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10岁左右的孩子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并没接触太多的科学知识,因此,本文的教学应结合这一实际来展开。对于恐龙的了解,学生有大量的资料,但并未深入去体会,尤其对恐龙的演变过程,学生了解很少,所以资料的补充应作为我班学生的重要学习环节。同时,在语言文字的体会上,我班学生已初步具备理解词、句的能力,但还需要作进一步训练。所以,个案设计应以重点段的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恐龙资料片,激趣导入。

2.读课题质疑。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在文中勾画生字词,自主学习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教师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如“顿”和“吨”要注意读音和字形的区别;“鸽”、“盈”、“捷”注意书写。

三、自读自悟第1~2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朗读第一自然段。作者把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看似毫不相干的两种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科学家的重大发现:“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抓住“一支”、“漫长的演化”等词,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3.朗读第二自然段。了解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抓重点句理解:“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理解“画卷”和“点睛之笔”的意思。

(2)理解:辽西的发现为什么能称为“点睛之笔”?

四、精读重点段,领悟写法

(一)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读第3自然段。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深入体会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1.默读第4自然段,弄清共有几句话,用序号标出。

2.抽学生说,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点拨。(这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3.重点体会第二句。

(1)齐读第二句。

(2)标出冒号后的分句(3个分句组成一个长句)。

(3)引导学生体会各分句的内容。(表格式或小标题式,如:行走——身体形态——性情。)

(4)采用引读、对比读等方法,再次体会第二句话的意思:恐龙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重点体会“繁衍”、“形态各异”、“庞大家族”、“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等词语的意思。

(5)板书:

(6)学生看板书复述第二句话的内容。

4.重点体会第三句。

(1)自由读第三句,用序号标出冒号后的分句。(4个分句组成一个长句)

(2)学生质疑,互相解答。

(3)引导学生边体会,边完成板书。(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骨骼、脑颅、前肢、体表。)

(4)学生看书将一、二、三句话连起来说。教师注意引导关键词:“大约”、“数千万年后”、“形态各异”、“庞大家族”、“有些”、“其中”、“一些”,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5.体会第四至七句。

学生朗读这几句,体会科学家假想长羽毛的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1)他们有哪两种猜想,请学生说一说。

(2)前两句讲树栖恐龙在跳跃、降落中具备了滑翔能力,最终主动飞行。后两句讲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6.体会第八句。

(1)齐读。

(2)为什么说“毋庸置疑”?理由是什么?

7.齐读第4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五、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读第一句后提问:科学家们还有一个什么美好的愿望?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第二句)

2.“这一历史进程”具体指什么?

六、整体感悟

科学工作者根据恐龙化石,能推测出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2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同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同学探究意识,培养同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理念]

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溢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听说过恐龙这种动物,喜欢它们吗?大家课下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恐龙:鸟儿:

2、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3、板书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4、读题、解题:

是指恐龙中体轻的一支逐步有陆地生存转向空中,最终演化成鸟儿。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自读全文:

指名逐段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局部内容感兴趣?原因?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读课文,学习第二段,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⑴先自身读,再讨论

⑵汇报:(在文中划出来)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身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学习三、四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部分,并画出自身认为写的好语句多读几遍。说说这一部分介绍的是什么?

2、指名读三、四段,小组讨论:

3、考虑:

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的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

“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4、找出介绍恐龙的句子和鸟类的句子,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重要信息呢?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练习背诵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考虑:

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这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包括的信息?

2、把自己的见解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里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要证明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只能依赖于对化石的采集。假如能把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就毫无疑问地说,鸟儿是恐龙进化而来。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3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展示有关恐龙图片,读课题质疑。

二、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知全文

三、导读第1~2自然段

1.说说第一、二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抓住“一支”、“漫长的演化”等词体会)

3.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抓住“画卷”和“点睛之笔”的意思和关系来体会,理解辽西的发现为什么能称为“点睛之笔”)

四、导读第三、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1.默读第4自然段。

2.学生小组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演化成鸟类大致有几个步骤。

3.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生动:

如第二句话: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繁衍”、“形态各异”、“庞大家族”、“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等词语来体会)

4.在读第四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五、导读最后一段

理解“这一历史进程”具体指什么?

六、整体感悟

科学工作者根据恐龙化石,能推测出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想一想,要完全证实这一推测,还需要发现哪些类型的恐龙化石?

七、拓展练习(略)

执教者简介(上1篇文章为本课的教学实录)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4

●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感受古生物研究的神奇。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兴趣。

●   教学准备●

学生:朗读课文;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的有关知识。

教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查找各个时代恐龙的变化图片,设计资料袋。

●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录像片段,激发学习兴趣

(一)我们来欣赏一段科学录像。(播放选自《探究发现》节目中的录像片段)

(二)这究竟是鸟还是恐龙呢?

学生结合课前对恐龙知识的搜集,漫谈看后感受。

(三)根据学生谈论引入课题。(出示板书:飞向蓝天的恐龙)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1篇科学说明文,能告诉我们它们究竟是恐龙还是鸟的答案。

二、 利用资料袋初读课文,提取读后信息

(一)出示资料袋。(有关课文字、词、辽西地区的资料)

科学说明文中常常有一些专用的科学术语,老师把这些专用术语收集在资料袋中,今天让我们利用这个资料袋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生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查找资料袋中的资料。

(三)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谈到资料袋中的知识,教师就要求学生读一读有关这个知识的资料。

2、学生谈到课文的有关内容,教师就要求学生能把文章读通读顺,把有价值的知识(有关文章中心内容)收集到原有的资料袋中,并把资料进行了展示。如:恐龙经过演化,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三、 初步感知第4自然段,理清演变过程

(一)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终于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那么,恐龙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准备,出发!

(播放选自电影《恐龙世界》录像片段)。

(二)提出要求。

好看吧,其实这是电脑科幻片,是科学家在研究了恐龙的演化过程后制作成的。只要我们了解了这个过程,长大后也许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呢!

(三)那好,我们必须知道科学家是怎么介绍恐龙飞上蓝天的?在课文第几自然段?(学生找课文第4自然段)

(四)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问题:恐龙演化的过程。

(五)通过学生朗读课文的句子来说明恐龙的演化过程。

(六)科学家是怎样有条理地介绍的?老师把这些图片编上号码,你能有条理地把这些图片排列位置吗?用线条表示出来。

(七)学生同桌间合作排列词卡,理清恐龙演化的过程。

1、第一种恐龙;2、庞大的家庭;3、猎食性恐龙;4、学习飞行。

四、深入研读第4自然段,体会语言文字

(一)出示恐龙图片和课文文字,学生选择一种恐龙,学着用科学家的方法进行介绍。教师根据学生对课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进行点拨。

1、学生a介绍第一种恐龙。

(1)你亲眼看到过第一种恐龙吗?读了这句话,你看到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科学家把第一种恐龙和狗、鸵鸟进行比较,使我们似乎看到了第一种恐龙。)

(2)开展比赛,比比谁能把描述第一种恐龙形态的妙处读出来。学生比赛读。聘请读得好的同学当科学家。

2、学生b介绍庞大的恐龙家族。

(1)抓住“形态各异”“步态、重量、性情不一”这些词语,进行引读。

(2)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接读。

3、学生c介绍猎食性恐龙。

(1)恐龙开始发生变化了,瞧,其中一支猎食性的恐龙,你觉得这支猎食性的恐龙会是哪种形态的恐龙?请你用上“大约”“可能”这样的词语来说说。

(2)其他同学可以一边读,一边比画猎食性恐龙发生什么变化。

(二)现在恐龙就要展翅飞行了。你们猜猜科学家认为恐龙学会飞行的方法有几种假说。(两种:一种是树栖学说;另一种是地飞学说)

这一次,请同学们扮演恐龙,你可以选择自己认可的一种恐龙学会飞行的学说,演示恐龙学飞的过程。

(三)制作恐龙演化过程的图片。

五、总结学法,充实资料袋

(一)课文中还有许多像第4自然段那样表达准确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终于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比较课前学生的表达与科学家的科学结论,哪一个更加准确?)

结论:原来科学家的语言是这么生动、准确。我们把这些生动的句子也收入到资料袋。

(二)激烈的竞赛结束了,老师想让同学们静心思考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第4自然段的?(是用读一读、理一理、讲一讲的方法学习的。)我们把这个学习方法也放进资料袋中。

(三)今天的考察快要结束了,有关恐龙飞天的演化过程,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吗?

(四)同学们的问题还有很多,博士建议大家登陆中华恐龙

网:

也可以登陆ccyv—10网站查看“探索·发现”节目《未亡的恐龙》系列片:龙鸟之争、长羽毛的恐龙、白垩纪的呼声、古盗鸟事件、振翅高飞。

六、作业

(一)补充资料袋:登陆中华恐龙网;查看cctv—10 “探索·发现”节目《未亡的恐龙》系列片。

(二)完成《课堂作业本》。

●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学习飞行

猎食性恐龙

庞大的家族

第一种恐龙

22 542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