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最新14篇)
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简单加减法,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一年级上册数学总教案最新 篇1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66页“整理和复习”第1~3题,练习十二的第1~4题、第6题,整理和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提示:
这节课主要是复习整理“11~20各数”的分成、意义等,有关计算不是重点。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巩固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 巩固认识“个位”、“十位”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算式。
3、 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熟练掌握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练习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知“整理和复习”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生每人准备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回忆法、复习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谈话法: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下这几天我们都学会了什么?指名说。
师生补充评议。
师:这节课,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这样能让大家更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这节课是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这是复习课,暗示他们体会复习课和新学课的不同处,体会复习整理课可以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效益”很好、“非常重要的课型”。
复习导入法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也可以学生看书,回忆本单元的内容。
学生汇报自己看到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一部分内容:认识11~20各数。教师板书:整理与复习
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最近发生的一些数学小故事导入本课。比如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刚才---同学的说他一口气吃了19颗糖,妈妈说她吹牛说大话。你们觉得这是真的吗?
学生猜测。教师回答:他吃的是一种很小颗粒的糖,你看,(教师展示)一小袋有10颗,另一小袋是9颗,一共是多少颗?
师:---同学的回答又准确又完整,我可以送你1袋糖。请下课后到老师这里来领取。请其余同学向他学习。……
二、探求新知
1、教学课本66整理与复习第1题“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出示第1题的图,学生观察,这些同学他们都会什么?你会吗?你还会些什么?
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明了学情。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的情况,师适当增加一些内容。
例如
师:谁会从20数到11? 11和20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小于号怎么用?1个十3个1组成什么数?1个十7个1组成什么数?16是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13+6怎么算?17-4怎么算?……
练一练:完成课本练习十二的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1题的第(2)小题难度大一些。师提示,哪两个数之间差2?再让学生完成。
完成后让师生一起订正。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量提供学生思考时间,表达机会,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良好发展空间。
2、教学课本“整理与复习”第2题:拨一拨,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很少出错,你们真聪明。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2题。
师出示计数器:问这是什么?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是什么位?这个位置上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这个位置拨一个珠子表示多少?
谁来拨出12? 谁来说一说12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谁来拨出14?谁来说一说14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
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
完成课本67页第4题。
师介绍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了解学情。
【设计意图】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类型的任务,速度快,效果好。而如果让学生分角色合作来做的话,师不怎么好组织,耗费的时间更长,感觉没有必要。
三、巩固新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这些知识我们更熟悉了,是吗?不过学会了,我们还要会使用他们解决一些题目。
完成课本67页第6题。
第6题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师指导合作过程:学生甲说一个十几的数,学生乙说4到算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觉得哪些同学值得你学习?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布置作业
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请你的家长出几道题给你完成。
一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含义,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
例11(3)汽车图,师生准备算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面的数,说说各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它们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在369 1438 3740 6900
2、在○里填上"〈 "或"〉"。
61○56 45○47 100○98等
让学生独立思考填写。并分别提问: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
[评析: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是本节课新知识的重点,教师运用复习帮助学生唤起对原有知识的回忆,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衔接和孕伏。]
二、新课
1、导人新课,揭示课题,交待目标。
师:我们已经会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那么怎样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呢?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师:本节课的学习要求是: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教学例11、
(1)教学位数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①比较1230和965的大小。
师问:123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比一千大。还是比一千小?在算盘上拨出来。965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够不够一千?在算盘上拨出来。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123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这个数超过一千;而965是三位数,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不够一千。那么1230与965哪个数大?
板书:1230 〉965。
②反馈练习:999○1000 836○99 1015○989
师提问,学生思考后回答: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什么?怎样确定谁大谁小?
小结: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
[评析:教师应用学生已有"百以内数大小的比较"。以及"万以内数的数位排列顺序"等知识,把它作为上位知识,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着力点总是放在引导学生应用前边已学过的知识去探索新知,通过提问、启发、点拔的方法,诱导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感知到数位不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丰富了原认知。]
(2)教学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①比较5640和8790的大小。
让学生读题,然后在算盘上拨出5640和8790
师问:这两个数都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几?5640最高位是几千?8790呢?
启发学生思考:5个千与8个千哪个小?
板书:5640〈 8790
②反馈练习:4005○3989 5798○6010
让学生说一说,位数相同的数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小结:位数相同的数,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数大;反之,则小。
③出示例11(3)的汽车图片。师述:在全县开展的"万人签名"植树活动中,滨工饮料厂的叔叔阿姨们为了慰劳同学们,高高兴兴的运来了许多汽水。看!运汽水的车来了。(师出示图片)师问:谁来说说左边的一辆车运了多少瓶?(3854瓶),右边的一辆车运了多少瓶?(3529瓶),哪辆车运的汽水多?3854和3529都是四位数,最高位也相同,该怎样比?
师:根据已掌握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请填写在书上。
④反馈练习:6809○6810 3059○3057
师问: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再怎么比?
小结:如果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从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评析: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某一问题总是在积极思考而又没搞通,或已经有所思考但尚未成熟,处于欲言而无法表达的心理状态中,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和时机,启发、提问,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它使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意志上予以高度专注,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掌握,从而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九第1—5题。
第1题
师问:有几组数?哪些组位数相同?哪些组位数相同?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让学生独立练习。
第2题:
指名学生读题。
师问:(1)小题这4个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最大的数是多少?剩下的两个数941和914哪个小?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
师问:(2)小题这4个数都是几位数?请你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然后让学生说出排列的结果,集体评讲。
第3题:
先让学生读出各数。
师问:这些数的位数相同吗?哪个数的数位最少,怎样找出最大的数?让学生练习后说一说。
第四题:
师问:最大的三位数是几?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四位数是几,最小的四位数是几?
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来,教师课堂巡视了解情况。
第5题:
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2人上黑板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评析:教师对练习九第1—4题都作了提示,学生不但解题的目的明确,还便于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会怎样去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师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师问:在比较数的大小的时候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师述:今天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其方法是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二是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其方法是先比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从高位起依次往下比,直到比出数的大小为止。
这节课大家都学得很好,希望继续努力。
[总评:比较数的大小,首先看它们各是几位数,然后接着数位的排列顺序,依次进行比较,确定谁大谁小。教师在教学中紧紧地抓住这一"课眼",使教学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审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使全课的各个环节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正所谓"契领而顿,百皱皆顺"。由于教师的教学抓住了"课眼",也为学生创造这样一个契机,即把认知上遇到的矛盾、困惑、内化为学生探求新知的迫切需要,唤起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强烈愿望。所以,这样的课总是耐听、耐品、有韵味。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本单元教学11~20各数,内容分三段编排。
11~20各数的直观认识
直观认识十,初步认识10个一是1个十。
直观理解11~20各数的意义。
认、读11~20各数。
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
11~20各数的意义
从形象到抽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写11~20各数。
比较数的大小。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用对十几的认识思考计算方法。
通过计算加深对十几的认识。
11~20各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些数都是两位数,分别是1个十和几个一或2个十合成的数,学生理解这一点是有难度的。因此,教材先联系小棒直观表示这些数的含义,再利用计数器分析各个数的组成,形成数的概念。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起深入理解数的意义的作用。
1.在摆小棒活动中初步认识一和十,初步体会十几和20。
第78页例题首先教学计数单位十,接着教学12的含义,然后教学其他十几的数和20。小棒是不可缺少的教具和学具。
(1) 10根小棒捆成一捆形象地展示了一和十的关系: 10个一是1个十。教材要求学生数数、捆捆、填填、读读,联系直观体会这个关系,包括什么是1个一、什么是10个一、什么是1个十以及为什么说10个一是1个十等内容。要让学生一边捆小棒一边说10个一是1个十,把动手、思考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反复进行几次,逐渐建立十的概念。
(2) 十几都是1个十和若干个一合成的数。集中精力认识12,再向其他各数展开,是高效率的教学设计。怎样摆12根小棒是挑战性的问题,为了看得很清楚摆成1捆加2根。由于刚教学1捆是10根,学生手边有成捆的小棒,所以有条件这样摆。如果出现别的摆法,可以通过比较使其改变。只要体会到这样摆的特点和好处,就感受了12的意义。
(3) 向其他数展开分两个层次,先是其他十几的数,再是20。展开时的学习活动有数一数认一认和摆一摆。数要看着书上的图,其中的1捆不必数,它是10根。零散的小棒要数,再和10根合起来。认就是看小棒图下面的数,各个数里左边的1相对于1捆小棒,右边的几相对于几根小棒,这样的数读作十几。摆是再现十几的意义,不要看着书摆。可以教师说数,如13,学生摆1捆和3根小棒。经过多次数和摆,发现1捆小棒是十几的相同点,一根根小棒是不同点,概括地感受十几的意义。
教学20,先出现1捆和10根小棒图,再出现2捆小棒图,让学生经历得出20的过程。看着左边的图,学生会主动去数没有捆起来的小棒,于是产生认知矛盾1捆和10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进而又想到办法把10根小棒也捆成1捆。这样,就把左图变成了右图,得出了20。教材让学生根据图意填写个十是20,初步理解20的意义。
2.在小棒表示的数算珠表示数写出数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认识数位,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整数采用十进制计数法,计数单位、数位和位值都是计数法的要素,也是重要的基础知识。第80页例题在教学写数的时候,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位和位值,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计数器是根据十进制计数原理设计制作的教具,在它上面能表示数位,表达位值思想,能帮助学生在理解数的组成基础上写数和读数。
(1) 把小棒和计数器的杆对应,使小棒表示的数过渡到计数器的算珠表示的数。图中左边1捆小棒的下面是计数器的一根杆,1捆小棒表示1个十,在这根杆上拨1粒珠也表示1个十;右边的小棒下面是计数器的另一根杆,几根小棒表示几个一,在这根杆上拨几粒珠也表示几个一。把小棒表示的数过渡到计数器上,让学生体会计数器上的个和十的意思。尤其是11这个数,计数器的两根杆上都是1粒珠,它们分别表示1个十和1个一,有利于学生区分个和十,体会不同位上的数有不同的计数单位。
(2) 对照计数器的算珠写数,十位上1粒珠,在这一位上写1;个位上几粒珠,在这一位上写几。写的数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十几。像这样教学写数,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教学20,让学生明白个位上是0。小棒图只有2捆,没有零散的小棒。所以,计数器的个位上不拨珠。写数时,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个位上写0表示这一位上一个也没有,突出了2个十是20。
(3) 实物图、算珠图和写出的数三者结合,理解数的组成,体会数的意义。在直观认识11~20各数的时候,对照小棒已经知道十几都是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的数;在计数器表示数的时候,又把对十几的直观认识反映到算珠上;写数的时候,突出了先写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再写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以这些经验为基础,教材出现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的叙述,引导学生比较抽象地体会数的组成,从而深一步理解数的意义。例题把写出18和它的组成留给学生完成,再通过想想做做第1、4题的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4) 11~20共十个数,例题里写了四个数,其余大部分都在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20这个数既在例题教学,又在习题中反复练,因为它是认数的一个难点。第1题与第3题的思路是反向的,前一题观察算珠体会数的组成,写出相应的数,是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后一题把数的组成用算珠表示,是抽象到形象的活动。目的是一致的,即帮助学生加强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5) 比较数的大小,是为了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想想做做第6题里设计了十几的数和10相比、两个十几的数相比、十几的数和20相比,十几的数和一位数相比等各种情况。在比较时的思考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如从1起逐个数数,11排在10的后面,所以11比10大。又如19只有1个十和9个一,不满2个十,所以19比20小。其实各种思考都没有离开数的组成,即使从小到大地数数,也在每次增加1个一。因此,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组织交流,引导他们从数的组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应用十几的数概念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例题示意图的盒子里有10个果冻,盒子外面有5个果冻,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分别是10和几相加与相应的减法。安排这些口算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计算进一步理解十几;二是为教学进位加法作准备。
教材让学生写出这些题的得数,给他们利用数概念进行思考的机会。如10+5是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15-10是从1个十和5个一里去掉1个十。这样的思考先在图画直观的帮助下进行,再离开图�
4.培养数感。
在认、读、写11~20各数的教学中安排了许多活动,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数感。
(1) 抓抓、估估、数数。第79页第1题和第4题,通过操作和观察体验十几。抓一把小棒要先感觉一下再数,知道根数后再把小棒抓住,仔细体会手的感觉。类似地,要在观察中估计,数出草莓和伞的数量后再看图,体会怎样合理地估计。教学时不能疏忽第二次抓、第二次看,这是发展数感的最佳时机。
(2) 数数、看看、比比。第79页第6题分别数10张、20张纸,看看有多厚,让学生通过厚度体会张数。如果分别用手摸摸厚度并对两次的厚度进行比较,效果会更好。
(3) 排数序、找关系。第81页第5题在直线下面的框里填数,整理10~20的顺序。看着直线上的数思考18接近10还是20,并作出解释,感受数之间的相对关系。第83页第3题依据大了小了等信息调整思考,培养对数的大小关系的敏感程度,这是数感的表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课本62--63面。
教学目标:
1、加强“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训练。
2、使学生能按一定顺序叙述教室的摆设。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教室真漂亮,今天我们就一看、说说我们的教室。(板书:教室)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教室”。
2、放足时间让学生观察、同桌互相说说。
3、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人看到的说出来。
4、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叙述教室里的摆设。
5、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家里的摆设,再同桌互相说说。
6、生发言说说自己家里物品的摆设。
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表达清楚。
三、练一练。
1、练习1。
生:自己指着文具盒说一说,再同桌互说、互评。
师:要求个别学生边指边说,其他同学评一评谁指得好、说
得好。
2、画箭头,并说一说。
师把题意告诉学生。
生:动手在书上画出路线。
生:把自己画的路线告诉大家。
师:引导画错的学生改正。
3、看图回答问题。
师:把题意告诉学生。
生:观察并说给同桌听听。
生:发言说说淘气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其他同学评一评说得好不好。
师:引导学生帮助说错的同学再次观察。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5
教案示例
乘车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三、活动三:动手摆
(一)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
四、活动四:日常生活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车
2+1+4=7 7—3+2=6 6—3—3=0
教案点评:
课堂的导入,直入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会,新课的教学整个贯穿在此条线索中,各个环节的教学线条流畅,学生在每个环节的情境中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共同探索,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每个孩子发挥、展示自己的空间。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识,不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也大有裨益。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耐
3.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得数是10 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整理出10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小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小动物,今天这些小鸡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景图)
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说得非常好,谁能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课
的加减法。
师:这些小鸡跑到盘子那开始吃食了,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又能发现什么?
师:说说你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这么多呢,大家帮着解决一下吧,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的组成。
学生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10个珠子,然后分成两部分,
看有哪些分法?填在教材第43页的表格里。
3、巩固练习
课本44页的“练一练”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小鸡吃食(10的加减法)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作业设计:
连一连,合成10
② ⑦ ⑤
① ⑨
⑥ ④
⑤ ⑧ 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l~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读、认、写l~5各数。
2、能用1~5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建立数感。
过程与方法: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从而掌握所学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1~5的基数、序数含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小棒等。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第1节-1—5的认识
1、观察数数。(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你喜欢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吗?这是一张动物园的图片,仔细观察并且数一数,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生:1只太阳、4朵云、1头大象、3只长颈鹿、2头犀牛、4只小鸟、3头羊、2棵树、4位学生、1位老师、5朵花、2位男孩、2位女孩、……
2、揭示课题。
师:观察的真仔细,生活中许多事物的个数都可以用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5的认识》。
(板书:《1~5的认识》)
新课讲授
探究一: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1、学习l的数量。(媒体出示:大象图。)
师:图上有1只大象,那么大象个数就可以用1颗珠子来表示,可以用数1来表示。
(第一次点击“大象”图片,媒体演示:闪烁大象;第二次点击“大象”图片,媒体出示1颗珠子;第三次点击“大象”图片,媒体出示数字1。师并板书:○ 1)
师:你还能从图上找到哪些事物是可以用数1来表示的?(可以指导学生看书上的主题图。)
(学生可能回答:1只太阳可以用数1来表示。1位老师可以用数1来表示。)
(点击媒体依次出示:老师图片和太阳图片。)
师:1位老师、1头大象、1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1来表示。
2、学习2的数量
师:你能不能找到哪些事物可以用数量2来表示呢?(板书:○○ 2)
生:2头犀牛、2棵树、2位男孩、2位女孩都可以用数2来表示。)
(点击媒体依次出示:犀牛、树、男孩、女孩的图片。)
(第一次点击“犀牛”图片,媒体演示:闪烁犀牛;第二次点击“犀牛”图片,媒体出示2颗珠子;第三次点击“犀牛”图片,媒体出示数字2。)
3、学习3、4、5的数量
师:那么图上其它的`事物,你们都会用小棒和数来表示吗?在小组中说一说。(4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
生:3头羊、3只长颈鹿都可以用3颗珠子表示,可以用数3来表示;
4朵云、4只小鸟、4位学生都可以用4颗珠子表示,可以用数4来表示;
5朵花、5个人可以用5颗珠子表示,可以用数5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第一次点击“羊”图片媒体演示:媒体先闪烁“羊”图片;第二次点击“羊”图片,媒体出示3颗珠子;第三次点击“羊”图片,媒体出示数字3)(板书:○○○ 3)
(根据学生回答,第一次点击“云”图片,媒体演示:先闪烁物体;第二次点击“云”图片,媒体出示4颗珠子;第三次点击“云”图片,媒体出示数字4。)(板书:○○○○ 4)
(根据学生回答,第一次点击“人”图片,媒体演示:先闪烁物体;第二次点击“人”图片,媒体出示5颗珠子;第三次点击“人”图片,媒体出示数字5。)(板书:○○○○○ 5)
探究二:1~5的数序
1、感知1~5的顺序
(媒体出示1颗珠子。)
师:再摆1颗珠子是几根?可以用那个数来表示?(学生可能回答:2)
师: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学生可能回答:1个再加1个就是2。)
(根据学生回答,点媒体依次出示:再摆1颗珠子,数2。)
师:再加1颗珠子是几根? (学生可能回答:3)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媒体先出示:再摆1颗珠子,再出示数3。)
师:如果我想表示4,我应该怎么摆珠子呢?
(学生可能回答:再加1颗珠子;一共摆4颗珠子。)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媒体先出示:再摆1颗珠子,再出示数4。)
师:谁会摆5?(请小朋友用珠子摆一摆。)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媒体先出示:再摆1颗珠子,再出示数5。)
(这时媒体呈现1~5颗珠子和相应的数1~5。)
2、认读1~5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是带领大家顺着读,倒着读,点着读等。)
3、练一练
(1)3前面的数是( ),后面的数是( )。
(2)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有一个数比2大,这个数可能是( )。
(5)有一个数比4小,这个数可能是( )。
(6)有一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这个数是( )。
【附本题答案】(1)4,2 (2)1,3 (3)3,5(4)3、4、5 (5)1、2、3 (6)4
探究三:写数1~5
1、(媒体出示:日字格。)
师:这像什么字?(日)
师:所以我们称它们为“日”字格。我们以后学习写数字都是在日字格上书写的。
2、观察的日字格,介绍上半格、下半格、四个角及中线的名称。
3、观察各数的结构,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4、学习数1-5的儿歌。
“1”像铅笔直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两道弯,“4”像小旗随风飘,“5”像钩子挂半空。
5、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书,紧接着,学生书写。
6、练一练:学生在书上描红写数字。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是第一次写数字。通过媒体动态演示与教师示范的结合,让学生明白从哪起笔,怎么拐弯,在何处收笔,把握好每个数字的笔顺和在方格中的布局,更好地突破学生在书写中的难�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学生:5。
教师:没错!请同学们说说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5”表示的呀?
学生:5个南瓜/5个玉米。
教师:大家表现地真棒。南瓜、玉米
的`数量是5,可以用数“5”表示。现在大家一起来认读一下。
学生:1、2、3、4、5。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个计数器。上面有几颗珠子呀?
学生:1颗。
教师:1颗珠子可以用1表示,我们再加一颗珠子,现在是几颗啊?
学生:2颗。
教师:可以用几表示?
学生:2。
教师:看上面这道题,请一个同学回答。
学生1:再摆1颗珠子是3颗,可以用3表示。
教师:那再摆1颗珠子呢?
学生2:是4颗,可以用4表示。
教师:那再摆1颗珠子呢?全班一起回答。
学生:再摆1颗珠子是5颗,可以用5表示。
教师;大家都掌握了吗?现在我们来学习怎么写这些数。大家看一下,1是从上往下写,稍稍有些倾斜,大家拿出方格本,跟着老师一起写。
2像一只小鸭子,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3像小耳朵,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4要写得直直的,不能有弯曲的地方。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5比较难写。看老师写一次。好,现在在方格本上写下2。
三、练习
教师:现在大家在方格本上写1~5,1个数字写一行。
教师:写好了没有?
学生:写好了。
教师:剩下的时间大家把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两道题完成。
教师:好,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利用色彩艳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1~5基数含义的认识。
加深学生对1~5基数含义的认识。
教学反思:
1~5学生们在幼儿园都已经学习过了,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通过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讨。但实践下来发现课堂游戏少,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可以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多开发一些数学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
人教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2、 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3、 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4、 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山羊老师想教同学们画一张笑脸,看,上面缺少什么?
(课件出示)
师:我们应该把眼睛画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我们应该把嘴巴画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上下前后”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上下
1、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看图上有什么?(生口答:有,汽车、火车和轮船)
师:仔细思考一下: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描述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板书:
(2)师:我先看汽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
(3)课件出示:火车和轮船
师:谁在上面?谁在下面?
师:谁来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
师指图讲解:有生说:“火车在轮船的下面”师及时追问:“下面吗?”
师小结:火车对于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于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为什么呢?
师指图讲解后小结:我们以后在说上下的位置关系时也要说它在谁的上面,它在谁的下面。
2、师:我们看一看教室里,你能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
2、把数学课本放在先放在课桌上面,练习本放在课本的上面,铅笔盒放在练习本的上面,同位互相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交流。
3、前、后
(1)、过渡:师:我们刚才认识了上下两个位置关系,在我们生活中,不光存在着上下两个位置关系,还有其他的位置关系。
(2)找“前后”的活动。
(老师请3位小朋友站起来。)像他们三个人的位置关系还能用上下来表示吗?
师: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师:谁能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一句话吗?
师指生站起,问:她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师: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生活动。
(3)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谁来说说小汽车、卡车、客车它们三者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三、巩固练习
1、 森林运动会(课件演示)
(1)、比赛开始了,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2)小兔的前面有谁?小兔的后面有谁?
师:他前面说的有点问题,谁来给他补充完整。
师:谁得了冠军?
2、 课件出示:卡丁车比赛:
2、卡丁车比赛开始了
(1)1号车在( )号车的前面,在( )号车的后面。
(2)1号车排第( );
5号车在( )号车的后面,(及时鼓励学生)
在( )号的前面。
3、 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
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在学习中也不要骄傲,要像小乌龟一样认真学习。
师:比赛开始了,谁来说一说兔子和乌龟的位置关系?
师:它俩的位置关系除了用“前后”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看它们在爬山。
师:下山了,谁来说一说乌龟和兔子的位置关系?
师:乌龟取得了胜利,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想办法发挥自己的优点,才能学习进步。
4、 课件出示书橱
师问:书在洋娃娃的哪面?杯子在篮球的哪面?台灯在什么的上面?
5、 课件出示书橱:
猜一猜:淘气的前面有5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
师讲解。
6、 观察教室图片,说一说教室内的课桌和讲桌的位置关系。
7、 师站学生前面,和学生相向,让学生说说师生的位置关系,指出:以后在说前后的时候,要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8、 学生相对互相说一说。
9、 黑板的上面是什么,(灯)谁来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想象一下,我们上面有什么?
我们下面有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你学会了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3、在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感。重点难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教学准备
课件、礼品盒、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落实知识点
一、创设情景
课件演示,教师用语言描述:音乐响起(生日快乐),今天是淘气的生日,我们一起来为他祝贺。淘气家的桌上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生日礼物,机灵狗想看个究竟。
(1)机灵狗先是站在地面上看;
(2)然后抬起了前腿看;
(3)还是站在凳子上看;
(4)最后,它终于爬上了桌子上看。
你能按照机灵狗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在下面的()里标出①②③④吗?课件展示图片。创设情景
课件演示,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二、实践感知
1、小组探究:按照机灵狗的方法请尝试观察,并说说分别看到的是什么?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机灵狗先后看到的'并标出①②③④。
3、不知同学们在生活中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如果有你能和同学们说一说吗?
想一想:机灵狗观察的位置有何变化?观察到的范围又有什么变化?
三、实践探究
1、说一说:小明沿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
先比较两幅图的区别,再说一说,哪一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一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说明什么?
2、填一填:小明越走近房子,看到的树越()。
3、想一想:小明观察物体位置的变化引起了什么的变化?有怎样的变化?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并且有刚学习的9加几做基础。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试一试”与“练一练”,内容是关于 8加几的用方块摆摆算算与看蝴蝶蜻蜓图列式、帮小蚂蚁找家的连线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驻城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实现了教育联网,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有专门的微机教室。
全班学生40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近阶段主要培养: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只知道8加几的答案,但基本上说不出怎样算出来的。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学时各有侧重。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小朋友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主路上先后看到工人师傅在为8棵、6棵树涂防护漆的情境。)
师:根据小淘气在路上数大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示一共有几棵树?)
(评析新的教学理念是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此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去公园游玩为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探究。
师:想一想,一共有几棵树,怎样解决?(学生可能列式:8+6或6+8)
师:到底有多少棵树呢?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借助学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 组内交流方法。
师: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组内讨论的时候,可以选一名或几名代表,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
3.全班交流成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谁要补充?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出现的情况有:
(1)从8接着数8,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
(在学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拿着手中的学具边演示边说,也可以直接口述。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不明白的可以相互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简单地板书其相应的思考过程,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肯定或适当奖励,也可以适当地选择其他同学加以评价。)
(评析在此环节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教师敢于放手,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别在组内、全班交流,层次感强,有实效性。评价时,不仅肯定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那么多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6得14,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同桌相互交流。)
师:小淘气就采用了其中“8加2得10,10加4得14”的计算方法,你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了吗?做题时,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评析对多种方法的选择与理解不加限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理解知识,实现有个性化的学习。)
(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
1. 搭积木。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们看看,他又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去呢?
(示课件:对75页的摆一摆、算一算加工动画,小朋友们在公园游乐场的一角玩搭积木的游戏。)
师:我们也像公园里的小朋友那样玩一玩、做一做吧。
(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摆算算8加5,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2. 百花园。
师:走出了游乐场,我们再一起到百花园里去看一看吧。(分别出示对75页加工的课件: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在草丛中飞来飞去。)
师: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共同理解图意,计算8加7,并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利用“8加4”计算“4加8”。学生做对后,课件示微风吹来,花园里的花开得更艳了,音乐响起,学生可以稍作休息。)
3.蚂蚁搬家。
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示课件:加工的75页第4题,小蚂蚁在搬家并说明搬家的要求。)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购买食品。
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汉堡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习8加几的计算。)
(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评析练习题的设计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特别是购买食品这一练习的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小淘气一起逛了公园,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教学图,动口、动手。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2、让学生通过看、数、摆、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8和9的书写。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地数数,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激活旧知,导入新课
1、拍手游戏。出示卡片数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
2、揭题《认识8和9》,理解基数的含义,数数
师:你已经了解了关于8和9 的哪些知识了?
生:我知道8象葫芦,9象哨子(说出了他们的样子)
生:我知道8要小,9 要大(你怎么知道的?8 表示什么?9 呢?)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8和9(拍手,画画、摆学具。)
反馈:数9以内的数(出示学生的作品多种方法数)
3、给数字卡片排队,巩固9以内数的顺序
师:可以怎么排?0—9 9----0
师:读一读这些数。可以怎么读?(渗透从大到小,从小到大,以及奇数、偶数的意识)
4、比较数的大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通过学生已有的经验认识左右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左右吗?哪是左,哪是右?
1.学生:左右手;左右眼;我写字的手是右手。……
2.引入课题:你们说的真好,说明你们对左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左右。
教师板书:左右
(二)在游戏中初步认识左右
教师: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
1.游戏(师说生做)
(1)请举起你的左手,右手……
(2)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指名做:举左手、右手、左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
(3)快请你们看一看挨着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教师提问:不知你们看出没有,这个同学怎么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呢?
二、活动二:动手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左右)
(一)情境引入
今天,一些同学要去看电影,他们准备带上一些水果,我们快看看他们都带了哪些水果,并把水果摆整齐。(小组拿出水果图片)
(二)老师说,小组合作摆。
1.中间摆一个梨,梨的左边摆一个苹果,梨的右边摆一个草莓,在这三个水果的最右边摆一根香蕉。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1
2.桃子摆在从左数的第二个。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2
(2)观察这五个水果的左右的位置,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3.把糖摆在梨的左边(体验不同的摆法)
(1)出示图片:水果图片3
(2)出示图片:水果图片4
(3)出示图片:水果图片5
4.讨论:为什么这三种摆法都对?
(三)练习
1.教师:观察你座位的左边都有谁?右边都有谁?
2.自由活动
还有一块饼干,请你们把饼干摆个位置,摆好后说一说饼干的位置在哪。
三、活动三:在生活中进一步认识左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一)出示图片:找朋友
1.教师:我们帮同学们整理好水果,准备出发了,可是一检查还少小明没有来,于是
就派小刚去请,但小刚却忘记小明家是几号房间了,只知道是在一上楼的左边,我们快帮助小刚找一找吧!
2.集体反馈
3.拍一拍、想一想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左右,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2)拍手游戏
小组两人相对,用自己的右手拍对方同学的右手,用自己的左手拍对方同学的左手。
(3)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4.做一做,动动脑
(1)教师:认识左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出示图片:练习3
(3)小结:由于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
下楼时,都要向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按次序走。
(4)出示图片:练习4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40分钟,你们喜欢这节课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认识左右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帮助,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体会吧!
探究活动
拍手游戏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前、后、左、右、上、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游戏歌词
冰板、冰板,冰冰板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骨碌骨碌锤,骨碌骨碌叉,骨碌骨碌一个还剩三,看谁能得大红花。
游戏过程
1.教师介绍拍手游戏的歌词,并教会学生。
2.要求学生根据歌词加上手上的动作。
3.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分组进行表演。
4.选出最好的一组作为班级课间休息的游戏。
听反话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左右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规则
1.学生要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动作。
2.做错动作的学生要为其他学生表演节目。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纵队),面向教师站好。
2.教师发出口令,学生做出相反动作。如:教师说:“向左看”,学生就把头转向右边;教师说:“向前一步”,学生就向后一步;教师说:“摸左耳”,学生就摸自己的右耳。
游戏说明
1.这个游戏可以在教室中进行,也可以在操场上进行。
2.在操场上活动时,可以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向上跳”“向前跑”“蹲下”等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1、同学们,老师认识一个小姑娘,她的名字叫豆豆,最近豆豆搬了新家,大家想不想到她家去看一看呢?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豆豆家去参观。
2、出示挂图,内容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
(1)看过豆豆的房间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2)的确太乱了,那我们一起帮助豆豆整理房间好吗?
3、活动一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商量怎样帮助豆豆整理房间。说说你们是怎样整理房间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小结:大家把学习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了一起,把衣服放在了一起,像这样把物品分类摆放,房间显得整齐多了!大家以后要养成自己动手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豆豆虚心地接受了大家的批评,现在她已经把房间整理好了,不信大家去瞧瞧!放录像或出示挂图,内容是整理好的房间,与前图进行对比。
4、活动二
(1)刚才我们替豆豆整理了房间。豆豆妈妈买菜回来后,看到豆豆把房间收拾得整齐干净,夸她真能干!豆豆接过妈妈手中的拎兜,要帮妈妈把买来的东西进行分类。你知道豆豆是怎样分的吗?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将桌上的蔬菜水果进行分类。
(3)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5、活动三
(1)吃过午饭,豆豆一家到动物园游玩儿。豆豆在动物园看到下面这些动物(出示书中“练一练”第1题的动物头饰)。请几个同学戴上这些头饰,并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
(2)你能把这些小动物分类吗?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3)有的同学把这些小动物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会飞的,另一类是不会飞的。请你按照这种方法把会飞的小动物涂上颜色。
6、活动四
(1)老师知道大家最喜欢做游戏了,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看看老师发给大家的三个牌子上分别写着什么。(玩具、文具、服装鞋帽)
(2)老师这有很多东西(准备好书中“练一练”第3题的实物),� 明白了吗?
(3)小结:我们把这些东西分成了三类,哪三类呢?
7、活动五
(1)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教室里的人分分类吗?
(如:老师、学生;戴眼镜的'、没戴眼镜的;脚上穿皮鞋的、穿布鞋的;男的、女的;……)
二、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帮助豆豆整理了房间,还做了一些分类游戏。我们要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现在老师看到大家的桌子上有点乱,请大家把桌面上的东西收拾收拾,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三、课后实践作业。
回家后,自己主动整理一下房间,明天向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文具
玩具
衣物
课后反思:b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