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汇总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汇总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化学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新授课一课时
学生信息分析: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如: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分析等等。其中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本单元酸和碱的知识实验较多,且现象比较明显,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强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加以解决。
教学起点分析: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盐酸能与大理石、碱反应,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还有哪些性质?如何探究这些性质?这些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逐步引出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铁锈、水垢等的除去,让学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学性质,激发学生对酸的性质探究的兴趣。
教学方式:观察总结、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试管、镊子、药匙、多媒体展示台
药品:浓硫酸、浓盐酸、稀盐酸、镁条、铜丝、木炭、生锈铁钉、氧化铜、碳酸钙、氯化铜溶液、氯化钡溶液
三、教学设计方案
四、教学流程
1、根据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2、分析酸的化学性质的实质是H+参与反应,总结出酸相似的化学性质。
操作探究
通过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在空气中的温度变化,让学生设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理解其原因。
利用多媒体展台,把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进行对比,学生通过交流归纳总结浓硫酸和浓盐酸的主要物理性质;使用浓酸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天地
引入新课
铁制品生锈、水壶底部产生水垢等都是令人讨厌的现象,利用酸的性质,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酸有哪些性质?
练习使用化学用语
实验探究
1、第一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盐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第二组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硫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总结归纳
多识一点
介绍几种其它常见酸如碳酸、硝酸、醋酸、磷酸等的`化学式;试总结它们的化学性质。
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
化学教学教案【第三篇】
学习目标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教学难点
1、元素符号意义
2、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3、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简单分类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学生研读,教师引导点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课本涉及的器材和药品
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看书、实验并提问→教师分析讲解→尝试练习→学生自我小结
达成学习目标1至3,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和2 B.达成目标3 C.巩固目标1、2、3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A.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看书→学生讨论→建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观点 [引入]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早在几千年的古代,中外哲学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万物是由气、水、火、土四种元素形成的。我国早在战国末年就提出"五行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这是朴素的五元素说,为元素概念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板书]单元2组成物质的元素
请阅读,总结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讲解]研究表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化学元素打交道:吸入的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同学们熟悉的碳铵、尿素、硝铵之所以称为氮肥,是因为它们都含氮元素…… 思考问题
阅读学习目标
讨论和交流,归纳得出结论: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激疑探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道学习要求,有的放矢
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及能力,建立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观点。
B.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达成目标1和2 元素是什么呢?
请看课本表2-1
引导归纳:
[板书]一、元素与元素符号
1、元素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讲解]为了确认组成物质的元素,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请同学们完成[实验探究]:纸、火柴梗、枯树叶的组成元素。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总结结论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110余种,请看附录5,元素周期表,表中有几种颜色?根据颜色可以把元素分为几类?
指导学生归纳:
[板书]2.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板书]3.元素符号
指导学生看课本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指导学生看课本完成“交流讨论”1和2,
指导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板书]二、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看课本表2-1,并交流总结:
由表中可得出: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可能会不同。不论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还是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都是氧元素的原子;水、酒精、
淀粉中含有的氢原子都是氢元素的原子,可见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元素的原子不同。
完成[实验探究]:纸、火柴梗、枯树叶的组成元素,观察现象,总结结论
金属元素(金字旁)
元 非金属元素(石旁、气字头、三点水)
素 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
看课本表2-2
总结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并记忆常见元素的符号。
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某种元素(宏观意义)
②表示某一个原子(微观意义)
注:对于a 金属;b 稀有气体;c 碳、硫、磷、硅等三类的元素符号则还有③表示某物质(宏观意义)
通过认真分析表中信息,找出规律,学会归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会观察实验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比。
联系中文名称造字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元素的分类
学会归纳,找出规律,促进学生理解学习。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即背课本P30表2-2中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要求学生注意易错易混的元素符号。
掌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在练习中理解,书写要规范。
学会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教师提示→学生看书→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达成目标3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氧化物等)
[板书]三、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
认识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记住几个“最”。
1、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Si、Al、Fe、Ca
2、海洋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H、Cl、Na
3、人体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C、H、N、Ca
知道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学会区分方法
讨论
学生看课本及图2-9认识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记住几个“最”。
自读“拓宽视野”
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分方法,
认识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
记住几个化学元素之“最”,
扩大知识面,加深对元素的理解。
C.学生小结课堂收获→巩固练习→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课堂小结
学生各抒己见,自己课堂小结
做练习,进行思维训练
学生练习,教师评价。学生间可以讨论,教师多观察帮助学生。 总结自己的得失,心中有数,便于及时矫正。
明确本节知识内容及要求。
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板书设计
一、元素与元素符号
1、元素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符号
(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某元素(宏观意义)
②表示一个某原子(微观意义)
注:对于a金属;b稀有气体;c碳、硫、磷、硅等三类的元素符号则还有
③表示某物质(宏观意义)
二、根据元素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氧化物等
三、自然界中各元素的含量
1、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Si、Al、Fe、Ca
2、海洋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H、Cl、Na
3、人体中部分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O、C、H、N、Ca
化学教学计划【第四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2)班的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对化学的学习,我将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优等生已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并对化学学习充满了信心及浓厚的兴趣。第二类:中等生及部分优等生中大多对化学学习热情较高,但是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第三类: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二、教学任务及要求
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九年级下册》的九至十二单元及总复习。要求学生能记住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定义,化学用语的意义、写法;记住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以及常见无机物的命名、分类、组成和相互反应的一般规律;记住常用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能根据一些简单化学事实、和实验现象识别物质或物质的性质;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并加强课后反思。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上一篇:教师的体育教学经验分享(8篇)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范例【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