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

五、作业练习

教学设计:

1、通过解决问题,复习了上节课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生活中分糖果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每组数据的总合不能反映总体的情况,而是用平均数才能反映每组数据体现的情况。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并验证,感受,某个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而平均数才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在最后的环节,安排了交流生活中有哪些事需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

2、猜一猜: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结果)

3、同学们猜出了多少种结果,那么到底谁猜得对?

(1)有人数了数跳绳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2)有人说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没有17人,是因为有人重复报了两项比赛。)

4、那到底有多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呢?(引导:把重复的人连线或打记号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连线,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复报了。

5、为了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出哪些人只报了一项,哪些人两项都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适当引出画集合图的方法。出示课题:集合)

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图中吗?

(1)小组协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换了人数你会填吗?(独立完成)

(3)观察集合圈图,要算出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

(4)反馈:9+8-3=14(人)

①说算理。

②适当追问:为什么要减3?

7、回顾算理,整理思路:通过对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与同学们交流的?关键要注意什么?(减去重复的)

8、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①独立填写。

②重点观察重复处。

(2)做一做第2题。

①独立填写。

②反馈思路。

二、拓展深化,巩固提高

1、练习二十三第1题。

(1)统计出共有多少种水果。

(2)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练习二十三第2题。

(1)如何把两项都会的很清楚地看出来(连线),填在什么地方?

(2)解答问题。

(3)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你会解答提出的问题吗?)

3、练习二十三第3题。

(1)尝试完成。

(2)组内交流。

(3)教师适当点拨。

(4)全班交流。

4、练习二十三第4题。

(1)适当点拨如何根据所提问题,从三组条件信息中选取合适的信息画集合圈。

(2)然后根据问题尝试解答。

(3)反馈交流。

5、练习二十三第5、6题。

(1)注意提示学生根据数形对应性填写。

(2)尝试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3)反馈,注意算理要清楚。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研究,渗透集合思想。在开课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碰撞擦出火花。通过统计、连线引入到集合圈的出现,突显有层次的教学;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发现解题方法。化解“重复部分”如何理解的难点,体现有价值的研究和学习。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P28页例题和“试一试”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理念:在自我探索和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体会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师准备:口算卡片、电脑课件。

学生准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预习课前知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

16×11 12×14 32×21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你是什么想的?

2、想想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那么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自己去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出示主题图:观察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是最后一个座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们什么?

列出算式:

板书:21×26或26×21

A、先估算结果

解决:这个电影院大概能坐多少人?够500人坐吗?

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B、探索笔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在上节课内

容基础上,只是多加了进位,在全班汇报,教师把计算过

程展示于黑板。

引导学生将所有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特别是书上

出现的三种,比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书写竖式:

强调:A、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

B、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比较书上3种算法哪一种简单、方便。

三、习题巩固

1、课本28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算法多样,但至少有一题要用竖式。

2、课本29页练一练1独立计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学生做练一练第4题,后提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生:用完水龙头,马上关好水龙头。

4、组织学生做“练一练”第6题,小组讨论,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的:

1、了解所有学生基本数学学习状况;

2、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3、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4、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5、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1、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到黑板上完成习题,表现优异者有小奖品;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内容;

3、以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出示商品标价牌,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请同学举例其它整数的例子,以及小数的例子(两双手,一个鼻子;身高:米价格:元田径比赛中的成绩:秒)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4、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角分

4.504元5角

0.707角

0.656角5分

3)完成课本中的习题,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5、测量一位学生身高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米、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5)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米和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6、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元=7( )8( )9( )

米=4( )5( )4( )

(2)填适当的数

米=米=( )厘米

元=元=( )角( )分

米=( )米( )厘米=( )厘米

7、对同学的错误之处进行讲解,归纳易错点

教学难点(预期):

1、小数的读法,元角分的画法,长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问题及分析:

1、在划分单位时不熟悉,容易做错,尽量讲慢一点

16 1239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