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斧议论文【参考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班门弄斧议论文【参考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班门弄斧议论文【第一篇】
情况是一个名词,读音为qíngkuàng,是指情形,情景。情况也有指事情的来龙去脉等意思。出自《堕及妻赵氏墓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情况词语的有关造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情况词语的解释志趣,志向。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堕暨妻赵氏墓志》:“君幼而颖悟,早岁不群,情况遒明,智调英迥。” 情谊,恩情。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上:“李 忽寄书於醝院,情况欵密,且异寻常。”《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若没有城西老者宽洪量,三番相赠多情况,这微躯已丧路途傍。” 明 冯梦龙《挂枝儿·相会》:“都説有情人相会时,无边的情况。” 情形。 宋 范仲淹 《和葛閎寺丞接花歌》:“北人情况异南人,萧洒溪山苦无趣。” 元 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痛分离是何情况,乳哺儿没人要撇入 长江 。”
情况词语的近义词处境 [ chǔ jìng ]
状况 [ zhuàng kuàng ]
情形 [ qíng xing ]
情况词语的造句1、教室里秩序井然,他看到这种情况后就满面春光。
2、除了了解自己的情况,也要清楚对方的实力,这才是真正的知己知彼,足以克敌致胜。
3、近来他的情况很糟糕。
4、别担心,情况也许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糟糕。
5、请你把那天发生的情况重新叙述一遍。
6、乡里的干部大多是土壤细流的,对当地的情况很熟悉。
7、睿智的他将目前的情况分析得非常透彻。
8、从靶场回来的路上,大伙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打靶比赛的情况。
9、由于情况特殊,他来不及请假就走了。
10、我初来乍到,不熟悉这里的情况。
11、她每天晚上总要起床,查看小宝宝的情况。
12、到不熟悉情况的江河里去游泳是很危险的。
13、你把情况说清楚,大家会谅解你的。
14、情况恰恰相反,有许多事情是没有料到的。
15、农业的收成不完全取决于气候情况。
16、小华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17、野猪一看情况不妙,立刻扭转身子钻入路边的草丛里去。
18、我们以学校的名义向上级反映情况。
19、世界人民都密切注视着中东和巴尔干半岛的情况。
20、在妈妈的账单上罗列着全家一年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21、这件事别人不了解情况,非得你去处理。
22、老师向班长了解上早自习的情况。
23、老师对每个同学的情况了解得都很透彻。
24、校长经常深入各班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25、这个班的情况他了解得比我透彻。
26、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对情况的了解。
27、党的方针政策具体到每个单位,还要和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8、领导授意他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调动所有部门配合工作。
29、现在情况还不太清楚,难以作出结论。
30、情况本来就复杂,各人看问题的方法,角度又不一样,难免言方?a
href='///yangsheng/pifu/' target='_blank'>性病?/p>31、九运动是在在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双管齐下的情况之下发生的。
32、遇到新情况,我们应该随机应变处理妥当。
33、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够打破他的缄默,这是很正常的!
34、部长来水利工地考察施工情况。
35、老师经常考察我们的学习情况。
36、会还没开始,代表们就交流起各自的情况了。
37、他把当时的情况记载得非常翔实。
38、我的境况已经困顿窘迫到极点,鹿裘不完,在这种情况下,我还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呢?
39、他们向领导汇报了视察各市的卫生情况。
40、他掏心地向组织汇报了近来的思想情况。
41、干部要如实汇报情况,不能说假话。
42、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后天八点后必须准时到校集合。
班门弄斧议论文【第二篇】
今天,我就给在座的好多先后同学谈谈我的经历,也就是我的学历。我的经历,或者说我的学历,讲起来也简单,也不简单。说简单,就是三个字:靠自学。说不简单,就是一生中,遭受过许多次“劫难”。
现在,我们大家称“”是一场浩劫。如果从“劫”字谈起,那么我这一辈子碰到过三“劫”,我准备讲一讲我怎么度过这三场“劫数”的。这样,同学们也可以对比一下,把现在的环境,同我从前的那个环境对比,看哪个环境更有利于我们的发展,如果今天的环境确实比我们以前的那个环境好,大家就可以更有信心地走到前面去。这就是我讲话的目的。我不是要在这儿宣扬自己,而是把我的经历给同学们作借鉴。
先说第一“劫”。这一“劫”就是从我们这所学校开始的。你们现在叫金坛县中了,我们当时叫金坛初中,最高班是初中三年级。在国外有时人家问我什么学历,我说,我的最高学历就是初中,金坛县初中毕业。人家问我有什么文凭,我说,我有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的文凭,除此之外,没有了。一直到去年才发生了一个变化,法国给我荣誉博士证书,现在总算有头衔了,以往都没有。我初中毕业是多少岁呢?我只有十五岁。后来又到上海进了一年职业学校。尽管那个学校给了我免交学费,不过还是交不起饭费,后来只好回家呆着。我的家,就在大桥那边,现在叫南新桥,从前叫大桥。我就住在桥东。在家怎么办呢?要是现在的话,没有机会上正规学校,也会有许多其他求学的机会,像电视大学啊,函授大学啊,我们那个时候可没有这个方便,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图书馆,我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还有一本很薄的50页的微积分,我就啃这么几本书。那时候我当然也不知道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感觉我们应该为国家出一点力,争一点光。我就这样开始钻研学问了。也许有人要说这是笑话,念了几年书就谈钻研了。那不是笑话!钻研并不是迷信,并不一定大学毕业才能钻研,也不是非有齐全的条件不可。实际上,真正肯钻研的人在什么场合都可以钻研。这是大约1925年到1926年的事情。我记得,后来大约在十八九岁的时候,我又有机会回到这个学校里面来了。到这个学校来做什么呢?当会计兼事务。那时我的老师王维克,预备提拔我一下,预备搞一个初中一年级补习班,让我去教书。但刚有一个计划,不幸我的母亲在那年死了,我也生了重病。我病在床上六个月,腿就坏了。要是在今天,我的腿是不该坏的。现在都知道,如果生病睡在床上睡久了,不翻身会发生组织坏死,所以不管疼不疼要翻几个身,那个时候我们既请不起医生,也没有哪一个人告诉我这个常识,所以病后起来,就不会走路了。本来嘛,不生病,身体好,还可以多参加一点体力劳动,可是我的腿坏了。我家里原不宽裕,我一生病,那就更穷了。亏得那位王维克老师,在我身体好些后,还是让我参加工作,让我在那个补习班教了一个月的书。但结果有人告了我一状,说什么王维克校长任用不合格教员华罗庚。王维克校长是法国留学生,做初中校长,未免委屈,他一听有人告状,就不干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几乎没有办法了。继任的校长叫韩大受,他说,旁人上任要带会计来,我不带,就让你干,不过书万万不能教了,因为前任校长就是为了你任课而被告了一状的。这样我总算当了一个会计。有了一点办法,我就继续钻研下去。不久,清华找去任职,那大约是1931年。到了清华,他们碰到一个困难:怎么安排我的工作?这是个麻烦,因为,要在清华当助教,应当有大学毕业的资格,否则又是不合格的教员。
后来清华安排我当数学系助理。所谓助理就是管管图书,管管公文,打打字,办点杂事。助理已经很不错了,我继续抓紧学习。
过了一年半,他们让我教微积分。这一关是非常难过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资格啊!清华的教授会为此特别开会通过,让我教微积分。这等于说,清华大学承认我了,我可以抵得上大学毕业了。从初中到当大学教师,我前后大约用了六年半时间。通常初中到大学毕业要用八年。从这一点同学可以看到,学习要自己努力,努力就可以很快上去。
到1936年,我就到英国去了。1938年我从英国回来,因为那时候抗战了,有好多事情要做。回来后,清华就让我直接当教授了。从助教到教授,前后又是七年。现在有的人,身在研究机关,自己是大学毕业生,环境很好,又有书,又有杂志,又有导师,更重要的还有党的领导,但就是对赶世界先进水平没信心。要知道,到2000年还有20年啊,能不能赶上呢?从我的经历里面,同学们可以算一笔账,只要一点简单的算术知识,就可以得出解答。
以上是我早年碰到的困难。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旧社会,又没有书,又没有钱,又没有老师,甚至没有灯光,电灯黄黄的,一点儿光,看不清。今天,在党的关怀下,我们有这么好的环境,我请同学们对比一下,一方面要珍惜现在的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信心。现在很多人没有信心:能不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啊?四个现代化能不能搞得成功啊?等等。从我的体会讲,我觉得有信心,赶得上。不过做个懒人可不行,要加强努力,才赶得上。
现在,再讲我生平第二“劫”。抗日战争期间,我从英国回来,当时后方条件很差,回到昆明以后,吃不饱,饿不死。那个时候,有句话叫“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记得有这么个故事:教师在前面走,要饭的在后面跟,跟了一条街,前面那个教授实在没有钱,回头说:“我是教授!”那个要饭的就跑掉了。因为连他们也知道,教授身上是没有钱的。
在那个时候,日本人封锁我们,而且还轰炸。在那种困境之中,许多教授不得不改行,有的还被迫去做买卖,他们跑仰光,去买点东西到昆明来卖。我住在昆明乡下,我住的房子是小楼上的厢房,下面养猪、马、牛,晚上牛在柱上擦痒,楼板就跟着摇晃。没有电灯,就找一个油灯使用。油灯是什么样的呢?就是一个香烟筒,放个油盏,那儿没有灯草,就摘一点棉花做灯芯。就是在这种微弱的灯光下,我从1940年到1942年完成了我的《堆垒素数论》,后来又跨入了矩阵几何。
抗战胜利了,我到美国去了。当了“洋教授”。我当“洋教授”也比较困难。别人是又有博士头衔,又有大学毕业证书,我却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人家还是让我当了教授。所以同学们可以看到,第一次在昆明的艰苦环境,由于坚持不懈,有了成果人家还是不得不承认的。
第三“劫”,是“”时期,我是“臭老九”,当然不能幸免。去年,外国又来邀请我去讲学,有的老朋友很关心,也有点担忧。他们说,这次华罗庚出国,可能要摔跤,可能要露底了。为什么呢?因为“”中,图书馆我也不能进,十几年不上图书馆了,还能不落后吗?不但如此,大家都知道,那时候我一方面是各处跑,搞统筹优选,是很忙的;另一方面,背后还要防“”的冷箭。虽然时时提防,还是被射了不少,甚至在1975年被射倒过。所以,有些朋友的关心、担忧是很自然的。但是,他们不知道我有一个上算的地方,就是“外通里国”。什么叫“外通里国”呢?就是外国知道我的名字,有书出版就寄一点给我。这样不通过图书馆,也可以知道一点国际行情。而且,他们不了解,我始终没有放弃理论研究。那时候,我身体还好,白天紧张地搞优选法,有时上午跑四个厂,下午跑三四个厂,一天跑七八个厂。尽管这样紧张,我没有放松理论研究。我的理论研究是晚上进行的。做我的助手也不容易,说不定晚上一点钟、二点钟被叫醒,来考虑考虑这个问题怎么搞。所以他们是很辛苦的。不过那个时候搞了理论研究还不敢说,因为如果哪一天我们暴露出来,有人就要说:你看这个华罗庚,用统筹优选作幌子,他实际上怎么不忘搞他的理论研究。这种人后来一看形势变了,他又改一个手法,说华罗庚就只搞统筹优选,不搞理论研究。反正这种人理论不多,实际也不高,但他有一种本领,手里有一根棍子,你搞理论他就打你的理论,你搞实际他就打你的实际。那时期我们的帽子当然不少,“唯生产力论”的帽子也戴过了,“以目乱纲”的帽子也戴过了。但你说你的,我的。我只知道统筹优选对人民有利,我要搞;我知道,没有理论就搞不出优选来,所以理论也要搞。
不过,我刚出国的时候,心里终究也不很踏实。为什么呢?因为十几年中虽然搞了一些理论研究,但毕竟遭到了损失,许多手稿也抄(编者注:指“抄家”)的抄了,偷的偷了,而且研究成果大部分没有写下来,或只写了一点草稿,在脑子里像散沙一样,像乱麻一样。如果出国以后,立即让我上台讲演的话,我还真有点担心。亏得去了以后开了两个学术性会议,会议后刚好暑假到了,有三个月时间,我就利用这三个月的时间,把研究成果部分整理了一下。整理好之后,我给了他们一个单子,单子提了十个方面。一般讲演提几个专题就够了,拿自己最擅长的专题就够了。可我们提了十个方面,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要在外国人面前炫耀一下,表示学问广、精、深,数学十个方面都可以讲?这不是我的想法。我的想法是,到一个地方去,与其讲我自己所长的,不如讲我自己所短的。讲自己所长的好不好?我在这儿跟同学们讲一下哥德巴赫问题好不好?好,为什么呢?大家都听不懂。你们会得出个什么结论呢?华罗庚的话,大家都听不懂,一定是有学问的。可我自己有收获没有?我自己没有,得不到东西。所以我的想法是,提出十个方面来,好让人家自由选择。让他们选,他们一般选他们最好的东西,最拿手的东西。好,我就到你那儿讲你们拿手的东西。中国古代有个说法,切忌班门弄斧。可我的看法是反过来:弄斧必到班门!你要耍斧头就要敢到班门那儿去耍。在旁人面前耍,欺负人家干啥?你到鲁班面前耍一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说明我们工作就有相当成绩。俗话说:下棋找高手,找一个比我差的人,天天在那里赢他的棋,赢得每天哈哈大笑好不好?好是好,但你的水平提不高。如果你找高手下,每一次都输给他,输这么半年下来,你的棋艺能没有进步吗?所以我主张“弄斧到班门,下棋找高手”。
这一次,我跑了四个国家,好几十个城市,做了好多次报告。反映怎么样呢?我给跟我出去的同志们说:你们向上面汇报,第一,人家给我讲的好话,你少吹点,如果要说一点的话,最好是有书面根据的。为什么呢?因为虽然外国人对学问还是很严肃的,不瞎吹瞎捧别人,不过我们也不得不防备一点,因为我这个七十岁的老头儿到那里去,人家大多是我的学生辈,你又是借了新中国的威信,又是科学院的副院长,人家捧你一两句会不会呀?我想是会的。所以我们情愿估计我们的差距比人家大一点,而不要估计我们比人家好。我们经常说,我们的文章达到了世界水平,可能某篇达到了世界水平,可整个加起来呐,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因为差距是指面上的差距,不是说我们有几个个别的人,他的数学很好,或者他的某一门科学很好,我们中国的科学就很好了。我们是一个面上的差距,是整个的差距,所以领导上再三强调,要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实际真正的水平是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的水平。当然也不排斥我们有若干特殊的人先搞好,搞得好。这次我在国外,也同国内一样,“人民来信”多得很。我只想给大家念一封信。有一位美国学者在荷兰听了我的报告,他是这样写的:“您在安呐本的演讲,是真正令人赞叹不已的。您向大家证明了,好的学者即使是在最恶劣的逆境中,仍然可以做出出色的成绩,您使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和稳定环境中的人们,只能感到羞愧。”这个人我不认识他,他给我写了这封信。
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即使是像“”这样的浩劫,也不能把我国人民压倒。由于我们能够坚持工作,结果还是做出了成果。这个成果还得到世界上学者的承认。而现在是“四害”除掉了,我们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过了,同学们想一想,现在环境这样好,我们应该不应该有信心呐?我想,你们是会作出叫人欣慰的回答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还会有困难呢?困难肯定有的。不过,现在看起来,就是有困难,也决不会比从前我们遇到的困难更严酷。
就是再有困难,我们还是可以克服的。我们应该有勇气,有志气。对我个人讲,是不是还会有困难呢?当然是会有困难的。除了其他困难,眼前就有一个是,自己有成果了,满足于现在的成果,甚至骄傲自满;国外有声名了,国内也有了,我可以歇口气了,可以不要学习了;而且我这个人年纪大了,就指导指导人家搞研究,自己少吃点苦吧。如果这样想,那就是一个危险,这是自己造成的困难。比如今天我在这里跟同学们见面,以老同学的资格给大家谈自己的经历,就很容易产生满足的思想。所以我要警惕。满足的思想是不能有的。因为学问是没有止境的,科学是实事求是的,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加多的劳动。所以,我顺便在这儿给同学们把自己的思想暴露一下,讲了之后,对我自己可能有好处的。
我为了经常提醒自己,所以我给自己写了几句话,叫“树老怕空,人老怕松。不空不松,从严以终。”像我这样的年龄,是很容易“松”下来的。当然并不是说年纪轻的人就不会松呀!年轻人如果要松起来,对不起,我就要以老学长的资格打他的手心啦!总之,搞科学,做学问,要“不空不松,从严以终”。要很严格地搞一辈子工作,为人民服务一辈子。我常常对自己说:以前三次浩劫,都没有把我打垮,说不定很可能最后从我自己的思想上,在已经有收获的时候,自己打垮了自己。我一定要警惕。
班门弄斧议论文【第三篇】
要在作文教学中建构人文氛围,首先要贯彻以人为本,力求丰富学生的心灵,表现他们的个性特征,使他们在作文中表现完善的人格。由于人的个性的独特性,加上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家庭环境影响的相对差异,他们写出的作品不应千人一面,千口一腔,而应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为此,我们鼓励学生要充分表现渗透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和人性感受,使他们能充分展现个性,写出心画心声。写这种真情实感的文章,往往能使学生充分体悟出语言的妙处,学会驾驭语言的本领,这就是唐代的韩愈所说的“气盛而言宜”的道理。汉语本身具有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人文精神,比较含蓄,注重内涵,注重用形象说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认为写富有个性的、表现真实情愫的文章,有利于掌握汉语的奥秘。
由于贯彻了以人为本,很多同学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情感,真实的生活,有的写“我的唠叨妈妈”,过去嫌弃。现在理解了。有的写父母都在外忙生意,把女儿扔给年迈的外公外婆。“似乎不疼爱我了”,后来也知道做父母的艰辛,体会到他们的难处。有的甚至写出由于父亲有了外遇导致父母离异,做儿子的实在忍受不了妈妈以泪洗面的懦弱,愤而离家南下,捣毁了父亲和那“小妖精”的“安乐窝”,当看到不满周岁的小男孩被得嚎啕大哭时,“我”震颤了,“我是受伤害者,我不能因为自己的鲁莽再去伤害那个小弟弟”。还有的写自己随母亲改嫁来到新家,总觉得继父是个环卫工人,没地位。后来在自己生病时,继父深夜抱“我”去医院,在“我”住院期间他又守在我床边三个晚上,“他的真情终于融化了我心中的坚冰”。这些富有个性色彩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彰显了人文精神,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思维定势。
其次,我认为要弘扬人文精神,开放学生心灵,必须有一种宽松的环境,制造一种平等愉悦的氛围,使学生有一种民主的心态去写开放自主的内容,这样才能充分引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发挥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才能使他们在文章里敢想敢说,敢问敢作,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探究的快乐。
班门弄斧议论文【第四篇】
这天因为要弹棉花,做被子,街坊告诉我,潘家园东里有一家棉花弹得最好。于是我抱着一大包棉花找了去,顺3号楼往东走,没见着弹棉花的,却见着一座斑驳的老房,沿着老房往里走,发现里面还有一座大殿,东边残留着一段比较长的红墙。我二话没说,撂下棉花,直奔家取了相机――先留几张片子吧。晚上回家查了查,知道那是清朝顺治年间豪格王爷的长眠之处。
谦虚使人掉脑袋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深夜,皇太极连接班人都没来得及定,就一命呜呼了。他白天还忙里忙外,晚上就不行啦。你说这人经得住什么?皇太极尸体刚凉,也就是第6天,争夺老大位子的激烈争斗就在一家人之间打响了。
老大位子谁坐,按照游戏规则,应当由当时7个最有地位的人商定。这7个人――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谁不想当老大?
其中最有资格的,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弟弟多尔衮,两个人各有一拨势力。老帮主的那拨马仔都拥护豪格当老大,多尔衮的那拨人都拥护自己多哥。在中国历史上,老大嗝儿屁了,要么长子接位,要么弟弟掌权,哪个都有效。
十四日一大清早,拥护豪格当老大的马仔们,就在大清门前成群结队地发誓,一定要咱们豪哥当老大,这样咱们一辈子都能吃香的喝辣的,谁反对就谁,并且调来了护卫营,把商定继位者的会议地点――崇政殿给围了个水泄不通,连大清门也增加了人手。那阵势,只要豪格不手软,一声令下,把不拥护自己的人全做了,然后对外宣称他们谋反,齐活。
可人这种动物,有时候,就败在一念之差。
崇政殿的东庑殿上,会议正式开始,由礼亲王代善主持。一上来就站出俩马仔,提议皇长子继承老大位子。多尔衮一听就急了,大声呵斥:你们俩人说这话不够斤两,“下去!”这俩马仔也不是好惹的,他们的手下已经把这里包围了。多尔衮见势头不妙,想退。这时候豫郡王多铎也急了,嚷着:“你要是不做老大,那这个老大就得是我!太祖遗诏里可有我的名字。”多尔衮见又出来一个竞争对手,就劝他说:“那个遗诏里面不光是你一个人的名字,还有豪格呐。”多铎小声嘟囔着:“不让我当,也行,那就让代老哥当。”代善心说了:就这架势,我敢当吗?于是说自己骨头老了,当不了老大,还是叫皇上的长子来担纲吧。
这时候,一切都变得对豪格有利。优势有时候变成劣势,就在于优势这个东西太麻痹人了。豪格琢磨大局已定,马上就要做老大了,玩儿个谦虚吧,就冲大家伙说:“我福少德薄,哪能担当得起?”豪格本想这样一来,自己的人再一忽悠,顺势坐上老大的位子,显得多有档次。
谁知郑亲王济尔哈朗说,既然豪格自己已经放弃了,那就让豪格的弟弟福临继位吧。多尔衮也顺水推舟,说:“皇子里面,长子豪格说不干,那就让弟弟来吧。只是他年龄偏小,这样吧,就让郑亲王济尔哈朗和我帮助他管管事。”于是顺治继位,多尔衮辅政。豪格从此不仅失去了帮主地位,最后还失去了性命。
一张臭嘴丢了命
豪格错失老大位子,心里堵得慌,仗着皇兄的地位,没事儿的时候就和马仔们说:“多尔衮有什么本事?我们都是一家人,谁不知道谁呀!就他那个身子骨,别的不成,就会得病。他不是个有福气的人啊,活不了多久……”这话背地里说说也就罢了,可他豪格浑不吝,到处嚷嚷。
顺治上台第一年(1644)刚7个月的时候,豪格的一个马仔,据说还是什么八旗的最高将领,可能是被人策反了,出来举报豪格“图谋不轨”,散布危害多尔衮的言论。“图谋不轨”是杀头的罪,何况多尔衮还是摄政王。多尔衮立马召集诸大臣开会,先把豪格的得力马仔们一个个给杀了,罪名是“附王为乱”。轮到处理豪格的时候,皇上急得没法,想出一主意,整天地哭,茶不思饭不想。多尔衮一看皇上都这样了,就暂时饶了豪格的项上人头。又过了仨月,顺治迁都北京,高兴,一个劲儿地给手下们加官进爵,借此机会,豪格又恢复肃亲王爵位。
顺治三年(1646)三月,多尔衮命豪格率兵去打张献忠。豪格不愿意去,心里一大堆意见,一去两年,还就真把张献忠灭了。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张献忠在一座古塔中见着一块石碑,那上面刻写着这样的文字:“造者于化龙,拆者张献忠。吹箫不用竹,一箭贯当胸。”说的就是他早晚叫肃亲王给灭了。所谓“吹箫不用竹”,“箫”字去了竹字头,就是一个“肃”字,张献忠被肃亲王豪格射死。
在外面足足干了两年,顺治五年(1648)二月,豪格率人马胜利班师回京。顺治帝在太和殿请大家足撮了一顿。一个月之后,就有人举报郑亲王济尔哈朗,举报信中正好有两条罪名和豪格说得上话。一条是陈年旧事,说皇太极见上帝的时候,他们“谋立肃王(豪格)为君”,“擅谋大事”也就是私下里为江山做主;第二条是说郑亲王偏袒豪格,“向与肃王同谋,心生怜悯,显令僭越”。罪名成立,判决郑亲王济尔哈朗死刑,后来缓刑,改从轻发落,降为郡王,罚款了事。郑亲王济尔哈朗原是豪格的保护伞,弄他就是弄豪格,伞倒人歇菜。处理完济尔哈朗,两天后,多尔衮又召集诸大臣开会,这回就剩下豪格了,也弄出了一条死罪。多尔衮像模像样地说:“不管怎么说,豪格也是我侄子,不忍心啊。”多尔衮的马仔们知道主子就想弄死豪格,于是强烈要求处死豪格。最后皇上下令免豪格一死,撤销其一切职务,监禁。
最后,豪格一口气没上来,死于狱中,才 40来岁。
死因的传说与
豪格的死因,说法众多,有说是自杀的,就豪格那脾气,也有可能。还有说是多尔衮谋杀的。说豪格班师回京,皇上派摄政王多尔衮在永定门外列队迎接。按照礼节,豪格是多尔衮的侄子辈,应该先拜谒皇叔多尔衮。多尔衮已在帐中埋伏好了刀斧手。豪格只身一人,只有一名叫王忠的太监跟随,进了帐中,还没有回过味儿来,刀斧手们已冲出来。王忠见势不妙,一把按倒豪格,自己扑在豪格身上,不过那刀太猛太快太利,不一会儿功夫,两人血肉难分死于一处,最后装在一口棺材里。
豪格一死,多尔衮把他的漂亮老婆弄过来,留作二奶。不过豪格的儿子也因此捡了一条命。
没两年,多尔衮突然死了。顺治自己说了算,立马给长兄豪格,恢复名誉,立碑表彰。乾隆四十三年(1778),豪格配享太庙。
清初,肃亲王豪格的王府在玉带桥东岸,也就是现在正义路东侧,有10位老大住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毁了。后来变成使馆区,王府只好迁到北新桥船板胡同,规模小多了,不过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老北京不是有句顺口溜吗――“礼王府的墙,豫王府的房,肃王府的银子用斗量。”豪格进中原打仗不仅灭人,还聚敛银两。
像狗熊一样地死,像英雄一样地埋葬。《燕都杂咏》有首诗歌:“名王昭伟绩,马鬣认崇封。不见吹箫竹,惟余偃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