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作文优质5篇
记忆如同一幅画卷,承载着过往的点滴。每个瞬间都在心中留下印记,温暖与忧伤交织,构成了独特的人生轨迹。时间流逝,记忆却愈加珍贵。下面是小编给各位分享的记忆的作文,仅供参考,喜欢就支持一下啦。
记忆的作文 篇1
朝阳变成了夕阳,春欢变成了秋悲,一切都在拈花与落叶间纷飞......
夕阳西下时微微的疼痛,像雾霭中迷失的江南,若影若离间伤痛了那抹留白。
记忆间,那转动的经纶,空旷的高原,已烙印在了那灰白色的墙上。柔情的杨柳,细长的江水,依然映射着夕阳的轮廓。在这伤痛的岁月中,我是否曾经来过?
故事,已变成了记忆中的童话,岁月把曾经雕刻得这般温馨。以至于每晚对着星空,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昨日的记忆,或喜或悲。
风轻轻吹的.夏天,成了一个奢侈的幻想。菊花盛开的季节,只剩冰冷的漠然。我的文字,已找不到那涌动的灵魂。苍白与枯竭伴随着的梦魇,只剩拉丁衰亡时代的最后一丝灵感。
想起了一首诗,现在读起来是这般的温暖,也是这般的疼痛,轻微地。
《戏子》
——席慕容
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
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
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
所以
请千万不要
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
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
亲爱的朋友
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泪
这是一种美,对真善美无尽追求的美,美得让人心疼。也许,这种疼痛,只有作者自己清楚。而我,只是在他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岁月,一如既往,微风吹不走那抹忧伤。
诗人说,灵魂诠释着命运的坎坷,缄默着在饥渴中死去。而我总是把湿漉漉的梦塞满了心间,依稀难舍那份眷恋。就像每个星空,细数着指尖溜走的寂寞,原来,这只不过是一种潜移默化。
窗外,风起,云涌。又是一个秋风萧瑟的季节......
记忆的作文 篇2
将一抹愁思,几许悲凉,在寒冷的冬日的黄昏中付诸那段记忆。
――题记
暮色暗淡,晚霞映天,残阳如血。
遥望天际,夕阳像蛋黄和鸡血的混合体,红得几乎滴血。渐渐地沉下去,沉下去。闭眼,心中充满苦涩。那段封存已久的记忆开始浮现。微风拂过,荡漾对远方的思念。
“哇!夕阳好美好美!”“是呀!最美不过夕阳红,你知道吗?夕阳是白天的谢幕。终究,还是太伤感。”我望着你紧皱的眉头,笑了。你也笑了。在一片金辉中,两个小小的人儿在奔跑。黄昏洋溢着欢乐,夕阳将他们的背影剪得好长,好长。
黄昏晕开,熏染了天边几许霞光。一切一切都是如此安静,和谐。
你看着我,那目光很柔很柔。却让我潸然泪下。你说:“夕阳终究还是散场了。”你转过身沉重而缓慢的走着,却再也没有回头。我呆呆的望着你远去的身影,向那抹余晖挥手告别。稀薄的空气染上素淡的温馨,几许荧光扑打着前方。幻化成眼下最美的'别离。
黄昏散去了最后一点迷茫,醒来后,却再也见不到你的身影。
远方寒鸦依然在啸叫,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漆黑中摸索前行。心中特别的位置被特别的记忆占据。
记忆的作文 篇3
记得我第一天上幼儿园去,门口的女老师把我领入园中,在一间小屋里,有二十几个同我一样大的孩子,这就是我们班。
老师姓李,我记得她很美(哪个孩子不觉得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很美呢?)教了些什么,我不太记得,只记得老师说“r”是一颗刚破土的小苗。
后来,我又上了另一所幼儿园,教我的女老师很活泼,我的名字在她口中成为“好孩子”。盛饭的阿姨笑眯眯的,有点偏心,每次都多给我盛一勺饭,我总是吃不完。
再后来我上了小学,入学考试时,我身旁正好坐着我一年级的班主任。记得老师让背首古诗,我第一个站起来,脆生生地背了一首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令在座的.老师很惊讶。我刚到家时学校老师就打来电话,说我被录取了。
教室很普通,地上铺了碎花纹路的石砖,桌椅是最普通的木板和铁制成,没有先进的电子屏幕,只有一台投影机和一台普通的电脑。
之后有空到我上的第一所幼儿园去,才发现那已经成了五一小学的小操场。另一所幼儿园也被改成了店铺。
有一次返校,发现一年时的教室已变的十分先进:电子屏幕,先进的电脑,色彩鲜艳的桌椅,彩色地砖……
最后一点记忆也失存了……
记忆的作文 篇4
我的家乡称过年叫过年下。过年下在乡下是隆重而神圣的,也是小孩儿们最盼望的日子。吃罢腊八粥,就天天盼着过年下,而年下却如老黄牛似的,慢慢腾腾,总是不到,好不让人心焦。天天盼夜夜想,好不容易等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年的序幕终于拉开了。
乡谚说,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个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去灌酒,三十晚上捏扁食,五更起来把头磕。从祭灶开始到大年初一,日程安排的井井有序、满满当当。
腊月二十三,要祭灶。据说,老灶爷这一天要升天,到天宫中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中家里人的情况。于是,人们就烧上一炷香,供上粘牙的麦芽糖,口里祷告一番“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之类的话,放一挂鞭炮,送老灶爷上路。至于祭灶为何要用麦芽糖,人们说是为了粘他的嘴,不让他乱讲。这就不对了,他见了玉皇大帝总不能不说话吧。现在想来,粘嘴,别乱说;吃糖,好话多讲——妙哉,麦芽糖!
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下的食品,其中,蒸馍、过油、煮肉,最令人兴奋。此时,整个村庄,炊烟缭绕,香气氤氲。新盘的土灶,大块的劈柴熊熊燃烧、大蒸笼冒着热气。蒸的食品除了馒头,还有枣花、人口馍等过年下必备的食品。枣花,是用面盘作花朵的形状,然后插上红枣制成。其作用有两个,一是在敬神和祭祀祖宗的供桌上摆放;二是作为外甥来舅家拜年时的回礼。枣花,也称为栆山。外甥靠山长,所以外甥们到舅家拜年,走时其他东西可以不要,枣山是必要的。人口馍,为半圆形,顶插红枣,内包红枣,有的还包一枚硬币,供大年初一中午食用。如果谁有幸吃出了钱币,那他就太有福气了。过油和煮肉一般在晚上。过油所炸的食品一般有焦花、蜜食、丸子、鱼之类。煮肉,一般是大肉、牛肉和鸡。煮肉的的香气是那样诱人,不吃上几块我是睡不着觉的——不要笑我馋嘴,因为那时一年实在吃不了几回肉。直到今天,我再也没有吃过那样香的肉了。
二十八贴花花,家家户户贴春联和门神。除了贴春联门神,还要贴春条。屋内,粮囤上贴“五谷丰登”,水缸上贴“川流不息”,油灯边贴“小心灯火”,床头上贴“身体健康”;院中,墙上贴“春光满园”、“紫气东来”;树上贴“树木兴旺”,井台上贴“绿水长流”,牛舍猪圈和鸡窝,则贴“六畜兴旺”。不仅如此,就连车上也要贴上“出入平安”、“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之类的吉言庆语。经过这一番装扮,冬日萧疏的村庄就变得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了,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过年下时我乡还有一个撒白灰的特有风俗。大年三十下午,人们要用白石灰把门窗围起来,说是可以避邪。有的还要在街门口用白灰撒上弓箭,意在射妖魔鬼怪。撒白灰围门窗要等到去坟地把去世的亲人请回家过年后才能围住,要不,他们就进不了家了。然后,再在院里撒上粮囤和取粮食用的.梯子和一些吉庆语。有人说,这是迷信,我说这是传统,现在人们最大的问题正是啥也不信。细想来,且不说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单就石灰来说,它就具有消毒杀菌的功用。过年撒白灰,既清洁环境,又营造节日气疯,委实高明!
终于盼到了除夕,远远近近的鞭炮想起来,喷香的扁食在各路神灵和祖宗吃罢后方才轮到我们吃。吃过扁食,就是守岁,等待那企盼已久的神秘时刻——“起五更”。我乡过年下是在大年初一天不亮进行的,称为“起五更”。如果天亮了才起床,那是要被人笑话为懒虫的。激动、兴奋,我和几个堂弟总不愿睡,但还是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一阵鞭炮声将我从梦中惊醒,迅速起床,穿上母亲放在床头的新衣,洗把脸,拆开我看了不知多少遍的鞭炮。三十晚上放了一挂小的,不过瘾,现在终于等到放这一挂大的了。扁食出锅了,我迫不及待的点燃了鞭炮。眼看飞舞的的奇异花朵,耳听噼噼啪啪的炸响,鼻嗅硝烟的馨香,快乐无比。这才是年下,这才是年味。想到当今一些“文明”之辈,他们的豪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喷吐着毒雾,种种恶行使得神州难见蓝天,不责己罪,不悔己过,却总是文过饰非,拿传统说事,剥夺老百姓过年时的一点小小的快乐,矫情,无语!
放罢鞭炮就该拜年了。此时,老灶爷已经从天宫回来了。母亲给他和列祖列宗们敬上香,供享上扁食。我和两位姐姐给父母磕过头,然后端上扁食,挨家去給众本家的长辈们拜年。照例是我们问候长辈,给长辈磕头,长辈们也总是乐呵呵的给个三五角崭新的压岁钱。钱不多,但那是长辈对晚辈的的慈爱。拜遍本家老人,天也亮了。天亮后,本家的人集合起来,大家一起挨个到左邻右舍家拜年。有长辈老人的给老人磕头,没有老人的,就给其宗亲牌位磕头。街巷中一群群的大人小孩,都穿着新衣,走东家串西家,磕头拜年,欢声笑语不断,煞是热闹。“礼失而求诸野。”磕头拜年是老礼,更是大礼——跪天跪地跪父母。它的作用可大了:一来以最庄重的礼节表达对长辈的敬重;二来如果平时两家有些磕磕绊绊,无法解开,利用拜年的契机,一个头磕下去,一切也就烟消云散了。
大年初一过罢,从初二开始走亲戚。走亲戚的顺序一般是是根据血缘,先近亲后远亲,先新亲后老亲。初二一般是新闺女和新女婿回娘家;初三是外孙去姥姥家;再远的就要等到初四初五了。初五是“破五”,破五一过,按说年下就算过完了。且慢,新的高潮又开始了。
这新的高潮就是“行水”。行水的主要内容是敬神和民间艺术汇演。为何叫行水,从小到大我一直不得其解,现在想来,大概说的是人多的犹如潮水吧。行水时方圆几十里的人汇聚在一起,一街两行,人山人海。舞龙、耍狮、表演武术、打腰鼓、跑旱船、哼小车、吹唢呐……各路故事巡街表演。戏台上,敲锣打鼓,拍镲拉弦,生旦净末丑,演历史,述人生。男女老少,三教九流,引车卖浆,吹糖人、耍猕猴……喧喧嚷嚷,好不热闹。可以说,行水就是乡亲们过年下的一次集体狂欢。
不舍的年下,热闹的大年下!年下过完了,紧跟着就要春耕了。
记忆的作文 篇5
那是一场普通的雨,但却永远烙在我的记忆中。
那是四年级的一个下午,最后一节课,天气很热。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忽然就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真是六月的天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在专心听讲的我此时早已没有心情听课了,因为今天我没带雨伞。
放学了。同学们有的撑起了爸妈送来的雨伞,有的披上爷爷奶奶送来的雨衣,都陆陆续续地回家了。跟我一样没伞的,大多躲在好友的伞下,也走了。少数几个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冒雨冲出了门外,还没到校门口,便成了“落汤鸡”。
教室里,只剩下孤零零的我。眼看学校里的人都要走光了,我也越来越着急,想到远在他乡打工的爸妈,腿脚不便的爷爷,我知道,今天我只能成“落汤鸡”了。唉,要是能有一把雨伞,该多好呀。
就在我急得团团转时,隔壁班的顾豪走到我身边,微笑着对我说:“没带伞吗?跟我合一把伞走吧。”我的脸顿时红了:上周跟今天一样,下着大雨,那次我带了雨伞,正当我就要走时我发现邻班顾豪没带雨伞,便假装没看见。谁知他跑上来焦急地对我说:“我今天没带雨伞,跟你合一把,好吗?”我很不情愿地说:“两个人合一把伞,会把衣服弄湿的',再说了,谁叫你不带的呢。”“好吧,那,你走吧。”随后,他冲进了滂沱大雨中。
“呆着干啥?想什么呢?”顾豪这一问使我缓过神来。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上周……上周……不好意思啊。”“还想着上周的事呢?别想了,过去了,过去了。走,我们一起回家吧。”路上,他一再把雨伞倾向我这一边。
就是那场雨,荡涤了我心灵的污垢,它冲去了我内心全部的灰暗和幼稚,冲去了我心中所有的自私和冷漠。那场雨,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上一篇:二年级作文【精选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