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教学设计(精选8篇)
教学设计应明确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特点,注重课堂互动,强化知识应用,评估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教案教学设计(精选8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情。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写读后感情。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论文。
教学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读背背和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和熟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轮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赛读、接背。
(对较难的词语,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阅读:
1、自读《外婆家的石桥》,读准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词义: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据问题再读短文,并理解:
(1)外婆家的石桥是什么样子的?
(2)外婆家的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又能为什么引起我的恼恨?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成小组交流。
4、小结:
(1)石桥很高,很陡,桥身很宽。石阶平贴光滑。
(2)怀念:伏在桥栏上,可以贪婪地眺望大桥下的景色。绿水、白帆、、、、、、
恼恨:一个……
5、选择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
三、作业:
1、读记成语。
2、完成同步中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练习写读后感,知道什么是读后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明确习作的内容。
二、习作指导:
以《秋天的怀念》为例结合指导。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著名作家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而生命垂危的母亲却无微不至地关心他、鼓励他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终于,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又重新振作起来了,但曾经鼓励他、安慰过他的母亲却因患严重的肝病而离开了人间。文章赞美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母爱的伟大,母爱持无私。)
3、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讨论弄清什么是读后感。
1、阅读《秋天的怀念》我们知道主要讲了什么,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为写读后感做准备。读后感是在读文章中产生的情感,写时要从所回忆的内容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2、讨论:
(1)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体会?
四、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修改讲评习作。
教学过程:
一、讲评怎样修改:
1、根据下面要求讨论检查自己的习作。
(1)是否由读而产生感想。
(2)感受是否真实。
2、集体讨论修改一个学生习作。
二、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并抄写。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动手搞小发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2、写小论文,激发学生绘画、习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结合课内外所学的知识,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做好设计。
(1)可以制作、改进一些简单的工具、文具、玩具或工艺品。
(2)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或生活中的不便之处,进行改进。
2、在家长或其他人的指导下完成制作。
二、进行写作: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成1篇文章。要求:
(1)将自己的发明或发现写清楚。
(2)可以附上示意图,说明操作或使用方法。
2、分小组进行展示,全班交流。
三、评选小发明小发现优秀论文:
(1)发明实用,简单易行。
(2)文章写得清楚明白。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生字词。
二、总结积累
运用三的内容。
1、什么是读后感及写法。
2、如何写小发明论文。
三、学生作业:
写1篇小发明论文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篇】
教材分析
本课是1篇非常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狐狸用“精神胜利法”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尝试,他们都将错过一顿美餐。它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中国并不为零,他们的智慧口袋里装满了东西。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独特感受。
设计思路
1、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
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酸”等九个字,会认会写“狐”等八个字,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游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自读、挑战读、评价读等方法,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学习重点分析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和有感情。
2、识字。
学习难点分析
读中感悟,明白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头饰猴子图、狐狸图、写字卡。
学习过程
一、看图识字,激趣导入
1、看图识字:(课件出示葡萄图,认读“葡萄”)你觉得葡萄成熟了吗?成熟的葡萄把小狐狸吸引过来了。(出示狐狸图,认读“狐狸。”)
2、激趣导课:可是狐狸却说葡萄是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学习1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3、板书课题:17 酸的和甜的
指名读题,认识“酸”,强调平舌音。
(通过看图,既激发兴趣,又进行分散识字,由此质疑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
二、初读感知,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
1、激趣引读,感知课文:大家想不想读读这个故事呢?请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下面的树叶。自己读书吧!
2、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自练带拼音的生字:这个有趣的故事发生在葡萄园里。葡萄园里有许多可爱的字宝宝正想和大家交朋友呢!看,它们出来了,你会读吗?(学生先自己练,然后读给你的同位听。)
4、合作识字,交流方法:� )
6、游戏识词:还有调皮的词娃娃躲在了葡萄里面,和大家捉迷藏呢!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吧!
7、指读课文,了解学情,集体正音。
(通过循序渐进的识字过程,学生在自主、合作、游戏中识字,能力有所提高。这种愉悦的识字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三、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1、播放录音,边读边想: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图读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导看图:狐狸在干什么呢?
⑵指导有感情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狐狸非常想吃狐狸的感情来。(指名读,挑战读。)
3、学习第2 、3自然段:
⑴引语:小松鼠和小兔子是怎么想的呢?
⑵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⑶总结引读:他们都相信了狐狸的话。这时来了一只小猴子。它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对小松鼠和小兔子说的呢?请自由读4~7自然段。
4、在自读、合作读中学习4~7自然段:
⑴生自由练读。
⑵四人小组合作练读。
⑶请两个小组汇报表演读。在评价中指导读出感情。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
5、齐读感悟,学习第八自然段:
⑴引语:小松鼠和小兔子有些不明白,它们不明白什么呀?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⑵小朋友你们明白吗?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6、总结全文,揭示文意:通过这个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自读、表演读、评价读、挑战读、合作读的过程中明白道理,积累语言。教师的引导让他们在读中再上新高。)
四、情趣引入,指导书写
1、学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想给狐狸说些什么,让我们给狐狸写几句话吧。首先,让我们先学写狐狸的名字。
2、投影出示,指导观察。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注意评价。
五、课外扩展
课后,你除了给小狐狸写几句话外,你还想干些什么呢?(这种开放型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他们将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走出课堂,走向宽阔的训练场。)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篇】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领会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研讨探究──巩固练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初步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
1、出示学习目标。
2、说明文:
说明方法: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列数字、图表说明、事例说明。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情况:
峰峦 一霎那 点缀 绫纱
弥漫 晕头转向 月晕 崩塌
2、根据释义写出词语:
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峰峦)
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预兆)
轻巧优美。 (轻盈)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弥漫)
即将出现的迹象。 (征兆)
崩裂而倒塌。 (崩塌)
3、默读课文,思考:
⑴ 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词语是什么?它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明确: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打比方。
⑵ 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从哪些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句子。
明确: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⑶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分别预示怎样的天气情况?
做练习册P59第二题。
形态变化天气征兆产生分布情况及色彩天气征兆
4、说明方法: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若干类别,再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不仅能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清楚,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语言训练。
2、初步学习并运用说明文的基础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语言训练,初步掌握说明方法
一、研讨探究
1、本文是1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何好处?
学生齐读第一段,完成练习册P59第3题。
教师讲解:记叙文中,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比喻说明,简称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文章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二、语言训练
1、学生在课文中画出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2、仿照课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三、教师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1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
四、拓展延伸
1、《三级讲练》课外阅读。
2、积累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等。
五、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数学教学设计 【第四篇】
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学生。
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加强数学与文学的联系,体现学科间的互通性与相联性;
3、培养学生的联想、迁移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教学准备:诗词、谜语、题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涉及到数学知识。从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同学们有偏科现象,有些同学偏爱语文,有些同学偏爱数学。其实,数学与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知识在文学中的妙用。
(二)数学知识在诗词文学中的妙用:
出示诗二首:
①一去三四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乡村景色)
②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梨花都不见。(形容雪花纷飞)
(1)问:诗中共有几个数字,从诗中我们可想象出什么?诗中的十个数字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2)指出:两首诗都用了1~10这十个数字,巧妙入诗,成为千古佳句。
(三)数字成语: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四字成语之多,当居世界第一。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许多成语、口语中都镶嵌了数目字,所占比例非常大。看来,数字与中国人特别投缘。下面我们利用成语、常用语中涉及的数字,做一做巧妙的计算游戏。
1、在( )里填数字,组成数,按规定进行计算。
如:(十)拿(九)稳-(七)上(八)下=(三)位(一)体
算式:109-78=31
分组竞赛:(在规定时间内全体同学操作,看哪一组组员做对的总题数最多。)
①( )光( )色×铁价不( )=( )货公司
算式:
②( )年青÷( )合花=( )花齐放
算式:
③( )刀( )断×( )字经=( )头( )臂
算式:
④( )嘴( )舌×( )视同仁=( )上( )下
算式:
⑤( )万火急×( )指连心=( )万富翁
算式:
⑥( )( )生肖×连升( )级=( )( )( )计
算式:
⑦( )年树木×( )年树人=各有( )秋
算式:
⑧( )面威风×( )窍生烟=( )颜( )色
算式:
⑨( )霄云外-( )见如故=( )面玲珑
算式:
⑩( )令( )申+( )波( )折=( )通( )达
算式:
2、根据等式填成语或口语。
如:算式:78+23=101
成语:(七)上(八)下+(两)面(三)刀=(百)无(一)失
(1)分组竞赛:(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对又快。结束后小组间互相交换,评价答案是否可行。)
①算式:48-36=12
成语:
参考答案:(四)平(八)稳-(三)头(六)臂=(一)刀(两)断
②算式:9+1001=1010
成语:
参考答案:(九)霄云外+(千)钧(一)发=(十)全(十)美
(2)每个小组出一道类似的题目(必须先拟定参考答案),指名考一考另一小组。
(答对的加1分,答不上的扣1分:由出题的小组出示答案,并加1分。)
3、分别用“一”至“十”10个数字为头,写出十个成语。
一( );二(两)( );
三( );四( );
五( );六( );
七( );八( );
九( );十( )。
(每对一个,计一分)
(四)数学谜语:
导入:数学与文学之间还有一些很有趣的联系,如数学谜语,既可以由数字想象出文字,又可以根据文字的意思联想到数学名词。
抢答:
(1)7/8(猜一成语)七上八下
(2)并肩前进(猜一数学名词)平行
(3)元(猜一数学名词)三角
(4)七天七夜(猜一图形长度)周长
(5)两牛相斗(猜一几何名词)对角
(6)2~9999(猜一成语)万无一失
(7)7分钟+8分钟=1000元(猜一成语)一刻千金
(8)10002=100×100×100(猜一成语)千方百计
(五)小结评价:数学在生活、学习和其它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广泛,起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善于应用数学知识,才能使人类智慧得以提升。在今天的活动中,同学们思维敏捷,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投入,取得更好的成绩,能做到吗?(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六)课外拓展作业:寻找生活中除文学外,数学知识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熟字加笔画”是一种有效的记字方法。
2、积累ABAB式的词语。
3、进行分类指导,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
4、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5、重点练习相关的基本笔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并交流书写的感受。
6、对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和表达训练,鼓励学生敢于与他们交流。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相关的字、词、句的训练。
2、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习惯。
3、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习惯。
三、教学难点
注重口语表达的综合训练
四、教学准备
自制相关练习卡。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感受并巩固“熟字加笔画”的识记方法)
引导观察,发现规律,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带读:口、四、古、田、白、由。
2、再读六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后五个字都是给口字加上两笔所组成的。
3、请你也来试一试。(及时鼓励、表扬组成其他字的同学)
4、扩展训练:
(1)试着给口字加上三笔或四笔。
(2)小组学习:自己找可添加笔画的字。
例:“日”加一笔:田、申、白、旦、旧……
加两笔:百、自、早……
(3)小组汇报。
(二)词语超市。(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特殊形式词语归类积累)
读中发现规律:
1、教师出示词卡,指名带读。
2、请学生再读:发现了什么?(一、三相同;二、四相同,是ABAB式)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听出了什么?(体会ABAB式词的强调作用)
4、请学生自己练习读。
小组合作学习: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用到过这样的词语吗?
丰富词语积累:请学生将自己喜欢的ABAB式词积累到“我的词语库”中。
(三)选词写话。(口语表达训练)
1、请学生自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带读。
3、教师带学生理解词语大意。(提示词语的使用范围)
4、请学生自选词语练习说话。
有兴趣的学生可选用两个或多个词语说句子。
5、指名反馈。(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四)阅读欣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1、请学生自由轻声读古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读)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3、请学生再练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4、指名反馈。(配乐朗读)
(五)作业。
朗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请学生自读所给汉字。指名认读。
2、学习“迟”字。
(1)学生按笔顺自学“迟字”。(了解笔顺规则:先里后外)
(2)重点指导写好走之旁。(三笔写成)
(3)学生练写“迟”字。
3、小组学习:观察其余的字。
(1)重点观察,说一说哪个字比较难写。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二)语文生活。
1、看图思考。
课本第51页图上的猴子、小熊和小白兔举着相机照什么呢?
2、想象训练。
小小的照片能记下美好的时刻。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
3、小组学习。请学生介绍自己照片的故事。
请小组推荐本组说的最好的同学进行汇报。教师指导,要求不要过高,说出给谁拍照,为什么拍照即可。
4、请同学们动笔,把这个拍照片的故事试着写一写。(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写)
(三)作业。
把想象的内容写成几句话。
教学设计方案 【第六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CAI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
3、简介紫丁香,学生边听边看画面。
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全文,学生边听边看录像。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
三、全心品读,体会情感
(一)学习12小节
1、默读。
2、说说读完后体会到了什么?
3、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4、自由练读,指名读,议读,评读。
(二)学习35小节
过渡: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儿的呢?
1、出示学习建议。
2、小组合作学习。
找出写紫丁香怎样和老师做伴儿的句子做上记号,读一读,互相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①绿叶儿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
想像它在唱什么歌?理解疲倦一词的意思。
②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理解挂牵一词的意思。回顾生活体验,想想老师是怎样关心我们的。
③夜深了,紫丁香还会怎样陪伴老师?怎样理解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
4、指导朗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三)小结:同学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四、总结全文
1、回顾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再写在小绿叶儿上。
教师教学设计 【第七篇】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读书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
②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③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的培养学生从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语言优美与深刻的内涵。体会文章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特点,从语言品味这个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⑵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本教学板块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课文的深刻思想启发学生对生活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件小事,深入的认识。立足学生的个性的感受,从课本走向课外,学会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做人,在生活中学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长。)
5、教师小结
6、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教师的点拨: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认为,人生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难道不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的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却是星月稀疏。夜来香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夏季热闹以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最美好的历史,这不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称之永恒,是吗?
教学设计方案 【第八篇】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宜、层、尽、染、叠”等11个生字,会写“谷、金、丰”等10个字。
2、读好“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等12个四字词语,感受秋天的美
3、培养积累词语、收集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字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年级第一课,识字1伸出小手指跟老师一 起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借助字典,自读词语。
2、检查自主识字情况:
(1)出示词语,学生看大屏幕,自己试着读。
(2)交流难认难读的生字。
预设一:染──借助拼音学习生字,纠正学生发音,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预设二:爽──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字形识记生字。
预设三:叠──通过演示汉字演变过程,理解字义,认读生字。
(3)巩固认读生字。
指名读──齐读──同桌互相──游戏抢读
提醒:第一、二行分别注意前、后鼻韵母读清楚。
(三)理解词语,感受秋色之美
1、整体认读词语。自己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读词语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读了这些词语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画面?
3、出示秋天画面看图理解:“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等词语意思。
4、 欣赏着这些美丽的画面,谁再来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谁再来读?
5、你看这个词谁能读?(出示:天高云淡)指导读出词语韵律美。
你看这样读就读出了词语的味道,读出了词语蕴含的美!用这样的方法,相信你一定也能把这些词读好!谁来读?(出示:秋高气爽秋收冬藏 春华秋实)
6、这么美的景色你知道是什么季节的吗?(秋天)这一课里有个词说的也是秋天,知道是哪个词吗?(金秋时节)孩子们看,金秋时节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呢!(出示词语:金秋时节,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大雁南飞、瓜果飘香、山河壮美)刚才我们想象着天高云淡的样子就能把词语读好,用刚才学会的这种方法,想象着金秋时节,大雁啊,瓜果啊,山河的样子再来读这些词语,相信你一定更能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来,同桌两个人先互相读一读练一练吧!一会再来读!我们一起读!
(四)理解词语,感受秋天的丰收
1、学生读词语,提出质疑。
刚才大家通过自己学习,读懂读好了这些词!课文中还有其他的词语呢!一起读!(出示其他词语)这些词语中你有不懂的吗?
2、 出示学生不理解的词语,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预设一:叠翠流金
(1)教给学生方法:理解这样的词要抓住关键字,关键字理解了,这个词你就明白了!
(2)借助查字典理解“翠”的意思。(绿色)
(3)借助图片,指导朗读。(出示图片)你看一层又一层的青绿色重叠在一起上面点缀着那么多的金黄色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感受谁再来读这个词?
(4)感受秋天丰收。想象一下秋天里什么是金黄色的?变成金黄色说明什么啊?(成熟了)
景色美让我们感到愉快,丰收后让我们感到欣喜!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出示整篇词语,指名配乐读)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交流。
2、教师示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写字,先描红,再认认真真写两遍。提醒写字姿势。(古筝配乐)
(六)总结拓展
秋天是美丽的,让我们尽情享受秋天带给我们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吧!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关于秋天的词语或图片,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