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建国70周年红色电影《古田军号》观后感影评心得(优推10篇)
影片展现了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激发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传递了坚定信念与团结力量,值得铭记与传承。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献礼建国70周年红色电影《古田军号》观后感影评心得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观看电影《古田军号》个人观后感 篇1
电影《古田军号》讲的是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追忆红色政权从哪里来。�
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毛泽东要求“男女平等”。毛泽东同志看见女人们在干一些辛苦又卑微的活,他上前问:“你们为什么在这?”其中有一个女人说:“我婆婆趁我丈夫不在家,把我给卖了。可……可是我还有孩子啊!”毛泽东听后很生气,坚定地阻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并且说,你们白天干完活,晚上到我的夜校学习!
电影中,还有一个地方让我特别感动,就是毛泽东给穷人的孩子上课。有一次,毛泽东教孩子们写“人”字。毛泽东问,同学们,谁知道“人”字是什么意思?其中一个孩子说,“人”就是地主,我们是牛马,我奶奶说,我们牛马不如!对吗?毛泽东说,不,我们是人,不是牛马!之后,毛泽东带领红四军给老百姓分土地,使老百姓都有地可种,使每个人都能成其为“人”!
看了电影《古田军号》,我才明白,原来我们现在男女平等、幸福的生活、受教育的权利,都是革命前辈们的浴血奋战换来的。我们现在强大的,强盛的祖国,也是革命前辈们不顾自身安危,英勇奋战换来的。
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不忘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努力学习,爱国敬业,将来做一名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终生的人。
《古田军号》:历史由人创造,并选择智者 篇2
虽然很多献礼片都属于历史题材,但是取材历史后的再创作里,总能看到主创独特的艺术视角。比如即将于8月1日上映的双重献礼片《古田军号》,在取材古田会议前后一段历史时期后,选择了红军小号手后代为讲述视角。这一崭新视角,为塑造历史人物提供了新的空间。本片里的毛泽东(王仁君 饰)、朱德(王志飞 饰)、陈毅(刘智扬 饰)、刘安恭(胡兵 饰)都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还原,其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电影艺术的角色塑造。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才是影片的看点,也是主创的诉求。
作为历史意义重大的事件,古田会议已经不止一次被搬上银幕。不过那些作品更多的是以会议本身为故事重心,创作态度虽然严谨,却在艺术表现上不够丰富,主题探讨上不够深刻。古田会议在《古田军号》里所占的戏份其实是非常少的。影片绝大部分时长都是在讲述古田会议召开前一大段时间里,红军内部的思想困境,以及主要领导人们在思考如何脱困时所遭遇的思想交锋。也就是说,对比常规的历史题材,《古田军号》的特点在于更着重讲述历史进程中的人物。这些人物自身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碰撞、化解。
经过这一系列的人物塑造与戏剧冲突,观众会发现《古田军号》在还原历史之外,还有非常深刻且见解独到的主题探讨——历史是由人来创造的,并且历史在推进的过程中,必然会选择更有智慧的人。影片通过历史大事件(如战役)和特征小事件(如闹事小兵)的结合,很清晰地点出了红军在那个历史阶段里所存在的困境和隐患。观众通过这些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此时的红军对正确思想引领的迫切需要。而毛泽东、朱德、陈毅、刘安恭四人间的矛盾,正是为了寻找出那个最正确的思想。在寻找的过程中,自然有的人会坚定、有的人会犹豫、有的人会偏激、有的人会妥协。经过数次交锋过后,更加智慧、对局势更深刻的洞察终会取得胜利,并推动历史的进程。
其实,人物塑造一直都是电影创作的基础,并不是哪一种电影的专属。好的文艺片有好的人物,好的商业片也有好的人物。或者换句话说,只有塑造出好的人物,才算得上好的电影。香港电影的双雄片出了那么多经典,靠的不就是角色的魅力四射嘛。欧洲、亚洲的名导名作,也都是人物塑造的教科书。因此说,《古田军号》对人物塑造的追求,与它们在艺术层面上都是异曲同工的。片中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的情义,和刘安恭的针锋相对,也都同样魅力四射。只不过港片的情义是江湖情,《古田军号》的情义是革命情。站在电影的角度,这没有对错好坏之分。
以人物为本,并且启用青年演员来塑造历史人物,让献礼片《古田军号》具有了更广阔的市场潜力。在市场上传播更广,也就意味着其人物和主题对观众的覆盖更广,认同更广。在艺术上被认同被欣赏的《古田军号》,也必然会给年轻一代观众带来更深刻的教育意义,让他们不仅了解历史的进程,更看懂历史的选择。
电影《古田军号》精彩影评 篇3
这是一把浸透鲜血与荣耀的军号。它那悲凉雄壮、深沉悠远的旋律,恰似晨钟暮鼓,警醒着我们……
电影《古田军号》取材于1929年古田会议前后的一段历史,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艰难历程。编导在挑战面前,显示出高度的思想水平和艺术驾驭能力。
首先是戏剧冲突的把握恰到好处。古田会议是中共党内、军内斗争的产物,是正确思想战胜错误思想、正确路线战胜错误路线的产物。这种斗争必然要反映到毛泽东、朱德、陈毅、刘安恭等领导人物当中。编导一方面不回避矛盾,大胆地揭示这种矛盾,另一方面又准确地把握这种斗争的“火候”。影片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这四位领导人的极为鲜明的个性:毛泽东原则性极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绝不后退一步;朱德善气迎人,又有其倔强的一面;陈毅为人随和,但不失知错即纠的党性原则;刘安恭处事刻板、教条,却富于牺牲精神,可谓姚黄魏紫、各有千秋。但是他们的性格又有其一脉相通的共性,这就是对于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磊落襟怀。正是这种共性,使得他们即使发生再大的冲突也不会破坏纯洁的同志关系;正是这种共性,使得他们经过激烈的冲突后能够形成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和新的基础上的紧密团结。这种矛盾冲突的把握,是历史逻辑、性格逻辑和艺术逻辑的统一。如果为了某种考虑而把他们的矛盾冲突人为地降低强度,则不足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如果人为地夸大他们的矛盾冲突,则有可能产生某种消极的社会后果,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就是艺术分寸的绝妙所在。
其次是自觉的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来自人民,又是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组织。没有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和的一切都无从谈起。编导匠心独运,在有限的艺术空间内尽量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展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例如林裁缝的形象,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凭借孙维民的出色表演,极为生动地表现了闽西人民的政治诉求和精神风貌。
再次是宏大叙事与艺术细节的完美结合。整部作品气势磅礴而不失于粗疏,精致典雅而不失于匠气,使人如入“大伽蓝中,但见全体非常宏丽,眩人眼目,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鲁迅《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语)。比如毛泽东与刘安恭在红军领章设计的问题上曾发生分歧,但在刘安恭牺牲以后,毛泽东却主动选择了刘安恭生前选定的那种款式。看到这里,谁人不被毛泽东的宽阔胸怀和真挚的战友情义所深深感染呢?
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越是接近成功,越是备加艰难,越是容易懈怠,越是有可能出现功亏一篑的错误,越是需要慎终如始、日乾夕惕。《古田军号》的上�
观看电影《古田军号》个人观后感 篇4
影片取材于1929年古田会议前后的一段经历,用真诚的艺术表现和创新的手法,以一个红军小号手的视角,讲述了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到闽西期间,年轻的革命领袖带领年轻的红军,在绝境中探索真理,开辟了中国革命成功的非凡历程。影片并没有回避90年前那段峥嵘岁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革命老前辈为了共同的信仰,为探索革命真理而发生的情感冲突,并经过激烈的冲突后形成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和新的基础上的紧密团结,这也让整个影片更加丰满,更加立体。
这部影片改变了我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偏见,让我知道原来革命电影也能激情生动、诙谐幽默、富有现代气息,很符合我们年轻人的口胃。作为90后,我们没有经历那个峥嵘苦难的岁月,它让我们非常直观的了解了当时红军的境况是多么的艰难,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由毛泽东主席倡导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要性。
作
2019《古田军号》观看体会 篇5
由陈力执导,胡兵、王仁君、王志飞、刘智扬、张一山、孙维民、李幼斌共同主演的大型红色史诗电影《古田军号》正在全国热映中。不同于以往的主旋律电影,本片上映以来受到不少当代年轻人的好评,不少网友还主动化身“红色自来水”。近日,电影的主创人员在上海进行了三场路演活动,一直都吸粉不断的演员胡兵,在这部颠覆认知的“青年领袖偶像电影”中,饰演了信仰大过天的红色人物刘安恭一角。
胡兵演活关键人物角色引发戏剧冲突
在电影《古田军号》中有很多家喻户晓的伟人形象,但是提到刘安恭大部分人还是较为陌生的,这无疑让没有出演过军人形象的胡兵感到压力山大。面对几乎没有被人演绎过的刘安恭一角,他不能从别人的表演中汲取经验,只能靠自己去摸索。查资料、和作为军人的父亲讨经验、下生活找状态,胡兵把所有他能想到的方式都尝试了一遍,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电影上映后连最了解这段历史的当地群众都说“他演的就是我们心里的刘安恭”。
在电影当中,刘安恭是一个极其关键的角色。他有着留洋背景,中央的命令和苏联理论,是他看得比命还重的信仰。他性格倔强又不乏军人的坚毅果断,虽然有些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但也不妨碍他一心为国的满腔热情。而就是刘安恭的这份“不合时宜”的倔强及脱离当时现状的教条主义,成了引发电影戏剧冲突的导火索。电影中胡兵与王仁君、张一山等人的对手戏都十分的好看,没有肢体上的冲突,一个动作,一句台词,一个眼神就把那种剑拔弩张的气氛演活了。
从职业到专业好的偶像给人力量
从小在上海长大的胡兵,在上海路演的三场活动中,用上海话和现场的粉丝、观众进行了亲密互动,引得全场氛围一度高涨。他在活动现场还自我调侃道“之前演的都是情情爱爱的作品,知道导演那么大胆选我演一个军人,简直惊到怀疑人生”。面对自我要求极其严苛的胡兵,现场看过电影的观众以一片叫好声,给予了胡兵这次角色转型上很大的肯定,还有粉丝说“看电影的时候都忘记兵哥了,就记得刘安恭了,哭了好几次”。
演员这条路胡兵走了整整27年,从刚出道被人叫“花瓶”、“奶油小生”,到成为一代专业偶像。胡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年轻的时候也想去撕掉这些标签,但是后来发现,做偶像能做一辈子,从专业的做成职业的,本身就是很难得的事情”。导演陈力也在路演活动中对胡兵赞不绝口,称他“每一场戏都演的很棒,我最担心刘安恭脸谱化,但胡兵的诠释非常的鲜活”。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路演中还来了一位胡兵的特殊粉丝,据了解她在一次意外受伤后就一直坐上了轮椅,虽然行动不便但每次只要上海有活动都会无条件的过来支持,她也表示非常喜欢兵哥的这部角色转型之作,祝福这么可爱的姑娘能够早日康复。这次上海路演活动,胡兵不仅感受到了上海人的热情和亲切,现场也收获了满满的鼓励和感动,希望无愧于演员这个职业,将更多更好的作品带给大家。
观看电影《古田军号》个人观后感 篇6
这个暑假,我看了许多部电影,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古国军号》。
这部电影记述了红军在江西南部井冈山刚刚突围后,在附近一个小村驻扎时的情景。那时红军被打的七零八落,内部一片混乱,虽然前委会一心想要整改,但整改面对各种困难,而且短期内仍难见效,为此毛泽东,朱德等人还产生了分歧,毛泽东还一渡被罢免,一气之下他开设了学堂,在学堂教书,但在那种情况下,毛泽东还每天坚持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实地考查,熬夜分析情况,由于劳累,还患上疟疾,但他仍然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仍然坚持,后来疟疾越来越重,这其间,红军内部混乱,连连吃了几场败仗,毛泽东的思想被逐渐证明是对的,经过组织再三讨论,邀请毛泽东重回,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才有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并在古田会议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影片中有一个逃兵逃到了国民党那当上了团长,在一次围攻红四军第四纵队时用重面枪扫得第四纵队人仰马翻。我以为第四纵队会被全部歼灭,紧张的小心脏扑嗵扑嗵的好像要跳出来了,不料边上那个特派员竟然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手持轻机枪,直冲向前,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用最后的一口气,干掉了那个逃兵。虽然最后他还是战死了,但他永远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以前共产党的装备不好,物资缺乏的情况下,他们都敢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锋,明知前面是敌方封锁线却偏要去冲破它,他们的大无畏精神令我们感动。现在的解放军战士也继承了这一革命传统,抗洪救灾时,他们为了救出人们,把自己的生死渡之门外,华侨们碰到问题时,他们为了撤出更多侨民,往往深入虎穴。.。.。.
作为党的新一代接班人,虽然我们目前不用流血,不用牺牲,但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的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观看电影《古田军号》个人观后感 篇7
电影《古田军号》带着厚重磅礴的气势,向我们缓缓展开一幅画卷,一幅属于中国民族特殊时期的画卷。
小时候,姐姐告诉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时我觉得这句话有力量、有信心,让人有一种胜利在望激动的心情。今天看完《古田军号》我才发现,这句话说的是那段时期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在古田这片土地上,发生过改变国家命运的古田会议。在这个地方,毛泽东提出男女平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的走向正确的革命道路。“古田”精神是凝神铸魂的根本,无论何人,身处何地,理应牢记历史,时刻牢记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我们会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不断刷新属于国家的荣誉!所以,请把祖国的未来放心托付到我们的手上。
观看电影《古田军号》个人观后感 篇8
电影《古田军号》是一部为庆祝建国70周年、纪念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和新古田会议召开5周年而拍摄创作的电影。8月28日晚,我们文化“潮童视角”的小记者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电影中很多情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讲述的是1929年红四军从井冈山突围到闽西古田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几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碰撞、不断纠错改正,不断探索的过程。.。.。.影片中我们看到,这些老一辈革命家们没有委曲求全,没有同流合污,遇到原则不让步,遇到困难不绕道,所有的问题都摆在桌面上,可以争吵、可以拍桌子,却从未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还有影片中一心念着苏联经验的刘安恭,最终为革命献身的画面让我感动--原来他们都是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以共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而共同奋斗的革命家。.。.。.
电影《古田军号》,给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众人舞动的板凳龙,板凳龙在影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共出现三次。电影中板凳龙的画面使我震惊,还有屏幕上弹出来的那句话--“众人同心可成龙”让我感到无比振奋。
影片中提到的中央九月来信,对统一红四军前委领导和全军思想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胜利召开古田会议作了准备,为红四军党和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老区人民全心支持革命事业,并为之做出了巨大贡献。.。.。.
众人同心可成龙,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针对国外各种势力的窥视,我们要众人同心,实现中国梦,我的梦。.。.。.
2019《古田军号》观后感 篇9
由陈力执导,胡兵、王仁君、王志飞、刘智扬、张一山、孙维民、李幼斌共同主演的大型红色史诗电影《古田军号》正在全国热映中。8月6日,由中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委员会、中共中广联合会委员会主办,中广联合会演员委员会党支部承办了《古田军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观影活动。现场不仅有演员协会主席林永健,还有马苏、唐艺昕等明星好友到场为电影助力加油,在王志飞的提议下,众主创纷纷响应,决定拿出自己的片酬为90后观众买单,支持年轻人走进电影院,传承红色基因。胡兵更是鼎力支持,希望那段历史值得被铭记,不应该被忘记。
演员观影场继承红色基因 胡兵成“红色自来水”不忘初心
《古田军号》上映以来收获不少当代青年人的好评点赞,更有杨幂、赵丽颖、焦俊艳、马天宇、罗云熙等众明星在微博上齐齐化身“红色自来水”,向网友安利这部颠覆认知的“青年领袖偶像电影”。近日在这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观影活动中,前来观影的马苏、唐艺昕等一众演员也是几度感动落泪。为了让更多观众能知道了解这段历史,让更多年轻人传承红色基因,演员胡兵还专程自掏腰包,包了好几场电影,邀请自己身边的年轻朋友、粉丝前来观影。
观影活动从大合唱开始,让所有到场嘉宾通过一首耳熟能详的红色歌曲,追忆那段峥嵘岁月。导演陈力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电影拍完之后,演员们都得到了很大的成长”。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年轻观众了解那段历史,胡兵等一众主创集体拿出片酬,请90后的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胡兵还在活动现场频频向大家推本片“一定要去看,看完之后绝对不会后悔”。可谓是为电影、为这份红色精神的传递尽心尽力、身体力行,获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最有幸福感的角色 胡兵被赞有情、有味
胡兵早在之前的采访中就表示过,参演《古田军号》让他觉得“特别的幸福”。胡兵一家人基本上都是军人,而他却选择了不同的职业发展。虽然他一直都致力于在不同的国际舞台上去传播中国的文化与自信,可是做军人的父亲却总是“不那么满意”。这次在电影中能饰演刘安恭这样的军人形象,胡兵的父亲高兴的一连给他打了好几个电话,要求胡兵包一场电影,并表示“我要请我的老战友们一起去看”。
本次出演《古田军号》对胡兵而言,难度不仅在于角色上的转型,更在于刘安恭是一个几乎没人饰演过,且存在一定争议,参考资料也较少的人物。通过饰演刘安恭,让大家看到了胡兵身上的更多可能性,除了可以演帅气的偶像男生,还可以驾驭这种富有厚重感的人物角色。他用对细节的认真,和对自我的严苛,将一个很难诠释的历史人物呈现的真实且鲜活。演员协会主席林永健在看过电影之后表示,胡兵饰演的刘安恭一角“真实,有情,有味”;好朋友唐艺昕也表示“胡兵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历史人物,触动很大”。未来相信胡兵带着对“演员”的这份初心,和对“表演”的这份热忱,将会给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古田军号》:大胆突破,直面“朱毛”情感冲突 篇10
1929年的古田,风雨飘摇中又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一方面是因为建军不到两年的红军从井冈山辗转闽西,被各路反革命武装逼入绝境,陷入重围之中危机深重,另一方面,外患未解,又生内忧,毛泽东与朱德这对完成无数壮举的搭档,也在此时为革命的初衷,为党为军的原则问题而开始发生激烈争论。
我们看过无数次伟人于历史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从未见他们如此真切的烟火之气——影片《古田军号》呈现的视角与以往抗战题材影片,有着鲜明的殊异,它以一位年龄弱小的小号手跟随“朱毛”这对搭档的脚步进入影片,将红四军到达闽西后鲜为人知的那段峥嵘岁月,演化为其亲眼目睹的一次次为理想为信仰的争吵辩论,从而去再现“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会议”之前那充满热血负重的激荡岁月。
作为一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古田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5周年的献礼影片,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019年重点国庆献礼片,《古田军号》带着突破与勇气并存的强烈基调,一改伟人的脸谱化叙事,更加专注在情感的“斗争”中,它记录争执的矛盾所在,也凝望小号手还有老裁缝、造纸厂厂长、女学生等等感情质朴但内心火热的“小人物”,与伟人并肩同行的执着与深情,他们和伟人并行的脚步以及情感交融的日常生活,激发出人物更加真实更加动人的一面。目睹争吵,不回避不粉饰历史上我党内部曾经发生过的激烈争论与分歧,并目睹这争吵带来的巨大转折,这是创作上的技巧,更是创作中的莫大勇气。
因而,“争吵”的语境,也让观众有拨开云雾见晴天之感,朱、毛两位拍桌子大吵的背后,并非完全是情绪的对抗,而是当时对理想的探索与执着,当时,路线出现了哪些问题,中的士兵又出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打仗,为谁打仗,都是需要厘清的重大问题,从特派员刘安恭的到来直至牺牲,无数次的争吵最�
也因此,《古田军号》成为一部回望初心的影片,穿过历史的血与风采,让视线抵达争吵背后,也让重大历史题材在此找到与年轻人同步的情感和语境,与“朱毛”一起,寻找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根本问题,确立方针,寻找到理想和信仰的“初心”所在。
上一篇:秋天的校园初中作文【参考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