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局国家安全工作总结范文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生态环境局国家安全工作总结范文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生态环境局国家安全工作总结1

为不断优化提升我市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按照《射洪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工作方案》要求,对标任务,我局采取系列有效措施,强力推进餐饮油烟、道路扬尘、生活垃圾运转专项工作整治,经过全方位、多举措的持续攻坚,现已取得一定工作成效。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我局根据《中共射洪县委办公室 射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具体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户外广告管理和从事各类经营活动占用城市道路管理的职责,负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行使住房城乡建设和城乡规划全部行政处罚权和生态环境、市场监督、公安交通、水务等方面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同时,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在生态环境方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道路扬尘、餐饮业油烟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的生活垃圾运转、无害化处理等。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扬尘治理。一是强力管控运输道路。联合交警大队,不定时在滨江路、沱牌大道等道路出入口设点检查,加强对土石方开挖、散装材料运输作业的车辆管理,严禁出现车轮带土上路、超载超限上路、脏车入城、沿路撒漏等行为,规范篷布覆盖等。二是落实建筑工程主体责任,协助市住建局加强城市施工工地扬尘管控,研究制定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技术导则,严格落实“六必须,六不准”管控要求,确保渣土车在拉运、保洁、出场环节都能按规定冲洗,杜绝车辆带泥上路污染路面;三是专项治理,安排建设执法中队定期对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落实扬尘治理主体责任和施工现场扬尘治理相关措施等进行专项检查,不断巡查施工现场裸土部分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遮盖,对整改不到位单位,依法处理。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效治理扬尘污染;四是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力做好道路精扫细保勤洗等工作,加大洒水保湿频次,有效控制道路扬尘。

(二)加强城区餐饮油烟治理。一是建立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台账。扎实开展民生实事工作安排,持续推进市城区320家餐饮企业及企事业单位食堂油烟净化器安装,确保150家大中型企业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完毕;二是建立日常监管机制。持续推进全城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工作并每月及时更新台账数据,全面监管民生实事大中型餐饮企业安装进度,确保提前完成任务;三是抓好油烟污染防控,狠抓重点警示带动,根据摸排台帐,对列入重点监管的餐饮店进行不定期检查,强化督促力度,确保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到位、油烟污染问题整改到位。

(三)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为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我局强化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环境污染应急预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土壤。全面推进安全隐患消除工作:一是开展垃圾填埋场大坝安全鉴定。2020年4月,聘请三方代理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邀请四川鑫川工程监测公司对垃圾坝坝体实施安全性鉴定,2020年5月,垃圾坝体安全性鉴定结论为:坝体安全性等级为二级,坝体安全性满足规范要求,垃圾堆体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二是组织人员对垃圾填埋场周边的植被、树木进行修剪,修剪面积达4000㎡,防止其根系过快生长,避免在坝体内形成孔洞、孔隙,刺穿防渗膜,造成坝体渗滤液泄漏,引发土壤污染事故发生;三是严格检查警戒水位线情况,尽快推进渗滤液无害化处理;四是加强做好防洪防渗措施,新建排洪沟两条,对垃圾堆体全覆盖覆膜。

三、取得的成效

(一)道路扬尘治理。2019年至今,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90人次,治理工地扬尘污染80起,治理路面污染78处30487米,检查散装建筑材料运输车辆447辆,警告117辆,处罚22辆,罚款金额75000元,渣土车辆篷布覆盖率达到100%。

(二)餐饮油烟治理。2019年至今共建立市城区320家餐饮企业及企事业单位食堂油烟净化器安装台账,按照“蓝天保卫战”、“民生实事”相关工作要求,已推进146家大中型餐饮企业全部完成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工作,安装率达100%。

(三)土壤污染防治。一是按严格操作规程,实行单元作业,分层压实、消毒、除臭、覆盖,按照规范化作业,全部进行卫生填埋,2019年至2020年7月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约23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二是对新填埋区域实施了雨污分流工程,铺设HDPE雨污分流膜约万平方米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阻止污水外溢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修补库区防渗膜约2500平方米,填埋区膜覆盖率目前已达到100%。三是投资万元安装PH仪污水在线自动检测系统,确保渗滤液处理达标排放;四是有效转运危险废物,2017年7月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2020年10月19日,已转运2017年至今产生的危险废物吨。

四、存在的问题

(一)扬尘污染治理上。部分车辆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散装材料运输作业,出现覆盖不严,沿街撒落现象。项目参建各方履行主体责任较差,扬尘治理投入不足、认识不够、标准不高,自查自纠流于形式,喷淋系统运行不到位,仍出现未及时清理并覆盖建筑垃圾、施工现场裸土等现象。

(二)餐饮油烟治理上。我市餐饮行业覆盖面广,问题复杂。一是由于城区早期客观条件缺乏,城区老旧小区无专用烟道,老旧小区油烟污染问题难以解决,矛盾长期存在,且商住混杂导致油烟扰民信访投诉居高不下;二是执法人员油烟污染检测手段缺失,对油烟排放是否造成污染标准认定较难,与群众沟通解释难度大;三是中小型餐饮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有限、经营场地有限等原因导致油烟净化器安装滞后,执法过程不宜处罚过重,进展缓慢。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持续加强扬尘治理防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动态监控,促进施工企业严格落实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措施;严格落实“六必须,六个100%,六不准”的要求,有效治理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加强扬尘治理常态化管理,把扬尘治理列入执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问题反弹,对于整改措施不落实、降低扬尘治理标准的施工工地,要责令停工整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从重、从严处罚。

(二)有效管控餐饮油烟治理。一是为中小型餐馆安装油烟净化器争取补助资金,申报油烟净化设施安装补助资金,增强经营业主安装信心,加快推进中小型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设施整体安装;二是加强宣传落实,充分利用电视、电台、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和宣传栏、展板等方式积极向群众宣传油烟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人民群众的认识,从思想上解决执法难度和群众认可度,促进执法人员有效执法;三是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属地管理,依法履职,彻底改变因配合不默契、履职不到位、相互推诿造成事态严重执法无法推进的情形,避免监管和执法脱节缺位,实现油烟治理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一是实施终期封场根据西南交大专家提出的《垃圾填埋场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初步方案》,启动垃圾填埋场终期封场工作,预计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封场建设及验收工作。二是建设监测井,实施实时监测。聘请专家团队,优先对地下水监测井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力争在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届时,垃圾填埋场将依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构建地下水跟踪监测系统,并进行跟踪监测。三是提升大坝安全系数。在2020年12月31日前,再次对垃圾坝体实施安全鉴定,垃圾填埋场将根据检测意见进一步提升坝体安全性,同时通过不间断清理排水系统、修剪坝体植被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坝体安全稳定性,提高垃圾填埋场土壤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局国家安全工作总结2

2020年,紧紧围绕生态环境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综合施策,多措并举,促进全区的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一是开展涉VOCs排放企业深度治理。全区327家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行业企业制定了“一企一策”治理方案,并完成了深度治理改造工作。二是适时开展了汽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集中检查、加油站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业涂装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包装印刷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4个专项行动,先后对汽修维修部、加油站、企业共179家次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62个,整改完成62个。三是全面推进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全年共上路执法检查监测重型柴油车6960辆,重型柴油车停放地抽测车辆2646辆,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车辆499辆。五是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编码工作。积极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摸底调查和登记编码工作,1-12月份,全区已登记备案2498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生成环保号码2488个,已喷码2186辆。六是实施重点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整治。对辖区内火电行业、砖瓦行业以及工业企业内部的堆场料场排查,建立无组织排放企业清单。火电行业全部建设密封煤棚,砖瓦行业建设防风抑尘网并对原料土堆进行覆盖、植绿,其中,研聚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6500万元,对20000㎡的石子料场制作高度45m的全封闭料仓,并配套安装5台翻车机,大量减少无组织粉尘排放。七是推进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开展了重污染天气应急绿色标杆企业申报工作,今年全区共有信发聚氯乙烯、研聚新材料、信源环保建材等3家企业达到绿色标杆企业申报标准,已通过市生态环境局审核。开展重点行业绩效分级,通过评级,区有A级企业5家、B级企业3家、国家引领性企业有2家、绿色标杆企业3家,C级企业18家,保障类民生豁免企26家。

2020年,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同比改善%,全市排名第10。优良天数239天,同比增加43天,优良率达到%,完成%的控制目标。

(二)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一是以河道重点整治为抓手,实施“茌中河茌新河人工湿地及河道综合整治”,以“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为出发点”,以“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为主线,建设河道走廊湿地,”彻底改善重点支流污染因子超标问题,项目于2020年年底开工,截止目前,现场勘测、生态红线标定及指挥部建设已完成。二是积极开展全区农村地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现场检查。督促相关乡镇安装饮用水水源地指示牌及保护区警示标志128处,并明确各乡镇的保护措施,督促其落实到位。三是强化黑臭水体整治。完成72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四是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现场审核工作。已完成549个入河排污口审核工作,取缔非法排污口11个。四是扎实开展巡河工作。对西新河、茌新河、徒骇河进行了全程踏勘,巡河距离累计达1000余公里,排查入河点位46处。

通过不断努力,我区的河流水质有所改善,主要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水水质标准。

(三)固废管理和工业企业用地土壤调查工作。一是积极督导涉废企业做好危险废物转移处置。2020年,督导81家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安全转移处置危险废物万吨,全部执行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二是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工作。对全区26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进行了专项检查,2020年,全区累计转移处置医疗废物吨,全部由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安全处置,且执行了医疗废物转移联单制度。三是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全区35个地块经筛选、评分、纠偏后确定了6个地块进入初步采样,目前,已全部完成。全区建设用地土地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存量地块为27个,已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并出具相关报告,其中21个地块通过专家评审,等待复核,剩余6个地块等待再次评审。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按照上级考核目标要求,到2020年底我区需完成不低于30%的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截止12月底,我区已完成314个村庄的治理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147%。

(五)积极推广信发集团环境综合治理企业托管模式。

2020年12月16日-18日,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探索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现场会在市召开。12月16日,中环协会、省生态环境厅、省环协会、分管副市长、市生态环境局有关领导在信发集团就环境综合治理企业托管模式开展了现场调研。

(六)生态环境执法处罚情况。今年以来,全区始终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现场调研督战。及时开展了各类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共检查企业3000余家次,对300多家存在问题企业下达了责令整改违法行为决定书,并督促企业整改到位。2020年共实施行政处罚案件271件,罚款约1319余万元,移送公安机关6件,移送法院41件,同时报送检察院备案。

(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情况。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涉及我区的21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销号档案已上报市整改办)。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我区的25件信访案件全部整改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涉及我区的11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或者达到序时进度)。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组交办我区的12件信访案件全部整改完成。市贯彻落实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省环保督察反馈的18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26个信访件已全部办结。2018年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中涉及我区的17项整改问题和7项“举一反三”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或者达到序时进度。省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期间,我区共接收各类信访件26件,目前已全部办结。

(八)舆情信访工作情况。2020年,我区没有发生重大环境舆情事件。全年共接收、办理信访案件940件,其中生态环境信访信息管理系统5件、全国12369环保举报联网管理平台112件、市12345市民热线755件,其它68件,目前均已办结。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持久战。一是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现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总量双双下降。2021年禁止审批磕石子、水洗砂、烧结砖、石灰窑、等用车辆大、短途运输的建材项目。二是加大对工业企业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企业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开展重型柴油车路检、停放地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测。三是持续加大扬尘防治措施。住建局、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执法局、生态分局、交通局等部门持续做好工地、道路、渣土车及工业企业堆场料场扬尘污染防治。四是继续开展涉气企业用电量监控装置安装工作。继续修订2021-2022年度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善2021年重污染天气应急清单。五是持续推进信发集团公转铁的建设,推进信发华宇氧化铝矿石、煤炭卸车及输送存储系统工程建设。力争2021年年底前完成项目立项、环评工作。

(二)强化碧水保卫战。一是根据上级部署,“十四五”期间考核我区地表水河流断面增加至6个,其中新增1个国控断面徒骇河前油坊断面。本着“短期长期结合、治标治本兼顾”的原则,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河流、重点因子、重点时段污染管控,实施精准治污策略,在确保完成水环境约束性指标任务的基础上,努力降低全区河流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数。二是到2021年底,全区市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市控考核断面西新河、茌新河、茌中河、赵牛河、徒骇河南镇东稳定达到V类水标准。三是推进茌中河、茌新河人工湿地及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管理,确保2021年年底前建设完成,通过实施水质提升工程治理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

(三)强化净土保卫战。一是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力度,2021年完成全区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目标。二是积极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工作,完成年度工作目标,确保考核达标率达到90%以上。持续开展固、危废排查工作,遏制固、危废非法贮存、处置产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三是持续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及时完成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地块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四)强化精准治污,落实具体管控措施。一是强化污染减排工作。深挖污染减排潜力,持续推进减排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发挥减排效益,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管,完成2021年污染减排任务。二是强化环境风险安全工作。继续推进化工产业园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和化工园区环境应急防控措施建设。二是突出铁腕执法。针对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老大难”问题,在执法中开展工业企业“拉网式”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采取“三不三直”、明察暗访、突击检查、“双随机”抽查、“机动式”巡查等非常规措施,尤其是针对直排、偷排、严重超标排污、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弄虚作假等严重违法行为,强化按日计罚、移送公安等强制措施实施,打造“不敢违、不想违、不能违”的守法环境。三是做实四个治理。在全域治理上,充分发挥环保网格员作用,对小散乱污坚决清零;在重点治理上,抓好水污染治理与大气污染攻坚两个重头戏;在科学治理上,用好监测、监控平台,科学监管;在铁腕治理上,盯紧盯死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问题,问题不解决不罢休。四是强化环保督察整改措施落实。持续做好第一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做到真整改实整改,防止问题反弹,充分做好迎接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的准备工作。

生态环境局国家安全工作总结3

一、今年工作总结

(一)突出问题导向,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一是打好蓝天保卫战。开展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减排,加大扬尘治理力度,实施重点行业VOCs整治,1-10月,我区空气优良率为%,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二是打好碧水保卫战。1-10月,辖区内省控以上断面III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为75%,县控以上断面III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为%,省控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椒北工业功能区块已完成任务;医化园区中18家重污染企业、14家轻污染企业已完成任务。三是打好净土清废战。深化土壤污染防治,已完成13个疑似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工作;已完成18家国家质控的详查企业的地下水采样工作;已明确19个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非污染地块。启动椒江区“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集转运试点工作,目前已设立3个收集点,着力完善工业固体废物收运体系,提升工业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风险防范能力。

(二)突出严格执法,中督反馈问题整改有效落实。一是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未结案信访件“德鑫公司搬迁”问题,考虑企业生产、员工安置等实际情况,给予企业6个月生产过渡期,明确2021年1月份停产退出。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我区共受理54(计)件信访件(全市518件),其中重点件4(计)件(全市16件),责令整改企业38家,立案处罚13家,累计处罚万元。二是推进医化园区综合整治。邀请专家开展地毯式排查,排查出问题178条,完成整改131条。建立“一企一员”制度,实行企业包干服务,责任落实到人。运用无人机、声呐无人船、内窥镜探管等多种高科技手段,严厉打击暗管偷排违法行为,对振港染料顶格处罚100万并责令停产整治,刑事拘留5人,批捕包括法人代表、总经理在内的4人,企业内部暗管已拆除并灌浆封堵;查处了东风化工涉排放有毒有害物质案,刑事拘留5人,批捕包括法人代表在内的2人。

(三)突出机制创新,生态环保体制改革持续推进。通过制作宣传视频、发放宣传册、发送工作短信等方式,实现固定污染源工作企业通知全覆盖。创新开展“一对一”现场登记服务、发证企业分批培训等,保质保量完成固定污染源清理工作,共完成排污登记3531家,发证76家,整改41家。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委托浙江省环境科技公司编制椒江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及美丽椒江建设规划纲要,并召开工作部署会,明确任务分解。

亮点工作:

一是创新环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积极探索“互联网+环保监管”新模式,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区域环境质量管控一件事、第三方环保治理一件事、环保业务协同一件事,打造集区域环境质量监控、审批、企业监管与服务、宣教培训、第三方治理单位管理、内部科室协同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新综合管理系统。目前,环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项目已通过区改革办、区大数据局等条线向省级申报县域集成管理重大改革项目、观星台优秀应用、十四五政府数字化转型重大项目等。

二是实行“环评规范化”创新。加强环评等机构管理,严厉打击环评领域弄虚作假行为,强化溯源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发挥环评源头预防作用。打好助企惠企组合拳,推进我区特色行业管理要求模块化。根据“三线一单”和区域调整实际,重新调整熔炼、表面处理(非电镀)、橡胶等重点行业管理准入指导与行业提升规范。

三是加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击力度。截止11月初,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8000余人次,检查各类企业3000余家次,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77件,罚款888万元,移送公安20起,刑事拘留10人,行政拘留29人,查封扣押11起,限停产案件18起,承办了新《固废法》实施以来全国首例处罚案。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件482件,同比下降%。

四是创新引入“环保管家式”服务。引进上海一家第三方“环保管家”公司,在前所街道六联眼镜园区和海门街道太和园区进行试点,帮助轻污染企业指出和改正环保管理方面的不足,助推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环保技术服务与我区工业园区环保管理需求的无缝对接,组建并扩大组织提供优质治理服务,推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前,与第三方“环保管家”公司签订协议的企业已有15家。

二、明年工作思路

(一)坚持绿色生态,稳步提升环境质量

一是强化水环境治理。围绕“水质提升、水生态保护”的中心任务,以“椒北水系水质稳定达标、洪家下陈区域水质明显改善”为两大目标,以重点涉水行业总氮总磷控制整治、区域污水处理厂建设、跨区域引调水工程、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生态缓冲带建设为抓手,推进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和近岸海域生态保护。完善水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计划在椒江建设5座水质浮标站,在医化园区建设3座微型水质自动站。

二是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抓好臭气异味治理、汽修行业整治、和O?“双控双减”等专项行动,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推进椒江区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上牌“一站式”服务改革;开展工业企业VOCs减排,坚持绩效分级差异管控,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力争各项指标达到年度考核要求。加强大气监测体系建设,在5个街道选址建设5座三参数乡镇空气站并投入运行;主要道路建设3个道路微站并投入运行;完成4套黑烟抓拍设备调试安装。

三是加强治土长效管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落实污染地块开发利用联动监管机制、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督促实施一批管控和修复重点工程。排查沿岸工业场地,对在产企业进行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深度排查,对退役工业场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形成疑似污染地块清单。绘制沿岸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地图,实施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的分级“一张图”管理。

四是推进“无废城市”创建。到2022年6月底,完成全域范围内“无废城市”建设,基本实现产废无增长、资源无浪费、设施无缺口、监管无盲区、保障无缺位、固废无倾倒、废水无直排、废气无臭味。合理规划布局椒江区固废收储项目,拓张服务范围,形成椒江全域的固废收集体系,实现固废的安全高效利用处置。

(二)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一是抓好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抽调专人专职跟进,紧盯警示案例问题、反馈问题和重点信访件的整改反馈,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各项任务整改,积极做好第二轮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准备工作。

二是深化医化园区综合整治。建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医化整治工作,督促医化企业在2021年年底完成销号任务。邀请中国环科院、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等专家,对医化园区在产企业进行地毯式摸排,制定全方位的整治实施方案。梳理明确的问题清单。通过无人机智能巡检、VOCS走航、水环境巡航等科技手段,对医化园区实行水陆空全方位的监管。开展医化园区地下水隐患排查,制定医化园区分区管控措施,稳步推进医化园区地下水改善工作。筹建医化园区工业废水站,系统解决医化废水和地下水深度处理难题。开展九条河污染源调查,实现有的放矢,从源头截断污染源,提升河道水质。

三是强化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限时办结,有力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严厉打击损害群众环境权益的环境违法行为。

(三)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抓好生态建设

一是深化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智慧环保”项目建设,对全区污染源实施全过程智慧管控,实现环保一张图、监管全覆盖。完成环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平台建设,以“精准监管,精细服务”为切入点,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边缘计算等科技手段强化“过程监管”,通过平台实现数据监测告警,加强部门协同处置,融入全区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二是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编制并落实美丽椒江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5)作为我区今后美丽椒江建设的指引,申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和自然保护地监管,严守生态红线。

三是推进新兴工业区审批工作。对慧谷科创园、聚星科创园、康乐小微园等新兴工业区开展专项服务工作。制定环保提前告知单,确保企业在入驻园区时即能了解环保要求,提升业主参与环保审批的主动性。利用“一张网”,在政务服务网上了解企业立项情况,为企业建设准确提出意见建议。建立园区环保服务群,包括园区企业、环保工作人员、第三方服务专家、代办员、街道工作人员等,实现时时线上互动,及时解决企业环保工作疑惑。

(四)坚持动真碰硬,全面强化环境监管

一是坚持执法主业,加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监管。根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督察警示案例暴露的问题,我区环境执法监管仍存在盲区。组织抽调精干力量,配合园区管委会组建医化园区环保执法中队。同时,争取编制配齐配强一线执法人员,做好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监管。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积极运用《环境保护法》配套办法赋予的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等刚性手段,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对恶意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一律顶格处罚并移送公安刑事拘留。

二是强化科技监管,形成过程管控的“一张网”。2021年,投资亿元的“智慧监管”平台启动试运行。借助平台监管,实现重点企业、重点点位的电量、风量、水流量等过程性监控有效数据联网。定期开展沿江非法偷排行为排查,借助红外无人机夜间巡查、声呐船定期检测等科技性手段,对沿江8个生态圈开展环境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严防企业非法排污现象。

三是组建信息核查中队,深化“智慧监管”实际应用。抽调3-5人,组建信息核查中队,在委托第三方日常运维的基础上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执法大队跟进处理,在弥补一线执法人员不足的不利条件下,亦可做到对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24小时监管,督促企业合法经营、合规排污。

四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加大夜查、周末查、假期查等非常规时段检查的频次,借助科技监管的有效应用,做到更加精确地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对偷排漏排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从严从重打击一起。

(五)坚持能力提升,全力打造生态铁军

一是抓好队伍建设。加强党建引领,形成“紧扣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互动循环的良好工作格局,争创党建示范单位。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学习教育、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等成果,营造敢担当善作为的优良作风。持续落实区委巡察整改成果,实行廉政约谈常态化,时刻筑牢思想防线,建设清廉环保。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学识精湛、乐于奉献的生态铁军,扎实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二是发挥专业能力。组建环保“讲师团”走进工业园区,开设行走的“绿色课堂”等活动,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最生动的案例等,为企业讲授环保知识和管理要求,进一步深化服务企业、助力企业,通过专业培训使企业从思想上实现质的改变。

三是扩大宣传力量。积极发动街道、企业等年轻力量加入环保志愿者队伍,进一步联合环保志愿协会、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媒体等社会组织,成立绿色联盟,充实环保宣传力量。邀请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如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微博大V、社区群众、学生等),通过参观访问、亲身体验、现场直播等方式,直观展示椒江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和成绩,发挥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引领和辐射作用。提升生态环保宣教品质,争取摘得2021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品质之星。

三、环保“十四五”思路

(一)高质量推进全产业绿色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执行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各类工业园区,积极探索研究异地开发搬迁等补偿政策。优化产业集群布局,深化重点区域和行业污染治理。重点整合特色行业集群发展,推进医药化工园区,特色渔港经济、前所眼镜园区及配套集中环保设施建设。高质量推进一批“万亩千亿”产业平台、特色小镇、小微企业园建设。

推动绿色产业创新发展。立足椒江自身优势产业,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做精;推进产业创新升级,重点推进医化等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控制中间体、做优原料药、发展成品药,努力打造高端医药产业制造中心和“绿色药都”。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完善“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推动产业从“三高一低”向“三低一高”转变;加快高端装备、汽摩制造、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等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传统产业循环化、低碳化改造。发展现代物流,运用先进技术推进物流产业低碳化发展。发展低碳工业,重点培育汽车制造、高端装备、清洁能源、航空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新兴等碳排放强度低、产业带动强的主导及新兴产业。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应对气候变化与深化经济发展、能源改革和环境质量改善等工作的协同管理,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里下达目标,推广实现分行业率先达峰,推进能源、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碳减排工作。发布重点碳排放行业和主要产品年度平均排放强度,引导平均线以下的企业对标排放。加快低碳试点建设,鼓励企业开发绿色低碳产品。选择燃煤电厂等重点排放企业,开展协同减排试点。聚焦生态功能区、沿海岸带和海岛等重点区域,聚焦能源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安全、农林业生产、海洋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积极适应气候变化,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全方位高标准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示范试点,探索近零碳排放区示范试点。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文化。开展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试点。

(二)高标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深入开展水环境污染控制。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实施能力提升和提标改造、主干管网和污水泵站建设、区块截污纳管等建设。强化工业企业污染管控,建立完善医化、造纸、印染、农副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废水长效监管机制。规范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工业集聚区内雨、污水收集系统完备,雨、污管网布置合理、运行正常,纳污处理设施与污水产生量匹配。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按照“应纳尽纳、应治尽治”原则,联接终端出水至市政污水管网。深入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船航测、声呐和人员现场踏勘等手段,实现排查范围及排污口和暗管应查尽查,整治与建设规范化入河排污口。同时,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污水源头管控。强化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稳定率、出水水质达标率、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污水处理率“四率”考核,强化生活污水应接尽接、六小行业等“小散乱”规范管理,从源头规范污水接入管理。到2025年,所有(街道)级(含)以上工业园区、所有生活小区达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基本达到其他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

二是全面推进清新空气行动。“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的首要工作是有效开展和O3的协同防控,聚焦VOCs治理、夏秋季臭氧污染治理、扬尘污染防治等问题,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着手,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多措并举削减SO2、NOx和VOCs等大气污染物,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步改善。通过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深入调整运输结构、优化用地结构、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以能源转型升级为核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低碳社会。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双控,严把耗煤新项目准入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船舶,实施清洁排放运输,严格落实扬尘措施等方面,实现椒江的蓝天。

三是深化土壤污染综合防控。通过继续加强农用地土壤分类管控,进一步深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和污染地块一张图,以指导合理规划地块用途。严格落实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整合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和用途变更为敏感用途地块,统一纳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进行分类管理。同时,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生态环境部门会同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制定并实施污染防治方案。以地下水利用较多区域、重点医化园区、涉重园区为重点,开展重点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实施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工程。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综合防治。定期开展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加快对椒灵江沿岸重点工业园区、遗留工业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和智慧园区建设,做好源头管控,预防“增量”。督促企业建立并落实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四是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以打造“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聚焦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治理能力匹配化,统筹推进工业和其他固体废物管理,加快构建固体废物多元处置体系,实现固体废物全过程闭环管理。从源头管理减量化,通过加强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和促进资源利用最大化,全面补齐我区固废处置能力缺口,有效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

(三)高水平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提高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技术服务水平,做好环境综合执法前准备工作与执法后服务支持工作。推动环境监管社会参与,强化第三方企业参与宣传引导,逐步带动第三方监管全面开展。建立健全第三方环境监督监管制度,严格准入门槛、第三方采购模式及第三方惩戒制度,培育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市场。推进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环境监督工作公正、客观。椒江积极探索,通过建立全生命周期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事前防范和管理标准体系、事中处置政策、事后赔偿和修复政策建设,进一步健全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与赔偿技术规范体系和污染治理与修复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健康风险管控环境政策体系。推进环境健康风险管理试点,建立环境体检、责任保险、专业服务、风险防范、损害理赔为一体的绿色金融环境风险防范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健康风险信息透明度机制和能力建设。完善环境应急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及应急物资配备,健全环境应急队伍,组织建立应急救援市、县二级网络信息系统,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四)高效能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深化环境治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环境治理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逐步扩大“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覆盖面,建立健全以亩产排污强度为基础的环境准入制度。探索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改革试点。合并开展海洋与陆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推进审批办理网络化,实现由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转变。加快推进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改革,打通环境监察执法、环境执法监测、环境统计以及排污单位环境信用评价,实现“一证式”环境管理。建立健全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推动服务帮扶。完善企业治污正向激励机制,健全环评审批代办服务机制,打造生态环境咨询服务体系的标志性窗口。

推进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建设生态环境智慧监管中心(一张图)。归集、整合椒江生态环境分局的天眼工程,形成环境质量“一张图”展示(包括水环境一张图、大气环境一张图、声环境一张图、土壤环境“一张图”)。建设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单位“一图一码一指数”,实现在污染防治、执法监管、环境监测领域的智慧管理。到2022年底前,实现所有工业园区污水雨水总排口水质、周边主要河道水质和园区空气质量监控设施安装联网全覆盖。

生态环境局国家安全工作总结4

201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生态环境厅的大力指导下,全市环保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整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抓手,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XX市环保局201X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同期下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271天。1-11月,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六大水库水质良好,全市12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标率均为100%,1-10月份累计获得水生态补偿资金1525万元。完成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面积及分布状况详查工作。中央环保督察反馈15个意见问题,整改完成销号9个;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我市123个信访件,督察验收119个,省环委会挂牌督办86个突出环境问题全部通过督察验收。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交办159件信访件,上报办结37件,整改期间,依法责令整改20家,立案处罚8家,罚款金额约万元,约谈3人,问责2人。

(二)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增强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制定实施了《201X年XX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围绕大气污染防治“五控”目标任务,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及部门,强化重点项目调度。深入开展建筑工地扬尘、燃煤小锅炉淘汰、餐饮油烟治理等专项整治,完成建筑工地扬尘治理260家;淘汰乡镇10蒸吨/小时燃煤小锅炉332个,完成餐饮油烟治理400家,整治混凝土搅拌站60家和工业物料堆场15家,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扫尾工作。组织对全市工业园区及重点排污企业“双随机”抽查152次,排查“散乱污”企业616家,完成整治454家,全市完成年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1179个;积极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响应工作,多次启动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编制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其中涉及工业源365个项目,建筑施工源238个项目,全市重污染天气得到有效应对和管控。对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反馈358个的问题,市大气办第一时间交办并坚持进行周调度、周通报、清单销号。目前已完成整改327个,剩余31个问题正在整改。

(三)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印发了《201X年度XX市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将水污染防治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和单位,共细化20项重点任务,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市环保局按月调度,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目前,全市列入工程整治计划的68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65个;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总数为1355个,已配套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的畜禽规模养殖场为1189个,配套率%;全市936个地下油罐完成双层罐改造或设置防渗池共769个,完成率%;主城区11条黑臭水体,已完成整治9条,其余两条小高堰、蒋家沟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正在推进中。201X年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数90个,目前全部完成。制定实施了《XX市淠河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八项具体整改任务、主体和时限要求,经过大力整治,目前区域限批得到正式解除。督促霍邱县政府制定实施了《霍邱县沣河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沣河流域区域限批也得到正式解除。督促舒城县制定实施了《舒城县丰乐河流域水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各项整治任务正在有序推进。组织开展了饮用水水源整治“回头看”,印发了《关于开展市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治工作的通知》,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分别交办至责任单位,并要求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按期完成整改,同时加强工作督办调度,市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8个类别共23个环境问题,整改完成20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个环境问题,已完成整改9个,霍山县取水口调整工程正在建设。

(四)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保障群众舌尖上安全。编制完成《XX市土壤污染治理修复与规划》,完成全市22家搬迁工业企业地块及周边土壤污染状况开展监测评估工作完成,配合省环保厅组织的对我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进行布点并采样,完成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面积及分布状况详查工作,全市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物体达标率100%,未发现超标排放情况。制定实施了《XX市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专项行动整治方案》《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大排查行动XX市工作方案》和《XX市固体废物排查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经过全面排查,共排查出疑似固体废物点位319处,发现问题139个,全部整改到位。组织开展全市机动车维修行业、报废机动车拆解行业危险废物与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中小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及其产生的危险废物管理等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全市危险废物实现规范化管理。

(五)全力以赴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组织开展市级环保督查回头看,对已完成整改的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件和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回头看”,全面排查已整改的问题,严防死灰复燃和虚假整改。“回头看”发现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信访问题11个信访问题未做到“两断三清”和举一反三,省环保督察21个突出环境问题未整改到位,通过再次整改已全面完成了整改任务。提请市政府成立了9个督查检查组对全市8个县区和XX市主城区相关环境问题开展全覆盖两轮强化督查,确保各类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得到有效彻底整改。按照省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组织开展了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验收工作。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我市123个信访件,119个通过督察验收,省环委会挂牌督办的86个突出环境问题均通过督查验收。

(六)重点投资,助力生态环保建设。落实下达了2020年度、201X年中央财政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020年中央财政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01X年中央财政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等四批次中央专项,累计下达资金万元,下达项目31个。落实下达第四批和第五批大别山水环境生态生态补偿项目共计128个,落实生态补偿资金4亿元。完成201X年度生态补偿资金项目申报,32个通过审查,估算总投资亿元,2020年度生态补偿资金项目申报正在组织开展。截至目前,已下达实施的232个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项目,已有133个建成投运,其余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全年累计平均生态补偿指数为,连续五年达到年度考评要求。

(七)始终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修订完善了《XX市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实施方案》,明确各级网格长、网格员职责,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持续开展双随机抽查,对全市76家重点企业、351家一般企业和3家特殊监管企业,按比例随机抽取,列为每季度检查名单,并随机匹配执法人员,全年共完成152家企业随机抽查工作。开展各类环境专项执法行动,组织开展了扬尘防治、散乱污排查整治、排污许可证执法检查、塑料加工企业排查整治、危险废物与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等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其中排查出散乱污企业616家,完成整改551家;塑料加工企业66家,完成取缔关闭44家;完成23家企业持证排污执法全覆盖检查;完成22家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施的安装、联网工作,并依法公开排污信息。编制完成《XX市环境保护局环境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了环境安全应急演练;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要求,完成全市267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全年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13起,处罚金额万元。

(八)扎实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根据国家、省统一要求,严格把控好各工作环节的质量,重点抓好“两员”培训、宣传发动、清查摸底、数据审核等环节,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关问题,全面推进我市污染源普查工作高质量开展,完成污染源普查入户调查与数据采集工作,其中完成183个入河排污口、320家集中污染治理设施、53台生活锅炉入户调查工作;完成20727家企业的入户排查工作,其中纳入入户调查的工业企业与产业活动共计8053家,完成1642家规模化养殖场的入户调查工作;完成1817个行政村、329个加油站的数据采集工作。目前,我市正在组织开展全市污染源普查数据审核和质量核查工作。普查工作目前总体进展顺利,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我市入户清查阶段普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清查阶段普查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九)统筹推进国家水质自动站建设。坚决把国家水质自动站建设作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水质监测预警能力、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内容,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亲自安排部署水质自动站建设,要求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分管负责同志先后多次前往金寨、舒城、叶集等水质自动站建设现场,亲自调度、亲自部署、组织召开专题现场会,对全市水站建设进度重点督促,并及时将水质自动站建设情况向各县区通报。对进展缓慢的水站进行现场督办。截至目前,8个新建国考站全部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上收交接评审,满足上收交接条件;改造站大店岗站因原省站配置的仪器性能不能满足国家站新要求,未通过上收交接评审,省生态环境厅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仪器进行整改。

(十)做好环境质量监测与数据发布。实行国控空气站数据24小时监控,安排专人负责每日数据审核复核工作。针对全市5个省控气站,定期开展PM10、的比对监测和检查,并安排专人每日定时查看省控气站、区域站监测数据,负责数据复核。完成地表水河流32个断面、湖库29个点位的水质监测工作;完成4个县区跨界断面生态补偿监测。完成功能区噪声、交通噪声、区域环境噪声的例行监测,获得有效数据3000多个。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放射性水平调查采样及全市37家伴生放射性矿普查初测工作,全市辐射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管控。

(十一)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根据《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20-2020)》及《201X年全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将环境保护及绿色宣传工作纳入年度环境保护工作要点统一安排部署。以“六·五环境日”为契机,围绕“美丽中国,我们在行动”主题,开展了环保宣传进社区;“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志愿者活动;环保公众开放日活动;环保成就图片展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公众环保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以绿色创建为依托,加大绿色生态文明覆盖面,连续多年开展省级绿色学校、绿色家庭、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省级绿色社区8个,市级绿色社区26个。

(十二)深入推进机关作风转变。认真开展“讲严立”专题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市党风廉政教育中心,集体接受廉政教育。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专题警示教育大会精神,开展了“以案为鉴,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专项治理”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全国环保系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选编》,坚持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把全体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和廉政自律意识教育抓在经常。深入开展“三治”、“三抓、“三塑”为主题的效能建设活动,大力整治干部职工队伍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了工作作风转变,服务水平提升。

生态环境局国家安全工作总结5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多措并举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把为企业服好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开展“送服务上门”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取得较好实效。

一是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大幅下放环评审批权限,方便企业就近办理环评手续。将大批治理技术较为成熟、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可控的项目放到分局,大幅度压减审批时间,提高审查效率。原报告书审批由法定的60天压缩为20天,报告表审批由法定的30天压缩为15天,实行登记表的即时办理,全过程在网上公开,并实施建设项目环评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我市已对年出栏5000头以下的生猪项目环评开展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试点,促进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创新环评服务机制,促进项目绿色发展。对重大项目,逐一建立环评工作专班,局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创新项目环评服务机制,统筹重点项目环评服务。对有关项目提前介入,逐一指导项目优化选址或选线,优化生态环保措施,协调解决环评突出问题。对重大项目还提供环评技术评估“保姆式、管家式”服务,尤其为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重大产业布局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同时,加强环评机构监管,通过公开环评信息,每年开展环评技术复核,及时通报处理存在问题的技术机构和人员等措施,督促环评技术单位提高环评报告编制质量、压缩编制时间,不断提升服务企业质量。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便捷有效的服务。对重点企业,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开展“送服务上门”专题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带队走访,实施精准帮扶,为企业答疑解惑,解决具体问题。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全过程网上办理,推进相关环境数据接入和共享,对面向企业的相关办理事项、办事程序作出指引,公开相关联系电话,方便企业直接交流。疫情防控期间实行灵活环评审批,对于国家和地方政府认定急需的医疗卫生、物资生产、研究试验等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临时豁免制度,对湖南省元卫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医用口罩、防护服生产线项目先予网上环评登记备案。

四是围绕科学管理、精准治污,全面推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共核发和登记213家排污单位,其中核发排污许可证162张,完成51家排污单位登记备案。我局还制定出台了《怀化市排污许可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先后分两次抽取了138家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核查,全面开展排污许可专项执法行动,核实排污许可符合程度及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加大对无证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实现“一扇门、一张网、一次办”。定期开展专题研究,持续开展预约审查、集中审查,为项目排污许可的核发和管理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为企业当好“服务员”和“环保管家”。2020年底,全市将完成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的全覆盖,实现“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的目标。

69 756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