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根据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等式。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意识,发展数感。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模型思想。
3.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激发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相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许多的珍稀动物,你知道有哪些?
预设:熊猫、白鳍豚、东北虎??
课件出示:(金丝猴、短尾猴、白鳍豚、东北虎、熊猫)
谈话:这些都是我国的珍稀动物。
谈话:老师非常喜欢憨态可掬的熊猫吗?瞧,它们在做游戏呢。
2.提供素材、感知“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跷跷板平衡,追问:说明了什么?
2.熊猫一样重,追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谈话:熊猫的质量是50千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预设:50=50
谈话:观察这个式子,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式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以前的式子中有运算符号,这个式子中没有。
追问:没有运算符号,为什么也能用“=”连接呢?
预设:两边的重量是相等的。
小结:原来相等的关系就可以用“=”表示出来。
谈话:想一想,生活中,你学习的知识中,也有相等的关系吗?
2.预设:这辆车的速度和那辆车的速度一样ab=ba
二、分析素材、理解“相等”
1.借助跷跷板,理解相等与不相等。
出示课件:
谈话:能用式子表示现在的关系吗?
预设:40100,100span=
谈话:同学们看,又来了一只熊猫,你猜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
1.左边重、右边轻或左边轻、右边重
2.平衡,一样重
谈话:你能说说它们的关系吗?
预设:
1.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或两只小熊猫的重量span=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两只小熊猫的重量=一只大熊猫的重量
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谈话:小熊猫跳上去后,跷跷板是这样的。你能说说这三只熊猫的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预设:小熊猫的重量+40=100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一只熊猫的质量加40千克熊猫的质量等于100千克熊猫的
质量
追问:你能用谁和谁是相等的再来说一说吗?
谈话:同学们找得到了跷跷板中相等的关系,能用更简洁的式子
来表示吗?
预设;a+40=100
+40=100
谈话:真了不起,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不知道的数量,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一般情况下,像这样的未知数用字母x表示。
出示课件
谈话:现在两边的熊猫交换了位置,你还能用式子来表示吗?
预设;100=x+40
小结:看来“=”不仅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三、借助素材,理解等量关系
1.理解图示中的等量关系。
(1)课件出示:
谈话:谁会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来表示?
预设:3x=200+200,x+x+x=200+200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谈话:说说你这个式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说说谁和谁是相等的)
谈话:天平平衡,说明两边相等,你能说几个这样相等的式子吗?
预设:10+20=30
x+300=1000
(2)课件出示(出示动物的名字)
谈话:这幅图中,既没有跷跷板、天平,你还能找到相等的关系吗?预设:两只金丝猴的质量和一只短尾猴的质量是100千克
教师引导,也就是这些猴子的质量和与100千克时相等的
小结:像这样相等的关系数学上称为等量关系。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需要先找到这样的关系。
2.理解信息中的等量关系。
谈话:看图找等量关系同学们都学会了,有些等量关系还藏在文字信息中,试试看,你能不能找到他们。
(1)课件出示: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
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谈话:信息中提供了哪几个量?
预设:1980年只数2004年只数300只
谈话:这三个量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预设:1980年只数-2004年只数=300只
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
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
谈话:你怎样找到等量关系的?
预设: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谈话:你太棒了,抓住了关键的信息,你很会读题和思考。
谈话:1980年的只数和2004年的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980年的只数比2004年的只数多300只
谈话:根据这个关系,你能用未知数x表示出它的等量关系吗?
预设:x+300=400
(2)课件出示:2004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
谈话:为了保护珍稀动物,我国采用了人工繁殖的技术来增加珍稀动物的数量。
谈话:自己默读题,你能找到哪几个相等的数量关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6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6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十几减6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6+4=6+5=6+6=6+7=
6+8=6+9=6+10=
2.()里应填几(出示投影)?
6+()=106+()=116+()=12
6+()=136+()=146+()=15
6+()=16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减9、减8和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
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教师出示13-6=□.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十几减6的口算.
随堂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十几减6
1.做一做第1题,出示投影.
(1)引导学生看图说意,列式计算.
(2)学生填书.
2.做一做第2题,加减法对比练习.分组进行.
6+5=6+8=6+6=
11-6=14-6=12-6=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填写,订正时说一说怎样的.
6+□=136+□=156+□=16
13-6=□15-6=□16-6=□
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3~5题.
3.11-6=17-8=18-9=
14-7=15-6=16-7=
4.9+4=12-6=7+5=
11-7=6+8=16-9=
5.学校的胡琴和提琴一共有13把,胡琴有8把,提琴有多少把?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3
教学案例:“认识平面图形”
[背景分析]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我们有些学生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很多地方体现了数学的美,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
认识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引出的数学内容,都是来自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物体,学生已有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绘画图形,能够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直观地认识、辨认、区分这些图形的同时获得对简单图形的美的体验,并在合作交流中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4、 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上课一开始,播放优美、轻快的音乐)
师:小朋友们,今天早上的空气多新鲜呀。可爱的小鸡们也跟小朋友们一样早早地起床,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寻找食物,瞧!他们找得多高兴啊!(多媒体动态演示)你们看,这幅图漂亮吗?
生:漂亮。
师:漂亮在哪里呢?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啊?
生:因为它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
生:因为它画了大树、房子、太阳……
生:它有很多种形状,有圆圈、有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很会欣赏画,老师也觉得漂亮,这些图画里头有我们的数学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的样子和名字吗?
生:想。
二、动手操作,诱导美。
师:其实,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创造出这些美的图形,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任意拿出一个正方体,把它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画一个图形,看看在你的笔下可以变什么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说明)
(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从长方体的底面画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师: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样子的图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师:没错,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还有一点这个小朋友没有说,正方形的四条边也都相等。我们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我们就叫正方形。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们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大家再拿出任意一个长方体和圆柱,也沿着底面画画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圆柱底面画出了图形?
生:圆柱可以画出一个圆圈。
师:圆柱画出了一个圆圈,你们同意吗?(同意)在数学课堂上我们不把这种图形叫做圆圈,我们有更好听的叫法,有谁知道吗?
生:圆形。
师:对了,像这样子很圆滑,没有角的图形我们叫它圆形,你们记住了吗?(全班齐读:圆形)那长方体又画出了什么图形呢?
生1:我画出了一个长长的,方方的图形。
生2:我画出了正方形。
师:我们请这两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们画出来的图形好吗?(好)你们看,他们画出的图形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长长方方的,一个是四四方方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长方体,他们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长方体画出来的好吗?(请学生把运用的长方体拿上讲台展示)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这个我们把它取名叫“长方形”,这就是它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正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接下来轮到球了,它能画出什么图形呢,小朋友们想试试看吗?(想)
(第三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得时候,你们发现什么困难没有?
生:球很难画,我画不出来。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小朋友们用球来画图形很难画出来,所以现在暂时球没有办法画出什么样的图形,但是等到高年级的时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办法画出来。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名称找对应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用掌声给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镜),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画出一个新的图形。(教师画)它就是你们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四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个好朋友和我们昨天认识的立体图形不一样,他们住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寻找美。
师:认识了这四个朋友,它们还委托老师另外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要把这些智慧星送给认真动笔表现出色的孩子,你们商量商量要奖给谁?
生(兴奋地讨论着,给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
师: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师的第一个任务已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就是帮它们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诉你身边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帮老师来完成这个任务?
生:(争着抢着说,教师指导补充)课本的封面是长方形,饮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师圆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师: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图。(电脑逐一显示各种图形,学生说它们各自的名称。)
四、游戏巩固,创造美。
(1)找一找,练习一第3题。
(2)拼一拼,练习五第4题。
(3)引导学生用这四种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其他的,拼好的进行全班展示,并给矛奖励。
(4)画一画,用学过的这些图形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得漂亮得,老师给他签名,并送给一朵小红花。
五、课堂小结,表达美。
师:今天,你觉得我们的课堂美吗?美在哪里?
生:美,因为我们可以拼很多画也可以画出很多画。
师: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画,画出的画很漂亮,很有创意,回家的作业就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看,说给他们听,美在哪里。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以美激趣。
鲜艳美观的图案,简洁大方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故事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妙方”,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情境:以“阳光明媚的早晨”画面导入,通过学生边观察边欣赏,“说说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识与美结合起来,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描一描,拼一拼,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知识并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归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图形”这部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合作、寻找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图形这一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积极评价——以美育德。
教师的每一次动情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学生记忆犹新,激情高潮。为了迎合低年级学生的好表扬心理,我承读了幼儿教育的评价方式:如掌声、小红花、智慧星等,以无声、有声的方式对学生及时评价,营造舒心、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新知探究
明确算理,探究算法
出示例3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个问题并请学生先看第一个问题)
(一)探究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的算理算法
1.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我们可以怎么列式?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从上节课的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类推)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2.学生进行尝试(可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想法)。
3.进行交流反馈
重点反馈描画涂色的想法,并在学生讲解后,教师再利用课件进行讲解巩固:
4.得出结果
5.猜想计算方法
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可以怎样计算?这个方法可以推广到所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中吗?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5
设计说明
1.充分运用教材主题图。
对于8和9,学生的脑子里并非一片空白,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8和9,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认识,而且也有以往学习其他数的经验,只是还没有足够的机会用语言表述出来。因此,要充分运用教材主题图,给学生提供数数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先数一数,再说一说校园主题图中数量是8和9的事物,并适时根据黑板上“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字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注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教师能否提出探索性、创新性的问题密切相关。本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推理性的问题。如当学生数出主题图中各种事物的个数时,教师马上提问:“你是怎样数的?”又如当比较7、8、9中任意两个数的大小时,教师提问:“从这3个数中任意选出两个,你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推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计数器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9个布娃娃直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谈感受。
2.导入新课。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金星小学一(1)班的同学和老师在世界环境日当天主动承担起校园内花草的。护理工作。(课件出示教材50页主题图)
设计意图:结合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世界环境正在恶化,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探索新知
1.教学8和9的基数意义。
(1)数一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数一数,说一说在这幅美丽的校园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交流、汇报:
①校园两旁有8棵树。
②花坛里有8朵花。
③牌子上有8个字。
④牌子前摆放着9盆花。
⑤有8名同学和1位老师共9人在花坛旁劳动。
⑥有9只蝴蝶在花朵间飞舞。
(2)提问:图中有许多种事物,同学们是怎样数的呢?怎么数才能一个不漏地都数出来呢?(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数的,教师适时指导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
师小结:8棵树、8朵花、8个字等,它们的数量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几来表示?(8);而蝴蝶的只数、花的盆数等又可以用数几来表示?(9)
(3)说一说生活中的数。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说一说,身边哪些事物的数量可以用8和9来表示?
(4)数一数,摆一摆。
①拿出8根小棒,同桌互相数一数。
②用9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设计意图:在认识8和9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情境(主题图),使学生掌握了8和9的基数意义,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2.探究8和9的顺序。
(1)生活中有8和9,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2)出示直尺图。
师:这是一幅直尺图,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3 6 8 9)
师:看着直尺上的数,你能向其他小朋友提出几个问题吗?(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如8在哪个数的前面?9在哪个数的后面?)
设计意图:利用计数器培养学生的数感,利用直尺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0~9各数的位置关系,为比较7、8、9的大小做好铺垫。
3.比较7、8、9的大小。
(1)课件出示教材51页点子图。
师:这3幅图上各有几个点?怎样能快速地数出它们的数量呢?
上一篇:《瑶族舞曲》教学设计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