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育的作文高考【范例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关于美育的作文高考【范例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美育教育【第一篇】
关键词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创造性
一、美育教育的舞蹈教育的现状、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现美育教育的现代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美育教育的学习和研究,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投资。从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到新中国成立后正式把美育教育列入德育,智育,体育教育的行列中,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中“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智力开发,发掘人对美的创造力和潜在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说明美育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同国外相比,我国的艺术美育水平还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国美育教育缺乏创造和突破性的进展,人员素质,工作经验和体制也没有得到提高和及时改善,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大量引进科学教材和方法外,关键是培养教育性的专业人才。诚然,舞蹈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课程体系,在当今高校艺术教育中更应受到重视。
高校舞蹈教育即大学舞蹈教育,是富有一定专业性的教育,这就要求高校本身对舞蹈教育体系的自我认识,改善及发展。从专业舞蹈教育大体来看,当今高校的教学整体体系处于不完善状态。
首先,舞蹈教育内容不完善,舞蹈艺术是最古老的一门艺术,舞蹈教育也堪称是古老的教育形式之一,它应当早已进入科学殿堂。然而,由于这种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理论的滞后使舞蹈学的形成要大大缓于其它姊妹艺术。当然,实践与理论的不平衡现象近年来有所缓解,当今一些高校艺术学院自身历史的发展也跟踪了这样一个规律。如果在教学中缺乏理论的指导学生只能盲目性的学习,缺乏科学性,学到的东西没有真正的内涵,久而久之,其舞蹈意识形态便是残缺的,在一定场合、环境下主观发挥也受到限制。
其次,缺少规范性教材。系统理论和教材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无科学理论作铺垫,教材内容也空洞。当今系统理论教材中缺乏的是系统科学的规范性专业艺术教材体系,如:思想和艺术性较高,有训练价值的中外舞蹈作品教材,在教学中没有积极稳妥地引进舞蹈新技术和没有采用优秀的舞蹈新作品以更新教材,随着教学课程体系改革,专业学科在内容上不断拓展的更新,所以,系统的科学理论教材需要较为成熟的新的教学成果来填充。
第三,缺乏专业的教学人员。人才是作好任何工作的原动力,放在教育中尤其重要。作为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从哪些具体方面进行修养的提高呢?一般来说,在进行文化基础知识,舞蹈基础理论、舞蹈基本技巧学习的学生时代是谈不上人才富有艺术修养的,因为这个阶段还是一个学习一般文化知识和接受舞蹈艺术遗产与基础知识的阶段,舞蹈有着极强的艺术修养,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舞蹈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理论修养和创作技巧,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神韵和意韵的作品。
一名好的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技能知识。其一,掌握扎实的文化知识,包括:一般文化即非舞蹈艺术类所涉及的知识,社会及自然学科中和各门类艺术间相互影响促进的知识,还有舞蹈文化所涉及的相关史论与技能知识,在这三类文化素养中,专业文化较多受到重视。
然而,一般文化是所有艺术文化的基础,各姊妹艺术文化是整个大树上与舞蹈专业文化相互影响,交互生产的分支,两者都潜在地影响到专业文化的生产与发展。虽然舞蹈教育者的专业技能一般都能达到一定水平,但在艺术表现力上的深浅则往往体现对舞蹈艺术审美感应的差异上,舞蹈的感受力,实质上是心灵中对舞蹈文化底蕴的文化审美,文化素质始终围绕着艺术感受力。事实上,有的学生到了一定程度就再也上不去了,究其原因,不是手脚工夫的问题,而是头脑文化空白了。同时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工作。乔治桑曾深刻指出:“技巧是一种才能,但必须去体验生活,寻找真理,经过锻炼才能获得,同时又要不执拗的工作,在抽刀向敌之前必须彻底学好剑术。”文化素养直接制约着舞蹈者的整体水准,制约着有深厚文化素养所构成的精神内涵。
其二,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舞蹈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中的技能技巧更趋繁难。作为一名舞蹈教育者要想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创造就必须具有精湛的艺术技巧,只有高超娴熟的技巧才能将胸腔注入内在生气和将韵形象变成手中具有生命力的舞蹈艺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说过:“不受一番冰苦,哪得梅花放清香?练功如打铁,打了再烧,烧了再打,打尽一切杂志,白炼而后成了纯钢。”可见,精渗的具有独创性舞蹈技巧和创造才能是从艰苦的长期磨练中得来。
其三,具备一定的组织、策划、编导能力。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具备上述能力的基础。舞蹈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于教育者来说,拥有丰富而深刻的生活积累,特别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往往容易激发欲罢不能创作的冲动,从而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地构思和创作出内涵深刻的东西,把它运用于课堂中,带动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其潜能,提高学习舞蹈的整体水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一个很有才能的教育者,长时间远离了生活或对要表现的对象不熟,体验不深刻,也是会失败的。当今高校中一些专业舞蹈老师,实际离专业要求还有一定距离,由于理论知识没、专业术语和技能方面的缺乏,对于学生的问题不仅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也直接影响到自己能力的提高与发展,而且长期培养起来的职业习惯意识和无意识作用,无形中使他们不能从专业角度解决。
二、美育教育中舞蹈教育的宽泛性、狭义性美育教育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教育,舞蹈教育作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然与其它教育有着紧密关系。
从宽泛性来说,舞蹈教育涉及的对象较广泛,当今不仅限于年轻人,许多年龄较大的群体,社会各阶层,各领域也有他们自己的舞蹈方式,或多或少不同程度进入到这个队伍中;教育形式多样化,可以有专业课程,安排,也可以培训的方式来教育,或是编排舞蹈参与各种有关活动来实践性地学习舞蹈,有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用新的方式来看待和把握人生。
从狭义上说,首先,高校的舞蹈教育涉及到生活、历史、自然等广泛知识领域,这就要求接受者较为广阔的知识背景和一定理解能力,才能有美的观念,对美的作品产生美的感受,积累经验。其次,美育中的舞蹈教育对于德育智育、体育也有相当作用。例如,在德育方面,一个作品可以作为教学的辅助使受教育者通过可感舞台形象领悟较好的品德,它对直觉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培养和对人的智能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也许美育教育、舞蹈教育的同时,促进作用最为重要的方面还在于它能培养教育者完整健全的人格。再次,舞蹈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属于更高层次的教育,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求暖,然后求丽;居必求安,然后求乐”。总的来说,舞蹈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生在健全完美人格的大学生涯中,通过学习和掌握舞蹈艺术的基本知识,将更加具备现代人的精神风貌。
关于美育的作文高考【第二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共同的心理特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欣赏和理解。
一、插图
二、范读
范读容易扣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的共鸣。声情并茂的范读像倾洒日露一样,把知识带给学生,有时像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流入学生心田,给学生一种雨润禾苗般的美,如《古井》《颐和园》《长城》这类写景物抒发对家乡和祖国热爱之情的文章;有时如人江东去,激情澎湃,气势磅礴,给学生一种激越雄壮的豪放美,如《瀑布》。
三、朗读
语文课文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的范读,说明学生己有初步的审美意识。在教师引导得法的情况下,学生完全能运用这些审美观点对自己或别人的朗读进行鉴赏,并不断积累审美观,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声情并茂的朗读艺术。
(一)朗读教学可使学生了解朗读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1.形式美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体现一种规范美,会说普通话是朗读的基本功。这种美,体现在章节清晰、语句通顺,如行云流水。韵律美包括押韵。如《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读排比句式一气呵成,先缓后急,层层递进,其语势一泻千里,令听者荡气回肠又如《海底世界》描写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黔读长短句时的变化美读叠调时的和谐美。再如《南京长江人桥》:顶端的一面面红旗,映着阳光,十分艳丽,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随着波浪时起时伏,一列列火车鸣着汽笛,从脚下呼啸而过。
2.内容美优美和壮美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美,通过朗读可使学生体会到这种美。
(二)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比较法每。篇课文都是开展鉴赏活动的好材料,或优美,或壮美,或刚柔相济。
2.社会借鉴法。即留心电视、广播中的解说这些有声的语言艺术在情感和技巧上比课文要丰富得多,多向他们学习,把课堂和社会结合起来。
3.同学竞赛法。开展朗读比赛,促使学生朗读能力提高,使学生的才华充分发挥出来。
四、课外阅读
(一)关键是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这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所以,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读好书,好读书,潜移默化,陶冶审美观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儿好书,不是能以它的健康的思想教育人,就是能以感人的事迹来鼓舞人,或是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或是以紧张、惊险、曲折的情节吸引人,抑或是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只有教育、引导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利用阅读来催生、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第三篇】
一、高校舞蹈美育教育中的协调美
舞蹈的美首先是协和的美,任何一种艺术如果不协调或不协和都不会产生美。舞蹈训练不仅仅是基本功和技术的训练,它是人类古老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实践的高校舞蹈美育教育之中应当很好地遵循教学的思想和发展基本情况,更好地制订出完善的教学措施和相对应的教学方案,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教学的改革。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之下,加强对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养成相当关键,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力不断增强,并且切实地增强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趣味性,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点是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关键点,所以需要加以高度的重视和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
二、高校舞蹈美育教育中艺术修养的融合
进行舞蹈教育是要突出舞蹈动作的协调性、韵味和作品的内涵、空间感和质感。通过技艺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美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同时对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难点和重点等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对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改革,加强对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深入分析,增强艺术性。
美育作文【第四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美育 途径 美育设计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然而长久以来,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了工具性,过度注重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现在新课标出台了,语文教学目标突出了“人文素养”的提高。因此为了实现此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就有必要提出“重视语文美育作用”的观念。
一
美育是灌输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美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德国诗人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人必须通过审美状态才能由单纯的感性状态达至理性和道德的状态,审美是人达到精神解放和完善人性的先决条件。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铸就我们民族的高尚的灵魂,现在必须注重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作用”。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说:“生活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生活里处处有美,只要你善于发现。美存在于自然界中,美寄身于人类社会中;美凸显在千百年来人类创作的艺术品中。语文教材是编者从千百年来优美文章中撷取的精华,其中蕴含了各种形式的美。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丽美,李白《蜀道难》中“枯松倒挂倚绝壁”的奇险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壮美,朱自清《春》中春花赶趟的艳丽美,郁达夫《故都的秋》中晨扫落蕊的凄清美,《沁园春·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雄阔美,等等,构成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中无法欣赏完全的自然美。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博大,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烈,孔乙己分豆的善良,六一公公“请客应该”的宽厚,闻一多先生“前脚踏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踏入大门”的勇敢,等等,构成了足以净化学生心灵的人情美。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沉郁,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李煜、李清照的婉约,赵树理的“土”,孙犁的“丽”,莫泊桑的奇巧,都德的细腻、精准,这等等的艺术美足以使徜徉其中的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审美素养。
二
语文教材中不缺乏审美的材料,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美育了。我们必须弄清美育的途径与方法,明了如何设计教学来对学生进行美育。
美育的途径包括以下三条。
1.审美意识的灌输。审美意识包括审美思想、审美趣味、审美感觉等。其中包括了人们对美的认识、评判、选择等等。美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思想、审美趣味,也发生着改变。战国时楚国人以瘦为美,所以才有了“楚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东汉时期也以瘦为美,所以才有了美女皇后赵飞燕。然而唐代以“肥”为美,不仅书画作品中的人物体型健硕、肥大,而且“杨贵妃”也是一位胖美人。因此才有了历史上的“环肥燕瘦”。社会美、艺术美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封建社会妇女以娴静无才、贞洁刚烈为美。而现代社会早已打破了封建礼教的思想束缚。妇女投身于社会,追求与男子的平等、追求人生的自由与尊严,才华横溢,显示其特有的魅力,这在社会中才被认为是美的。不同的时代“美”具有不同的内涵,人们的审美思想审美趣味具有巨大的时代差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符合现代社会进步趋势的审美思想、审美情趣。对教材别对古代文章、外国文章中的社会美的内容,我们要指导学生有选择的吸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其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审美思想;批判其不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东西。像屈原的《离骚》我们在崇尚其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刚正不阿的人格美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其轻视生命、自投汩罗的无奈之举。
2.审美感觉的累积。审美感受的累积是提高审美能力,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审美兴趣,构建完美人格,培养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途径。
审美感受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发展的,只有在客观上通过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创造出美的对象,才可能在这主观上相应地形成反映这一对象的特殊的能力和特殊的感受。既然人类的审美感受能力是在生产劳动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那么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只有在审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所以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只能在审美实践的反复进行中产生。不仅如此,学生们的审美兴趣的激发也依靠审美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审美愉悦。因此审美感受的累积必须成为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途径。
3.审美方法的指导。审美方法的指导也是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审美活动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心理和心理过程。一般来说,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是审美感受中不可缺少的几种基本心理因素。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他们的感觉、感觉、想象、情感、思维给以方法和技巧上指导是必须的。这也是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之一。
三
对于语文教学活动来说,理论的思考是重要的一步,但更重要的对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更为关键的一步是教学设计如何操作。
重视美育的地位,充分发挥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美育作用,达到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教育目的,就要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美育意识。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尽力展示这些。要引导学生体验这些美。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语文教学的美育功用。例如:我们讲授朱自清的春花图时就不应只注意到其中的修辞,语言特点,应该想到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生机勃勃的美丽的春景给人带来的那种难以述说的美感,那种难以述说的愉悦。
2.要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中美的材料,体验作者的情感并与自身情感形成共鸣,从而产生美的愉悦,积累审美感受的经验。例如:讲授柳永的《雨霖铃》一课,其中有充满着美丽的意境魅力,凄冷的自然景物描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要想体验这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美丽,仅仅靠对词句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体验诗句中的美丽、凄冷的自然景色,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想象,调动他们头脑中的经验。采取什么方法呢?我要求学生写一段二百字以上的扩写,让感兴趣、有能力的同学绘一幅“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图。方法虽不高明,但笔者认为能够达到让学生接受审美训练的目的。
3.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功用。语言文字相对来说是抽象的,描述出来的形象也是模糊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补充。讲授戴望舒的《雨巷》一课时,产生了一个疑难问题。学生们是北方人,没有见过丁香花,所以不明白丁香花一样的姑娘是一个什么形象,笔者就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向同学们展示了南方的丁香花,使学生体验到丁香花的瘦美,也就同时很完美地理解了丁香花姑娘凄婉美丽的形象。
4.用语言表达审美的感受与学生共享。教师作为一位年长者,生活经历必然比学生复杂,生活经验必然比学生丰富。教师作为一位接受了专业培养的教育工作者,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必然高于学生。教师用语言把美的感受表达出来,让学生共享,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这种审美感受是构建学生审美能力的敲门砖,必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高起到特殊的作用。
重视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有助于我们实践新的课程标准,而且有利于我们完美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