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文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等知识。

2、在知识整理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使学生学会条理化、系统化思考问题、整理问题。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这一单元我们对分数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把与分数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二)知识整理形成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课前整理好的有关分数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都有哪些?

2、(1)各小组代表将你们归纳的知识在全班交流,要求举例进行说明,其余同学可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说明:学生在归纳汇报的过程中,知识点的`展示可能是跳跃的、零散的、不够精炼的,但不要急于补充、纠正,按学生的讲解板书,尽量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

(2)根据同学们的努力,将本单元的知识都一一展现出来,那么你能不能发现这些知识间有哪些联系呢?你能根据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将它们绘成一张知识的网络图吗?

3、根据归纳整理的知识网络图,就某一部分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你可以要求全班同学或某一位同不给予解答。

4、通过知识的整理和对问题的解答,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都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举例说明。

(三)知识运用

1、填空:

(1)出示题目: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要求先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师: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段占全长的1/7,每段长4/7米。我是这样想的: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全长4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1份也就是全长的4/7;每段长多少米,就是把4米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4÷7=4/7(米)。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生: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求的是一个分率,而求每段长多少米是求一个具体的量。他们的含义是不同的。

师:同学们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

(2)出示题目:一共有6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9个五角星,其中正方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和的几分之几?三角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五角星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

师:说说你的答案,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学生练习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师:你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题回答的这么棒呢?谁能把你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一下?

生1:在做第一题时,首先判断这是把整数化成分数的练习,需要运用分数的性质知识,然后用已知分母乘整数的积作为分子或用已知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为分母。

生2:第二题也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观察分子、或者分母如何变化的情况下,再对相应分母或分子进行同样的变化。

生3:第三题很简单,就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同时除已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最后把他们化成只有公因数1的最简分数。

(设★★计说明:练习题的设计要力求紧扣重点、难点、层次清楚,形式多样。在学生独立试作后,应订正。一旦发现错误,应让本人或其他同学纠正,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有利于概念牢固掌握。)

五、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前8题指名口答,后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流方法)

1/4+3/46/7-2/71又1/3+1/62/5+1/3

/2510-3又1/+2又1/48又1/7-8

又2/15-2又13/155又9/+1又5/14

(1又2/5+5/6)1又1/4+

2、揭示课题:复习。

二、回顾,加强练习

1、。

(1)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内容,并举一些相应的例子。

教师板演:

真分数加减法比较同分母、异分母分数

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加减法相加减时方法的异同

统一成小数计算的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统一成分数计算的

(2)学生分别计算所举例子,并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评改。

2、练习。

(1)填空

A、同分母相加减,只要把()相加减,()不变。

B、分子是()的分数等于0

C、分母不同的分数,因为()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减。

D、整书加法的()律、()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使用。

(2)填框:

5/7+3/7=()5又7/8-3/8=()

1/2+3/7=()5又7/8-5/6=()

教学过程

备 注

4又3/14+3/7=()5又7/8-1又9/10=()

+3/7=()5又7/=()

(以上练习注意抓好信息反馈,强调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3、: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及方法,注意强调对结果的处理。

三、自由编题,深化练习

1、明确编题要求。

(1)编一道分数加减混合算式题。

(2)编一道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3)编一道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分数加减混合或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2、学生自由编题,并同捉交换计算,算后评改。

(教师巡视,指名典型题目板演)

3、反馈。

(1)反馈结果。

(2)反馈计算思路。

4、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0又5/6―3又7/9+5又3/―5又9/16―716

9又4/15+(1又1/4―4/15)4又7/16+-2又3/20

(2)判断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错误的'改正过来。

5又3/8―2又5/9―1又4/9(2)4又5/6―(+1又5/6)

=5又3/8―(2又5/9―1又4/9)=5/6―1又5/6+

=5又5/8-1=3+

=4又3/8=

(3)+1又2/15+―2/15

=(+1/56)+(1又2/15-2/15)

=8+1

=9

四、课堂

师生谈话共同: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分数加减法有了什么新的知识?

(2)计算中要做到认真、细致,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五、课堂作业

1、解下列方程:

2又5/12+χ=5又3/-χ=2又7/9

2χ+4又7/8=χ-=6又1/4

χ―(2又1/3+4又3/4)=11/122χ+5又1/5=8―1又4/5

2、《作业本》

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学生都理解,关键是学生没有选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没有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分数加减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题:明确复习内容和要求。

这一节课,复习分数加减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通过、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同学们的运用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分数加减文字叙述题

1、出示选择题。

4又2/15减去1又3/10的差,加上2又1/3的和是多少?

算式:①4又2/15—1又3/10+2又1/3

②4又2/15—(1又3/10+2又2/3)

(1)让学生自己轻声读题思考后选择答案(用手势表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如果选择算式②,那么文字叙述题该怎么改?有困难,可以同捉商量,然后交流说理。(注意指导如何读文字题)

2、练习:第162页第23题(2)(3)(4)。

三、复习分数加减应用题

1、提供材料:

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20,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15。

(1)让学生思考,根据上述信息你可以了解到什么?

反馈、整理成:

A、两天共修了不得全长的几分之几?

B、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全长的几分之几?

C、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全长的几分之几?

D、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修?

(2)应用练习,第162页第25、2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分数加减文字叙述题和分数加减应用题。分别说说你的体会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文字叙述题必须懂题意。应用题要善于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

五、讨论思考题

1、求10/100+10/101+10/102+。10/110的整数部分。

在解决求整数部分的问题时,不需要求准确数,可采用估算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把它方法和缩小,求出这个数的范围,再确定它的整数部分。

先假设是11个10/100相加,是10/100+10/100+。+10/100=1又1/10。(放大)

再假设是11个10/100相加,是10/110+10/110+。+10/110=1。(缩小)

现在你能确定这个算式的和在哪个范围了吗?它的整数部分是几?

2、口袋里有红、绿两个同样大的'立方体,黄、蓝两个同样大的球,摸出一个立方体和一个球,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先想一想,再试一试。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多少种?

3、如果在上面的口袋里再放入一个与前面同样大的白色球,摸出一个立方体和一个球,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先摸摸看,再听听同学有没有与你不同的结果。写出所以可能的结果,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

六、作业

1、总复习第27、28题。

2、《作业本》

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强,有好多学生对比多比少这类题目还分析不清,对思考题的理解更差,在复习中对这方面的内容要加强练习和讲解。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第四篇】

复习内容:

一般应用题。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解答一般应用题。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复习一般应用题。

让学生说一说解应用题的步骤一般是哪些?

二、练习。

1.全体学生做课本第67页与复习第3题,指名学生板演,后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问: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教师归纳:“这是有关联的三道应用题,最后要求的问题是相同的,第一个条件也相同,只是其余的条件不同。有的可以直接算出答案,有的需要先算一步才能求出解答最后问题的条件,有的需要先算两步才能求出解答最后问题的条件。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通过画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找出正确的解答步骤。解答以后,还要进行检验。通过以上的检验,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三道题的联系。

2.农具厂计划20天生产农具7件,由于改进技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0件。(根据下列算式,写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问题)

(1)7÷20

(2)7÷20+40

(3)7÷(7÷20+40)

(4)20-7÷(7÷20+40)

3.做课本第67页第4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让两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说一说两种思路有什么不同。(一种是先求出下午又用了多少千克柴油,再求这一天用多少千克柴油;另一种是先求出这一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再求这一天一共要用多少千克柴油。这两种解法都要先求出每耕地1公顷用多少千克柴油。)

4.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第(1)题。做完后,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算出得数后,可以怎样检验。

再让学生看第(2)题;指名学生改编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改编后的`题目与原来有什么不同,应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解答。

5.做课本67页第6题。

(1)先学生审题,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并结合线段图说出两人运行的方向、速度等条件。指出求的是什么。学生独立计算。

(2)学生独立改编,并解答。指名学生到黑板画出改编后的线段图,并结合线段图指出两人运动的方向、速度等条件,说明改编后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与原来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结合以上两题的解答和对比,请学生说一说,在解答这样的行程问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检验。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第9、10题。

第9题,着重分析在这道题里怎样求”速度和“。求”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第10题,着重分析这道题中两辆汽车运行的方向、以及经过的时间与两车距离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

练习十六第7、8、11、12题

课后: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