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有关平面图形的面积。
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及计算能力。
3.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面积公式及各种图形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概念
1.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3.填空。(复习平面图形公式推导过程)
因为S长=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 )和( )相等的长方形,所以S正=________;平行四边形可以割补成长方形,它的底相当于( ),高相当于( ),所以S平=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S三=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S梯=____________;圆可以割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所以S圆=___________,最后推出S圆=___________。
4.填表。
(二)动手操作
请在下面的方格图中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面积是已知三角形面积的2倍。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比长方形小。 ( )
(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边也相等。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2倍。 ( )
(3)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
(4)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不一定相同,但面积一定相等。 ( )
(5)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大于长方形的面积。 ( )
2.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
(1)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4cm,它增加的面积________cm2。 [ ]
A.等于16
B.小于16
C.大于16
(2)一个梯形的面积是32m2,上底与下底的和是8m,那么高是_______m。 [ ]
A.2
B.4
C.8
(3)小学阶段学过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______的面积公式来表示。 [ ]
A.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三角形
D.梯形
(4)如图,这个梯形的面积是240cm2,ABCD是正方形,并且BC是CE的`2倍,那么阴影部分面积的求法是[ ]
A.2404
B.2403
C.2405
(5)如图,阴影部分的环宽恰好等于较小圆的半径,阴影部分面积是较大圆的 [ ]
3.求下列图形的面积。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图中单位:cm)
(2)求下面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图中单位:m)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通过复习基本平面形的面积公式和公式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白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在小学阶段所学面积公式都是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并通过基本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在综合练习中,出了一些稍难题,以使学生有所提高,并通过选择题中的(3),使学生明白,梯形面积公式可以表示小学阶段所有面积公式,从而使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另外,通过动手操作题,使学生能够灵活地掌握面积公式。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知道扇形统计图,能说出其特点;
2.会画出简单的扇形统计图;
3.能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得到信息。
教学准备:
两幅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l.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出示两幅扇形统计图。说明: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里的扇形统计图各表示的什么意思?说明:扇形统计图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教学新课
1.说明扇形统计图及其特点。
说明:从上面的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它是用一个圆表示各个部分的总数量,在圆里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出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这种统计图清楚地反映出各个部分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根据扇形统计图的表示形式,讨论制成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得出步骤井板书:
①
②
③
④计算百分数;计算圆心角;画出圆和扇形;标明百分数。
(2)要求学生自己完成第一步,在练习本上计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同时指名一1
人板演,然后集体订正,用加法检验各部分百分比的和是不是100%。
(3)先说明一个圆的度数是360度,再让学生按总数量的百分之几求出表示各部分数量扇形的圆
心角度数。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检验几部分圆心角的和是不是360度。
(4)分割成扇形。
老师说明画法,同时板书:先画一个圆,说明表示总数量;再分割成3个扇形,说明各表示哪个数量。
(5)标明各部分数量名称和百分数。
指名学生说说每个扇形各表示哪个数量,占百分之几,老师在图中板书。让学生自己画圆、分扇形并标明各个部分数量的名称和百分数。
(6)区分各部分并写出统计图名称。
说明要用阴影或不同颜色区分不同的扇形,写出统计图名称,并让学生自己完成。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自己的统计图上。集体订正。
(7)小结过程。
提问:谁来看图说说刚才制作这幅统计图的。过程?你能说一说这幅统计图的意思吗?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三、课堂练习
l.做课后习题第1题。
提问: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这个扇形统计图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计算后填写课本上的表格。出示表格,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每一个数量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2.做课后习题第2题。
提问:这个圆等分成多少份?每份所对扇形的圆心角多少度?请大家先计算每项收入相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再画出扇形统计图。老师巡视辅导。提问学生每一部分所占扇形是图的20等份里的几份。
四、课堂小结
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怎样根据统计数据来制作扇形统计图?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同学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同学们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篇】
中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会求中位数。
2.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异同,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方法,体会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
中位数意义的理解及求法。
教学难点
对一组数据的具体情况及所要分析的问题作出何种统计方法的合理选择。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有关可能性的统计知识,这节课我们将研究新的统计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中位数
出示五(1)班第3组同学掷沙包成绩统计表:
问:你觉得他们掷沙包的一般水平应该是多少米?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明 张炎 赵丽
成绩/米
(生可能会估计在23-25米之间或说用平均数来表示等。)
引导如何计算平均数并计算出平均数。
问:平均数与估计数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引导观察统计表中的每个数据与平均数之间的差别。(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而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说明用平均数来表示第3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
问:那用怎样的数据表示比较合适呢?为什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并汇报。)
小结: 这个数据,比它前面3个数小,比它后面3个数大,像这个位置处于一组数据正中间的数,我们就把它叫这组数的中位数。(板书)
2.理解中位数
中位数可以对事物的大体趋势进行判断和掌控,它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适合反映事物的一般水平。像第3组同学掷沙包成绩所用的中位数,说明这一小组中超过一半的同学掷沙包成绩都能达到和超过这个水平。
问:
①某班同学数学单元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88,请说说这个数据说明什么问题?
②绍兴县某月的空气污染指数的中位数是65(50--100为良),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
①如果把改为,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否发生变化?是多少?中位数呢?为什么?
②如果把改为22,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③如果把改为,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④如果把改为,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小结: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大小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平均数与每个数据的大小有关,与数据的排列位置变化无关;中位数有时与数据的大小变化无关(其所在数据的排列位置不变时),有时与数据的大小变化有关(其所在数据的排列位置变化时),中位数的变化与其所在一组数据的位置排列顺序变化有关。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3.求中位数
出示五(2)班7名男生的跳远成绩统计表:
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组男生跳远的一般水平合适?为什么?
姓名 李志强 陈文 王文贤 赵军 张鹏 刘卫华 于国庆
成绩/米
(1)分别求出平均数和中位数。并问中位数怎样求?(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得出:是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求中位数。)独立完成求平均数与中位数。
(2)把求得的平均数、中位数与各数据比较,用哪个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如果及以上为及格,有多少名同学及格了?超过半数了吗?
(4)如果再增加一个杨冬同学的成绩,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又是多少?
根据学生出现争议问:你求出中位数了吗?怎么办呢?
(通过前后题目的数据数对比)组织学生讨论小结:当一组数据有双数个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学生独立计算该中位数。
4.新知小结:
观察比较上面几道题的中位数与平均数,说说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异同。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与学习,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上一篇:《月光曲》教学案例4篇
下一篇: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