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
高一地理教研组通过多样化教学活动,结合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综合素养。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0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一篇】
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努力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参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本事,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本事,以及合作交流的本事,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本事。
三、教材资料分析。
本学期所学资料为必修一(人教版),资料包括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本册资料以自然地理为主,经过本册资料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运动规律,大气状况及运动规律,地形地貌的构成及河流地貌的发育,自然界的水循环、海水运动及水资源的利用,地理环境的特性等,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将来进一步学习人文地理知识打好基础。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新生在初中基本没有学习地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十分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这也就是造成高一学生感觉地理难学和高中地理教学困难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以上具体问题,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适度补充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五、教学主要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掌握教学重点。
2、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认真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等。
3、经过地理故事、地理趣闻、地理谜语、地理新闻以及与地理教学相关的课外知识等,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4、针对地理教学的特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实验、观察、测量、参观、制作教具、多媒体教学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5、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督与管理,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对课堂教学的例题、习题和学生作业题做到精编精改,注重效率。
7、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所学知识。
8、加强对学困生的关心,对学困生做到心中有底,教学时要分层次教学,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学困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提高,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二篇】
我是这样安排这节课的:
1、教学基本思路:
(1)本课的教学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归纳、总结并加以系统化。因而要充分利用旧知,利用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区域对比,使学生建立“区域是有差异的”的观念。然后再从学生谈到的例子,以及教师根据需要补充的例子中,抽象出区域空间尺度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总结。
(2)这节课的重点是地域分异规律。为了充分理解这一重点,为重点知识的学习找好案例,我首先引导学生学习陆地自然带的知识,这里尽量用较少的时间,所以学习中采用自主学习加教师点拨法。学习之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重点部分,效果很好。
(3)教学中要贯彻这样一个观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辨证统一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教材插图“热带雨林景观”与“亚寒带针叶林景观”,一方面让学生直观地感到地域分异的存在;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同一自然带内自然环境又具有整体性,表现在景观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两幅图片的分析,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进行。例如设计诸如“各自然带带内气候怎样?植被如何?动物如何?”等问题。(学生回答:在热带雨林带中,终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复杂,生长茂盛,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于奔走和长跑的动物,却给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场所。典型动物有猩猩、河马和各种鸟类等。)。
2、对于“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教学,采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
一组学生研究“纬度地带性分异”;一组学生研究“干湿度地带分异”;还有一组学生研究“山地的垂直分异”。每一组都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主导因素是什么?
(2)找足够的事实材料支持你的观点(鼓励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挖掘)。
(3)我们可以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这节课的特点是空间分布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将这些内容落实在图上。由于“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使得一些大规律反而不容易看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将这幅图适当简化,这样对学生理解和记忆都有好处。
这节课的另一个特点是涉及许多的自然带的名称,这些名称之间又是比较容易混淆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总结自然带名称的命名规律(热量带名称+植被名称),还可以将最易混淆的两个自然带名称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别等。当然,这些自然带名称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在他理解之后就会自然记住了。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三篇】
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高一年级地理备课组制订本组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内容主备课人。
1—3周结束上册内容。
4—5周人口的'变化陈星明。
6—7周城市与城市化康小茹。
8—10周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黄承华。
11周期中考试与讲评试卷。
12—14周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杨荷辉。
15—16周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刘春明。
17—18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黄香政。
二、集体备课要求。
4、每位备课组成员负责一章教学内容的备课任务,并形成文字教案,提前2天分发到每位备课组成员。
三、考试出题人安排。
出题人审题人。
第一次月考黄香政陈星明。
第二次月考杨荷辉刘春明。
期中考试黄承华康小茹。
第四次月考陈星明杨荷辉。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四篇】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4个班的地理课。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把地理自作是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导致学习在课堂上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因此在学期初始阶段,反复多次,从高中为会考、高中综合科等方面,教育学生转变观念,学好所有科目,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学好地理,提出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应该说,通过说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一、二年)事件等;结合往届学生某些知识点掌握的难易程度或易出现的错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把握好每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冷铎,暖铎的形成。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购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海洋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等。
精心编写单元练习,力求每一份单元练习能覆盖该单元的全部重点内容,有较大份量的读图分析题,亦增加一些反映当前最新的科技,经济,环境动态的题目。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全部收回批改。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
目前,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学生难以对付高中九科的学习,加之部分科任老师实行“题海战术”,抢占时间,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地理,即使是单元练习,也有不少学生抄袭,以应付捡查。但这又不是一个学科的老师能解决的。最后,自己须充实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五篇】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思路及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同学们回想一下,地形包括哪五种类型?
3、引导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五种地形都具有)。
4、引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课题。
(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二)新课,合作探究:
1、从图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画片分别表示的是什么地形。
2、提到地形:(读图)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我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活动:首先教师把中国轮廓图画在黑板上,然后根据学生读图《我国地形图》,分别请三个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都板书在黑板上。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六篇】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
1/4。
计、选编好每一套复习试题。每周进行2次集体备课,在本学期内向全校推出一至二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2、针对不同的的教学内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形象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布置适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并及时批改和辅导,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老师有针对性教学与命题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
2/4。
好在经过高一的地球地图部分的学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这也为今后的教学减轻了些难度。五、教材分析:
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学习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学习与复习的自身特殊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高中地理选修三和选修五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六、教学任务及总要求:
1、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学习必修三4、5、6章,世界地理。
2、学习高中地理选修三和世界地理,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形成的基本方法和规律;3、?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主要措施:
3/4。
导致过度的控制,不敢放手。对于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教师的处理仍然带有比较强的传统教学的痕迹。如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探究的空间更大,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研究。2、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如何将教学资料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在学生活动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
3、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模板20**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二地理教学计划栏目!
4/4。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七篇】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节内容把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三很好的联系在一起,把某个区域环境(必修三区域地理)内的自然地理环境(必修一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必修二人文地理)有效结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必修一教材当中前几章的自然地理环境做了很好的总结,即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气候)、水圈(河流水文状况)、岩石圈(地形与土壤状况)、生物圈(自然带状况)的圈层构成的,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又为高一学生下学期学习的必修二(人文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某个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活动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的。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为地理环境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本节教材涉及到内容是联系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内容综合性很强,对多数学生来说,理解容易但用语言描述难,因此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叠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和自然带,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三种分异规律及成因,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规律和成因分析,初步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影响不同地区非地带性的因素。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不同自然带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自然带图片,做好预习工作。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段。
导入。
播放中国西北内陆和东南沿海自然景观图各一张,提问两地景观存在什么区别,使学生感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ppt:中国地形图,温带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图。
活动一:结合旅行线路,归纳纬度地带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旅行线路一:依次经过海南、江汉平原、北京、大兴安岭北部。引导学生观察景观图,归纳纬度地带性及主要影响因素。
观察自然景观变化,归纳纬度地带性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学案上填写纬度地带性表格及旅行线路一经过的各陆地自然带名称。
ppt:中国地形图。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图。
活动二:结合旅行线路,归纳经度地带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旅行线路二:依次经过辽河平原、希拉穆仁草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景观图及降水量分布图,归纳经度地带性及主要影响因素。
观察自然景观变化,归纳经度地带性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学案上填写经度地带性表格及旅行线路二经过的各陆地自然带名称。
ppt:中国地形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景观图。
1.讲解陆地自然带的概念。
2.三种地带性特征在地球上的体现: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沿大陆西岸、大陆东岸、中纬度分别画出三条旅行线路,引导学生读图,认识经过的陆地自然带。
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按照三条旅行线路,依次读出经过的陆地自然带,了解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并认识到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特征在地球表面的体现。在学案上,对照并补充完成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和世界陆地自然带模式图。
ppt: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世界陆地自然带模式图。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
活动四:结合案例,归纳垂直地带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1.长白山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变化。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垂直地带性及影响因素。
2.结合乞力马扎罗山垂直植被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垂直带谱完整的条件。
1.观察自然景观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归纳垂直地带性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学案上填写垂直地带性表格。
2.观察乞力马扎罗山垂直植被带变化,思考垂直带谱完整的条件。
ppt:1.长白山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高山苔原景观图。
2.乞力马扎罗山垂直植被带示意图。
八、板书设计。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八篇】
在地球上,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阳、月亮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若用天文望远镜和其它空间探测手段,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和星际物质等,都是宇宙间物质和存在的形式,通称天体。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与其他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筑成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天体学说。
本节教材侧重对地月系和月球、太阳系和太阳的概况和银河系与宇宙总星系的简单介绍,使学生能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并清楚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本节教材内容不多、文字浅显,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等精粗结合的三环教学法。
2、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月球、太阳的概况。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月球、地月系、太阳、太阳系的概念。
2.教学的难点: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地月运动和太阳运动的挂图、投影片或教学录像。
2.月球考察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夜间看到明媚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斗。宇宙间奥秘有多少呢?地球其实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今天,航天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了,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在天空之中。地球、月球、太阳和星星都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长”和“兄弟姐妹”。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意义。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月系: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万千米,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2.月球:
(1)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3)月面形态:多环形山-坑,(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3月面景观),月面较暗部分为平坦地域,月面较亮部分为起伏的山地。
(4)月球自身不发光,“明月”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不过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的公转周期相同,都是日,这样的自转叫同步自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面只有半个月面,也就是说,月球在运动中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2地月系图)。
(6)1969年7月,原苏联宇宙员(加加林)首次登上了月球。1979年12月5日,联合国通过协定,宣布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太阳系和太阳。
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5太阳系模式图)。
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
5.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五、板书设计。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万千米。
1.地月系(2)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1)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
(3)月面多环形山。
2.月球(4)自身不发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同步自转。
(6)1969年7月,宇宙员首次登上了月球。
(7)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二)太阳系和太阳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亿千米。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六、习题和解析。
1.随堂练习。
(1)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地球和月球构成,是宇宙中最小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2)月球自己不能。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皓月当空,明月的亮是由于它的缘故月球上既没有也没有,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个炽热的,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区域。由于地球表面有、和,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月球是太阳唯一的卫星。
(b)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2。
(c)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d)球表面昼夜温差不大。
(5)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除流星外)是()。
(a)太阳(b)月亮(c)金星(d)火星。
2.课后作业。
(6)下列星球之中不属于太阳系的是()。
(a)太阳(b)行星及其卫星。
(c)小行星(d)恒星。
(7)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是()。
(a)太阳(b)金星(c)地球(d)火星。
(8)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地距离为亿千米。
(b)地球的质量约等于太阳的1/33。
(c)太阳表面温度高达10000c。
(d)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
(9)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水星、金星(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d)木星、土星。
(10)月球实际上比太阳小得多,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与太阳大小相差不大?
3.参考答案:
(1)卫星地月系太阳(2)发光反射太阳光水空气(3)气体球温度较低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4)(c)(5)(b)(6)(d)(7)(c)(8)(a)(9)(b)(10)因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要远得多,尽管太阳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上的人们仍然会觉得两者差不多大小。
4.简要分析:
(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夜晚的月光不是很亮吗?其实,它“借”的是太阳的光,月光是一种反射光。这种光照射下,人们既不感到温,更不感到热,就是这个缘故。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登上地球,也一定会看到地球是“发光”的。据探测,月球上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因此更没有生物存在,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5)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6)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8)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
(9)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10)人们观察一个物体的大小,除了物体自身的大小以外,还与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有密切的关系。物体距观察者越近,它在观察者眼中的视角就越大,观察者就会产生物体较大的错觉,反之则觉得小。虽然太阳的直径比月球直径大400倍,但日地距离也比月地距离大约近400倍,两者所造成的视角大小差异基本可以抵消,地球上的人们所看到的太阳与月球的视觉大小就十分接近(太阳视角平均值是32/,月球视角平均值是31/6//),大家就觉得两者的大小差不多了。
七、参考资料。
太阳活动太阳上各种变化情况。包括光球上的黑子和光斑,色球上的耀斑和日珥以及日冕形状的变化等。有高潮和低潮之别;前者为忧动太阳,后者为宁静太阳。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是耀斑的频繁出现,而耀斑的出现又同黑子和黑子群的出现有关。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平均周期为11年。
―摘自《地理学词典》。
(曹省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银河系、宇宙和总星系的概况。
2.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物质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银河系和宇宙总星系的概况。
2.教学的难点:宇宙不同等级的天体系统。
三、教学准备。
银河系、河外星系的挂图、投影片、幻灯片或教学录像。
四、教学过程()。
引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月球和地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和其它行星等都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阳构成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即太阳系。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其实,在整个宇宙中,有无限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之中。我们在夏天的夜晚,可以看到天空中有一条白茫茫的光带,好像一条流过天空的大河。我国古代称它为“银河”或“天河”,其实,它不是一条大河,而是由无数多的天体组成的星系。太阳系在更高一级天体系统中是极微小的部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银河系、宇宙和总星系。
(三)银河系。
1.银河系:是由多亿颗像太阳那样的恒星和其他天体所组成的恒星集团。
2.银河系的恒星都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太阳系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环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大约需要亿年旋转一圈。
3.太阳在银河系中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普通恒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6银河系图,查找太阳在银河系的位置。
(四)宇宙和总星系。
宇宙中的天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流星及行星际物质等;另一类是人造天体,如人造成地球卫星、航空飞机、宇宙飞船、空中实验室等。
1.河外星系:天文学家把已经观测到的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统称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2.总星系: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在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是银河系里太阳系中的一个普通的天体。
4.总星系是目前人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至于宇宙有多大?总星系之外是什么?是否只有地球上有智慧生命?人们正在探索。
(五)阅读材料。
人造卫星。
1.人们用火箭等运载工具发射到高空,并沿一定的轨道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天体叫人造卫星。
2.分类:按用途分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和军事卫星等。
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为国外用户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讯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走向世界。
钱学森。
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空气动力学家。浙江杭州人。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五、板书设计。
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
太阳系。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九篇】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点。
1.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大而普遍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板书)。
[教师精讲]。
师: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出示图片“三峡地貌”“崇明岛”)。
师: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吗?
生:成因不同。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师:分析得很正确!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
师: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这三种类型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播放录像“虎跳峡”或出示图片)。
生:(讨论后回答)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生:“v”字形。
师:对!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长江的发育过程中处于较晚的时期,也就是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
(出示图片“长江三峡”)。
李白的诗《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三峡横断面呈“u”形,属于“下蚀”.
师:很好!三峡的成因是地壳运动导致构造裂隙,水流顺构造裂隙强烈侵蚀、下切而形成的,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材料: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据史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
生:(讨论后回答)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
生:属于侧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师:不错。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阅读课文并思考讨论。
(出示图片“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貌”)。
生: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很强,从而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就逐渐演变成了河谷。
师:很好!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请看下图并思考讨论:图中a、b两点哪里更适于建河运码头,说明理由。
生:b点。a点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b点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因此水深较深,适合做码头。
生: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大量泥沙。
生: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p84活动)。
(学生阅读材料,教师出示张家界有关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张家界的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河谷之所以多隘谷、峡谷,是由于地壳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强烈,来不及将河流拓宽,从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峡谷。河的谷底极窄成线形,河流两岸壁立千仞,河谷中间滩多水急。
师:从张家界的河谷地貌形成过程可以知道,虽然河谷地貌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但张家界特殊而秀险的河谷地貌也离不开地壳的抬升作用。
课后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寻找一些冰川、风等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图片,试着描述它们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过程。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十篇】
在地球上,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阳、月亮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若用天文望远镜和其它空间探测手段,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和星际物质等,都是宇宙间物质和存在的形式,通称天体。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与其他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筑成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天体学说。
本节教材侧重对地月系和月球、太阳系和太阳的概况和银河系与宇宙总星系的简单介绍,使学生能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并清楚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本节教材内容不多、文字浅显,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等精粗结合的三环教学法。
2、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月球、太阳的概况。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月球、地月系、太阳、太阳系的概念。
2.教学的难点: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地月运动和太阳运动的挂图、投影片或教学录像。
2.月球考察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夜间看到明媚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斗。宇宙间奥秘有多少呢?地球其实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今天,航天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了,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在天空之中。地球、月球、太阳和星星都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长”和“兄弟姐妹”。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意义。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月系: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万千米,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2.月球:
(1)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3)月面形态:多环形山-坑,(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3月面景观),月面较暗部分为平坦地域,月面较亮部分为起伏的山地。
(4)月球自身不发光,“明月”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不过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的公转周期相同,都是日,这样的自转叫同步自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面只有半个月面,也就是说,月球在运动中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2地月系图)。
(6)1969年7月,原苏联宇宙员(加加林)首次登上了月球。1979年12月5日,联合国通过协定,宣布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太阳系和太阳。
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5太阳系模式图)。
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
5.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五、板书设计。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万千米。
1.地月系(2)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1)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
(3)月面多环形山。
2.月球(4)自身不发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同步自转。
(6)1969年7月,宇宙员首次登上了月球。
(7)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二)太阳系和太阳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亿千米。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六、习题和解析。
1.随堂练习。
(1)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地球和月球构成,是宇宙中最小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2)月球自己不能。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皓月当空,明月的亮是由于它的缘故月球上既没有也没有,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个炽热的,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区域。由于地球表面有、和,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月球是太阳唯一的卫星。
(b)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2。
(c)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d)球表面昼夜温差不大。
(5)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除流星外)是()。
(a)太阳(b)月亮(c)金星(d)火星。
2.课后作业。
(6)下列星球之中不属于太阳系的是()。
(a)太阳(b)行星及其卫星。
(c)小行星(d)恒星。
(7)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是()。
(a)太阳(b)金星(c)地球(d)火星。
(8)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地距离为亿千米。
(b)地球的质量约等于太阳的1/33。
(c)太阳表面温度高达10000c。
(d)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
(9)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水星、金星(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d)木星、土星。
(10)月球实际上比太阳小得多,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与太阳大小相差不大?
3.参考答案:
(1)卫星地月系太阳(2)发光反射太阳光水空气(3)气体球温度较低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4)(c)(5)(b)(6)(d)(7)(c)(8)(a)(9)(b)(10)因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要远得多,尽管太阳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上的人们仍然会觉得两者差不多大小。
4.简要分析:
(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夜晚的月光不是很亮吗?其实,它“借”的是太阳的光,月光是一种反射光。这种光照射下,人们既不感到温,更不感到热,就是这个缘故。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登上地球,也一定会看到地球是“发光”的。据探测,月球上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因此更没有生物存在,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5)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6)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8)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
(9)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10)人们观察一个物体的大小,除了物体自身的大小以外,还与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有密切的关系。物体距观察者越近,它在观察者眼中的视角就越大,观察者就会产生物体较大的错觉,反之则觉得小。虽然太阳的直径比月球直径大400倍,但日地距离也比月地距离大约近400倍,两者所造成的视角大小差异基本可以抵消,地球上的人们所看到的太阳与月球的视觉大小就十分接近(太阳视角平均值是32,月球视角平均值是31/6),大家就觉得两者的大小差不多了。
七、参考资料。
太阳活动。
太阳上各种变化情况。包括光球上的黑子和光斑,色球上的耀斑和日珥以及日冕形状的变化等。有高潮和低潮之别;前者为忧动太阳,后者为宁静太阳。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是耀斑的频繁出现,而耀斑的出现又同黑子和黑子群的出现有关。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平均周期为11年。
上一篇:苯的教学设计大全(优推8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