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育教学随笔反思精编汇聚
教育教学随笔1
与书香相伴,悦读越幸福
“所谓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让人眼界更开阔,对自我有更清醒的认识,而不至于狂妄。”阅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有多么重要,曾经某知名报刊做过一个统计:中国每人年均读书4。66本,日本每人年均读书40本,德国每人年均读书47本,犹太人年均读书64本。众所周知犹太人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民族,这也导致了犹太人出了众多的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读书是心灵的旅行,阅读是最美的姿态,与书香相伴,悦读越幸福。
与书为伴,幸福遇见
“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作为新世纪的老师,我们有必要坚持阅读,我们要始终带着激情与梦想阅读。19年教学生涯,我坚持每天早听、午写、晚读,一天也没落下。
早起半小时,我会听听“喜马拉雅”、“百家讲坛”、“郦波讲古诗”等等,有时也在“陪你在读诗”里跟着董卿等名家朗诵一些小诗,自我陶醉一番。午间休憩醒来之时,我会写上20分钟的阅读笔记,有个人体会,也有摘抄心灵鸡汤,或者仿写名家段落;晚睡前一小时,我会读名著、诵经典,他们可以让我忘记一天的烦恼,远离尘世的喧嚣,静心养性,陶冶情操……有书真好,我爱阅读。
初次邂逅《好老师是干出来的》一书,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每个老师都期待在工作中干出一番成就,但工作成绩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等出来的,单有雄心壮志和激情却躺在床上睡大觉,只能一事无成,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做好每一分每一秒里的事,厚积薄发,才能收获他人所渴望的成绩。
余华的《活着》教会了我们人生的真谛:活着是最容易的,同时,活着也是最艰难的,延续生命就要艰难地活着,正因为艰难,才更加的对比出活着的深刻意义。
从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中读明白了:年老一辈的人经历了很多艰难,才有了年轻一辈的人更好的成长,今天的我们才能看得更远。小说中有个人物叫朱先生,他曾说过一句话:“好饭耐不住三顿吃,好衣耐不住半月穿,好书经得起一辈子诵读。”《白鹿原》这本好书,值得我用一生去诵读。
“书亦香我何须花”。茶余饭后,闲暇时间里,我还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高品质课堂的塑造》、《孩子,你慢慢来》等教育类书籍。崭新的理念犹如汩汩的清泉流入我的心田,为我注入智慧的源泉,让我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读书给我力量,给我信心,为我指明方向,使我的教学闪耀出睿智的光彩。
读书悦心,静待花开
为了引导孩子们阅读,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身为老师的我,每天坚持早到校,和孩子们一起晨诵、午读。我还带动学生们与黎明共舞,和孩子们一起随文阅读、听歌,交流书中的经典情节。“老师,地球是圆的,那为什么江河里的水不往上流?”;“老师,曹文轩的系列小说《我的儿子皮卡》讲的是他的生活中的儿子的故事吗?”;“老师,我们能插上翅膀飞上太空吗?”;“老师,地球真的会流浪吗?”……我们一起阅读,一起交流,书带给了孩子们无限的快乐和向往。
董卿说:读书的“用”,不在眼前,不在当下,而是像甘霖雨露滋润万物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那种清新、新鲜、水灵时的生机勃勃,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它是一种无形之用,是一种潜移默化,它能融进你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悄悄地对你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悦人者悦己,阅书者悦心。如今,爆款衣服、同款口红多的是,但知性内核、文化底蕴不常有。你若读书,优雅自来。我会不断读书,与时俱进,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孩子们开启一段美好的读书之旅,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教育教学随笔2
怎样让学生“爱”上作业
“双减”政策落地以来,作业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曾经在网上看到关于作业的打油诗:“举头望明月,低头写作业;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作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写作业;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作业;生当作人杰,死亦写作业;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写作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写作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一块写作业……”这一句句,正是对过多且无趣的作业的控诉。
那么,作为教研员,在新的学期开始之初,如何引领我们的教师设计好作业,如何让学生“爱”上作业,让作业更高效呢?
一、作业设计要有短长之道
斯苗儿老师认为,作业要有长有短,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短作业要短得有道理,要目标简明,需要教师在难度和层次上准确把握,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课始2分天天练”是杭州市的平国强老师的有效做法,在每节数学课开始前,利用少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计算训练,包括口算、运算定律和性质等,每天适量且稳定的短作业,帮助学生维持较好的技能状态。
而长作业的设计往往更具综合性和开放性,可以作为新课教学的铺垫,还可以作为复习拓展。不同学段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低年级可以采取在家长辅助下的小调查,高年级则以小课题、研究报告等形式开展,不仅可以巩固新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让“作业”成为“作品”
宁波市的刘善娜老师是一位“研究作业成就专业”的教师,我曾经专门读过她关于作业设计的专著,她指导下的学生作业有多种形态,有画出来的,有自编小故事的,也有扮演“小老师”讲题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完成作业后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而特级教师袁晓萍则是把“应付作业”变为“创造作业”,让学生自编、自练数学题,这个过程需要“两个等待时”,一是在学生自编习题前,不要求学生立即自编习题,要等待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提供恰当的帮助;二是自编习题后,让学生整理、斟酌、补充或修改,锤炼自己的理解和表述。
让学生想逃避的“作业负担”就这样变成了“美丽作品”,作业对学生来说,不仅激发了他们知识学习和分析的欲望,更点燃了想要“创造”的热情,让学生发现“数学真好玩”。作业不再是负担,而是翅膀。
三、让作业批改成为师生间的有趣对话
布置完作业学生做题头疼,收上来作业老师批改头疼,这曾经是我们数学作业的常态。曾几何时,我们的数学作业本发下去以后,一部分学生看都不看一眼就放在一边,大部分学生也只是翻开看一下对错。杭州市的王建老师借鉴语文作文的批改方式,补充了“——x”“——?”“☆”“0”“……√”等数学批改符号,标示不同性质的错误,既简洁又实用,避免了对学生的全盘否定。他还会在作业后留下自己的批语,点拨学生如何修改作业,对学习状态进行点评等。当然,对于学困生,不仅仅有作业本上的“对话”,还要当着学生的面批阅作业,并根据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即时辅导,还有学生面批之后回到小组充当“小老师”等等。
这样的批改作业,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适切窗口,不仅成为师生对话的过程,也让批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减负要想落到实处,必须从高效作业做起,数学教学设计不是流水线,而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创意的设计过程,那就让我们从设计作业做起,改进批改方式,乐在其中,享受数学教学的趣味儿吧。
教育教学随笔3
不速之客见惊喜
阅读课上,我坐在讲台上和学生们看书,不一会儿,很多学生都全神贯注地盯着一体机的大屏幕,时而听见窃窃私语,时而伴有哈哈哈、嘻嘻嘻的笑声。我很诧异,心想:阅读课不好好看书,叽叽咕咕说什么?于是,我扭头看向黑板,一只小苍蝇在大屏幕上画着画。我准备上手驱赶它时,转念一想:新教育倡导的理想课堂中教师要营造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同时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主动的获取知识,探索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这不正是一个绝佳机会吗?
我慢慢地起身,和学生们一同观察这只苍蝇。此时,我顺势引导:“同学们,咱们班来了一位‘新助教’,它在给大家展示自己的本事,你们仔细看看。”这时只见这只苍蝇打开了画板,选择了一支红色的画笔,在黑色的屏幕上专心致志地画了起来。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目不转睛地看着,讨论着苍蝇画的是一幅什么画?
自此以后,每天都能看到这只苍蝇出现在大屏幕上,从不缺席。有时会帮我打开课件,有时会替我翻到下一页。孩子们也给它起了很多的绰号:“万能苍蝇”“好学苍蝇”“画画苍蝇”“胆大苍蝇”等,同时也将这只苍蝇写进了日记中,看着1篇篇出彩的《苍蝇日记》,我心里乐开了花。
生活处处有学问,留心观察惊喜现。一朵花、一片叶、一棵草都是写作的素材,老师们把握好每一个例外时刻,让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发芽、开花、结果,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育教学随笔4
一场美丽的修行,遇见更好的自己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树吐新翠、花绽芬芳的仲春时节,我们来到烟雨迷蒙的榕城桂林,来赴一场精神的盛宴—____省中小学教学名师高级研修。
从11日至16日,为期一周的学习,全程雨水润泽,我们领略到烟雨漓江秀丽水、云绕峰尖奇异山的地域风光,更使我在教育教学理念上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我们先后参观了四所中学,聆听了五场报告。
专心志,忧天下的桂林中学,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成绩一路飙升的桂林市第十八中学,环山而建的首都师范大学桂林实验中学,四所学校各具特色。无论是深入课堂听课,还是学校领导的专题报告,我都深切的感受到,学校老师的认真敬业,学校领导的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管理策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首都师范大学桂林实验中学的校长介绍自己带领全校创立的四步改错法,在纷繁迷乱的教育改革洪流之中,这无疑是返璞归真的真教育,去伪存真的真学习,去除浮华的真思考。
一直以来,我们被快节奏的教学进度裹挟着,从一开学就面临着周测、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似乎无穷无尽的考试压力。总认为让学生改错是浪费时间,不如我们给他讲透彻来的更直接、更有效,岂不知这样不厌其烦的宣讲,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包办了学生自我醒悟,自我认知的过程,是不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说实在的,这四步改错法并谈不上什么高明,但确实是很有效,如果我们放慢脚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给学生试错纠错思考醒悟的过程,那么学生所习得的知识与能力将会更加丰富而深刻。
马佳宏教授的《中小学教学改革走向与教师素养要求》,林铭教授讲的《中小学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都从宏观角度介绍了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有效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高效运用等等。给我思想冲击最大的还是陈菊教授的讲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与实施》。
说是给我带来思想的冲击,一点都不为过。如果说前两个讲座给我的感觉是宏观的规划,那陈教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则是微观的具体的指导,具有很强的借鉴性,操作性。
也许因为综合性实践活动是新课改以来的新兴事物,尤其是为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贯彻,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的实现,更使各个学校、各教育职能部门都高度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但我们更多的综合实践活动却进入了一种误区,或是浮在活动的表面。真正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是必须有目标、有规划、有深度,整体有序推进的。
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基本理念。即: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其次,要树立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即: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在此基础上,本着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连续性的原则来规划课程内容。那么真正有效的综合实践课程就会水到渠成,顺天应人。从而实现教育即生活,教育即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的教育境界。
反观我们眼下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基本没有实现课程化。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挖几锹土,种几棵树,收几株菜;抑或是花着家长的钱,买上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去到敬老院里看一群陌不相识的老人。这种由学校组织、老师带领,由家长出资、学校报道的零散的社会体验是不会激起学生劳动的热情,养成劳动习惯的。或许会有一些尊老敬老的情愫产生,但也仅限于一时一地,不会发生持续性的情感体验,甚至是日久弥深的责任担当感。
可以说,在开发研究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化的路上,我们只在起步阶段,前路还很长,还好,未来可期。
雨温和地下着,树恣意地绿着,作别烟雨迷濛的桂林城,感恩一位位睿智的校长的倾情分享,感恩一个个专家教授渊博的知识传授,感恩省教科院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合力组织,在名师研修的征途上,我一点点的蜕变,期待繁华落尽后硕果满枝。
上一篇:语文教学设计的实用技巧最新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