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心得读后感(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关山月心得读后感(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关山月名言【第一篇】
关山月名言集锦
1. 曾忧泉水出山浊,砥砺终生幸自持。
2. 行脚有心师造化,手头无处不江山。
3. 尺图每自胸中出,万里都经脚底行。
4. 法度随时变,江山教我图。
5. 夙结敦煌缘,新图两地牵。寿芝天妒美,隔岸哭张爰。
6. 动是画因,不动就没有画。不搞展览便不能动。
7. 艺术家应该有积极的态度,正确的立场,革命的世界观、艺术观,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思想。如果摒这些而不问,一味自我化、自由化,画花鸟还寄意于八哥反目,画山水还立
8. 意在满纸剩残这样的作品,又怎能为人民服务呢?
9. 我们既不提倡什么写中心画中心,也要反对为艺术而艺术。
10. 我们的文艺,要表现出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要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要注意社会效果,要给人民以美的享受,要鼓舞人们奋发向上。
11. 自差义理入神貌,颇遣歌呼出写图。
12. 风尘未了缘何事,绝顶高峰向晚攀。
13. 竹不妨胸有竹,画梅何忌倒霉灾?为牢划地茧丝缚,展纸铺云天马来。丽日曈曈千户暖,和风习习百花开。严冬已尽春光好,意造乾坤放老怀。
14. 人类的社会生活,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15. 执着半生人笑我,商量终日水亲山。
16. 会情遇境狂图写,流水行云浪踏歌。
17. 真山好水心头动,乐地欢天苦里寻。
18. 着笔不宜一味熟,称心还常三分生。
19. 自然是客观的,画家本人是主观的。艺术作品是主客观的统一。写生的过程是物我交流的`过程,这样不同的人和自然交流的结果就不同,画出来的画也不一样,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侧重点不同、表现手法也不同,这样就有了艺术的百花齐放。只有通过直接面对自然的写生,才能打破积年的陈规,使中国画家在自然中寻求物象的变化和理法,扩大中国画的表现领域。
20. 鼓动虚无主义,实践世界主义的言行对国画艺术和国际画坛都是毫无补益的,因为我向持恒见:对于艺术来说,越有民族特点就越有世界意义。
21. 说法宜开后人手脚,寻新不负古道心肠。
22. 得意云山行处有,称心烟雨写时来。
23. 自然中有成法,手肘下无定型。
24. 生活是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粗糙的但最基本的东西,它以最生动、最丰富的自然形态存在着,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这是艺术不能脱离生活的道理。而艺术作品却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这是生活不等于艺术的所在。
25. 艺术不能脱离生活,但生活不等于艺术。
26. 那些情趣低下,追名逐利的人,即使风云一时,也只能昙花一现。只有艺术不脱离政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有伟大的抱负的艺术家,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作品。
27. 报酬之于画家,最好仅限于以画养画,如果超出了这个界限,就要成为金钱的奴隶。
28. 自擅一家何足道,游离群众哪能行。
29. 守旧遏天地造化,寻新起古今波澜。 更新哪问无常法,化古方期不定型。
30. 人间何处有此境,笔底随心化大千。
31. 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有文艺作品,比如一幅画,就是一块灵魂的镜子,既反映人类世界,也反映画家灵魂。
关山月心得读后感【第二篇】
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 文。本学期,我又读了不少经典诗文。诗仙李白、诗圣杜的诗脍炙人 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
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
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国贼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平,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平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流行歌曲,我是常挂
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也长大了,该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噢!古诗,谢谢你。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古诗,我们的传家宝,你真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关山月》【第三篇】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关山月心得读后感【第四篇】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一腔报国情怀,万首豪放诗词,放翁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
陆游一生坎坷,多不得志。仕途上,多次被秦桧打压;为官时,因主张抗敌与朝廷政见相左,数用数黜;感情上,爱妻唐婉因不受公婆喜爱而被逐出家门?然每念及那些慷慨激昂、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们所看到的,却只有满腔报国热血、忧国忧民、豪情奔放的陆游。
此诗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之时。短短数行,却将南宋的剪影呈现在读者面前,放翁构思绝妙、文字凝练、情感溢于表、爱憎分明,爱国、报国之思不言而喻。寥寥数十字,却刻画出不同人物的思想和形态,由小见大,这不就是当时的南宋?
全诗分为三层,每一层从某种人物描写。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只图享乐、荒废战备的将军;中四句为第二层,从边疆战士的角度出发,表现战士们报国无门、蹉跎年华的悲愤心情;后四句写沦为遗民的人们切盼收复,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议和的诏书已下十五年,将军来到边疆不为战斗,只图那深院紧锁、歌舞升平的奢靡生活,就算马肥死、弓弦断,又有谁去认真准备战备?岗楼阵阵更声,仿佛在催促着将落的圆月,正如那半年从军的战士,如今已是白发点点。谁又知道,那凄凉的笛声里,是壮士无奈无望的心声,沙场上那累累白骨,月光之中显得更加苍白。与胡人之战古来就有,可何曾沦落至此,中原的土地竟养着胡人的子孙!沦落的难民啊,切切期盼,何时能再回来祖国的怀抱,可就算他们夜夜垂泪,朝廷又能带给他们什么希望呢?
同一轮圆月下,不同的是每个人的心境。诗人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入手,制造了强烈、鲜
明的对比,使全诗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情感激烈,呈现了一幅渐近、交织的关山月夜图。诗中有景有物,以景托物,以物衬景,朱门、厩马、戍楼、落月、沙头这些本不相关的景物在诗中,很好地融为了一体,若非诗人情到深处、细致入微、才学渊博,焉能有此好诗?
上一篇:语文读本读后感【推荐5篇】
下一篇:我有一个梦想的作文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