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精编10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来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如何有效应对?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优质 篇1

一、学情分析

1、知识状况:学生知道一些二氧化碳的生活常识,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性质,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等,积累了一些知识基础,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还没有系统科学的认识。

2、能力状况: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实验能力还有待增强。

3、心理状况:学生正处于知识快速发展的阶段,学习积极,乐于探究和表达。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编写顺序

教材将二氧化碳安排在氧气、水之后,金属、酸碱盐之前学习,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重要节点。在《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单元中,教材通过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在课题3中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CO2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化合物之一,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CO2同时又是《碳和碳的化合物》这一单元的核心和重点,学好CO2的性质,有利于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一般方法,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可帮助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梳理新旧知识间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3、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2)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了解温室效应。

(3)初步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能完成与二氧化碳性质相关的化学实验。

【过程和方法】

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过程中,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获取信息,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传播“低碳”理念的同时,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温室效应,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新课程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探究、类比、推理等探索过程。本课内容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主要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举证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选用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分析对比、总结反思等方法达成目标。

以二氧化碳的性质为学习主线,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对比分析等学习方法优化有序思维。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教师播放视频材料,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活动】学生观察视频,教师提问,师生交流。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找一学生朗读。

(二)性质探究

1.认识干冰

阅读教材119页,了解干冰的用途。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二氧化碳的检验。

CO2 + Ca(OH)2= CaCO3↓+ H2O

【教学处理】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多次在实验中验证过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事实,而且在后面学习碱的性质时还要进一步认识这一反应,故在本课中教师主要分析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要求学生会写反应方程式,知道该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分析: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4.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1)阅读118页实验【6-5】,演示紫色小花变红,引发学生思考,紫色小花为什么变成红色,是谁使紫色小花变成红色,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和水?

(2)探究:

利用紫色石蕊滤纸条、二氧化碳(充于密闭的试管内)、蒸馏水, 验证我们的猜想。

【师生活动】学生实验,记录现象,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3)表达与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展示实验成果,根据现象分析每个实验的目的,形成了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通过对比实验认识控制变量法,了解对比的方法是科学探究重要的方法之一。

(4)阅读教材118页碳酸分解:H2CO3=H2O+CO2↑

5.二氧化碳溶于水

向充有二氧化碳的软质塑料瓶中倒入半瓶水,拧紧瓶盖,震荡。

现象:瓶子变瘪

原因:二氧化碳溶于水,瓶内压强变小,小于瓶外的大气压,所以瓶子变瘪。

(三)知识应用

1、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①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②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③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认识误区。

【教学处理】自主阅读、师生交流帮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含量的恒定对地球生物的实际意义,形成对二氧化碳的科学认识。

2、温室效应

①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

②认识节能减排与低碳生活的实际意义。

【教学处理】联系实际了解温室效应及其利弊。

3、解决问题

【问 题 一】如何用简单方法证明地窖或岩洞底部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

【设计意图】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

【师生活动】提出问题,总结交流,教师点评。

【教学效果】学生能独立解决上述2个问题。

(四)总结归纳

1、知识总结、布置练习。 2、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学生始终以探索者的角色出现,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得出正确结论,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认识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构建自己的化学知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杜威“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2、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开展低碳的调查和宣传,体现化学育人的功能。

3、课堂学习场景热烈,学生参与度高,交流、评价积极大胆,实验探究环节清晰、真实,实验对比效果明显,较好的完成三维目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优质 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金秋十月、古都开封各种颜色的菊花竞相绽放,菊花的盛宴就此拉开,为了让菊花同时开放,园林工作者们用了一种很神奇的气体作肥料,你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

(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金秋季节菊花飘香、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

实验步骤: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铁皮做成的梯形台阶上,把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

【实验探究2】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实验步骤: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二氧化碳具有这样的物理性质: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3】溶于水的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

取四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第一朵喷稀醋酸;第二朵喷上水;第三朵小花直接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加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

(设计意图)

学习科学实验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三、课堂练习

1.二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

A.比空气的大   B.比空气的小    C.与空气的相等    D.无法判断

2.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

A.难溶于水      B.能溶于水       C.微溶于水       D.不易溶于水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二氧化碳倾倒入放着燃着蜡烛的烧杯中

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4. 

某学生用上图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试验它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  装置B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 烧杯C中放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的蜡烛先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的性质。

(设计意图)

当堂检验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解于水。

2.化学性质

(1)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O2+H2O=H2CO3  H2CO3= CO2↑+H2O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O2+Ca(OH)2=CaCO3↓+H2O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设计意图)

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优质 篇3

一、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作用。

⑵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⑷初步学会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⒉过程与方法

⑴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验证信息。

⑵通过设计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理解,并有意识的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二、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仅为%,自然界中如果没有二氧化碳会怎样呢?展示图片“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图”。

[设计意图]在自然课和生物课里学到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知识基础上,启迪学生的思路,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二氧化碳对自然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氧化碳性质的愿望。

[学生活动]看图,简述二氧化碳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准确、清楚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创设情境]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二氧化碳灭火、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肥料、碳酸饮料等。

[设计意图]通过二氧化碳的用途,为学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制造悬念。

1、制取二氧化碳并观察现象

[师生互动]完成实验6-3,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根据现象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6-4,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总结获取的信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也能说明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思考问题]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呢?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师生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6-5。

[学生活动] 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②通过实验6-3、6-4、6-5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教师活动]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小花,喷上实验6-5中溶有二氧化碳的水。

[师生互动]观察现象,提出疑问:让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是什么呢?

[教师活动]另取两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小花,第一朵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喷上稀盐酸,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

[问题情景] 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也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对此你有哪些猜想呢?

[汇总猜测]水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含有酸;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含有酸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水发生反应能生成酸……

[教师活动]请大家针对自己的观点,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解决方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为学生提供几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小花(或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水、紫色石蕊试液、胶头滴管等。

[师生活动]设计方案: ①向装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的集气瓶中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②向装有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的集气瓶中通入纯净水;师生共同完成上述实验。

[学生活动]分析每个实验的条件,得出结论:①纯净的水和干燥的二氧化碳都不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②二氧化碳和水常温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科学探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学生也可以针对一定的问题,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展开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教师活动]将变成红色的小花小心的加热。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思考原因。(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红色的石蕊试纸又变成紫色。)

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

[师生活动]取少量澄清石灰水,请学生向石灰水中吹气,观察现象。

[教师活动]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指出该反应是鉴定二氧化碳的重要反应。

4、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115-116页。

5、课后小结

三、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和设计探究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操作和探究设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进行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较好的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⒈怎样调动学生更主动的提出问题,而不仅仅是分析和解决问题。⒉在设计实验时,怎样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设计方案更有创意,应成为教学的努力方向。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优质 篇4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了解温室效应及防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设计

教法与学法: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创疑→探疑→释疑→解疑。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运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法,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课

出示一瓶可乐,一支曼妥思薄荷糖,将薄荷糖放入可乐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由石灰水变浑浊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二氧化碳。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探究之旅】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CO2 + Ca(OH)2 = CaCO3 ↓ +H2O

思考:石灰水能敞口放置吗?为什么?

【探究之旅】二氧化碳的密度

实验一(改进实验):用改进后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并在上下导

管口分别放一根燃着的木条, 观察木条的燃烧状况。

现象:上导管口木条继续燃烧,下导管口木条熄灭。

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交流讨论:1.消防队员用二氧化碳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2.湖北蒙恩县惊现深290米的天然大坑,科考工作者能贸然进去吗?为什么?他们应该怎么做?

总结:进入深洞或地窖前应先做灯火实验,以免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意外发生。

【探究之旅】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学生利用实验台上的物品,分组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实验二:学生用软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倒入三分之一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软塑料瓶变瘪。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与水。

思考:汽水中的二氧化碳仅是溶解于水吗?为什么可乐等饮料又称之为碳酸饮料呢?

【探究之旅】CO2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资料提示:紫色石蕊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变红色。

实验三:向实验二的软塑料瓶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并观察现象。

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探究之旅】猜想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猜想:1、CO2

2、H2O

3、CO2和H2O反应后的生成物

实验四(改进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将两朵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先后系在一根铁丝上,放入玻璃支管中,对准其中一朵小花滴水,观察现象。

小花不变色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再向玻璃支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干燥的小花不变色

喷水的小花变红色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

生成物使紫色石蕊变课后小结,归纳新知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我能在灭火中大显身手 B、我承认“温室效应”主要是我惹的祸

C、我帮助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D、我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①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CO2,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②为什么石灰水不能敞口放置?

(五)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能与石灰水反应

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能与水反应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优质 篇5

1教学目标

1.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能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识方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归纳总结能力,应该放手让小组合作探究。

3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探究实验的设计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问题与情景】:意大利有个奇怪的“死狗洞”,当人牵着狗进入洞中后,狗会奇怪的死掉,人却安然无恙。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目的:

1、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2、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

3、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4、探究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探究一:倾倒二氧化碳:如右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1.烧杯内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2. 为什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3.据此试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由此得出气体的相应性质

(密度比空气的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引入与过渡】二氧化碳除了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外,还有哪些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探究实验2: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如右图所示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回答:塑料瓶为什么变扁了,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得出气体的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引入与过渡】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探究实验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与水反应?

【过渡】: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从该实验说明中你获取了什么结论?

用吹风机烘干第四朵纸花,纸花又变成了紫色,这说明了什么呢?

观察现象、记录并作出猜想

猜想:①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②水使紫色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得出气体的性质(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具有酸性的物质)。

说明生成的酸不稳定加热易挥发或分解。

【过渡与展示】:展示一瓶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设问:为什么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会出现白膜?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

探究实验4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联系生活】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

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        CO2 + Ca(OH)2 == CaCO3↓+ H2O

思考、讨论并得出:CO2 + Ca(OH)2 == CaCO3↓+ H2O

总结: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CO2 + H2O ==H2CO3

 CO2 + Ca(OH)2 == CaCO3↓+ H2O

【过渡】二氧化碳本身是无毒的,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4%~5% 感到气喘、头痛、眩晕

10%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讨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解释】你现在能解释“死狗洞”中狗死而人不死的原因吗?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和水反应:CO2 + H2O == H2CO3      碳酸不稳定H2CO3== CO2↑+ H2O

        ③和石灰水反应:CO2 + Ca(OH)2 == CaCO3↓+ H2O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问题与情景】:意大利有个奇怪的“死狗洞”,当人牵着狗进入洞中后,狗会奇怪的死掉,人却安然无恙。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目的:

1、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否比空气大

2、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烧

3、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4、探究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探究一:倾倒二氧化碳:如右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1.烧杯内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2. 为什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

3.据此试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由此得出气体的相应性质

(密度比空气的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引入与过渡】二氧化碳除了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外,还有哪些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探究实验2: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如右图所示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回答:塑料瓶为什么变扁了,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得出气体的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引入与过渡】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探究实验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与水反应?

【过渡】: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从该实验说明中你获取了什么结论?

用吹风机烘干第四朵纸花,纸花又变成了紫色,这说明了什么呢?

观察现象、记录并作出猜想

猜想:①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②水使紫色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

得出气体的性质(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具有酸性的物质)。

说明生成的酸不稳定加热易挥发或分解。

【过渡与展示】:展示一瓶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设问:为什么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会出现白膜?白色物质可能是什么?

探究实验4 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联系生活】为了使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

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        CO2 + Ca(OH)2 == CaCO3↓+ H2O

思考、讨论并得出:CO2 + Ca(OH)2 == CaCO3↓+ H2O

总结: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CO2 + H2O ==H2CO3

 CO2 + Ca(OH)2 == CaCO3↓+ H2O

【过渡】二氧化碳本身是无毒的,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4%~5% 感到气喘、头痛、眩晕

10%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讨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解释】你现在能解释“死狗洞”中狗死而人不死的原因吗?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和水反应:CO2 + H2O == H2CO3      碳酸不稳定H2CO3== CO2↑+ H2O

        ③和石灰水反应:CO2 + Ca(OH)2 == CaCO3↓+ H2O

尤彦龙 评论第一学时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优点:

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

·缺点:

王芝清评论 

·优点:

·缺点: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优质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课题的内容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有趣的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十分有益。二氧化碳和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作风。

2、教学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动机,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地客观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3、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 。

4、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等课程中,对于二氧化碳已有一定的了解,它是空气成分之一、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二氧化碳等。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索和发现,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阅读讨论法

五、说教学程序

实验准备:?学生分组(4人为一小组):新制二氧化碳、雪碧、试管、紫色石蕊试液、醋酸、盐酸、酒精灯、试管夹、火柴、吸管、石灰水、?教师准备:一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可乐瓶、水、烧杯、蜡烛、火柴、二氧化碳、试管、导管、澄清石灰水、集气瓶。

知识认知过程:

1、通过大家熟悉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引入主题;

2、探究CO2的.物理性质;

3、探究CO2的化学性质;

4、畅所欲言CO2的用途。

实验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归纳与总结

(一)引入主题

[学生观看] 有关全球变暖的图片

[提出问题] 你能说出造成全球变暖罪魁祸首吗?

[学生联想] 二氧化碳

[教师引入] 你了解CO2吗,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CO2吧!

(以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探究活动1、教师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观察、归纳: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述能力)。

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密度的探究

[教师引导]: 基于上节CO2的实验室制法学生了解到收集CO2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可推知CO2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你能设计实验证明这一结论吗?

[学生探究预设]:实验1)、吹气球,让充满CO2 的气球在空气中漂浮,观察现象。

2 )、将盛满空气和CO2的集气瓶分别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上 ,观察现象。

3)、制取一瓶CO2 ,并倒入盛有燃着的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的烧杯内,观察现象。(注意操作,要求CO2 从旁边倒入)。

[师生评价]:哪些实验能证明你的结论?

实验1):不可行,气球内所充气体密度大于或等于空气密度时,气球均会下沉;

实验2):可行,

[教师设问]要保证实验成功,实验时需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

实验3):可行,(注意二氧化碳从燃着的蜡烛旁边倒入)

[结论]:①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②CO2 不能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成功与失败,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实验方法,启迪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善于思考)

探究活动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探究

[教师设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过这样的情景,打开雪碧汽水的时候,会冒出大量气泡,这种气体是什么呢?

[学生猜想]:二氧化碳

[教师追问]: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它说明什么呢?

[学生探究]:联系前面所学知识,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盛有雪碧汽水的瓶子的瓶口,把导管另一端伸进盛有石灰水的小烧杯中,振荡汽水瓶,观察现象,分析讨论。

[学生推理]打开瓶盖→瓶内压强减小→CO2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2 能溶解于水中。

[教师提问]:你还能设计别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吗?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 [1] 把充满CO2 的试管倒插在水槽的水中。

实验 [2] 向盛有CO2 的塑料瓶倒入一定量的水,塞紧瓶塞,振荡。

现象1 、试管内液面上升。 现象2 、瓶子瘪了。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动手操作实验极大的激发求知欲)。

[学生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三)、探究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由前面的蜡烛熄灭实验可知:CO2不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

探究活动1、CO2与水的反应

[教师设问] CO2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

[学生猜测]:①有。 ②没有。

(激发学生探究的渴望)

[教师实验] ① 向两支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入稀醋酸,稀盐酸。

② 向上述实验中变瘪的塑料瓶中加入2-3滴紫色石蕊溶液。

观察现象①、②中的溶液都变红色。

[信息]: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色。石蕊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称为石蕊溶液。

[学生认知]:盐酸和醋酸都是酸,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教师提问]:塑料瓶中的哪种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呢?

[学生猜想]:①水,②二氧化碳,③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

[教师追问]:怎样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的猜想呢?

[师生活动]:结合信息分析推理排除猜想①,得出水不是酸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学生独立探究)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取两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花

实验 ①把干燥纸花放入盛CO2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 ②向浸染过石蕊溶液的干燥纸花喷水后再放入盛CO2的瓶中,观察现象。

[学生推理]:得出结论:

CO2 和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O2 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一种酸,它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学生归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它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O2 +H2O=H2CO3

[教师提问]:将上述实验中变红的小花烘干会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活动]思考,分别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互相交流操作设想。

(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

[学生归纳]:碳酸受热分解,是一种不稳定的酸。 H2CO3=H2O+CO2↑

探究活动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久盛澄清石灰水的细口瓶,让学生观察瓶壁上的现象,并解释。

[学生活动]:回忆生物课上学的知识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原因。

[学习归纳]: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CO2+Ca (OH) 2== CaCO3↓+ H2O

[教师指导] :< 检验CO2的重要方法 >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

[教师设问]:同学们结合所学CO2的性质讨论它的功与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115—116页内容,然后畅所欲言。

(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学以致用,意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谈收获。)

[学生小结]: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辨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知识应用

1、新建房屋内墙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墙壁会大量出“汗”?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应该怎么办?

3 、如何用三种方法将空气和CO2区别开来。

(通过上述问题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作业

①设计实验将O2中的CO2除去

②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

按图组装A、B装置,并将A、B装置同时置于阳光下晒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活动,你对二氧化碳有了哪些认识,请写在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什么?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怎样减缓温室效应?

七 、板书设计

课题2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

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

1 、CO2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情况下,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2 、CO2的化学性质

⑴不供给呼吸

⑵CO2不能燃烧,一般不支持燃烧

⑶CO2 与水反应 CO2 +H2O=H2CO3

(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 ,受热易分解 H2CO3= H2O+ CO2↑

[4]CO2与石灰水反应 CO2+Ca (OH) 2== CaCO3↓+ H2O

常用此法检验CO2

二 、CO2的用途

积极影响: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优质 篇7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二氧化碳》选自《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第3课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本节课主要介绍CO2的性质和用途。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多媒体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节课,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对“温室效应”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CO2,掌握其重要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懂得设计实验来验证物理性质的方法,学会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技能目标:养成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形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氧气的学习,从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现象和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因此,联系生活来学氧化碳显得很重要。如何记忆和应用,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导”的主体功能。

四、教学设计

利用展示实验、学生亲身体验、图片等来学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学会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具体需要,采用如下过程:创设情境出示问题学生讨论思考教师归纳学生小结,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确定研究对象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和播放与二氧化碳有关的图片,让学生在观看图片思考以下问题:1.本节课研究对象是什么?2.从材料中你能大体了解到此物质的可能有哪些性质和作用?

情景:你见过二氧化碳吗?请说说你对二氧化碳的认识。

通过观看素材,使学生知道“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图片直观地展现二氧化碳的用途,可以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CO2的物理性质

1.二氧化碳的色、态、味

讲解:大家都知道人在呼吸作用时会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大家都做一个深呼吸。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从真实实例视频入手,使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学生切身感受入手,降低学生畏惧情绪。

2.二氧化碳的密度

提问:你能用什么实验方法知道二氧化碳与空气的密度哪个大?

讲解:同学们的方案有的可行,有的不好操作,现在来通过老师的实验认识二氧化碳的密度。

演示实验:二氧化碳使高低不同地两支燃着的蜡烛熄灭。

演示实验:在收集了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倒入水,然后震荡。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让学生在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对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

3.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提问:瓶子为什么会瘪?你能解释吗?

讲解: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归纳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的性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培养学生对信息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用化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提问: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还具有什么性质?

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

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反应?能否用实验来验证?

演示实验:将试管中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滴入石蕊溶液中。

提供信息: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它的溶液呈紫色,在酸性环境下会显现出红色。

师:你能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分析有关实验现象并获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该酸性物质不稳定,受热很容易分解。(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能力。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演示实验:用吸管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讲解:CO2+Ca(OH)2=CaCO3+H2O

(4)二氧化碳的用途

图片:二氧化碳及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

依据现象相互讨论。并说出自已的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

观看、了解相关知识,归纳二氧化碳及干冰的用途。

让学生掌握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使前后知识联系,达到学习新知,巩固旧知的目的

(5)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巩固知识: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跟它的什么性质有关?

情境:二氧化碳有这么多用途,是不是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呢?

播放录像: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危害

讲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

提问:你现在能解释课时图片的奥秘吗?

观看、了解相关知识,归纳二氧化碳及干冰的用途。

思考回答,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讨论发言: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人工降雨等。(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视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使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

展示课堂练习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拨。

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及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

的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能溶于水。

的化学性质

(1)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2)CO2能与水反应:CO2+H2O=H2CO3;

(3)CO2能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3.二氧化碳的用途

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1)影响人体健康;

(2)引起温室效应。

七、教学反思

现代教学中,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教学参与者。在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主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

二氧化碳与环境的影响以及干冰的用途等通过图片展现,避免教师口头讲解的枯燥以及学生阅读课本的无味,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的学习充满乐趣。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内容领域。

作者简介:吴丽霞,女,1986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甘肃省西和县汉源镇初级中学,研究方向:化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优质 篇8

教材分析

    教材中有关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用途,教科书设置了3个实验和4个现象记录及分析表,配置了7幅图片,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述,为师生探究二氧化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可以依据教学需要作适当变通。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对人体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对二氧化碳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还没有系统、深人的认识。通过前一阶段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要素或环节有了一定的体验。在对二氧化碳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很可能成为“最近发展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现: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对化学问题的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难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引导一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与药品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媒体播放死狗闹的故事。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奥秘吗?

[情景导人]死狗洞里充满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设计意图:用新奇的现象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强烈的探究欲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创设情景。)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过渡]二氧化碳有什么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我们先来做两个实验,请同学们按照课件所给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实验探究一]在烧杯内放两只高矮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将收集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缓缓倒人烧杯中。

[学生活动]完成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

[得出结论]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天。

结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想一想]你还能设计出其他的实验方案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吗?若能,请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例如:用二氧化碳吹肥皂泡,肥皂泡下沉等)

[实验探究二]向刚才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内加人半瓶水,立即扭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学生活动]完成学生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

[得出结论]现象:瓶子变瘪。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提同]通过上面两个实验.你能归纳出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小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

[说明]其中,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过渡]二氧化碳常温下是气体。如集改变条件呢?

[展示]二氧化碳变成干冰的流程图。

[讲解]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有什么用途呢? 因为干冰开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以:①人工降雨 ②保存食物 ③舞台烟幕

[过渡]我们已经通过刚才的实验知道了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那么你能解释“死狗洞”的秘密了吗?

[回答]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主要沉积在山洞的下部,狗就会窒息而亡。

[过渡]二氧化碳还有其他化学性质吗?

知识点二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补充实验1:用试管取少许实验二中软矿泉水瓶中的水,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提问]你认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猜想]可能是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红色,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新物质,能使石蕊变成红色。

[演示实验]课本实验6-5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分析实验。

    [结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新物质使石蕊变红色。化学方程式:H2O+CO2=H2CO3

  [演示实验]用试管加热实验二中软矿泉水瓶中的水,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分析实验。

[结论]碳酸不稳定。

    化学方程式:H2CO3=H2O+CO2↑

[提问]以前我们经常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选用什么样的试剂?怎样证明它是二氧化碳呢?

[回答]将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讲解]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Ca(OH)2,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CaCO3)沉淀,CO2+Ca(OH)2==CaCO3↓+H2O。

    [提问]为了使石灰浆抹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更加潮湿了?

[回答] CO2+Ca(OH)2==CaCO3↓+H2O

[提问]你能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吗?

[小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支持呼吸;

②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③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反思感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你有哪些收获或启示?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探究系统地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支持呼吸;②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③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四、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容于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支持呼吸;

②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③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教学反思

    创设探究情境和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勇于表达和交流。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不仅充当指导者、组织者,而且充当合作者、促进者。根据课题内容的特点,把实验作为问题的生长点。同时,又把实验作为探究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来控实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因而,采取的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是:探究主题–实验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本站信息推送。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优质 篇9

一、说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探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独立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体验化学实验的方法的科学性。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学生还不能系统的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所起的众多重要作用,所以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系统的认识二氧化碳。

2、教法的选择

我在教学设计中不仅注重了学科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在教学中多次采用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网络搜索、知识竞赛、互动教学等多样化形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表达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一些枯燥和晦涩难懂的问题寓教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高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注入了精神动力。对实验现象及生活现象的分析能做到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一般途径,所以我在课的设计中注重指导学生: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说――表达完整、观――观察仔细、议――学会交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均得到最大的收获。

四、说教学实施

我将本节课内容分为四大环节来进行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新奇适当的导入是保证学生良好学习气氛形成的重要方法。在这个环节我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的优势,搜集了多副关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图片和有关“屠狗洞”的小故事视频录像等,从中暗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也激起学生学习的渴望。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17分钟)

本环节我改变了以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的一问一答模式,我认为那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所以我在学生学过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基础上大胆的放手,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仪器和药品,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出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之后,亲自动手随意选择可行的药品进行实验探究,初步按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得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装置、药品以及收集方法。再通过各小组辩论的形式得出最好的方案。

在学生交流出各种实验装置时,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每种装置的优缺点进行评价,采用灵活的多媒体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把一些基本元件(仪器)通过简单的拖动组合成一套套实验装置,从中选择出最好的供实验所用。

而药品的得一般很少小组能够说出完整的理由,我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最终通过3组小实验得出结论:

(1)大理石和稀硫酸

(2)大理石和稀盐酸

(3)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

我设计本环节的根本意图很明显,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18分钟)

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不易产生探究冲动。尤其本环节实验比较多,老师说一个学生做一个,重复多遍同样的小环节就显得本节课了无生机。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情景:让学生扮演成一名医生,需要探究的解决的问题(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就是一个急症病人。通过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努力,让学生在一种快乐、新奇的感受中找到解决病症的药方(即正确结论)。我将这一步分为疑难杂症—专家坐诊——把脉问药—药到病除四个小环节来进行。

1、疑难杂症(4分钟)

同学们非常熟悉碳酸饮料,我就以探究碳酸饮料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为知识主线,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用途的图片以及有关信息资料或者小故事等,让学生以最快最准确的方式理解问题,为后面的猜想及探究方向做好了准备—即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阶段。

(意图)培养学生从身边事物发现化学问题,增强探究的意识。

2、专家坐诊(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每个小医生都提出一个相对的药方,这样可以放飞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多做假设,多做猜想,同时多提出探究的实验方案——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方案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究方案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

3、把脉问药(8分钟)

专家坐诊的结果造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形式。如何让学生统一思想,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实验是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实验,来推断自己的药方是否准确——实验验证阶段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4、药到病除(2分钟)

通过专家坐诊的良好互动及把脉问药的实验探究,学生得出了正确的药方,通过交流归纳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交流反思得出结论。

这种设计方法打破了以往教材沿袭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一条一条往下验证,而我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各种各样的性质,最后让学生将所获得的性质分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类。学生真正参与了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四)二氧化碳的用途(5分钟)

生产生活实践中二氧化碳的用途非常多,没有必要当做重点给同学们讲解,我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各抒己见,然后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教师最后以拓展升华的形式对同学们进行检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化学的紧密关系,知道二氧化碳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于人类,又会因“温室效应”的加剧而给人类带来灾难,体会到性质决定用途。所以利用好、控制好二氧化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小结

最后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完成,畅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分钟)

结束语

本节课按照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一教学宗旨,紧紧围绕三维目标的达成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很大提高。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优质 篇10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直接影响到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而且本节课也为学生将来学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做了铺垫。所以这节课就显得比较重要。在教材本身丰富的实验探究基础上,我添加进去几个利用干冰来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得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2、能力目标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及安全教育;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情分析

? 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在本节课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积极动手实验,再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三法:情境引入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讨论法

四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形成新知→归纳总结,反思交流

→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利用了干冰升华这一性质,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干冰吹肥皂泡

(二)合作探究,形成新知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演示实验内容:

实验(1):教师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气味、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

实验(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使紫色石蕊小花变色实验。通过学生观察这组实验,根据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的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碳酸,拓展延伸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碳酸类饮料。

(2)学生分组探究内容:

实验(1):向预先准备好的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倾倒水,振荡;

实验(2):向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3):向紫色石蕊试液里通入二氧化碳,然后加热;

实验(4):向澄清石灰水里通入二氧化碳。

第(1)个实验通过现象让学生感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第(2)个实验不仅两次让学生感受到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还能证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第(3)个实验通过观察石蕊的变色,从而体会间接观察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第(4)个实验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初步认识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为以后学习碱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三)归纳总结,反思交流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经过小组交流合作后得出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再依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结合生活经验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几组画面和播放视频让学生感知二氧化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教会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四)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设计一系列习题巩固二氧化碳的性质,例如:如何证明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解释著名的“死狗洞”为什么人没事,而狗却死亡;为什么为了让用石灰浆[Ca(OH)2]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人们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等等问题。在巩固中深化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

22 395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