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创新需增强“四个力”
农村基层党建创新需增强政治引领力、组织保障力、服务群众力和改革创新力,推动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农村基层党建创新需增强“四个力””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农村基层党建创新需增强"四个力"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加强改善党的领导,创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需要探索一条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农村基层党建新路子,着力在增强"四个力"上下功夫。强化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党的领导组织力。党的领导是基层组织的"主心骨",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农村基层党建改革创新,一是强化党组织引领,坚持标准化建设、区域化覆盖、全程化服务融合,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委建设,配套设置党建、便民服务、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工作站。建立党委领导的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区域内村庄、"两新"组织、学校等党建工作资源,强化工作合力,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引领区域治理发展。二是采取条块结合、城乡统筹、区域融合的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创新党建新模式,将原本分散的党组织联结为紧密的党建共同体。如按照强村带弱村、稳村联乱村和富村帮穷村的形式,设置"联村型"党组织,有效解决部分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三是加大村庄与"两新"组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新业态、新领域党组织融合共建力度,建立"村庄+合作社/农业市场/企业"型党组织,有效推动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政策优势与企业的信息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充分整合,推动各类资源共享。四是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方便党员参加活动、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原则,加大在各类经济和服务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探索创新,实现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全覆盖,提升党的领导组织力。加强"头雁"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动力。村庄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是支部书记这个领头雁、领头羊的带动作用。面对新形势,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是培养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村党支部书记。实施"乡村振兴头雁工程",着力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吸引优秀人才回乡任职。完善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选拔、教育、管理、监督、激励机制,进一步改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层次,打造好基层"带头人"队伍。建立农村党支部书记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届中调整考察备案制度,建立健全县(市)镇两级联审机制,扎实推进村"两委"成员"二次体检"。鼓励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为其发挥作用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最大限度调动书记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其号召力、战斗力和带动力。与此同时减少内耗,提高党组织决策执行力。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健全发展党员全程记实制度,建立发展对象部门联审、轮训等机制,深化党员设岗定责和承诺践诺机制,扎实开展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全面推行《中国共产党党员证》制度,对农村党员家庭进行挂牌,制定党员行为规范,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锻造干事创业过硬队伍。强化民主管理,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力。加强基层党建,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方向和大局的政治优势。一是要建立规范化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党委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统筹区域内群团工作力量,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打通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二是实行民主决策制度化,着力推动党务村务决策公开,积极吸收村民代表或村务监督委员会列席党支部会议,对党内重要工作,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凡需决策事项由村党支部提出议题,经村"两委"会议初步讨论后,提交党员大会进行审议,根据审议情况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策过程和结果全部公开,决策程序由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全程监督。三是实行民主监督常态化,持续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教育培训,不断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职责,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进一步扩大党务村务公开,对党务村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形式、监督进行统一和规范,扩大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建立村监督组织把关、镇督查组织把关、市督查组织把关、社情民意把关、社会舆论把关村务公开模式,以党内民主带动党外民主,不断提高村级管理民主水平。开展村级审计督查试点,形成县(市)镇村三级审计督查和党务督查报告,建立健全村级审计督查规范化制度,实现审计监督常态化、制度化。强化机制创新,提升基层党组织经济发展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对于农民的动员和凝聚力,必须增强党组织带领村庄和农民致富的发展力。一是创新发展路径。创新"党组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土地运营模式,整合农村土地资源,通过镇级平台公司有效对接市场,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吸引资本、人才、技术下乡,提升农业发展规模化水平,增强镇村造血能力,实现多方共赢。二是强化发展支撑。选派机关干部,进镇入村开展工作,深入村庄企业走访解决问题,推动乡村振兴。统筹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等人才资源,下沉基层一线抓党建、补短板、促发展,推动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在基层成才。三是建立融合化经济发展体系。扎实做好抓党建促产业发展、促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把群众组织起来,深度融入市场,推动土地整合利用、产业融合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村经济质量提档升级。搭建村企沟通平台,建立党委成员联系区域内企业制度,定期开展走访,协助解决企业困难,营造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鼓励推动工商资本和优质资源下乡,实现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