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优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分析《琥珀》的主题、人物和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激发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琥珀》教学设计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琥珀》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1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他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介绍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1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4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2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3、14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第二部分:(15~19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第三部分:(20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全段共4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层层推理,得出最后的判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二是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要紧紧抓住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一重点来突破,围绕着“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让学生讨论。文章内容和课件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明白琥珀的成因和形态。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琥珀形成过程,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

4、了解课文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形成的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汇报预习

1、出示琥珀图片(或者实物),简单介绍相关资料。

2、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3、字词汇报

读准字音:

看准字形:

4、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14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2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3、14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

第二部分:(15~19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

第三部分:(20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二、学习琥珀的样子

通过父亲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块非常罕见的琥珀,那么,这块琥珀到底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4、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出示琥珀图片)德国作家柏吉尔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进行了科学的推测和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阅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段,并试着把这段分成两层。

(学生活动)

(松脂球的形成、琥珀化石的形成)

2、请大家默读第一部分,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几个条件?

(天气炎热、松树、苍蝇蜘蛛巧遇、大滴的松脂不断滴下来)

在学习的过程种,重点研读描写天气炎热的句子;描写松树的句子;

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3、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4、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又是那样传神。

5、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几个条件,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赏析: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板书设计:

琥珀——推测松脂球天气炎热

老松树

苍蝇、蜘蛛巧遇

松脂不断滴下来

化石时间漫长

地壳变化

《琥珀》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1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他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介绍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判断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1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4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2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3、14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第二部分:(15~19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第三部分:(20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全段共4句话,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层层推理,得出最后的判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二是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学要紧紧抓住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一重点来突破,围绕着“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让学生讨论。文章内容和课件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明白琥珀的成因和形态。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个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琥珀形成过程,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

4、了解课文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琥珀形成的过程,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汇报预习

1、出示琥珀图片(或者实物),简单介绍相关资料。

2、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主要内容。

3、字词汇报

读准字音:松脂 渗出 拂拭 澎湃

看准字形:辣 湃 拭 黏

4、再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14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其中3~12段讲述了挂在老松树上的松脂球的形成;13、14段讲述松脂球变成化石,即琥珀的形成。其中包裹着一对天敌,说明这块琥珀很少见。

第二部分:(15~19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渔民确认了它是琥珀,并且说“这是很少见的”。

第三部分:(20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二、学习琥珀的样子

通过父亲的话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块非常罕见的琥珀,那么,这块琥珀到底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

2、浏览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图画内容的语句。

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4、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

(出示琥珀图片)德国作家柏吉尔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进行了科学的推测和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阅读课文

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段,并试着把这段分成两层。

(学生活动)

(松脂球的形成、琥珀化石的形成)

2、请大家默读第一部分,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几个 条件?

(天气炎热、松树、苍蝇蜘蛛巧遇、大滴的松脂不断滴下来)

在学习的过程种,重点研读描写天气炎热的句子;描写松树的句子;

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3、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4、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

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又是那样传神。

5、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几个条件,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赏析: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板书设计:

琥珀——推测 松脂球 天气炎热

老松树

苍蝇、蜘蛛巧遇

松脂不断滴下来

化石 时间漫长

地壳变化

《琥珀》教学设计(通用 篇3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琥珀》教学设计(通用1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2 3717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