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实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部编版《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屑、鄙夷”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通读课文。

3.快速默读课文,了解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4.能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心中未来的学校是怎样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激发大家对未来智能生活的展望,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老师想问问大家,今天你们是怎么来上学的呢?(生自由回答)那么,你们知道有一个叫玛琪的小女孩是怎么上学的吗?请随老师走进科幻小说《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板书课题: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2.作者简介:(课件出示)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2年),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他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

二、自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是怎样上学的?玛琪喜欢上学吗?如果玛琪生活在现在的社会,她会喜欢上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你觉得未来的“机器学校”和我们现在的学校有哪些相同点或不同点?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先和同桌交流讨论,准备质疑。

3.检查自读情况,同桌分段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明确:2155年5月的一天,故事主人公玛琪和托米发现了一本很早以前的纸质书。他们了解到他们爷爷的爷爷那时的学生可以到学校里上学,老师是真人,大家可以和同学们共同学习,一起讨论。而不是像他们在家里上学,老师是机器人,所看的书都是电子书,没有同学,也没有纸质书。

2.文中托米在顶楼上找到一本旧书,为什么称它为“真正的书”?

明确:因为这和他们平时接触的书不一样,玛琪所看的书都是电子书,她从爷爷的讲述中得知,只有把故事印在纸上的书,才算是真正的书。

3.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玛琪讨厌学校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一是上课面对的永远是机器人老师,没有感情交流;二是机器人老师的程序常常失灵;三是机器人老师没完没了地给她做测试。

4.小说主人公的“爷爷的爷爷”那一代人是怎样上学的?

明确:他们的老师是真正的人;他们在学校里上学,同龄的孩子一起上课;同龄孩子都学习相同的课程;他们在学校一起玩耍,又闹又笑,还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讨论问题。

5.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她想,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明确:让我们明白当下课堂学习是多么有趣,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美好的学习时光,珍惜同学友谊,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玛琪的学校跟我们现在的学校相比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学校?

明确:我们现在的学校设在专门的地方,而玛琪是在家里上学;我们现在的学校有真正的老师、同学,玛琪只有机器人老师,没有同学一起学习;我们现在读的是纸质书,玛琪看的则是电子书等。虽然我们现在的学校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相对而言我更喜欢现在的学校,因为它更加人性化,更富有人情味。

2.针对文中的两种学校,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大家对改进教育方式的思考。

预设:

(1)现在的学校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同学之间共同学习,相互促进。但是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各有不同,教师怎样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呢?

(2)“机器学校”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足不出户即可接受针对个体进行的一对一教育,但如何避免孩子的厌学情绪和孤独心理呢?

3.展开你的想象,说说� 她在孤独无趣中学习,她需要同伴,需要交流。小说在反思人类教育中的一些不良倾向:过分依赖科技手段,忽视了孩子的集体生活和情感交流,最终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流露出作者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人文关怀缺失的担忧。

5.再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写法。

(1)本文构思新颖,立意巧妙,想象奇特、有趣。

(2)故事情节通过人物对话巧妙展开。

(3)情节推进巧妙而严谨,情节发展中运用插叙。

五、延伸拓展,推荐阅读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悼念阿西莫夫时,讲过一段十分耐人寻味的话:“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1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的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深情。”从古至今,许多的科技工作者一直在奔向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探索着,而科学技术也正以它无穷的魅力日益照进我们的生活,未来会怎样?如何让未来更美好?无数的问号等待着我们去寻求答案。课后,希望大家可以阅读更多的科幻小说。

六年级语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知识点【第二篇】

那天晚上,玛琪甚至把这件事记在日记里了。在2155年5月17日这一页,她写道:“今天,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这是一本很旧的书。玛琪的爷爷有一次告诉她,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的爷爷曾经对他讲,有那么一个时候,所有的故事都是印在纸上的。

他们翻着这本书,书页已经发黄,皱皱巴巴的。书上的字全都静立不动,一点儿也不像他们平常在荧光屏上看到的“书”那样,顺序移动。读到后面,再翻回来看前面的一页,刚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留在原地。

她问:“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在我们家,”他指了一下,可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在顶楼上。”他又说道。

“书里写的什么?”

“学校。”

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校。”玛琪一向讨厌学校,而且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憎恶它。那个机器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题,她一次比一次的糟。最后她的妈妈发愁地摇了摇头,把教学视察员找了来。

视察员把机器调好以后,拍拍她的脑袋,笑着对她妈妈说:“这不是小姑娘的错,琼斯太太。我认为是这个机器里的地理部分调得太快了些,这种事是常有的。我把它调慢了,已经适合于十岁孩子的水平了。说实在的,她总的学习情况够令人满意的了。”说着,他又拍了拍玛琪的脑袋。

玛琪失望极了,她本来希望他们会把这个机器老师拿走。有一次,托米的老师就被搬走了将近一个月之久,因为历史那部分的装置完全显示不出图像来了。

所以她对托米说:“怎么会有人写学校呢?”

托米用非常高傲的眼光瞧了她一眼:“傻瓜,那不是我们这种类型的学校,那是几百年前的一种老式学校。”接着他一字一顿说:“几世纪前。”

玛琪很难过。“嗯,我不知道古时候孩子们上什么样的学校。”她站到托米身后看了一会儿那本书,说:“不管怎么说,他们总得有一个老师吧?”

“当然,他们是有老师,可不是我们这样的老师。是一个真人!”

“一个真人?真人怎么会是老师呢?”

“是这样的,他只不过给孩子们讲讲课,留些作业,提提问题。”

“真人可没那么聪明。”

“当然聪明啦,我爸爸就和我的机器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家里来教我功课。”

拖米大声尖笑。“你不知道的事太多了,玛琪。那些老师才不到你家里上课呢。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地方,所有的孩子都到那儿去上学。”

“所有的孩子都学一样的功课吗?”

“那当然,如果他们年龄一样的话。”

“可我妈妈说,老师是需要随时调整的,这样才好适合他所教的每个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智力。另外,对每个孩子的教法也应该是不同的。”

“他们那时候的做法可能和现在不一样。好了,如果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就干脆别读这本书。”

“我没说我不喜欢。”玛琪急忙说。她很想知道那些有趣的学校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们还没看完一半,玛琪的妈妈就喊了起来:“玛琪!该上课了!”

玛琪叹了口气,去上课了。她脑子里还在想着当她爷爷的爷爷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们上的那种老式学校。附近一带所有的孩子都到一处去上学,他们在校园里笑呀、闹呀,他们一起坐在课堂里上课;上完一天的课,就一块儿回家。他们学的功课都一样,这样,做作业的时候他们就可以互相帮助,有问题还可以互相讨论。

而且他们的老师是真人……

机器老师正在屏幕上显现出这样的字:“我们把½和¼这两个分数加在一起──”

玛琪在想,在过去的日子里,那些孩子一定非常热爱他们的学校。她想,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______

本文作者是美国的艾萨克·阿西莫夫,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多有趣的现象》教学反思【第三篇】

《多有趣的现象》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这一学科以它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而《多有趣的现象》这种课型为低年级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求知, 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

我所讲的这节课根据这三个特点而设计的教学活动:

1.情景感知,问题导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学生欣赏课件后,提出问题:“无穷的大自然中藏着许多秘密,想不想去认识一下这个神奇的世界呀?”学生兴致调动起来。接着我继续问:“那你们知道树叶是什么颜色吗?”学生大都回答是绿色。然而学生通过课前的观察、搜集发现,花不仅有绿色,还有黄色、红色等等。然后再由“谁知道树叶有什么形状呢?”

这时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发现!”让在“感知树叶”这一活动过程中初步了解“什么是发现”,而且知道大千世界里藏着许多的奥妙,等着我们去发现、研究。学生积极性很高,迫切的想要去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

2.创设课堂和谐情境,亲身体验并发现

课件中我准备了一些知了、蝈蝈、蛐蛐、纺织娘等发音的视频,学生观察知了是怎么发出声音的,这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通过对昆虫发音的观察,有的学生们会说知了是用嘴巴唱歌,有的会说那是翅膀发出的声音,最后有的学生查找课本发现:“原来知了是用腹部的发声器发出声音的”。不同的昆虫发音部位也是不同的。。让学生在思考、观察、找资料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自己想办法解决了问题,学生无比高兴,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

这时候我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并可以用观察和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

3.《多有趣的现象》主题是“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看云识天气”,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有趣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有深厚的探索欲望,并自己去发现更多的有兴趣的自然规律;从而让学生课后积极去查找资料,去发现更多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为学生打下自学、探究的基础。

本课教学,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尤其在把握课堂方面,课堂随机性强,时间掌握不好。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积累,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让课堂更能得心应手。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反思【第四篇】

这是1篇想象的略读课文,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教师对想象作文应该怎么去教,怎么去把握?

一、抓住词句,引导学生扩想

课文中许多词句和句子写得比较简略,但有着丰富的内涵。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想象,就会使学生对词句的理解更加具体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抓住情节的“空白”,引导学生补想

作品的艺术形式要精炼含蓄,这就决定了作者对情节不能作巨细无遗的描写,这就给读者留下一些可供想象与补充的天地。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空白点”,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作为教者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想象未来的生活和未来的世界。通过补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刻,并从中受到思想上的。教育。

三、抓住已有条件,引导学生推想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相当篇目的课文含有严密的推理过程。如《要下雨了》《惊弓之鸟》《蝙蝠和雷达》等,都直接写出了推理的过程,是训练学生推想能力最好的教材。还有一些课文含有推理过程但没有直接写出来,如《称象》《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捞铁牛》等,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有关条件把课文中的人物或作者的推想过程想象出来,这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很有帮助。

《他们相等吗》的教学反思【第五篇】

《他们相等吗》的教学反思

案例背景

数学《它们相等吗》从表面上看很容易理解,就是左边于右边(不)相等,其实涉及到含义、内容还是比较多的。《纲要》中也突出了数学与其他各领域及生活的联系,指出应引导幼儿感受“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数学不再是抽象的逻辑知识体系,而是贯穿于幼儿生活和游戏之中有待于抽象的事物。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我就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了本活动。

案例描述

本活动我是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首先以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引出活动,出示数量不同、颜色不同的花让幼儿看看、读读、比比,让幼儿认识了等号,感知了等号意思。接着我出示了两张图片,一张图片上有排列不一的苹果,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发现了鱼儿的排列不同数量相等,另一张有相同数量的草莓,在这种自我探索氛围中,幼儿进一步感知了等号表示的意义,不受物体图通、排列不同的干扰。接下来我又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认识和感知不等号。

为了能让每位幼儿有参与的积极性,采用了孩子们喜欢的“抢答”游戏,提供美观的图片和等号、不等号,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幼儿读读等号、不等号,为将要开展的游戏打下基础。在游戏中,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出示数量少,物体排列一样的图片,慢慢过渡到数量多,物体不一,排列不一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说出两张图片中应该放的符号。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当孩子们出现了两种符号意见不一时,我没有给以肯定与否定,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数数,比较,让不同意的幼儿说说理由等多种手段的指导,最后达成一致,通过这种游戏形式很好的达成了目标。

最后练习我是让幼儿完成《幼儿画册》,幼儿根据画册上的图画和介绍。依据图片上的要求,让幼儿自己做练习,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自己完成,能力稍差的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很快完成。在操作前我没有介绍做法,而是引导幼儿观察后说出玩法。通过这种形式提升了幼儿会看图意的经验,从而也激发了幼儿参与的主动性。

分析与思考

本活动我个

但也存在着不足: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没有给予更多的表述机会,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也可以与组上的朋友说一说操作活动的结果,这样就能更好的达成目标二中的大胆的用语言来表述。这样不但发展幼儿的表述能力,也巩固用“=”、“≠”所表示的意义和两个集合之间的数量关系。

师傅点评

幼儿在认识数字1——10的基础上,来认识等号和不等号,通过教学活动知道“=”和“≠”意义,知道左右两边数量相等中间可以用“=”来表示,左右两边数量不相等中间可以用“≠”来表示,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不受实物大小、形状、颜色的变化专注于数量的变化。活动中幼儿往往数过了左边实物的数量后很难储存在记忆中而在数右边的实物时会忘记刚才左边的总数是多少,这样教师可以将数出的左右两边实物的数量写在旁边,这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一目了然。并且幼儿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出来,例如:“左边8朵花和右边8个苹果一样多,中间可以用等于号来表示”。

最后幼儿操作时建议张老师给每个幼儿一份操作材料,只要数出左右两边的实物,中间摆放“=”、“≠”就行,这样幼儿容易完成任务,得到满足感。

22 3186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