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读、写小数,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书包48元圆珠笔元日记本3元铅笔元文具盒15元橡皮元小刀元

谈话: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二、探究新知

(一)读小数

师: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师: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生: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师: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二)写小数。

师:小数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它该怎么写呢?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师:学会了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生自由练写,师巡视)

(三)巩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刚刚的转化学会了么?我们在来练练怎么样?请把书翻到88页,中间有张表格,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表中食品的标价,然后完成这张表格,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填完后指名同学回答。)

(四)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好仔细呀。老师也找了几个,大家瞧瞧:人体正常体温可达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米。

三、巩固练习

元=8()6()4()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么?

五、布置作业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 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内容:

P29——32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食品(出示蜜枣、膨化食品),他们在争吵到底谁比较重,你能想个办法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讨论,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蜜枣的重量

谈话:通过掂一掂,我们发现蜜枣比较重,但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吧。

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看出重量来的。

谈话: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到底“1”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台秤吧。

2、认识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g和数字刻度)

问:你知道g表示什么么?

讲述: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如果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指针指着2呢是多重呢?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3、学生再次称一称蜜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篇】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还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突破方法:

通过让学生三次不同形式地观察钟表,在观察、比较中求知。

教学难点:

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突破方法:

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亲身体验1分、1秒所做的事情,充分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活动所用的器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动物运动会场面。

同学们,你们想去奥运会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观看动物运动会。(课件出示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情景。)

哪个小动物是冠军?为什么?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二、引导探究,合作求知。

1、认识“秒”。

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秒”吗?学生自由说。

(课件中准备了三个镜头:新年倒计时、红绿灯、跑步比赛。)

2、介绍计量“秒”的工具。

你们知道有哪些钟可以计量“秒”?学生自由介绍。

(课件出示四幅图片:电子表、秒表、机械钟、刻漏。)

3、三次观察,合作求知。

仔细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次观察。(独立观察)

请拿出你们的钟表,观察秒针,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秒针。

第二次观察。(同桌合作观察)

请同桌合作观察秒针的运动,结合屏幕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1大格呢?走1圈呢?)学生汇报。

②师用课件演示秒针分别走5小格(每小格停顿一下),即1大格有多少秒,再继续演示秒针走3大格、6大格和1圈,引导学生说出秒针分别走的秒数,从而得出: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把这句话板贴出来)

③请一对好朋友到讲台分工拨一拨秒针,说一说秒数。

④同桌利用学具盒互动拨一拨、说一说。

第三次观察。(小组合作观察)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第三次观察:

秒针走1圈,分针走了多少?找出秒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来。

学生汇报。

②师利用课件演示秒针和分针同时走动。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分=60秒,并板书出来。

③(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感受1分、1秒。

1、分组活动,加强体验。

感受1分。

那如果给你1分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做试验。

画画、写字、看书、做口算题、默古诗

师定下活动要求,再利用课件“秒针走1圈的画面”计时。

②感受1秒。

那假如老师再给你们一秒时间,你们可以干什么?

学生感受

3、认识1分、1秒的价值。

①1分钟时间不算长,可同学们都能做很多事情。对比1分钟,1秒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可有的事物1秒能做很多事情,请看课件介绍,并小声地读读。(课件出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②同学们还知道这方面的信息吗?(学生自由说。)

③课后我们也可以搜集这方面的信息,找个班会时间举行一个信息交流会。

4、畅谈感受。

同学们,虽然1秒时间非常短,可能拍一下手就过去了,可时间是一秒一秒积累起来的,那现在你对时间有什么看法呢?请谈谈对时间的感受。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四、联系生活,发展提高。

1、课内练习。

请打开书6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2、补充练习。

课件出示两题练习,设计如下:

A、请判断下面的时间单位用得是否合适。

1、我们每天做早操用20分。( )

2、小芳跑50米用了10分。( )

3、小亮吃饭用了15小时。( )

4、小兰每天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12秒。( )

5、我们上数学课时,所唱的《拍手歌》大约15分。( )

B、连线。

请学生上讲台连线。

C、动动脑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五、畅谈收获,延伸号召。

1、畅所欲言。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一节课40分钟快要过去了,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2、延伸展望。

你还想学到什么?

3、情感号召。

相信同学们今后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行吗?号召:“我能行!”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篇】

多彩的“分数条”教材第96~97页的内容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借助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数大小比较及简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2.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合作交流能力,积累比较分析、探究交流等数学活动经验。

理解“1”是可以由几个不同的几分之一合起来的,一个几分之一是可以由几个更小的几分之一合起来的。

课件、各色直条、自制带有分数的正方体。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分数,你能试着说几个我们已经认识的一些分数吗?

学生回答交流。

师:同学们都能很快地说出一些我们已经认识的分数,今天我们就用彩纸来玩一些关于分数的小游戏,最后我们要把游戏的胜利者封为分数之王,大家有信心赢得游戏的胜利吗?那么就让我们开动脑筋来玩这个游戏吧!(板书课题:多彩的“分数条”。)

一、活动准备

1.折纸,继续认识几分之一。

(1)出示一张长方形直条,用“1”来表示它的长度。

(2)对折一次,每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1”有几个2(1)?(将黄色直条粘贴在黑板上。)

(3)在刚才的基础上再对折一次,打开,你看到了什么?“1”有几个4(1)?(将绿色直条粘贴在黑板上。)

(4)继续再对折一次,打开,你看到了什么?“1”有几个8(1)?(将蓝色直条粘贴在黑板上。)

(5)继续再对折一次,打开,你看到了什么?“1”有几个16(1)(将紫色直条粘贴在黑板上。)

(6)小结:通过前面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怎样来表示这些彩色的纸条?(板书:分数条。)

(7)讨论:

①将“1”铺满,需要几个表示2(1)的纸条?

②将“1”铺满,我们还可以怎样做?(课件出示。)

教学预设1:用相同颜色的纸条拼。

教学预设2:用不同颜色的纸条拼。

(8)讨论:

①将2(1)铺满,你会怎么做?

教学预设1:用相同颜色的纸条拼。

教学预设2:用不同颜色的纸条拼。

②将4(1)铺满,你会怎么做?铺满8(1)呢?铺满16(1)呢?

2.认识分数骰。

(1)出示分数骰,观察:这些分数骰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骰子有什么不同?

(2)分数骰子的六个面分别为4(1)、4(1)、8(1)、8(1)、16(1)、16(1)。

学生试玩,说说分别转到了哪个分数。

(3)下面就让我们用骰子和分数条来玩一玩游戏。

二、抢“1”游戏

1.课件出示抢“1”游戏的规则。

(1)同桌两人轮流抛骰子,朝上的一面是哪个分数,就将表示这个分数的彩条贴在自己的白色正方形里面。

(2)谁先把自己的“1”铺满,谁就得1分。一共玩5次,得分高的同学获胜。

2.两个学生上台演示游戏过程,边玩边结合游戏规则说说自己的游戏过程。

教学预设: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发现,玩到后面时抛出的分数所表示的分数条铺不下,例如前4次是4(1)、4(1)、8(1)、4(1),第5次又是有4(1)的一面向上,这样一来就超过了“1”。

(让学生想一想解决的方法)

如果出现超出的情况则视为无效,继续进行下轮抛掷,直到正好铺满“1”为止。

3.同桌两人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游戏。

4.随机选择5份铺满“1”的作品,展台出示:观察这5份作品,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1)它们都拼成了“1”;

(2)它们拼成“1”的方法不同。

5.操作后交流: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预设:我发现表示几分之一(例如4(1))的分数条用完了,我是用……

三、清“0”游戏

1.刚才的游戏好玩吗?下面我们仍然用刚才的分数条,玩一个新的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人各用两个4(1)的分数条共同把“1”铺满。

(2)同桌两人轮流抛骰子,朝上的一面是哪个分数,就从自己的直条中拿走相应长度的彩条。

(3)谁先把自己的彩条全部拿走,谁就得1分。一共玩5次,得分高的同学获胜。

2.两个学生上台演示游戏过程,边玩边结合游戏规则说说自己的游戏过程。

教学预设1: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发现,形如:正方形骰子4(1)的面向上,而分数条上没有表示4(1)长度的直条,怎么办?(让学生想一想解决的方法。)

将2(1)换成2个4(1),再拿走一个4(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有多种方法,例如将2(1)换成4(1)+8(1)+8(1)等,合理即可。可以多问一问学生能怎样换。

教学预设2:例如最后只剩下16(1),而正方体的骰子代表8(1)的一面向上,则这种情况无效。继续进行下轮抛掷,直到正好向上的面为16(1)为止。

3.同桌两人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游戏。

4.操作后交流: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预设:怎样用较小的分数条表示较大的分数条。通过游戏,你对分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有什么体会?

“多彩的‘分数条’”一课属于数学四大板块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课,这一类课要求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一般的变化规律,使学生能够根据信息源收集、发现必要的数学信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探索信息源,在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辨别,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高独立整理、分析新信息的能力和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6 2025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