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编3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编3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1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
在一堂语文课上,师生们都被《鹬蚌相争》这睿智的寓言所感动,默默品味着其中的哲理。这时一位小同学突然提出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既然蚌把鹬的嘴紧紧咬住,那么它们俩怎么能说那么多的话?”当时全场一片寂静,而老师却坦然地说:“那好,我们讨论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
经过分小组热烈的讨论,同学们通过争论、探讨,终于搞明白了寓言就是假借动物用拟人的手法来说明道理的,所以鹬和蚌不仅能说人话,而且嘴被咬住也可以让它说话。
点评:
这位老师做得很好,能尊重这位小同学突然提出的问题,引导同学进行讨论。老师不应该在学生眼里成为真理的化身,更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仙,老师应该是和学生一样在追求和探索真理。
本来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看法、问题,都应该成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老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及时抓住。这堂课通过讨论不仅活跃了同学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自己教育自己,弄清楚了使用拟人的手法来说明道理,正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重要的本质特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3篇《《鹬蚌相争》教学设计》,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米范文范文的价值所在。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9个生字和相关词语,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通过观察字形特点、联系上下文推想“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懊悔”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观察字形特点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推想“涟漪”、“心旷神怡”等词语意思。
2、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战国策·燕策二》的故事,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借助图片认识鹬和蚌,了解蚌的两种读音。
3、指导书写“鹬”和“蚌”。齐读课题。
二、运用推想,理解词语
(一)朗读课文,自〈WWW.〉学生字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抽生读课文片段,推想词语的意思。
1、重点指导学生推想“涟漪”的意思,学习推想的方法。
(1)看字形,初步推想“涟漪”和水有关。
(2)联系上下文,推想“涟漪”在这段话中是形容河面上泛起的细小波纹。
(3)带着理解读课文片段。
2、运用学习的推想方法尝试推想“心旷神怡”、“无计可施”、“懊悔”等词语的意思。
3、带着理解读课文相关片段。
(三)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为概括课文内容打基础。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学过的方法推想词语意思。
三、理清思路,概括内容
出示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1、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全班交流。
概括关键词并板书。
2、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抓住关键词,完整简练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课前的故事,初步感知文章的寓意。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教师结合板书做总结,并提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2、推荐阅读寓言故事。
鹬蚌相争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对比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论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
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利用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秦王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 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写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
认识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
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 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小组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
3、 读:提出建议或表扬。
4、 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设计意图:自主阅读,解决字词,练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 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晒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指名读,男女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4)比较:“毫”与“豪”的区别,同音字组词联系。
2、 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有感情地朗读。
3、 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不肯互相谦让等)
渔夫将鹬和蚌装进网兜,喜滋滋地回家了。被困在网中的鹬和蚌此时会想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揭示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设计意图:理解文章内容时,摈弃了烦琐的讲解,而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教师引导他们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鹬和蚌的语言、动作、心理,再通过朗读加深体验。这样,由朗读——想象画面——感悟情趣——朗读升华,逐层深入,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内化文章的语言文字,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也就水到渠成地被揭示了。)
4、 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 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再读课文体会,注意语气,重点词句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抓“毫不示弱,互不相让”等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四、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
续编故事: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续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积累语言,体会寓言的写作特点。)
五、选择性作业
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 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优秀4篇】
下一篇: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汇总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