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优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优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一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木条制作的长方形和三角形、不条、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学交警指挥交通车时的各种动作姿势。

2、指名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刚才所观察交警的手与手、手与身躯构成的角。

3、指名学生将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再将两点连接起来得到第三条线段,并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

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形状是三角形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板书:意义、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学生用小棒任意摆出一个三角形。

教师出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图形:

(1)(2)(3)

学生讨论三个图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为什么?

刚才大家在判断上述三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时,都注意到三条线段,围成等这些重要条件(板书:三条段、围成),谁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练习

(1)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2)(3)(4)(5)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虽然三角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谁能说说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组讨论)

(2)小组指定代表说说讨论的结果。

板书: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

多媒体出示三角形,让学生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4)学生指出三角板上的边、角、顶点。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体出示电线杆、自行车、货柜架等实物图,让学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组讨论后,指定学生回答)

学生操作:用木条钉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让学生观察,大家会发现什么?

这说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稳定性)

举出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练习。

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

2、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张纸对角对折,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再对角对折,又能数出几个三角形呢?

4、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探讨了三角形的哪些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意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特征:边——3条

角——3个

顶点——3个

特性:稳定性。

三年级关于数学的教案【第二篇】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材分析:

《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四课内容,是小学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新增添的内容,是在线段、角、顶点、三角形分类等三角形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的延伸。为今后学习三角形面积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

学生分析:

从接触三角形以来,都是针对已成立的三角形进行学习和研究的,从未涉及到:“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这一陌生领域。在生活实际中缺乏鲜活实例和经验,固而学生在学习该段内容时,会有与生活实践相割裂的感觉。学生对较抽象的问题无法明白其含义。所以这段知识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学生不够自信,没有勇气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不足,无法完全独立的进行探究活动。需要老师以学生体验过程为主,以感知探索的方法为重,给予指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现并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分析数据,体验探索和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及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探索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探索真理的勇气和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最近几天咱们一直在围绕哪种图形进行学习?

(生:三角形)。

师:什么是三角形?

(生: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

师: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是三角形的什么?

(生:边。)

2、解释课题

今天咱们就来共同研究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奥秘。

二、探究活动

1、用4组不同长度的小棒围三角形,初步感受能否摆成三角形与小棒的长度有关。

①师:刚才咱们说了“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行就是三角形”,那么如果用小棒代替线段来围三角形,得用几根小棒?

师:是不是只要给你3根小棒你就一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怎么验证咱们说得对不对呢?

(生:实际动手摆一摆、围一围。)

师:那好,课前咱们都准备了几组长度不同的小棒,接下来咱们就来摆一摆。在动手之前咱们先来一起看一看“活动要求”。

②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学生自读活动要求,师:清楚活动要求了吗?开始吧!。

③学生动手摆一摆并完成活动记录表。

④汇报活动结果。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是不是只要是3根小棒就一定能摆成三角形?(生:不一定。)

师:在刚才的4组小棒中,那几组能摆成三角形?哪几组摆不成三角形?你觉得能否摆成三角形跟小棒的什么有关?(生:小棒的长度。)

2、进一步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①课件分别演示4组小棒摆三角形的过程。

②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出示第3组小棒(2,3,6)。

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2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重合并且没能首尾相接。)

师:为什么这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生:小棒太短了。)

师:为什么太短了?(生:2厘米加3厘米都不到6厘米,有缺口,接不上。)

师板书:2+3<6

师:这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吗?(1,2,5 2,2,8)

师:咱们来观察一下这几组小棒之间的关系,什么情况下的3根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③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师:既然你们觉得小棒太短了围不成三角形,那我现在把2厘米的小棒延长1厘米,这时就成了第4组小棒(3,3,6)的长度,你们刚才摆成三角形了吗?

课件演示。

师:出现了什么情况?(3厘米和3厘米的两个短小棒与6厘米的小棒刚好重合。)

板书:3+3=6

师:那么3,5,8这3根小棒能摆成吗?5,6,11呢?

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也摆不成三角形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等于长小棒时也摆不成三角形。

④小结

师:咱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摆不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

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

⑤探究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师:现在咱们知道了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小于或等于长小棒时摆不成三角形,那大家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生: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

师:是这样吗?咱们再来看看能摆成三角形的那两组小棒的长度,算一算是否验证了咱们的猜想。

学生算一算验证猜测。

师:那么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三角形?

归纳:两根短小棒长度之后大于长小棒时能摆成三角形。

3、进一步探究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

①师:这是咱们摆成三角形的那2组小棒。当我们用小棒摆成三角形后,小棒相当于三角形的什么?(生:三角形的边。)

②师:请你算一算,比一比。

学生同桌两人交流。

个别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③师: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

④归纳总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师:这就是三角形边之间的关系。刚才咱们是从这两个三角形发现的这个结论。现在咱们利用课前画的任意三角形来算一算,看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具备这样的规律。

(学生计算验证)

三、随堂练习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下面陈老师准备了一些习题,敢不敢试一试?

1、淘气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从下图中你能看出那条路近吗?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2、完成“练一练”1-3

四、布置作业

练一练。4

五、全课小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在方格纸上移动图形(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

1、指导学生边操作、边交流。

先让学生把纸片放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再把纸片向右平移5个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2、将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方法同上。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

3、想一想:把纸片从A处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纸片平移了几个方格?

让学生自己平移,再说一说平移的距离。

二、试一试:

做课本第5页的试一试。

1、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己试着画,再交流。

2、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一练:

课本第6页的练一练。

第1题:师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第2题:鼓励学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线。

第3题:先共同判断,再涂色。让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几个方格后得到的。第4题: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了几个格。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购书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并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第8页的题。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师提问:能买多少本《趣味数学》?

(3)学生列出算式后尝试解答。

(4)交流学生的解决方法。重点使学生学习口算方法。如,把15个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即150÷5=30;也可以这样想,因为5×30=150,所以150÷5=30。

(5)师提出:150元能买多少本《科普读物》?

(6)师生先讨论:150÷6能直接用口诀计算吗?然后共同完成竖式计算。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三、议一议:怎样检验算得对不对呢?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过的―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想到检验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用商乘除数的方法可以检验除法算得对不对。

四、练一练:

第1题: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计算。教师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方法。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验算的情况。

第3题: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的教育。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月饼装盒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10页的题。

(1)把258块月饼装盒,每7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①鼓励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试着算一算。

②交流计算的结果。根据学生试算的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使学生理解剩下的6块月饼也需要一个盒子,所以258块月饼,每7块装一盒,需要37个盒子。③师:怎样验算计算的对不对?

让同桌讨论,试着验算,然后交流,使学生知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先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2)如果每8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2、试一试:

如果把上面这些月饼送给敬老院的老人,每人5块,那么够分给多少位老人呢?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在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余下的3块‖不够分给一位老人,所以只能分给51位老人。

三、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看懂图意再解答。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注意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四、作业:课本1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放气球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3、在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学习的方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12页的题。

某地小朋友在六一儿童节举办―放飞我们的理想‖活动,一共有680个气球。一次放完这些气球,需要多少位小朋友?

(1)让学生试做。

(2)交流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在交流的过程中着重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百位上的6除以4够商1,所以,商的百位上写1。

660÷4=165(位)

165

4)660

26

24

20

20

2、试一试: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判断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解决书中小朋友的问题,再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验。

第3题:首先让学生了解体中的信息,再提问题。

板书设计: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分课外读物问题,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有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14页的题。

2、让学生列式,先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

3、让学生试算。

4、根据学生试算情况给予帮助指导,使学生理解被除数十位上的4个十除以6,不够商1个十,就要在十位上商0。

648÷6=108(本)

108

6)648

48

48

三、试一试:

先让学生试算,交流时,重点帮助学生理解406÷2,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2,要商0的道理。

四、练一练:课本15页的练一练。

五、数学冲浪: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篇】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对减法进行验算,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性,能够用验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2. 通过自主探究、迁移类推,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在共同交流与探究中优化算法。

3、逐步形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验算的意识。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算理,掌握算法。

三、教学难点:

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算理,应用方法正确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笔算下面各题。

267-189= 783-298=

(1)指名板演: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2)交流方法: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结歌谣:数位对齐是第一,要从个位先减起,不够减时要退位,借一当十要清晰,借完以后要少1,认真仔细要牢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减法。(板书:笔算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借助知识迁移,进行试算。

(1)出示主题图

(2)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请学生独立尝试笔算(板书:403—158=)

(3)汇报交流:同伴互相说说笔算的。过程。并找出错误原因。

3、小组讨论,对比提升:梳理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1)对比:这道题与前面所学的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今天这道题个位上还是3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但是十位是0,怎么办?(红笔描红横式中十位上的0)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我们还是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是0 ,就从百位退1,到十位做10用,十位就是10退1剩9,然后用9来继续减。

(4)教师一边板书正确的竖式计算的过程一边梳理计算过程:403—158 从个位减起;3减8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十位是0,向百位借一当10,个位13减8等于5,十位9减5等于4,百位3减1等于2;403减158等于245。

(5)小结:当被减数中间是0的时候,需要退位的时候,我们要从百位继续退一当10用,之后十位中的10退1剩9,十位要用9继续减。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笔算减法。(板书:被减数中间有0的)

4、验算:

(1)怎样验算我们的结果是否正确吗?小组内商量商量。

(2)汇报想法:

(3)小结:验算减法,我们通常可以采用被减数减差,看等不等于减数;或者把差和减数相加,看等不等于被减数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

1、P42页做一做。

2、P44练习九第4题。

3. 想一想、填一填。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五篇】

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P60-61)。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画、涂、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4、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一对好姐弟,他俩既活泼又可爱,又乖巧懂事,经常帮妈妈做事情,一天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打扫卫生了,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妈妈说:“孩子们歇会儿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我们一起来看看切西瓜的过程吧,如果把这个圆看成一个西瓜,熊妈妈把这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俩高兴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块,姐姐吃了其中1块,那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课件:一个西瓜被分成了8块,弟弟吃了两块,从圆中分出两个西瓜到弟弟的头像,再分出一个西瓜到姐姐的头像上。

师: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分数的?

(2/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就用2/8来表示)最好不说“取”

(1/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来表示)

师:那根据刚才的画面内容,你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剩下的西瓜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谁吃的多?多多少?)用纸蒙住,学生说一个,取一个。

师:咱们同学真会提问题,这节课咱们就先来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PPT,板书课题:吃西瓜)

二、解决同分母分数加法

师:先来看看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PPT展示)你会列算式吗?

(2/8+1/8,板书)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呢?

(是要把姐姐吃的和弟弟吃的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请你观察这两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加数的分母都是8)

师:对,我们就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板书)今天咱们就先来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师:那你能试着说说这个算式等于多少吗?

生:````````````````````

师:那看来大家的意见都等于3/8,那这个结果究竟对不对呢?我们想个办法,你能用图形来说明2/8加1/8到底等于多少呢?老师给同桌两人提供了一张被平均分成8份的圆纸片,同桌进行角色分工,一个当弟弟,一个当姐姐,用斜线涂一涂被你吃掉的那一部分,涂完后,根据你们涂的这张纸片和你的同桌说说2/8+1 /8到底等于多少。开始吧。

生活动并交流

师:完成的同学马上坐正,那我们刚才通过验证,你是不是认为2/8+1/8等于3/8?

谁愿意拿着你的作品到前面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假设:请两组来说

师:你们是怎么得到3/8的呢?

生:我们是数出来的

师:你能给大家数数看吗?

生数

师:那你数的这一份是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生:1/8

师:那两块呢?

生:2个1/8

师:我们再数数看一共有几个1/8呢?

生:3个1/8

师:那用一句话来总结你们的过程,那就是:2个1/8加1个1/8就是3个1/8就是3/8。

师:哪一组再拿着你们的作品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说的真好,同桌再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全班一起来说说

课件边展示请学生边叙述过程

师: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才的过程(电脑演示)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弟弟吃的2个1/8,1份是姐姐吃的1个1/8,合起来就是3个1/8,也就是3/8)

师:结果就是3/8,(板书)

师:解决了问题我们一起来做答(板书)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能算算2/7+4/7=?

说说为什么等于6/7呢?(2个1/7加4个1/7等于6个1/7)阐述算理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就不信考不到你们,请你口答1/9+5/9等于?2/4+1/4

学生口答

师:这么能干啊?你们是怎么算的,怎么会这么快呢?

(分母不变,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师:哦~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看看,分母不变,分子加在一起。(板书)

师:说的真好,那谁来归纳总结一下,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到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板书

板书计算过程。

师:注意加号,等号,分数线要对齐,这样才好看。

师:知道了怎么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我们再来解决一道问题?

师:一张长方形纸,做小旗用取3/5,做纸花用去2/5,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你自己的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3/5+2/5=5/5

师:有不同的结果吗?

生:也等于1

师:为什么呢?

(因为5/5的意思也就是整体1)

师:解决了吃西瓜的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心里怎么样,美滋滋的,象吃西瓜一样甜,那我们解决下面的问题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三、解决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我们现在来看第2个问题:弟弟比姐姐多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为什么用减法呢?

(求一个数比另外一个数多多少,应该用减法)

师:那再请你观察这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也是同分母分数)

师:那我们今天还要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板书)

师:关于这个算式,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用手中的另外一个园片帮助你,想想2/8-1/8等于多少呢?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请一生板演。

请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跟黑板上一样的同学请举手,那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PPT)请一生说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弟弟吃了2个1/8,姐姐吃了1块,表示1个1/8,从2个1/8里去掉1个1/8,剩下的就是弟弟比姐姐多吃的这个西瓜的1/8

师:谁再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2个1/8减去1个1/8还剩1个1/8,就是1/8)

师:2/8-1/8你会算了,那4/7-2/7你会算吗?

师出题学生口答

师:那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板书

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道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做减法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减。那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全班说。

四、解决1-几分之一的减法

师:那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3/8,这时候小熊说了:我们不要吃了,也给妈妈留点啊?,小熊真是个孝顺的孩子,那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呢?(PPT)

你会列算式吗?同样,迅速把你的算式列在本子上,在小组内说说你想法。

师:你是怎样列的算式?

(8/8-3/8=5/8,板书)

师:8/8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这个西瓜。

师: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1-3/8)

师:那这个1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整体你也可以用“1”来表示。(划等号)

师:那8/8-3/8你会算吗?

板书结果5/8

师:我们再来看看整个思考的过程

师:(PPT)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8份,也可以用1来表示,从中去掉姐姐和弟弟一共吃的3/8,果然还剩下了这个西瓜的5/8

(1就是8个1/8,先把1划成8/8,8个1/8去掉3个1/8,还剩5个1/8就是5/8)

做答

师:那如果这道题不是1-3/8而是1-4/7又是多少呢?

师:那为什么这里把1划成7/7而没有象刚才一样划成8/8或者是6/6呢?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算式跟前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师:那象这种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师:那么也就是说要把1划成跟减数分母相同的一个分子分母都一样的分数来计算。这样其实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其实如果孩子们计算熟练了,中间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

五、练习

师: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开心,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试一试同学们的实力,敢不敢接受挑战?

A.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口算题,看算式直接写得数,(打开书完成)

选其中一道题请学生说想法

注意:3/4-3/4(用图解释)

B. 师:这是一条线段图,认真观察,现在发生了什么?(PPT线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

接着又怎么样了?(闪现红色部分,红色部分是这段的3/10,闪现兰色部分,兰色部分是这段的4/10)

求的是什么?(闪现“?”,算一算一共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呢?)

生:在本子上列算式解决,并口答。

师:接下来看下一个线段图,

师:那你会列算式吗?

8/9-2/9=6/9

C. 再来看一个线段图,请生解释。列算式解决

六、总结

同学们,吃西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们却从中学会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学们真是好样的,看来只要我们用一双充满智慧的,善于发现的研究去细心观察生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16 12393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