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汇总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汇总8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第一篇】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的主线明确。先用磁铁去吸引物体,得到磁铁能吸引的是铁一类物体的。接着利用磁铁有磁性,去检测身边的物质哪些含有铁。最后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磁铁还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

比较满意的环节是选用了一段河道清洁工的新闻引出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同时在隔着物体吸引铁的实验中,再次回到河道清洁工的环境,请学生试一试,如果磁铁和回形针之间隔着一定距离的水能不能再吸引回形针。一套材料,在两个不同的环节中都起到了作用,把实验材料的效益提到了最优化。魔术《年年有鱼》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同时与磁性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起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有两个现场生成的点,如果能把他们处理得更好,那么课的亮点就足了。就如同金校长说的,课堂中爆发出来的矛盾和争议是“无价之宝”。其中一个生成是有些小组认为铜钥匙能被磁铁吸引,而有的预测不能。那么一个矛盾产生了,为了验证我们的预测,孩子们开始做实验。经过磁铁检测后,请刚才认为铜钥匙能被磁铁吸引的孩子来汇报,通过检测他们小组推翻了原本的观点。科学以事实说话,同时也反映着科学检测比肉眼观察、经验判断更可靠。第二个课堂生成是泡沫片,一个小组的磁铁不能隔着泡沫片吸引铁,而其他小组的都能。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应该请这两个孩子把他们小组的实物拿上来展示,通过2个小组的泡沫片作比较,孩子们不难发现,这个小组的泡沫片稍厚。正因为泡沫片太厚,回形针就感受不到磁力,不能被吸引了。那么如果是更厚的泡沫片呢,再请一个同学来演示检测。这么生成,学生就能很清楚地了解到,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引铁,但是如果隔开它们的物体太厚,那么磁铁就不能吸引铁了。

其他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以下稍作小结。

1、语言上,语速较慢、吞吐、口误,重复的语言过多,不够精炼准确;仪态上不够自信、扭捏。其实我自己最清楚,这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课前的准备不够充分,对教学内容没有最熟悉,不够自信满满地去展示自己。上课之前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保障整理好实验材料,试用过教学仪器。

2、活动记录的设计不够好。毕竟是三年级的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把材料的名称填进去很费时,有些字还不会写。用打钩的方法来检测和预测更好。活动记录的内容在打印之间要仔细检查,不要出错。

3、因为这节课是单独拎出来上的,所以板书更要出示课题,让孩子们知道这么长时间的科学探究,是学习哪一个的内容。

4、实物投影的使用,实物和电脑的切换不熟悉,很慌忙。驾驭不了就不用,有取有舍。上课之前,脑子里面要形成上课的画面,多预设一些情况,设计是直接口头汇报呢还是用实物展示汇报。一切从孩子的观察和学习方便出发,去设计。

5、不够细心,明明知道实验3的灯管挡光的情况,那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因为有所避让。

6、没有很好得抓住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调动积极性的部分,不够不够。可以设计“神秘物体”,用上一些激励性质的教学语言,例如“有没有信心”“你们真棒”之类的。对于我自己认为课堂中出彩的地方,就该适当放大,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7、检测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的材料,缺乏结构性的体现。例如孩子很容易认为磁铁能吸引“金属”,那么就该在我们的材料里面,多加一些除铁以外的金属,如铝片、铜片等等,让孩子们去检测发现,原来磁铁只能吸引铁一类的物质。检测硬币是否含铁时,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材料,再放上1分、2分、5分铝制的硬币,让孩子们去预测和检测分类。

8、在课堂点拨上,教师可不讲的话尽量省下来,让学生去讲。我们要做的就是去设计引领,怎么让学生去提问、去交流、去设计实验。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第二篇】

优点:

一、强调材料的结构性与使用的高效性。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强调材料的结构性与使用的高效性。把“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两个验证性的实验,利用同一组材料进行研究。使课堂环节紧凑,科学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材料的频繁更换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调整、组合实验顺序,清晰、紧凑进行探究。我把原教材中“探究得出磁铁有磁性——识别铁制品——探究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的过程,调整为“探究得出磁铁有磁性——探究得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运用概念1和2来识别铁制品”的顺序来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材料的安排,更是因为生活中的物品组成的材料比较复杂,仅凭磁铁能吸铁的单一知识难以解释钢芯镀铜的5角硬币等现象。所以调整教学顺序后,不仅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得到训练,也保证了科学概念和科学解释的严密性。

三、注重习惯指导着眼素养的提高。整个课堂可以看到、听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倾听”、“分工合作”、“仔细观察”等等,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刚刚接触科学课,这些良好学习习惯显得多么的重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孩子的一生成长起至关重要作用。

四、教学语言丰富。教师的注重教学语言的设计,使整个教学流程顺畅,各环节过渡自然,使整个流程显得顺畅而富有节奏感。

缺点:

1、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老师只注重师生互动,而忽略了生生之间的互动。

2、教师一直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而老师自身有没有做到“认真倾听”?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没有认真倾听到学生的闪光发言,有没有及时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中汲及到的知识,教师都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如“司南”经考证,历史上并没有真正的实物,如“磁悬浮列车”,目前技术还很不成熟,并没有做到老师说的“快速安全”。

《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玩磁铁的活动中,知道磁铁能吸铁制的物体,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2.让学生通过科学检测多种材料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和“隔开纸片的张数与磁铁吸引回形针的多少”的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猜测、实验、确认或修正原先的判断、得出结论,并能这样的方法对实验材料和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磁铁能吸铁制的物体,还能隔着一些物体来吸铁”的概念。

3.让学生在玩磁铁的活动中,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科学使用磁铁的生活常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科学检测多种材料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和隔物吸铁的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猜测、实验、确认或修正原先的判断、得出结论,还学会对实验材料的整理分类,最终形成磁铁有磁性的概念。

难点:通过探究“隔开纸片的张数与磁铁吸引回形针的多少”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的概念,并通过“猜测、实验、确认或修正原先的判断、得出结论”这一科学探究模式的建构,能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科学的探究过程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硬币(一元2个、5角2个、一角2个)、14种检测材料、10个以上的磁铁、10份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1’

1.老师手上拿着的是什么?(磁铁)是什么磁铁?(环形、条形、马蹄形)

2.想玩一玩磁铁吗?(想)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磁铁吧!

二、小组活动,自主探究

(一)摆一摆10’

1.老师这里有这些材料,(媒体出示)大家看看,都认识吗?(认识)真的认识吗?再细细看看哦!你能不能将这些材料放到盖子里,怎么放?(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放在盒盖中,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放在盒底中)不能确定的就放在中间(媒体出示问号),听清楚了吗?学生领材料并摆材料。

2.哪位小组代表愿意用这样的形式(媒体出示)跟其他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的猜测?(小组代表讲,教师板贴物品名称在黑板上)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提出意见,教师移动相应的物品到中间)同学们,看来意见不统一呀!大家看,我们有不同意见的材料主要是(铜丝、铝条)他们好像都是(金属)幸好老师今天带了磁铁,下面我们就——(做实验/用磁铁来检测,学生领磁铁并检测)

3.有结果了吗?谁愿意来修正我们原先的判断?(让学生到黑板上来修正)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吗?(没有)实验的作用可真大,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意见给统一了。

同学们,你们看这些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铁做的)

4.从实验中我们发现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能吸引铁)科学家们和我们一样,也发现了磁铁能吸引铁,他们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板书:贴纸),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磁铁又叫吸铁石了吧。

(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实验材料放进盒子里,再放到抽屉里)

5.老师讲刚才经历的探究过程整理了一下,同学们可以帮忙排一下顺序吗?(多媒体出示)

(1)确认或修正原先的想法

(2)预测

(3)实验检测

(4)得出结论

这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步骤,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具有磁性。(板书:磁铁有磁性)

(二)测一测15’

1.磁铁能吸引这个纸做的信封吗?(不能)哎,我再来吸吸看(将信封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回形针上面)你看,信封真的被我吸起来了呢?大家看,这是怎样一种现象?(磁铁隔着信封将回形针吸起来)那把信封换成木片、塑料片、玻璃片,看到这些后你觉得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呢?(引导学生说出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并板贴: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

2.老师等一下给大家提供一些材料,我们来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或许探究后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3.(多媒体出示实验照片)怎么做知道了吗?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

4.同学们,隔开作业本的数量与磁铁吸引回形针的多少有关系吗?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隔开作业本的数量越多,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的个数越少)

5.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你们觉得表达得合不合理?应该怎么表达?(书的多少/厚薄)

老师这里有一个词语,你觉得如何?(将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插入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

四、拓展延伸,学用结合

1.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磁铁的两大本领(教师用手指着黑板上的概念,暗示学生读出来)(磁性能吸铁,有磁性和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我们还知道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预测—实验—确认或修正原先的想法—得出结论)

2.能不能用今天学的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来判断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并说出你判断的依据。(学生说铅笔盒能被磁铁吸引,因为这个铅笔盒是铁做的)可是老师看到你的铅笔盒上还有五颜六色的油漆呢?(因为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请3-4位学生说说即可)

3.老师这里有几个硬币,他们能否被磁铁吸引呢?我们先——预测(等待学生说出来)(能/不能)检验——用磁铁来识别一下吧!修正——结论

为什么有的能有的不能呢?能不能试着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其中的原因呢?(老师已经将其中的奥秘贴在你们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了,课后大家自己去看!

三年级科学磁铁有磁性教学设计【第四篇】

《磁铁有磁性》教案

《磁铁有磁性》教案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二节。磁铁有磁性,学生几乎都是从玩磁铁开始认识的。虽然他们对磁铁能吸铁深信不疑,但对磁铁能吸什么和不能吸什么,在认识上是模糊的;他们对磁铁能隔物吸铁也是认识明确的,但往往认为磁铁能隔着所有物体吸铁。所以教材设计的两个实验从操作上分析是简单的,而从学生的认知和思维的层面看,却能强化学生的认识,修正错误的看法。因此把本课的实验做深挖透,对学生进一步研究磁铁的性质,掌握科学概念,培养科学素养都是很有帮助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初步学会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纸片、布片、木片、塑料片等能不能吸铁。 3、初步学会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科学猜想意识,培养科学探究兴趣。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以及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教学难点 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1、为小组探究准备:磁铁、回形针、铁钥匙、铜钥匙、铁夹子、铝片、铜片、木片、纸片、塑料片、布片、弹珠、实验记录单。 2、为演示实验准备:新版、旧版的5角的硬币、两把钢钥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老师以前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有一个老爷爷,靠在街上捡垃圾为生,但是赚的钱不多,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地去河里“淘宝”,大家看,他穿着水衣,一手拿着磁铁,一手推着汽车内胎,上面堆满了河里吸起来的“宝贝”,这样这个老爷爷一个月能赚好两千多块钱呢,大家猜猜这些“宝贝”是什么?磁铁能吸起什么呢? (学生猜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磁铁。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1、咱们要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材料的物体,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出示实物(回形针、铁钥匙、铜钥匙、铁夹子、铝片、铜片、木片、纸片、塑料片、布片、弹珠、橡皮)照片,让学生识别物体,以及认识物体的组成材料,这些物体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学生简单猜测)为了检验我们的判断是否正确,我们可以怎么办?(做实验) 2、老师已经给每小组准备了一份材料和一张实验记录单,请各小组的小组长给组员明确的分工,请注意安全(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请同学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我们实验开始!……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是共同特点的归纳)…… 3、实验结束,停止实验,材料员把材料整理好并保管,进行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进行概括――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 5、科学家们检测了更多的材料比咱们多得多,检测的越多,推测的结论是不是越可靠啊,“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的这个性质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活动二:生活中应用 1、硬币、钥匙的检测 (1)、同学们,硬币是我们生活常用的物品,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枚硬币,请看大屏幕(出示硬币的图片),通过观察你们觉得硬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铁做的吗?(学生猜想)那我们要如何辨别这些硬币中,哪些是铁材料做的?(用磁铁做实验来鉴别。) (教师要知道硬币的制作材料: 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版5角硬币是铜锌合金,黄色带红;版5角硬币为钢芯镀黄铜,黄色;老版1角的是铝币,后的1角硬币为不锈钢,色泽为钢白色,与1元钢币颜色略有差别;分值硬币都是铝的。不锈钢的组成成分都主要是铁,但是磁铁只能吸引一些种类的不锈钢,有些种类的不锈钢磁铁是不吸引的。) (2)、下面我们就来试试,看看它们哪些是由铁材料制作的。?(请学生上来用磁铁验证。) (3)、跟我们的判断一致吗?这说明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磁铁吸引了看似铜的物体,其实那是在铁物体的表面镀的一层铜。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版本的5角和1元的硬币是用不同的材料做成的;磁铁有磁性;磁铁能检验该物体是否为铁制品;仅凭我们的感觉去判断事物很容易出错,应该借助工具。) (4)、通过上面的小实验,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的东西会欺骗大家的眼睛,借助磁铁能帮助我们检验该物品是否有铁制品的组成 2、可是老师这里有两把不锈钢钥匙,在接触磁铁时现象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后来查资料才知道,现在科技发达了,钢材料也有两种,一种能被磁铁吸引,而另一种却不行。 磁铁可以靠近所有的铁制品的物体来检验吗? (适当告诉学生:不是所有的东西我们都适合用磁铁去检验,比如说手表、电脑、照相机等精密的仪器,磁铁的磁性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环境的,所以只有学会科学的知识,借助有效的工具并合理运用,才能帮助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方便。)   活动三: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磁铁有磁性,能吸引铁制的物体。那如果老师在磁铁与铁制的物体之间放上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比如说纸、薄木头、布片、塑料片等,磁铁还能吸引他们吗?(学生猜测后分组实验) 2、从我们的实验可以知道,磁铁隔着纸片、木片、布片、塑料片都能吸铁,即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磁铁的吸引力可以不接触铁物体而起作用。) (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3、告诉学生,这里的“一些物体”指的是非铁物质,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的情况比较复杂,今后我们再一起学习。(教师掌握磁铁隔铁片吸铁的复杂性的知识:铁材料具有导磁性,可以改变磁场的大小和方向,由于铁材料的厚薄和形状不同,有时表现为把磁力“传递”到原来达不到的地方,有时表现为把磁力“阻挡了”(磁屏蔽)。强调“一些”的含义,得出“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的概念。学生只需要知道“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 (扩展:(如果有时间的话)从另一个角度引导学生回答,引起他们的思考与分析。如:学生说磁铁隔着纸片能吸铁,老师就问:如果是一叠纸片呢?如果学生认为磁铁隔着木头不能吸铁,就问:如果是一片薄木片呢?(学生猜测) 那磁铁隔着一些物体到底能不能吸铁呢?引导学生归纳:隔的薄就能吸,隔的厚就不能吸。从我们的实验可以知道,磁铁隔着纸片、木片、布片、塑料片都能吸铁。磁铁的吸引力可以不接触铁物体而起作用,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离得近磁性强,离得远磁性弱,磁力能穿透物体。) 三、课堂小结   那老师想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的知识,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昨天在配制实验用品时,不小心把一枚回形针掉进了瓶子里,你有什么办法?请学生演示并说明原因。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呢?这些知识又能帮助我们干什么呢?(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和感想)   四、结束寄语 可见学好科学,掌握本领是多么的重要啊!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学到更多的知识,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大! 板书设计 磁铁有磁性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第五篇】

1、吸尘器的引入是否有必要。

在导入阶段,故事中的“神兵”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是吸尘器,因为它也能够将物体吸进自己的体内,因此,我将其也作为了本节课的暗线之一,开篇时由它与磁铁的对比引出“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中间时,由“神兵”的失效引出“磁铁隔着物体能吸引铁吗”等教学环节。但是,对吸尘器的认识毕竟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且故事的成分似乎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

修改建议:导入时便引导学生猜测这个“神兵”是磁铁,而地球人的兵器都是铁做的,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地球人躲到水下,是否可以躲过“神兵”的追踪?”“磁铁隔着水依旧可以吸引铁,那隔着其他物体呢?”“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引铁,那你能想出什么方法来战胜对抗“神兵”呢?磁铁除了铁,还能吸引哪些物体?”由此,将本节课的教材内容顺序进行了调整,但也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衔接的无缝隙。

2、课前活跃气氛用的课件目的性

由于此次是借班上课,因此,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关于《有趣的事》的PPT,其中包含了一些生活中很有创意的图片、手工作品、奇人异事等。但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的仅仅是最后提到的一位70余岁身体带有“磁性”的老人。建议下次制作时将课前预热与上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更好的开展教学。

3、材料呈现的时机未把握好

在进行第一个教学环节“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时,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这个实验所会遇到的各类实验材料,认识和分辨这些材料,特别是铁片、铝片、铜片和塑料片等。但是,我在抛出问题后,马上说出“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实验材料,放在了小组的抽屉里”话音未落,孩子们已经争先恐后地去找材料、玩材料了,之后我再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要求已是为时已晚,孩子们都只顾着自己玩弄那些实验材料了。因此,材料的呈现必须抓住时机,不能过早,也不宜过迟。

4、未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水到渠成地得出实验结论

在“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一教学环节时,我要求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将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为两类,并思考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请学生回答时,有小朋友说:“它们都很硬”,也有小朋友说:“它们都有光泽”。这其实是很好的回答,的确,能被磁铁的吸引的都是铁,它是金属,自然有金属光泽,而且质地也很坚硬。但是上课时,我并没有抓住学生的回答,以此为契机引出实验的结论,而是固执地等待“标准答案”的出现,错失了良机。

修改建议:若有学生如是回答,便可引导学生思考:“能被磁铁吸引的有光泽很坚硬的东西是不是金属?”“所有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被磁铁吸引的只是金属中的一类——铁。

22 38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