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大数认识体会作文【热选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四年级数学大数认识体会作文【热选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数的认识【第一篇】
[关键词]大数据 大学统计教学 大统计
[中图分类号] O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1-0183-02
一、引言
2009年8月5日的《纽约时报》刊登题为“当今大学毕业生唯一关键词:统计学”文章。[1]文中介绍,哈佛大学人类学家格赖姆斯改行就职Google,从事海量数据的分析工作,整天就是和数学、计算机打交道,用数据分析方法改善Google搜索引擎。文中援引Google首席经济师范里安的话说:“我坚持认为今后10年最性感的工作是当统计师,我可没开玩笑!”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布林约夫森说:“我们进入了一个一切都可以被监测器和科学仪器数字化和记录的时代(大量数据在不断产生),但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利用、分析这些数据,让其为我们服务。”数据中有大量的珍宝。IBM组织了200名数学家、统计学家和其他数据分析大师为商业分析和优化服务,在数据中探宝,他们计划将探宝队伍扩充到4000人。网络数据的样本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康奈尔大学克莱因伯格说,社会统计中,相比传统采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的抽样,数百万计的网民的网络互动产生的样本量是令人惊奇的。专家警告,统计学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单就网络数据的体量就足以使得传统统计模型丧失能力,而且,数据的强相关性未必就有因-果关系。
数据在爆炸,我们在惊梦中进入了大数据(Big Data)时代,大数据正在引起一场革命,它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2],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它迎来了一场变革,是机遇也是挑战。[3] [4]
二、大数据的产生及其特征
数据化是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标志。社会网络、电子商务、移动通信、深空探测、卫星遥感、基因测序以及其他科学测量仪器时时刻刻都在自动测量和记录着数据,而且这一趋势在不断增强。2007年所有数据中只有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介质上,其余全部都是数字数据。Google每天要处理超过24PB2的数据,它是美国国家图书馆所有纸质出版物所含数据量的上千倍。科尔尼公司科学家统计结果显示,仅2012年就产生了的数据,并且数据产生量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2011、2012两年产生了全球90%的数据,到2020年将达到45ZB,这是天文数字。
我们用中国移动公司为例大致描述一下大数据的产生。2015年中国移动已经达到亿个用户,用户数近似12G,给用户提供通话、短信、上网等服务。若网络流量包月30MB,每天1MB,平均每天网络数据流量达到12PB,若每天还记录用户信息(姓名、身份、职业、位置等),通话(时刻、时长、内容),短信(内容)等,保守估计所产生的数据可以达到300PB,一年将超过100EB=。再看这些数据的形式,它们有文字、表格、符号、图片、语音、数字、影像、上网轨迹等等,如果还考虑这些数据时时刻刻都在改变,每个用户有自己的偏好,可以想象这些数据的体量、变化性、复杂性,如果移动公司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和行业规划,这些数据还具有巨大价值。图1描述了大数据的产生及其演化过程。[5]
人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大数据进行了描述和定义。从特征来看,大数据具有“4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6]Volume:由于当今数据的体量大,其处理和管理只能依靠专门的技术,驾驭这些先进技术是开启大数据宝藏的钥匙;Velocity:快速处理大数据并获取有用信息;Variety:要开发利用的大数据的数据类型庞杂、数据源众多;Value:大数据中隐含着商机,隐含着企业、行业乃至国家战略决策的依据,它是煤、石油、金属矿产、水等之外的一种新型资源。
图1 大数据的演化图(据科尼尔分析修改[5])
从统计的角度,李金昌认为大数据不是基于人工设计、借助传统方法而获得的有限、固定、不连续、不可扩充的结构型数据,而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工具可以自动记录、储存和连续扩充的、大大超出传统统计记录与储存能力的一切类型的数据。[6]
从技术的角度,维基百科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处理的数据集合。从产业角度,常常把这些数据与采集它们的工具、平台、分析系统一起被称为“大数据”。
三、大数据时代的大学统计教学
大数据时代是以数据为中心的时代,是数据驱动的时代。作为关于数据的科学,统计学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统计学教学面临着重大变革。20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统计应用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使其应用范围遍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无所不在,使得统计学趋向成熟。如今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和社会网络等的发展又将统计学推到了风口浪尖,国际、国内很多统计学家纷纷撰文对统计学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所需的变革进行了论述。
孟生旺和袁卫[7]根据2014年11月美国统计学会的统计学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纲要,强调了4个方面:(1)数据科学日益重要,统计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和统计基础,还要有强大的统计计算和编程能力,可以熟练使用专业统计软件和数据库;(2)真实数据是统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需要更加多样化的统计模型和方法;(4)通过语言、图表和动画等用户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数据分析结论的能力。他们还从统计方法与统计理论、数据操作与统计计算、数学基础、实践训练等几个方面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要求。
结合他人的思想,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几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思想方法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1)对数据的认识,传统统计数据类型包括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面板数据以及空间面板数据等,结构性强,针对每类数据都有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和模型。然而,如上文提到的通信数据,还有社交网络记录的数据、电子商务记录的客户数据等等,它们往往是传统数据类型的混杂体,既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既有结构性的也有非结构性的。另外,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存在大量数据交换与关联,这些数据都不适合传统统计模型,要想在这些数据中挖掘到有用信息,要进行市场分析与决策。面对这些因素,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处理,如何思考?另外,这些数据中的变量可能是一个Word文档,可能是一段语音,可能是一幅图片,是不是需要将它们都转化成数字再处理呢?
(2)关于抽样,首先由于网络和科学仪器的进步,数据获取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加上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通过抽取样本推断总体的属性是不是造成信息浪费呢?维克托主张,当数据处理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抽样技术就像汽车时代骑马一样,一切都变了,我们需要的是全部数据而不是样本,统计需要“全数据模式”:样本=总体。
(3)精确与简单,维克托估计大数据中只有5%的数据是结构化的,是可以用传统统计学模型进行分析的,然而其余95%的数据是混杂的,其中隐含的信息不仅多而且可能是更有用的,如果因为追求精确性而拒绝混杂数据将是资源的巨大浪费。他认为,大数据的简单算法比小数据的复杂算法更有效,我们不应该拒绝混杂性,而要以混杂性为标准设计新型数据库进而快速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
(4)因果与相关,相关性回答的是“是什么”,因果关系回答的是“为什么”。维克托主张,大数据时代,我们不必一定要知道现象背后的原因,而是要让数据自己“说话”,知道是什么就够了,知道了是什么就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大数据时代探索世界的方法需要改变。然而,维克托的《大数据时代》中译本作者周涛对“相关关系比因果关系更重要”观点不认同,认为放弃对因果关系的追求就是放弃了人类凌驾于计算机之上的智力优势,是人类自身的放纵和堕落。我们同意周涛的观点,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尽快、尽量多的知道是什么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商业界来说。探索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统计学的重要使命之一,然而与小数据相比,大数据中的因果关系可能被大量的混杂性掩埋,望远镜和显微镜如何有效地配合使用也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统计这门学科的发展一方面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其理论、方法体系。这样一来,大学的统计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传统统计学知识,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们大胆探索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应用。
[ 注 释 ]
[1] STEVE LOHR, For Today’s Graduate, Just One Word:Statistics[N].New York Times,2009-08-05.
[2] 维克托著。周涛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 耿直,大数据时代统计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统计研究,2014(1):5-9.
[4] 邱东,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的挑战[J].统计研究,2014(1):16-17.
[5] https:// / strategic-it / featured-article / - / asset_publisher / BqWAk3NLsZIU / content / big-data- and-the-creative-destruction-of-today-s-business-models / 10192.
四年级数学大数认识体会作文【第二篇】
从上学到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泡在课堂里,这些课或妙趣横生,或严肃认真,或生动活泼,或发人深思,而在这么多堂课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节数学课了。
那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0”这个数字的事。一开始,按照常规,是那个已经听腻了的一段话:“同学们好——老~师~好~”但是那天老师见我们无精打采的,改变了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说:“0小子是个坏家伙,有时躲起来,有时又会给你惊喜……今天我们就讲0小子的故事”忽然,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老师的身上。“第一点:0不能作除数;第二点:0在小数点末尾,是可以删去的;第三点……”老师虽然说了很多话,但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都理解和记住了。突然听见下课铃响了,我总觉得这节课好短啊。平常,我们都觉得最好听的音乐(下课铃声),现在,我却觉得像刺耳的噪音,真想晚点下课啊!
但是,这节课却并没有拖堂,老师按时下课了。我坐在那儿,还在品味着……
这节课,真让人难忘啊!
四年级数学大数认识体会作文【第三篇】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妈妈去了超市买吃的。不一会儿,妈妈就拎着沉重的食物回来了。我定睛一看!有一个红色的袋子里装了两瓶玻璃瓶饮料。
喝完饮料后,我闲来无事,想用刚开学不久时,梁老师教我们计算在圆柱里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物体的体积=上升水的体积)来计算一下这个玻璃瓶的体积。于是,我先准备了一个圆形小盆子,直径大约是10厘米,高是8厘米。我往里面注入5厘米的水,再将玻璃瓶慢慢放进去。这时,水面上升了3厘米。于是,我计算上升水的体积:直径10除以2等于半径5,那么这个圆形小盆子底面积就是5乘5乘3。14乘3=235。5平方厘米。235。5乘3(高)=706。5立方厘米。我把想法告诉妈妈,妈妈想了想,说:“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测量玻璃瓶的体积!”妈妈将我之前用的圆形小盆子注满水,再将这个小盘子放进直径大概是20厘米的圆形大盆子中间。之后,妈妈将玻璃瓶小心翼翼的放进小盆子里,紧接着,小盆子里的水就溢出来了,大概有2厘米多一点。妈妈说:“你看,20除以2的平方乘以3。14再乘以2。2就等于它的体积690。8立方厘米啦,虽然和你的结果不同,但结果都在700上下。除了这个方法,还可以用一些不规则的物体来求它的体积。”……
没想到求一个物体的体积,还有这么多方法。数学的力量真是不容小觑啊!
大数的认识课件范文【第四篇】
(一)课堂节奏难控制,课前准备须细致
在多媒体课堂上,教师可从繁重的书写中获得“解放”,但教师必须进行细致的课前准备,对大量资料筛选,精心准备课件。随着课堂信息量的增多,教师还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讲授的同时突出重点。
(二)课后归纳要求高
多媒体课堂上,学生面对较大的信息量,必须快速找出重点,做好笔记,以便日后复习。由于多媒体资源形式的多样性,课件中的大量图片和视频内容无法记录,加上课件的播放速度较快,学生对很多内容来不及记录,必须在课后及时对课堂内容进行回忆、归纳,对笔记进行整理补充。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必要性
相对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大大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压力,使课堂上的“教”和“学”变得轻松,但对教师和学生的课下投入度却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精力进行课前准备,学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进行课后的笔记整理。记笔记是一个对知识主动接收、理解、记忆、归纳和再输出的过程,从感官方面来讲,它是一个经耳朵听、眼睛看、大脑理解、记忆、加工后由手再输出的过程。记笔记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辅助工具,但是随着教学模式的转变,这种“必要性”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特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讲授知识,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记笔记,课后借助笔记进行复习,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教学模式。板书授课具有即时性,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理解课堂讲授知识,但课后容易遗忘,必须通过记笔记来“刻录”课堂内容,以便日后复习,这是笔记的第一个基本功能,即外部贮存功能。根据我们的调查,传统课堂上只听不记的学生只能记忆教师讲述内容的50%—70%,尤其是对知识的细节记忆不清,而且由于没有笔记辅助,课后复习感觉无从下手,而记笔记的学生几乎可以完整地记录课堂讲授内容。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尤为突出,可以认为记笔记是一种“刚性要求”,若不记笔记就无法学到全部知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特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笔记的作用被默认为外部贮存功能,实际上笔记还有着编码功能和增强课堂专注度的功能,只是由于外部贮存功能太过重要,笔记的后两个功能被忽视了,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这两个功能则突显。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复杂性和高要求等特点,因此多媒体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均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直观性和复杂性有着一体两面的关系,直观性会造成课堂信息量的增大,从而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复杂性,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是反映在记笔记的方式上,又呈现出了两面性。
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复杂性特点,决定了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难以发挥,因为多媒体课件演示的信息量超过了学生的记录能力,学生的书写速度远不及课件的演示速度,而且图片、声音、视频等演示资料也无法记录。但是从笔记外部贮存功能考虑,课件和笔记同样具有可保存性,学生通过拷贝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借助课件进行课后复习,同样可实现课堂知识的再现。因此,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通过拷贝教师的课件来取记的外部贮存功能。随着笔记外部贮存功能的弱化,笔记的编码功能突显。编码功能是将记笔记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进行分析。
这一理论认为:记笔记行为本身可以引起学习中的积极活动,提高注意力,促使发展精细思维,组织记忆和形成迁移,从而较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编码功能与外部贮存功能是同步实现的,只是外部贮存功能太过重要,学生往往意识不到编码功能的存在。而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从繁重的课堂记录中“解放”出来,但课后要花更多时间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构建整体性的知识网络,然后以笔记的形式将知识归纳后再输出,从而使笔记的编码功能得以发挥。一方面,对知识重新组织和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将课堂内容理解、消化;另一方面,多媒体课堂中较多的信息量也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后进行梳理,否则难以将繁杂的知识全部理解记忆。由此看来,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笔记的功能由外部贮存向编码转移,角色由记录工具向再输出工具转变,但是“记笔记”仍然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其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记笔记的要求与问题
随着笔记的功能和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记笔记时应有意识地突出笔记的编码功能。书写是将意识中凌乱的知识有序表达出来的过程,亦是将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因此在记笔记时如果能有一定的策略,会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有策略的记录,可以勾画出知识的整体结构,使学生脱离“管中窥豹”的尴尬局面。线性策略和矩阵策略是两种常用的记笔记策略,但根据笔者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时下大学生对记笔记策略的认知并不熟稔,甚至可以用“生涩”来形容,在记笔记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笔记仍停留在简单记录水平,对笔记的利用不能与课件有机结合。
三、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记笔记问题的调查分析
为了详细了解多媒体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记笔记现状和对记笔记策略的认知程度,笔者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问卷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对比,了解了时下大学生记笔记的现状,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对大学生记笔记行为的影响,总结了大学生记笔记的策略以及存在问题,问卷还调查了大学生对笔记和课件的利用率等问题,并对性别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考量。本次调查,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理学、农学和水建四个学院发放问卷280份,收回270份,选取234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参与调查的学生以一至三年级居多;各学院被调查人数被控制在总人数的1/4;男女比例基本上为1:1。
(一)大学生记笔记和课件拷贝情况
表1列出了大学生在板书和多媒体课堂上记笔记情况的调查结果。在板书课堂上,记笔记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79%;在多媒体课堂上,记笔记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60%。总体上,无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记笔记的学生均占多数,只是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有19%的学生放弃了记笔记。表1的调查结果还显示了男、女生记笔记情况的差异,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不记笔记的男生均多于女生。这一方面与女生天性细心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从学科特点和对学习不同要求方面考虑,男生较多分布的理工科需要更多的逻辑思维,而女生分布较多的文科则需要更多的记忆,因此表1的分布情况也符合常理。大多数学生对笔记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仅少数学生认为课件可完全替记。随着多媒体课件地位的日渐突显,所有学生都会在课后拷贝教师的课件,少数学生是向教师直接拷贝,多数学生是向同学间接拷贝。这组数据表明,时下大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有相当的依赖性,学生会把课件作为必不可少的学习资料。远小于表1统计的多媒体课堂上不记笔记的94人,这表明即便不记笔记的学生也认为笔记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有158人认为课件可部分替记,这部分学生认为虽然课件中包含了笔记的内容,但笔记能帮助加深对课件内容的理解,这部分学生对课件的作用有着辩证的认知。另外,男、女生在拷贝课件方面无太大差异,但由于女生记笔记的比例高、笔记质量好等因素,使得一些男生“被迫”认为课件可以完全替记。
(二)大学生记笔记的内容和策略
大学课堂讲授的知识体系复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知识的脉络变得清晰,但增加了课堂知识量。而课堂上学生能够接收的知识量是有限的,必须配合课件和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才能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因此笔记的记录效率要高,记录内容要讲究,记录方式很重要。表3列出了大学生记笔记内容和方式的调查结果。在采用板书授课时,记笔记的186人当中,有86%的学生记录全部或重点内容,仅有14%的学生只记录不懂的内容。而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由于课件中包含了课堂讲授的全部内容,课堂上即便不记笔记也可拷贝教师的课件来弥补,故在记笔记的140人当中,仅有43%的学生记录全部或重点内容,其余57%的学生只记录不懂的内容,此时的笔记只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其外部贮存功能基本上被课件取代。另外,由于男、女生在思维方式和性格方面的差异,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女生的笔记都较男生更加详细,表3的数据有所体现。除了外部贮存功能,编码是笔记的另一个重要功能,记笔记过程可促进学生对课堂信息进行编码,而不同的记笔记策略会产生不同的外部贮存和编码功能,因此记笔记的策略是记笔记时不容忽视的问题。表4列出了大学生记笔记策略的调查结果。线性技术和矩阵技术是我们常用的两种记笔记策略,从表4的数据来看,在记笔记的186人当中,只有20%的学生在记笔记时会注意策略,其余80%的学生在记笔记时根本没有策略可言。由此看出,时下大学生虽然对记笔记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但对于“如何记,用何种策略记”没有认知,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记笔记还有策略可言。过与学生交谈()发现,造成表4结果的原因有两方面。主观原因是学生缺少主动思考的精神,懒于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和再加工,这是时下大学生记笔记的一个通病。客观原因是多数学生对“记笔记策略”的概念浑然不知,认为记笔记就是照搬教师的板书或课件,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从来不知道记笔记还有策略可言。这一点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误,平时只注意向学生讲授知识,却忽略了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
(三)大学生课后利用笔记情况
大学课堂讲授的知识量较多,学生在课堂上来不及细化思考,对知识的学习主要放在课后进行,因此笔记的课后整理是大学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复习,更是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对知识梳理、细化和再编码的过程。表5列出了大学生课后对笔记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在采用板书授课时,在记笔记的186人当中,只有8人课后对笔记进行复习和整理,有32人只复习但不整理,这两项占总人数的21%,其余77%的学生只在考前复习时才用到笔记,另外有4名男生虽然记了笔记但从来不用,占总人数的2%。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在记笔记的140人当中,同样只有8人在课后复习并整理笔记,有38人只复习但不整理,这两项占总人数的33%,其余67%的学生只在考前复习时才用到笔记。根据表5的数据,不论采用何种授课方式,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笔记的重要性,但这种“认识”更多偏重于方便考前复习,笔记在记录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翻阅,笔记的辅助梳理知识点和联系前后知识等编码功能化为虚无,更别说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发现问题了。另外,女生课后主动复习、整理笔记的人数明显高于男生,但只在考前才复习笔记的男、女生人数持平。在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由于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记笔记的总人数有所降低,而对笔记的利用率有所提高,不过多数学生仍是将笔记当成应付考试的工具。表5的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下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不少学生认为大学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四、结论
本次调查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总体上能够反映出多媒体教学对时下大学生课堂笔记的影响。
第一,大学生对笔记重要性的认知是足够的,认为记笔记是有必要的,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有很高的依赖性,认为课件是一种方便贮存知识的工具,通过拷贝课件可大大减少记笔记的工作量,代替笔记的外部贮存功能,因此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放弃了记笔记。
第二,大学生能根据授课方式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记笔记方式,在采用多媒体授课时,学生记笔记的方式有较大变化,更多学生倾向于记录重点和不懂的内容,但对记笔记的策略仍缺乏认知,多是随意记录。
第三,大学生对笔记的课后整理和利用率很低,仅有少数学生会在课后对笔记进行复习和整理,多数学生只是将笔记作为考前的复习资料,因此笔记的编码功能基本不存在,尤其是在拷贝了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后更是这样。
第四,女生在笔记的课后复习、整理方面更加主动,其他方面男、女生之间差异不大,但仍显示出女生记笔记比男生更全面、细致的特点。
第五,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有不少学生认为大学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一点要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五、建议
时下高校教学模式正由传统教学向多媒体教学转变,而“教”和“学”的转变脚步滞后,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不符,在记笔记的重要性得到共识的基础上,建议以抓好学生记笔记为突破口,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一,对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进行“记笔记重要性”方面的宣传,让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就对记笔记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认识。每学期以学院为单位定期开展优秀笔记评选活动,将学生记笔记情况列入平时成绩考核内容,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第二,学校开设关于“记笔记方法和策略”方面的选修课,让学生学习不同的记笔记方法,充分了解各种记笔记的策略,让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到合适的记笔记策略,鼓励学生采用更科学的矩阵记录法。
第三,采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在讲到重点、难点时,提醒学生记笔记,并给出适当的记录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记笔记的意识。鼓励学生作两本笔记,一本是随堂笔记,用于即时记录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另一本是课后笔记,是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结合随堂笔记和教师的课件归纳、整理的。
第四,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尽量少用静态的文字内容,不要把讲稿直接打到屏幕上,更不能照着讲稿读。对重点、难点,讲义上讲述不清、学生容易误解的,或者教师有更好讲述方法的内容,在课件上进行标注,予以详述,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理解和记录时间。
第五,虽然男生记笔记情况较差可视为符合其性格特征的结果,但男生特有的自信、勇敢、思维敏捷等特点却是女生缺乏的,因此平时多鼓励男、女生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女生可在听课、记笔记和完成作业方面帮助男生,男生则在实验、实习和创新方面帮助女生。
四年级数学大数认识体会作文【第五篇】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改革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导航
1、课堂前置
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也就是预习,虽然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孩子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所以,本期打算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增加课堂容量将是我的改革教法的第二步。
2、提升课堂
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孩子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提升知识容量,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觉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真正是没有学透、学活、学用。
3、激活课堂
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将问题情景化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从直观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二、创新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本期打算从三个方面去做:
1、读数学
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如:250÷8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259除以45与3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你绝对不会做错。
2、做数学
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填空题,找准关键字词。判断题,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举特殊的例子,举反例。找理由,选择题,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题,分段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法,画线段图法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3、思数学
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为促进孩子思考,本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三、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另外,培优补差也是一项重点工作,班级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于优等生鼓励去攻克难度更大思维含量更高的习题,对于潜能生则实行优先辅导、优先提问、优先作业批改的三优先政策努力缩小差距,使其迎头赶上,使我们40个孩子齐头并进,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