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精编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雷雨》教学设计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雷雨》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渐渐、挂”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句每段的意思,知道雷雨前、中、后的自然景象。
3.通过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雷雨前、中、后景象的特点。
难点:对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地描写难理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磁带、录相带、课件、玩具蜘蛛等。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激qing。
二、指导看图。
1.雷雨中的景物特点。 2.雷雨后的景物特点。 3.比较两幅图的异同。
三、初读课文,找出课文与图对应的段落。
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五、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六、总结(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雷雨》。(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三遍。)你们读得真好!老师奖励你们做一个好玩的游戏——
1.课件出示识字游戏软件,指导学生复习生字的读音。齐读、开火车读(增加组词)。
2.边看课件动画朗读,边回顾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然后指名回答。(板书:前、中、后)
二、感受雷雨:
★ 雨中即景
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雷雨中”的景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相关段落。指名汇报。
师:是的,课文第4到第6自然段写了雷雨中的景象。雷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懂的?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连续指名3位学生发言,不接学生话头,只作简单的肯定性评价。
3、小黑板出示: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师:你看,这雨下得多大啊!“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谁来美美地读一读啊?
4、指名朗读重点句子。
5、教师擦去“树”,让学生补充?
师:下这么大的雷雨,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也看不清了?
6、学生自由补充,并且把自己想的答案补充到句子里读一读。(教师提示,最好是一个字的景物,能够读出句子的节奏来。)接着再擦去“房子”,让学生继续补充句子。
师:是呀,在大雷雨的笼罩下面,什么东西都看不清了,(板书:……都看不清了。)课文的作者就挑了两样最常见的景物——“树”和“房子”写到课文里去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4到第6自然段,让大雷雨痛痛快快地下到地面上来,让口渴的庄稼、小草喝个饱!
7、齐读课文第4到第6自然段。
★ 移步换景
师:大雷雨是夏天里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再过几天,也许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雷雨了,那么,怎么才能知道天上要下大雷雨了呢?你们知道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好吗?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句子。教师指名朗读。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尖!答案就在课文的第1到第3自然段当中。雷雨前的哪一样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老师请你来读一读。(相机板书:蝉不叫,蜘蛛逃走了。)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出每一个句子的不同特点和重点词语的重音位置,比如:满天、压、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等。
师:老师请你一边看课文,一边认真地读一读、记一记,过一会儿,老师请几个同学不看课文来说一说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马上就要下雷雨了。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简单复述。教师指名发言,给学生真挚的鼓励,哪怕这个学生的发言疙疙瘩瘩,也要抓住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的运用给予肯定和夸奖!
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大雷雨开始从天上落下来了,雨点又大又密,我们就让它尽情地下吧,趁着这个时间,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喜欢吗?
4、游戏:兔小弟射气球。
教师以“压”字做例子,告诉学生游戏的规则。其余三个字的读音游戏,第一个齐答,第二、第三个游戏由学生上台演示。
师:啊!这场雷雨可真大,雨还在下,我们干脆来写几个生字你们看怎么样?
5、课件出示“生字表”,指名学生选择3至4个生字写在习字本上。
6、学生习字。
师:大雷雨来得快,去得更快!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播放课件:第三段动画朗读。师:和雷雨前,我们看到的景色相比,你的心情有没有不一样啊?
7、指名学生发言,并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机板书:蝉叫了,蜘蛛坐网上。)
8、用几种形式朗读课文:
师生合作(师读第7段,生齐读第8段。)
生生合作(一生读第7段,其余读第8段。)
小组、集体合作(一个小组读第7段,其余读第8段)
师:雷雨过后,天气更晴朗,让我们和知了、蜘蛛、青蛙一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还躲在屋子里的小伙伴吧!
齐读第8自然段,结束课文教学。
板书设计
前:蝉不叫 蜘蛛逃走了
雷 雨 中:……都看不清了。
后:蝉叫了 蜘蛛坐网上
《雷雨》教学设计2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两张(课文插图)。
多媒体
1、音响效果:电闪雷鸣和雨声。
2、ppt“读读抄抄”中的三句话,带点的字用红色。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有观察天气变化的兴趣。
重点难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揭示课题
1、(播放电闪雷鸣和下雨声的音响)小朋友,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我们常常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象──雷雨。初读感知
1、请小朋友先读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请课文下面的小动物来帮帮你。
2、谁觉得自己能把课文读通,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3、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雷雨的,小朋友能说说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 自由读。
指名读。
再读感悟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有顺序,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讨论,写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分别是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分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景象。注意:默读不能动嘴,可以动手作作记号。
2、同学们请把想到的在朗读中表达出来。可以先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让小伙伴来评评你读得怎么样。
3、(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小朋友看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描绘出了什么时候的景象呢?请你找出课文的相关部分读一读,再说一说。
4、这篇课文有些句子很美,谁愿意把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你也可以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5、范读写雷雨时的段落,指导读出感情。 默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互相评价。
看图选读课文。
朗读展示。
我的发现
(课件出示课后读读抄抄的句子)请大家看这三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看谁有新的发现。
是呀,如果把“垂下来”换成“掉下来”‘就没有这么形象了。这里还连着丝呢。
发现带点的词用得很好;
发现用其他词来换带点的词就没有这么好了;
发现带点的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导写字
1、出示:彩虹、蝉、蜘蛛。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找找它们有什么特点。
2、出示“逃、越”,自己比较一下这两个字,看看有什么异同。
再看老师写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3、出示:沉、压,看看写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出示: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4、跟老师一起写“垂”字: 注意看它的笔顺和笔画有什么变化?
5、请大家观察一下,剩下的几个字该怎样写才能写好看呢?
6、下面,请大家先在书上把这几个字临写两遍,然后再在写字本上临写两遍。 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
一个是走之旁,一个是走字旁。
都是半包围结构,“逃”先写里边的部件,“越”先写走字旁。
沉右边不要写成宝盖,压不写成广字旁,不要漏写最后一点。
熟字换偏旁。
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缩短很多。
练习书写。
作业
1、让我们边看课文插图边读书吧。
2、我们看看82页下面的学习伙伴在说什么,谁读一读他的话?
3、你们也想写观察日记吗?那我们也注意观察天气的变化,写1篇观察日记吧。写好了大家交流交流。 看图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读学习伙伴的话。
《雷雨》教学设计3
明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重视学生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使学生经历阅读实践。以学生的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大语文观,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析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这篇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文章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内容生动,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能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得到很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知学情
二年级的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识字、写字能力和朗读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待逐步提高,教师需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
示流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
品读语言 理清思路
↓
仔细观察 学习写字
↓
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教学目标:
1、巩固“压、乱、垂、虹”4个认读字,会写“彩虹”两个字,理解词语“越……越……”及象声词“哗哗哗”的用法。
2、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理解“垂、越……越……、哗哗哗”等词语。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课前准备:
1、电脑课件
2、图片
18《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观看雷雨前天气变化的短片
出示词语:乌云 闪电 雷声 大风 并进行认读。
2、开火车复习巩固词语
压 垂 坐 太阳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
3、词语分成三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压 垂 坐
乌云 闪电 雷声 太阳 彩虹 大风
蝉 蜘蛛 青蛙
(1)学生自己小声读。
(2)指名三位同学每人读一行。
(3)引导学生说发现。第一行是表示动作的词; 第二行是表示自然现象的词语;第三行是表示小动物的词。
4、出示课题,全班齐读。
通过让学生观看雷雨前天气变化的录像,创设了雷雨降至的情境,以情境感染学生。
词语分成三行后先让学生自己小声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说发现,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培养了仔细观察的能力。
品读语言
理清思路
(一)雷雨前
1、整体感知,了解雷雨前的天气变化?
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雷雨前最明显的天气变化是什么?自己读读课文,找一找!
(1) 学习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出示)
重点理解“满天、压”,通过课件展示乌云由少到多的过程,理解“满天”;通过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压”并板书。
①读句子,说理解。
②看录象,加深理解。
③指导朗读,展示理解。
出示第一段: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指名读)
2、学习理解2、3自然段
雷雨前还有哪些天气变化?再找找
学习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出示)
(1)看画面理解“乱”摆,板书“乱”。
(2)播放“蜘蛛垂下来逃走”的动画,理解“垂”。看画面,蜘蛛顺着网丝一点一点地向下,选词填空。
出示句子并进行选择:一只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 垂 掉
①指名到前面点击鼠标选择正确答案。
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明选择“垂”的理由。
③齐读读句子。
④重放动画,加深理解。(板书 垂)
(3)理解“越……越……
①通过课件看三个不同的画面,展示出句子:
闪电亮了
闪电比刚才亮了。
闪电更亮了。
闪电一次比一次亮,课文怎么说? “闪电越来越亮”
课文用 “越…… 越……”一下子把闪电变化的现象说明白了,又简单又清楚!指名读。
②出示3次雷的声音(一次比一次响)听后练表达。
怎么说?雷声越来越响。同学们学了就会用,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出示1、2、3段朗读,这些就是雷雨前的景象,(板书雷雨前)。
初读感知,理思路,明线索。
先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满天的乌云是什么样子的,唤起学生头脑中的已有认知。然后通过让学生三次观看乌云由少到多的变化过程,体会乌云的多、黑、厚,真正理解了“满天”“黑沉沉”的意思。
观看风吹得树枝乱摆的录像,理解“乱摆”是什么样子的,直观形象的理解“乱”的意思。
三次观看蜘蛛从网上“垂”下的动画,使学生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画面,词语的理解迎刃而解。
学生看到闪电亮,闪电比刚才亮,闪电一次比一次亮。将看到的与课文中的语言对照,深刻体会到 “越……越……”这个词语的用法。
听三次雷声的变化,学生很快地就进行了运用,说出了“雷声越来越”。这样充分发挥了将现代教学技术和语言学习有效整合的优势。
(二)雷雨中
1、出示:雨中动画,学习第五自然段。理解“树、房子都看不清了。”
2、想象拓展练习: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 看不清了。(行人,马路、车辆,花草……)
3、指名读雨中的4、5、6自然段。
4、理解“哗哗哗”和“渐渐地,渐渐地”
1)通过老师范读,比较、理解使用以上词语的作用。
2)指导朗读。并随机板书 哗哗哗
5、配音听雨声读4、5、6自然段,想象雨声由小到大再到小的画面。
1)教师配乐读,学生想象画面。板书 雷雨中
2)学生理解感悟,配乐读。
由图到文,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拓展练习,以创造性语言训练为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紧密联系视听效应学习词语,理解语句,学生会学得有趣味,同时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融入到语言的学习中。
(三)雷雨后
1、(伴着音乐)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雷雨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默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都写了哪些景物用笔画出来,画好了和小伙伴商量商量。
2、学生汇报: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训练用“有……有……还有……练习说完整话)
3、师生共同参与做一个摆图配文的游戏。
1)学生在小组练读第8自然段。
2)跟小伙伴商量怎样摆图。
3)指名摆,其他同学配文。
4、配着轻快的音乐,想象着雨后的画面,齐读7、8自然段。 板书雷雨后 美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主动思考,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游戏激趣,小组合作讨论摆图,真正学会课文内容。
仔细观察
学习写字
1、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醒易错笔画。
3、教师板书范写。
4、学生练写,互当小老师评价,再写。
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看老师写,自己写,评价,再写,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将写字环节落到实处。
推荐阅读
拓展延伸
老师介绍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春》中描写春雨的部分,建议同学下课阅读,看一看文中写了哪些画面。感受一下春雨和雷雨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比,感受大自然雷雨的特点。
附:板书设计:
前 压 乱 垂
18 雷雨 中 哗 哗 哗
雨后图(彩虹图旁写“彩虹”两字)
后 美
语文 - 《雷雨》4
《雷雨》是第四册看图学文。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我在《雷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下面,谈谈《雷雨》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起始阶段,我播放《夏天的雷雨》这首歌,让学生边结合看课文第一幅插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的自然现象的变化),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为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悬念,我设计如下的导语 :
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
为了使学生整体感知全文,我设计如下的情境教学环节: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也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
创设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品词析句的学习语言的活动。我作如下的教学设计: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我把教室的灯关了,让学生看图: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让学生感受雷雨前的自然现象的变化。并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黑沉沉”写出了乌云怎么样的变化③“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心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
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垂”比较抽象,难理解,我用多媒体制作蜘蛛垂下来的动作变化画面,将抽象变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回答:
“‘垂’是说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下来。”
三、创设情境,观察、想象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各不相同。我让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认真观察各幅图,找出各种景物在雷雨前、中、后不同阶段自然景物的变化。如:雷雨前、中、后的天空,小树、蝉、蜘蛛、雷、雨、闪电有怎样的变化通过指导学生用观察对比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雷雨后的自然界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卷,为营造美的氛围,我让学生伴着轻柔的乐声,听着教师的导语 ,欣赏雨后的自然界美景:雨过天晴,万物经过大雨的洗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花儿开了,小马在枝头唱起歌儿……雨后的景色真美啊!难怪这只小青蛙也蹲在荷叶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这美丽的世界。
我相机展开想象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想象:如果你是一只快乐的小青蛙,你能把雨后看见的雨后美景告诉大家吗蜻蜓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小鸟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使想象能力的训练和说话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创设情境,发展思维
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创设情境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直观可感的画面,是培养生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为此,我设计以下的问题:
小朋友,你们看图。雷雨前,天空有什么变化请你们认真看,仔细听。(请学生看雷雨前的有关录像)
课文怎样描写雷雨前的景象
通过看图,说说你怎样理解“越来越”这个词语的意思。
由于多媒体课件已将雷雨前闪电、雷声不断变亮、交响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所以,学生能很快理解“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为帮助学生巩固对“越来越”这个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我让学生看有关多媒体展现的植物、动物生长的动画片段后,进行填空练习:_______越来越_________。让学生通过句子的填空练习,加深对抽象的关联词语的理解,从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报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 之一。我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前的语言片段时,先让学生看录像,了解雨很大,雨是由大到小慢慢停下来。再引导学生理解“哗,哗,哗”的声音,表明而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描写而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我让学生仔细看雨后初晴的画面,把画面中描绘的雨后美景找出来,在寻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摘自《小学教学设计》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