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精编教学设计(精编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精编教学设计(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位数乘两位数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潜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潜力,发展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王大伯在北京工作,过中秋节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王大伯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口答其计算过程,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他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座飞机,座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北京到老家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算一算从北京到王大伯老家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此刻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了)
(2)师:这就是我们这天学习的资料。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师:那你能够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估算时,我们是先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再进行估算。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小组交流讨论3分钟)
师: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等于1800。所以我觉得,大约是1800千米,但比1800小。(必须有生能够得到)
(2)笔算
师:这个同学很有想法哦,那他估得接近145×12的积吗?我们一齐来探讨一下145×12到底等于多少。那要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师:那么要如何用竖式计算145×12的积呢?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二三位同学板演并说出自我的计算方法)
生1:拆分法,145×2=290,145×10=1450,290+1450=1740不排除会有学生这样做
生2:竖式计算
(全班学生齐做,把学生做错的几种不一样状况,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齐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竖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那位同学是正确的?
生:……
师:我们一齐用计算器来验算一下积到底是多少?你算对了吗?
让板演正确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样算的”
师:那1与5相乘的积要写在哪位数位上呢?是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呢?
生: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相同数位要对齐
(此处,学生的表述可能不规范,可能说,“在那里的1表示的是10”,师要予以引导,得到这个之后,师能够再结合145×12=145×2+145×10,让学生明白145×12竖式的算理)
师:那列竖式计算145×12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算?
生:2乘以145,再算10乘145
师:积要写在哪里?为什么?
生:10乘145的积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数位要对齐
师:最后写什么?
生:将两次乘积相加
师:那其他几个同学的竖式有问题吗?有的话,问题在哪里?
生:他没有乘以百位,……
(师要强调我们此刻算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要记得乘百位,能够和45×12进行比较。)
师:此刻请同学们观察45×12、的竖式有145×12什么不一样?找出其相同点和不一样点。
(三)、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比较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49页做一做。(4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齐做,师巡视,辅导学困生,群众订正)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这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师:那此刻哪个同学能够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先分位相乘,再将两次乘积合并相加,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此处,生的表达可能不够规范,师应给予引导)
五、作业布置P50:1、3、4、6
位数乘两位数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1与相关的内容,练习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是学生能结合乘法的口算、估算来进行验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3.使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首先进行知识回顾和检测。
出示:
1. 口算
23&ties;20= 42&ties;30=
23&ties;19&asp; 42&ties;29&asp;
23&ties;21&asp; 42&ties;31&asp;
2. 笔算
34&ties;12= 76&ties;47= 25&ties;36= 37&ties;82=
独立完成,4生板演。简评
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步骤和要求。
师:其实,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回想乘法学习的历程:我们首先学习的是一位数乘一位数,就是表内乘法,接着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然后是两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再往前迈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那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多位数的乘法。
3.出示练习变形:
134&ties;12= 176&ties;47= 425&ties;36= 237&ties;82=
(1) 估算
师:首先来估算一下134&ties;12的积大约是多少?
生:估算乘积。
(2) 尝试笔算
师:你能不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经验来尝试列竖式计算
134&ties;12呢?边算边想: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尝试笔算。(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
请学生板演展示,并讲解计算的步骤:
先算什么? 134
再算什么? &ties; 12
最后算什么? 268 (134&ties;2的积)
134 (134&ties;10的积)
1608 (134&ties;12的积)
师:问竖式中的各乘积的意义?
(3) 尝试笔算176&ties;47
师:能试着计算176&ties;47吗?边做边想过程,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或在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困惑?
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生:板示不同的笔算。(正确的 错误的 困惑的)
师: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用乘数哪位上的数去乘,乘积的末尾就和乘数的那位对齐。
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4) 与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对比,你觉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注意什么呢?
4.巩固练习
完成后两道练习,订正,讲评。
5.小结笔算方法
6.解决问题
师:学以致用,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问题吧!
出示: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生:(1)读题,弄清题意。
(2)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独立完成。
位数乘两位数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本P49—P50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 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 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
15×6 = 35×2 = 23×30 =
36×20 = 42×19 ≈ 58×41≈
2、竖式练练手:42×26=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并思考:用竖式计算乘法你有哪心得可以与大家交流一下?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一、)新知学习
1、 教学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去北京,特快列车每小时行使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行使106千米,该两种列车30小时各行使多少千米?
2、提问:这两种列车30小时后各行使多少千米吗?
你能解决吗?
160 ×30= (板书:160×30= )
106 ×30= (板书:106×30= )
师:观察这算式,你发现和我们以前所学得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吗?(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3、你能运用估算知识猜一猜:这两种列车30小时后各行使多少千米吗?
3、你能用竖式计算出准确答案吗?
4、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尝试算出160×30和106×30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5、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
6、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与同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方法
(3)、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应说以下几点:1.(1)、数位对齐;(2)先算0×160;(换句话说: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3)再算3×160;(换句话说: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⑷、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
2.(1)、数位对齐;(2)先算0×106;(换句话说: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3)再算3×106;(换句话说: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⑷、最后将两次乘法结果相加。(黑板板书)
三、巩固练习(课件展示)
1、用竖式计算。
142×23 214×34
(先完成前一个反馈后再练习,最后将214×34改为34×214)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反馈交流。)
(小结:1、数位对齐;2、分位相乘;3、合并相加;4、满十向前一位进1)
2、当当小医生(完成教材51页练习七第7题)
3、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 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4、思维训练:
(1)、教材51页练习七第6题
(2)、教材51页练习七第8题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
1、数位对齐;
2、分位相乘;
3、 合并相加;
4、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五、课堂作业:课本50页练习七第3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精品教案4
一、学生情况简析。
全班共有66名学生,全部来自农村或者是场镇。学生学习兴趣不很高,基础知识不扎实。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习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1、 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 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 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 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五、本学期研究重点
尝试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的形成。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日常评价注重面向小组进行,使日常评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合作能力的形成。
位数乘两位数5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时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情境,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为新课的学习酝酿了良好的情绪。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不仅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而且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
2、通过两位数乘三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明确了这些教学目标后,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做的:
1、通过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练习,复习巩固旧知识。
本节课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应用计算器计算,其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我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个知识基础,先通过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复习巩固旧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新课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估算结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先估算一个大概的值。帮助我们确定准确值的范围。接下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试作例题的结果。在这期间,我巡视收集学生的不同做法(尤其是学生易出错的做法)。接下来在讲解笔算方法时,就将学生的不同做法一一呈现,并借学生的错而讲,这样让学生引起注意,笔算方法也就潜移默化的渗透到了孩子们的脑子了去了!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笔算方法,孩子说的都很清楚!这个环节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和计算方法都是学生通过交流自己探索出来的,而我只是抓住学生的错误进行引导、纠正,学生出错之处就是学习的难点,也恰恰是老师必讲之处!不仅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更让学生有了认知冲突,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更扎实。
3、最后的练习中,基础练习是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数学医院中的找病因,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算理,并且在找错的同时,提醒自己不犯类似的错误;思维岛的练习(选择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就要会用数学,生活中处处有知识!
4、课的最后,在总结全课的同时进行了拓展1452×12=?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很快的想出了笔算方法。说明孩子们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不足之处:
虽然学生对这节课笔算的计算方法都掌握了,但也存在不足,例如有些学生 在计算完没有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在计算时准确率不是很高,还有个别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还差一些,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过程,这些方面还需要今后培养和训练。另外我的评价语言稍欠缺,这也是需要自己下功夫的地方。
上一篇: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