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浮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8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通过浮力原理与材料特性结合,设计船只模型,探索浮力与结构关系,激发学生创造力与实践能力,如何实现?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用浮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用浮的材料造船教学设计

《用浮的材料造船》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

3.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难点:竹筏的制作和测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竹竿(长度25cm,直径约)5根、桐木条(长度15cm,宽度,高度)4根、水槽、橡皮筋(对折长度8cm,宽度)4根、钩码1盒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出示独木舟图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独木舟的载重情况。在活动中,你发现独木舟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梳理出独木舟的缺点并记录在表格里。

3.独木舟确实有很多缺点,如果让我们改进独木舟,克服独木舟的缺点,你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预设: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等。

4.提问:除了用木头,还可以用哪些材料造船?(揭示课题:用浮的材料造船)

二、探索

(一)探索活动1设计并制作竹筏

1.出示几根竹竿,提出任务: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个竹筏。

2.出示竹筏图片,明确设计要求:(1)画出设计图;(2)能稳定地浮在水面;(3)牢固、不散架。

3.小组合作完成竹筏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说明设计理由和使用的材料等。

4.播放制作竹筏的视频,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选材种类和数量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二)探索活动2测试竹筏的载重量

1.谈话:大家基本按照设计图制作出了自己的竹筏,那么我们的竹筏载重量如何?是否稳定?让我们用钩码来测试一下。

提问:你觉得可以怎样进行测试?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2.整理并总结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轻轻放,放均匀;做三次,取最大;(2)注意不能让水浸湿钩码。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我的竹筏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

(三)探索活动3竹筏与独木舟的不同

1.提问:我们分别完成了竹筏和独木舟的制作,也分别做了载重测试,让我们来总结竹筏和独木舟的不同点。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比较独木舟和竹筏”记录表。

2.学生汇报。

三、研讨

1.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2.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

3.出示“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的图片,提问: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

四、拓展

1.提问:在竹筏的基础上,如果再继续改进,你会怎么做?

2.课后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下节课进行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用浮的材料造船》科学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2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独木舟装载量小和稳定性差,本课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指出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第二部分——探索,通过设计、制作、测量与完善竹筏模型(木排)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并认识到改变相应结构对船的功能的影响。第三部分——研讨,学生根据制造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改进竹筏;通过竹筏(木排)与摇橹木船、宝船的对比,给学生提供改进和优化竹筏(木排)的蓝本。第四部分——拓展,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对船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也发现独木舟存在不稳定、装载量少等缺点。在独木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材料的装配结构提升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这对五年级学生而言难度不大。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竹筏(木排),让学生经历一个工程设计过程,意识到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设计与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

2.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3.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

科学态度目标

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难点:竹筏的制作和测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竹竿(长度25cm,直径约)5根、桐木条(长度15cm,宽度,高度)4根、水槽、橡皮筋(对折长度8cm,宽度)4根、钩码1盒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出示独木舟图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独木舟的载重情况。在活动中,你发现独木舟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梳理出独木舟的缺点并记录在表格里。

3.独木舟确实有很多缺点,如果让我们改进独木舟,克服独木舟的缺点,你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预设: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等。

4.提问:除了用木头,还可以用哪些材料造船?(揭示课题:用浮的材料造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独木舟的缺点,引发学生思考改进独木舟,思考更多做船的材料和不同的船体结构,引出用浮的材料造船,激发学生对制作竹筏的兴趣。

二、探索

(一)探索活动1  设计并制作竹筏

1.出示几根竹竿,提出任务: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个竹筏。

2.出示竹筏图片,明确设计要求:(1)画出设计图;(2)能稳定地浮在水面;(3)牢固、不散架。

3.小组合作完成竹筏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说明设计理由和使用的材料等。

4.播放制作竹筏的视频,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选材种类和数量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思考——画图纸——制作”的步骤开展活动,提醒学生尽量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如果按设计图制作遇到困难,必须改变制作方法,应该先修改设计图,再进行制作,这是培养“工程与技术”素养的重要内容。

(二)探索活动2  测试竹筏的载重量

1.谈话:大家基本按照设计图制作出了自己的竹筏,那么我们的竹筏载重量如何?是否稳定?让我们用钩码来测试一下。

提问:你觉得可以怎样进行测试?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2.整理并总结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轻轻放,放均匀;做三次,取最大;(2)注意不能让水浸湿钩码。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我的竹筏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

(三)探索活动3  竹筏与独木舟的不同

1.提问:我们分别完成了竹筏和独木舟的制作,也分别做了载重测试,让我们来总结竹筏和独木舟的不同点。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比较独木舟和竹筏”记录表。

2.学生汇报。

三、研讨

1.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2.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

3.出示“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的图片,提问: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前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穿插在探索环节中进行思考和交流。此外,通过让学生观察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给学生指明新的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找出两艘船的优点,借鉴到对竹筏的改进中。

四、拓展

1.提问:在竹筏的基础上,如果再继续改进,你会怎么做?

2.课后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下节课进行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是课堂的延伸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更大的提升,改进的过程可放到课后进行。

【板书设计】

用浮的材料造船

         独木舟                     竹筏

体积小                    体积大

载重量小                  载重量大

不稳定                     稳定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名称:比较独木舟和竹筏的不同。

活动目的:本活动既是对学生作品的评估,也是对“船体不稳定”和“载重量少”这两个问题解决成果的检验。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比较制作的独木舟和竹筏在体积大小、载重量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情况补充对比项目,发现更多的不同之处,还可以为进一步探究船的材料和结构做好铺垫。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用浮的材料造船》科学教案的分享,感谢阅读收藏或关注本站,有更多相关教案等您参考。

《用浮的材料造船》科学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2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独木舟装载量小和稳定性差,本课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指出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第二部分——探索,通过设计、制作、测量与完善竹筏模型(木排)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并认识到改变相应结构对船的功能的影响。第三部分——研讨,学生根据制造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改进竹筏;通过竹筏(木排)与摇橹木船、宝船的对比,给学生提供改进和优化竹筏(木排)的蓝本。第四部分——拓展,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对船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也发现独木舟存在不稳定、装载量少等缺点。在独木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材料的装配结构提升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这对五年级学生而言难度不大。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竹筏(木排),让学生经历一个工程设计过程,意识到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设计与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

2.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3.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

[科学态度目标]

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难点]竹筏的制作和测试。

【教学准备】

[学生]竹竿(长度25cm,直径约)5根、桐木条(长度15cm,宽度,高度)4根、水槽、橡皮筋(对折长度8cm,宽度)4根、钩码1盒等。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出示独木舟图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独木舟的载重情况。在活动中,你发现独木舟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梳理出独木舟的缺点并记录在表格里。

3.独木舟确实有很多缺点,如果让我们改进独木舟,克服独木舟的缺点,你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预设: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等。

4.提问:除了用木头,还可以用哪些材料造船?(揭示课题:用浮的材料造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独木舟的缺点,引发学生思考改进独木舟,思考更多做船的材料和不同的船体结构,引出用浮的材料造船,激发学生对制作竹筏的兴趣。

二、探索

(一)探索活动1 设计并制作竹筏

1.出示几根竹竿,提出任务: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个竹筏。

2.出示竹筏图片,明确设计要求:(1)画出设计图;(2)能稳定地浮在水面;(3)牢固、不散架。

3.小组合作完成竹筏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说明设计理由和使用的材料等。

4.播放制作竹筏的视频,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选材种类和数量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思考——画图纸——制作”的步骤开展活动,提醒学生尽量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如果按设计图制作遇到困难,必须改变制作方法,应该先修改设计图,再进行制作,这是培养“工程与技术”素养的重要内容。

(二)探索活动2 测试竹筏的载重量

1.谈话:大家基本按照设计图制作出了自己的竹筏,那么我们的竹筏载重量如何?是否稳定?让我们用钩码来测试一下。

提问:你觉得可以怎样进行测试?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2.整理并总结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轻轻放,放均匀;做三次,取最大;(2)注意不能让水浸湿钩码。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我的竹筏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

(三)探索活动3 竹筏与独木舟的不同

1.提问:我们分别完成了竹筏和独木舟的制作,也分别做了载重测试,让我们来总结竹筏和独木舟的不同点。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比较独木舟和竹筏”记录表。

2.学生汇报。

三、研讨

1.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2.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

3.出示“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的图片,提问: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前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穿插在探索环节中进行思考和交流。此外,通过让学生观察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给学生指明新的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找出两艘船的优点,借鉴到对竹筏的改进中。

四、拓展

1.提问:在竹筏的基础上,如果再继续改进,你会怎么做?

2.课后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下节课进行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是课堂的延伸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更大的提升,改进的过程可放到课后进行。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名称:比较独木舟和竹筏的不同。

活动目的:本活动既是对学生作品的评估,也是对“船体不稳定”和“载重量少”这两个问题解决成果的检验。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比较制作的独木舟和竹筏在体积大小、载重量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情况补充对比项目,发现更多的不同之处,还可以为进一步探究船的材料和结构做好铺垫。

【教学后记】

《用浮的材料造船》科学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2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独木舟装载量小和稳定性差,本课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指出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第二部分——探索,通过设计、制作、测量与完善竹筏模型(木排)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并认识到改变相应结构对船的功能的影响。第三部分——研讨,学生根据制造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改进竹筏;通过竹筏(木排)与摇橹木船、宝船的对比,给学生提供改进和优化竹筏(木排)的蓝本。第四部分——拓展,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对船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也发现独木舟存在不稳定、装载量少等缺点。在独木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材料的装配结构提升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这对五年级学生而言难度不大。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竹筏(木排),让学生经历一个工程设计过程,意识到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设计与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

2.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3.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

科学态度目标

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难点:竹筏的制作和测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竹竿(长度25cm,直径约)5根、桐木条(长度15cm,宽度,高度)4根、水槽、橡皮筋(对折长度8cm,宽度)4根、钩码1盒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出示独木舟图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独木舟的载重情况。在活动中,你发现独木舟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梳理出独木舟的缺点并记录在表格里。

3.独木舟确实有很多缺点,如果让我们改进独木舟,克服独木舟的缺点,你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预设: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等。

4.提问:除了用木头,还可以用哪些材料造船?(揭示课题:用浮的材料造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独木舟的缺点,引发学生思考改进独木舟,思考更多做船的材料和不同的船体结构,引出用浮的材料造船,激发学生对制作竹筏的兴趣。

二、探索

(一)探索活动1  设计并制作竹筏

1.出示几根竹竿,提出任务: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个竹筏。

2.出示竹筏图片,明确设计要求:(1)画出设计图;(2)能稳定地浮在水面;(3)牢固、不散架。

3.小组合作完成竹筏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说明设计理由和使用的材料等。

4.播放制作竹筏的视频,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选材种类和数量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思考——画图纸——制作”的步骤开展活动,提醒学生尽量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如果按设计图制作遇到困难,必须改变制作方法,应该先修改设计图,再进行制作,这是培养“工程与技术”素养的重要内容。

(二)探索活动2  测试竹筏的载重量

1.谈话:大家基本按照设计图制作出了自己的竹筏,那么我们的竹筏载重量如何?是否稳定?让我们用钩码来测试一下。

提问:你觉得可以怎样进行测试?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2.整理并总结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轻轻放,放均匀;做三次,取最大;(2)注意不能让水浸湿钩码。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我的竹筏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

(三)探索活动3  竹筏与独木舟的不同

1.提问:我们分别完成了竹筏和独木舟的制作,也分别做了载重测试,让我们来总结竹筏和独木舟的不同点。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比较独木舟和竹筏”记录表。

2.学生汇报。

三、研讨

1.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2.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

3.出示“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的图片,提问: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前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穿插在探索环节中进行思考和交流。此外,通过让学生观察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给学生指明新的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找出两艘船的优点,借鉴到对竹筏的改进中。

四、拓展

1.提问:在竹筏的基础上,如果再继续改进,你会怎么做?

2.课后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下节课进行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是课堂的延伸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更大的提升,改进的过程可放到课后进行。

【板书设计】

用浮的材料造船

          独木舟                     竹筏

体积小                    体积大

载重量小                  载重量大

不稳定                     稳定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名称:比较独木舟和竹筏的不同。

活动目的:本活动既是对学生作品的评估,也是对“船体不稳定”和“载重量少”这两个问题解决成果的检验。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比较制作的独木舟和竹筏在体积大小、载重量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学习情况补充对比项目,发现更多的不同之处,还可以为进一步探究船的材料和结构做好铺垫。

《用浮的材料造船》科学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2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独木舟装载量小和稳定性差,本课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 指出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第二部分——探索, 通过设计、制作、测量与完善竹筏模型(木排)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并认识到改变相应结构对船的功能的影响。第三部分——研讨, 学生根据制造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改进竹筏;通过竹筏(木排)与摇橹木船、宝船的对比,给学生提供改进和优化竹筏(木排)的蓝本。第四部分——拓展, 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对船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也发现独木舟存在不稳定、装载量少等缺点。在独木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材料的装配结构提升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这对五年级学生而言难度不大。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竹筏(木排),让学生经历一个工程设计过程,意识到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设计与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

2.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3.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

科学态度目标

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难点:竹筏的制作和测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竹竿(长度25cm,直径约) 5根、桐木条(长度15cm,宽度,高度) 4根、水槽、橡皮筋(对折长度8cm,宽度) 4根、钩码1盒等

教仰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出示独木舟图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独木舟的载重情况。在活动中,你发现独木舟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梳理出独木舟的缺点并记录在表格里。

3.独木舟确实有很多缺点,如果让我们改进独木舟,克服独木舟的缺点,你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预设: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等。

4.提问:除了用木头,还可以用哪些材料造船? ( 揭示课题:用浮的材料造船)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独木舟的缺点,引发学生思考改进独木舟,思考更多做船的材料和不同的船体结构,引出用浮的材料造船,激发学生对制作竹筏的兴趣。]

二、探索

(一)探索活动1——设计并制作竹筏。

1.出示几根竹竿,提出任务: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个竹筏。

2.出示竹筏图片,明确设计要求: (1) 画出设计图: (2) 能稳定地浮在水面,(3)牢固、不散架。

3.小组合作完成竹筏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说明设计理由和使用的材料等。

4.播放制作竹筏的视频,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选材种类和数量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思考——画图纸——制作” 的步骤开展活动,捉醒学生尽量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如果按设计图制作遇到困难,必须改变制作方法,应该先修改设计图,再进行制作,这是培养“工程与技术”素养的重要内容。]

(二)探索活动2——测试竹筏的载重量。

1.谈话:大家基本按照设计图制作出了自己的竹筏,那么我们的竹筏载重量如何?是否稳定?让我们用钩码来测试一下。

提问:你觉得可以怎样进行测试?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2.整理并总结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1) 轻轻放,放均匀,做三次,取最大; (2) 注意不能让水浸湿钩码。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我的竹筏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

(三)探索活动3 ——竹筏与独木舟的不同。

1.提问:我们分别完成了竹筏和独木舟的制作,也分别做了载重测试,让我们来总结竹筏和独木舟的不同点。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比较独木舟和竹筏”记录表。

2.学生汇报。

三、研讨

1.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2.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

3.出示“摇櫓木船和明代宝船”的图片,提问: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前两个问题可以让学生穿插在探索环节中进行思考和交流。此外,通过让学生观察摇櫓木船和明代宝船,给学生指明新的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找出两艘船的优点,借鉴到对竹筏的改进中。]

四、拓展

1.提问:在竹筏的基础上,如果再继续改进,你会怎么做?

2.课后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下节课进行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是课堂的延伸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更大的提升,改进的过程可放到课后进行。]

【板书设计】

用浮的材料造船

独木舟   竹筏

 体积小    体积大

不稳定    稳定

《用浮的材料造船》科学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的第2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独木舟装载量小和稳定性差,本课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指出浮的材料可以造船。第二部分——探索,通过设计、制作、测量与完善竹筏模型(木排)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并认识到改变相应结构对船的功能的影响。第三部分——研讨,学生根据制造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改进竹筏;通过竹筏(木排)与摇橹木船、宝船的对比,给学生提供改进和优化竹筏(木排)的蓝本。第四部分——拓展,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生对船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也发现独木舟存在不稳定、装载量少等缺点。在独木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材料的装配结构提升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这对五年级学生而言难度不大。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竹筏(木排),让学生经历一个工程设计过程,意识到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设计与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

2.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3.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

科学态度目标

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难点:竹筏的制作和测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竹竿(长度25cm,直径约)5根、桐木条(长度15cm,宽度,高度)4根、水槽、橡皮筋(对折长度8cm,宽度)4根、钩码1盒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出示独木舟图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独木舟的载重情况。在活动中,你发现独木舟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梳理出独木舟的缺点并记录在表格里。

3.独木舟确实有很多缺点,如果让我们改进独木舟,克服独木舟的缺点,你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预设:加大船体,增加底面积等。

4.提问:除了用木头,还可以用哪些材料造船?(揭示课题:用浮的材料造船)

二、探索

(一)探索活动1:设计并制作竹筏

1.出示几根竹竿,提出任务: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个竹筏。

2.出示竹筏图片,明确设计要求:(1)画出设计图;(2)能稳定地浮在水面;(3)牢固、不散架。

3.小组合作完成竹筏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说明设计理由和使用的材料等。

4.播放制作竹筏的视频,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选材种类和数量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二)探索活动2:测试竹筏的载重量

1.谈话:大家基本按照设计图制作出了自己的竹筏,那么我们的竹筏载重量如何?是否稳定?让我们用钩码来测试一下。

提问:你觉得可以怎样进行测试?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2.整理并总结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轻轻放,放均匀;做三次,取最大;(2)注意不能让水浸湿钩码。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我的竹筏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

(三)探索活动3:竹筏与独木舟的不同

1.提问:我们分别完成了竹筏和独木舟的制作,也分别做了载重测试,让我们来总结竹筏和独木舟的不同点。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比较独木舟和竹筏”记录表。

2.学生汇报。

三、研讨

1.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2.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

3.出示“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的图片,提问: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

四、拓展

1.提问:在竹筏的基础上,如果再继续改进,你会怎么做?

2.课后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下节课进行展示、评价。

【板书设计】

用浮的材料造船

          独木舟                     竹筏

体积小                    体积大

载重量小                  载重量大

不稳定                     稳定

《用浮的材料造船》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生产生活需求推动了造船技术的进步。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设计与制作竹筏(木排)模型的过程。

2.根据设计目标,对制作的竹筏(木排)的性能进行测评,并不断改进结构,提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3.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

科学态度目标:

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

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教学难点:

竹筏的制作和测试。

课前准备:

PPT课件、竹竿5根,桐木条4根、水槽、橡皮筋、钩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PPT独木舟图片,提问: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独木舟的载重情况。在活动中,你发现独木舟有什么缺点吗?

学生分组讨论独木舟的缺点,并归纳出来。

教师归纳:

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独木舟确实有很多缺点,如果让我们改进独木舟,克服独木舟的缺点,你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请同学们思考:除了用木头,还可以用哪些材料造船?

板书:用浮的材料造船(引出课题)

二、新课探索

(一)活动一 设计并制作竹筏

1、出示几根竹竿,提出任务:今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个竹筏。

2、出示竹筏图片,明确设计要求:

(1)画出设计图;

(2)能稳定地浮在水面;

(3)牢固、不散架。

3、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竹筏。

4、小组合作完成竹筏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说明设计理由和使用的材料等。

(二)活动二.测试竹筏的载重量

1、用钩码测试它们的载重量,观察能装载几个钩码。

教师提示:

(1)轻轻放,放均匀;共做三次,取最大值;

(2)注意不能让水浸湿钩码。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我的竹筏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

(三)活动三 竹筏与独木舟的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与独木舟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哪些不同。

学生与老师共同交流,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比较独木舟和竹筏”记录表。

(四)、深入研讨几个问题

(1).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2).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

(3).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三、课外拓展

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或木排。提问:如果在竹筏的基础上继续改进,你会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浮的材料造船。让我们知道了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最早的独木舟就是人们利用可以漂浮的树干造出来的。

板书设计

2、用浮的材料造船

独木船                竹筏

体积小                 体积小

载重量小             载重量小

不稳定                不稳定

教学反思

《用浮的材料造船》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到船的结构与载重量和稳定性有关。

2.能利用新的材料,完成设计和制作竹筏(木排)的任务,培养创新精神。

3.感受船的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和变化。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发现浮的材料可以制作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教学难点:竹筏的制作和测试。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师生双边活动

新课导入

1.出示独木舟图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独木舟的载重情况,在活动中,你发现独木舟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梳理出独木舟的缺点并记录在表格里。

3.独木舟确实有很多缺点,如果让我们改进独木舟,克服独木舟的缺点,你打算从哪些方面着手改进?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上节课独木舟的缺点,引发学生思考改进独木舟

新知探究

一、探索活动1设计并制作竹筏

1.提出任务

2.出示竹筏图片,明确设计要求

3.小组合作完成竹筏的设计方案,汇报交流

二、探索活动2 测试竹筏的载重量

1.谈话:大家基本按照设计图制作出了自己的竹筏,那么我们的竹筏载重量如何?是否稳定?让我们用钩码来测试一下。

2.整理并总结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轻轻放,放均匀:做三次,取最大:(2)注意不能让水浸湿钩码。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我的竹筏最多能放置几个钩码。引导学生按“思考——画围纸——制作”的步理开展活动,提醒学生尽量按照设计图进行制作。

三、探索活动3 竹筏与独木舟的不同

1.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2.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

3.出示“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的图片,提问: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

4.整理并总结实验方法,出示实验注意事项:(1)轻轻放,放均匀:做三次,取最大:(2)注意不能让水浸湿钩码。让学生穿插在探索环节中进行思考和交流。引导学生找出两艘船的优点,借鉴到对竹筏的改进中。

测评反馈

1.竹筏与独木舟相比,有了哪些进步?

2.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你打算怎样改进?

3.出示“摇橹木船和明代宝船”的图片,提问:观看下面的木船,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在探索中思考和交流

小结拓展

1.课后继续改进自己的竹筏,下节课进行展示、评价。继续改进自己的竹残或木排”将更大的提升,改进的过程可放到课后进行。

板书设计

2.用浮的材料造船独木舟          竹筏体积大                           体积小 载重量大                         载重量小  稳定                             不稳定                             教后反思

22 3915052
");