合诗句说说春天的花、春天的蝶、春天的鸟这些景物的特点,再动笔把这首诗描写的意境绘成一幅画。

2.请你再找出一些描写春天景象的诗句,写在你们的好词好句本上。

如何写江畔独步寻花译文(精) 篇2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多情漫作他年忆

如果你有机会去四川成都,请一定不要忘记去“杜甫草堂”。草屋、木门、绿树、浅潭、篱笆、竹林……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这里仿佛是世外桃源。杜甫客居于此六年时光,共留下240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这首《绝句》描写的就是草堂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日美景。杜甫就像一个“镜头感”超强的导演,先以远镜头呈现出阔远明丽的春光全景,接着镜头拉近,用一个小全景拍摄春天里的花草,最后以近景聚焦,分别给燕子和鸳鸯两个特写镜头。整个画面,一气呵成、流畅生动,各种视觉形象生动可感,令人欢愉。

首句一个“丽”字,点染江山,表现出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潭水映日的秀丽景色。所谓“迟日”,就是“春日”的意思,语出《诗?豳(bīn)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fán)祁祁。”意为:春天太阳升起慢悠悠,采蒿人多似水流。第二句,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绽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春光。诗人在选择表现春天的意象时,字斟句酌,清丽工致,又浑然无迹,炉火纯青。

诗的第三句,诗人描述的是燕子衔泥筑巢的情景,这是动态描写。第四句,则是静态描写。日丽沙暖,成对的鸳鸯懒懒地依偎在一起,它们安祥地坐在暖暖的沙滩上,睡着了一般,舒适而安逸。“飞燕”与“鸳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展示了诗人“沉郁顿失挫”“深刻悲壮”“气势磅礴”之外的另一种风貌和精神。

如今,诗人已去,“杜甫草堂”也已演变成一处纪念祠堂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然而,杜子美的精彩诗篇,却像永恒的星星,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花开如此寂寞

有人说,在古代诗人中,最具备纪录片导演个性的是杜甫。

他的重要作品“三史”“三别”等都被称为史诗。没有他的记录,我们会说唐朝是一个伟大辉煌的时代;读了他的诗,会看到辉煌灿烂的背后,还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在我印象中,除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外,大多时候都是郁郁寡欢,愁眉不展。

《江畔独步寻花》共有7首,都是杜甫客居草堂时所作,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中的第五首。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解闷。一个“独”字,隐藏着深深的落寞和无边的悲怆。

诗的首句,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流动的江水,从塔前奔腾而去。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给人以壮美之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如今,僧亡塔,怀念之余,不免悲从心来。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那儿一簇地盛开着,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则无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诗人也说不清,是深红色的桃花更可爱呢,还是浅红色的桃花更可爱。

诗人以花自怜,想到自己虽有潇洒豁达之志,却常常陷于人世的困顿之中,如今已年过半百,垂垂老矣,不禁悲从心来。

桃花开无主,寂寞有谁知?

(郭学萍,特级教师,南京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

如何写江畔独步寻花译文(精) 篇3

在前往黄四娘家的过程中有一条小径,小径边开满了花儿。阳春三月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瞧,迎春花的纸条乱蓬蓬地垂挂着,明艳艳的金黄色耀人眼花;月季也不甘示弱,开放出一朵朵迷人的小花,远远望去,漂亮极了;还有山茶花,它开得那么耀眼,鲜艳,在阳光下烁烁闪耀。千万朵饱满的花儿压得枝都低了。

这美丽的景色怎能容花蝴蝶们错过?它们恋恋不舍地在花丛中飞舞,嬉戏。只见近处的花丛中有几只带着紫色斑点的大蝴蝶,一会儿翩翩飘在空中,一会儿又竖起双翅落在花上。简直分不清是蝴蝶变成了花朵变成了花朵缀在枝头,还是花朵生出翅膀飞了起来。成群的蝴蝶时聚时散,绚丽多彩的翅膀为春天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还有飞落在碧绿树枝上的几只小黄莺“叽叽喳喳”地唱着,那声音婉转动人,没有统一的台阶,没有整齐的节奏,然而那声音却非常动听。

大诗人杜甫被这和谐美丽的景象所吸引,于是他当即作了《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如何写江畔独步寻花译文(精) 篇4

寻狗启事推荐度:《花钟》说课稿推荐度: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推荐度:杜甫的诗推荐度:花的诗句推荐度:相关推荐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

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注释】

1.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人名。花满蹊,指花多得已经占满了小路。

2.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3.寻花:找到花仔细欣赏。

4.蹊(xī):小路。

5.娇:可爱的。

6.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7.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8. 江畔:江边。

9.恰恰:象声词,这里形容声音非常和谐动听。

【赏析】

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定居成都西郊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诗人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诗人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这首绝句,仿佛把读者也带入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诗人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更使诗人陶然神往。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为读者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s("content_relate");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相关文章: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鉴赏2篇07-17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08-31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词鉴赏2篇10-29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唐诗鉴赏11-02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七》杜甫翻译赏析09-05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言绝句句其七》诗词翻译赏析09-01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唐诗原文及鉴赏11-07

杜甫的诗:花鸭12-08

杜甫《赠花卿》诗词鉴赏09-27

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翻译赏析09-02

48 4562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