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读后感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等待戈多》读后感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等待戈多》读后感【第一篇】
残阳似血的黄昏,在一个荒无人烟的野路上,两个年迈的流浪汉,相遇了。他们睁着黄浊的眼睛,眼神空洞,神情麻木地开始做同一件事——等待戈多。他们衣衫褴褛,瘦骨嶙峋,脸上道道深如沟壑的皱纹,诉说着生活对他们的摧残。他们从何而来,他们要到哪里去,都无法得知。他们只是在等待戈多。然而戈多依旧没有来。
这一部曾经获得奥斯卡奖,荒诞派的奠基之作之一的剧作,用一种全新的写作手法,颠覆了传统的剧作规则,展现了在20世纪那个年代人们的苦闷挣扎的生活。我不得不承认,阅读这部剧作的时候花了极其大的耐心和精力。没有任何的情节起伏安排,没有任何的逻辑线索,甚至连人物背景,地点时间都没有一个确切的交代。阅读着它,我似乎被硬生生地带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然而当我克服内心对陌生世界的本能反抗后,我看着两个流浪汉的等待全过程,一种莫名的力量给予了我巨大的冲击。
尽管没有戏剧冲突,只有杂乱的无头绪的对话和插曲,但是作品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一种荒凉,凄清,绝望的气息,就像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一样。两位流浪汉的落魄和无所事事,也恰恰是当时社会人们的缩影——被悲苦的生活折磨得形骸落魄,精神受尽生活压力阶级压力的摧残,。两位流浪汉其实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他们只知道要等待戈多,而戈多到底是什么样的,也没有人能够说出来,戈多什么时候来,他们更不知道。但是我却看得出在他们心里,戈多就是一个解脱一个拯救的化身。他们也许都没法表达为什么要等待戈多,但是他们在等待的过程中极尽百般无聊,他们做了很多没有意义的事如嗅靴子、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当波桌主仆出现的时候,他们一度那么欢喜,然后知道戈多不会出现的时候他们是那么伤痛,虽然上吊的把戏看起来是那么荒诞而苍白无力,但是我真的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内心那种已经绝望到极点却无奈地承受来自生活的欺骗的那种痛楚。他们第二天依然来等待戈多,戈多就像是一种信仰,这让我不禁深思到底是不是戈多的到来就会带他们走出困境?答案我无从得� 但是,戈多至少就是人们心底里那个希望,只有希望才会让人们坚持等待,只有希望才会在已经麻木的人们的心里形成一种信仰,散发出一种力量,驱使人们行动。然后希望,却是那么难实现,实现之前也还有那么多的失望。
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已经不同于当时,人们至少已经没有被生活摧残的形神俱灭的感觉。但是,我在想,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总会遇见很多挫折,我们总有时候陷入迷茫,陷入无助,不知何处何从的感觉。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难道不也是人生路上那两个流浪汉?
等待戈多读后感【第二篇】
自从五十多年前,萨缪尔·贝克特写了《等待戈多》,我就倍受煎熬。
读者们看了好那本书,都和书中的两个人一样,猜测我,探究我。有的 有的 面对这些猜测,我只是好笑,可是却有许多人来等待我,等待我出现,给他们帮助。
这些疯子,我怎么能在他们面前出现了。他们会像魔鬼一样把我抓住,扯下我的衣服,把我拍个够,或许还会将我解剖呢。我要等,等他们忘记我。
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五十年,我日夜坐立不安,担心一天被人发现,突然被人抓走,可怕的事发生在我的'身上。看着世人盲目的等待,太好笑了。就像大街上一个人突然入神地看天空,其它人也随去看,不敢低头,生怕错过什么。一群人围在角落,其它人看了,便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这些人如此盲目,我要是突然出现,他们会生吞活剥了我。
最近十年还不错,他们只是等待。无目的地等待,等待的实体我已经与等待分离。这些人处在社会的旋涡中,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傻瓜一样由社会支配。等待我戈多,只是寻求心灵的寄托。等待一个盛世。看着这群可怜的人,我真想出现在他们面前,给他们一些帮助,或者送他们几句金玉良言。
可是一些人太愚蠢了。总是自己失去某些东西而苦恼,其实他们伤心难过时同样失去了很多东西。他 可是他们却不为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反而寄托于上帝或者神灵。
人间也有许多让我感动的。身患癌症的丛飞,频频与死神擦肩,用爱和奉献谱写人生中最激荡的音符。邰丽华面对身体障碍,用心演绎出美丽的千手观音。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讲述最完美而丰富的故事,传递最坚强的心。这些人都不需要我的帮助,对他们而言能帮助他们的是他们自己。
我突然想到,谁也不曾见过我。于是我到大街上,大喊一声:“我就是戈多。”人群中弹出阵阵笑声,“快走开,我们在等待戈多,不要妨碍我们。”“谁是戈多?”“连戈多也不认识,你太老土了。”又是一阵笑声。
还有这么多人在等待我——戈多。这个世界就像一场荒诞剧。
等待戈多读后感【第三篇】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读完了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这本曾获诺尔文学奖的《等待戈多》。闭上眼,脑中一片混乱。目光茫然,再次翻开这本书,一遍遍读着这句话,直到嘴唇干裂,脚已经站麻了,感到累了。坐在腾椅上,手中传来杯子的余温。午后的阳光懒懒散散,静静地等待着,眯起眼,思绪在不安的空气中越行越远。
黄昏,寂寞的天空有飞鸟掠过,了无痕迹。不知名的大树下,两个老人呆呆的坐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就这样望着远方彼此不语。偶尔传来毫无意义的对白,却仍是等待着。没有思绪的等待着,直到天黑离去。口中却还念念不忘,明天,他会来的。
我冷笑了,‘戈多’真的会来么?两个老流浪汉只要一直等就可以了么?真是可笑,真是荒诞的无可救药!现实世界的混乱、丑恶和可怕,使人的希望难以实现。他们的处境是悲哀的,只能等待,一天又一天,在等待中迎来,又在等待中逝去。而我的‘戈多’,他真的存在么?‘戈多’不过是等待对象的一种象征,或许根本就不存在,即使是上帝,那也过于遥远。可为何我们还是等待着,等待被解救,等待着希望。
忽然想去小时候,常常和姐姐跑到郊外的田野等爸爸。也是黄昏,天空的颜色却是异样的美好。那里种着好多好多的向日葵,夕阳下,一片一片明晃晃的,温暖得让人想要落泪。我们一直等一直等。天渐渐黑了,四周安静得可怕。于是,我们就在那一片花海中轻轻歌唱。企图打破这黑夜来临前的恐惧。其实我一直都很怀念那时的我们,两个女孩,在空旷的田野上执著的等待,她们的头顶是金灿灿的葵花。一直到最后,我们也没等到爸爸。我不知道当初自己为何会在等待中唱起歌儿,因为我一直都害怕长时间的等待。只是姐姐说,向日葵总是朝着太阳在转,大概我是在那时鼓起了勇气。于是,习惯了等待。
这真的很像在树下长时间等待着的老人们,他们的脸上是经历时间所留下的沧桑。而我们,只是单纯的等待着,等待着所爱者的归来。
不久以前,我也曾陷入深深的等待。日思夜想,而当自己终于踏上了回家的那辆公车,等待的心顿时安静了下来。车窗外的景色不断更改着,熟悉的画面映入眼帘。刹那的感动,有泪溢出。,在等待中看到了希望。只是,有些时候,有些人在等待的最后只剩下麻木和绝望。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着两个老流浪汉,他们把生命寄托在等待中,他们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等待‘戈多’。然而,‘戈多’迟迟不来,反倒等来了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莫非现实的世界真的如此残酷,觉得黑夜还不够黑暗,于是又狠狠泼上一桶冰水,浇灭那散发着温暖与光明的火焰。
其实,我是很不了解的。为什么宁愿毫无结果的去等一个毫不知情的人,而不主动去寻找所谓的‘戈多’?有人说,人对自己生存的世界和对自己的命运是不可知的,‘等待’就是人类的生存状态。但是,一味盲目的被动等待,人是否会一直幸福?答案是否定的。至少,我以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不是一味的去等呀,等呀,等。虽然,报信的小男孩会给等的人带来幸福,但消极的等待比不上积极的寻找。在寻找中等待,快乐的等待,等待的过程会变得幸福。
起身,打开窗户,外面的世界鸟语花香。音乐响起的时候,空气竟也变得暖洋洋。只要记得,曾经,我们头顶着葵花唱歌。
等待戈多的读后感【第四篇】
相信每个人在第一次看《等待戈多》时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这写的是什么玩意儿?!这是戏剧吗?两个流浪汉无休止无期限地等待一个莫名其妙的戈多。而在他们说了大量梦呓般的语言,做了无数次古怪的动作后,那个神秘的戈多还是没有来。然后两个人居然还在继续等待,等待……难怪当年《等待戈多》公演结束后,一头雾水的观众会把作者贝克特堵在了剧院门前,追问“戈多”到底是谁。但是作者的回答更耐人寻味:“我自己要是知道,早就说明了。”但是,如果大家在一段时间后,再尝试着再把它读几遍,或许也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塞缪尔·贝克特,确实是个怪才!
细想一下,我们的生活确实也应如此。在经历了高一学年的沉沉浮浮后,我也曾感到心灰意冷,缺乏希望。但到了现在,经过近几周的顺畅,对一切却更能看开了,内心保持平静。现在我能做的,只有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会怀着平和的心态,迎接前方的炮火,等待并坚持着,直到实现最终的理想,走完“变革”之路。
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弗拉基米尔与爱斯特拉冈所等待的戈多始终没有来。尽管如此,但当再一次看完《等待戈多》后,我忽然感到了一点兴奋。虽然目前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但是,明天不就正像那个“戈多”,在被我无限期地等待吗?无论它现在是否到来,我们都应该相信,自己所苦苦等待的“戈多”,正在路上。
《等待戈多》读后感【第五篇】
《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于1952年创作的一部荒诞派戏剧,虽然只有两幕,却在当时的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直到现在都还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义非凡,是荒诞派戏剧中的经典之作。
故事发生在两个黄昏,第一天,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戈戈)和弗拉季米尔(狄狄)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然后遇到了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进行了一系列无聊的谈话和无意义的举动,等到傍晚,一个小孩子跑来告诉他们戈多先生今天不来了,明天来。第二天,他们又在原地等待戈多,不同的是,枯树长出了几片叶子,波卓瞎了,幸运儿哑了,最后仍旧是以小孩子相同的传话结尾。戈多究竟是谁,能做什么,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等着,靠梦呓般的对话和无聊的动作消磨时光。
贝克特这部戏剧的写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世界,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战后的世界混乱无序,荒谬丑恶,人们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这在剧本中人物活动的背景中就表现了出来,荒原、沼泽、枯树、黑夜等等,都体现出了凄凉、孤独、恐怖的生存环境。两个主人公戈戈和狄狄就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地位卑微,行为荒唐,精神状态恍惚迷离,整日浑浑噩噩,百无聊赖。荒诞派戏剧的精神内涵与存在主义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剧中也体现出了存在主义的基本原理:终极价值已经没有了,人必须为自己寻找存在的理由。戈戈和狄狄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却每天都在等待着所谓的“戈多”,这成为了他们活下去的唯一目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仿佛只要戈多来了,他们就会被解救,从此结束如今这痛苦的生活,他们热切地盼望着,等待着。然而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荒诞的生活一次次打击着他们的希望,他们能等来的只有失望,甚至是绝望。戈戈和狄狄这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却毫无希望的等待反映了当代人,而不只是西方人,迫切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放眼望去,现今的社会上像戈戈和狄狄这般浑浑噩噩,百无聊赖度日的人可谓是数不胜数,纵使物质世界的发展再迅速,也弥补不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剧中的戈戈和狄狄虽是两个有些神经质的流浪汉,却也是整个人类的缩影,生存在荒谬混乱的环境中,于孤立无援、生死不能、痛苦绝望的境地里渴望着、等待着一份不曾谋面也不知何时出现的希望来将我们救赎。我们徘徊在虚无缥缈的人生道路上,茫然而不知所措,忍受着生与死的痛苦折磨,默默等待着遥不可知的命运中的希望。
贝克特没有告诉我们戈多是谁,是什么,但每个人对于戈多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戈多。因为戈多并不特指某个人或某种事物,可以说他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他只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编造出来的幻想,是人们在精神迷茫状态下的一种寄托,就像是即将掉入悬崖时抓住的那一根救命稻草,哪怕再微弱,再渺小,那也是支持着人们坚持活下去的希望。每个人的需求不同,等待的事物也尽不相同,所以才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戈多。然而这样的戈多实在是太渺茫了,那种无法抓住的感觉有时会令人感到绝望,于是人们认识到等待只能换来无望而又无可奈何的结局。人的一生不就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吗?或许是等待一件事物,或许是等待一个人,甚至也可能是等待死亡,这个等待的过程正是荒诞的人生所经历的过程,于无尽的等待中渐渐走向毁灭的黑暗。
希望在神话中是潘多拉魔盒打开后最后出来的事物,这正意味着希望是绝对存在的,然而要等待希望的实现却是未知而不可控制的,等待只能意味着幻灭。所以我们不能在原地傻傻地等待着希望的到来,而应该鼓起勇气朝前方探索,或许希望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戈多迟迟不来,苦死了等他的人。”那么,我们就不要等了,开始动身去寻找戈多!
上一篇:读后感(通用5篇)
下一篇: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优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