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记(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三月三日记(汇总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三月三日记【第一篇】

三月三,是家乡一个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家乡人通常要吃一种比较特别的食物——荠菜煮鸡蛋。

荠菜在我们那里又叫地菜。春天,当南方的雨水伴着滚滚的雷声一阵阵洒下来的时候。荠菜便一片一片的从地里冒出来。田埂上、菜园里、河边的草地,都可以看到荠菜的身影。细而滑的茎,狭而长的绿叶儿,还有一簇簇散发着微香的小白花。在烟花三月的日子里,荠菜在春风里摇曳,在阳光下闪光……

在家乡人的意识里,三月三吃了荠菜煮鸡蛋,就能祛鬼除魔,确保一年***安的。母亲每次劝我喝苦涩的荠菜汤时,总是说:“喝吧,喝了它,今年就不生病,学习拿第一。”幼时的。我居然也信了,把眼睛一闭,一口气喝了一大碗。然后再把沾在碗边的糖舔干净。那时的我天真的认为:只要到了三月三就会有荠菜煮鸡蛋吃。却没想过自己也会长大,也要离开家离开父母,也有吃不到菜煮鸡蛋的时候。

又是一年三月三,想起童年苏红那首老歌了:

三月三日记【第二篇】

1、韵目代日:韵目代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电报纪日方法。清政府开通电报之初,因为发送电报非常昂贵,按字论价,“字字是金”,所以节约用字就非常重要。为此发明了一种新的纪日办法,用地支代替月份,用韵目代替日期。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十六铣、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敬、二十五有、二十六宥、二十七感、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卅(按规定该用“陷”,但是于军队不吉利,忌用,便用“卅”字代替)。采用公历纪年后,因无韵目可代,才将“世”或“引”代31日(“世”字是“卅一”的合写,“引”字则像31阿拉伯数字)。

2、三浣记日:所谓“三浣”,即上、中、下三浣。每个月的上旬,即一日至十日为上浣;中旬,即十一日至二十日为中浣;下旬,即二十一日至三十日为下浣。如正月初四日,便可记作“正月上浣之四日”;二月十五日,便可记作“二月中浣之五日”;三月二十六日,便可记作“三月下浣之六日”,其余都可类推。

(来源:文章屋网 )

三月三日记【第三篇】

>> 唐代刑讯制度研究 古代官员怎样休假 年休假制度具体实施研究 唐代保辜制度研究 唐代节日歌舞浅析 唐代官员墓地考 宋代官员回避制度研究 唐代市舶制度研究综述 高校研究生导师学术休假制度刍议 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研究 年休假制度的具体实施研究 年休假的具体制度研究 我国年休假制度具体研究 我国年休假制度的实施研究 古代的休假制度 盘点各国休假制度 透视官员休假难的体制障碍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研究述评 清朝官员致仕制度特点研究 唐代官员考核制度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唐代官员节日休假制度研究 唐代官员节日休假制度研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作者: 丁兆倩")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官员休假作为一项重要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从汉代开始的,然而普遍的节日休假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官员节日休假制度是在前朝节日休假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官员节日休假制度化是从唐玄宗开始的,节日普遍放假制度化,是唐玄宗统治时期节日领域的一个重大变化,同时也是这一时期节日普遍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唐代 官员 节日休假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118-04

目前,涉及唐代官员休假的论文尚不多见,还没有关于唐代官员休假制度的专著。其中,赖瑞和的《论唐代官员的办公时间》、杨联的《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表》、夏晓臻的《唐代辍朝制度考述》、徐秀玲的《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唐代官吏请假制度》等一些文章论及唐代官员的休假制度。王莉莉的《唐代官吏休假研究》、苑明晨的《我国历史上的休假与退休制度》、温显贵的《宋代以前休假制度考略》、肖平学的《唐代官吏休沐制度初探》、丸山裕美子的《唐宋节假制度变迁――兼论“令”和“格敕”》、刘兴云的《论唐代官员的权利保障及其影响》等,这些文章多是从总体上概括论述唐代官员的休假制度,也不是官员节日休假的专论。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唐代节日的名目、分类以及其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特别是张勃的《唐代节日研究》中,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唐代节日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前人关于唐代节日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关于节日休假制度的研究仍显不足。因此,对唐代官员节日休假制度的研究,还可以更深入细致地研究下去。

一 唐代官员节日休假制度的形成

张勃在《唐代节日研究》中写道,节日放假,应该在汉代就开始了。《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汉书・薛宣传》记载了薛宣劝一个节假日不肯休息的官吏回家休息的事件:“及日至休吏,贼曹掾张扶独不肯休,坐曹治事。宣出教曰:‘盖礼贵和,人道尚通。日至,吏以令休,所繇来久。曹虽有公职事,家亦望私恩意。掾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壹笑相乐,斯亦可矣!’”可见,至少冬至在汉代是放假的。此外,居延汉简中也有夏至前后休假五天的记录。从《汉官旧仪》所记伏日休假一天等资料来判断,夏至、伏日等节日休假都是汉代以来的制度。

“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也。”唐代官员节日休假制度是在前朝节日休假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三百年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变动,节日休假制度有其特有的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大体来说,玄宗之前,是唐朝法律形成和逐步完善的时期,官员的节日休假的规定也随之不断地变更和完善;玄宗以后,唐朝官员的节日休假制度进入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细微变化仍然是存在的。举例而言,寒食、清明放假时间的规定:玄宗时“寒食通清明给假四日”,代宗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再到德宗贞元六年(790)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变成休假七天。

二 唐代官员节日休假制度的内容

关于唐代官吏节日休假制度,传世的资料不是很多,但在各种文献当中也保存下来一些,尤其是中日学者对《唐令》特别是《假宁令》的复原,更为我们研究唐代官吏节日休假制度提供了便利。从这些资料来看,唐代官吏节日休假的种类相当多,而且时间长短不一,搭配合理得当。

1.常规节假

节日休假并不是唐朝首创的,但是却在唐朝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后各朝代甚至直到今天的有些传统节日,例如中秋节都始于唐朝。关于唐代官员的节假规定,《唐令拾遗》中的“开元七年令”和“开元二十五年令”载有:

诸元日、冬至并给假七日(节前三日、节后三日),寒食通清明给假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腊各三日(节前一日、节后一日),正月七日、正月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七月七日、七月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及每月旬,并给休假一日。

这里总体上概括了唐朝主要的节假。休假七天的有:元旦和冬至;休假四天是从寒食并清明;休假三天的有:夏至、中秋节和腊日;休假一天的有:正月七日(人日)、正月十五日(上元节)、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上巳节)、四月八日(佛诞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三伏、七月七日(七夕节)、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九月九日(重阳节)、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等。

第一,元旦和冬至休假。《唐六典》中有“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的记载。《唐令拾遗》认为《假宁令》可据此整理为“诸元日、冬至并给假七日(节前三日、节后三日)”。元旦和冬至在唐代的休假期限没有变动。

第二,寒食通清明休假。《唐会要》记载:“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至大历十三年(778)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790)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日。’”这就是说唐玄宗时“寒食通清明给假四日”,到了代宗大历十三年(778)时变成了“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再到德宗贞元六年(790)三月九日寒食清明“前后各给三日”,休假七天。唐宪宗元和二年(807)二月丁丑“寒食节,宴群臣于麟德殿,赐物有差”。

第三,三令节休假。此三节指的是中和节(二月一日)、上巳节(三月三日)和重阳节(九月九日)。《旧唐书・德宗纪》这样记载:

比者卿士内外,左右朕躬,朝夕公门,勤劳庶务。今方隅无事,A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宜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每节宰相及常参官共赐钱五百贯文,翰林学士一百贯文,左右神威、神策等军每厢共赐钱五百贯文,金吾、英武、威远诸卫将军共赐钱二百贯文,客省奏事共赐钱一百贯文,委度支每节前五日支付,永为例程。戊申,晋慈隰观察使崔汉衡加都防御使名。癸丑,赐百僚宴于曲江亭,仍作《重阳赐宴诗》六韵赐之。群臣毕和,上品其优劣,以刘太真、李纾为上等,鲍防、于邵为次等,张蒙、殷亮等二十人又次之。唯李晟、马燧、李泌三宰相之诗不加优劣。

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代正月晦日,备三令节数,内外官司休假一日。

二月戊辰朔,百僚会宴于曲江亭,上赋《中和节群臣赐宴》七韵。是日,百僚进《兆人本业》三卷,司农献黍粟各一斗。

这说明在德宗时,中和节这一天,皇帝行籍田礼,文武百官进献农书以示劝农,然后“赐百僚宴于曲江亭”。《唐会要》中记载“重阳节,赐宰臣百僚宴于曲江亭,帝赋诗赐之云”“十四年三月上巳日,赐宰臣百官宴于曲江亭”。似乎中和节、上巳节和重阳节设宴赐钱成为德宗时的常举。到宪宗元和二年(807)正月“诏停中和、重阳二节赐宴,其上巳日仍旧”。赐宴虽有减少,但官员在中和节、上巳节和重阳节的休假仍然执行。

第四,三元节休假。唐时人们把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中元和下元,所以这三个节日合称“三元节”。其中,中元节休假天数在变化,唐代玄宗时官员可在正月十五日和七月十五日“休假一日”;唐代宗大历四年(769)七月十三日敕:“七月十五日前后各一日,宜准旧例休假。”中元节官员休假由一天变成了三天。但是典籍中却没有关于十月十五日休假的记载,所以笔者认为三元节中只有上元节和中元节官员可以休假。

丸山裕美子曾在《唐宋节假制度的变迁――兼论“令”和“格敕”》一文中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唐宋时期节假制度的变迁,这里引用唐宋节日部分并重新加以改编。

据此表统计,依《唐令拾遗》中的开元令,唐代官员节假日总天数多于40天;根据元和令,唐代官员节假日总天数超过了50天。这不仅是我国官员休假制度中的创举,而且以节为假的做法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根据天圣令,唐以后的宋朝官员节假日总天数也超过了40天。这说明唐代以后各朝,节假制度成为官员休假制度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皇帝诞节休假

李唐王朝以老子李耳的后代自居,所以每逢二月十五日老子生日,都要休假庆祝。《唐会要》中陈希烈的奏疏有“(天宝)五载(746)二月十三日,中书奏:‘大圣祖以二月十五日降生,请同四月八日佛生之时,休假一日’”。后来唐武宗会昌元年(841)二月敕:“二月十五日,元元皇帝降诞之日,宜为降圣节,休假一日。”《册府元龟》卷2《帝王部・尚黄老》中的记载,后唐明宗“三年正月,中书奏:‘假宁令二月十五日玄元皇帝降圣节休假三日,准会昌元年二月敕休假一日,伏请准近敕。’从之”。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老子的诞辰最初官员可休假三天,后来在唐武宗时设置降圣节,休假由三天改为一天。

佛诞日在唐朝称为“浴佛节”,官员也可以休假。《唐会要》中记载:“大圣祖以二月十五日降生,请同四月八日佛生之时,休假一日。”此外,在《唐六典》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四月八日给伏假一日”。这些都表明唐朝曾把四月八日设置成节日,官员可以休假。

从唐玄宗开始,皇帝的诞辰开始作为节日并有休假。《册府元龟》卷2《帝王部・诞圣》,开元十七年(729)八月五日尚书左丞源干曜、右丞张说等文武百官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着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令宴乐,休假三日”。第二年六月又有“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并就千秋节先赛白帝,报田祖,然后坐饮。从之”的记载。《旧唐书》中也有类似“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仍编为令”的记载。至代宗宝应元年(762)八月三日,敕:“八月五日,本是千秋节,改为天长节,其休假三日宜停。前后各一日。”玄宗死后“尚存此日以为节假,恐乖本意。于是敕停之”。虽然千秋节休假有变,但这些都表明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以后,玄宗皇帝诞辰不仅作为一个节日――千秋节,而且还被作为官员休假而编入法令。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九月三日,上降诞日,宜为天平地成节,休假三日”。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十月“宰臣等上言:‘今月十三日,皇帝降诞日,望准天长节休假三日。’帝以山陵未毕,不许。宰臣又上言休假一日。从之。”代宗的诞辰由以前的休假三天改为一天。

此后,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诞辰都只有庆祝活动,并未专门设置节日。但《唐会要》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永贞元年(805)十二月,太常奏:‘太上皇正月十二日降诞,皇帝二月十四日降诞,并请休假一日。’从之”。这说明虽然这五位皇帝的诞辰未设置成节,但是也有官员休假的可能。

根据《册府元龟》卷2《帝王部・诞圣》中的记载,文宗以后皇帝诞辰都设节:文宗的生日十月十日庆成节、武宗生日六月十一日庆阳节、宣宗生日六月二十二日寿昌节、懿宗生日十一月十四日延庆节、僖宗生日五月八日应天节、昭宗生日三月二十二日嘉会节、哀帝生日九月三日干和节。唐文宗太和七年(833)“今臣等不胜大愿,请以十月十日为庆成节,着在令式,以示四方”。其后,“文宗开成元年(836)十月庆成节,宴于延英殿,太常进云韵乐,宰臣及翰林学士赴宴。又赐百僚宴于曲江”。次年九月又诏“庆成节宜依上元日休假三日”。这些记载都证明从文宗开始,皇帝诞辰又开始设节休假。唐文宗开成五年(840)“以六月一日为庆阳节,休假二日”。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六月奏:“中书门下奏请以降诞日为寿昌节,天下州府并置宴一日,以为庆乐,前后休假三日,永着令式。从之。”

笔者根据《册府元龟卷》卷2《帝王部・诞圣》以及《唐会要・休假》的记载,对唐代帝王生日及其节日列表如下。

唐代以后,节假制度成为官吏休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奠定了后面各朝代节日休假的基本框架,后世节日休假多是在其基础上的调整和变更。

三 唐代官员节日休假制度的影响

唐代以节为假的做法,对节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人已经习惯了节日休假的生活节奏,如果应放假却不放假,也会引发官员们的不满。《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了会昌五年发生的一件事:“寒食,从前已来,准式赐七日暇。筑台夫每日三千官健,寒食之节,不蒙放出。怨恨把器伏。三千人一时衔声。皇帝惊怕。每人赐三疋绢。放三日暇。”

唐代以节为假的做法,可以说是我国官吏休假制度中的创举,这种做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根据《册府元龟》卷2《帝王部・诞圣》记载,五代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六月中书奏:“九月九日皇帝降诞之辰,旧例特置节名,以其日为应圣节,休假三日,仍令京都天下设乐,以申祝寿。”这说明到了五代时期,这种以皇帝诞辰为节、以节为假的官员休假制度还继续施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祠部重新厘定官员休假制度,规定:“岁凡七十有六日: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庆节、上元节同,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降圣节、腊各三日,立春、人日、中和节、春分、社(春社)、清明、上巳、天祺节、立夏、端午、天贶节、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社(秋社)、秋分、授衣、重阳、立冬,各一日。”由此可以看出,宋代除了新增加的政治节日天祺、天贶这类仅限于宋代的节日外,其他传统民俗节日几乎都是传自唐代。

三月三日记【第四篇】

以前快到妇女节的时候,爸爸总会提前准备一束粉***香水百合送给妈妈,然后说一些讨好妈**话,逗得妈妈眉开眼笑。哼,风头都被爸爸抢去了,这次我也要给妈妈一个惊喜!

我正想,到底怎么给妈妈一个惊喜呢?做一顿饭?太俗!洗衣服?早有洗衣机来帮忙了。送花吧,没意义!那就自己来做“花”吧

其实我早就做好了一束花,那是一些用纸做的百合花,但还没有加工好(添颜色啦),只有白色,真单调!你一定是觉得我要涂粉红色吧,我才不像老爸那样没创意呢。粉、黄、白都送了好几年了还没变,俗!所以我一定要来个与众不同的涂色法。看书上说,要先把一盒废水彩笔的笔芯取出来,在几个小盆子里加一点点水分开搅拌,等颜色呈现出来以后,再把花瓣泡上各色的颜色,晾干以后就变成五色百合花了(扎成一捆就更漂亮了)。

71 675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