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 高一物理必修一新教材教案【汇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 高一物理必修一新教材教案【汇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第一篇】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含义,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及其意义。

3、理解用图象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方法。

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难点:理解图象的意义。

(一)多媒体显示,引出匀速直线运动

1、观测一辆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运动

时间t/s 0

位移s/m 0 100 200 300 400

观测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在相等的时间里汽车的位移相等。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成正比。

(2)用图象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纵轴表示位移s

横轴表示时间t

作出上述汽车运动的s—t图象如右图所示

可见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这种图象叫做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

图象的含义

①表明在匀速直线运动中,s∝t

②图象上任一点的横坐标表示运动的时间,对应的纵坐标表示位移

③图象的斜率k=δs/δt=v

(3)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方框里面的文字

讨论:下面的s—t图象表示物体作怎样的运动?(投影显示)

(二)变速直线运动

举例:(1)飞机起飞

(2)火车进站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投影显示)

匀速直线运动(s ∝ t)

变速直线运动(s与t不成正比)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 高一物理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第二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地心说(托勒密)和日心说(哥白尼)分别以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天体运动的观点;通过学习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了解牛顿是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阅读使学生知道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不同的观点,也使学生懂得科学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光明大道,也是要通过斗争,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说明:

1、日心、地心学说及两者之间的争论有许多内容可向学生介绍,教材为了简单明了地简述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没有过多地叙述这些内容。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

2、这一节的教学除向学生介绍日心、地心学说之争外,还要注意向学生说明古时候人们总是认为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是由于它遵循的运动规律与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不同。

3.学习这一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下一节推导万有引力定律做铺垫,因此教材中没有过重地讲述开普勒的三大定律,而是将三大定律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加以说明,节后也没有安排练习。希望老师能合理地安排这一节的教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大量的资料并进行阅读,如:第谷在1572年时发现在仙后座中有一颗很亮的新星,从此连续十几个月观察这颗星从明亮到消失的过程,并用仪器定位确证是恒星(后称第谷星,是银河系一颗超新星),打破了历来“恒星不变”的学说。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为__以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经院哲学对科学的禁锢、改变与加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科学认识而奋斗了一生,因此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开普勒幼年时期的不幸,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完成了第谷未完成的工作。这些物理学家的有关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在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畏强权的精神。

教法建议

具体授课中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也可通过放资料片和图片的形式讲述。也可大胆的让学生进行发言。

在讲授“日心说”和“地心说”时,先不要否定“地心说”,让学生了解托勒密巧妙的解释,同时让学生明白哥白尼的理论__了统治人类长达一千余年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说”理论,为宣传和捍卫这一学说,意大利的思想家布鲁诺惨遭烧死,伽利略也为此受到残酷迫害。不必给结论,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典型例题

关于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例1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多少高度,人造地球卫星可以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无空中不动一样。

分析: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都在环绕地球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它们运行轨道的半径的三次方跟圆周运动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解:设人造地球卫星运行半径为r,周期为t,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同理设月球轨道半径为,周期为,也有:

由以上两式可得:

在赤道平面内离地面高度:

km

点评: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好像停留在天空中的卫星,通常称之为定点卫星。它们离地面的高度是一个确定的值,不能随意变动。

利用月相求解月球公转周期

例2若近 又知这两种转动同向,如图所示,月相变化的周期为天(图是相继两次满月,月、地、日相对位置示意图).

解:月球公转(2π+)用了天。故转过2π只用天。

由地球公转知。

所以=天。

例3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c的线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c的周期相等,且大于a的周期

、c的向心加速度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速度

d.若c的速率增大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

分析:由卫星线速度公式可以判断出,因而选项a是错误的。

由卫星运行周期公式,可以判断出,故选项b是正确的。

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万有引力作用于卫星上产生的,由,可知,因而选项c是错误的。

若使卫星c速率增大,则必然会导致卫星c偏离原轨道,它不可能追上卫星b,故d也是错误的。

解:本题正确选项为b。

点评:由于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时,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若由于某种原因,使卫星的速度增大。则所需要的向心力也必然会增加,而万有引力在轨道不变的时候,是不可能增加的,这样卫星由于所需要的向心力大于外界所提供的向心力而会作离心运动。

探究活动

1、观察月亮的运动现象。

2、观察日出现象。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1。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处理这类问题的。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通过本节教学使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

评价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

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在此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机械能守恒是有条件的。大量现象表明,许多物体的机械能是不守恒的。例如从车站开出的车辆、起飞或降落的飞机、打入木块的子弹等等。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由于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射入木块后子弹的机械能减少,是由于阻力对子弹做负功。

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变化有什么关系,是本节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下面我们根据已掌握的动能定理和有关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

1。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问题:质量m的小滑块受平行斜面向上拉力f作用,沿斜面从高度h1上升到高度h2处,其速度由v1增大到v2,如图所示,分析此过程中滑块机械能的变化与各力做功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动能定理进一步分析、探讨小滑块机械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归纳学生分析,明确:

选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根据动能定理∑w=δek,有

由几何关系,有sinθl=h2-h1

即fl-fl=e2-e1=δe

引导学生理解上式的物理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1)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是使物体机械能发生变化的原因;

(2)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这是物体机械能变化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2。对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w外=e2-e1或w外=δe

其中w外表示除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e1、e2分别表示物体初、末状态的机械能,δe表示物体机械能变化量。

(2)对w外=e2-e1进一步分析可知:

(i)当w外>0时,e2>e1,物体机械能增加;当w外<0时,e2

(ii)若w外=0,则e2=e1,即物体机械能守恒。由此可以看出,w外=e2-e1是包含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内的、更加普遍的功和能关系的表达式。

(3)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过程,其实质是其它形式的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例1。质量4。0×103kg的汽车开上一山坡。汽车沿山坡每前进100m,其高度升高2m。上坡时汽车速度为5m/s,沿山坡行驶500m后速度变为10m/s。已知车行驶中所受阻力大小是车重的0。01倍,试求:(1)此过程中汽车所受牵引力做功多少?(2)汽车所受平均牵引力多大?取g=10m/s2。本题要求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求解。

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

(1)如何依据w外=e2-e1求解本题?应用该规律求解问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用w外=e2-e1求解本题,与应用动能定理∑w=ek2-ek1有什么区别?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教师明确给出例题求解的主要过程:

取汽车开始时所在位置为参考平面,应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w外=e2-e1解题时,要着重分析清楚重力、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以及此过程中物体机械能的变化。这既是应用此规律解题的基本要求,也是与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重要区别。

例2。将一个小物体以100j的初动能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向上运动经过某一位置p时,它的动能减少了80j,此时其重力势能增加了60j。已知物体在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求小物体返回地面时动能多大?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1)运动过程中(包括上升和下落),什么力对小物体做功?做正功还是做负功?能否知道这些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比例关系?

(2)小物体动能、重力势能以及机械能变化的关系如何?每一种形式能量的变化,应该用什么力所做的功量度?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教师明确指出:

(1)运动过程中重力和阻力对小物体做功。

(2)小物体动能变化用重力、阻力做功的代数和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用重力做功量度;机械能的变化用阻力做功量度。

(3)由于重力和阻力大小不变,在某一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比例关系可以通过相应能量的变化求出。

(4)根据物体的机械能e=ek+ep,可以知道经过p点时,物体动能变化量大小δek=80j,机械能变化量大小δe=20j。

例题求解主要过程:

上升到最高点时,物体机械能损失量为

由于物体所受阻力大小不变,下落过程中物体损失的机械能与上升过程相同,因此下落返回地面时,物体的动能大小为

e′k=ek0-2δe′=50j

本例题小结:

通过本例题分析,应该对功和能量变化有更具体的认识,同时应注意学习综合运用动能定理和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考题(留给学生课后练习):

(1)运动中物体所受阻力是其重力的几分之几?

(2)物体经过p点后还能上升多高?是前一段高度的几分之几?

五、小结

本小结既是本节课的第3项内容,也是本章的小结。

3。功和能

(1)功和能是不同的物理量。能是表征物理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物体的能都相应随之变化;做功是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物体能量的变化可以用相应的力做功量度。

(2)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不能理解为功变成能,而是通过力做功的过程,使物体之间发生能量的传递与转化。

(3)力做功可以使物体间发生能的传递与转化,但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自然界中,物体的能量在传递、转化过程中总是遵循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的。

六、说明

本节内容的处理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学生基础较好,可介绍较多内容;学生基础较差,不一定要求应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解题,只需对功和能关系有初步了解即可。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 高一物理必修一新教材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

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直线运动?

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曲线运动

(1)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

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

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

(3)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情景:

a: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

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2)分析总结得到: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3)推理:

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

b:由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做曲线运动呢?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一个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如果从旁给它施加一个侧向力,它的运动方向就会改变,不断给钢珠施加侧向力,或者在钢珠运动的路线旁放一块磁铁,钢珠就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做曲线运动。

(2)观察完模拟实验后,学生做实验。

(3)分析归纳得到: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4)学生举例说明:物体为什么做曲线运动。

(5)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也在这条直线上,物体就做直线运动。

如果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夹角,这时,合力就不但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三、巩固训练:

四、小结

1、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上。

3、当合外力f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有一夹角a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五、作业:<创新设计>曲线运动 课后练习

71 318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