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党建文稿整理43篇

爱国 分享 时间:

党建文稿整理旨在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党员意识,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党建文稿整理”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目录

1.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4

2.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15

3.国资央企的系统性重塑和革命性变化 23

4.着力优化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31

5.奋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走在前开新局 39

6.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47

7.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 55

8.加强干部专业化培养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 63

9.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组织工作始终 68

10.加强快递行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 73

11.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81

12.深入推进机关党建研究 89

13.提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效 94

14.巩固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成果激发公务员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102

15.加强人力资本开发为乡村振兴开新局打造坚强人才队伍 107

16.强基固本筑堡垒推动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115

17.坚持共建共管共促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120

18.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更好发挥党建研究会效能 125

19.完善党的建设"三大体系"与发挥党建读物作用 128

20.推进科研院所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 136

21.以"融入式"党建引领和保障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144

2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好事实事做到各族群众心坎上 149

23.作示范勇争先推动基层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 157

24.大力选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 165

25.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173

26.源源不断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181

27.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 186

28.全域式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194

29.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99

30.做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优秀年轻干部 212

31.以小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220

32.统筹抓好干部选育管用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225

33.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产业振兴 230

34.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实践探索 238

35.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 243

36.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推动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 251

37.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256

38.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 261

39.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269

40.坚定理想信念接好奋斗之班 277

41.着力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285

42.奋力打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293

43.全面从严治党重大制度成就 307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刘昆

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必须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坚定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自内心拥戴核心、毫不动摇信赖核心、始终不渝忠诚核心、坚定不移维护核心。

一、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保证

"两个确立"为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汇聚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坚韧不拔的战略定力对待伟大斗争,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谋划伟大斗争,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巨大勇气进行伟大斗争,以辩证的科学方略展开伟大斗争。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坚决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破除制度体制障碍,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所取得的卓著成就有目共睹。实践证明,以时代发展、实践经验和理论储备为基础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指导伟大斗争的科学理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定盘星。

"两个确立"为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筑牢政治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建设伟大工程作为统揽"四个伟大"的关键,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正因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才能使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才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两个确立"为新时代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擘画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解决好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1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各类民生保障愈发充实,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科技领域不断取得重大成果。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两个确立"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锚定时代航向。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只有坚决捍卫"两个确立",才能把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才能动员一切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才能更好地应对新的风险挑战。

二、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准确把握其丰富的科学内涵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发展的本质要求,必须准确把握其蕴含的理论逻辑。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维护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郑重决断。拥有先进的科学理论作为思想武器同样非常重要。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两个确立"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精髓要义,是我们党治党强党历史经验的创造性升华,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是总结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必须准确把握其蕴含的历史逻辑。回顾党的历史可以清楚看到,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保持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始终是我们党坚持的一个重大政治原则和显著优势,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其形成经历就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中央领导集体一起,领导我们党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难得历史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党的历史正反两方面经验告诉我们,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是第一位的头等大事。一百年来,在一个个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力挽狂澜、砥柱中流,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有着坚强的领导核心。只有这样,全党上下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

深刻领会"两个确立"是党的初心使命和全国各族人民心愿的高度统一,必须准确把握其蕴含的实践逻辑。"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厚人民情怀、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以非凡理论勇气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是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郑重选择、必然选择,是党和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三、切实把对"两个确立"的深刻领会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真学、入脑。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多读原著、勤学原文、深悟原理。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方法论,任何事情都要从正反两方面看。要充分发挥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用好各类平台载体,有计划、分层次抓好理论武装。要持续开展好"优秀论文、优秀调查报告、优秀公文"评选,"财青8+"经常性调研机制等,通过丰富的形式,让好学上进蔚然成风。要真信、入心。引导党员干部从"东升西降"的中外比较、今非昔比的历史比较、成功挫折的正反比较中,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非凡历程。要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感悟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要紧密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来思考,深刻理解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真用、入行。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系起来把握、统筹起来推进。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始终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进一步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用理论学习成果有力指导财政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

持续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将"两个维护"落实到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履行好财政的使命和职责,在政治上要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增强维护自觉,坚定维护行动,提高维护能力。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财政各项工作中,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要不断深化对财政工作政治性的认识。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财政部做具体服务工作,必须坚决做到"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把握财政工作,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在服从服务党中央工作大局上有担当、有作为。要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把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首要任务,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多措并举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站位。要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坚决防止"七个有之",切实做到"五个必须"。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有效载体,推动党的组织生活进一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强化。

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履行财政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财政部门作为重要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准确把握当前财政经济形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主动担当作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扛起稳经济的重大政治责任,全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财政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一个基本的原则,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好财政资金补短板和民生兜底作用,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围绕民生大事急事难事,精准发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着力营造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要坚守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坚持严的主基调,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专项整治成果,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持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继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聚焦财政职能管好"钱袋子""账本子",推动财政监督更加规范有效,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战略目标,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新使命呼唤新担当,新征程期待新作为。财政部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足岗位、担当作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各项工作,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应有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任永红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党首次公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46种伟大精神中,延安精神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克服艰难险阻、践行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不竭动力,必须赓续传承、世代发扬。

一、延安精神蕴藏着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阶段,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延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我们一定要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从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离开陕北,我们党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经历了13年的革命历程。这13年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低谷走向高峰、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脱胎换骨、扭转乾坤、创造辉煌、成就伟业的时期,也是毛泽东思想确立、延安精神形成、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巨大成功、中国共产党全面走向成熟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们党经历了抗日战争、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召开党的七大、解放战争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强大号召力的一系列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不移其志,披荆斩棘、奋力前行,为党的理想信念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鲜明的红色印记。在这里,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等一系列精神丰碑,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我们党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锻造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形成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成功密码。

二、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延安精神地位独特、内涵丰富,格外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延安精神既是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又是中国革命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延安时期的概括和升华。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确立的毛泽东思想指引的方向,就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所形成的战略和策略方向,就是把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肩负领导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神圣使命的政治方向。回首那段光辉岁月,"到延安去"之所以会成为一代青年的心灵呼唤和强烈愿望,是因为延安有指引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宝塔","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列","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和禁锢,在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科学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极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回顾党中央在延安13年的历史,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使"几乎不可想象的"胜利变为现实,就是因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取得重大进步和重大成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事实证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观点,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科学道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本质。1944年9月,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深刻阐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性质宗旨没有变,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奋斗目标没有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特征。1939年2月,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成为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集中体现了上下一致、共克时艰的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伟大品格和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立身立业的重要根基。

三、延安精神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力量之源精神之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蕴含其中的宝贵经验和精神智慧,是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力量源泉、精神宝库。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做拥护"两个确立"的表率。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我们党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根本所在。延安时期,我们党之所以能在极其困难的境遇下不断发展壮大,根本原因就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达到了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进入新时代,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改革创新的表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凝结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延安时期,毛泽东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历史方位,推进改革、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立足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在工作中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真正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不忘初心使命,做坚持人民至上的表率。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1945年,党的七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作为党的宗旨写进党章,科学回答了共产党人"干什么""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把群众的困难和诉求记在心里,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时问计于民、事事问需于民、处处问政于民,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四是强化责任担当,做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表率。我们党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通过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也必将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不惧风浪、直面挑战,凝心聚力勇向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延安市委政策研究室)

国资央企的系统性重塑和革命性变化

姚焕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资央企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为工作主线,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国资央企革命性锻造、系统性重塑、全方位再造,党对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领导力掌控力大为增强,国企党建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根本扭转,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有力彰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更加成熟定型,探索开创与我们党集中统一领导优势相适应、组织动员优势相衔接、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相协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国资央企改革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深度结合提供国企方案。

一、重塑国资央企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地位作用,强化国有经济主导和战略支撑作用,凝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强大思想共识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在党和国家事业中极端重要地位作用,系统构建国有经济发展"四梁八柱"。功能定位上,首次将国有企业由"经济基础"一个基础上升为"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两个基础,立足新发展阶段赋予国有经济发挥"战略支撑作用"重大使命;战略目标上,提出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五力"重大论断,明确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发展路径上,推动由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两个并重"根本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经济原创性系统性重大论断,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是什么、做什么、怎样做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彻底粉碎抹黑、唱衰、西化、分化国有经济的图谋和舆论土壤,推动国有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中做强做优做大,有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顶梁柱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净利润分别增长倍和一倍,累计贡献全国1/8的税收收入,96家国有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国有企业4000万名职工、1000万名党员,中央企业1200万名职工、近500万名党员,全力投身脱贫攻坚、"六稳""六保"、疫情防控、能源保供、应急处突等大战大考,充分展示关键时刻冲得出拉得上、危急关头顶得住打得赢基本队伍形象,极大凝聚深化社会各界对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思想共识,充分认识到党的执政安全,一靠人民军队捍卫领土安全,二靠国资央企捍卫经济安全,国资央企就是党在经济领域的钢铁长城。

二、重塑国资央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价值追求,强化践行"两个维护"思想行动自觉,党对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的领导力掌控力大为增强

国有企业由党而建、跟党创业,天然具有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基因。过去一段时间,社会上甚至少数国资央企负责同志,强调国有企业经济属性多、强调政治属性少,特别是没有把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政治要求具体化。党的十九大以来,国资央企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思想、制度和纪律上破立并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国资央企全部工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政治要件、第一议题,把做到"两个维护"要求具体化并纳入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和党建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按照有没有学习研讨、有没有贯彻措施、有没有督导推动、有没有跟踪问效"4项标准"督促跟踪落实,及时纠偏纠正贯彻落实打折扣搞变通问题,及时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典型案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资央企大学习大普及大落实。国资央企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充分认识到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根本就在于全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国资央企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坚定成为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的"经济部队"。

三、重塑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领导国有企业的治理架构,强化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开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道路

好的公司治理必须紧密结合基本国情、紧密结合发展阶段、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我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高度统一的治理架构,决定了国有企业治理架构也必然是党的领导、公司治理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有机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提出建立以"两个一以贯之"为根本原则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有力打破"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范式束缚,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新境界,极大坚定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自信。党的十九大以来,国资央企坚守党的领导不能削弱、国有资产不能流失两条"底线",在完善公司治理中推动加强党的领导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体制上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进一步确立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制度上推动《公司法》修改、完成党建进章程;组织上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全覆盖;机制上明确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程序,推动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作用发挥;实践上探索构建"六个有机统一"融合体系,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与企业决策、监督、组织、责任等机制衔接贯通起来,推动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和公司其他治理主体依法行权履职有机统一,推进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和市场化选人用人有机统一,推进党组织设置与企业组织架构运行有机统一,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统一,推进党内监督与企业内部监督有机统一,推进党建责任与经营责任有机统一,切实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实践探索成功经验证明,公有制经济能够同市场经济高度融合,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统一,国有企业成为有活力有效率的新型市场主体,这是我们党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四、重塑国资央企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强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持续巩固发展

腐败问题危及党的执政根基,国有企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财富,必须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决不能搞小了、搞垮了、搞没了,坚决铲除腐败滋生土壤,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一刻也不能放松。过去有段时间,国有企业腐败问题时有发生,少数企业领导人员被"围猎",以权谋私大搞利益输送,更有甚者为谋求个人政治资本,搞攀权附贵、结党营私,严重威胁党和国家政治安全,严重损害国资央企政治生态。党的十九大以来,国资央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从严抓好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坚决查处一批"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件,严肃通报一批顶风违纪、不收敛不收手问题,集中整治一批境外腐败、利益输送、设租寻租、化公为私、"影子股东"等靠企吃企问题,扎紧织密重点领域防治腐败制度笼子,国资央企政治腐败和经济腐败勾连交织问题有效查处,赤裸裸利益输送和肆无忌惮贪腐行为明显减少,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政治生态发生根本性转变并持续向好,为中央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五、重塑管资本管队伍管党建有机统一的国资监管体制,强化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能力,推动国资监管与党的领导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有机衔接

执政党手中如果没有资源、没有队伍,执政就是空话。深化国资监管体系改革,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必须同时管党建管队伍,如果不管党建,资本也管不好、队伍也不会有战斗力;如果不管资本,党建也落不了地、队伍也管不好。党的十九大以来,国资委党委统筹管资本管党建管队伍,把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监管职责和负责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三项职责"统一起来,把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强党建等多重监管目标统筹起来,探索构建与我们党集中统一领导优势相适应、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相配套、社会组织动员优势相衔接的中国特色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按照"一盘棋""大格局"思路,构建中央、省、市国资监管机构上下联动工作机制,理顺央企集团和直属机构党建领导指导责任,建立经营业绩、党建责任、领导班子有机衔接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和激发社会主义企业家队伍活力,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实现优化调整,进一步向战略性关键领域、优势产业集聚,培育了一批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锻造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极大增强,服务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用更加彰显。

(作者为国务院国资委党建工作局(党委组织部、党委统战部)局长(部长))

着力优化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邢善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20xx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抓好换届工作,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配备结构优功能强的好班子。我们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抓好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工作,全面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

一、深入贯彻落实"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是第一位的"重要要求,切实把政治素质过硬的干部选进领导班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政治标准,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政治标准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领导班子建设树起了时代标尺。在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中,福建省委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突出了解领导班子和干部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态度、具体行动,了解领导班子和干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提出的"四个更大"重要要求的具体举措、实际效果;综合运用政治表现"首问"、政治素质正反向测评等方法,着力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对政治上不合格、存在"七个有之"等问题的一票否决。

评价一个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首先要看政治功能强不强。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必须严把政治标准这个硬杠杠,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察,深入了解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觉悟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重点看是否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否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否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对党中央定下来的事情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务求实效;是否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否在急难险重任务、重大风险考验面前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忠实履职、担当作为;是否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综合运用日常了解、调研谈话、核实甄别、分析研判、"凡提四必"、以事察人等有效办法和手段,把年度考核、蹲点调研、谈心谈话、巡视巡察、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情况结合起来,深入考察识别干部的政治素质,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二、深入贯彻落实"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重要要求,始终围绕事业发展需要选干部配班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选干部、用干部,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人岗相适,做到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最合适就选什么样的人。这次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正值"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新一届领导班子任期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起步阶段,担负着具体组织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任。福建省委着眼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着眼于顺利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根据各市县发展定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不同特点,精准选配具有相应专业素养、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强的干部。

领导班子结构优不优、功能强不强,关键看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否在推动事业发展中发挥有效作用。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必须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和事业需要,把研究人与研究事结合起来,不简单看干部学过什么、干过什么、分管过什么,更要看干部干成了哪些事、干得怎么样、管得好不好,精准选配既有领导才干又有专业本领的干部,以班子成员优化配置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强化领导班子配备比选择优,在酝酿干部时,每个岗位拿出多名人选,开展岗位匹配度分析,充分考虑地方发展需要,做到依事择人、人岗相适。健全领导班子培养储备机制,根据不同地方发展需要,分门别类建立专业化领导干部储备库。完善领导班子交流调配机制,打通机关、高校、国有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领导干部的交流渠道,注重从各个领域选拔优秀人才,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

三、深入贯彻落实"重中之重是选好配强'一把手'"重要要求,突出选优配强党政正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重中之重是选好配强"一把手","一把手"选得好,整个班子的面貌就会好。"一把手"是一个班子的"领头雁"、主心骨,其政治能力、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等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在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中,福建省委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注重选拔政治过硬、经受斗争考验、驾驭局面能力强,特别是经过多岗位扎实历练,具有下一级党政正职经历的优秀干部担任党政正职;综合考虑年龄、经历、专长等方面因素,努力实现党政正职合理搭配、优势互补。

党政正职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选好配强了,就能够把整个班子带起来,推动一方发展。选配党政正职,必须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注重选拔具有重大斗争经验、经历过复杂环境考验的干部。党委书记要注重选配综合决策和驾驭能力强、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的干部;政府正职要注重选配熟悉经济和社会治理工作,善于依法行政、改革创新、抓落实能力强的干部。注重优势互补选配党政正职,做到知识能力相长、经历经验互补、性格气质相容。

四、深入贯彻落实"处理好满足班子结构性要求与能力素质要求的关系"重要要求,统筹抓好优秀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配备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工作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重视班子的优化配备,增强整体功能,防止结构"硬"、功能"软"。选拔配备政治过硬、能力突出、干部服气、群众满意的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有利于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有利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福建省委始终坚持结构服从功能、数量服从质量,加强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日常培养、战略培养,避免急用现找、降格以求。在这次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中,福建省结构性干部配备均达到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有效增强。

优化结构是为了增强功能、推动工作,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把关。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结构"达标"而降低标准、硬凑数量,这样不仅影响班子整体功能,而且会影响事业发展。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必须着眼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大力培养选拔政治过硬、历练扎实、业绩突出,特别是在艰苦复杂环境、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磨砺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分考虑人选成熟度和岗位匹配度,积极选配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确保选出来的干部能扛重活、打硬仗。落实常态化配备目标,建立动态预警监测机制,定期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空缺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及时掌握年轻干部与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配备现状,在结构性人选出缺时及时补充调整。

五、深入贯彻落实"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重要要求,着力抓好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要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专业化水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水平,强化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福建省委大力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召开市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举办县、乡党政正职专题培训班,抓好新任职领导干部培训,推动各级领导班子高效运转、形成合力,跑出加速度、干出新业绩。

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持续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作为一个整体,学好用好《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鲜活教材,推动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对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不断提高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水平。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强化正向激励,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深入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奋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走在前开新局

李干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山东视察指导,为山东发展把舵领航、指引方向。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把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努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更高标准要求建设人才强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把握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深刻领会把握人才事业发展"八个坚持"的规律性认识,科学谋划全省人才工作总体目标和战略布局,不断塑造人才发展新优势;深刻领会把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主动考虑国家需要山东做什么、山东能为国家做什么,积极融入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布局;深刻领会把握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的重要任务,强化人才自主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让更多"千里马"在创新创业赛道上竞相奔腾,努力推动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走在前、开新局。

在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上走在前、开新局。对标国家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注重谋篇布局、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2+N"人才发展雁阵格局。一方面,发挥济南、青岛"头雁"作用,全力创建国家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努力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战略支点。另一方面,做好人才发展协同联动大文章,鼓励各市依托各类园区、平台,塑造一批富有创新创业活力的人才集聚区,形成"群雁齐飞"阵势,全面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

在打造一流人才队伍上走在前、开新局。坚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要任务,着力发现储备、培养用好战略科学家,着力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着力集聚和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着力建设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同时,全面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乡村振兴、卫生健康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在支持服务上一视同仁,切实形成各类人才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在打造一流人才载体平台上走在前、开新局。把握战略主动,实施人才平台"提能造峰"计划,搭建一流高教平台,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对人才的承载作用;布局一流科研创新平台,争创济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打造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主动承担更多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强化科研攻关,加速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在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上走在前、开新局。对标国际一流、国内领先,加快建设全要素集聚、全链条支撑的创新生态圈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积极构建产业、市场、法治、人文最优的人才生态。坚持在管理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采取"最优加一点"方式,创新普惠性与个性化、特殊性相结合的服务政策,健全更加科学的管理体系、更加公正的评价体系、更加鲜明的激励体系,让广大人才在山东安心工作、顺心发展、舒心生活。

二、推动广大人才在强省建设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以更大人才优势厚植发展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并强调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目标方向。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引领全省广大人才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担当作为、建功立业,不断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

推动广大人才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当先锋、作示范。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用好一流人才是关键。广大人才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我们注重引导人才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应用牵引,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中分析凝练科学问题,把齐鲁大地作为科研的试验田。对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鼓励他们主动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创新任务,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科技领域,开展原创性、引领性、基础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坚决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动广大人才在服务重大战略需求上当先锋、作示范。确保重大战略落地见效,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是重要支撑。当前,山东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叠加集聚,为广大人才发挥作用、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我们注重引导人才心怀"国之大者",聚焦服务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前瞻性谋划和规律性思考,提出可行可达的意见建议,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鼓励支持更多人才下沉到重大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海岸滩涂中摸需求、解难题、促发展,把科研论文写在广袤的齐鲁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强省建设中。

推动广大人才在助力重点产业蓬勃发展上当先锋、作示范。产业是经济社会的重要引擎,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无论是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还是改造提升高端化工、现代轻工纺织、现代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等传统产业,都迫切需要一大批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才。我们注重引导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把脉问诊",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开方抓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山东做强链条、做大集群、做优生态。

推动广大人才在引进培养人才团队上当先锋、作示范。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是山东发展的潜力所在。引进培养人才不仅要靠政府的推动,也要借助广大人才的力量,做到"以才引才、以才育才"。一方面,着力引导广大人才当好"伯乐",讲好山东故事、传递山东声音,积极举荐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为强省建设注入澎湃动力。另一方面,鼓励广大人才当好"导师",对胸怀抱负、具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悉心爱护、精心培养,多为他们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对初露"荷尖"、敢于突破的优秀青年人才,多让他们挑大梁、当主角,在创新创业大舞台上经受磨砺、锻炼成长,切实形成"人才发现人才、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生态。

推动广大人才在严谨治学、立德笃行上当先锋、作示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引育人才、评价人才,首先要严把品德关,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出来、用起来。我们注重引导人才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专注于自己从事的领域,潜心科研,追求真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始终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自觉抵制学术不正之风,带头培育严谨求实的科学文化。

三、健全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以更强制度供给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并强调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推动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走在前、开新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让更多人才汇聚齐鲁、创业山东。

扛牢人才工作责任。完善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体系,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健全"一把手"抓重要人才项目、重大人才工程、重点人才引进的工作机制。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重点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年底组织考核"晒成绩"。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推动相关领域人才工作塑成优势、创出品牌。

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常态化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发挥好"山东省人才之家"凝聚人才、服务人才作用。省级层面建立"三个一"帮包机制,每名省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一名高层次专家、一个高能级平台、一个重点人才项目,倾力解决人才遇到的各类问题。

保障人才优先投入。坚持"财为才用",强化省市县三级人才建设资金统筹整合,提高投入产出比,集中力量办大事。完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机构支持人才发展,实现人才资源最优配置。

营造爱才浓厚氛围。持续扩大"齐鲁杰出人才奖"影响力,探索设立科学技术青年奖,表彰奖励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讲好人才故事,让人才在齐鲁大地备受尊崇。

山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需要人才、呼唤人才,也必将成就人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新高地,不断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陈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20xx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济南市三涧溪村视察,强调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济南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一、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不断健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体系、政策体系、责任体系,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同向发力。

坚持目标导向,统筹规划布局。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部署后,济南市把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各级党委"一把手工程",按照清零、倍增、提效"三步走"思路,从薄弱村空壳村抓起,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一年一个攻坚计划、一年接着一年干。20xx年,153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实现全部"摘帽";20xx年,全市超过90%的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平原、山区、沿黄等不同特点,长远"谋篇布局"、分年度"落子实施",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有没有"向"强不强"转变。

坚持需求导向,推动政策集成。从基层需求出发,协调11个部门明确土地、金融、人才等31条措施,专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五年来,通过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社会资本助力,累计投入9亿余元,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新项目1278个,并培育农业经理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万人。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加大整合力度、提升执行精度,确保为基层所需、受群众欢迎。

坚持效果导向,实施精准考核。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乡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作为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县乡党委聚焦资源下沉、产业培育、干部激励等关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拿出系统集成措施,整体推进、攻坚突破,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是对各级党组织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重要检验,要通过构建以效果为导向的村级集体经济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激励效应,凝聚整体合力。

二、突出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根本目的

坚持把组织群众、共建共享贯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过程,让群众行动起来、参与进来,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生机活力。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把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整合起来,让群众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抱团"合作。五年来,累计培育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685家、村庄覆盖率达%,村集体年收入平均增加万元,带动万农户年均增收4000元,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一批优势产业做优做强。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合作社越来越成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载体,我们将进一步构建"县级组建合作社服务平台-乡镇成立合作社联合社-村级领办合作社"的推进体系,增强合作社发展的带动能力,着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密切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群众共享成果。围绕建立村集体与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探索形成4种模式:村集体为群众提供有偿、微利的生产性服务,降低家庭经营成本;村集体为市场主体提供劳务输出服务,提高群众工资性收入;群众以土地、技术、资金等入股集体经济项目,获取财产性收入;规范集体收益分配,统筹用于扩大生产、公益投入、成员分红。目前,全市%的村初步形成"土地流转+劳务就业+股份分红"的增收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积极构建集体经济与农户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机制,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要规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通过"分好蛋糕",让群众真正成为受益者。

规范资产使用管理,接受群众全程监督。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创新"主题党日+阳光议事",每月固定一天晾晒财务、通报工作,对集体项目投入、开发建设全程公开;对经济活动活跃、资金量大的,实行村民委员会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账管理,确保群众清楚、干部清白。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要发挥好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监事会作用,保障群众参与决策、管理、监督的民主权利,确保集体利益和群众权益不受侵害。

三、激活资源产业支撑作用,把整体推进提升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县域、镇域经济为依托,打好外力输血、自我造血、抱团活血组合拳,不断激活农村各类资源产业要素潜能,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

强化外力"输血"。坚持多渠道引水蓄水,让更多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聚集。派干部"蹚路子",每两年选派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8633名市县干部接续帮扶,实施产业项目9869个,带动1384个村平均增收万元;引人才"育苗子",回引2917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选聘3775名大学生"乡村振兴工作专员"到村任职;建项目"搭台子",做优做强大葱、玫瑰、生姜等十大特色产业,把项目交给村集体实施,建成130个省级以上产业示范园。整体推进提升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必须聚焦人、地、钱等关键要素,持续畅通各类资源向农村流动的渠道,以资源集聚下沉"赋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推进自我"造血"。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三资"清理,累计清理不规范合同万份,清缴款项亿元,村均直接增收9万元,清出了正气、理出了资源。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推广物业经济、三产融合、社会化服务等10种模式,推动集体经济从产中环节向全产业链拓展,向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延伸,全市生态循环农业达139万亩,优势产业核心基地超过70万亩。随着农村改革逐步深入,要统筹用好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资源集中、要素激活、产业集聚,不断释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潜能。

实施抱团"活血"。以大村强村、龙头企业等为重点,以组建联合党委为基本形式,选取1526个地域相邻、产业相关的村,打造形成180个强村带动型、产业聚合型等"党建联合体";选取1226个村稳步实施建制调整,统一配置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取得了"1+1>2"的叠加集群效应。抱团发展是小而散的村突破资源、区位等客观制约的好办法。要尊重群众意愿,以组织为纽带,积极推进组团式、片区化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推动更多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连成片、抱成团、攥成拳。

四、强化村党组织引领作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动能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锻炼队伍、建强堡垒的主战场,持续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打开视野选能人。把优化提升带头人队伍作为重中之重,创新"头雁指数"量化评价体系,实施在外能人回引、本土人才挖掘、退役军人择优选拔、大学生递进培养"四个一批"计划,对不适应或不适合的及时调整。近年来,累计调整190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回引9240名在外创业人员、退役军人和1333名大学生进入领导班子。去年换届后,村党组织通过"开门第一事",实施产业项目3484件。选好一个带头人,能带富一个村。要抓住带头人这支关键队伍,打开视野、大胆选用,真正让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优秀人才带领群众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正向激励筑堡垒。着眼激励村党组织担当作为,20xx年起每年开展一次村党组织"乡村振兴大比武",村村看项目、赛实绩,对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突出的村命名为"头雁实训基地",选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为"头雁导师",制定并落实业绩奖、星级奖、晋位奖、集体收益增幅奖,累计推动2400多个村党组织晋位升级、556个软弱涣散村整顿转化。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要持续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夯实筑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战斗堡垒。

健全机制防风险。围绕加强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试行),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事项纳入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建立合同监管、项目竞标、资产开发、收益分配等10余项规范流程,严防"微腐败"问题;对具备条件的村,支持组建"管办分离"型经营实体,推动更好地对接市场、融入市场。村级集体经济本质上是经济问题,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持续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法人治理、经营运行、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机制,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中共济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

宋雄伟刘颖

政治素质是干部素质的核心,也是干部履职的首要条件。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应有的政治素质,在复杂的环境中,面对各种利益诱惑,面对各种"围猎",面对各种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往往就很难挺得住,甚至会丧失政治立场和道德底线,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只有严把政治关,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选拔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干部,才能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考准考实干部是否信念坚定

信念坚定是干部政治素质的首要标准。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首先,要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是检验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为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实践的。考准考实干部是不是对党忠诚,革命年代要看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和平时期也有明确的检验标准,即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是否有政治定力;是否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否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诱惑。这种检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看长期表现。

其次,要坚定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坚定理想信念,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考准考实干部是否坚定理想信念,重点看是否带头学理论、强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是否清醒认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存在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真理信金钱,歪曲、篡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是否存在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其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问题;是否存在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等现象。

二、考准考实干部是否站稳人民立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考准考实干部是否站稳人民立场,重点要看能否清醒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着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和环境等美好生活方面的需要;能否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真正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经济上朝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进,政治上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文化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社会上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生态上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产品;能否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从人民利益出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能否在思想上尊重群众、依靠群众,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为群众做实事,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险重任务中豁得出去,深入基层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同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能否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工作,最大限度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能否持续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的途径方法,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汇集民智民力,善于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方式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自觉行动。

三、考准考实干部是否胸怀"国之大者"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领导干部要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形势,既要坚持胸怀"两个大局"的两点论,也要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点论,切实扛起这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解决好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

考准考实干部是否胸怀"国之大者",要看干部能否毫不动摇坚决捍卫、坚定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能否在部署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工作,在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时,自觉同党的政治路线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能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科学、制度执行力不断提升,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体制机制保障;能否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能否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强化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四、考准考实干部是否严守政治纪律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必须严明政治纪律,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含糊,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考准考实干部是否严守政治纪律,重点看能否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否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通过严明政治纪律带动党的其他纪律严起来;能否坚持"五个必须",严肃查处"七个有之"问题,把政治上的两面人及时辨别出来、清除出去,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攫取政治权力、改变党的性质,坚决防止山头主义和宗派主义危害党的团结、破坏党的集中统一;能否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为人公道正派,破除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等封建糟粕,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能否坚决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狠刹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不正之风;能否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着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五、考准考实干部是否政治能力过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负责一方面工作,必须做到观察分析形势要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工作要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问题要防范政治风险。

考准考实干部是否政治能力过硬,要看干部是否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否善于从政治上研判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做到一切服从大局、一切服务大局;是否有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容易诱发政治问题特别是重大突发事件的敏感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意识形态领域各种错误思潮、模糊认识、不良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是否在编制发展规划、推进法治建设、制定政策措施,以及部署各项工作时,严格遵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没有任何偏差;是否有过硬的风险处置能力,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转换通道,防止非公共性风险扩大为公共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演变为政治风险;是否具备斗争精神,敢于亮剑、善于斗争,发现违反政治纪律、危害政治安全的行为坚决抵制,做勇于斗争的"战士",严防对挑战政治底线的错误言论和不良风气听之任之、逃避责任、失职失察。

政治素质属于人的内在品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复杂性和迷惑性。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视,从实质上把好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走过场。要准确把握干部政治素质的标准,创新系统化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方法。要坚持知事识人、以事察人,让政治素质考察的过程具体起来。要加强综合分析,以事实事例为支撑对干部政治表现准确画像,避免空洞化、格式化、概念化。

(作者分别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加强干部专业化培养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

朱立军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强化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着力增强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使广大干部的素质能力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事业发展需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安徽省宣城市坚持把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紧盯需求侧、发力供给侧,持续探索干部专业化培养的有效路径,着力实现干部成长与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并进。

一、坚持点线面结合,源头测需、精准把脉

紧扣高质量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需求,提高专业化培养的契合度。一是"点"上定题。坚持把党中央和省委部署的重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作为干部专业化培养的主攻方向,结合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科学设置年度培训计划、主题和内容,探索试行领导点题制。今年以来,共设置了工业强市、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等6个培训班次,其中市领导点题办班3期。二是"线"上梳理。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每半年对干部培养锻炼情况进行一次梳理,制定重点关注干部培养锻炼计划和专业化需求清单,实行建档入库。三是"面"上征集。突出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年初即征集各单位办班计划和选派干部实践锻炼意见,并通过一线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专业化需求。

二、坚持多向度发力,整合资源、做优供给

积极整合利用各方面资源,推动专业化培养内涵式发展。一是深挖特色资源。深化市、县党校一体化和县级党校分类建设,挖掘整合全市革命历史、传统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资源,构建形成以新四军军部旧址干部现场教学基地为龙头的干部教育培训阵地,精心打造以市级为统揽、7个县(市、区)差异发展的一体化教育资源配置体系,形成以57门精品课程、64个现场教学点、5条现场教学路线为支撑的特色教学模块,为干部专业化培训提供多品类"菜单"。二是外拓培养路径。把干部培养锻炼放到长三角一体化大坐标中思考谋划,从理论、实践和学术层面全方位向"东"接入,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11所高校科研院所和松江、无锡、常州、杭州、湖州等地,就干部教育培训和跨区域选派干部双向挂职锻炼等建立常态化合作。三是建强实训平台。统筹考量沪苏浙等先发地区和城市不同主体功能与产业定位,以及宣城"2+8"特色优势产业、"双招双引"、信访维稳、乡村振兴、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吃劲"岗位,打造门类齐全、功能配套的实训平台体系,设置21个订单式实践培养项目。

三、坚持集成式推进,分类设计、靶向培养

充分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提高专业化培养的针对性。一是构建"1+N"培养体系。即以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为牵引,分类制订若干专项培养子方案,系统推进落实。今年,结合换届后干部队伍实际,针对党政正职、专业干部、优秀年轻干部、新任职干部等不同对象,分类实施头雁领航研修、重点任务专修、结构性干部优培、年轻干部青训、任职适岗实训等培养计划。二是实施"四个一批"计划。把实践培养作为重要渠道,针对干部不同经历和特点,通过在本地实践锤炼"内培"一批、到先发地区交流历练"外派"一批、到上级部门对口学习"上挂"一批、到基层一线摔打磨砺"下沉"一批等方式,打牢干部履职尽责的专业基础。今年将选派一批市直单位90后优秀年轻干部担任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择优选拔80后优秀年轻乡镇正职担任市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三是开展适配性培养锻炼。充分考虑干部岗位和专业需求,有效衔接对口锻炼平台,确保培养锻炼的方式、路径与参学参训干部精准适配。面向经济主战场,重点选派发改、商务、科技、经信等经济发展部门和开发区、园区干部参加学习锻炼;面向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选派数据资源管理、城管、民政、信访、人社、卫健等综合管理部门干部参加教育培训;面向基层一线,有计划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疫情防控、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艰苦复杂岗位摔打磨砺。

四、坚持全链条严管,规范流程、跟踪问效

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提高专业化培养的实效性。一是严把人选关。建立健全收益指数评价和匹配度评估机制,完善点岗调学、点名调训机制,充分考量人选发展潜力、岗位需求、任职经历、专业结构等因素,采取"推荐+点名"方式,将"硬调"和"调硬"结合起来,精准选调参学参训对象,防止"砍柴的不磨刀、磨刀的不砍柴"。二是严把过程关。强化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对党校主体班次实行"双组织员"制度,组织部门会同党校全程了解学员表现情况;对短期专题班,实行组织部门派员跟班学习制度,跟进动态、跟踪纪实。出台干部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以"学理念、学经验、学作风,找差距、找原因、找方法,提振精气神、提高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三找三提"活动,引导督促干部"身入"且"心至"、"做事"不"做客"。三是严把考评关。制发干部教育培训学员考核评价办法,采取即时评议、专家(专项)评议、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按所在班次全体学员前15%评定为"优秀"等次,后10%为"一般"等次,其他为"良好"等次。对跟班学习、实践锻炼干部,建立市领导、组织部门和干部所在单位负责人"三方点评"机制,实践期满进行综合盘点,由干部口头或书面报告体悟收获,相关领导作出点评,并结合干部各方面表现作出"精准画像"。考评结果记入干部实绩档案,作为选拔任用、岗位调整、职级晋升等重要依据。

(作者为中共安徽省宣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把人民至上理念贯穿组织工作始终

王忠义

20xx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北人民的关心和厚爱。全州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贯彻人民至上理念,用生动实践书写人心归聚、携手并进的海北组织工作篇章。

一、强化思想引领,把人民至上理念注入灵魂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不断厚植人民至上的思想根基。

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运用各级党校、"一县一基地"等各类教育基地,举办培训40余场次,开展宣讲1553场次,大力宣传一生为党、一心为民楷模的先进事迹,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了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价值追求。把党员教育管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州30个乡镇全覆盖设立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全面加强党章党规党纪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坚定不移地履行党章规定的密切联系群众义务。不断锤炼群众工作能力,先后开展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任职培训、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和农牧民党员冬春轮训,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培养计划,59名选调生全部到村任职,选派110名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下派588名干部开展"稳定'三农'工作、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下乡活动,在与群众话冷暖、唠家常、谈心声中,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

二、强化政治引领,把人民至上理念化为责任担当

组织部门作为党的政治机关,必须始终把人民至上理念践行到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中,把为人民谋利益的优秀干部选拔任用到最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把优秀分子发展到党内来,使各级党组织最大限度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干部最大限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扛牢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建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以抓基层、打基础、强服务为主要目标,在各领域选树了50个集组织、阵地、队伍、制度、保障、品牌建设等为一体的州级党建示范点,把583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持续深化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载体、完善服务制度,让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成为党掌握民意、赢得民心、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结合换届选举工作,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考察干部的工作机制,切实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广泛推行领导干部"联点服务"、在职党员进社区"承诺服务"、村社干部集中"坐班服务"等服务群众常态化模式,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问题3500余个,推行小微权力运行监督"334"工作机制,查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腐败案件22件,坚决惩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围绕发展聚人才,大力实施"西海英才"计划,争取人才开发专项资金255万元,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51名,培训各类人才2000余名。借助山东援青平台,深化"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和"院长+骨干医师"的教育卫生"组团式"帮扶新模式,创建名师、名医工作室,推动200余名专家人才下沉一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三、强化组织引领,把人民至上理念化为自觉行动

坚持把人民至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行动营造出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临时党支部13个,组建先锋队200余支,全州8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1万余名在职党员亮旗帜、扛责任,积极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带领群众开展防控工作,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整体态势。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产业发展、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等重点难点,深入开展州级领导"大调研、大督查、大落实"、党组织"为民办事在一线、化解民忧零距离"承诺践诺、党员"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请放心"岗位建功立业等活动,全面完成280项重点项目,全州803个党支部共办实事2143件,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1127次,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抓手,先后投入各类扶持资金亿元,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龙头企业+农户"等党建产业模式,培育出82个地方特色鲜明、农牧民参与率高、示范带动效应强的经济实体,全州21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保持在20万元以上,累计带动万余名群众致富增收。扎实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严格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建立防范和整治"村霸"问题长效机制,"百姓说事厅""红色大党委""七联共建""一核四治四微"等基层治理新模式逐步形成,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在基层治理中得到有效发挥,平安海北、法治海北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深化,全州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群众安居乐业。

(作者为中共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委常委、组织部长)

加强快递行业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索

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委两新工委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强调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好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江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做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作为组织工作重点难点课题,以快递业党建为突破口,围绕"谁负责""怎么建""力量弱""起作用"等重点问题,积极开展探索创新,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一、构建统得起、管得住的领导体系,提升快递业党建工作引领力

新业态具有智能化、数字化和平台化、去雇佣化等特点,新就业群体数量庞大、覆盖面广、人员结构复杂。加强这一领域党建工作,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关键要建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江苏积极构建地方党委负总责、组织部门(两新工委)牵头抓总、行业部门各负其责、街道社区兜底管理的领导体制。

党委高位定责。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就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作出统筹部署,将快递业党建纳入20xx年全省党的建设工作要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点;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提出明确工作要求,全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推进会作出具体安排。制定新时代江苏基层党建"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行动计划(20xx-2026年),将快递业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列为重点项目。出台关于推进全省快递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6个方面20条措施。从省管党费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省快递业党建工作。

行业聚力履责。建立全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专班,强化"行业抓、抓行业"工作机制,推动13个设区市依托邮政管理部门全部成立快递行业党委,59个快递业体量较大的县(市、区)同步成立行业党委,制定行业党委职责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探索行业党委实体化运作,通过抓大聚小和分级管理,将顺丰、京东、"三通一达"等67家龙头企业、区域公司、分拣中心党组织中的887名党员组织关系转至市级行业党委,实行"一对一"穿透式指导。设立快递业党建"工具箱",定期编发动态信息、特色品鉴,促进工作交流、倒逼责任落实。

试点先行落责。坚持试点-总结-推广步骤,确定5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整体试点市和5个快递业党建试点市县先行探索、重点攻坚。指导无锡市实施"红色物流·锡递先锋"领航、强基、先锋、关爱、赋能、助力"六大行动",深化党建引领快递示范城市建设;南通市出台加强快递行业党建工作七项措施,推动党组织扩量提质;盐城市推进聚"蜂"筑巢、暖"蜂"关爱、引"蜂"同行项目,打造盐阜快递先"蜂"品牌等,以点带面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二、构建广覆盖、深覆盖的组织体系,提升快递业党建工作组织力

快递员群体数量庞大、流动性强,其中有不少流动党员、"口袋党员",如何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是个难题。江苏坚持区域覆盖和行业覆盖相结合、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确保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覆盖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两找一核"摸清存量。在各级组织部门(两新工委)统筹下,通过邮政行业综合管理平台调取数据,从快递员中找党员;通过组织条线发动镇街、村居等力量,从党员中找快递员。两方数据汇总后,由组织部门进行比对核实,建立党建数据库。在各级党建微信平台开设专栏,公布信息登记二维码和党群服务中心相关信息。快递小哥党员通过"扫一扫"线上登记个人信息,线下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报到。经摸排,全省现有许可快递企业918家、分支机构1851家、末端网点万余个,快递员30余万名,党员1669名。

"四种方式"扩大增量。以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动单独组建48个品牌快递企业党组织;以快递物流园区为平台,推动组建18个区域联合党组织;以街道社区为依托,在经营网点组建36个网格化流动党员党支部。同时,由行业党委牵头,协调快递业集聚区、快递品牌企业及合作企业、机关部门、职业院校等,成立55个快递党建联盟,实行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用、产业联促,通过牵好"组织之线",实现"党员行千里、高飞不断线"。

"品牌建设"提升质量。推进快递企业党支部"标准+示范"建设,围绕有鲜明的品牌名称、有深刻的品牌内涵等"五有"标准,开展快递业党建品牌创建活动。规范党支部运行,选派360名党建指导员、公开选聘5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实现重点企业专人指导、初创企业有人联系、难点区域包干负责。按照"四级五专"专业化建设要求,抓好快递行业党务工作者能力培训、资质认证和激励保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大发展党员力度,今年上半年已发展15名快递员党员;探索设立快递小哥"先锋指数",推行"积分兑换"机制,发放"先锋红利",通过量化的办法引导快递员党员积极发挥作用。

三、构建重引导、强关爱的服务体系,提升快递业党建工作凝聚力

快递员群体以灵活就业为主,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相关保障欠缺,他们理应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享受者。江苏聚焦这一群体的内在需求和实际困难,以"面对面"走访、"心贴心"服务,打出关爱凝聚组合拳,努力使党建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切实增强快递员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展"百人万里行"体验式调研。省市县联动,集中组织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干部,采取谈心谈话、实地考察、共同劳动、沿途随访等方式,深入新就业群体中开展跟人跟车体验式调研,亲身感受"酸甜苦辣"、品尝"人生百味",从而摸实情、找问题、谋对策。其中,355人深入快递员群体,人均工作约3小时、接送单34件,总行程6600多公里;累计调研2994人,梳理问题建议607个,提出对策措施487条,收集诉求773件,即时解决478件。通过调研大家普遍感到,快递员不容易、不简单、不平凡。他们想什么、累什么、怨什么,需要有人关心关注;他们缺什么、盼什么、要什么,需要有人帮助帮扶。

实施"暖蜂行动"。建立"快递员-党员快递员-快递企业(经营网点、分拣中心)党组织-快递行业党委"诉求解决机制,制定全省快递行业集体合同参考文本,推进基层快递网点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建立行业党委和企业党组织、群团组织联动机制,向1万余名快递员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服务。开展快递工程专业职称评审和快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3070人获得快递工程专业职称资格,万人次参加技能培训。试行包容监管,在"6·18""双11"等快递高峰期,临街网点经城管备案,可临时占用公共道路。

创设"爱心驿站"。整合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楼宇商圈党建工作站、银行网点等场所,推动各市县至少打造一个集学习、休息、服务、问需、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同步打造N个党群服务站,形成"1+N"服务阵地体系,让快递小哥出发有提醒、途中有补给、末站可休整。目前,全省已建立7313个"小蜜蜂驿站",积极发挥暖人心、聚人气的作用。

培育"先锋骑手"。省级层面部署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先锋系列培育工作,选树一批"先锋骑手",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快递员"等一批先进典型。联合相关部门集成推出"小哥学堂""小哥医院""小哥银行"等"政策礼包",推动平台企业在评先推优、职务晋升、物质奖励、优先派单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切实提升先进典型的荣誉感、获得感。

四、构建内做强、外赋能的保障体系,提升快递业党建工作融合力

推动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是快递行业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江苏结合快递企业主营业务和不同需求,不断拓宽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路径,强化保障力、提升发展力、促进生产力。

为企业发展助航。建立党组织和企业管理层共同学习、定期沟通、重大事项会商等互动机制。围绕企业经营发展,广泛开展支部亮旗帜、党员亮身份、车辆亮标识、服务亮承诺活动,开展岗位竞赛、技能比武、建言献策活动,发挥党员职工在技术革新、项目攻坚、市场开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年,全省完成快递业务量亿件,实现业务收入亿元,培育超50亿元的快递企业3个,超100亿元的快递企业一个。

为乡村振兴增色。推进快递进村,深化"交邮合作""邮快合作""电商快递协同发展",依托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引导快递企业前置服务端、延伸服务链,实现村村通快递。推广"寄递+电商+农特产品+农户"模式,连云港市500多名快递小哥借助"农产品直通车"小程序,参与销售20余类产品,帮助农户增收超380万元。

为基层治理提效。发挥快递物流网点遍布城乡、快递小哥走街串巷的优势,开展"社情民意直通车""安全隐患随手拍"等活动。760名快递员根据负责片区到所属村(社区)党组织报到,积极参与社区巡防、反诈宣传、照料独居老人等志愿服务。先后组建35支党员突击队,冲锋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基层治理一线,累计收集治安线索、解决安全隐患7700件。越来越多的快递员听党话、跟党走,日益成为群防群治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

张冬云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20xx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先后六次发表重要讲话,为广大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锻造一支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是推动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保障。

一、要有忠诚骨气,做理想信念的笃行者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理想信念如火炬,又如明灯,引领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民政干部担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民政工作的好坏,事关民生事业、民生保障、民心向背,事关党的执政根基。必须牢固树立"民政部门是政治机关、民政工作是政治工作"的基本政治定位,不断补足精神之"钙",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牢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让理想信念真正触及灵魂、洗礼精神,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在平凡岗位上创出不平凡的业绩,切实做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年轻干部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学党史用党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赓续红色血脉,在贯通推进学党史与悟思想中,更加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立足新时代民政工作"三聚焦""三基"职责使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将民政工作作为筑牢基层社会治理根基的政治工作、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社会保障工作、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经济工作,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战略中找准定位落准棋子,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自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人民的大我之中,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对事不推诿、对人不抱怨、对己不放纵,沉下心来、扎下根去,做最好的自己,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二、要有为民底气,做造福人民的服务者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在各种指示批示中,"人民"二字强调得最多、分量最重。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的重要论述,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奋斗为了人民,始终做一名人民的勤务员。民政部门离人民群众最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是民生实事,件件与群众打交道,事事关系人民群众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年轻干部,不少都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缺乏对基层工作的深入了解,面对面与群众打交道能力不足,"机关气"多、但"泥土味"不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要主动跳出办公室这一方寸之间的舒适区,乐于扎根基层这一广袤无垠的新天地,做到"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

民政工作千头万绪,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是安徽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民政部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然。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推进会议要求,着眼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扎实推进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做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困难群众救助等省级民生实事,以及"年度购买30万份特困人员住院护理险""实施1000名孤残儿童助学计划"等10件为民实事,深入开展"为民惠企争模范"行动,找准"小切口"惠及"大民生"。年轻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老百姓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去办,决不能把为群众办实事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付诸笑谈中,努力让全省420万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让全省近3000万名民政服务对象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有甜头。

三、要有拼搏朝气,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赋予了民政部门更为光荣的使命任务,要求必须做好幼有优育、弱有众扶、残有善助、婚有和谐、老有颐养、逝有所安等工作。就安徽而言,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政工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就多项民政业务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期。但要清醒看到,如何实施好"十四五"全省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如何进一步解决老年人助餐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如何依法开展人口较大县城设置街道改革试点,如何大力推动康复辅具产业发展,如何更好发挥商协会在"三地一区"建设和"双招双引"中的作用等,检验着年轻干部的政治意识和使命担当,蕴含着施展作为的巨大空间。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年轻干部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拥有人生中最好的青春年华,正值干事创业的黄金期。要永葆蓬勃朝气,充满激情、斗志昂扬,坚决摒弃"佛系"心态、"躺平"做派,无论身处何地、位居何职,都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手的山芋,在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中学真本领、练真功夫。人的一生,有笔直坦途,有羊肠阡陌。要多点平常心、少点功利心,多一点镇定、少一点浮躁,树立不问前程埋头苦干的信心和决心,把自己交给工作,把进步交给组织,注重提升合和能力,涵养容人容事的气度和雅量,决不能小事不愿干、难事不会干、大事不能干,志高才疏、眼高手低。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刻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牢记"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的警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四、要有攻坚勇气,做奋勇争先的奋斗者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面临的困难也明显增加,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压力较大,给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带来了许多挑战。同时,虽然近年来我省民政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连续9年在民政部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的充分肯定,但与沪苏浙等发达地区相比,一些方面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今年我们提出"全国民政走前列、省直机关争一流"目标,这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敢闯敢试干事业,是年轻干部最为难能可贵的优点。要进一步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工作上要树立"见任务就上、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见先进就学"的心态和干劲,敢于同先进比高下,敢于同自己"过不去",坚决打破安于现状、小进则满思维,绝不满足于一般化、过得去。要始终保持危机意识和本领恐慌意识,增强"补钙加油、补课充电"的急迫感,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成为拥有专业水准和行业高度的现代民政干部。要强化精品意识,努力把大事难事做好做稳,小事易事做精做细,依靠胜过他人的"金刚钻",做好优于他人的"瓷器活",成为各个岗位上的"中流砥柱"。

五、要有浩然正气,做清正廉洁的明白者

年初播放的电视专题片《零容忍》中,披露了某地不动产登记中心交易管理科95后干部,通过伪造收款事实等方式侵吞公款近7000万元,用于消费挥霍和买房的案例,再次为教育年轻干部走好"清廉路"敲响了警钟。民政资金都是老百姓的"吃饭钱""救命钱""看病钱",一分一毫都不容贪占,这是原则,更是底线。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亲朋好友,都有喜爱厌恶。年轻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清醒的自律意识,清醒认识自己肩负着组织重托和人民期望,珍惜政治生命、珍惜人生,多算算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守住廉洁从政的底线,自觉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涵养敬畏法律之心,增强依法用权意识,自觉把法律当作信仰和行动准则,坚决做到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做到见贤思齐,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提醒,自觉净化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守住道德底线、法律底线、纪律规矩底线,做对党忠诚的人、做有担当的人、做有本事的人、做爱民的人、做干净的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矢志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安徽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深入推进机关党建研究

薛荣

在今年1月21日召开的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研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党建研究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机关党建研究是党建研究的重要领域,是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做好机关党建研究,要始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到举旗帜、寻规律、促发展。

一、高举旗帜,把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建研究要牢记初心使命,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机关党建研究必须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善于从政治上谋划和开展机关党建研究,把政治要求贯彻到机关党建全过程各方面。

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机关党建研究的根本指针。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研究涉及机关党的建设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准确把握新时代机关党的建设的使命任务、职责定位、原则方法等,确保机关党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突出机关党建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把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机关党建研究的重大课题,从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党内政治文化、提升机关党员政治能力等方面,深刻阐释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时代内涵,提出具体可行、科学规范的路径对策,让机关党建的政治底色更加鲜亮。

坚持把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机关党建研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我们奋勇前进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机关党建研究要加大党建科学体系研究,在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有力传播者。

坚持把捍卫"两个确立"作为机关党建研究的实践路径。"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机关党建研究必须把捍卫"两个确立"作为根本政治任务,着力发挥机关党建研究优势,深入阐释"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不断推出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山西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山西人民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植入了红色基因,传承了精神血脉,也为党建研究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和精神养分。我们要用好用活这些红色资源,让机关党员干部接受更加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

二、追本溯源,探寻规律

机关党建研究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深刻洞察机关党建工作发展脉络和规律特点,在传承中创新、在总结中提炼,才能使研究成果具有历史的维度、思想的深度和实践的温度。

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机关党建的智慧和力量。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在机关党建研究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涵养历史思维。机关党建研究要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理解感悟,总结研究机关党建理论与实践的历史经验和深刻启示。要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的重要论述,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期间一以贯之的关于机关党建的探索实践和创新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从而深刻领悟和完整把握机关党建的特点规律。

要把握客观规律利器,从工作实践中辨析机关党建的本质和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机关党建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党建和业务、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建章立制和落地见效、继承和创新五对关系,这既是机关党建的重大实践要求,也是深入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因此,要把党建研究作为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要加强机关党建的制度研究,聚焦机关党建的制度构建、完善、存在问题及创新做法,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立足现实,促进发展

开展机关党建研究,必须立足机关工作的现实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回答机关党建发展中的问题、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断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

当前,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山西最鲜明的主题、最激扬的旋律。加强机关党建研究,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机关党建研究的价值所在。通过开展机关党建研究,准确把握高质量机关党建与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统一关系,总结探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必须着眼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在如何进一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如何更好发挥机关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如何构建机关党建工作矩阵等方面,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走出去、走下去,到一线找问题、在基层找答案,深入开展课题攻关。

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持续根据形势情况变化,跟进研究探索,反复思考提炼,不断修正观点,加大成果转化力度,最终形成切实管用、解决问题、服务工作、可以推广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机制。

必须通过理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以研究成果推动工作实践,强化党建在推进中心工作、落实重大任务中的政治统领、督促落实、监督保障作用,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保障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工委副书记)

提高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效

丁同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不动摇,特别是聚焦"人、治、物、效"等重点,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引领乡村振兴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一、紧盯"人"这一根本,抓班子强队伍,推动干部群众凝心聚力

三门峡市以政治建设为根本,紧盯基层干事创业中"人"这一关键,着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凝聚党员群众"一条心",激活乡村振兴"一盘棋"。

配强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以乡村两级班子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充实一批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储备了骨干力量。换届后,乡镇领导班子年龄、文化、专业、来源等结构持续优化,35岁以下班子成员占比达到%,有两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占比%;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学历实现一降一升,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党支部组织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制度,在全市413名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中,深入开展"五带"(把支部带强、把支书带优、把党员带好、把发展带快、把群众带正)活动,切实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的"尖兵"作用。

发挥党员群众主力军作用。深入开展农村党员"积分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党员管理制度创新,用"小积分"引导党员发挥"大作用",推动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防汛抗灾、产业发展等工作中当模范、作表率。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组织评选乡村实用人才1000名,选拔乡村科技员400名,建立5000余名优秀农村青年乡土人才库,吸引返乡创业2319人,发放担保贷款7519万元,不断繁荣壮大"回归经济"。坚持农民群众主体地位不动摇,开展"提能力转作风破难题解民忧"专项行动,尊重群众意愿、破解群众难题、保障群众利益,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立足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乡村的内生动力。

提升基层干部善担当能力。深入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计划,先后举办全市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培训班、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驻村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等,不断增强干部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干事创业的能力。创新开设"三门峡干部论坛",常态化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代表围绕基层党建、班子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内容上讲台、谈工作、展形象,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主题举办村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推动基层干部在"比、学、赶、超"中相互促进、全面提升。

二、紧盯"治"这一核心,抓改革建机制,推动治理能力提档晋位

三门峡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成立基层组织建设、"三零"村(社区)创建等工作专班,加强对治理主体的整合统筹,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激活自治原动力。强化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健全村级配套组织,构建起党建带团建带群建机制,统筹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资源配置和使用,推进队伍共建、资源共享、治理共抓、服务共融。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全市1211个行政村全部制订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四会"群众组织覆盖率达到100%,构建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民事民督、民事民管"的新格局。

强化法治硬实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以村"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村民小组组长等为重点,为每个行政村培养5至8名"法律明白人",普及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维护群众权益。增强乡村法治力量,全面推行乡镇派出所所长兼任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和优秀驻村党员民警(辅警)兼任村"两委"成员制度。开展以解决群众问题、化解群众情绪和树牢干部服务群众意识、树立群众守规守法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双解双树"活动,实现了信访形势持续扭转、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的目标。

提升德治软实力。以党组织关怀凝聚群众,建立村干部"四必到四必访"、值班服务等制度,每年为每村拨付困难群众关爱基金,把组织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引领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善行义举榜""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注重典型引路,开展"好少年、好青年、好父母、好媳妇、好婆婆"为主要内容的"五好"选树活动,通过用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先进事迹带动人、影响人,激发群众向上向好、向善向美的内生动力。

注入"数治"驱动力。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推行"智慧城市"建设,上线运行"12345"政府服务热线、"线上三门峡"APP等50余项应用平台,推动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促进治理数字化、服务在线化。充分发挥农村(社区)远教站点覆盖面广的优势,通过硬件更新、软件升级等,实现全市1211个行政村与市、县、乡四级贯通,为日常工作指导、沟通联系、监督检查等拓宽了路径,在疫情防控、防汛抗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紧盯"物"这一基础,抓投入重保障,推进基层基础夯实筑牢

三门峡市瞄准短板弱项,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力度,持续夯实基层治理的物质支撑。

建强用好党建阵地。全面开展"三有五中心"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对新建、改扩建农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奖补,将其打造成为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卫生健康中心、矛盾调解中心。增强党建阵地政治功能,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优化形成以农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阵地的综合服务设施布局,搭建起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

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着力推动人财物等要素投向重点区域,以黄河干流沿岸90个行政村为重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人居环境大改善、三产融合增收入。深化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党建+金融",搭建组织保障、服务网络、人才支持、信用评定、产业支撑、信贷产品、风险防控、政策支持"八大体系",三门峡市被纳入20xx年全国第一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20xx年,市财政列支4202万元用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基层组织建设奖补,县(市、区)投入约亿元用于基层保障,平均每村每年运转经费达到20万元,村党组织书记月报酬平均达到3346元。

稳步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建设县级经营管理平台试点,整合农村资产、资源、资金,整合打包后进行融资,投向优质项目,提高村集体财产性收入,让基层组织有资源、有底气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深入实施"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以村为单位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成立合作社,组织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通过就业带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分享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收益。

四、紧盯"效"这一关键,抓减负促落实,推进基层治理提级增效

三门峡市坚持结果导向,通过减负增能、精准考评,确保基层干部心无旁骛抓好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坚持放权赋能。抓实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充实基层力量,采取"减县补乡"的办法,通过向乡镇(街道)调剂下沉编制,单列"三农"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助推基层走出人才短缺困境。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将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多部门统筹协调权、派驻机构负责人任免征求意见权和考核评价参与权、下沉资金和人员的统筹管理和自主支配权等权限下放到乡镇,让乡镇基层干部敢管善治,掌握工作主动权。

坚持精准考核。落实党中央为基层减负的部署要求,合并、撤销对基层的考核项目若干项,清理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关于为乡镇减负的10项负面清单,切实减少督查、检查、考核数量,让基层把更多精力转移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开展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将乡村组织振兴实施情况纳入重要内容,倒逼责任落实。建立农村党组织书记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和不胜任退出机制,实现常态管理、动态调整,有效压实工作责任。

坚持结果检验。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围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有产业、有就业、有收入和发展可持续的"三有一持续"目标,全面抓实抓细抓牢各项工作,没有发生一人一户返贫致贫现象。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实施五年行动计划,明确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及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处置、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个标准和考评办法,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树立注重实干实绩实效的鲜明用人导向,20xx年以来,市县党委提拔重用、职级晋升一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乡村振兴系统干部,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活力。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三门峡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

巩固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成果激发公务员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要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是为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近年来,江津区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以《重庆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20条措施》为主要抓手,稳慎推进职务与职级并行,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巩固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成果,激发公务员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树立鲜明晋升导向,完善竞争择优机制

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的价值取向是激励担当作为,必须鲜明竞争择优导向。江津区牢牢把握《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晋升职级要求,综合考虑德才表现、工作需要、职责轻重、工作实绩和资历等因素,坚持好中选优,不搞达到最低任职年限就晋升,杜绝简单按照任职年限论资排辈,立好"有为才有位"的风向标。一是推行"三突出一优先",精准量化比选。突出政治素质,把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态度鲜明等作为首要条件,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突出工作实绩,将年度考核结果纳入量化内容,对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公务员优先晋升,让实干者成为受益者,让"老黄牛"也能较快晋升;突出群众公认,实行工作、生活"双重考察",让群众给干部"画像",对存在综合评价较低、群众意见较大等情形的干部,不予晋升职级。优先倾斜基层,确保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一线人员优先晋升,为基层公务员晋升"铺路架桥",形成干事有动力、晋升有通道、发展有空间的良好局面。二是强化"领导评价",严格组织把关。针对"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和部分人员坐等"熬资历"问题,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的组织把关作用。晋升一级调研员由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主要领导及分管(联系)区领导进行评价;晋升二级至四级调研员由分管区领导和所在单位正职领导评价,镇街由所在单位正职领导评价。通过强化领导评价,提高了评价的科学性、权威性、全面性,有效避免了论资排辈,形成了崇尚实干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负面清单,划定"红线禁区"。针对易"上"难"下"的痼疾,加强"反向约束",充分结合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与党内相关法规,明确4种情形和9项负面清单,为得过且过、违法乱纪者划出"红线禁区"。20xx年以来,惩戒调整5名庸懒散干部,降低7名干部职级,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效应。

二、破解执行难点堵点,形成晋升良性循环

公务员职级设置与职数比例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搞指标分解,需要统筹管理才能有效建立激励与晋升的良性循环。江津区严格执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注重用活用好职级职数资源,坚持求解思维、优解思维,以不违反规定设置职级、不超职数配备职级为底线,持续用力破解职数使用过程中的难题,畅通公务员晋升渠道。一是坚持统分结合,破解"大锅饭"难题。坚持全区职数管理一盘棋,把区级统筹职数与各单位核定职数有机结合起来,有统有分,精准测算,明确由区委统筹使用和由各单位党委(党组)统一管理使用的职级和职数,有效防止职数"贫富不均"。二是预留合理职数,破解"死水潭"难题。建立职数"蓄水池",按照满足未来3至5年队伍建设需要预留职数,其中一级主任科员以下职级预留核定职数的10%,通过合理调节使用,既让多数人及时按规定得到晋升,又满足未来一段时期职数需求,让干部看到晋升希望。三是划定周转职数,破解"中梗阻"难题。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效结合,建立周转职数使用制度,对个别因历史原因造成人员结构不合理、套转超职数的单位,采取"一事一议",认真分析研判,单独划定周转职数供其临时使用,并对周转职数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管理,待合理消化后予以收回。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以来,先后使用25个周转职数,重点解决了区农业农村委等人员结构不合理或编制较少的12个单位的职级晋升矛盾。

三、推动综合施策增效,激励担当作为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江津区认真把握干部成长规律,系统综合施策,着力构建多向发力的系统化激励机制,为干部担当作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一是畅通双通道,职务职级交替走。注重用好职务与职级两个序列,搭好干部成长"立交桥"。建立公务员管理与干部选拔双线联席会商机制,统筹干部选任+职级晋升。适当限定领导职务兼任职级的比例,综合考虑年度考核、工龄、任职时间、领导评价等指标,结合职级晋升评价办法,明确干部可以兼任职级的3种情形,全区区管领导干部中兼任职级人员控制在一定比例以内,为更多干部腾出职级职数。二是推动下基层,一线岗位练本领。积极引导年轻公务员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形成越往基层晋升越快的良好导向。一方面加大选派力度,选派部门优秀年轻公务员到镇街锻炼,提拔重用年轻公务员到镇街任职;另一方面加强部门与镇街交流,实施部门、镇街年轻公务员双向历练成长计划,常态化推进年轻公务员跨领域、跨行业和上下交流锻炼,搭建起干部互补磨砺桥梁。三是主动压担子,激发干事原动力。注重发挥职级公务员特别是二级调研员以上职级公务员作用,立足全区重难点工作,搭建职级公务员发挥作用平台,对表现突出的进行"二次职级晋升"。共抽调21名二级调研员以上职级公务员委以重任,牵头负责高速公路建设、遗留问题处置等工作,其中8名公务员实现二次职级晋升,持续激发职级公务员干事创业热情,形成良好示范效应。

加强人力资本开发为乡村振兴开新局打造坚强人才队伍

中共贵州省遵义市委组织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20xx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作出"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的重要指示。近年来,遵义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关于遵义乡村振兴要在全省走前列、作表率的具体要求,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乡村振兴的关键和首要位置,于20xx年2月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和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乡村振兴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双培养"工程),努力用三年时间培养一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带领群众发展的村级组织领军人才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一、实施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提升牵引力

强化选准一个人、带好一班人、振兴一个村理念,通过培育一批政治过硬、活力迸发、示范性强的优秀青年村干部,着力解决村级组织"头雁"不强问题。

一是三级联审选准人。坚持"思想有高度、带富有路子、治理有方法、群众有口碑、发展有潜力"标准,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层层推荐、比较遴选的方式,通过市县乡三级联审,严把政治关、能力关、质量关,全市选拔100名30岁左右的优秀村干部作为市级重点跟踪培养对象,确保培养对象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红花岗区坚持高标准、高素质、高质量要求,通过择优推荐、联审联查、综合评比、研究审定"四步法",细化年龄、学历、经历等要求,制定8项正面标准和5项负面清单,从全区30岁左右、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在任村"两委"成员中,择优选拔重点培养对象,建立乡村振兴人才资源库,建设一支80人左右的村级领军人才培养对象队伍,确保每个镇至少有5名以上村级领军人才培养对象。

二是三级联帮出实招。实行一人一策、一村一策考核机制,市县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由县(市、区)党委主要领导同志带头,建立"县级领导+县直部门+乡镇班子+领军人才"帮带机制,通过定期谈心谈话、深度调研等方式,帮助他们找问题、理思路、促发展,确保领军人才所在村产业发展规模大、示范带动效果好、群众增收后劲足。同时精准细化3年培养目标及成长规划,遵义市委组织部牵头对100名市级培养对象的综合水平进行全面分析,充分整合市县乡三级帮扶资源,推动制订市县两级563名培养对象"一人一策"帮带措施,确保每名培养对象学有目标、育有方案、干有方向。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建立"两级三维"帮带机制,由县委书记、县农业农村局、镇党委书记共同帮扶市级领军人才,落实"一人一策"帮带措施,全方位深层次开展培养帮带。

三是三级联训强素质。按照市级主导、县级主抓、镇乡主管原则,建立市县乡三级联训培养机制,针对不同人不同村,产业结构不同、发展规划不同、群众需求不同等实际,搭建以党校和职校为主的培训平台,采取"集中授课+分散自学+实地考察+领题调研+交流讨论+学习测试"方式,市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组织部长全覆盖为领军人才授课,举办领军人才专题培训班35期、2736人次,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领军人才成为"硬核"干部。习水县构建起乡村振兴人才孵化中心、桑木乡村振兴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同民坝区种植人才培养基地、同民农产品加工人才培养基地等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平台,遴选"双培养"导师36名,全程跟踪帮带培养对象。

二、实施乡村振兴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增强新活力

打造强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必须加大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力度,为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活水源泉,着力破解后备不足困局。

一是"长中短"结合充实后备力量。制定个人自荐、组织举荐、民主推荐,学校考察、村级协察、乡镇审察,组织部门审定,村级公示的"三荐三察一定一公示"选拔程序,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优等生中挑一批,从外出务工经商年轻能人中引一批,在农村青年人才中选一批,形成长中短结合的人才梯队。目前从全市职校中挑选培养优秀青年人才4120名,拓展将农村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员等9629名非职校学生纳入村级优秀青年人才一并跟踪培养,共培养乡村振兴优秀青年人才13749名。播州区从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职校学生等群体中遴选学员,设置2年制、1年制和3个月制长、中、短期班次,已培育长期班学员609名、中期班学员52名、短期班学员295名。

二是"学思践"结合补齐能力短板。建立省管市管专家、优秀"双师型"教师和农林牧渔专家为主的师资库,开发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和基层治理等乡村振兴教材丛书,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桌面推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把各级党校、职校作为教学主阵地提升理论功底,把各地工业园区、农业坝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等作为实践主基地提升干事能力,确保优秀青年人才毕业回到家乡后,成为"村级组织用得着、产业基地留得住、自主创业干得好"的多面手。正安县探索"学员自荐+村级党组织、乡镇派出所、职校三级审查+县委组织部审批备案"村级优秀青年人才审批、"教师+乡镇党委主要领导+乡镇党委班子包村领导+村党组织书记+学员"帮带联系培养机制。

三是"引用储"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引导创业一批、换届使用一批和后续储备一批的"三个一批"思路,建立健全双向选择清单,对不愿跟岗实习的优秀学员,结合实际引导其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基地、龙头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对自愿返乡又乐于在村级组织服务的,进行不少于一周集中培训后,择优选派到相关村级组织跟岗实习;对已毕业的优秀青年,在与村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后进行定向培养,纳入户籍所在村(社区)优秀青年库,优先纳入村"两委"、专业合作社、平台公司、集体经济组织中任职。制订"一人一策"培养计划,同步建立"师徒关系"、干部帮带、跟踪服务等动态管理机制。桐梓县发挥村党组织及驻外流动党支部作用,采取寄邀请函、开乡贤会等方式,回引退役军人、外出务工能人、致富带头人、大学毕业生等435名作为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在换届中择优选拔98名充实进村级"两委"班子。

三、构建"双培养"工程关怀激励保障体系,激发原动力

坚持将"双培养"工程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整体规划,并作为市县党政"一把手"工程推动,强化政治关怀、政策支持、待遇保障,树牢"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实干者实惠"鲜明导向,让广大优秀青年人才在农村一线安心安身安业。

一是政治上关心,让甘当"孺子牛"有动力。建立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注重从思想上多交流、工作上多指点、生活上多关心,采取领导干部单月家访、双月交心、半年座谈等方式,县委书记、组织部长和帮带联系人定期深入培育对象生活圈、工作圈和学习圈,以出主意、想办法、教方法为主,帮助培养对象开拓眼界、提升能力水平。各级领导干部实现走访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本人及家属全覆盖,激励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扎根乡村、服务乡村、振兴乡村。凤冈县采取县级领导联系帮带领军人才、镇(街)党政领导或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结对帮带村级优秀青年模式,给予思想引导、心理关怀、生活纾困、急事解难、方法传授,促进培养对象快速成长成才。

二是发展上扶持,让争当"拓荒牛"有干劲。聚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建立"1+15"集体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市县两级相继出台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若干"干货",帮助解决资金、市场、技术、人才、保障等方面难题,激励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积极参与领办村级集体经济实体,主动融入乡村发展。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收入挂钩机制,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突出贡献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按照规定将纯收入新增部分的5%至20%用于奖励。同时,围绕项目支持、产业扶持、市场营销扶持、金融扶持、用地扶持等方面,细化帮扶措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推动落实市级领军人才集体经济项目211个、涉及资金亿元,有效帮助解决项目选择难、资金筹集难、产品销售难、用地审批难等问题。仁怀市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0条措施,从政策扶持、产业发展、激励惩戒等方面细化10条具体举措,为合马镇水田村领军人才在建设集体经济项目用地审批上给予帮助,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实施。

三是制度上保障,让勇当"老黄牛"有奔头。合理整合教育部门职业教育经费、人社部门技能培训经费等,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设立"乡村振兴奖学金""就业辅助金"等奖项,对表现优秀学生进行奖励扶持。参照在任村干部政策标准,对在村级组织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资金补助。探索建立村干部"三金"保障机制,给足"生活费"、提高"全勤奖"、保障"养老金",创新村干部报酬待遇等级序列制度,科学设置村级组织三岗十八级,优先晋升晋级实绩突出的领军人才,确保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月平均总报酬不低于3800元。湄潭县委出台深化实施乡村振兴"双培养"工程8条措施,对领导机构、教学阵地、跟学帮带等细化保障措施,对培养对象每年进行年终考核,获得优秀等次的优先享受就业扶持、村干部"领头雁"待遇,按规定进行村干部岗位等级序列晋升。县职中牵头设立"乡村振兴奖学金",激励培训学员好学争优。

强基固本筑堡垒推动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在国有企业落实落地,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从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严起,在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上下功夫。鞍钢集团党委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着力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党支部真正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聚焦抓基层打基础,提升组织覆盖力

聚焦"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全、作用突出"六条标准,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促提升,持续夯实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一是突出党支部建设提升年这一主题。从20xx年开始,连续5年开展党支部建设提升年活动。20xx年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集中整治了222个软弱涣散党支部;20xx年以结对子、共提升为重点,628对党支部互学互帮互建;20xx年以大学习、大检查、大规范、大提升为重点,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xx年以学制度、促规范、抓落实为重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20xx年以抓典型、促创新为重点,大力选树先进典型,党支部建设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二是突出健全制度体系这一保障。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党支部建设全过程,先后修改制订党支部工作细则、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细则、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以及发展党员、劳务派遣党员管理,加强机关党建、境外党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等制度,确保党支部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是突出抓两头带中间这一方法。每年组织召开全公司党支部建设研讨会、党建工作推进会,推动形成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抓队伍强素质,提升自我锻造力

坚持把党支部书记、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党建基层基础的"先手棋",着力构建提素赋能体系,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政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建好支部书记队伍。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以党校为平台,采取党校教师+优秀党支部书记联合授课的"A+B"模式,每年对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轮训;实施党支部书记上岗培训合格证制度,每半年对新任职党支部书记进行上岗培训,建立"学前测试+结业考试"双考评估机制,检验学习成效。定期举办党建工作大讲堂,编印党建工作系列指导丛书,推动党支部书记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双提升。二是建好党员队伍。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党内集中教育,强化思想教育和政治锤炼,做到强党性、听党话、跟党走。制定20xx-20xx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实施"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工程,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和岗位技能。严格发展党员,突出政治标准,实施"双培养一输送"工程,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三、聚焦抓党建破难题,提升发展推动力

坚持抓支部从生产出发、抓生产从支部入手,每年结合重点任务,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一是筑牢改革发展"压舱石"。推动党支部工作与生产经营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在推进"授权+同利"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做到支部把关定向、班子带头打样、党员先锋领航。东烧厂选破作业区党支部实施岗位大家定、岗薪大家评等"八个大家"民主管理,做到改革全过程公开透明。二是架起疫情防控"防火墙"。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哨点"作用,广大党员战疫情、保安全、稳生产,汇聚起了战疫保产强大力量。鲅鱼圈厚板部5500生产运行室党支部实施网格化管理,调整党员责任区,成立"抗疫情、保生产"党员先锋队,组织党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保产保供攻坚战中冲在前、当先锋、作表率。三是争做攻坚克难"急先锋"。深入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提质增效创一流"共产党员工程和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活动,20xx年以来实施集团级项目542个,参加活动万人次,其中党员万人次,累计增效创效亿元,真正做到"关键任务有党员引领、关键技术有党员攻关、关键工序有党员盯守、关键时刻有党员冲锋"。四是当好职工群众"主心骨"。连续4年开展"践行共享理念、关爱一线员工"专项服务行动,20xx年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公司各级党组织围绕"七个聚焦"确定办实事项目2815项,及时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职工测评满意率达100%。

四、聚焦抓典型塑形象,提升品牌创新力

坚持传承红色基因,把培养选树先进典型作为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抓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一是注重典型选树。坚持以党支部强基固本、晋位升级、示范引领"三大工程"为平台,20xx年以来评选集团"样板"党支部270个、党支部工作示范基地29个,荣获中央企业基层示范党支部2个、辽宁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20个,5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个人受到党中央、国资委党委、辽宁省委等上级党组织表彰,打造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过得硬、传得开的典型群体。加大典型宣传推广力度,开展百名书记谈初心、百个堡垒展风采、百项工程助发展等"七个一百"主题展播,编印《榜样》《先进典型风采录》等书籍,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二是注重品牌创新。大力弘扬鞍钢党建工作优良传统,打造支部工作品牌,围绕党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改革发展等方面形成24篇创新案例,编撰《鞍钢集团基层党建创新案例选编》,连续11届开展"钢花奖"党员教育电视片评选活动,充分展现了鞍钢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成果、新形象。

坚持共建共管共促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中共湖南省蓝山县委

近年来,湖南省蓝山县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从组织设置、平台搭建、作用发挥、机制保障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发展共促的新时代流动党员"共建共管共促"新模式,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健全组织、强化引领,让流动党员"有家"

随着经济社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党员流动的数量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频率不断加快。蓝山县积极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着力健全流动党员组织体系。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按照"党员流向哪里、集中在哪里,党组织就设置在哪里"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紧贴需求,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先后在广东东莞、广州、深圳,云南昆明及海南文昌等地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21个。二是选优配强班子。按照讲政治、守信仰、重品行,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的标准,选拔有党务工作经验、在当地号召力强的流动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注重把务工经商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务工经商能人中的党员培养成流动党员党组织书记。三是强化联系指导。县委组织部实行一名部领导带一个分管科室联系一个流动党员党组织,每月进行业务指导,每季度开展一次送学上党课,每年"七一"等重大节日和上级作出重要部署时,派专人到流动党员党组织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同时,通过智慧党建平台、群、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互动服务和工作指导,引领流动党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流动党员"离乡离土不离党、隔山隔水不隔心"。

二、创新模式、搭建平台,让流动党员"安家"

针对流入地特点和党员情况,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管理模式,引导流动党员为驻地作贡献、为家乡添光彩。在东莞探索"流动党员党组织+流动人口服务站"模式,依托驻东莞市企业联合党委成立蓝山县驻东莞市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站,按照党建、计生、商务、法律咨询、劳动保障"五位一体"运行,为蓝山驻东莞务工经商人员提供便捷优质的综合服务。在广州花都探索"流动党员党组织+皮具箱包产业链"模式,带动蓝山老乡在花都创办企业1200多家,带富乡亲万余人。在湖南株洲、广西平乐探索"流动党员党组织+建材行业"模式,流动党员党组织注重在行业发展中凝心聚力,互助发展。在海南探索"流动党员党组织+荔枝产业"模式,实施党支部、合作社、乡镇商会"三合一"发展模式,通过"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组、一组带一村"发展荔枝产业,实现年产值5亿多元。在县内探索"流动党员党组织+乡镇商会"模式,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党组织作用,引导在外务工经商能人返乡,积极参与乡镇商会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蓝山县14个乡镇均成立商会和商会党组织,吸收会员企业446家、会员559人,共筹集资金5000余万元,发展产业项目16个。

三、争当先锋、担当作为,让流动党员"兴家"

积极引导流动党员争当"流动先锋",在流动中感受组织温度,追随组织步伐,实现人生价值。一是争当创新创业的领跑员。积极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引导和鼓励流动党员回乡创业,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蓝山驻广州花都流动党员党总支书记带动蓝山籍企业主回乡投资创业,建成湘江源皮具箱包产业园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引进皮具箱包企业72家,解决就业5000余人。二是争当招商引资的联络员。充分发挥外出流动党员见多识广、联系广泛、经济意识强等优势,开展提供一条信息、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方产业、带富一批群众"四个一"活动,为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全县皮具箱包玩具企业发展到140余家,总投资达亿元,创造了"一个党总支拉回一座皮具城"的奇迹。三是争当回馈家乡的服务员。各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与当地工会、商会和人力资源市场加强联动,为家乡贫困户无偿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发布劳务需求信息2万多条,及时帮助5000余人找到工作。近年来,蓝山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为家乡抗洪救灾、疫情防控、扶贫帮困、乡村振兴等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达1000多万元。四是争当社会矛盾的调解员。各流动党员党组织相继建立了法律调解组织,依法开展维权服务,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共接待法律咨询人员7万余人次,调解纠纷8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四、健全机制、强化保障,让流动党员"爱家"

按照流动党员党组织"有工作制度、有信息支撑、有党建经费、有活动阵地"目标,从机制、信息、经费、阵地方面切实加强保障。一是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共建共管共促"机制,与流入地党组织加强情况通报、合作交流,重大事项随时沟通联络,探索完善"党内任职交叉制、党员发展双审制、组织生活驻地制、作用发挥双向制"模式,按照一方隶属、多方管理方式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形成内外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信息保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并实行动态管理。依托"潇湘红云·智慧党建"平台和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建立"网络党支部",为每名流动党员开通学习账号,通过"云党课""云组织生活"等方式开展学习,实现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三是强化经费保障。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返一点、党员捐一点、组织筹一点、当地补一点"办法,落实流动党员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县委组织部每年从县管党费中补助20万元,并积极争取当地组织部门关心支持。四是强化阵地保障。采取企业挂靠、厂房腾挪、房屋租赁、当地支持等方式,高标准建设流动党员党组织活动阵地21个、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点7个。

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更好发挥党建研究会效能

沈阳市党建研究会

沈阳市党建研究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建设研究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组织推动会员单位和党建研究工作者深学细悟、细照笃行,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强化科学理论武装,把牢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新时代党建研究工作的政治属性,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作为开展党建研究的核心价值,坚持党建研究服务党的事业,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考察时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重要要求等开展理论研究,围绕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党员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实践研究,为推进新时代沈阳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建言献策。

改进党建研究方法,提高科学化水平。党建研究是一门科学,要采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以传统研究方法为路径,通过最基本的文献研究方法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研学与感悟,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观点和方法,站稳党建研究的政治立场。根据研究内容,创新组合应用调查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前瞻性的研究回答党的建设实践提出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

抓好智库人才培养,提升党建研究能力。着眼于新型党建智库定位,树立人才强库理念,以实施沈阳市"兴沈英才计划"为契机,打造和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深厚、富有创新精神、梯次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内外互补的党建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和决策咨询专家队伍。积极为党建研究人才搭建作用发挥平台,经常性组织党建研究人才开展党建理论研究和专题调研、参与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不断发挥党建研究人才的聪明才智和经验优势,为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提供智力支撑。

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发挥党建研究会效能。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动会员单位积极参与新型党建智库建设。加快打通快速高效的课题成果转化应用渠道,及时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专家观点、典型案例等报送市委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参阅,充分发挥党建研究的决策咨询功能。积极搭建宣传平台,办好党建智库内参《沈阳党建》杂志,充分发挥"沈阳人才""沈阳先锋号"等微信公众号作用,着力推动智库与媒体互动,营造党建研究工作的浓厚氛围。

完善党的建设"三大体系"与发挥党建读物作用

戴晓曙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都是知识的载体,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知识,学科是指按照知识的性质划分的科学门类,话语则是指所对应的特定学术与学科的话语体现和显性表达。"三大体系"需要通过基础性、整体性知识框架,连接成共同发挥作用的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因此,完善"三大体系"建设,应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中心内容。中国特色党的建设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党建原理与中国共产党伟大自我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更应如此。党建读物的编辑与出版,既是党建知识的传播阵地,也是不断完善党的建设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进而建构与党的建设相配套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本文以党建读物出版社正在打造的干部工作专业书库(人梯书库)为例,简要论述完善党的建设"三大体系"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对党建读物与建构党建知识体系的关系和作用谈些看法。

一、掌握历史主动,拓展党建研究历史视野

掌握历史主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独特优势,历史主动的底气来源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只有通过对历史进程进行科学阐述,才能使历史规律得以说明和验证。这就需要树立大历史观,坚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来看待历史和分析历史。

有关党的建设的历史读物,结合纪念建党百年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加。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分类上比较粗放,缺乏针对党的建设领域不同重点问题的专题史;二是在内容上研究分析的视野不宽,主要知识点集中在党的历史文献和重要事件上。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强调研究中共党史要采取"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其中所谓"古今",就是不光从党的诞生开始,而是要联系古往今来的历史发展;所谓"中外",不仅是指中国与外国,还包括己方与彼方,即自己的对立面。有比较才能鉴别,有比较才能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认清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人梯书库丛书《中国共产党干部工作史纲(1921-20xx)》(修订本),就是一本记述百年大党干部工作发展的专题史。这本书把研究目光聚焦于党的建设中的干部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充分挖掘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全景式展现百年来党的干部工作产生发展过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干部工作发生的格局性变化和突破性进展。另一本《百年溯源话干部》,则把关于党的干部工作的论述视角,延伸到晚清以来中国近代史的思潮起落、国民党后期的自我反思以及国际上不同人物的相关分析评价中。还有围绕干部工作出版的《古代官员考课制度史话》《美国文官制度评介》等,都体现了这样的编写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学理探求,将"知其所以然"作为研究重点

所谓学理,指的是贯穿于所获知识中的科学原理。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开篇就说马克思的学说是要下功夫才能读懂的,"因为马克思的书卷帙浩繁,学理深晦"。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和他的学术思路时说过,"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他告诉我们,"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显然,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理探求的问题。

学理是学术的灵魂。从知识传播的角度看,党建读物作为党建知识的传播阵地,告诉读者"是什么"是必要的,但是还不够,还必须进一步回答"为什么"。"是什么"解决的只是"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就要回答"为什么",这样才能从学理上解决问题。人梯书库丛书从创立起,就以推进学理分析为己任。比如《百年溯源话干部》一书,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干部的思想成长史,归结到革命理想和集体主义这两条思想主线上,有针对性地从学理上回答了"唯物史观为何成为'觉醒年代'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钥匙","革命是什么及今天应该如何认识革命","当干部就应该明确的社会责任与自我价值是什么","干部标准对干部成长的根本意义是什么"等思想疑虑。《干部分类考核方法研究》一书,深入论述了"关于简与繁""关于易与难""关于快与慢""关于有为与不为""关于主观与客观""关于评人与评事""关于实绩与德才""关于定性与定量""关于结果与过程""关于评比与开发"等10个问题。这些都是党建读物针对现实问题进行学理分析的有益尝试。

三、打开学科边界,创造交叉融合的党建学科新体系

党建研究由来已久,但就党建学科体系建设来说,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从本质上看,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形成,就在于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范式。范式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观念层面上的范式建构,目的在于形成一种知识传统或思想传统;社会建制和社会运作层面上的范式建构,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学术共同体。而对党建学科体系范式建构来说,难在后一个层面。

现在一说起党建学科建设,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与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因为这些学科已经基本自成体系,并且许多需要纳入党建学科的知识与之有交叉。但是,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绝大部分学科的边界实际不是固定的。学科本身就是在科学发展中不断分化与整合而形成和发展的,如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等新学科,无一不是以综合性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形态登台亮相的。这说明,学科建设是一个动态调整过程,新学科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打破原有学科壁垒、贯通学科内容、融合学科特长,从而形成新的知识创新力。党建学科建设作为"后起之秀",不要急于马上形成固定的范式建构,不妨先打开学科边界,有的学科资源可以为我所有,有的学科资源可以为我所用,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和问题导向的学术训练。人梯书库丛书的编辑出版正是走的这样一条路,比如已出版的《干部心理健康工作研究》应归类到心理学科,《干部工资福利保险制度概述》的作者是经济学博士,《谈话调研方法》的作者则是一批长期从事高校社会调查专业教学的教师。

四、面向实践创新,坚持中国化的党建学科学术追求

学科是科学发展走向成熟的产物,它以规范化为主要目的,相对于实践而言总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源源不断地接受实践创新的推动与滋养。包括党建学科在内的整个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本土化或者说中国特色是学科成熟最重要的标志,也是其最根本的学术追求。

中国特色不会从天而降,创新也不会来自闭门造车,只能来源于深入持续地对实践经验的追踪研判、总结概括和宣传推广,党建读物有条件也有责任在这方面作贡献。人梯书库丛书的编辑出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立足于原创性,力争深入党的干部工作第一线,用中国干部工作特有的专业化语言,向读者解答中国特色干部制度是什么,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成效怎样看、特点在哪里,方法有哪些、具体怎样做。编著的方式有论述式,有问答式,也有经验介绍式。像《好干部标准实践方法研究》《干部工作问答(任职考察篇)》《干部考察考核方法新探(20xx-20xx)》《干部聘任制初探》等,有的本身就是学术研究成果,有的可以作为进行进一步学术提炼的素材。

五、注重固本培元,党建学科建设也要从基础研究抓起

党建学科是否需要基础研究,现在有不同意见。基础研究这个词过去主要用于自然科学领域,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不太提,它指的是不以直接应用为目的、而是为应用学科提供基础支撑的科学研究。新时代党建研究作为一门科学,也同样需要基础研究。这在短时间内可能很难见效,却是"抓根本、利长远"的大事,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新时代党的建设"三大体系"能走多远、能发挥多大作用。但是,基础研究不能是信马由缰,而需要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组织优势力量开展攻关。

党建读物可以成为聚集新时代党建基础研究力量的一个平台。就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工作来说,其重要性决定了在构建党的建设"三大体系"中应该有一席之地。有关干部工作方面的学科建设基础研究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编写基础教材,比如可供高校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专业教学使用的《中国共产党干部学》等;二是开展基本结构溯源,针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已经成为新时代党的干部队伍主要来源的实际情况,对新一代干部来源结构与经历结构进行追踪研究;三是进行基本队伍分析,进一步从学理上说清楚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下,公务员队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之间"分类管"与"一起抓"的关系。目前人梯书库正在组织编写《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简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简述》《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简述》,以推动这方面的基础研究。

推进科研院所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

聂常虹姜秉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主力军,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水平科技创新。

着力实现全要素严、全过程严有机统一,加快构建严密完善的管党治党制度体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中央共制定修订140多部实践亟需、务实管用的中央党内法规,各地各部门有针对性出台配套法规2200余部,立好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党的组织制度方面,制定党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党委、党组、纪检、组织、机关、党支部工作条例等,为组织体系"铸魂""造形"提供了重要支撑;党的领导制度方面,制定宣传、政法、统战、机构编制等工作条例,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各项事业中;党的自身建设制度方面,制定修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干部任用条例、干部教育工作条例、干部考核条例、各领域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提升党的建设质量水平;党的监督保障制度方面,制定修订廉洁自律准则、巡视工作条例、党纪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形成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约束机制。

着力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从制度上确保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所有实践都坚持从政治上把握和推进,都集中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做到"两个维护"上来。在政治原则上,将"党是领导一切的"和"两个维护"写入党章,将"两个确立"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确立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在组织架构上,以一系列制度安排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着力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消除"拦路虎"、畅通"中梗阻"、打通"断头路",使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在运行机制上,把坚持党的领导、做到"两个维护"具体务实地贯彻到各方面的制度安排、工作运行、执行落实中,强化党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建设的领导作用,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请示报告等具体制度,确保各级各方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保证全党上下政令畅通、运行顺畅。

着力用制度解决党内突出问题,大幅提升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水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邃洞察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把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为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活力之源,整体设计改革项目、政策举措,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注入强大动力。特别是以理论武装立根铸魂,先后开展5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等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以整饬作风激浊扬清,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健全为基层减负、改进作风常态制度,着力破解"四风"问题,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以从严治吏匡正导向,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贯通育选管用链条,制定实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治理"裸官"、规范兼职等制度,大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以严明纪律压实责任,制定《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等法规制度,加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管党治党责任监督问责,实现问责内容、对象、主体、程序、方式的制度化规范化,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

着力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引领形成尊崇制度、维护制度、执行制度的良好风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民主集中制、集体学习等各项规定,带头讲党课、参加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带动中央政治局同志讲政治、严律己、作表率;总书记亲自指导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制度改革,研究破解党的建设重点难点问题,从部署推进到督促落实,都亲自抓、带头干,严格把关、一抓到底,形成强大的示范效应。各级各地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认真落实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等制度,切实依据法规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带头维护制度权威。紧紧抓住健全执行机制这个"基本链条",优化抓制度执行的理念和方法,打通培训解读、过程指导、试点示范、重点整治、督察评估等环节,着力形成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完整闭环,确保制度出台一个就执行落实好一个。紧紧牵住纪律约束这个"牛鼻子",用好督查和问责两把利剑,严肃查处违规违纪和破坏党内法规制度的行为,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开创发展新局面。党中央把制度作为执政治国的重要工具,坚持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哪里,制度建设就推进到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中西方政党比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大斗争考验中得到了充分检验。这些制度优势中,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完善科学理论武装制度,引领全党上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行;最本质的是坚持人民至上,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最关键的是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完善科学精准的选贤任能制度、科学严密的组织制度、科学有效的人才制度,把组织资源、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源源不断汇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最鲜明的是坚持刀刃向内,健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各项制度,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正是这一系列显著制度优势,使中国共产党具备"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成为应对纷繁复杂环境、各种风险挑战的"中军之帐""定海神针",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区域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办成一件又一件大事,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三、全新的时代课题--深化对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建设形势要求的认识,开启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新征程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制度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发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集结号令,提出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我们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和总书记关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制度管根本、管全局、管长期的作用,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保障党的事业发展,稳步开启强党之路新征程。

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党的制度建设进程必须与事业发展相协同。坚持服从和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和落实,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和一贯要求。随着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昂首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党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改革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任务更加艰巨,迫切需要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丰富完善制度体系,更好发挥制度建设的引领保障作用。

新的赶考路上,要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放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建立定期就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和报告、通报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各方面重要工作的制度规定,确保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领导经济建设、党管农村工作、党管办学方向、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等落到实处;完善党领导实施重大战略的制度机制,聚焦"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任务,健全党统一领导、统筹协调、督促检查的具体制度,形成科学的协同机制。

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制度优势、制度威力必须与应对风险挑战的要求相匹配。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我们党一路走来,正是依靠制度成功防范和化解了各种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风险和挑战,赢得了党心民心,实现了长治久安。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中西两种道路、两种制度、两种价值观的较量是长期的,迫切需要从制度层面推动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提升斗争意识和本领。

新的赶考路上,要围绕有效应对"四大考验"、防范"四种危险"来加强和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着眼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完善党的政治建设制度机制,引导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国之大者",把"两个确立"的政治成果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要着眼赓续共产党人红色血脉,健全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制度,增强百年大党的精神引领力、价值观引导力;要着眼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健全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着眼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完善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推进自我革命的长效机制,以党的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党的建设面临新的考验,党的制度效能必须与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相贯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方位扎紧管党治党制度笼子,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内存在的政治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实践中还在出现新情况新苗头新动向。

新的赶考路上,要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紧跟管党治党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突出抓政治从严,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制度体系,推动党的政治领导、政治原则、政治纪律、政治主张落地落实;抓思想从严,健全理论武装的制度体系,推动党员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抓治吏从严,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体系,着力锻造堪当改革发展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抓组织基础从严,健全规范党的组织运行、保持党的组织活力的制度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抓正风肃纪从严,健全党解决自身问题的制度体系,使党始终保持强大生机活力;抓监督约束从严,健全覆盖全面、权威高效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切实规范权力运行;抓责任落实从严,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体系,使管党治党全面从严、一严到底。

党的队伍日益蓬勃兴旺,党的制度体系必须与超大型政党治理体系相适应。我们党已经发展成拥有486万多个基层党组织、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一方面,大党就要有大的样子,必须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形成世界最大执政党的制度文明范式,为其他政党提供"中国之治"的制度蓝本。另一方面,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稳步壮大,党员代际转换加快,随之带来政党组成结构的变化,党的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也需适应新的形势变化。

新的赶考路上,要进一步将从严管党治党与深化党建制度改革贯通起来,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整体设计改革项目,健全与党的超大规模组织体系相协调的执政党工作体系,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健全决策机制、扩大工作覆盖,确保从中央到地方运行顺畅、充满活力;进一步将管党治党与完善党内法规贯通起来,及时把比较成熟、普遍适用的经验提炼上升为法规制度,加快补齐制度短板,使各项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进一步将管党治党与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因时因势调整完善党建工作理念思路和着力重点,从严执规执纪、创新载体手段,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意义重大

加强党的领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前提和基础,是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历史必然。从革命战争时期成立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成立中国科学院;从向科学进军,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始终把握我国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使我国科技事业在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踏步迈进了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百年探索实践昭示现实和未来,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才能始终把握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确保科技创新始终与国家需求、国家目标、国家使命保持一致。

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大的理论基础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应对百年变局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科研院所完成承载的使命,需要卓越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而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影响力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变量,主要体现在战略方向上的领导力、内部管理上的组织力和社会网络上的影响力,从而能够有效推动科研院所着眼国家全局"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定标"、针对发展实际"定策"、围绕创新体系"定责"、针对创新主体"定事"。

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有力抓手和根本保证。科技自立自强是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工程,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国立科研机构是关键环节,提升科研院所治理能力和效能是重要因素。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不是党建和科研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互促共进。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建立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现代科研院所治理体系,能有效提升创新能力。

二、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是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是中科院历史最悠久的研究机构之一,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所党委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在重大科技攻关和推进改革创新中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的理念、方式、路径。

在创新发展、科技管理、人才成长中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力。所党委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强化党委在"三重一大"决策中定原则、把方向、促落实的重要作用。一是聚焦重点科学决策。集体研究分析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在学科布局和科研单元调整、"十四五"规划制定、国家级科研设施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决策作用,明确目标、民主讨论、严格把关,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二是聚焦难点积极破题。针对制约创新最关键的人才问题,专题讨论、广征意见,调研分析、找准问题,谋划出台"秉志"博士后特别支持计划,创新特聘研究岗位设置,面向海内外精准引进高端人才,有力推动了生命科学创新人才高地建设。三是聚焦阻点强化服务。针对管理中的中梗阻问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科研一线代表160多人座谈,收集意见建议近200条,逐条落实责任部门、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形成问题清单及整改举措,打通管理阻点,高效服务科研。

在重大任务中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科技攻关中的组织力。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国家队,中科院动物所积极承担国家急难险重科研任务。所党委坚持靠前指挥,在重大事件和攻关任务中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加强党建引领,提供政治保障。一是坚持在野外科考险、重任务中将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实践优势。野外科考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条件苦,所党委立足野外科考实际,坚持在野外科考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做到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临时党支部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党员与群众"一对一"结对互助,带领全体科考队员克服困难、坚定信心;根据科考队员工作和心理状态,适时召开组织生活会,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凝聚共识、激发力量;利用科考途中红色资源,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加强青年和学生的政治引领,激发斗志、树牢信念。二是在科技战疫急、难攻关任务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xx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所党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时间研究部署防控工作,推动成立攻关团队并成立临时党支部,在快速检测、细胞药物治疗等方面开展应急攻关。在战疫一线,攻关团队临时党支部组织签署请战书、成立武汉一线党小组,强化凝聚力、向心力。在攻关一线,党员主动请缨,6名同志奔赴武汉,连续奋战106天,平均每天工作18小时。在临时党支部和党员骨干带领下,团队争分夺秒,以最快的速度研发出CAStem细胞注射液,纳入国家"三药三方案"。

在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职责使命中加强精神引领,强化科学家精神的影响力。科技创新需要精神力量支撑。所党委充分认识到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意义,深入发掘爱国基因和红色资源,以弘扬科学家精神来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引领科研人员勇担国家使命。一是深挖历史资源,丰富精神内涵。组织实施我所老一辈科学家事迹挖掘计划,深入挖掘和宣传动物所创始人秉志等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矢志科研、治学育人的事迹。同时,选树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和科研团队,拍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宣传片、野外科考和科技战疫团队事迹片,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和引领全所职工。二是创新弘扬载体,拓展传承阵地。聚焦爱国奉献主题,按照科学救国、科技报国、科技兴国、科技强国四个阶段,高水平建设中科院"信念·传承·奋斗"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成为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平台。开展"诵读科学经典弘扬科学精神"主题活动,举办"百年科学梦:动物所科学家贡献事迹展",赴四川绵阳邓稼先干部学院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实践教育。三是聚焦青年学生,推动立德树人。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重点,大力推进学生思政工作,党团工妇相互配合,所室组上下贯通,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通过爱党爱国教育和科研诚信入学第一课、"科学家精神"党课、"银杏林"讲座,选拔科学家精神传播大使,发动学生参与老科学家访谈和事迹挖掘,推动立德树人与科研创新深度融合。四是打造精神之源,助力攻坚克难。科学家精神在科研人员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担负国家使命的精神之源。近5年来,全所科研人员矢志奋斗、潜心科研,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项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9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三、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的思考认识

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要始终把握政治引领、举旗定向。坚定不渝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引领广大科研人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牢记"国之大者",站稳人民立场,使科技创新事业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快速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要坚持提升能力、破解难题。要强化党建工作者队伍建设,打造具有崇高理想信念、高强斗争本领、过硬业务能力和能准确把握科技规律、善做科研人员思想工作的党建队伍。党建要重点做好聚人心工作,发挥政治引领、把握方向、凝聚思想、提振精神、推动改革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科研院所管理效能,推动打破不适应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符合创新规律和特点的科研院所治理体系。

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要更加注重夯实基础、增强实效。通过持续加强科研院所基层党组织建设来夯实基础,把党员教育管理与科技创新工作结合起来,在有形覆盖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覆盖。不同类型的科技创新工作有不同的规律和特点,在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团队作战特点突出,要通过党组织统筹跨部门、跨领域的科研力量,建立协同机制,抓实团队建设,凝聚攻关合力;在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个体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要强化思想引领、推进科学评价,引领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

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要始终坚持精神引领、铸魂补钙。重点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精神引领、思想铸造,以传承科学家精神为切入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标老一辈科学家、对标时代楷模、对标身边模范,把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为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作为科研院所的软实力,引领广大科研人员不断增强创新自信、严格诚信自律,在新时代科技创新道路上书写新的精神史诗。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以"融入式"党建引领和保障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褚斌

20xx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作出"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重要指示。天津港集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作为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的"红色引擎"。20xx年创新实施"融入式"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了"融入式"党建工作体系,20xx年开展巩固提升新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党委领导、党建引领、支部堡垒、党员先锋",实施"六大行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天津港不断开创蓬勃兴盛新局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把牢企业改革发展方向

天津港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推动政治思想引领融入服务国家战略。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有效落实"第一议题"、理论中心组旗舰领学制度,采取理论读书班、理论宣讲团、"理论直通车一站到车间"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车间、进班组、进一线。将政治要求和思想伟力贯穿于服务国家战略,明确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打造世界一流港口营运集团的战略目标,深化实施强港兴企战略,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

推动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健全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领导作用的制度机制,全面落实完善"党建进章程""四同步""四对接"等要求,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精准制定党委前置研究议事清单,完善法人治理主体"1+3"权责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坚决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部署,优化产业布局,提升资源协同,深入实施选聘模式改革,推行激励型薪酬考核、月度绩效考核,全面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动力。

推动党内政治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传承党的红色基因,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筑牢初心使命。坚持基层党建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开展,总结提炼形成全新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提出以"志在万里勇攀高峰"为企业精神、"天下港口津通世界"为形象宣传语的企业文化体系,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将清廉建设融入港口发展各方面,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文化自信。

二、坚持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点燃企业改革发展引擎

找准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的最佳结合点,以"六融六力"为工作举措,探索创新"六员网格"载体,将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中心工作,更有效助力生产经营。

"六融六力"促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探索形成"六融六力"工作布局,推动党建工作融入战略规划、企业文化、经营管理、安全环保、改革创新、职工群众,聚焦一线班组队站,创建红色品牌,搭建红色载体,大力开展党建共建联建,深化党员模范责任区、党员攻坚克难突击队、党员先锋示范岗等载体,使党组织和党员在生产经营工作中亮身份、作表率,不断提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市场竞争力、生产保障力、发展驱动力、组织凝聚力。深入实施强根铸魂、凝心聚力、夯基筑台、集智聚才、清廉有为、质效双升"六大行动",进一步提升"融入式"党建工程质量和效果,引领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建设实现新的更大跨越。

"六员网格"优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企业内部探索推行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主网格"和重点工作任务的"多元网格",形成"党建引领、一主多元、六员示范、网格赋能"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广大党员全面进入网格,在市场攻坚、科技创新、安全环保、廉洁监督等网格中,"精准滴灌"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充分发挥指战员、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监督员、示范员"六员"作用,实现港口基层治理"人、事、时、域"全覆盖。

三、坚持党建工作与经营业绩融合考核,激发企业改革发展活力

牢牢抓住党建工作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把管党治党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确保党建工作与业绩任务一体落实。

"三评一体"压实责任。围绕"明责、考责、问责",健全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机制,从党委、党支部、党员三个维度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和岗位业绩责任,细化责任清单,健全责任链条,每年组织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聚焦党的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创新开展"书记领办项目",将党建考核结果与绩效业绩深度挂钩,确保考核结果刚性管用。深入开展"星级党支部"创建和党员"攀高"计划,围绕"党性攀高、能力攀高、业绩攀高"明确目标任务,不断加星晋位、业绩创优,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考核指挥棒"引领发展。建立领导班子联系点机制,班子成员定期到所联系单位调研指导,开展全覆盖考核,聚焦党建引领业务发展,推动工作在一线推进、问题在一线解决。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党建考核与绩效考核融合开展,形成年初部署、年中督导、年末考核的工作闭环,抓牢扛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治企兴企经营责任。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考评体系引领下,打造了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等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全球第一",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xx年,天津港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三年复合增长率位居全球十大港口首位。

(作者为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好事实事做到各族群众心坎上

马兴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谋划推进工作,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紧密结合新疆实际,扎实做好事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实事,努力让改革发展稳定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为民造福作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我们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人民情怀,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办好为民好事实事的具体行动筑牢党的执政基础、践行对党的绝对忠诚。

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明确提出并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春节都到最基层看望人民群众,足迹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充分体现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真挚情怀,充分体现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为全党树立了典范、作出了表率。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向总书记看齐、向总书记学习,不断厚植人民情怀,忠诚践行初心使命,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的根本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最根本的政治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不变的初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特别是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惠及当地、增进团结上,始终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把坚强党性作为树牢正确政绩观的基石,切实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确保政绩观不出偏差。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二、办好惠民好事实事,让各族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实事,哪里就能创造业绩。要坚持从各族群众切身需要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他们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好事实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完善和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机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农村改革、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围绕促进各族群众就业增收办好事实事。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各族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要紧紧围绕各族群众就业增收,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用好失业保险基金,加强各族群众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劳动力就业能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实施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突出抓好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一对一"就业帮扶,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

围绕保障基层各类民生需求办好事实事。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事关千家万户,必须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民生需求。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切实提高各类教育质量;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更好守护各族群众生命健康;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困难群体住房问题;推进"煤改电"二期工程建设,改善各族群众供暖条件。

围绕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办好事实事。特殊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体现着民生保障的底线水平,必须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要发挥社会救助政策托底功能,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各族群众基本生活需求。要针对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群体的关心关爱,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工作,坚决杜绝欺凌虐待弱势群体违法行为。

围绕着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办好事实事。营商环境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各族群众幸福生活,抓营商环境就是惠民生。要持续深化"放管服"、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加强"数字政府"和"诚信政府"建设,推进线上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的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各类企业来疆投资兴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围绕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办好事实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住水资源保护利用这个"牛鼻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新疆,以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更好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围绕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办好事实事。社会稳定是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根基,没有稳定,一切幸福都无从谈起。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坚持依法严打方针,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机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范风险、打击犯罪、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要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建设平安新疆。

三、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确保把事关民生福祉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我们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注重增强系统思维,妥善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各族群众心坎上。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工作承诺了就要兑现,决不能开空头支票。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贯彻"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原则思路,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推动民生改善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必须坚持从区情实际出发,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确定民生目标,不盲目攀比,不寅吃卯粮,不贪大求洋,稳中求进、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民生事业千头万绪,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要把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聚力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同时,要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系统谋划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各领域、各方面民生问题,全面提高各族群众的民生福祉。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好事实事做到各族群众心坎上,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要正确处理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又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把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和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统一起来,做到对人民和历史负责。要巩固拓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推动为民办好事实事工作流程规范化、创新做法制度化、成熟经验机制化。

坚持求真务实、力戒虚功。民生工作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下足绣花的功夫,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切实把为民利民惠民的好事实事做到各族群众心坎上,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

作示范勇争先推动基层组织建设高质量发展

吴忠琼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要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赣州市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化感恩为行动,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凝心铸魂,把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贯通基层党建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倾情关注赣南苏区发展,先后多次对赣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赣州市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贯通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常态化举办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研讨班、读书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市委建立"每月集中学习日"制度和"3+X"学习模式,组织各级党组织在每月第一周星期五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每次学习集体诵读一段党章党规、学习1篇总书记讲话节选、讲一个红色故事,安排若干名党员谈学习体会。

积极赓续红色血脉。赣南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发祥地。赣州市委积极推动各级党组织常态开展"五红"活动,即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观红色影视、看红色展馆,引导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践行苏区干部好作风,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在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中比武打擂、赛马比拼,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坚持"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奏响"干就赣好"最强音。

严把选人用人关口。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赣州市在选人用人时严把政治素质关,开展政治素质考察反向测评、家访考察,全方位扫描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在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人员招聘中突出考察其政治表现,决不让政治上的"糊涂人"混进队伍。同时,强化党员日常行为检视,实行"积分预警"管理,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党员综合"党性体检",对表现不合格的党员依规处理。

二、聚焦固本强基,分领域成体系推进提升党建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赣州市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江西省委要求,坚持分领域、成体系推进,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

抓基础业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每年有针对性谋划解决难点堵点问题。比如,针对机关党建"灯下黑"、国有企业和学校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推动出台机关、国有企业、学校领域党建12条措施,每半年听取一次市直各党(工)委党建工作汇报,约谈抓党建不力的党组(党委)书记。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责任不明晰、业主内生动力不足、党务干部时间精力难保障等问题,出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10条措施,分层级分主体明确工作责任,引导推动业主支持党建工作,开展社会化选聘专职党建指导员试点。

抓整体提升。坚持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每年列出重点任务,每一项都明确"要实现什么目标、要达到什么效果、落实的责任主体";全领域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每个方面都列出上级规定要求、推进落地措施,既让基层干部简单易学,又让任务清晰明了、规范落地。

抓全面过硬。市第六次党代会将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等各项建设纳入其中,提出实施"党建质量过硬行动"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调度、同推进。在江西省举办的两届党务技能大赛中,赣州市获奖数和获奖质量均列设区市第一名;全市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结果连续数年位居全省前列。

三、突出压力传导,推动基层党建责任链条再拧紧再压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赣州市下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数量多、工作落实落细难度系数大。市委探索完善考核机制、调度推进工作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提高工作落实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落实落细。

全面明晰主体责任。让党建责任看得见、摸得着,是促进党组织书记积极履职的一个重要方法。赣州市分领域制定责任清单,对党组(党委)、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以及党组(党委)书记、分管领导、基层党组织书记等不同责任主体职责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具体化,让党组织书记等各责任主体清楚抓什么、怎么抓。比如,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领域,要求县委书记带头履职,每年对两新组织党建调研评估、专题研究,全面落实相关经费、人员等工作保障;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以上两新组织党组织,每个季度到联系点调研调度党建工作;市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社会组织党委每半年督促检查,分别向市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汇报工作。明确行业管理部门的党组(党委)负责人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会议,每个行业每年至少新培育一个先进党组织并总结推广经验,等等。

细化量化书记履职考评。在推进党建工作中,"一把手"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赣州市委突出压实党委(党组)书记责任,建立"平时考核+述职评议+专项考核"评价体系,将党建工作项目化、数字化,每年对重点项目落实情况量化成数字指标,形成工作排名,供参加述职评议的人员参考使用;把书记履职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两大块,过程考核评价主要看党委(党组)书记抓"规定动作"落实情况,效果评价实行常规工作与阶段性专项工作相结合,每一项都形成评分细则,全部量化成分值,做到"每一分都有凭有据",防止凭印象给分;明确考核综合考评等次"好"的比例不超过50%,对未评到"好"等次的,其个人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各级党委(党组)都要严格落实,倒逼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抓好主责主业。

抓实日常跟踪督促。市委常委会坚持每季度研究党建工作、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市委全会每半年听取一次工作情况汇报;坚持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有关汇报,协调解决工作难题。市本级原则上每季度开展一次下沉调研或暗访调研,将调研情况录制成视频供各县(市、区)、市直各党(工)委负责同志观看警醒,并把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县(市、区)党委、市直部门党组(党委),要求抓好整改。

四、深化同频共振,推动基层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互促

抓好党建工作,就要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让党组织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红色引擎"。赣州市打破以往基层"就党建抓党建"的闭环现象,强化党建引领保障作用,大幅提升党建工作在班子年度考核中的权重,切实用抓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

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为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赣州市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任务,把优秀干部汇集到乡村一线,注重在基层一线锻炼、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尽锐出战,保持乡镇党政正职相对稳定,选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到乡镇任职,向重点村选派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全面实现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所有村(社区)"两委"班子都至少有一名35岁以下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成员。推动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20xx年所有村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村均万元。

坚持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会治理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赣州市委大力推进"党建+社会治理"工程,推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整合综治中心、文明实践站、妇女儿童之家等资源阵地,打造"党群服务+社会治理+文明实践"平安建设综合体。以村(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楼院为单元划分社会治理网格,整合社区各类网格为"一张网",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每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实施市县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党员副职联系社区制度,推动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疫情防控等工作。

坚持抓党建引领重大项目建设。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一线同步跟进设置党组织,划分党员责任区,让党旗在重大项目一线高高飘扬。这几年,赣州市抓党建促发展取得实效,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GDP总量从20xx年的3466亿元增至20xx年的4169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上升到20xx年的第65位,连续9年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奖,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

大力选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

陈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根本依据。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坚持德配其位、才配其位,大力选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需要组织部门在精准识别、科学选用、激励保障上下功夫,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脱颖而出、有为有位,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一、立好鲜明标尺,确保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识别出来

以人民为中心、按实绩用干部、凭公认作取舍,是新时代选拔任用干部的内在要求。实际工作中,怎么认定实绩、把握公认,需要用立体多维、鲜明具体的标尺来衡量、来识别。

用政治标尺来衡量。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看一个干部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看政治立场,看干部是否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上清醒坚定,是否在坚持人民立场上旗帜鲜明,是否把人民生活幸福作为"国之大者"牢记在心;二看为民情怀,看干部在抓工作干事业上是否自觉坚持人民至上、把群众利益看得比天大,是否始终坚持眼睛向下、像焦裕禄同志一样有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是否一心一意、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三看责任担当,看干部在事关党和人民利益的重大任务、重大斗争、重大风险挑战面前,是否敢于挺膺负责、迎难而上,是否有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的勇毅定力。河南在政治素质考察中,探索开展专项测评,细化正负面清单,对每一名干部的政治表现进行分析研判,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坚决一票否决。

用实绩标尺来检验。评价一个干部干事创业的效果,不仅要看他干了什么事,更要看他干成了什么事,创造的业绩是否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正确处理好台上与台下、当前与长远、一时与一贯的关系,既看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又看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既看当下的成果成效,又看过往的基础差异;既看推动改革发展的力度,又看服务群众的温度;既看以点带面的典型引领,又看整体推进的质量成效,真正把干部的成绩单、贡献度看清看透看准。河南坚持以结果论英雄、从过程找经验、用实绩来检验,为干部建立疫情防控、防汛救灾、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实绩档案,形成了实绩好"戴帽子"、实绩差"照镜子"、出问题"打板子"的鲜明导向。

用群众标尺来评判。评价一个干部,不仅要听取其上级组织和领导的意见,更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看干部的政声民声、乡语口碑,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持续提升。河南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开展第三方民意测评,注重通过基层干部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评价衡量班子和干部政绩;在推进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上,压实市县乡党委责任,创新开展村(社区)"五星"党支部创建,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平安法治、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等纳入创建内容,干得好不好交给群众来评判,激励引导各级干部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

二、优化方法路径,确保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用起来

识别干部的标尺有了,接下来的关键是在日常了解、考核考察中用好这把标尺,完善因事选人、以事识人、知人善任的干部选用机制,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找出来、用到位。

在日常了解上用真劲。检验干部不能仅看一时劲头、一两件事、几句口号来评判,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注重从近距离接触中直接了解干部的思想作风,通过谈心谈话、列席民主生活会、跟班学习等方式,面对面观察了解干部的见识见解、为民情怀和能力素养;注重从调研走访中了解干部的群众口碑,通过"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工作调研、实地访察,经常到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防汛救灾、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了解干部的活思想、真情况和群众认可度;注重从平时工作中了解干部一贯表现,通过具体人具体事,掌握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和履职尽责情况,确保工作干得好、群众评价高的干部及时进入组织视野。河南省委组织部建立部务会成员联系省辖市、省直部门制度,围绕班子运行、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开展调研,重点掌握为民服务、务实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

在考准考实上下真功。突出多维考察,采取综合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干部考察等方式,探索开展差异化考核、"政声人去后"考察、场景化考察,综合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效益等指标和重大工作推进情况等进行定量分析,结合个人所发挥作用进行权重分析,得出干部现实表现。重视群众参与,在县乡层面注重与基层群众直接联系,注意听取推荐范围之外的群众意见,增加民意比重;在省市层面注意听取"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全面了解干部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八小时内外的真实表现。加强综合研判,把组织评价与群众评价结合起来,通过巡视巡察、经济责任审计、信访举报等情况相互印证,历史辩证全面地看待干部。河南探索建立干部实绩评价办法,以干部主导主干最满意的三件事为重点,从具体事中评价具体人,真正识别出一个干部的德能勤、才识胆。

在用当其位上见真章。使用是最好的培养。对认得准的优秀干部,坚持早发现、早储备、早使用,在他们精力最旺盛、干劲最充沛、年富力强的时候用到干事创业的吃劲岗位、重要岗位上。坚持事业发展需要与干部成长进步相统一,突出"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把最合适的干部放到党和人民事业最需要的地方。坚持因事选人,加强干部需求侧、供给侧分析研判,综合考量干部胜任度、岗位匹配度、班子耦合度,打破论资排辈、隐性台阶和部门壁垒,大胆使用有为民情怀、有担当作为的优秀干部。选配"一把手"、改革发展关键岗位和民生部门领导班子人选,坚持更高标准,使干部选用更加契合事业需要和群众期盼。河南结合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和干部日常调整,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灾后重建、"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发现一批宗旨意识强、工作业绩好、能带兵打仗的干将、闯将,予以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级。

三、注重培养激励,确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越干越好

细化识别标尺、优化选用路径是为了让好干部脱颖而出,而要让好干部安身、安心、安业,更需要做好激励关爱"后半篇文章",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精准培训提能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很多领域都是理念、机制、手段的重塑,对干部的政绩观、专业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凡事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政绩观教育,切实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引导干部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提升专业能力,紧盯高质量发展的难点、高品质生活的痛点、高效能治理的堵点,开展"靶向培训",引导干部锻造干事创业宽肩膀、硬本领,做到脑中有思路、眼里有问题、手上有招数、脚下有路子。河南围绕"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目标,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举办"中原大讲堂"系列专题讲座、高级专题研修班,推进"十大战略"进党校,实行干部专业培训学分制,有力促进了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

实践锻炼壮筋骨。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贴近群众、走进群众、服务群众,经历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实践锻炼,才能成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全面型人才。鼓励引导广大干部到基层一线扎实历练,建立完善干部到基层磨砺、在基层成长、从基层选拔的培养链条。有序推进干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围绕服务保障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有计划地选派干部任职挂职,让他们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在重大斗争中历练成长。着眼为加快现代化建设储备干部、蓄积力量,大力实施优秀年轻干部"墩苗育苗"计划,一次性拿出近千个岗位实施双向交流任职,坚持不系保险带、不贴标签、不搞路线图,让干部在大风大浪中锻炼、大风大浪中赛马、大风大浪中选拔。

激励关爱促担当。对干部负责、为干部担当,是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支撑。政治上激励,对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通报表扬,在职务提拔、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工作上支持,为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特别是把"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具体化,稳妥推动被问责和受处分影响期满、符合有关条件的干部合理使用,帮助干部扔掉包袱、轻装上阵。制定为基层减负工作责任清单,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依规依纪依法严查诬告陷害行为,为900多名党员干部澄清正名。待遇上保障,落实好干部休假、体检、医疗等关爱措施,特别是对长期奋战在一线、踏实工作、勤恳为民的基层干部,在晋升职级、提高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心理上关怀,对承担任务重、承受压力大、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干部,加强心理疏导,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张弛有度、健康阳光地工作生活。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打造过硬干部队伍

熊茂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工作中,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把进一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当前组织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之一。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实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干部队伍充满生机与活力、确保我们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从实践看,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关键在"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及时有效地调整不胜任、不适宜干部,究其原因是推动"下"的思想观念还有束缚,干部考察不够科学精准,后续跟踪管理缺失等。对此,我们应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求解思维,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工作取得更为实质性的进展。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首先要从思想上有正确的认识,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正确的用人导向,不仅是指引干部成长进步的风向标,也是引领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鲜明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题中应有之义。各级党委(党组)特别是"一把手"要坚持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好用人导向的"方向盘",把用什么样干部、不用什么样干部的导向鲜明地树立起来,出以公心推动干部能上能下,通过优进劣退、优奖劣罚,让善作为的干部有舞台、让不作为的干部挪位子、让乱作为的干部丢帽子,切实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消除干部思想误区。受官本位思想以及"只求过得去、无过便是功"等错误认识影响,一些干部认为只要不违纪违法,组织上不能拿自己怎么样,导致原本正常的干部升降进退遇到了阻力。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工作之中,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夯实理想信念根基,利用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充分认识岗位不分大小、职位不分高低,都是责任,也是稀缺资源,干部能上能下有利于推进干部资源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从而端正态度、摆正位置,正确对待"上"与"下"的问题,破除干好干坏一个样、不犯错误不退位的消极思想。

强化正面宣传引导。进一步增强能上能下政策解读的广度和深度,消除只有犯错误的干部才会下的误导,抛弃上荣下辱的错误观点,在社会层面形成无论上下都是一种正常干部调整的共识,让干部放得下面子、丢得下思想担子,减少或消除外部环境的影响,为干部能下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二、科学合理设计,调整优化标尺

什么样的干部该下,是推进干部能上能下需要重点明确的问题。要加强对干部的考核、监督,使"下"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

完善"下"的情形。目前,干部"下"的6种情形,分别是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问责处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健康原因调整和违纪违法免职。应重点围绕从严规范问责处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对照党中央新精神新要求,针对干部队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具体问题入手,在细微之处用力,细化完善"下"的情形,让干部可对照、组织易判断、普遍能执行。对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干部群众意见大,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关键时候经不住考验、敷衍塞责甚至临阵退缩等情况,明确纳入"下"的情形之中。

明确"下"的标准。根据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职务特点,进一步分类设定干部"下"的认定标准,让干部"下"之有据。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于已经明确的干部"下"的定性情形,能定量的应尽量定量,不能定量的也应尽可能细化。对一些实在难以细化的情形,应明确负面清单,整理出一批典型案例,通过"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的方法,确保干部"下"的情形更加直观具体,考核标准更加可衡量、易操作,避免抽象化、模糊化。

把住"下"的关口。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既不能让该下的干部继续待在位子上,也不能对有错误的干部一棍子打死。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正确处理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与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关系,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给广大真正想干事的干部吃下一颗"定心丸"。

三、强化考察核实,认定"下"的对象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必须拿出科学精准的考核评价结果,确保能上能下工作顺利进行,让干部服气、群众满意。

改进考察方式。坚持把功夫下在平时,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地接触干部,综合运用实绩考核、平时考核、巡视巡察、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信访举报查核等手段,及时掌握干部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情况。注重延伸考察触角,深入工作一线、项目现场,在疫情防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环保督察等重要专项工作、急难险重任务、重大突发事件中跟踪了解干部,走进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多找"管他的""他管的""他服务的""他身边的"知情人,全面了解干部台上台下、人前人后、工作时间内外的真实表现,切实考准考实干部。

注重分析研判。至少每半年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一次"集中会诊",重点围绕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考察和无任用调研了解掌握的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精神状态和担当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选人用人、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核实、教育帮助、组织提醒或者函询、诫勉。同时,设定一定时限的考察期,如考察期内干部仍没有改正、工作仍没有好转,则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该调整的调整、该免职的免职、该降职的降职。

优化调整方式。注重从关心爱护干部的角度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根据干部一贯表现和工作需要,区分不同情形,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方式予以调整。特别是对因为岗位适配性原因调整下来的干部,应坚持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合理安排后续岗位,以体现对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

四、加强后续管理,避免一下了之

组织培养一名干部不容易,惩前是为了毖后,治病是为了救人。对于"下"的干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关怀、管理监督,最大程度地挽救干部,确保"下"的干部既受惩戒、又受鞭策、更受激励。

思想上多关心。"下"的干部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或者"破罐子破摔"等问题,应经常性地开展谈心谈话,由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对其进行帮扶教育,疏导思想情绪,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教训、提出改进意见,鼓励他们放下包袱、振奋精神,正确对待岗位调整,以积极的心态开展工作、有所作为。对"下"的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应尽量给予妥善解决,使被调整下来的干部也能感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

管理上不放松。对"下"的干部逐人建档,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清单,坚持同等要求、同样管理、同步考核,加强跟踪管理和考察。对能力不足的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提升能力,把调整看成新的起点,坚定信心、重新起步。对存在问题的及时提醒教育,对不服从组织安排或无理取闹的严肃批评处理。

工作上有奔头。定期对"下"的干部进行复检,将其政治素质、能力本领、担当作为、改革创新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年度考核、影响期满考核等情况,作为重新安排其职务的重要依据。对符合重新任职要求的干部及时合理使用,对表现特别优秀、符合资格条件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给予他们重新施展拳脚的机会,让"下"的干部有盼头、有干劲,从而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

五、压实工作责任,狠抓制度执行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贵在动真格、见真章,重在压实责任、抓好落实。

强化领导责任。把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重要内容,明确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的第一责任人责任、组织(人事)部门的具体工作责任、相关部门的配合责任,"一把手"一定要态度鲜明,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对落实政策不力及执行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做到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以严惩戒倒逼严执行。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工作定期盘点制度,对执行情况、实际效果及时进行盘点,发现反馈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建立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实施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纪委监委、巡视巡察、信访、法检、公安、审计等有关单位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完善措施,集聚合力推动工作扎实开展。

加强督促检查。把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一报告两评议"的重要内容,列入巡视巡察和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的工作内容,作为考核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职责的必答题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能上能下制度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推动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作者为中共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源源不断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朱云

四川省自贡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年轻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紧迫性、关键性、根本性的战略任务,不断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堪当重任的过硬队伍。

一、突出规划引领,以系统思维谋划"怎么布局"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篇布局。一要既顾当前又顾长远。制定完善年轻干部中长期培养规划,做好定期分析、搞好需求测算、建好结构模型。坚持把落实规划纲要和日常调整相结合,聚焦年龄、学历、专业、经历等指导性指标,探索实施干部队伍结构优化专项预审,推动干部队伍整体保持合理结构分布。二要既重一域又重全局。培养年轻干部既是本地区本单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又是事业发展的百年大计,要站在为党育才聚才的政治高度,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由推动本级培养向梯次培养转变,全面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密切配合、共同落实的工作机制,统筹用好用活干部资源,让干部出得来、走得稳、行得远。三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坚持把年轻干部个人成长放到队伍建设"大盘子"中通盘考虑,经常性开展班子运行调研,深入掌握干部情况,听取队伍建设意见,做好分析研判。既要因人而异设置好个体培养计划,又要系统思考谋划好整体的匹配度、契合度,围绕改善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研究选拔配备什么样的年轻干部。

二、突出梯次建设,以科学路径破题"人从哪来"

持续拓宽来源、发现储备、畅通渠道,及时把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优秀年轻干部挖掘出来、使用起来。一是实施"源头活水"工程。坚持人岗相适、精准匹配,合理设置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结构性指标和公务员招录专业性指标,大力引进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与产业需要相关联的各类人才,将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二是实施"蓄水扩库"工程。坚持好中选优、择优培养,构建"持续发现-提早储备-动态补充"选人用人链条,综合干部专业素养、知识储备、优势特长等方面,分类建立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城市规划、基层治理等领域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及时把"好苗子"纳入组织视野、动态管理培养,确保使用上有梯队、选择上有空间。三是实施"疏渠引流"工程。坚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结合班子长期需要和平时干部更替情况,突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束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抓好经常性交流调配,大胆提拔使用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打破部门界限、上下界限、条块界限,加大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调配力度,以"一渠清泉"形成"一池活水"。

三、突出成长成才,以精耕细作回答"如何培养"

年轻干部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组织的精心培养,必须全面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任其自然生长。一要注重精准滴灌"育苗"。突出政治铸魂,重点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加强理论武装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帮助干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引导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突出专业赋能,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聚焦提高干部"七种能力"办好专业化能力提升班,进一步弥补知识短板、增强战略思维、提升综合能力。二要加强培土施肥"墩苗"。坚持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战作为最好的训练,持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在重要岗位、吃劲岗位、一线岗位磨砺成长,注重在基层一线增加年轻干部"一把手"经历,丰富实践阅历、砥砺担当才干,全面弥补经验盲区和短板弱项,不断提高解决各种复杂问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三要及时修枝剪叶"护苗"。坚持越是重点选拔的越要重点管理,越有培养潜力的越要严格要求,强化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建立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定期开展分析研判、谈心谈话、集体座谈,实地查访必看年轻干部工作状态,基层走访必听年轻干部体会建议,经常性"体检把脉",既培培土、又扶扶苗,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

四、突出德才兼备,以鲜明导向明确"用什么人"

坚持事业为上、立足岗位需要,多考虑"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选好用好发展最急需、组织最满意、群众最期盼的干部。一是首看政治过硬。聚焦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研究制定具体办法,科学设定评价指标,明确考察评价要点,进一步强化政治素质日常考察,深入了解年轻干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领会情况、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大是大非问题立场情况、急难险重任务担当情况、红线底线坚守情况,真正把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人选出来、用起来。二是突出敢于斗争。面对繁重任务和严峻挑战,更要聚焦重大关头识真金,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鲜明导向树立起来,识别干部注重看斗争本领、考核干部注重看斗争成效、使用干部注重看斗争能力,切实将既有忧患意识、又保持战略定力,既坚持战略判断、又注重战术决断,既坚持斗争过程、又注重斗争实效的年轻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三是重在善作善成。选拔使用年轻干部,重点要看抓落实的能力,要鲜明重实干的风向标,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将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看干部是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切实把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干部,把雷厉风行、紧抓快办的干部,把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作者为中共四川省自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

滕伟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近年来,贵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认真总结运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经验,探索实施"筑固工程",突出抓根本、抓标准、抓统筹,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夯实党的执政根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作用发挥抓根本

为治之道,必先除弊。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关键在于基层党建的虚化,导致基层党组织的弱化,从而产生以"两张皮"等为集中体现的党建工作边缘化。究其原因,是一些地方和领域抓基层党建不得要领、不得其法,一些党务工作者指导基层抓党建认识不清、能力不足、措施不实,指挥棒务虚走空。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现象,直接导致党组织政治功能不强,组织力凝聚力弱化。为此,我们以着力解决党建工作虚化问题为突破口,把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抓基层党建的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追根溯源明方向。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组织建设方向。为使广大党务工作者深刻认识新时期基层党建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工作方向,坚持把党史、基层组织建设史作为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的基础课和必修课,通过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课开讲啦"、党委班子成员上党课、支部书记上讲台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从历史方位看问题、从职责定位找方向,围绕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让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搞清楚、弄明白应该发挥好什么样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从严从实抓党务。党务工作扎实有方,党建工作才会有力有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根据不同时期重点任务和不同领域党组织职能职责,定期开展乡镇(街道)组织委员、基层党组织书记任职培训、普遍轮训,推动观念转变、能力提升。制定"筑固工程"33项任务清单,明确党务工作者和基层党组织职责任务,督促指导党支部书记、支委委员抓实党情、社情、民情调研,全面了解、精准掌握党组织队伍力量优不优、群众基础好不好、战斗堡垒牢不牢、党建引领强不强。建立"三问三访三查一评定"考评机制,以考促干、以考促行,推动基层党组织聚焦主责、党建工作回归本源。

发挥作用强根本。平凡岗位是"磨刀石",重大任务是"试金石"。坚持把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作为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任务,督促引导基层党组织认真履行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党员教育管理融入日常、严在经常。依托大数据先发优势,升级改版"筑红云"APP,吸引万名党员每日在线学习,引导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展现工作成效与风采,形成互学互鉴赶先进、增比进位促提升的良好氛围。注重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设立先锋岗、划定责任区、组建服务队,引导党员冲在第一线、干在最前沿。

二、聚焦固本强基抓标准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针对一些领域抓基层党建有"形"无"神"、"魂"不附体、党建业务"两张皮"等问题,贵阳市在狠抓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创建、全力提升阵地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坚持分类别指导、分领域施策,"形""魂"共塑,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狠抓"双达标"创建,全面夯实基层基础。深入贯彻落实支部工作条例,对标"五个基本规范化"要求,聚焦农村、社区、机关、学校等13个重点领域,细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点,分领域列出问题清单、按类别制定整改措施、定时限完成达标创建,推动党支部补短板、强弱项、达标准、作示范。完善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包片包领域抓示范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各级党委(党组)班子成员党支部联系点3600余个,"一对一"指导开展达标创建。强化达标党支部跟踪指导、定期复核,开展示范党支部评估验收、命名授牌,适时进行"回头看",确保达标"底色"、示范"成色"。目前,全市所有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均已达标,42个被评为省级示范党支部,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实施"五个一"行动,建强农村和社区党组织。狠抓关键要素,科学配置资源,探索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的新路子。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一名支书",通过市级提级培训、县级分类培训、乡级兜底培训,着力提升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围绕村(社区)发展方向、功能定位,注重源头把关、强化培养储备、搭建干事平台,建好党员和村(社区)干部"一支队伍",广泛凝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有生力量。坚持便民、利民、实用原则,整合各类"中心""站所",下沉服务资源,打造"一个中心",让村(社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加强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村(居)民议事会议事决策、村(居)民委员会执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的"四位一体"自治体系建设,健全"一个机制",推动党的领导与村(居)民自治实现有机统一。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布局,逐乡逐村设定村级集体经济年度发展目标任务,引导村级党组织找准一条带领群众致富的路子;按照"统建统管"原则,整合政法、公安、民政、城管、信访等各类网格,实现"一网统管",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帮助社区党组织找准一条服务社区群众的路子。

开展"新业态"试点,抓实新兴领域党建。主动顺应平台企业扁平化、网络化、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织密组织网络,探索有形有效覆盖新路径,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开展货车司机党建试点,建立市县两级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绘制实施行业党建组织架构图和党员货车司机关系逻辑图,健全组织体系,明确职责任务,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互联网企业党委纽带作用,依托物流园区、货运企业的党群服务资源,建强企业党组织、流动党支部,打造"司机之家",让党员司机回归组织,使"流星"变"卫星"。坚持和加强党对律师行业的全面领导,市县两级成立律师行业党委,全市134家有党员的律师事务所全部建立党组织。开展互联网企业党组织集中组建行动,推动互联网行业在党的领导下健康发展,全市互联网企业党的组织覆盖率达80%,党的工作覆盖率达100%。

三、聚焦提质增效抓统筹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基层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抓住关键各个突破,由点及面系统推进。"筑固工程"通过打造各领域、各行业党建示范点,串点成带、以带促面,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统筹用好各种资源、系统整合各类组织、汇聚凝结各方力量,形成党建引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的良好局面,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统筹各种资源增合力。市属各党(工)委结合辖区和部门实际,科学拟定"筑固工程"示范创建主题,建立党建示范带指导委员会,统筹辖区各种资源,积极争取、有效整合上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效。在"三感社区"创建、"一圈两场三改"等城市基层治理各项任务中,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整合项目、资金,推动党建、服务、管理等资源向治理网格集聚,实现党建网、平安网、民生网"一网统筹、三网融合"。

统筹各类组织添动力。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推动基层党组织与辖区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社会组织等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群策群力推进基层治理规范化科学化精准化。依托贵阳市"社会和云"平台,赋能社区网格管理,整合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数据信息,汇集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力量,日均接处群众诉求3000余件,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地单位党组织开展"契约化"共建,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实行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双向考核,促进优势互补、融合联动,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推动社区、物业、业委会成立联合党组织,共同商议、协同解决社区治理痛点和难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筹各方力量提效力。打破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的体制、隶属、级别束缚和壁垒,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党组织纳入"筑固工程"整体推进,推动各党组织之间互联共享、互通共融,形成基层党组织牵头,其他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比如,在城市,由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共治委"、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共治会",与驻地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促进优势互补、一体发力解决治理难题。在农村,以产业振兴为主线、组织振兴为着力点,统筹农业农村、生态环保、政法机关、文化旅游、自然资源等部门党组织,系统推进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

(作者为中共贵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全域式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郝献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山西省临汾市认真贯彻《关于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试行)》,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从系统建设、组织体系、基础保障、治理效能四个方面,全域式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一、突出整体谋划抓供给,靶向推进城市党建系统建设

随着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的不断变化,城市党建工作的环境、对象、方式也发生着深刻改变。临汾市紧跟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从供给侧发力,以政策定方向,以项目抓推进,以考评压责任,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整体建设和系统建设。一是"体系化"加强政策供给。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措施》《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推进措施》和《抓党建促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重点任务清单》,完善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等配套措施,搭建好城市基层党建政策体系。二是"项目化"推进重点破题。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由县(市、区)、街道、社区"三级书记"领办城市基层党建项目。县(市、区)委书记领办党群服务体系、"村改社区"等综合项目,街道党(工)委书记领办机构改革、赋权扩能等专题项目,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办小区党群服务驿站、治理服务品牌创建等具体项目,让书记在解题破题中"打头阵""当先锋"。三是"常态化"开展跟踪问效。每年年初把城市基层党建重点任务纳入全市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条目式安排推进;年中采取例会调度、提醒督办、实地调研等办法进行过程管理;年底纳入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内容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构建定责、履责、考责闭环,贯通城市基层党建的供给侧和需求侧。

二、突出分层设置抓延伸,持续推进基层组织扩面提质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和力量所在。临汾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的工作要求,在城市构建起市、区、街道、社区、网格五级层级清晰、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一是建强市县"指挥层"。市县两级依托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城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谋划"市域""县域"城市党建思路目标,协调解决全局性普遍性问题。二是建强街道"枢纽层"。对20个街道内设机构进行"5办1站2中心"改革,制定职责、任务、权力"三个清单",把街道党工委的主责主业聚焦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三是建强社区"基础层"。在209个社区全面推进"社区党委(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建设,把党建工作覆盖到城市最有效的治理单元,抓牢城市运行的"底盘"。四是建强网格"单元层"。划分社区网格,同步组建网格党支部、党小组,把党建、综治、民政、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等不同类别网格和不同业务工作纳入"一网统管",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贯穿到治理的最基层。

三、突出要素保障抓支撑,有序推进资源力量整合下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临汾市聚焦制约城市基层党建发展的薄弱环节,在社区工作队伍、运转经费投入、党群服务阵地建设上不断提速加力,强化了有人、有钱、有场所"三有"保障。一是推进社区队伍专职化发展。制定加强职业化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序列和绩效薪酬制度,推动社区干部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转型,专职社区工作者成为社区开展治理服务工作的骨干力量。二是推进经费投入稳定化增长。由县(市、区)委书记亲自研究落实,市县两级财政保障,街道运转经费全部达到80万元以上,社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党建工作经费得到有效落实,解决了长期以来街道社区党组织有心服务、无力实施的困难。三是推进党群阵地合理化布局。在实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500平方米全覆盖的基础上,集中建设市县两级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区党群服务驿站,构建了以市、区(县、市)党群服务中心为主体,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分散布局,小区党群服务驿站延伸覆盖的党群服务体系。

四、突出联动联建抓融合,扎实推进党建引领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党对各领域基层组织的领导,扩大党的影响力。临汾市把重点聚焦到城市基层的各类治理主体,打通党建引领自治的"小环境""微循环",畅通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的"大格局""大循环"。一是抓共建促合力联治。全面开展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平时+战时"促进共建。平时,通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共商需求、资源、项目"三个清单"、共办"定、查、评"为民实事,强化党组织和党员的"纽带"作用;战时,通过社区吹哨召集、单位快速响应,让社区统一调度双方力量。二是抓引领促有序自治。在社区和网格广泛推行党组织"一核"领导,驻区单位、业委会、物业企业、志愿团队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模式。通过社区把关业委会人选、推荐小区党组织书记兼任负责人,强化对业主委员会的领导;通过建立物业项目负责人到社区网格报到议事制度,选派党建指导员,强化社区物业党建联建。三是抓融入促同心共治。通过发挥社区属地优势和网格精细管理作用,兜底推进基层党组织应建尽建和党建指导工作,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嵌入城市最活跃的地方、基层最活跃的群体,做实城市小区域的党建大文章。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临汾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祝灵君郑寰马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要在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前提下,形成长期执政的综合实力,创造世界政党连续长期执政的历史新纪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使命担当,深刻展示了大党走向强党、强党建设强国的奋斗目标。立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寻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规律和行动方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坚守初心使命是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前提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等的集中体现,是激励党员、凝聚人民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将永恒初心与承载的历史使命有机结合起来,始终代表人民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是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前提。

党的初心与使命既有联系也有差异,二者形成一个统一体。党的初心与生俱来,具有长期性、恒定性,如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人民立场等;党的使命是党的初心的历史呈现,体现为党在不同时期的基本纲领,具有具体性、阶段性。不忘初心才能勇担使命,履行使命才能兑现初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比如,党肩负国家完全统一的历史使命,在捍卫民族独立的目标上立场最坚定,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原则上态度最坚决,在反抗外来侵略的行动中表现最勇敢;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发展中大国成功找到了现代化新路,并始终朝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前进;党以文化繁荣兴盛作为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历史使命,等等。这些使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历史反复证明,一切能代表并实现这个最大公约数的政治组织都会被历史和人民所选择,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源于始终如一地承载初心使命。一个国家由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奉献、有担当的政党长期执政并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定会沿着既定目标砥砺前行,必定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迎来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党长期执政的思想伟力

一个人要有点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中国共产党用伟大建党精神教育感化一代代共产党员,在党内开展思想教育、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党外教育引领群众、实现文化繁荣兴盛,不断提高党的思想引领力和文化领导力,使党的价值观深入党心民心,这是党长期执政的思想伟力。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经过百年接续奋斗形成了丰富多彩、根深叶茂的党的精神谱系,内化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强大动力,外化为塑造民族精神的活的灵魂。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展示了党的核心价值,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展示了党的责任伦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展示了党的行为标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展示了党的本质属性。

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传播党的核心价值,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得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可;就是要树牢党的责任伦理,表明共产党员要时刻捍卫中国人民的主权和发展利益,时刻迎接风险考验,时刻化解惊涛骇浪;就是要强化党的精神风貌,展示共产党员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品格,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就是要铭记党的本质属性,确保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确保党员、干部忠诚于社会主义,忠诚于党和人民。

四、赓续红色血脉,争当最讲担当的赶考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红色血脉中蕴含着担当精神、奉献情怀,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进力量,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答好新的"时代之问",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以综合考核树担当导向。大力推进综合考核改革,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平时考与年终考相结合,研究制定综合考核实施意见,分领域出台对市县、开发区、省级机关单位、省属国有企业、省属高校综合考核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考核区分优劣、奖优罚劣、激励担当、促进发展作用,探索构建落实中央要求、具有江西特色、工作导向鲜明的综合考核体系。

以组织担当促干部担当。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对干部激励保护,对干部工作中的失误进行综合分析,准确把握政策界限,避免问责泛化,妥善做好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工作,切实为勇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抓敢管的干部撑腰。对干部的信访举报,稳妥把握、慎重对待,决不让诬告陷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认真落实受处理处分干部影响期满后重新任用或者提拔使用办法,做好管理使用的"后半篇文章"。

以干部创先争一流业绩。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必须以一流的作风、一流的干劲,争创一流的业绩。探索完善在省管干部和县(市、区)党政正职中评选一批积极践行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干部,推动全省上下形成作示范、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以"担当作为好干部"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赣鄱先锋"选树学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一流机关、模范部门建设,适时组织开展"基层群众评机关"活动,激励广大干部对标一流、奋发进取、担当实干,以干部创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奋力打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张东刚

20xx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人民大学打造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建设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寄予的新期待,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与战略意义,为中国人民大学传承红色基因、担当责任使命,全面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秉持光荣革命传统,传承鲜明红色基因,聚焦"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倾心倾力倾情服务党和人民事业。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更加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观照中国、放眼时代,增强领跑意识、赶超意识、一流意识、高地意识,在建设人文社会科学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上当好"先锋队"和"排头兵",努力成为培育和汇聚人文社会科学顶尖人才的蓄水池,为我国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打造人文社会科学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积极应对"两个大局"的必由之路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时代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当今中国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理念最独特的实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文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人文社会科学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破解"两个大局"中亟需解答的"时代之问",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行稳致远。通过人文社会科学来关切和回应人民的向往和需求,回答进入新时代后的"人民之问",确保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凝聚人民的磅礴力量,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新观点、新思路、新理论回答"中国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推动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题中之义。千秋伟业,人才为本。"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建设人才强国,不仅要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创造的科技人才,同样也要培养一大批矢志爱国奉献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造就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各方面人才",延续了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战略导向。近年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但在服务"四个面向",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长远需求、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等方面仍存在很多短板,迫切需要通过打造人文社会科学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方式,提升人才集聚水平,吸引和汇聚更多世界人文社会科学顶尖人才,培养更多人文社会科学领跑者和开拓者。

建构和创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动力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以中国人作为认知主体的对中国历史、当下与未来的真理性的认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知识表征,具有帮助世界更好地认知中国的价值。通过新的方式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等"世界之问",进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的创造性工作尤为关键。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和来源是中国大地上进行的鲜活丰富实践,需要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以中国实践为原点,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断以知识、理论、方法"三创新"创造出既体现中国性、又具有世界性,既能够指导中国发展实践、又能够贡献于人类进步的"中国知识"和"中国理论"。这就需要有更多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国际舞台上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贡献力与引领力。

落实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并提出三步走的具体方案。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迫切需要重视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以战略眼光为民族复兴储备理论、知识、思想和智慧。从历史发展来看,人文社会科学始终引领着人类的文明进步方向,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从现实需要来看,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迫切需要重视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把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加快建立和形成人文社会科学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培养一大批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用思想和理论的力量奋力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二、打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大学的责任和使命

传承红色基因和服务国家战略是深植中国人民大学的精神底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的首要职能和本质职能是人才培养。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大学从陕北公学成立之初就鲜明提出要培养"革命的先锋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培养"万千建国干部",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再到新时代提出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学校建校85年来,以吴玉章、成仿吾、宋涛、卫兴华、高铭暄等为代表的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家、人民教师秉持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党和国家培养造就了37万多名栋梁之才;一批批莘莘学子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立志民族复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勇毅前进,展现出忠党爱国奉献的卓越风貌和立志为党、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饱满精气神。回顾中国人民大学办学历程,听党话、跟党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已经成为深植中国人民大学骨髓的红色基因和精神本色。与党和国家需求同向而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基础学科创新人才,推出更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战略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创新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学科发展、资政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智囊作用,是中国人民大学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中必须肩负起的光荣任务。

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并始终发挥引领作用是深植中国人民大学的办学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自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传承陕北公学血脉,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注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经济学、法学、史学、新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学科、专业、教材都发端于中国人民大学。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色和屡开风气之先的创举,让中国人民大学被称为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排头兵",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必须立足办学特色,立足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的社会变革和创新实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创造更多充满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与中国力量的高质量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培养一批善于思考和研究中国问题的高素质优秀人才,积极回答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知识体系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

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深植中国人民大学的永恒本色。"为谁办大学、办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是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大时代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始终将中国共产党作为心之所向,将中国大地作为根之所系。从陕北公学历经华北联合大学、华北大学一路走来,中国人民大学85年的办学历史不仅承载着党创办和领导高等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勤勉探索与实践,折射着党培养造就先锋分子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懈求索,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探索扎根中国大地,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心、信心和恒心。立足当下和面向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必须坚守永恒本色,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目标,以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为指引,积极推进和加快构建"独树一帜"的自主的知识体系,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三、全心全力把中国人民大学打造成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坚定政治方向,筑牢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的人大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人才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加快建设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法宝。中国人民大学承担着打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大任务,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二级单位主动作为、全校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学校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人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架构,完善议事机制,落实学院两项议事规则,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双强"工程,落实职能部门与学院定期联络机制,完善校院两级党委联系专家、学生助手服务专家制度等,加强党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筑牢党对人才工作全面领导的人大根基。

落实立德树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人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面对打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国人民大学将始终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当作办学兴校的核心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全力培养为人民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优秀人才。要全面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鼓励高层次人才带头开展课程思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扎实开展师德师风专项培训和师德考核评价,重抓狠抓严抓师德师风建设;要深入实施"海归教师挂职锻炼计划""读懂中国"等项目,教育海归教师和青年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行动回馈党和国家的关爱与培养。

推动科研创新,为回答解决"四个之问"提供人大方案。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中国人民大学要发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关键性作用,抢抓基础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机遇,创新发展思路,开拓引才视野,汇聚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扎根中国大地,坚定"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自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培养造就大批各方面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思考和研究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实现战略人才大发展大繁荣,形成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高水平人才高地。要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为依托,以中国和时代为观照,立足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的伟大社会变革和创新实践,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要通过参与学术交流、文化合作,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在国际平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和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赓续红色血脉,塑造培育新时代"大先生"的人大氛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有高素质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在8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中国人民大学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矢志于立德树人、服务国家需要的好老师和"大先生"。他们秉持"实事求是"校训,抱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不仅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产生了高水平的创新成果。进入新时代,塑造培育新时代"大先生",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传承红色血脉、赓续红色基因,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好《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促进广大教师提升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行动自觉。加强教师政治把关、理论学习、国情教育、实践锻炼、人文关怀等工作,引导广大教师践行育人使命,把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的理念融入教育的各领域、全过程,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

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人大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中国人民大学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围绕"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发展主题,在持续巩固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第一梯队的领军地位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把学校人才工作同加强党的建设更紧密结合,同实施"十四五"规划、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更紧密结合,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更紧密结合,力争早日把中国人民大学建设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原创性思想不断涌现的策源地、全球领军人才引进培育的桥头堡、"强国一代"培养成长的百花园、高等教育领域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最终建成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全面从严治党重大制度成就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始终注重依靠制度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提升治国理政效能,锻造了"中国之治"的独特治理密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力量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制度建设作为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管党治党方式,着力突出政治性主线,将党的意志、主张转化为制度遵循,把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体现落实到具体制度安排之中;推进系统性重塑,从局部的点上突破,加快向全方位的深化改革、联动集成转换;体现革命性品格,聚焦顽瘴痼疾立规矩、建制度、抓执行,破解了许多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实现格局性提升,不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党的制度建设进入百年来力度最为空前、创新最为活跃、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成就时指出,我们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这标志着党的制度建设由此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依规治党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一、开创性的理论建构--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创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创造性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论述,并把制度建设作为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管党治党方式,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新境界,为管党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战略上把制度建设的地位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建设成效如何,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乎党的长期执政。强调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有坚强的制度作保证。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制度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中的独特优势和治本作用,使我们推进制度治党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更有力量。

从格局上丰富拓展了管党治党制度体系的基本范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要求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构建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论述党的政治建设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从政治上看,必须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在论述思想建设时,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在论述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时,要求建立健全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等在内的完整组织制度体系;在论述干部队伍建设时,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健全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在论述作风建设时,强调铲除不良作风,根本要靠法规制度;在论述纪律建设时,强调要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在论述反腐倡廉时,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预防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将制度作为党的各方面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是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从理论到实践、从方针到目标、从思路到布局的重大创新。

从本质上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内涵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强调全党要增强"四个意识",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所在,是党的制度建设必须贯彻的"纲"和"本"。

从方法上指明了提高制度治党质量水平的科学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要把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完善规范、健全制度、执行到位。强调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要搞好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制度制定质量。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调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法规制度执行的强大推动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机制方法、责任要求、关键主体,体现着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辩证统一。

从质效上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的奋进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强调要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依规治党深入人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使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治党与治国的内在统一,赋予制度建设新的实践要求。

二、恢弘的历史进程--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指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走出了一条通过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兴党强党的新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锚定到建党100周年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目标,坚持将制度治党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全方位、深层次影响。

着力提升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党的制度建设高起点谋划、大踏步推进。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亲自部署下,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擘画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蓝图,加强顶层设计、搞好整体布局,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全新局面。基本定位上,党的十八大修改党章时,调整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次序,突出了制度建设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5+2"布局,强调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制度建设的治本地位进一步凸显。战略目标上,按照党成立一百年、2035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间坐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并将"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纳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将"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近期重心到远景目标,从具体任务到宏观规划,制度建设的发展脉络越发清晰。方法载体上,坚持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统筹推进、一体建设,从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起步,编制实施两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推进落实深化党建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把从严建章立制、从严执规执纪贯穿始终,打出了一套管党治党的组合拳。这一系列重大决策环环相扣、梯次推进,各级各地各方面工作对标紧跟、逐项对接,全党上下一路蹄疾步稳、勇毅笃行,推动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进入发展快车道。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这个根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基层延伸,把基层的工作做好。习近平总书记今年考察调研山西时,专程到汾西县僧念镇段村便民服务中心,实地了解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情况,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西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确定20xx年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年",全面推开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聚焦"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如何评"等问题,坚持中央要求与山西实际相贯通,坚持城市基层治理与乡村基层治理相贯通,坚持注重基层首创与借鉴"他山之石"相贯通,坚持责任、考核、奖惩"三个体系"相贯通,坚持省市县乡村"五个层级"相贯通,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续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西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一、聚焦"谁来抓",建强干部队伍这一治理主体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首要任务是要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

选优配强乡村班子。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乡镇党政正职,注重选拔熟悉乡土民情、有丰富农村工作经历的"老乡镇"干部,注重选拔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等进入乡镇班子,推动形成合理的梯次配备和素质结构。坚持选好选优农村"领头雁",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注重从优秀年轻干部、致富能手中选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坚持从严从实,加强日常管理,做好综合分析,推动能上能下,确保选出来、管到位。

充实乡村工作力量。针对一些地方基层干部队伍不够稳定、有的缺员比较严重、有的借调问题突出、有的交流轮岗不畅等问题,既通过公务员考录、事业编制人员招聘、干部交流等途径,把人"补"起来;又严肃治理违规借调问题,把人"留"下来;并开展轮岗交流,让人"动"起来。同时,实施"乡村振兴万人计划",实行乡镇编制"专编专用",并采取"县编乡用"等方式推进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为每个村招聘至少一名30周岁及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大学生,2年内实现全省万个村全覆盖。落实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属地管理要求,推动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调整完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以乡镇名义开展执法工作,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引导党员冲在一线,带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坚持提质、增量相统一,将县乡两级发展党员指标向农村倾斜,每个村每2年至少发展一名党员,县级每年新发展农村党员35岁以下的不低于50%,着力破解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发展质量不高等难题。

二、聚焦"抓什么",提升服务群众这一核心本领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当前最紧迫的是抓能力、建网格、促发展、强阵地,切实解决干部治理能力不强、组织根系扎得不深、物质支撑不够有力、阵地功能不强等问题。

精准培训、提高素质。坚持"全员、精准、有效"标准,以乡村振兴、行政执法、应急管理、平安建设、疫情防控和党建工作等为重点,开展基层治理主题培训,确保市培训到乡、县培训到村、乡常态化开展培训。针对基层实际,引导干部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主要看是否符合党的初心使命和性质宗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建好网格、深化治理。疫情防控等实践证明,在基层治理中,"小网格"能有大作为。综合考虑地域特征、人口规模、村情复杂程度及经济条件等因素,进一步细化优化网格设置,将各种不同风险隐患点纳入网格管理,实现基层治理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进网。同时,完善网格党组织,建强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实行"县聘用、乡考核、村使用",确保活有人干、事有人办。

壮大经济、增强实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布局,让每个村都能长出"金疙瘩"。扎实开展以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村级债务化解、新增集体资产收费为主要内容的"清化收"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加强对村党组织书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考核,设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奖励资金,制定奖励办法,提高对发展产业、提高经营性收入的考核权重。

注重城市、建强阵地。着眼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把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纳入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在新建社区和老旧街区、老旧小区、老旧厂区、城中村改造等工作中统筹考虑,面积一般不小于1000平方米。同时,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强化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的指导。

三、聚焦"怎么抓",强化制度机制这一重要保障

坚持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做好风险防控、包联帮扶、明权确责、履职监管,推动制度优势更加充分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建立定期研判制度。定期分析研判是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的有效举措。坚持将基层治理中多发易发的自然灾害、生态环保、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私挖滥采、矛盾纠纷、突发事件等风险隐患作为防范重点,建立县乡村三级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县级党委每月一次、乡镇党委每周一次、村党组织即时报告,重要节点随时研判,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落实领导包联制度。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社会治理重点村(社区)等,采取县级领导包联乡镇、延伸包联村(社区),乡镇干部包联村(社区)、延伸包联网格的方式,走村入户、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对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由县级领导、乡镇领导、第一书记、县以上机关单位"四包一"结对帮扶,一村一策、滚动整顿、常态提升。

健全清单公示制度。围绕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基层管理体制,推动编制乡村两级职责清单、任务清单,编制乡村干部职责清单、任务清单和村干部履职行为负面清单,明确县级职能部门、乡镇和村级权责范围,并予以公开公示,作为履职及考核依据。对清单外事项,县级职能部门不得随意下放、问责干部,防止出现"责任层层甩、基层兜不住"的现象。

完善监督举报制度。去年换届后,全省%的村(社区)实现党组织书记、村委会(社区)主任"一肩挑"。要让这些"领头雁"航向正、飞得稳,必须整合监督力量,优化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各类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落实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以县为单位制定公开事项目录,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随时公开。贯通组织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推动监督关口前移、触角延伸,多管齐下管好村"两委"主干特别是"一肩挑"人员。

四、聚焦"如何评",树立担当干事这一鲜明导向

把抓好考评奖惩作为引导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关键一招,推动以考促干、以评促进、以人促事,旗帜鲜明激励担当干事。

创新管理方式。在省级层面推进基层治理重大制度创新,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办法,根据年度考核、任职年限、奖惩情况等确定星级,实行动态管理,并与个人发展、报酬待遇挂钩。在县级层面定期召开村级党组织书记工作交流会,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在乡级层面探索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党员队伍活力整体提升、作用充分发挥。

完善考核机制。按照市考县、县考乡、乡考村的原则,结合各级实际,细化量化优化考核内容和分值权重,划分结果等次。强化考核结果运用,通过"奖优罚劣"推动"优进绌退",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任用格局。突出德治先导作用,深化家庭文明建设,推进"星级文明户"创建,引导农村移风易俗,厚植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提高报酬待遇。进一步提高乡村干部报酬待遇,确保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20%以上;"一肩挑"人员报酬不低于所在县(市、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逐步提高村"两委"其他干部报酬;社区工作者薪酬标准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让广大基层干部安心、安身、安业。

激励担当作为。只有让"干重活的吃馍,不干活的挪窝",才能让基层干部干事有劲头、进步有奔头。一方面,强化正向激励,县乡两级提拔使用干部时,优先考虑具有乡镇(街道)工作经历和基层治理实绩突出的干部。另一方面,强化容错纠错,严格落实基层减负要求,正确对待被问责和受处分干部,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让干部放下包袱、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书记)

坚定理想信念接好奋斗之班

王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年轻干部接好班,最重要的是接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班。党在浙江的百年奋斗历程,最鲜明的底色是"红色根脉"。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接好奋斗之班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以守好"红色根脉"的政治自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伟大思想铸魂、以理想信念固本,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担当奋斗、砥砺奋进。

一、加强理论武装,接好忠诚奋斗之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清醒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坚定执着。浙江坚持把理论武装作为管根本、保方向的基础工作来抓,推动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不断铸牢忠诚奋斗的思想根基。

一是高扬伟大思想旗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干部砥砺理想信念的最好教材,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重大决策前专题学习制度,推动党员干部怀着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崇敬、对信仰的执着、对真理的虔诚学思践悟,争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优化省委党校进修班、中青班理论教学课程设置,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中的比重。高质量抓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轮训,举办新一届县(市、区)党政正职"学全会精神、提履职能力"培训班,依托浙里学习(网络学院)开展线上培训,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刻骨铭心进头脑。

二是用好用足宝贵财富。深入挖掘浙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的独特政治优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留下的丰富思想、红色印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通起来学习领会。将"八八战略"作为必修课、常修课,用好《读懂"八八战略"》《"八八战略"在浙江的生动实践》等特色教材,推动党员干部深刻领悟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思维,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三是自觉践行"两个维护"。注重将理论武装的成果转化为"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建立健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闭环落实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突出加强领导班子政治建设,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核考察,着力打造维护力、引领力、担当力、服务力、廉洁力"五强"领导班子,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现代化干部队伍。

二、赓续红色血脉,接好永续奋斗之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坚守理想信念,是党的光荣传统,是党的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浙江深入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党员干部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持续激发奋进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的不竭动力。

一是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扬帆起航,红船精神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把红船精神熔铸于接续赶考、奋勇向前的伟大实践中,让党员干部更加深刻领悟百年风华的基因密码。依托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开发具有红船味、浙江味的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好课程好教材,坚持不懈抓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六个一"机制,打造"不忘初心·重走一大路"等一批现场体验式党性教育项目,有效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推动党员干部自觉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二是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用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通过论坛报告、专题学习会等形式,推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史、经常学党史,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用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在各类主体班次中开设党史教学单元或专题课程,进一步推动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汲取智慧力量。

三是筑牢红色根脉基石。全面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建强政治过硬、守根护脉的基层执政骨干队伍,加快推进现代社区建设,探索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党建,加强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打造坚如磐石的执政之网、一呼百应的组织之网、血脉相连的民心之网、源头守护的平安之网、一体通达的智治之网,筑牢党在浙江的坚强执政根基,确保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三、牢记初心使命,接好为民奋斗之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浙江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常抓不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常怀为民之心、常增为民之能、常担为民之责,让理想信念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升华淬炼。

一是树牢正确政绩观。加强干部政绩观教育,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把为民造福作为最根本的职责、最大的政绩。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根据区域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探索差异化分类考核模式,既考显绩又察潜绩,推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共同富裕这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制定出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绩效考评办法、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绩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体系,考准考实干部推动共同富裕的现实表现,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大实质性进展。

二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重要指示要求,建立"民呼我为"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打造统一平台应用,及时回应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和深化"三个走遍",健全落实县级领导班子包乡走村和乡镇干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村社干部"包网入户"等机制,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是聚焦群众关切开展大考大赛。着眼疫情防控这一重大民生关切,系统化常态化开展大考大赛,推动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中冲锋在前、考赛争先。建立市县领导班子领导力、乡镇(街道)执行力、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三大指数",全面实行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组团包联",对镇街疫情防控执行力指数进行全覆盖评价,对所有村社实行"三色动态管理",有力确保"动态清零"总方针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根本要求在浙江落地落实,守牢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屏障。

四、矢志干事创业,接好担当奋斗之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格局。理想信念需要在担当干事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浙江持续深化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两个担当"良性互动机制,引导党员干部把坚定理想信念转化为实干担当奉献。

一是以用人导向引领干部担当。对标"五大体系"推进干部队伍干部工作系统性重塑,树牢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旗帜鲜明提拔重用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实干担当的优秀干部,坚决把不担当不作为干部调整下去,大力推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切实增强干部"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建立全面立体透视察人识人机制,创新开展政治素质考察、口碑考察、实绩追溯考察,运用"浙里好干部"应用加强对干部综合分析研判,考准察实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重大斗争考验面前的担当表现。

二是以精准赋能强化干部担当。围绕现代化先行、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数字化改革等主题加强专题培训,精心开展新一届市县领导干部"学好新思想、提升履职能力、推动共同富裕"专题培训,分级分类抓好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有效增强干部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的担当本领。坚持把优秀干部选派到自贸区建设、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办、"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等改革发展最前沿、攻坚克难主阵地,在火热实践中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领。

三是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健全落实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松绑减负机制,常态化开展"向组织说说心里话"活动,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谋划建设"浙里干部之家"应用,综合集成干部服务高频事项,为干部提供全周期、一站式精准服务。大力破解激励干部担当的机制性矛盾、政策性障碍、操作性短板,激励干部提高担责的自觉、担难的胆魄、担错的勇气、担事的行动、担起的本领、担新的锐劲,争当伟大事业的矢志创造者和不懈奋斗者。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着力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

吴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史上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红色传统、红色实践的智慧凝结和沉淀升华,孕育了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血脉,是我们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成功密钥。我们从江西是红色基因富集地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目标,赓续传统,守正创新,扬优成势,着力把江西打造成最讲政治、最讲忠诚、最讲党性、最讲担当的地方。

一、继承红色传统,争当最讲忠诚的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江西瑞金叶坪乡17名烈士参加革命前栽下的苍松被称为"信念树",在人们精心呵护下枝繁叶茂、苍翠挺拔,成为共产党员忠诚政治品质的生动写照。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传承好红色传统,以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坚定性诠释对党忠诚的纯洁性,以对党忠诚的绝对性体现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性。

增强维护意识。大力抓好党的创新理论"铸魂"工程,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在灵魂深处筑牢对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提高维护能力。聚焦班子建设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为重点,加大换届后领导干部政治训练和政治教育力度。认真做好从金融机构选派优秀干部到市县锻炼工作,持续选派干部到巡视、信访、援助工作一线实践锻炼,大力推动干部人才到乡村振兴重点县开展帮扶工作,让广大干部在改革发展稳定前线、重大任务斗争前沿、艰苦复杂地方和关键吃劲岗位的政治淬炼中,持续提高维护能力、增强维护本领、坚定维护行动,不折不扣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彰显维护成效。继承发扬苏区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的好作风,健全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总结推广基层"屋场贴心会""幸福圆桌会"等鲜活经验,将联系服务群众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推广开来。集中开展"终端体验"专项活动,让党员干部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换位体验办事过程,以终端效果检验服务实效,推进民生实事清单化、项目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二、弘扬红色文化,涵养最讲政治的好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红色文化是红色基因的具象化呈现,是结满伟大建党精神硕果的常青树。这棵常青树上具有江西特质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为新时代江西建设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提供了不竭动力和生动教材。

突出政治标准选干部。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做深做实做细政治素质考察,按照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要求,坚持一时与一贯、静态与动态、正向与反向相结合,健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考核方法体系,用好巡视巡察、审计、信访、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干部人事档案审核等各方面成果,抓住重要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甄别,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精准政治画像,坚决把那些同党离心离德、搞假忠诚伪忠诚的人识别出来、清除出去。

突出政治功能强堡垒。紧紧围绕省委"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样板之地"要求,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开展选树乡村振兴先进党组织活动,持续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大力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行动,强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制度,让党旗在疫情防控、应急处突等重大任务中高高飘扬。着力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把红色文化融入企业文化,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延伸覆盖到分支机构、项目团队、基层网点以及合作企业,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突出政治规矩树正气。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关键,坚持公道正派,树牢选贤任能风向标,做到不忽视、不埋没各地方各领域各部门各单位各年龄段的优秀干部,不亏待、不冷落积极践行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的干部,不迎合、不容忍投机取巧、无事生非、拉帮结派、找关系、托门子的干部,不迁就、不放纵自以为是、跟组织讨价还价的干部,推动选人用人生态清新清正、向上向好。

三、运用红色资源,打造最讲党性的新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增强党性教育实效,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江西红色资源区域范围占全省面积的%,是一座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红色基因库。我们要发挥红色资源的时代功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历史自觉、强化党性锤炼、筑牢信仰根基。

推动党史学习长效化。坚持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内容,持续推进领导干部带头学、广大党员跟进学、全社会广泛学。统筹用好全省2900余处革命遗址旧址,建设200个左右"过去有红色故事,当代有蓬勃新貌"的红色名村,充分发挥"红色走读""小巷讲堂"等特色载体,让旧址遗址成为红色"教室"、文物史料成为党性"教材"、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历史自信、历史自觉,更好地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下去。

推动党性教育系统化。积极推动红色资源与党性教育相结合,分类推进方志敏干部学院、瑞金干部学院、甘祖昌干部学院等特色化建设,优化建设八一起义纪念馆、小平小道等300余个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努力打造全国党性教育大基地、新高地。持续开展"诵读红色家书、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在各级党校主体班次推广"诵读一封红色家书、开展一次党性分析、交流一次心得体会"教学模式。研究开发"井冈山精神代代传"等特色课程,抓好《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方志敏精神》等红色教材、《红色故事汇》等"口袋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红色基因可感受、可触摸、可体悟。

推动斗争实践常态化。大力弘扬革命先烈先辈在江西浴血奋斗的伟大实践中留下的斗争精神,始终保持斗争清醒,不断提高斗争本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建立健全整治村霸、宗族恶势力、基层黑势力等长效机制,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永葆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及时调整不胜任、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真正做到德不配位就去其位、才不适岗就调其岗、状态不佳就换其人。

三、构建党群关系同心圆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

所谓同心圆,是指同一平面上圆心相同而半径不同的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圆心"和领导核心,人民群众具体的、历史的利益和价值观差异是同心圆长短不同的"半径",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善于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随着"半径"的变化,党群关系同心圆还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心圆,就是指党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把全国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确保每一个人在小康路上都不掉队;军民融合同心圆,就是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军爱民、民拥军,达到军民融合一家亲的效果;政党合作同心圆,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八个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共同守住政治底线这个圆心,拉长包容的多样性半径,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团结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网上网下同心圆,就是在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精神家园的前提下,党员、干部和党的各级组织都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从而凝聚共识与力量,等等。

党群关系同心圆能够把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形成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通过构建党群关系同心圆在人民群众中形成了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只要党始终遵循党群关系同心圆的基本定理,党与人民群众就不会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由此扎根人民并从中汲取力量,这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

四、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长期执政的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为共产党长期执政提供制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治国理政的本根,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历经70余年社会主义实践,立足我国国情实际不断建立和完善的一整套制度体系,这套制度体系为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制度问题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政党是国家制度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执政地位和执政方式都受到特定国家政治制度的直接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党执政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制度离不开共产党,共产党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

党的执政地位,是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党要实现长期执政,就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决不能改旗易帜。苏联、东欧共产党丢失执政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上犯下颠覆性错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靠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更能在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生机活力,才能为党的长期执政提供坚实的基础。

五、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长期执政的关键环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人民民主是党始终高举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贯通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落实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不同环节,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整体性。中国共产党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让人民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并找到最大公约数,充分履行好政党的代表功能,这是党长期执政的关键环节。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人民本位,找到了一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民主新路,避免了一些国家人民在形式上有权、实则无权,人民在选举时被唤醒、投票结束后就进入休眠期的尴尬,最终使民主具有了真正意义。比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的超越,避免政党沦为"票决机器",使人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活动中,通过贯彻民主集中制,成功防范当今世界不少国家出现的民粹主义难题。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才能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小事小商量、大事大商量,商量就是力量、商量就有力量。在人民内部各方面广泛商量的过程,就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通过民主协商把社会上不同的"众意"聚集起来,形成国家意志即"公意",最终找到人民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党的执政根基才更深厚,才能赢得人民持续不断的支持。

六、运用战略思维治国是党长期执政的效能优势

战略问题,关乎全局和长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中国共产党运用战略思维治国,通过规划(计划)有阶段有步骤地实现人民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这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效能优势。

善于从战略高度分析问题和战术角度解决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工人运动、军事工作、政权建设、经济工作、群众工作、党的建设等就贯彻过规划(计划)先行的思路。新中国成立后,党要把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举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着眼未来,确立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有步骤、有计划地向前推进。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施"计划生产"的战略构想;在《共产党宣言》中详细阐述了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按照共同的计划"去建设国家。党充分吸收借鉴中国古人的谋划智慧,遵循治国理政基本规律以及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吸收借鉴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和实施规划(计划)的成功经验,形成了规划治国的战略举措。从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到20xx年提出"十四五"规划建议,党积累了丰富的规划治国的历史经验。

应当看到,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进行规划,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独有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制定并实施规划,然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党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证,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典型特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同时拥有领导地位、执政地位,拥有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成功制定和实施规划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统筹考虑、一体推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运用战略思维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必将持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

七、勇于自我革命是党长期执政的内在依据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并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这是党长期执政的内在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在进行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纵观各国政党,真正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能够始终如一正视自身问题,能够形成一整套自我约束的制度规范体系,能够严厉惩处一大批腐化变质分子,可以说少之又少。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绝大多数政党总会出现暮气沉沉、精神懈怠、组织松懈的状况。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善于总结自身历史经验和教训,逐步探索出一套坚持自我革命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发挥统领作用,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把纪律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制度建设贯通在党的建设之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这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实现了党在自我免疫、自我修复、自我跨越、自我进化中的良性循环。一个善于推进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拥有长期执政的内在依据和强大自信。

八、坚持胸怀天下是党长期执政的世界意义

中国共产党既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时刻观世界大势、谋革命大事,始终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这是党长期执政的世界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从世界政党发展史来看,一些国家的政党曾经鼓吹帝国主义、军国主义,鼓吹种族优越论和文明等级论,主张侵略扩张和殖民掠夺,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伤害,最终被世界正义力量联合起来打败。邓小平曾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说:"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中国共产党一贯支持和援助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事业、新独立国家建设事业和各国人民正义斗争,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尊重和赞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顺应了人类进步的历史潮流,从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世界格局在变,发展格局在变,各个政党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人民共同期待,把自身发展同国家、民族、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必将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成果为更多国家共享,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也为世界各国执政党提供治国理政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功,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做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优秀年轻干部

吕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这一重要讲话饱含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年轻干部的殷殷重托,对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深远考量,既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和干部队伍建设成功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思想精华,又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干部选育管用,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科学指南。新一代年轻干部要以踔厉奋发的精神、舍我其谁的担当践行初心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把红色江山传承好。

一、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

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与生俱来、凭空产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国共产党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应运而生。在这一初心使命驱动下,形成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这一理想信念指导下,坚定选择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道路指引下,形成党一以贯之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入新时代,集中展现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彰显出党的领导这一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只要我们党不丢掉马克思主义,就能牢牢把握兴党强国的主动权;否则,就没有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的实践也就没有正确方向、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

衡量年轻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年轻干部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党忠诚,既要有情感忠诚,更要有理性忠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年轻干部砥砺理想信念的最好教材。年轻干部要学深悟透"十个明确"的核心内容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事业13个方面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感悟背后的理论根源及其蕴含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学会运用党的科学理论优化思维方式,解决思想困惑,检视自身作风和精神状态,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等关系,使信仰和忠诚真正融入事业发展需要。对党忠诚,既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年轻干部要把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大的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自觉从政治和大局上看待和分析担负的工作,对标党中央要求思考干事创业的逻辑起点和目标任务,结合单位实际找准局部与全局、具体与宏观的内在联系,明晰工作的思路举措和发力重点,在思考中调查,在研究中实践,把"心中有数"转化为政治素质和工作实效。要立志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发扬党叫干啥就干啥、党让去哪就去哪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二、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主要矛盾、新的使命责任都提醒年轻干部,总想过太平日子是不切实际的,要深刻把握"强起来"必然面临的伟大斗争,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

从斗争方向看,年轻干部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的风险挑战中抓住主要矛盾,明确斗争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在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寸土不让。从斗争对象看,要清醒认识到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对象不是特定的敌人,而是中国在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和局面,既包括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单边主义盛行等外部因素,也包括体制机制藩篱、消极腐败等内部制约,特别是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个凡是"风险挑战,要毫不动摇、毫不退缩进行坚决斗争,直至取得胜利。从斗争方法看,要坚持不断增强战略思维,把握大局大势,分清轻重缓急,科学排兵布阵,牢牢掌握斗争主动权;增强底线思维,定期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排查,见微知著、洞察先机、趋利避害;增强辩证思维,把握时、度、效,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增强历史思维,经一事长一智,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增强创新思维,因时因势、立破并举,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合作与共赢。

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履职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他系统提出年轻干部必须着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七种能力,即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这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

提升履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以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言传身教,为年轻干部作出了榜样。在回忆梁家河岁月时说,自己最大的爱好是读书,白天田间劳动间隙、晚上睡觉前都手不释卷,一点一点积累。主政浙江时强调,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20xx年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讲,"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就是读书"。以勤学为基本前提,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不屑学习,不能借口工作太忙、放松学习,不能为了装点门面、应付学习。以务实为重要标准,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特别要厚实理论素养,汲取"四史"营养,拓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基础知识面,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以用心为有效方法,要学会"踱方步",留出时间和精力对遇到的问题和处理的工作不断思考、复盘,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避免陷入事务主义。以苦练为必由之路,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

四、自觉遵纪守法,守牢拒腐防变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如果年轻干部把持不住自己,走上违纪违法邪路,不仅毁了个人前程,而且影响党和国家事业接续发展、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高度重视、从严从实加强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新时代新征程,年轻干部有了践行初心使命更广阔的舞台。但也有一些年轻干部"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步入歧途,腐化堕落令人痛心"。有的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甚至沉迷不良嗜好,面对金钱的诱惑缺乏定力;有的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缺乏政治鉴别力和警惕性,掉入"围猎"者精心设计的人情陷阱;有的认为能用手中的权力为人办事,会让人高看一眼,却没有认清滥用权力的本质和危害;有的入党动机不纯,进入公务员队伍不是出于为党为国为民的公心,而是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筹码。

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有外在诱因"催化",但根本的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出现偏差。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年轻干部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年轻干部要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以党性立身做事,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始终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要坚守人民至上根本立场,既做"廉吏"又当"勤官",虚心向群众求教,用心听群众呼声,开动脑筋发动群众力量,卷起裤腿带领群众奋斗,以扎扎实实的"做功"赢得人民群众"叫好"。要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和教育管理监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越是重点选拔的越要重点管理,越是有培养潜力的越要严格要求,教育引导年轻干部自觉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党的事业高度统一起来。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批评教育,把优秀的年轻干部选拔好、培育好、管理好。

(作者单位: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建教研部)

以小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曹慧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湖南省株洲市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为契机,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各环节,通过整体推进小区党支部建设,完善党群服务体系,擦亮"动力党建·活力家园"品牌,走出了一条以城市基层党建为引领,紧紧依靠和组织广大群众,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新路径。

一、密切联系群众,把握基层治理关键

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重心不断下移,社区已经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主要依托。株洲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小区党建作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招,深入开展"动力党建·活力家园"建设,将党组织触角延伸到基层治理最前线。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社会结构发生深刻转变,基层治理面临新挑战。株洲市始终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特别是居民小区普遍存在的党组织覆盖不全、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难以体现等党建"真空"问题,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以小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力求更好解决一批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难题。二是坚持立足实际。株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城市转型冲击、发展资源紧缺等实际困难,而基层治理又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的持久战。株洲市确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对所有城市党群服务中心、学校、大型商场、公园、机关事业单位等一系列要素进行全面摸底分析,建立了城区公共服务资源台账,为推动服务精细化提供了依据。三是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基层治理,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株洲市通过把分散在各个小区的党员群众更加有力地组织和动员起来,在深入服务群众、更好带领群众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最大限度激发了人民群众自治热情,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传承红色基因,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水口连队建党,是对三湾改编确定的"支部建在连上"原则付诸实践的开端。株洲市大力传承"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把支部建在小区、服务送到家门口,实现党的领导直达基层,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建强组织体系。深入开展城市党建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三进"活动,组建小区党组织1067个,万名在职党员进小区报到服务,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所在小区,让党员在"生活圈"里发挥作用。推动党的基层组织有力有效嵌入基层治理体系,构建以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党组织为主轴,有机联结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党组织的"5+N"全覆盖组织体系。二是打造活动阵地。坚持有统一标识和名称、有基本场所、有服务项目、有服务队伍、有党建氛围、有运行机制的"六有"建设规范,采取集中清理移交社区用房、盘活机关事业单位闲置资产、鼓励居民主动贡献等方式,在街道、社区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在小区建立党群服务站,同时注重区域特色,让厂矿小区留住"工业乡愁"、把新开发小区建成温馨家园、在闹市商圈打造户外劳动者港湾,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三是突出数字赋能。建立"幸福株洲"监督与服务微信群,构建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结果反馈的"一键通达"工作闭环。推进基层党建、综治、公安等"多网融合",划定1541个小区网格,实现线上线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探索一网统管智慧管理服务模式,依托"诸事达""株洲党建"等平台,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提速"网格化+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

三、凝聚多方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城市治理好不好,关键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株洲市不断为基层赋权赋能,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广泛动员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基层治理优势,推动党员服务更走心,群众与党组织更贴心。一是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进街道明责、赋权、扩能,强化街道党工委抓党建职责,形成"6+2+1"(党政办公室、党建办公室、城市管理办公室、公共服务办公室、公共安全办公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综合便民服务站、综合治理站,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模式,赋予街道对辖区职能部门、重大事项的考核权、参与权、管理权、决策权、建议权。推行"四方议事",搭建由小区党支部牵头,业主委员会、居民代表、物业企业负责人共同参与的自治协商沟通平台,实现物业企业党组织与小区党组织工作联抓、组织联建、活动联办。二是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一名党员一面旗"理念,通过开展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就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把党的方针政策、工作主张面对面、点对点延展到各个小区。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年活动,通过"精准滴灌"培训、组织实践练兵、评选业务能手等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小区党组织书记、楼栋长的综合素质,增强宗旨意识、服务能力,把红色力量凝聚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第一线。三是更好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创新建立"终身积分、星级评定、礼遇褒奖"志愿服务激励机制,融合共建小区党群服务站、老年人日间照料室、青年之家、志愿服务站等,发动小区党组织上门走访,动员热心居民、小区党员积极带头、示范引领,组建小区志愿服务队1600多支,发动21万名居民投身巡逻、值守、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创新推出"幸福邻里节""小区应急演练""志愿有我"等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品牌,做到每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参与党员、群众已达100万人次,引导居民走出家门、参与自治,逐步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努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作者为中共湖南省株洲市委书记)

统筹抓好干部选育管用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王守宇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近年来,大连市紧紧锚定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目标,统筹抓好干部选育管用,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强化政治建设,着力打造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干部队伍

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任重道远,只有牢牢抓住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性建设,干部干事创业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一是持续补钙铸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真理力量、人格力量、实践力量,夯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的思想根基。二是激发精神共鸣。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新时代辽宁精神与提振干部精气神紧密结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挖革命遗址遗迹富矿,讲好老工业基地故事,让党员干部在踏访观摩、沉浸体验中赓续精神血脉,在共情共鸣中构筑思想高地、滋养精神家园。三是砥砺政治品格。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标尺,考准察实各级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抓好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紧紧跟随核心。

二、聚焦振兴发展,着力打造勇担使命、破冰突围的干部队伍

紧紧围绕振兴发展战略目标任务选干部、配班子,为推动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一是鲜明用人导向。坚持好干部标准,结合地区发展定位、部门核心职能和单位主责主业,广泛开展无任用调研,全方位、多渠道、近距离接触干部,切实把扎实历练、敢于斗争、勤勉尽责、埋头苦干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决把坐而论道、空谈误事的干部挡在门外。二是强化统筹调配。完善与"两先区""三个中心"建设相匹配的中长期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全面摸清干部队伍、班子结构现状及"家底",量化实化全市干部队伍建设总体目标、数量结构、学历经历等要求。坚持全市一盘棋,打破属地概念、行业限制,全面盘活干部、岗位、职级等资源,激发干部队伍整体活力。三是提升功能结构。在"一把手"选配上,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区分轻重缓急,统筹优化调整,着力选拔善于抓班子带队伍、公道正派、严于律己的优秀干部担任正职。在年龄搭配上,打造有利于传帮带的老中青梯次组合。在能力相长上,针对班子功能定位和运行短板,补充管理型、专业型干部。在经历互补上,统筹政策性、优化性、培养性交流,推动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融合。在气质相容上,充分考虑班子成员个性特征,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

三、着眼后继有人,着力打造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年轻干部队伍

按照锲而不舍、抓常抓长要求,推动形成更加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和制度机制。一是加强发现储备。坚持以更宽视野选人,开展新一轮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和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中发现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储备一批口碑好、作风正、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好苗子。二是抓实教育培养。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接受系统理论教育和严格党性教育,打牢健康成长进步的思想政治根基。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育苗工程,围绕贯彻落实市委中心工作,选派年轻干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疫情防控、信访稳定等实践锻炼,实实在在交任务、压担子,促进年轻干部在实践历练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三是大胆适时使用。巩固落实配备情况监测预警机制,做好换届后班子日常调整补充,变急用现找式的集中补齐为常态长效式的动态补充。坚决破除论资排辈,不搞平衡照顾,大胆突破隐性台阶,使用能成事的年轻干部,确保好苗子用当其时。同时,开展新提拔年轻干部"回头看",一时不适应的及时帮助,确实不胜任的及时调整,坚决杜绝"坐等提拔"等现象。

四、突出实干实绩,着力打造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队伍

持续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保护机制,树立敢担当、勇负责、善作为的鲜明导向,让撸起袖子加油干、直面问题不绕道在干部队伍中蔚然成风。一是点燃"想为"的激情。大力推进突出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围绕实现振兴发展"十个新突破"和3年挺进"万亿GDP城市"目标任务,聚焦主要经济指标,优化实绩考核方案,把年度考核、专项工作考核、重大项目考核等统筹起来、综合印证,做到横向位次、优势短板、个体贡献一目了然。坚持用结果交账、用数字说话,拓宽优秀名额、考评等次上下浮动空间,推动干部对标先进、加压奋进。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表彰奖励,统筹用好职级职数资源,激励干部担当干事。二是增强"敢为"的底气。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旗帜鲜明鼓励改革创新、支持干事创业。推进容错纠错具体化清单化,区分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为公与为私界限,稳妥使用受处理处分干部,严肃处理诬告陷害、打击报复行为,为干部勇挑重担保驾护航。三是提高"不为"的成本。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强化对不作为、乱作为、中梗阻等行为的甄别问责,坚决整治干部占位不干事问题。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进一步明确"下"的情形,用好"下"的方式,优化"下"的程序,对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干部群众意见大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滥用职权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关键时刻经不住考验、敷衍塞责甚至临阵退缩的,果断进行调整,坚决不让他们占着位子耽误事业。

(作者为中共大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产业振兴

孙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先导区、先导镇、先导村"三级先导"工程建设为抓手,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淮安区苏嘴镇开展党委领导下的"规划先行、平台支撑、支部领航、品牌驱动"集成振兴试点,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建设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发展质量高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淮安路径"。

一、制定区域化发展规划,振兴蓝图变为现实画卷

针对产业布局散、链条短等问题,苏嘴镇充分发挥党委统筹、党建引领作用,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团队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不断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产业规模化、特色化、一体化发展。一是绘好总体规划图。坚持产镇融合、园镇一体发展,在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基础上,一体编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规划和镇域现代农业五年发展规划,细化发展目标、功能定位,明确主导产业空间布局和分区引导,开展"空间治理+产业提质+配套提档+环境提优+治理提效"行动,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形成规模种植、成方连片、千亩以上的特色果蔬基地。二是编制振兴线路图。围绕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按照适度超前、切实可行的原则,逐村编制"一村一品"五年发展规划,由村"两委"逐年细化工作举措、年度目标任务,在党群学习议事例会进行承诺公示,作为村"两委"干部任期工作目标、年度述职评议和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配套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与经营管理人员待遇报酬增长挂钩机制,推动村干部由站着看为抢着干,促进农民富裕富足、集体收入稳定增长。三是明确分步施工图。发挥帮扶单位资源优势,制订党建共建五年计划,邀请省市区三级17家帮扶单位、10家驻区商超和金融机构共同组建西瓜产业党建联盟,细化镇村及挂联单位产业发展职责清单,推动党建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党建资源向富民资源转化。

二、搭建企业化运营平台,抱团发展释放集聚效应

针对产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苏嘴镇把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抱团发展趋势,在全市率先成立镇农业发展公司,与镇农村工作局合署办公,构建"镇办农业公司+村办集体合作社+种植大户"模式,打造产业振兴共同体。一是突出引领稳运行。坚持党委领导、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合作共赢原则,镇农业发展公司建立产业规划、品种孵化、技术改进、品牌培育、市场拓展"五统一"运行制度,形成以瓜蔬规模种植为基础、合作联营为纽带、育产销研全链条服务为支撑的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系统整合、统筹利用各类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产业发展资源,带动产业整体有序健康发展。二是严把标准保质量。联合省市农科院,对西瓜品种进行改良,推动标准化种植。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构建瓜菜生长物联网监测平台、数字化专家决策平台,应用国家农产品溯源系统,确保检测后产品品质过硬、符合标准。三是降低风险强保障。整合帮扶资金,建成连栋大棚、玻璃温室,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进行试验种植、技术革新、品种改良。对种植大户不愿触碰的技术要求高、成本投入大的新型品种,指导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带头种植,示范带动西瓜种植大户跟进,扩大种植面积,实现以规模筑市场、降风险、增效益。

三、成立专业化人才党支部,人才下沉带来科技下乡

针对产业发展缺技术、缺人才等问题,苏嘴镇在全市率先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因地制宜建组织、多措并举抓人才,形成人气、才气、财气集聚,推动搞活一个产业、富裕一片乡村、带动一地百姓的示范效应。一是集聚乡贤人才。大力实施乡贤人才凝聚行动,收集乡贤人才信息,建立乡贤人才数据库,编制地域分布、行业领域图谱,进行实时跟进和维护管理。定期开展乡贤人才回乡看发展活动,举办乡贤人才产业振兴恳谈会,通过视频连线致以节日问候,用乡音连接乡情,以乡情增进感情。二是吸引急需紧缺人才。坚持产才融合、以用为本,以全市对接融合、聚焦富民活动为契机,依托在外乡贤、校地合作、科技镇长团等载体,聘请22名涉农部门、农业院校党员专家为技术顾问,争取省农科院设立亚夫科技服务苏嘴工作站,指导种植养殖技术。三是引领培育乡土人才。开展专项排查摸底,建立110人信息库,配套建立结对联系、党员发展、教育培训、作用发挥等6项制度,镇村两级党组织成员分别联系5名左右人才,定期开展谈心谈话,了解个人思想、工作动态,近两年先后发展18人入党,吸收35人为积极分子,43人通过换届进入村"两委"班子,把能人大户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养、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让乡土人才"破土飘香"、各尽其才。

四、打造公用化产业品牌,甜蜜产业撬动发展转型

针对产业知名度低、利润薄等问题,苏嘴镇紧紧围绕培育"苏嘴"果蔬公用品牌,不断加强公用品牌传播能力、传播体系建设。一是注重品牌培育。扎实推进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牌同创",从种苗品牌源头抓起,加强与专业育苗公司合作,主攻高品质西瓜种苗,培育出小西瓜新品种,积极创新"西瓜+"种植模式,孵化瓜菜轮种、瓜豆轮种、瓜菌轮种等组合,39个农产品获得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认证。二是加强品牌推广。坚持节庆为媒、营销唱戏,成功举办两届"苏嘴西瓜节",连续参加三届全省西(甜)瓜评比活动,建成苏嘴农产品展示中心,集中组织产品展示、经验交流、集中采购等活动,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三是发挥品牌效应。坚持以瓜为媒、以瓜会友,吸引温氏农业等龙头企业,建设现代生猪养殖基地,惠及5个镇5200余户群众。四是推进"西瓜+文旅"。整合省级农业现代示范园、大胡庄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等资源,打造特色乡村观光旅游项目,为推动传统农业赋能转型提供支撑。

五、几点启示

苏嘴镇通过实施集成振兴试点,摘掉了产业基础薄弱、穷镇贫村民困的重点脱贫乡镇帽子,跨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先进行列,为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益启示。

必须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苏嘴镇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建设贯穿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村集体、村干部带头领办创办合作社,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充分凝聚了各类主体的合力、激发了发展的动力。这启示我们,要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振兴的工作合力。

必须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苏嘴镇实行西瓜产业为主、生猪养殖和农文旅并进的方式,吸引更多的资源要素流向农村,实现城乡间人、物、资金、信息等双向畅通流动,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启示我们,要因地制宜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探索发展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抓镇促村、镇村一体、园镇融合的新格局。

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是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苏嘴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集成振兴路径,统筹整合各类涉农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系统培育壮大"苏嘴"特色农产品公用品牌,实现兴村强镇。这启示我们,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加快推进农村土地、集体产权、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城乡融合发展等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先进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形成支撑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必须把人才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支撑。推动乡村振兴,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突出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苏嘴镇通过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念好"人才经"、引来"金凤凰"、培育"土专家",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这启示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做好内培外引文章,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建立城市专业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搭建乡村建设志愿服务平台,让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进入乡村、服务乡村、留在乡村,成为撬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淮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实践探索

张义贤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领导干部"只能上不能下"成为制约干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些干部不能为、不善为、不愿为、不敢为,却占着岗位,导致优秀干部上不来,干部队伍活力不足。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市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具体路径,通过严明"下"的标准、考准"下"的依据、畅通"下"的渠道、强化"下"的保障,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一、规定能下情形,严明"下"的标准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必须亮明标准、划定底线。包头市着力把干部"下"的情形立起来、"下"的程序规定好,确保在实践中干部可对照、组织易判断、操作能执行,真正让干部"下"得服气。出台不担当不作为领导干部认定和组织处理办法(试行),从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等11个方面,细化不担当不作为的具体情形,并明确约谈、书面检查、诫勉、离岗培训、停职检查、调整职务、责令辞职、免职等处理方式。研究制定关于贯彻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的实施办法,围绕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明确动议、调查核实、提出建议、研究决定、组织实施等5个程序步骤,并对到龄免职(退休)、届满离任、因健康原因调整、问责处理等操作规程作出规定,使"下"有标准、有依据。印发包头市受党纪政务处分或组织处理领导干部管理使用办法(试行),梳理15种干部受处理处分的情形及影响期,对岗位管理、回访教育、考核评价、重新任用作出规范。构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保障链,实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化和长效化。

二、推行量化考核,考准"下"的依据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必须精准考核识别干部。包头市坚持用事实说话、靠实绩度量,统筹抓好民主测评、无任用考察和负面清单等关键环节,真正让干部"下"之有据。制定无任用考察办法,研发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系统、网络民主测评系统及领导干部正负面清单,构建形成"1+N"考核体系,全面推行对标考核管理,创新开展"摘星夺旗"专项行动和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全方位、多渠道识别评价干部,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提供准确依据。将考察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调整交流、评先评优和组织处理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优先提拔重用,对运行状况不好、不担当不作为、干部群众意见较大的领导班子和年度考核结果评为较差等次或连续两年评为一般等次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相关领导进行调整,对评为基本称职等次的领导干部进行诫勉,对评为不称职等次的领导干部降低一个职务或职级,对在安全生产、维护社会稳定、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等重点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的主要领导、相关领导进行问责和组织处理,为能上能下划出"硬杠杠"。党的十九大以来,提拔和进一步使用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等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县级干部170人;对年度考核排名靠后的县级领导干部进行调整,真正使有实绩的有位子,不胜任、不作为的干部让位子,促进干部干事创业、勇于担当,推动形成能者上、劣者下的鲜明导向。

三、坚持合理安排,畅通"下"的渠道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必须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包头市按照人岗相适、宽严相济,用人所长、人尽其才原则,对"下"的干部区分情况、合理安排,真正让干部"下"而有序。印发关于考准察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的意见,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作为干部能上能下的根本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以德为先、事业为上,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对基本素质较好,但性格、气质、专长等个性特征不适应现职要求的干部,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调整到合适岗位。对领导能力不强、担当精神不足、工作热情不高,不能有效履职尽责的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德能勤绩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工作有重大失误,或不能维护班子团结,但又不构成撤职以上处分的干部,免去现任职务,转任相应职级。

四、强化跟踪管理,落实"下"的保障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必须做好"下"的后半篇文章。包头市坚持严管厚爱、分类施策的原则,对"下"的干部妥善安置,力求做到人岗相适,真正让干部"下"而不馁。印发关于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若干举措,提出了激发干部担当作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导向、提升干部担当作为的能力素质、为担当干部撑腰鼓劲、做好干部关心关爱等五个方面16条具体措施。印发关于加强退出领导岗位职级公务员管理工作的通知,对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的日常管理、发挥作用、日常考核、关心关爱、单位主体责任落实等提出具体要求,防止简单一"下"了之。对于被调整干部,由所在单位结合专业特长等,妥善做好工作安排。组织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抽调参加专项、集中性工作,引导被调整干部在专项任务、临时岗位中继续发挥作用,并实行单独考核,对影响期满已改正错误,并在参与工作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依规及时予以重新任用或进一步使用;对因年龄、身体等因素与现岗位不适应,主动申请到更适合岗位发光发热的干部,合理安排,才尽其用;对表现较差的,再次进行调整,推动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和关心关爱,有针对性地加强"回炉"教育,组织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引导被调整干部端正心态、理顺情绪,卸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干事业。

(作者为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

潘世庆韩宗桂杨柳毅

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的"形"和"神"。20xx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柳工集团时强调,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在深化企业改革中搞好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中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切实为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国企力量。

一、以强根铸魂为源,把握两者相统一的核心要义

保障"一个法定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党章明确了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和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是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行动指针。《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指出,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公司法》为党组织内置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供了法律支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等其他政策性文件,为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提供了具体的制度安排。国有企业必须保障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理顺党组织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使国有企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成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是新时代对国有企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要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的关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前者是"立企之魂",后者是"兴企之策"。只有理直气壮地把"两个一以贯之"真正贯彻落实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全过程,真正把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现代企业的治理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国有企业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把握"三个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使党组织发挥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在决策环节上,国有企业党组织对党的建设等重大问题履行决定职责,对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履行把关定向职责。简而言之,对于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党组织研究"能不能干",董事会决定"干不干",经理层考虑"怎么干"。在执行环节上,党组织围绕贯彻各级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为经理层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提供有力政治支持;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强基层党组织,管好干部,聚好人才,保障企业中心工作有效完成、生产经营正常运转。在监督环节上,紧盯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健全和完善监督体制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增强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高效运行。

二、以各负其责为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体系

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体系中,明确了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有效方式。目前,国有企业在执行"党建进公司章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上,实现了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但如何从简单意义的"形入",真正到深层内涵的"神入",必须全面理解和落实"两个一以贯之",使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真正做到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当前,国有企业应在确保法定地位更加牢固的前提下,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党的领导有效贯穿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落实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国资委及企业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等党中央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实施全过程各方面,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取得更大成效,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在优化治理结构中提升治理效能。只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治理运行机制,才能有效实现"放得下""接得住""行得稳"。国有企业应牢牢把准国有企业发展道路和方向,进一步完善以党委会领导为核心,各有关治理主体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体系,切实抓好国资系统关于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的落实见效,推动"把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结构各环节、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落到实处,确保国有企业党委会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各治理主体不缺位、不越位。

三、以协调运转为要,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职权

厘清主体权责边界。国有企业按照公司章程建立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落实过程中还是不同程度存在"不到位""不规范"等问题,党组织和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三重一大"事项的细化等问题仍需要操作层面的进一步明确。应理顺并强化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逻辑链条,完善"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管理,规范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一层"运行机制,动态修订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议事规则,科学合理划分权力范围,厘清优化各个治理主体权责边界。例如,明确党委会在决定重大事项上"该不该干"的权力,明确经理层决定重大事项"怎么干"的权力,以细化的程序规范保障各治理主体的权力以及应尽的义务,避免权责不对等、边界模糊现象。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各治理主体行权层层递进、逐级细化,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

规范前置研究程序。"先党内、后提交"的前置研究,为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提供了制度平台。但部分企业党组织前置研究只顾制定清单,不研究程序及具体标准的可行性、有效性的问题仍然存在。国有企业应当准确理解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决策的关键点是把好政治方向、改革方向和发展方向,使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国有企业得到坚决贯彻落实。前置研究不等同于前置决定,应当结合实际制定并动态调整完善企业党组织前置研究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做到有事项、有内容、能把关,特别是准确把握好三个程序原则:一是党组织按要求进行前置研究讨论,但不是最终决策;二是党组织"议"的是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而非一般性日常经营管理事项;三是党组织前置研究明确不同意的重大事项,不再提交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避免党组织前置研究程序泛化、模糊化、形式化。同时,兼顾好组织决策效率与企业风险管控,结合实际合理简化商议程序,避免同一范围人员对同一事项反复听汇报、重复作研究。

四、以有效制衡为方,畅通行权监督路径

构建协同高效监督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充分说明监督嵌入是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国有企业应当认真审视治理体系与监督体系的基本状况,将内部治理与合规监督有机融合起来,既要体系健全,又要有效监督。应发挥党内监督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健全党委全面监督、纪委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推动纪检监察、内部巡察、审计、法律等各类监督更加贯通融合,监督体系与治理体系有效对接融合,切实发挥联动作用,共同织密监督网络,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

抓住监督严格重点内容。党组织的监督权宏观上重点监督决策事项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符合性,与国家战略部署的契合性;微观上重点监督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是否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职工群众权益等。国有企业应当做到工作职责和行使权力管到哪里,"监督严格"的职责就延伸到哪里。重点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确保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国有企业争做"三个排头兵"等重要指示精神,保障党中央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及企业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等的顺利实施、落实落地;二是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有效监督,制定形成加强对"一把手"监督、加强同级领导班子监督、加强对下级领导班子监督等方面具体措施,强化监督刚性约束,完善权力运行监督,确保"头雁效应"得到最好发挥;三是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精准监督,紧盯投资经营决策、采购招标、工程建设、资金管理、选人用人、干部作风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强日常监督、执纪问责,确保国有企业"做正确的事""选合适的人""正确地做事"。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资委党委,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推动高校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抓好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积极构建政产学研融合新格局,以"三联三共"为载体,创新开展校企地党建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互动、校企合作、校地融合"的发展新路子。

一、党建联建,共筑组织堡垒,提升党建引领力

学校党委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建引领,深化高校、企业、地方三方资源的协同互补,实现"培养要素融合、培养渠道融通、育人资源融汇"的育人格局。一是开展组织联学。建立组织结对制度,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探索成立"校企""校地"功能型党支部。坚持党建联建,校企地共享党建资源,建立互帮、互学、互助长效机制,学校院系、学科等基层党组织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开展联学联建,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群活动,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激发党员内驱力。二是探索品牌联育。整合校企地优势资源,开展党建联建、人才联育、项目联建,形成一个个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样本。学校与办学属地临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产学融合体+创业集聚地+品牌文化圈"共同孵化"党建创立方";成立杭州首个"志愿服务学院",开展党建实践基地、党员创业就业服务等党建孵化项目。三是突出示范引领。共建过程中突出党组织统筹协调、党员带头示范,把党组织、党员的作用发挥贯穿到校企地党建共同体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开展"百个支部进百企""博士党员进企业、技术服务零距离"等活动,为企业破解难题700余项;学校上百支学生党员志愿团队奔赴省内各地,开展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活动,了解国情省情,增长本领才干。

二、平台联育,共培人才队伍,提升党建聚合力

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拓宽学校与政府、企业的合作渠道,形成高校与地方人才共育"强磁场"。一是拓展渠道建平台。学校与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成立浙江省科技人才与政策研究院,重点围绕"科技智库共建、学术论坛共办、科普基地共强、科技人才共育"四大重点工程,聚焦科技人才理论和政策研究,更好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服务,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二是创新机制重育人。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指示要求,坚持社会实践育人,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以服务地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根本,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与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全过程,不少学生尚未毕业就手握多项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论文,工程实践能力显著提升。经过多年积累,探索出"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昌模式",教育部在新昌召开现场会,并将该模式在浙江省全面推广。三是交叉锻炼强队伍。联合开展专业型技术人才培育工程,学校同舟山、岱山党建共建,开展人才联育,建立"菜单化"学习教育模式,成立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职场体验基地,定期互派学生代表、企业技术骨干和优秀年轻干部,每年输送学生到企业进行定向培训、顶岗锻炼。实施高校、地方政府双向挂职、校企地干部人才"交叉锻炼"计划,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做好党建与业务"复合型""双强型"干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切实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项目联培,共破科技难题,提升党建战斗力

学校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指引,对标省域发展实际,构建校企地"党建+科研+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一是探索供需"无缝衔接"机制。通过建立地方、企业重点技术需求清单和高校重点学科专业、人才团队供给清单,打通校企地信息孤岛。学校信息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为推进科学防疫、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在20xx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不久,教师马汉杰临危受命带领科研团队48小时内研发上线余杭绿码系统,为疫情防控积累了先行先试经验。沈炜教授为宁波市税务局破获出口骗税案提供技术支持,为国家挽回重大损失。这些生动实践,让师生党员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提升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探索要素"优化配置"机制。整合学校学科力量集中对接特色行业,构建"学校布点、院系建点、团队蹲点"三级联动机制,探索政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学校同淳安县屏门乡、三门县亭旁镇开展党建共建,建立"高校+基地+农户+企业"合作平台模式,帮助地方企业转型升级,助力农民增收,形成社会经济效益近千万元。与柯桥区打造"实验室+研究院+研究生院+校地党建共同体"四位一体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入选全省首批、省属高校唯一的省技术创新中心,支撑浙江现代纺织产业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三是探索项目"联合揭榜"机制。针对国家战略所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社会需求,改革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通过校企地三方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服务联合体"进行合作揭榜。学校党员教师团队揭榜挂帅为企业解决卡脖子科技难题的事迹受到央视《焦点访谈》深度报道。20xx年初,学校积极响应浙江科技赋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向山区26县免费开放了50件发明专利,努力为山区县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张进财

当前,干部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一是任务面前"推拖绕"。有的干部工作中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致使任务石沉大海,反馈杳无音信,工作被动和忙乱;有的追求四平八稳,事业心、进取心退化,放松了自我要求。二是自甘平庸,工作标准不高。有的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学习意识淡薄,理论水平不高,知识储备少,存在本领恐慌,难以胜任岗位职责要求。三是缺乏动真碰硬的担当,工作敷衍应付。有的不敢直面矛盾,遇到问题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有的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少、时间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搞应景式调研,对基层情况掌握不全面、不真实。四是拖沓低效,工作推进缓慢。有的单位对上级重大决策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不及时,执行上级决议部署搞变通、打折扣,问题积重难返,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本位主义和狭隘思想作祟,不注重沟通协调,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了单位团结。五是制度观念不强,日常管理不规范。有的单位按照制度规定抓工作抓落实抓管理的思想认识不高,满足于制度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抓制度落实力度弱,缺乏有效措施手段;有的习惯于等待上级文件,照抄照搬上级要求,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精力不够集中,落实工作纪律不够严格,等等。

党的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关乎党的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任何人不敢有一丝的松懈。能不能实现发展任务目标和伟大梦想,关键取决于我们有没有实干的精神、实干的作风和实干的能力。

让实干作风强起来,就要体现在实干状态上。强作风主体是干部队伍、落脚在群众,作风强不强,要看干部履职状态好不好。现实中,有些同志小富即安、小进即满,重形式轻成效,习惯于触手可及的低端目标,满足于不上不下的中游位次,在岗位上甘于"躺平",与群众筑起一堵无形的墙,从而脱离了群众。我们要及时反躬自省、主动作为,树牢"干字当头、业绩为王、用干说话"的理念,真下功夫、下真功夫,敢于比更要敢于干,在服务群众上比拼、在发展上比较,坚决打破不慌不忙的节奏和不上不下的心态,破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不良心理,在实实在在抓改革、抓落实、谋发展、谋创新中体现担当和作为。要突出强化效率意识,做决策、办事情、抓落实提倡紧抓快办、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对上级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作及督查督办事项,要第一时间学习传达、研究谋划、作出安排、抓好落实,切实在第一时间将决策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要知不足而勇为、明目标而力行,快字当头、抢字为先,事不过夜、争分夺秒。要探索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对重点工作任务坚持清单式管理、问询式推进、穿透式检验,加大推进力度,提升工作质效。要着力强化工作督查督办,提前调度情况,及时督促提醒,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要在持续转作风、改作风中规范提升自己各方面素质,严格按政策办事、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每项工作都做到严格、严谨、严密,确保零失误、零差错。

让实干作风强起来,就要体现在务实谋事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谋事要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在工作中,要强化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做显绩,更要做潜绩。要大力营造一起干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时时处处为维护集体荣誉而奋力工作,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克服"牵头干就是自己干""配合干就是配而不合,实则不干"等现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充分发挥他们带着干的"头雁效应",在抓工作落实中不当二传手和甩手掌柜,带头研究,深入思考,形成领着研究工作、带着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事业放在心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在担当作为上做表率、能力素质上当标杆、真抓实干上树样板、遵规守纪上做模范。

让实干作风强起来,就要体现在狠抓落实上。党的干部必须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把干事作为职责所在、价值所在,坚持干字当头、干字当先、干字当家,以狠抓落实的实际行动,进一步鼓舞士气和干劲、凝聚智慧和力量。要勇于创新抓落实执行,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努力推动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创新。要提升标准抓落实执行,始终高标准严要求,迈开步子跑、甩开膀子干,事争一流、唯旗是夺。要攻坚克难抓落实执行,涵养事事争先、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面对困难不敷衍,坚决向庸懒散宣战,向推拖慢诀别,向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开刀,把越来越多的不可能变为一定能,把越来越多的办不到变为办得到、办得好。

让实干作风强起来,就要体现在实际成效上。党员干部工作干得怎么样,最终要用事实来说话、拿成果来表明、以实绩来检验。要进一步强化答卷意识、保持赶考心态,立足本职工作埋头苦干,努力干成几件大事、办好一批实事,干出不含水分、经得起后人评说的成绩,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有真抓实干、善作善成的本领,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持续提升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要坚决抵制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的懒惰思想,养成严肃、严格、严谨的工作作风,始终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工作热情调整到最大、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工作劲头调整到最足,把每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出彩,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在攻坚克难中奋勇争先、争创一流。

(作者为青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

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

吴政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围绕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等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我们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提供了根本遵循。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迈进新征程,赋予江苏"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努力创造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新业绩,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一、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必须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江苏以占全国%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在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也日益加剧,一些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我们紧紧扭住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个根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淘汰低端落后产能,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过去五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万亿元提升至万亿元、增加了50%,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目可及,人民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迈上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不偏向,以经济"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打下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让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成果更加满意,让江苏的发展更有动力、更有活力、更有价值。

二、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必须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视察江苏,都对造福人民、改善民生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好好回报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工作布局、政策安排、财政投入等方面加力推进民生建设,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中注重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事关群众日常生活的"针头线脑"的事,通过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推进民生事业发展。目前,全省社会保障体系已实现城乡全覆盖,城镇年新增就业占全国1/9,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岁,均处于全国前列,各项民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我们坚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紧扣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盼,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更高水平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三、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着力点,切实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江苏既有苏南、苏中、苏北的地区差异问题,也有城乡空间的差异问题,同时也存在发展与民富、平均数与大多数的不平衡问题等。我们着眼于缩小地区差距,大力推进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深入实施南北结对帮扶,加快实现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着眼于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着眼于缩小收入差距,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启动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努力提升全省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五年来,苏中、苏北整体发展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全省城镇化率由%提升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万元提升至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缩小到∶1,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迈上新征程,我们必须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在持续做大做好蛋糕的基础上切好分好蛋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充分惠及全体人民,让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更加充分体现。

四、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刻指出"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这一鲜明的人民立场,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和执政宗旨。面对世纪疫情跌宕反复,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这个"国之大者",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要切实维护人民安全,着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科技产业、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各领域风险隐患,牢牢守住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要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承担好"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切实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坚决维护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始终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让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五、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必须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觉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全部工作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我们的工作才能符合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得到群众的欢迎和支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在近年来一系列大战大考中,江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党群干群合力夺取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但一些地方和干部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有的甚至对群众困难不闻不问、漠然置之,对此必须高度警惕、坚决纠治。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做任何工作首先要考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情绪,群众"咧嘴笑"的事情坚决做好,群众"撇嘴怨"的事情坚决不做。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关注新业态和新就业群体,推动治理工作重心下移,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六、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必须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奋斗是一种幸福,以"无我"的状态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是最大的幸福,有了为党为民矢志奋斗的心,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坚定以身许党、以身报党的信念,努力做到舍我、忘我、无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要不负组织信任,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夙夜在公、勤勉敬业;不负人民重托,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永葆清廉本色,始终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努力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真正从人民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中感受幸福,从党的根基不断巩固中感受幸福,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和坚定步伐中感受幸福。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书记)

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林武

67 3874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