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材料作文训练【范例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小学材料作文训练【范例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第一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0047-02
众所周知,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构成了一个人的四项主要智力因素。而思维又是智能的核心。小学生在生理上处于儿童阶段,思维具有具体性、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对于为什么作文、如何作文产生自己的理解。下面,笔者就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谈几点体会。
一、即景训练。锻炼学生的直觉思维
所谓即景,就是就眼前的景物进行赋诗写文。具体到小学作文教学,就是对教材中提供的材料或者教师选取的课外对话材料等,让学生就此进行简单的作文情景训练。作文不能凭空杜撰,要有感而发、言之有物,因此,对学生进行即景训练,有利于他们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即景训练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即景训练以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为主
教材所准备的材料都是经过编者科学论证之后精挑细选的,符合教学进度和学生认知特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周密的逻辑性。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事先了解了写作的目标材料,那么就会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做好充分的准备。这远比课堂上教师临时提供话题,学生在有限而紧张的时间里思索更有效果。
(二)联系课本知识选取一定的课外材料
与教材划定的材料相比,课外材料有更大的优势。因为教材中提供的训练材料虽然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但是它所面向的是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学生,但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学生来说,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教师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选取富有地方特色的例子,往往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亲切感人,让学生有话可说。所以,教师必须在紧扣大纲、依据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学生熟悉的说话材料。这样,一方面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作文生活化”的意识,在作文教学中导人生活的灵性,引导学生学习人生之道,在生活中找作文,让学生“说真话”,让作文回归生活。
(三)关注逻辑,及时纠偏问题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不受成人世界一些现有规则的侵染,有很多想象跨度很大的想法,可也容易出现一些明显不符合要求的答案。比如作业要求用“天真”造句,出现诸如“今天真热”这样啼笑皆非的句子。教师要及时进行监督矫正,避免不合要求的作文,在起步阶段就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思考方式,帮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接触作文还没有多长时间,还不能熟练地将生活中的材料转变成融合自己观点的作文。在简简单单的二三百字中,有的只是他们对生活的简单描述,而不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也不是需要寻找论点、构建论据的议论文,而是简单的记叙文。因此,我们需要选取的是生活中学生都见过、接触过、经历过的平常小事,一眼就能看到事情的本质。这样,在即景训练中,学生才能在第一时间回忆起自己当时的感受,感同身受,才会有话说、能下笔、言之有物。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身边的简单小事,触发学生的直觉思维,达到即景训练的目的。
例如,《学写留言条》这一课,笔者是这样导人的:“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习了留言条的一般格式,那么大家想不想也亲手给别人写张留言条呀?”“想!”“想!”“那么,第一组给老师写张留言条,第二组给妈妈写张留言条。最后看看哪个同学写的最好。”通过这种方式,既帮学生复习了所学知识,又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一举两得。
二、多向训练。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材料中寻找不同于他人,符合自身特征的一些新想法、新见解。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就是指由同一则材料或同一个话题,学生根据自身对生活的不同感悟,表达属于自己的观点、寻找源于自己生活的话题材料等。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对同一目标进行多向训练、发散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自由思考,教师不能用固有的生活经验去束缚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创新思维方式,勇于在生活中寻找目标事物,开拓思维空间,善于多向思索、发散思维。
(一)围绕话题,有效引导发散思维
教师要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材料、话题的内涵,以免学生写作文时理解发牛偏差,从而导致走题现象。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话题材料的理解,结合本身的生活体验,寻找合适的切人点。但是切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否定学生的一些大胆想法。
在《我给照片起个名》的作文训练中,有学生拿出全家人的合影,笔者就让学生给这张照片起个名字,有人说叫“我们一家人”;有人给起名“爸爸、妈妈和我”;有个学牛说:“老师,我叫它‘宝宝的家’好么?因为爸爸妈妈叫我‘宝宝’。”这么一个有浓郁家庭温馨气息的名字当然也得剑了大家的赞赏。
(二)想象训练,精心呵护创造性思维
小学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牛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要充分准备,结合现有教材和本地实际,积极创设情景,鼓励学牛大胆想象,为学牛提供广阔的空间,放飞儿童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儿童在自由、广袤的天地中健康成长。“假如你是你崇拜的那个人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办?假如让你去办这件事你会怎么做?”……这些都是很好的导人作文的引子,通过引导学牛大胆思考,激发学牛的想象力。
如《凡卡》一课,笔者启发学牛大胆想象:“假如你是儿卡,你的信能被爷爷收到么?”鼓励学生想象故事的不同结局。学生自由创作《儿卡的信寄出后……》。善良的孩子们都希望凡卡有个好的归宿,于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奇思妙想帮儿卡寄到了信并过上了幸福生活。虽然用的方法匪夷所思,但他们用大胆的想象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进行想象训练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要求太高。毕竟小学生生活经历不多,大脑中存储的表象也并不丰富,思维还不是非常严密,仍停留在感性阶段。只有循序渐进,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保持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牛有话敢说,有话可说,达到活跃学生思维,锻炼学牛想象力的日的。
“只有让学牛用自己的脑子、自己的笔、自己的语言来写作文,才能真正达到学作文、学做人的目的。”教师要善于把死板的要求讲活,充分培养学生智能,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和思维品质,让学生加深对作文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并能活学活用。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第二篇】
关键词:小学生、想象、作文、积累、训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目标”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阶段目标”中,具体提出了小学三个学段的相应目标。第一学段: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对于想象作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的实施建议。可见,要求小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怎样培训小学生的想象作文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三点:一是重视想象材料(表象)的储备,二是切实进行想象训练,三是正确指导想象作文训练。
一、丰富表象积累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种新形象是通过对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小学生的作文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结果,作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已有表象借助文字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丰富小学生表象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条:
1、在接触自然、社会的过程中积累表象。儿童的生活环境,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表象的重要来源。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周围事物,勤于观察思考,逐步积累丰富的表象。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表象。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感知事物,形成表象。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看展览、游览、看电影电视等活动,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表象。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途径。汉语拼音中的字形教学,识字中字形、字义教学,经常利用关图、事物和形象化的材料;口语交际训练中的看图、观察事物、实验制作和听故事等形式;阅读教学者,让学生联系经验,练习具体场景、情境等理解词句,等等。这些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丰富表象积累。另外,语文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讲述,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也能使儿童积累起丰富和准确的表象。
4、在积累言语的同时积累表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想象往往以言语的形式(语音、文字)加以表现,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想象的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在积累词汇句式段落篇章的同时,使学生间接地看到许多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从而丰富表象积累。
二、落实想象训练
想象的新形象是通过已有表象的分析、综合加工过程实现的。即从已有的表象中,把所需要的部分从整体中分解出来,并按一定的关系,把他们综合成为新的形象。可见,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形成,仅有丰富的表象储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怎样对想象的材料(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以形成新形象,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想象训练条件,拓展其想象的空间;教给学生想象的方法,通过训练使小学生逐步学会合理想象。
1、让儿童在活动中驰骋想象。小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外活动和校内外的活动。就语文学科而言,有以下四类:(1)语文课堂学习活动,(2)语文校内课外活动,(3)课外读写活动,(4)校外语文实践活动等。
2、在学科综合中训练学生的想象。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和社会课等非语文学科,都有训练学生想象的因素。如,美术课上没绘画、手工、雕刻等必须借助想象;音乐课上,学生根据歌词或乐曲,想象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画面。因此,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
3、开展适当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想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想象训练形式多样,主要有对静物的动态想象、对抽象词的具体想象、对无声状的有声想象、对无色状的有色想象、对物体的拟人想象、对个别事物的概括想象等。
三、想象作文的训练和指导
从广义上讲,小学生的纪实作文也是想象作文,因为纪实作文主要是再造想象的结果。狭义上的想象作文,要求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为基础,以合理性、科学性为准则,大胆展开想象,恰当运用虚构、夸张、幻想等手法,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写作内容。本文所谈的想象作文指狭义上的想象作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创造想象的结果,具有首创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心理学研究指出,第一学段学生以再造想象为主,第二、三学段的学生再造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越来越多,而且能够对已有表象做出真正的创造加工,能够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
想象作文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四类:1、改造类。如,诗句改写法、观察联想法、画面写意法、音响诱导法等;2、接续类。如,续写补写法、故事延续法等;3、扩充类。如,情境扩充法、词语联缀法、词义描绘法等;4、畅想类。如,情景假设法、理想设计法、科学幻想法、童话创作法等。
如果从想象作文材料的来源和性质来看,想象作文的形式主要有给书面材料作文,给画面材料作文,给听觉材料作文,生活作文,情境作文和角色作文等。
想象作文的指导,功在平时要重视学生的表象积累和想象训练。想象作文动笔前的指导,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诱导,指引学生想象的路径和角度。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想象的故事,引人思考的问题,直观具体的情境,声像结合、视听组合的动画、视频,埋设的悬念,等等,都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指导学生想象作文,可以先说后写,从述到作,适当采用“成对活动”到“小组交流”,到“全班展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诱导想象。想象作文的批改和讲评,是教师指导的继续。由于儿童的想象和成人的想象之间的差别较大,教师要肯定学生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想象,鼓励学生大胆虚构、积极幻想,甚至是“白日做梦”。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第三篇】
议论文写作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中,既是个重点,又是个难点。建立一个既符合教学规律而又切实可行的训练序列,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初步探索到一个“由局部到整体”、“由浅显到深奥”的训练序列,实践的效果较好。下面略作论述,以求教于各位同行。一、讲究序列,提高效率。
学生对作文规律的认识和技能的掌握,遵循着由局部到全局,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的认识规律。根据这个认识规律以及“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中学议论文写作也完全可以遵循“由局部到整体”“由浅显到深奥”的序列进行训练。
(一)“由局部到整体”是内容范围逐步扩大的训练序列。
所谓“局部训练”,从内容来看,是单项训练;从篇章来看,是片断作文。如多角度立论、论点的表述、论据的选择等环节的训练。而所谓“整体训练”,则是一种综合性的写作训练,是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对议论文写作从题目的拟定、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择、论证方法的运用,以及合理安排篇章结构的全方位的作文训练。
1.局部训练
局部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突破议论文写作中的单个环节。在训练中,要注意诱导学生,使他们通过这一训练能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还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结合他们的思维特点,真正地使学生掌握并熟悉这一环节。比如在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多角度立论时,首先应强调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对整则材料作全面的思维聚焦。其次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尽量开拓思路,扣住材料的本质意义进行多角度立论。最后指导学生揭示出材料的社会价值,作为最佳的立论角度。
例:下面一则材料,可从哪些角度立论?
一位顾客在一家商店闲逛。逛着逛着,她的眼睛突然迸出兴奋的火花。本来不想买东西的她,立刻喊来售货小姐,要买一架德国制的正宗名牌货——斯坦威三角钢琴,标价牌上偏偏少了一个零!这显然是制作标牌的工作人员粗心大意所致。
售货小姐看了标牌有错误,不敢作主,便请来股长,股长了解缘由和真相后也婉言回绝。顾客毫不让步,连部门经理出面斡旋都不为所动。最后总经理出场了。总经理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当场定夺:按标价卖!而且送货上门,免费调音,直到满意为止。
提示:要写好多角度的材料作文,关键是选准最佳角度。这则材料若从顾客角度考虑,可有以下几项立论:“机遇属于敏锐的人”(A);“成功需要据理力争”(B);“如此便宜不该占”(C)。若从制作标牌工作人员的角度,可立论为“粗心大意危害大”(D)。若从总经理的角度,可立论为“错误也是机遇”(E)——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一个商店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那位总经理将错就错,极其巧妙地为自己商店树立起良好的恪守信誉的形象,给人的启示是极为深刻的。显然,上述五个角度以(E)最佳,(C)项次之,(A)、(B)分别只扣了第一段和第二段材料,(D)项过于肤浅平俗。
通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多角度立论应准确、新颖、有意的原则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能逐渐熟练地运用到写作中去。
一个好的论点需要有准确可靠、充分典型的材料证明。所以,紧接着可以对学生进行选择论据的训练。选择论据,又涉及到材料的引述、对材料的分析等环节。如果这些环节突破了,论点的表述也就水到渠成并顺理成章了。同时,为下一步的整体训练打下了基础。
2.整体训练
“整体训练”是在局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训练。它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完整地合情合理地表达某种观点的写作训练。这种训练的基础应是局部训练达到一定的程度。目前许多教师的议论文写作教学,大多重视整体训练,而轻视或忽视局部训练。依笔者愚见,中学议论文写作训练,还是按“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为好。其实“整体训练”和“局部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体训练”中不断发现作文的缺陷,从而又不断地进行有重点的局部强化训练,相互推进,达到提高整体写作水平的能力。
由“局部到整体”的序列训练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更广的范围积极进行辩证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
(二)“从浅显到深奥”,是内容不断深化的训练序列。
由于“内容”通常指文章表达的宗旨(观点、中心、主题)和所使用的材料,因此“深化训练”实质就是针对前一作的浅显的宗旨、简单的材料,更换成后一作的较深奥的宗旨、较复杂的材料,然后训练。如此进展不断,就形成内容深度上的训练序列。
策动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在于奋力达到一定的目的,序列训练就在于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果在学生初写议论文时,教师布置一些较难的题目(或材料),那么,必然会使学生陷入无米可炊又不能不炊的尴尬之中。因此,在学生初写议论文时,教师应布置一些内容浅显而学生熟悉的题目进行训练,逐渐加深。
在培养学生掌握给材料议论文写作技能时,我是按照培养“评述说理─引申说理─辩证说理”的能力进行序列训练的,此训练体现文章内容上“由浅显到深奥”的训练序列。
1.评述说理
评述说理,就是根据材料提供某一件事、某一个生活现象、某一种思想言论或某个故事等,联系现实生活讲明道理。评述说理的能力是议论文写作的基础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才能从议论对象中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2.引申说理
引申说理,是一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思维能力,是评述说理的进一步深化。它把笔锋指向社会实际,使文章内容扩展,中心突出,涵义加深。引申说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是联想和想象。
3.辩证说理
小学材料作文训练【第四篇】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应基于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挖掘、利用教材资源。
英语新课标听力材料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情景性强,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是非常真实和地道的语言素材。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丰富的听力材料往往只是用于听力训练,教学局限于“听录音——做练习——对答案”的层面上,没有充分开发、挖掘听力文本材料背后所隐藏的丰富教学资源。实际上英语新课标的听力材料不仅仅是听力的训练材料,它还可以成为学生词汇扩充、句型补充的来源,更可以作为朗读材料、背诵材料、阅读材料和写作材料等。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发利用听力材料,把听力训练与其他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呢?本文尝试以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12 section b period1为例,来探讨这一问题。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section b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在section a的基础上,继续围绕讨论比较这一话题,听一段关于 school talent show 的对话,完成听力任务,并仿照听力对话,发表自己对 school talent show 中某个人物表演的看法。如果按照教材的传统安排,在复习相关形容词,导入生词后,进行听力训练,通过完成设置的听力任务,培养并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和技巧。这样上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只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整个课堂就是听材料、对答案,而忽视了对听力材料的进一步挖掘开发和充分利用,导致听与说、读、写环节割裂。
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将上述听力教学部分进行了调整与补充:首先通过讨论班级之最,复习巩固了与本课相关的一些形容词,再过渡到 how about the students in eliza’s school? 然后在做听力之前让学生把每幅图片和所表演的内容连线。这样,降低第一次听的难度。在完成这个任务后,再来做听力2a write these names under the performers,难度明显降了许多,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
接下来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听力材料,我设置了几个与听力材料相关的说、读、写任务:
任务1:阅读听力文本材料,判断正误。
⒈ eliza played the piano best.(
)
⒉ vera played the guitar upside down, and she was the funniest.(
)
⒊ dennis can’t juggle at all. and he was the most creative act.(
)
⒋ stave and his dog sang a song together, and they were the funniest.(
)
任务2:根据信息提示,模仿听力材料做对话。
funniest —steve, worst—dennis,best—eliza
a: did you see the school talent show?
b: yes, it was really great. who do you think was the best performer?
a: i think ______ was the best.
b: what did she/he perform?
a: she/he ______.
b: who was the ______ performer?
a: i think ______, she/he ______.
b: ______.
任务3:根据听力文本材料进行复述。
在对话的基础上,再次充分利用听力文本材料,设置复述的任务,由模仿对话到归纳总结的复述,主要还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从词到句到篇章的语言输出,整合信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写”做准备和铺垫。
任务4:根据听力文本材料进行写作。
英语新课标要求初中五年级的学生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独立起草短文,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因此,在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内容有了整体认识的基础上,遵循“以听说带动读写”的基本原则,设置涵盖语言点的 “写”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由“听”到“写”的训练过程,落实本节课的重点技能目标——强化书写,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上述的听力教学设计不仅引导学生完成听力练习,而且围绕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在听力训练的基础上扩展到说、读、写,旨在充分挖掘教材听力材料潜在的功能,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总之,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利用教材听力材料,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听力任务,把听与说、读、写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学生通过听力材料所获得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其他环节,从而达到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⒈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⒉ 袁昌寰。《中小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⒊ 邵水平。 中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补习(5篇)
下一篇:踮起脚尖作文(汇总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