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热选【通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热选【通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一篇】

习者水平分析:

1、地球内部圈层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理论化,无法让学生用“眼见为实”来感受,所以通过实物比拟的方法来描述地球内部结构(如地球内部圈层就像一个鸡蛋剖面一样)是一种比较好的“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的好方法。

2、关于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学生在初中只能是看到过,在高中物理中还没学到该部分的内容。所以,我们地理老师就应当充当一回物理老师,要全面的把纵波和横波的相关知识讲清讲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掌握地震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的组成及特点。我们把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一个是莫霍面一个是古登堡面。根据这两个面,我们可以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后面的教材会有更详细的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可简略点。当然,要强调的是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所以,人类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体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b、运用资料和图表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a、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b、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初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规律。

b、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精神。

c、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地球内外部圈层的空间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探究地球内部圈层。

活动。

(可对学生的描述进行鼓励性评价)。

那么我是怎么知道地球内部结构也像这个熟鸡蛋呢?(自问自答)。

是不是我也把地球当鸡蛋一样用这把小刀给切开呢?或者像《封神榜中的土行孙一样,可以到地下去看看呢?或者又像凡尔纳作品《地心之旅》中的主人公一样一个火山口进一个火山口出呢?(都不可能)。

(有感而言:上天不易,下地也挺难)。

那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物质呢?

教师总结:那么,人来是如何利用地震波来实现对地球的“_”呢?

仔细阅读课本21页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并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波、纵波、横波的概念。

2、对比纵波和横波,完成下列表格。

地震波类型。

纵波。

传播速度。

通过的物质。

横波。

根据第一和二题的结论,分析: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是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深入探究:如果是在水面上呢?你的感叹又会是什么?为什么?)。

4、什么叫不连续面?在地球内部存在着哪几个不连续面呢?请在图中找出不连续面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处的大概深度。

5、不连续面把地球内部分成几个圈层,分别叫什么?

6、地震波在通过不连续面时,波速会不会变化?如果会,是如何变化的?(深入探究:据此你能推测出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吗?)。

7、根据你的理解,地壳的厚度会均匀吗?请举出实例说明。

(最后,教师可对比验证地球内部圈层确实很像一i个鸡蛋的内部结构)。

1、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要求:只看鸡蛋不看书)。

2、完成后,教师给出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可分为外核和内核的相关知识和数据,再次让学生在已完成的示意图中做出上述内容。

4、最后可根据完成的示意图提问:地壳等于岩石圈?请说出它们的差异?

过度:通过上述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下世界很“精彩”,其实地表世界“更精彩”,接下来我们在探究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

学生回答:不是!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想!

学生思考。

学生哄笑。

学生讨论,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如钻探技术、火山、温泉、遥感、地震波等等。

学生阅读,小范围内合作完成上述7个问题。

学生相互纠错。

学生回答问题。

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和求证_,激发学习动力。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读图、析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作图能力、读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探究地球外部圈层。

课堂小结。

请根据图和资料1,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有哪几层?各自的范围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为什么地球外部圈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探究:你认为岩石圈是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还是属于内部圈层?

教师小结:(完整版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和地球之间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地球这个“精彩’的、充满生机的家园。同时,也让我们清醒的感受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这个家园,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所以,请同学们一起行动起来,伸出你我双手,自觉的去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每位同学,可任选一题,完成下列探究:(字数:200—300之间)。

选题二:以“一颗小水滴的旅行“为题,写1篇地理小论文。

学生阅读、讨论回答。

课后探讨。

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提取、分析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探究精神。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二篇】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级4个班的地理课。由于中考不考地理,学生的地理基础较差,把地理自作是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重视。导致学习在课堂上不认真,练习作业应付了事。因此在学期初始阶段,反复多次,从高中为会考、高中综合科等方面,教育学生转变观念,学好所有科目,全面发展,指导学生如何学好地理,提出高中地理学习的要求。应该说,通过说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一、二年)事件等;结合往届学生某些知识点掌握的难易程度或易出现的错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我市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把握好每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冷铎,暖铎的形成。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购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海洋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等。

精心编写单元练习,力求每一份单元练习能覆盖该单元的全部重点内容,有较大份量的读图分析题,亦增加一些反映当前最新的科技,经济,环境动态的题目。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全部收回批改。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因此,练习中适当让学生练习此类题目。让学生的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这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方面。

目前,在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学生难以对付高中九科的学习,加之部分科任老师实行“题海战术”,抢占时间,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地理,即使是单元练习,也有不少学生抄袭,以应付捡查。但这又不是一个学科的老师能解决的。最后,自己须充实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三篇】

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2、太阳系和地月系。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的简介。

1.普遍性:在太阳系中,外观和所处的位置普通。

2.特殊性:

1)表现:所知道的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星体。

2)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

充足的水分。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四篇】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

1/4。

计、选编好每一套复习试题。每周进行2次集体备课,在本学期内向全校推出一至二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2、针对不同的的教学内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形象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布置适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并及时批改和辅导,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老师有针对性教学与命题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

2/4。

好在经过高一的地球地图部分的学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这也为今后的教学减轻了些难度。五、教材分析:

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学习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学习与复习的自身特殊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高中地理选修三和选修五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六、教学任务及总要求:

1、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学习必修三4、5、6章,世界地理。

2、学习高中地理选修三和世界地理,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形成的基本方法和规律;3、?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主要措施:

3/4。

导致过度的控制,不敢放手。对于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教师的处理仍然带有比较强的传统教学的痕迹。如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探究的空间更大,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研究。2、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如何将教学资料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在学生活动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

3、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模板20**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二地理教学计划栏目!

4/4。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五篇】

经过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教学,我发觉地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唯一一门跨文理两大科学部类的学科,地理教学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因其独特的性质,使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几乎可以借鉴所有学科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一学期的体验和反思。

1、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高一学生年龄在17岁左右,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新课标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2、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是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理念。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根本上说,学习生物、地理等文化科目,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办?”“地图定位与估算距离”等,对学生进行有关地理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

人无完人,随着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六篇】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节内容把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三很好的联系在一起,把某个区域环境(必修三区域地理)内的自然地理环境(必修一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环境(必修二人文地理)有效结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必修一教材当中前几章的自然地理环境做了很好的总结,即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圈(气候)、水圈(河流水文状况)、岩石圈(地形与土壤状况)、生物圈(自然带状况)的圈层构成的,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又为高一学生下学期学习的必修二(人文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某个区域的人文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活动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的。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为地理环境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本节教材涉及到内容是联系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内容综合性很强,对多数学生来说,理解容易但用语言描述难,因此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叠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和自然带,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三种分异规律及成因,从而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规律和成因分析,初步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影响不同地区非地带性的因素。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不同自然带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自然带图片,做好预习工作。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段。

导入。

播放中国西北内陆和东南沿海自然景观图各一张,提问两地景观存在什么区别,使学生感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ppt:中国地形图,温带荒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图。

活动一:结合旅行线路,归纳纬度地带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旅行线路一:依次经过海南、江汉平原、北京、大兴安岭北部。引导学生观察景观图,归纳纬度地带性及主要影响因素。

观察自然景观变化,归纳纬度地带性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学案上填写纬度地带性表格及旅行线路一经过的各陆地自然带名称。

ppt:中国地形图。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图。

活动二:结合旅行线路,归纳经度地带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旅行线路二:依次经过辽河平原、希拉穆仁草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景观图及降水量分布图,归纳经度地带性及主要影响因素。

观察自然景观变化,归纳经度地带性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学案上填写经度地带性表格及旅行线路二经过的各陆地自然带名称。

ppt:中国地形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景观图。

1.讲解陆地自然带的概念。

2.三种地带性特征在地球上的体现: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沿大陆西岸、大陆东岸、中纬度分别画出三条旅行线路,引导学生读图,认识经过的陆地自然带。

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按照三条旅行线路,依次读出经过的陆地自然带,了解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并认识到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特征在地球表面的体现。在学案上,对照并补充完成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和世界陆地自然带模式图。

ppt: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世界陆地自然带模式图。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

活动四:结合案例,归纳垂直地带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1.长白山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变化。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垂直地带性及影响因素。

2.结合乞力马扎罗山垂直植被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垂直带谱完整的条件。

1.观察自然景观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归纳垂直地带性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在学案上填写垂直地带性表格。

2.观察乞力马扎罗山垂直植被带变化,思考垂直带谱完整的条件。

ppt:1.长白山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高山苔原景观图。

2.乞力马扎罗山垂直植被带示意图。

八、板书设计。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七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对天气和气候的感受对比,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通过收看媒体天气预报,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二)教学难点。

1.认识卫星云图,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理解天气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质量的关系。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百度资料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阅读思考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2课时。

高一地理教研组教学设计【第八篇】

在地球上,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太阳、月亮以及各式各样的星星,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有时候,还可以看到划破夜空的流星和拖着长尾的彗星。若用天文望远镜和其它空间探测手段,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恒星和星云、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和星际物质等,都是宇宙间物质和存在的形式,通称天体。地球就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与其他天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筑成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的天体学说。

本节教材侧重对地月系和月球、太阳系和太阳的概况和银河系与宇宙总星系的简单介绍,使学生能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并清楚地球在天体中的位置。本节教材内容不多、文字浅显,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幻灯、投影、录像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运用读(学生读课本、读图)、讲(教师启发式提问、板书板画、讲述讲解)、练(学生讨论发言、随堂练习)等精粗结合的三环教学法。

2、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月球、太阳的概况。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操。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的重点:月球、地月系、太阳、太阳系的概念。

2.教学的难点:月球的运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1.地月运动和太阳运动的挂图、投影片或教学录像。

2.月球考察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白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夜间看到明媚的月亮和满天的星斗。宇宙间奥秘有多少呢?地球其实也是宇宙中的一员,今天,航天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登上月球了,宇航员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就在天空之中。地球、月球、太阳和星星都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每一位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家长”和“兄弟姐妹”。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形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太阳系的成员及太阳对地球的意义。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月系: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万千米,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2.月球:

(1)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3)月面形态:多环形山-坑,(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3月面景观),月面较暗部分为平坦地域,月面较亮部分为起伏的山地。

(4)月球自身不发光,“明月”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不过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的公转周期相同,都是日,这样的自转叫同步自转,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面只有半个月面,也就是说,月球在运动中总是一面向着地球。(指导学生读课本图5-22地月系图)。

(6)1969年7月,原苏联宇宙员(加加林)首次登上了月球。1979年12月5日,联合国通过协定,宣布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太阳系和太阳。

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5太阳系模式图)。

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

5.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五、板书设计。

(一)地月系和月球。

(1)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为万千米。

1.地月系(2)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3)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1)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

(3)月面多环形山。

2.月球(4)自身不发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缘故。

(5)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同步自转。

(6)1969年7月,宇宙员首次登上了月球。

(7)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二)太阳系和太阳3.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亿千米。

4.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六、习题和解析。

1.随堂练习。

(1)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地球和月球构成,是宇宙中最小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2)月球自己不能。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皓月当空,明月的亮是由于它的缘故月球上既没有也没有,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个炽热的,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区域。由于地球表面有、和,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月球是太阳唯一的卫星。

(b)月球质量约为地球的1/2。

(c)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d)球表面昼夜温差不大。

(5)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除流星外)是()。

(a)太阳(b)月亮(c)金星(d)火星。

2.课后作业。

(6)下列星球之中不属于太阳系的是()。

(a)太阳(b)行星及其卫星。

(c)小行星(d)恒星。

(7)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是()。

(a)太阳(b)金星(c)地球(d)火星。

(8)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地距离为亿千米。

(b)地球的质量约等于太阳的1/33。

(c)太阳表面温度高达10000c。

(d)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

(9)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水星、金星(b)金星、火星。

(c)火星、木星(d)木星、土星。

(10)月球实际上比太阳小得多,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月球与太阳大小相差不大?

3.参考答案:

(1)卫星地月系太阳(2)发光反射太阳光水空气(3)气体球温度较低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4)(c)(5)(b)(6)(d)(7)(c)(8)(a)(9)(b)(10)因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比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要远得多,尽管太阳比月球大得多,地球上的人们仍然会觉得两者差不多大小。

4.简要分析:

(1)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夜晚的月光不是很亮吗?其实,它“借”的是太阳的光,月光是一种反射光。这种光照射下,人们既不感到温,更不感到热,就是这个缘故。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登上地球,也一定会看到地球是“发光”的。据探测,月球上既没有水。也没有空气,因此更没有生物存在,是一个静寂荒凉的世界。

(3)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上面经常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黑子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4)月球上没有空气、水和生命。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能直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0c,夜晚温度降低到-1830c。

(5)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也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由于月球距地球比其他星球距地球要近得多,所以在地球上看月球就显得又大又亮。

(6)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7)太阳给了地球光和热,由于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的水和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物生存的天体。

(8)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亿千米。地球的体积约等于太阳体积的1/1300000。质量约等于太阳质量的1/330000。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表面温度为55000c。

(9)按照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距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

(10)人们观察一个物体的大小,除了物体自身的大小以外,还与物体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有密切的关系。物体距观察者越近,它在观察者眼中的视角就越大,观察者就会产生物体较大的错觉,反之则觉得小。虽然太阳的直径比月球直径大400倍,但日地距离也比月地距离大约近400倍,两者所造成的视角大小差异基本可以抵消,地球上的人们所看到的太阳与月球的视觉大小就十分接近(太阳视角平均值是32/,月球视角平均值是31/6//),大家就觉得两者的大小差不多了。

七、参考资料。

太阳活动太阳上各种变化情况。包括光球上的黑子和光斑,色球上的耀斑和日珥以及日冕形状的变化等。有高潮和低潮之别;前者为忧动太阳,后者为宁静太阳。扰动太阳的主要标志是耀斑的频繁出现,而耀斑的出现又同黑子和黑子群的出现有关。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平均周期为11年。

―摘自《地理学词典》。

(曹省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银河系、宇宙和总星系的概况。

2.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物质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银河系和宇宙总星系的概况。

2.教学的难点:宇宙不同等级的天体系统。

三、教学准备。

银河系、河外星系的挂图、投影片、幻灯片或教学录像。

四、教学过程()。

引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月球和地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地球和其它行星等都围绕太阳公转,它们和太阳构成比地月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即太阳系。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其实,在整个宇宙中,有无限多的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之中。我们在夏天的夜晚,可以看到天空中有一条白茫茫的光带,好像一条流过天空的大河。我国古代称它为“银河”或“天河”,其实,它不是一条大河,而是由无数多的天体组成的星系。太阳系在更高一级天体系统中是极微小的部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银河系、宇宙和总星系。

(三)银河系。

1.银河系:是由多亿颗像太阳那样的恒星和其他天体所组成的恒星集团。

2.银河系的恒星都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太阳系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环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大约需要亿年旋转一圈。

3.太阳在银河系中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普通恒星。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5-26银河系图,查找太阳在银河系的位置。

(四)宇宙和总星系。

宇宙中的天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天体,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流星及行星际物质等;另一类是人造天体,如人造成地球卫星、航空飞机、宇宙飞船、空中实验室等。

1.河外星系:天文学家把已经观测到的10亿个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统称河外星系,简称星系。

2.总星系: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在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

3.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是银河系里太阳系中的一个普通的天体。

4.总星系是目前人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至于宇宙有多大?总星系之外是什么?是否只有地球上有智慧生命?人们正在探索。

(五)阅读材料。

人造卫星。

1.人们用火箭等运载工具发射到高空,并沿一定的轨道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天体叫人造卫星。

2.分类:按用途分地球资源卫星、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和军事卫星等。

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年4月7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用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为国外用户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讯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已走向世界。

钱学森。

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空气动力学家。浙江杭州人。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五、板书设计。

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

太阳系。

22 33865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